重庆市潼南区六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062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潼南区六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重庆市潼南区六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重庆市潼南区六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重庆市潼南区六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2023学年重庆市潼南区六校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峰峦(lun) 斡旋(w) 馈赠(gu) 戛然而止(g)B羁拌(j ) 缄默(jin) 哺育(b) 风雪载途(zi)C潮汐(x) 耳畔(pn ) 冗杂(rng) 销声匿迹(n)D轻盈(yng) 陨石(yn) 娴熟(xin) 草长鹰飞(yng)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了三峡,江面宽阔,眼前豁然开朗。B这次的演出,集合杰出的艺人同台亮相,其精彩程度令人叹为观止。C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而同学们还沉醉在老师美妙的故事中。D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

2、,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B当代书法家伍纯道先生的祖籍是广西全州人。C江津四面山的茶叶,虽然比不上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但自有它独特的色和香。D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现代的网络舆论场,已成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4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3、,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ABCD5(4分)仿照前二句续写句子,保持前后通顺整齐。种子如果害怕埋没,它就永远不能发芽;雏鹰如果害怕折翅,它就永远不能飞翔; , 。6(6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书”原是纪录的意思;大约那所谓“书”只是指当时留存着的一些古代的档案而言;那些档案恐怕还是一件件的,并未结集成书。成书也许是在汉人手里。那时候这些档案留存着的更少了,也更古了,更稀罕了;汉人便将它们编辑起来,改称尚书。“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书”上加一“尚”字,无疑的是表示着尊信的意味。(1)

4、请说说尚书中内容的由来。(2)尚书记言也记事,记言和记事的区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7(8分)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1)班正开展“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来。(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小优搜集了下面这些诗句。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帮他设计一个主题。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主题: (2)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讨论环节中,小翼展示了一幅画,请你写出与画面对应的诗句(仅限本册所学的古诗词)(3)得意之时,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展现神采飞扬;悲伤之时,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凸显愁情八年级下学期,

5、学业压力骤增,你的好朋友小明几次考试失利,萎靡不振,请你对他说一段话,并在其中引用诗歌来鼓励他。(要求:引用诗歌应为上下两句,且符合情境)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8(10分)根据积累,填写句子。(1)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诗经蒹葭)(3)微君之躬, ?(诗经式微)(4) ,悠悠我心。(诗经子衿)(5)树梢树枝树根根, 。(回延安)(6)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7)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 。9(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6、,完成各题。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日光下澈: 往来翕忽: 其岸势犬牙差互: 悄怆幽邃: (2)翻译下列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7、的描写,说明了小石潭得名的缘由。C.“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表明作者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D.文章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深冷寂,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之情。(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联系上文,探究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链接材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节选自元结右溪记)三、现代文阅读。10(22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买鱼等死胡展奋清明时节有微雨。不知怎么就想起了父亲。他这辈子对我们三个孩子不怎么样,但对母亲是没说的。大概是1969年前后,母亲因肝病导致脸部浮肿。当时求诊于龙华医院王寿生,王老见状即授一消肿利水的奇方鲫鱼汤,他认为,能消肿利水的首推鲜活鲫鱼。且要三两以上,药效才好。这可难住了父亲,要知道那个时候,物质高度匮乏,菜场里绝对没有活鱼供应,他便去“黑市”也就是地下的自由市场购买。说是市场,其实就是鱼贩的流动摊位,间歇泉一般地时隐时现,更要命的是因为“历史问题”他还是“戴罪之身”,常去黑市是犯忌的。但为了母亲他义无反顾,黑市买来鲫鱼马上操作。第一步是为她“退黄”,服用鲫鱼汤

9、月余,母亲黄疸全消,即去王老处报捷。王老看了一眼说,浮肿未退,继续。老爸一听,傻了,王老这可是坐着说话不腰疼啊,当时的收入都是“三十六块”,时值冬令,鲫鱼少而贵,鲜活的、三两以上的更贵,每天一条,总得八毛钱左右,甚至一元,一个月下来,早把家里掏空了。而且他还不知道,为了抢一条活鱼,父亲多少次揎拳撸袖,和人在鱼摊前撕作一团。“一定要活鱼吗?”父亲只问了一句。“当然!”王老顿了顿,又说,刚咽气的也行。父亲一回家就去了黑市,而且很久没回来,母亲不放心了:怎么回事呢?阿二去看看!天已擦黑。路灯下,远远地看到他蹲着,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装鱼的搪瓷盆子,而鱼贩则尴尬地注视着父亲,两人之间似乎是一种对峙,西北

10、风像伤风的野兽一样咆哮着,父亲蜷缩着身子冻得簌簌发抖。但,仍然坚定地蹲着。这是1969年的冬天。见我在他身边蹲下,父亲转脸尴尬地对我笑笑,然后附着我耳朵悄悄地说,我在等鱼断气。我不解地看着他,没说话。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黑市规矩,鱼一死,就腰斩而沽,一条一元的鲫鱼就可能暴跌到四、五毛。天越来越冷,也越来越暗,搪瓷盆里的鲫鱼,盖着水草,那腮帮还在一口气、一口气地翕动着,越来越缓,越来越缓,忽然它不动了。父亲胜利地叫了起来,看!它不动了!鱼贩恹恹地叹了口气,好吧,拿去吧,算我输给你!蹲了两个钟头!然而父亲还没完,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飞快地掣出一把剪刀,钱还没付,就一刀刺入鱼腹,剐出了鱼肠,那鱼心还在

11、一翕、一翕呢。“马上放血,和活鱼有什么两样呢?”他得意地对我眨眨眼,那鱼贩见状,眼珠瞪得老大,傻了。这以后,老爸就成了“老蹲”。日子久了,他还蹲出了经验,并授我心法:背脊黑黑的鲫鱼,不要去蹲守,有得辰光可拖了。只有濒死之鱼,身上鳞片才会越来越黄、越来越白,及时一蹲,可以少吃多少西北风!但西北风还是没有饶过他,大概第一天的蹲守就着了凉,以后他天天拖着清水鼻涕去蹲守,撑了十天左右终于倒下,高烧发到40度。眼见得母亲的浮肿在慢慢消退,不能功亏一篑,父亲决定派我去蹲守,王老也听说了老爸的故事,急颁手谕:不必死抠鲫鱼,其他利水消肿的河鱼也可以,比如鲤鱼、泥鳅、黑鱼、青鱼等等,只要如前法炮制,均可。我那时

12、还小,天天蹲在寒风里瑟缩,鱼贩看了也不忍,常主动喊我去拿将死未死之鱼,有的甚至将刚死之鱼直接剖了,扔过来,不收钱。长大后读书,每读到“仗义每多屠狗辈”,便会想到他们。大概一个月后,母亲的浮肿全然褪去。这是1969年上海的冬天。高天固然滚滚寒流急,大地却仍有微微的暖气吹。(1)通读全文,概括父亲买鲫鱼给母亲治病面临的最大困难和他的解决办法。(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然而父亲还没完,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飞快地掣出一把剪刀,钱还没付,就一刀刺入鱼腹,剐出了鱼肠,那鱼心还在一翕、一翕呢。(3)作者为什么两次写到“这是1969年上海的冬天”?(4)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文中父亲这一形象?(5)选文最后

13、一段划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11(18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各题。阅读下面的非连续实用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认识情绪 通常人们认为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科学家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样是期中考试,结果两个人都没考好。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起作用。 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好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另一个人可能觉得这是背水一战,不能失败。于是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情绪理论(ABC理论),也即情绪的产生并

14、不是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也就是说改变对该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就可以改变情绪体验。【材料二】情绪与疾病 人体有一些器官特别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首先是消化系统。胃肠道被认为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在所有的身心疾病中,胃肠疾病是排名第一位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遇到紧张焦虑的状况就会胃疼或腹泻,压力大的时候觉得肚子胀吃不下饭,其实就是受到了情绪的影响。 其次是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人在心情郁闷不愉快的时候会觉得头痛,有些人情绪一激动会发生心绞痛、脑溢血。 还有就是皮肤。有些人紧张时头皮发痒、烦躁时头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头发,还有反复无常的荨麻

15、疹、湿疹、斑秃等,都可能是长期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 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常压抑自己、忍气吞声、情绪低落的人得癌症的几率是一般人的三倍。【材料三】软糖试验 196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他们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软糖只能吃1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将奖励1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两

16、颗软糖。 实验之后,研究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1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则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材料四】情绪管理的方法数颜色法。当你不满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感到怒不可遏,想要大发脾气时,如有可能的

17、话,暂停手中的工作,找个没人的地方,环顾四周的景物及有颜色的事物,然后在心中自言自语:那是一面白色的墙壁;那是一张浅黄色的桌子;那是一把深色的椅子大约数三十秒。如果你不能立即离开令你生气的现场,也可以就地进行以上练习。经过这一短暂的缓冲,你就能以理智的态度去对待。此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暴躁型的人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日记法。情绪日记记的是每天自我情绪的情况,即每天发生了什么事,我有什么感觉,甚至一些微小的感觉也要记录在案。有些人当时没有发脾气,克制住了自己,但愤怒的情绪仍然存在,日积月累,到最后实在压抑不住了,一旦发泄出来,就如同火山爆发,十分可怕,不但自己会受伤,对方更难以承受,这就是迟钝型人的情

18、绪特点。这种方法是迟钝型人控制自己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暗示调节法。自我暗示是改变自己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基本的做法是自己给自己输送积极信号,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情绪。具体的暗示方法有多种。比如,早上起床时,就开始给自己暗示:今天我心情很好!今天我很高兴!今天我办事一定顺利!今天我一定有好运气!类似这样的话,要不断地给自己暗示,使自己的潜意识接受这些信号。这将对你一天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使你能够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去从事各项工作。运动舒解法。当人们在沮丧或愤怒时,生理上会产生一些异常现象,这些都可以通过运动方式,如跑步、打球、打拳等方式,使生理恢复原状。生理得到恢复,情绪也就自然正

19、常。音乐缓解法。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因此也是缓解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部分人而言,当心情不佳时,听上一曲自己最喜欢的音乐,沮丧的情绪就会烟消云散。因此,建议喜欢音乐的朋友,不妨准备几盒自己最喜欢的录音带,放在身边,心情不好时就放上几曲,以此来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注意力调控法人的注意力,好比一台摄像机的镜头,对准好的一面令人欢欣,对准坏的一面令人沮丧。要想控制注意力,最好的方法便是借助于提问题,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脑子便会寻找有关的答案,如果你提出的问题是:这个人为什么这么讨厌?这时你的注意力便会寻找讨厌的理由,也不管这个人是不是真的讨厌。相反,若是问道:这个人怎么这么好?这时你的注意力

20、就会寻找好的理由。所以,改变我们情绪最有效且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注意力。(1)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 A.情绪的产生并非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改变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就可改变情绪体验。B.能控制自己情绪,能等待的孩子做事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C.当人们在沮丧或愤怒时,生理上会产生一些异常现象,这些可以通过运动使情绪恢复正常。D.反复无常的荨麻疹、湿疹、斑秃等,都是长期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情绪对人有什么影响?并具体阐述。(3)“材料四”在介绍“运动疏解法”时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材料二”在介绍人体容易受到情绪

21、影响的器官时,顺序可以调换吗?请说明理由。(5)张雪是一名初二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运动会名落孙山,又因为一件小事与父母闹别扭,最近上课她总是无精打采,作业不愿意做,期中考试考得很不理想,情绪郁闷低沉到极点。请根据“材料四”,帮她选择适合的情绪管理方法,并解释选择的理由。四、作文。(任选其一)12(55分)对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内容具体

22、,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字数不得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13班上准备举办“名著阅读交流会”,小红不想参加,说:“我最讨厌读名著了,枯燥无味。”请你以笔名“小张”给小红写一封信劝导她。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参考答案解析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峰峦(lun) 斡旋(w) 馈赠(gu) 戛然而止(g)B羁拌(j ) 缄默(jin) 哺育(b) 风雪载途(z

23、i)C潮汐(x) 耳畔(pn ) 冗杂(rng) 销声匿迹(n)D轻盈(yng) 陨石(yn) 娴熟(xin) 草长鹰飞(yng)【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和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解答】A.有误,“馈赠”的“馈”应读作“ku”,“戛然而止”的“戛”应读作“ji”。B.有误,“羁拌”的“拌”应为“绊”,“风雪载途”的“载”应读作“zi”。C.正确。D.有误,“草长鹰飞”的“鹰”应为“莺”。故选:C。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了三峡,江面宽阔,眼前豁然开朗。B这次的演出,集合杰出的艺人同台亮相,其精彩程度令

24、人叹为观止。C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而同学们还沉醉在老师美妙的故事中。D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总之,做好该题,理解词义是最关键的。【解答】A使用正确,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B使用正确,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C使用正确,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D使用有误,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此处与语境不符

25、合。故选:D。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B当代书法家伍纯道先生的祖籍是广西全州人。C江津四面山的茶叶,虽然比不上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但自有它独特的色和香。D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现代的网络舆论场,已成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通读所给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通过压缩句子,分析主要成分之间的搭配情况,来找出病因。【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可将“从大量的事实中”改为“大量的事实”;B有误,句式杂糅,可将“人”或“的祖籍”删去;C正确;D有误,语序不当,可将“管理

26、、认识、把握”改为“认识、把握、管理”。故选:C。4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ABCD【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

27、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本题根据“端午节总述端午节的起源与发展(内蕴随时代发展不断的增加)”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判断。中“端午节,是”,点出句子中心引起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关于他的起源”体现了句意衔接的紧密,可作为第二句;“汉魏以后”体现了分析过程语意衔接紧密,可作为第三句;可通过读能确认与上一句衔接紧密,可作为第四句;句句意的总结的意味,可作为末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故选:A。5(4分)仿照前二句续写句子,保持前后通顺整齐。种子如果害怕埋没,它就永远不能发芽;雏鹰如果害怕折翅

28、,它就永远不能飞翔; 宝剑如果害怕锤炼,那它永远不能展露锋芒。【分析】本题考查仿写语句。“仿写”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结构相似、修辞相同、内容衔接的句子。【解答】例句的格式是“某事物如果害怕,它就”,注意“两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这一特点,选用例词,创设恰当的语境来仿写即可。答案:示例一:蜡烛如果害怕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示例二:骏马如果害怕跌倒,那它永远不能奔跑。示例三:宝剑如果害怕锤炼,那它永远不能展露锋芒。6(6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书”原是纪录的意思;大约那所谓“书”只是指当时留存着的一些古代的档案而言;那些档案恐怕还

29、是一件件的,并未结集成书。成书也许是在汉人手里。那时候这些档案留存着的更少了,也更古了,更稀罕了;汉人便将它们编辑起来,改称尚书。“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书”上加一“尚”字,无疑的是表示着尊信的意味。(1)请说说尚书中内容的由来。(2)尚书记言也记事,记言和记事的区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分析】经典常谈朱自清的作品,这本书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朱自清是以一种现代的、科学的研究观来研究传统的典籍,此书既注意到了大众所接受的广度,也反映出了学术的深度。朱自清从古代社会与思想状态认识典籍的形成,提出了许多精彩见解。全书通读下来,可以感受到朱自

30、清先生深厚的文学素养,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也能有一个框架性的了解。朱自清擅长写散文,这本书娓娓道来,富有学术散文的韵味。【解答】(1)本题考查对尚书的理解认识。根据“大约那所谓书只是指当时留存着的一些古代的档案而言;那些档案恐怕还是一件件的,并未结集成书”可知:尚书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古代档案。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那些号令多称为“誓”或“诰”。君告臣的话多称为“命”;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偶然有称为“谟”的。汉人将虞、夏、商、周时代当时留存的档案整理编辑,编成了尚书。(2)本题考查尚书的探究。尚书记

31、言也记事,记言和记事有什么区别?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内容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记事比较间接,记言比较直接。记言是将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虽然也须略加剪裁,但是不必多费心思。记事需要化自称为他称,剪裁也难,费的心思要多得多。答案:(1)汉人将虞、夏、商、周时代当时留存的档案整理编辑,编成了尚书。(2)记事比较间接,记言比较直接。记言是将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虽然也须略加剪裁,但是不必多费心思。记事需要化自称为他称,剪裁也难,费的心思要多得多。7(8分)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1)班正开展“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32、请你参与进来。(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小优搜集了下面这些诗句。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帮他设计一个主题。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主题:离别的时刻(2)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讨论环节中,小翼展示了一幅画,请你写出与画面对应的诗句(仅限本册所学的古诗词)(3)得意之时,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展现神采飞扬;悲伤之时,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凸显愁情八年级下学期,学业压力骤增,你的好朋友小明几次考试失利,萎靡不振,请你对他说一段话,并在其中引用诗歌来鼓励他。(要求:引用诗歌应为上下两句,且符合情境)【分析】(1

33、)本题考查诗歌主题的理解。“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都是离别送别的句子,因此主题可围绕离别即可。(2)本题考查画面理解与诗句累积。画面中有一个女子在水中的小岛,周围长满了芦苇蒹葭一类的植物,由此可联系所学的诗经蒹葭。示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假设情景是八年级下学期,学业压力骤增,你的好朋友小明几次考试失利,萎靡不振,请你对他说一段话,并在其中引用诗歌来鼓励他。所以在劝说他时要注意积极乐观,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解答】答案:(1)示例一:离别的时刻示例二:离别情(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或: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

34、伊人,在水之涘或者,“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也可。但必须是两句)(3)示例:小明,成长之路不是康庄大道,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我们现在处于八年级到九年级的衔接阶段,学业压力突然增大,考试发挥不好也情有可原。只要我们学习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重拾信心,总结方法,总会进步的。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8(10分)根据积累,填写句子。(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诗经蒹葭)(3)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子衿)(5)树梢树枝树根根,亲

35、山亲水有亲人。(回延安)(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7)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窈窕淑女(注意“窕”的书写)(2)宛在水中坻(注意“坻”的书写)(3)胡为乎泥中(4)青青子衿(注意“衿”的书写)(5)亲山亲水有亲人(6)波撼岳

36、阳城(注意“撼”的书写)(7)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注意“髫”的书写)(8)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9(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日光下澈:穿透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一样悄怆幽邃:深(2)翻译下列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7、 CA.“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的描写,说明了小石潭得名的缘由。C.“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表明作者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D.文章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深冷寂,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之情。(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联系上文,探究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链接材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

38、,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节选自元结右溪记)【分析】参考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

39、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链接材料: 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小溪向南流几十步的距离,就汇入营溪。江水拍打着两岸,岸边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无法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状态。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

40、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句意为: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句意为: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句意为: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邃,深。(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中重点词语有: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句意为:(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中重点词语有:以,因为;清,凄清。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B

41、D.正确;C.有误,“同时也表明作者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理解错误。“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游鱼的动态,间接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作者着重表现的是游赏的乐趣。故选:C。(4)本题考查写法异同的理解与分析。从选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可知,选文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透明。从链接材料“清流触石,洄悬激注”可知,链接材料从正面描写右溪水流湍急的特点。从选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知,选文通过写小石潭周围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42、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从链接材料“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可知,作者由小溪不为人所赏识引起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综上所述,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答案:(1)穿透;轻快敏捷;像狗的牙齿一样;深。(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3)

43、C(4)不同点:选文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透明,链接材料从正面描写,写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相同点: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选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链接材料描写右溪拥有一片美景,却无人赏识,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三、现代文阅读。10(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买鱼等死胡展奋清明时节有微雨。不知怎么就想起了父亲。他这辈子对我们三个孩子不怎么样,但对母亲是没说的。大概是1969年前后,母亲因肝病导致脸部浮肿。当时求诊于龙华医院王寿生,王老见状即授一消肿利水的奇方鲫鱼汤,他认为,能消肿利水的首推鲜活鲫鱼。且要三两以上,药效才好。这可难住了

44、父亲,要知道那个时候,物质高度匮乏,菜场里绝对没有活鱼供应,他便去“黑市”也就是地下的自由市场购买。说是市场,其实就是鱼贩的流动摊位,间歇泉一般地时隐时现,更要命的是因为“历史问题”他还是“戴罪之身”,常去黑市是犯忌的。但为了母亲他义无反顾,黑市买来鲫鱼马上操作。第一步是为她“退黄”,服用鲫鱼汤月余,母亲黄疸全消,即去王老处报捷。王老看了一眼说,浮肿未退,继续。老爸一听,傻了,王老这可是坐着说话不腰疼啊,当时的收入都是“三十六块”,时值冬令,鲫鱼少而贵,鲜活的、三两以上的更贵,每天一条,总得八毛钱左右,甚至一元,一个月下来,早把家里掏空了。而且他还不知道,为了抢一条活鱼,父亲多少次揎拳撸袖,和

45、人在鱼摊前撕作一团。“一定要活鱼吗?”父亲只问了一句。“当然!”王老顿了顿,又说,刚咽气的也行。父亲一回家就去了黑市,而且很久没回来,母亲不放心了:怎么回事呢?阿二去看看!天已擦黑。路灯下,远远地看到他蹲着,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装鱼的搪瓷盆子,而鱼贩则尴尬地注视着父亲,两人之间似乎是一种对峙,西北风像伤风的野兽一样咆哮着,父亲蜷缩着身子冻得簌簌发抖。但,仍然坚定地蹲着。这是1969年的冬天。见我在他身边蹲下,父亲转脸尴尬地对我笑笑,然后附着我耳朵悄悄地说,我在等鱼断气。我不解地看着他,没说话。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黑市规矩,鱼一死,就腰斩而沽,一条一元的鲫鱼就可能暴跌到四、五毛。天越来越冷,也越来越暗,搪瓷盆里的鲫鱼,盖着水草,那腮帮还在一口气、一口气地翕动着,越来越缓,越来越缓,忽然它不动了。父亲胜利地叫了起来,看!它不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