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3.2《八颗行星》教案

上传人:乐观****师 文档编号:239918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3.2《八颗行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3.2《八颗行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3.2《八颗行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2八颗行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2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继续研究太阳系,第1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太阳系中的天体,虽然并未着重讲解八颗行星,但是这些行星的名称都被提及,学生会有一定的印象。教科书探索板块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第二个活动是八颗行星排序,第三个活动是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通过层层递进的三个活动,学生最终建立起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对八颗行星的位置有充分的了解。【学生分析】让学生建立太阳系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学生利用提供的八颗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行星相对位置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颗

2、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在太阳系中,八颗行星是十分渺小的。本课不仅会加深太阳和太阳系中的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对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十分有益。【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科学探究目标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科学态度目标1.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2.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事实是有一定距离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按一定比例对八颗行星

3、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应排序。难点:利用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透明胶、双面胶、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太阳系示意图。2.提出问题: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有哪些?3.学生简单回答,教师板书行星名称。4.继续追问:八颗行星是如何排列的呢?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回忆各行星的名称,引发学生对天体大小和相对距离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也是对学生关于八颗行星的原认知进行调查。二、探索1.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1)出示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请学生分享从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预设:学生能够感受到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

4、相差比较大,大小相差也比较大。(2)学生自由分享,根据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找到距太阳“最近”和“最远”的行星;根据八颗行星的赤道直径数据找到“最大”和“最小”的行星。2.给八颗行星排序。预设:学生进一步将数据进行一一比较,再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重组和排。方法1:按离太阳的远近排序。方法2:按直径大小排序。出示学生活动手册,学生将排序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3.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1)给每个小组准备材料: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透明胶、双面胶。(2)学生将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3)教师引导:如何确保八颗行星都能排列在长纸带上,距离太阳最

5、远的海王星应该排列在哪一个折痕处?预设:此环节各行星均可用圆圈或圆点表示,再写上名称,虽然八大行星的基本数据表中有行星直径大小的数据,但是行星直径大小相差巨大,无法在纸带上呈现,行星直径大小的数据无须处理。(4)学生对照折痕的数量,将处理后的数据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将八颗行星标记在长纸带上。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排序、建模三个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八颗行星排列和大小的规律。排序活动只是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比较,为后面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时处理数据建立基础,降低难度。三、研讨1.教师引导学生将制作好的纸带模型,以太阳为中心,按照正北、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八个不

6、同的方向粘贴在班级黑板上。2.教师将各小组相同的行星以弧线相连,绘制出八颗行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3.组织学生交流:你们是如何处理数据的?预设:处理数据的方法不同,制作模型的效率也会不同。因为处理数据是一个难点,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各小组处理数据的方法。4.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全班制作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你有什么认识或问题?设计意图:此环节学生真正地去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并将全班的模型放在一起观察。学生会发现,这些图片与真实的太阳系相差得太远,实际上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实在差异太大。根据数据来建模,学生就能够体会到建模过程的客观性。四、拓展布置课后观察活动:观察木星,如果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双筒望远镜来观察。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探索宇宙带来了哪些便利?设计意图:持续而有效的课外观测活动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宇宙的欲望,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木星巨大而又明亮,很容易辨认出来,并且我们还可以借助双筒望远镜等工具来观察木星及其卫星,让学生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工具的进步,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逐渐深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六年级下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