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诗歌是凝练的语言艺术,是思想的集结号。读诗,我们读懂了“景语”。读蒹葭“_,白露未晞”感受萧瑟冷落的秋景;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_”驰目于洞庭湖的汹涌澎湃;读小石潭记“青树翠蔓,_,_”沉醉于大自然的幽静美丽;读桃花源记“阡陌交通,_”感慨于世外桃源的安宁祥和。读诗,我们读懂了“情语”。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感受到作者开阔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读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读出了恋人未赴约的惆怅与幽怨;读关雎“求之不得,_”我们看到了爱而不得,日思夜想的执
2、著与深情。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你好,2022!一年前,当我们跨进2021门槛的时候,心里无不充满着希冀,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都好。我们做到了!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尽管“卡脖子”因素 甲 ,尽管中国发展始终面临攻jin 克难,但我们仍然赋予了2021卓 越的意义。回首来路,尽管险关重重,沟壑道道,但我们用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压力无法打乱我们求解共同富裕,乙 不能干扰我们迈向民族复兴的定力。我们以坚韧的努力,顽强活出了中国人的尊严与豪迈!崭新的一年, 丙 。(1)根据拼音为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_(A.坚 B.尖) _(
3、A.zu B.zhu)(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甲_(A.纷至沓来 B.销声匿迹) 乙_(A.喧嚣 B.喧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预期中迎接变革与挑战我们比以往更加祈望可预期的生活与秩序并在大坐标下找到自己的方位因此每个人都要重新认识这些社会进程中的变量A. B. C. D. 二、阅读(70分)(一)(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3. 下列对这首诗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4、项是( )A. 这首诗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B. 诗歌语言凝练,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C. 全诗刻画了在露水中和在泥地里劳作的两个场景,将劳动者的勤劳表现的淋漓尽致。D. 诗中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二字,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4.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明日过桃源县,至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公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
5、泉啮,皆若灵壁。(袁中道再游桃花源)注踞:蹲坐。锦幄:锦绣织成的篷帐。5.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夹道如锦幄 如:_ (2)桃可千余树 可:_(3)溯源而上 溯:_ (4)屡陟弥高 弥:_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泊水溪与/诸公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B. 泊水溪/与诸公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C. 泊水溪/与诸公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D. 泊水溪与诸公/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峰累累,极为瘦削。(2)石为泉啮,皆若灵壁。8. 选文和桃花源记都描绘了桃源美景,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请简要分析。(三)(
6、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渔村的炊烟简梅我的故乡在东南沿海的一个渔村。小时候,最喜欢和伙伴们爬到村后的山上,眺望鳞次栉比的房屋冒出的袅袅炊烟。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它们与千变万化的云朵相互映衬,最终消失在海天远处。早晨、中午、晚上的炊烟各有不同。清晨时,海天还未醒来,零星的炊烟从斑斑青瓦间寂寥地现出身姿,村巷时近时远的鸡鸣声衬得清晨更加宁静。闽江入海口飘来的薄雾,仿佛为炊烟铺了一层底色。炊烟中,可见影影绰绰的人影,传来一两声呼儿唤女、嘱咐添衣的叮咛,以及渔民收拾渔具窸窸窣窣的声响。等到一轮红日豁然展现在村庄的上方,烟色也渐渐浓重起来。而
7、中午时的炊烟,则夹杂着饭菜的香气,大人们早已在案板及灶台前,削、碾、揉、捏、包、捻忙活了半天,端上一碗碗新出锅的鱼丸、鱼面,滚烫着、蒸腾着。大老远,就能听见乡音俚语欢快地在左邻右舍间蔓延。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此时,炊烟再次从灶膛处升腾起来,风一拂动,便在幽深狭窄的村巷中徘徊,或在苔藓斑驳的土路上缱绻,然后化作浅淡的烟缕重返天空,向远处慢慢飘去。在我的乡愁记忆里,那亲切、轻盈的炊烟,满是温暖的气息。特别是到了逢年过节的日子,不绝如缕的炊烟就会集结成方阵,以一种别样的舒展、高旷,给人以亲情的召唤那些海上捕捞归来的人,远远地望见炊烟,就仿佛看见家中锅灶旁忙碌的亲人,正在准备着热腾腾的饭菜,那饭菜中饱含
8、着家人的汗水和智慧,氤氲着团聚的期待和喜悦。一瞬间,他们感觉辛劳顿消,浑身都暖和了起来。炊烟袅袅,迎来送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在大海上辛勤劳作,为的就是让渔获满满、炊烟不断。他们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礼,愈加认定:家中灯火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便是人生的幸福。然而在过去,地窄、村偏、人穷的渔村,仅靠人的双手在茫茫大海上劳作,收获甚微。听老人讲,过去故乡紧缺柴火,人们得去外县山区找柴砍柴,而后雇船回乡,历经千辛万苦。而找一次柴仅能应付两三个月,一年得往返三四次。每每说起这些,老人们都叹息不已。改革开放后,渔村的生产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从单纯从事渔业,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除了从事海洋捕捞外,
9、人们大力发展海产品养殖、冷冻加工、造船、织网等产业,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大船小船也都装上现代化器械,风风雨雨里,满载而归的日子更多了。接续的奋斗,使许多人家都摆脱了贫困。于是,渔家灶膛的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也愈来愈欢了。不少人家,眼看着盖起了新房,收入也稳定了,便开始思量着改善伙食,鸡、鸭、鱼、肉,择日烹饪;锅、碗、瓢、盆,协奏成曲。缭绕、繁忙的炊烟,居然也现出一副喜气洋洋的身姿,轻拂着一家家厅堂,喜跃马鞍墙,俯瞰遍野的梅花生活条件改善了,渔村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如今,家家户户用上了煤气灶,只有在岁末年关的时候,需要大灶蒸年糕,炊烟才从烟囱里重新冒了出来缠缠绕绕、蓬蓬松松的炊烟,总在人
10、的心底勾起不尽的乡思与乡情,满溢出童年和时光的味道。这些年,我常回老家看望母亲,每当亲人团聚、朋友相会,或有游子从远方归来之时,村头巷尾,一家家屋内,都会烟气轻笼。亲情的交织,孩子的欢笑,在热腾腾的美味中呈现,让人体会到家的温馨与幸福。缕缕炊烟,慢慢拂过渔村的街巷与人家,在渔村上空轻舞出幸福的味道(选自人民日报文艺2022.02.28有删减)9.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通过对早晨、中午、晚上炊烟描写,为我们展示了渔村一天的生活图景。B. 第段加点词“喜气洋洋”不仅形象写出了炊烟的姿态,还写出渔村人民的喜悦。C. 第段划线句运用描写、抒情表达方式,表达人们的乡思乡情和对
11、成年生活的讨厌。D. 文章结尾段写炊烟在渔村上空轻舞,既篇末点题,又与第自然段形成首尾呼应。10. 文章第段写渔村过去的生活状况其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11. 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1)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2)一瞬间,他们感觉辛劳顿消,浑身都暖和了起来。(赏析加点词)12. 第段中画线句“渔家灶膛的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也愈来愈欢了。”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13. 作者以“渔村的炊烟”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四)(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地球之水天外来?水是生命的源
12、泉。地球上有生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地球上有大量的水。水存在于辽阔无边的海洋,存在于纵横交错的江河,存在于星罗棋布的湖泊,也存在于地下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仍一直在探索。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从地下分离出水的规模现在还很大。一次火山爆发,它喷出的水蒸气就可达几百万公斤。可以想见,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产生的水是很多的。此外,地球的重力比较大,它能把水吸引住;地球上的温度也有利于水的存在,如果地球表面温度太高,水就会被汽
13、化跑到太空去了,如果温度太低,水都变成冰了。近来,科学家又有一个重要发现:地球上的水源靠天外来客不断得到补充。据美国科学家最近在美国地质物理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卫星观测表明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它们带来的水分进入了地球大气和海洋,对地球上保持充足的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依阿华大学的物理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于1986年首先发现了这一现象。1996年2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极地探测卫星又发现,每隔5至30分钟,就会有直径在12米左右的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外层大气,每天撞击地球大气层的冰球总数最高达4.3万个。科学家解释说,这些冰球由冰和宇宙尘埃组成,实际上也就是小彗星。当距离地球66
14、0公里到2.4万公里时,冰球就分裂成小碎片。当这些碎片暴露在阳光下时,就地迅速汽化,成为厚达48公里左右的云层,然后或被风吹散或形成降水。弗兰克博士估计,每隔一万到两万年,来自太空的冰球可以使地球海平面升高2.54厘米。天文学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为陨冰(如余杭陨冰)可能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1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中划线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火山喷出的水蒸气之多。B. “地球的重力较大”和“地球上的温度适中”有利于地球上水的存在。C. 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极地探测卫星首先发现的。D. 第段中加点词“可能”在句中表示猜测,
15、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15. 根据第段的介绍,把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给地球带来水分的形态变化过程填写完整。冰球_被风吹散或形成降水16. 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请根据行文思路简要分析。(五)(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其间碳排放总量依然会有波动,但总体趋势平缓,之后碳排放总量会逐渐稳步回落。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上日程,发达国家纷纷意识到只有降低能源消费,才
16、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为加快化石能源替代创造条件。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节能和提高能效的重视,采取措施努力降低本国能源消费。材料二:材料三:经过艰辛努力,2006-2019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42.5%,环比累计节能22.2亿tce。相当于欧盟27国一年的能源消费之和。如果不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我国的资源难以保障、环境难以承载、经济难以负担、安全难以维护。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下一步应该如何推进,也成了今年全国两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答案,“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
17、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17. 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两个概念指的都是二氧化碳“净零排放”。B. 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采取措施努力降低本国能源消费。C. 从材料二可知,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能降碳,绿色发展”。D. 2006-2019年,我国累计节约的能源相当于欧盟27国一年的能源消费之和。18.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出能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措施。19. 重视节能减排对我国有什么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六)名著阅读。(6分)20. 班级开展傅雷家书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
18、能力层次阅读材料阅读任务识记“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句中的“你”是:_,他在_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理解有人评价: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对此评价,“我”可以举原著中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_分析傅雷1954年12月27日在给儿子的信中,借人间词话强调人的“性灵”作用,批判为学不“通”。阅读批注:作者强调人“性灵”作用,批判为学不“通”的目的是:_三、写作(60分)2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缕缕炊烟拂过渔村的街巷轻舞出渔村幸福的味道咿呀咿呀弥散在赵庄的夜晚哼唱出儿时幸福的味道茂腾的后生隆隆的安塞腰鼓捶烈出高原人幸福的味道衣白褂红马甲挺身而出负
19、重前行谱写出最浓烈最幸福的中国味道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你以“幸福的味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诗歌是凝练的语言艺术,是思想的集结号。读诗,我们读懂了“景语”。读蒹葭“_,白露未晞”感受萧瑟冷落的秋景;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_”驰目于洞庭湖的汹涌澎湃;读小石潭记“青树翠蔓,_,_”沉醉于大自然的幽静美丽;读桃花源记“阡陌交通,_”感慨于世外桃源的安宁祥和。读诗,我们读懂了“情语”。读
2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感受到作者开阔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读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读出了恋人未赴约的惆怅与幽怨;读关雎“求之不得,_”我们看到了爱而不得,日思夜想的执著与深情。【答案】 . 蒹葭萋萋 . 波撼岳阳城 . 蒙络摇缀 . 参差披拂 . 鸡犬相闻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纵我不往 . 子宁不嗣音 . 寤寐思服【解析】【详解】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蒹、葭、萋、撼、蒙、摇、缀、拂、涯、嗣、寤、寐”这几个字的写法。2.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你好,2022!一年前,当我们跨进2021门槛的时候,心里无不充满着希冀,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都好。我们做到了!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尽管“卡脖子”因素 甲 ,尽管中国发展始终面临攻jin 克难,但我们仍然赋予了2021卓 越的意义。回首来路,尽管险关重重,沟壑道道,但我们用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压力无法打乱我们求解共同富裕,乙 不能干扰我们迈向民族复兴的定力。我们以坚韧的努力,顽强活出了中国人的尊严与豪迈!崭新的一年, 丙 。(1)根据拼音为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_(A.坚 B.尖) _(A.zu B.
22、zhu)(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甲_(A.纷至沓来 B.销声匿迹) 乙_(A.喧嚣 B.喧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预期中迎接变革与挑战我们比以往更加祈望可预期的生活与秩序并在大坐标下找到自己的方位因此每个人都要重新认识这些社会进程中的变量A. B. C. D. 【答案】(1) . A . B (2) . A . A (3)【示例】压力无法打乱我们求解共同富裕的步伐(“计划”、“脚步”、“规划”等)。 (4)C【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字形字音的识记。jin坚,攻坚克难:
23、攻占坚固的堡垒,克服层层的困难;卓zhu,卓越:杰出的;超出一般的;故选A,选B。【小问2详解】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甲处,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结合“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尽管卡脖子因素”的内容和语境,应使用“纷至沓来”,故选A;乙处,喧嚣:指声音大而嘈杂、吵闹之意。喧闹:声音大而热闹。结合“不能干扰我们迈向民族复兴的定力”的内容和语境,应使用“喧嚣”,故选A。【小问3详解】考查病句修改能力。“压力无法打乱我们求解共同富裕”一句中,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句尾加上“的脚步”(或“的步伐”)。修改为:压力无
24、法打乱我们求解共同富裕的脚步。【小问4详解】考查句子排序。句“我们比以往更加祈望可预期的生活与秩序”中“比以往”承接上文“崭新的一年”,应为首句;句“在预期中迎接变革与挑战”和句“并在大坐标下找到自己的方位”是递进关系(在并在),应为第二、三句,句“因此每个人都要重新认识这些社会进程中的变量”进行总结,应为尾句;正确顺序为:;故选C。二、阅读(70分)(一)(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3. 下列对这首诗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是一首
25、劳役者的悲歌。B. 诗歌语言凝练,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C. 全诗刻画了在露水中和在泥地里劳作的两个场景,将劳动者的勤劳表现的淋漓尽致。D. 诗中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二字,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4.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3. C 4. 【示例】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服役者的苦痛心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或他们反抗的决心)。【解析】【3题详解】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C.“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错误,式微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劳苦的百姓为了养活君主夜以继日的在田间劳作,表现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
26、,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体现的是他们劳动的艰辛,并非表现劳动者的勤劳;故选C。【4题详解】考查诗句修辞手法和情感主旨。“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的意思是: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诗句采用的反问的修辞。“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诗歌表现了劳动者被奴役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明日过桃源县,至绿萝山下。诸峰累累
27、,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公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袁中道再游桃花源)注踞:蹲坐。锦幄:锦绣织成的篷帐。5.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夹道如锦幄 如:_ (2)桃可千余树 可:_(3)溯源而上 溯:_ (4)屡陟弥高 弥:_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泊水溪与/诸公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B. 泊水溪/与诸公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C. 泊水溪/与诸公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D. 泊水溪与诸公/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28、译成现代汉语。(1)诸峰累累,极为瘦削。(2)石为泉啮,皆若灵壁。8. 选文和桃花源记都描绘了桃源美景,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请简要分析。【答案】5. . 像 . 大约 . 逆流而上 . 更加 6. C 7. (1)山峰连续不断,而且很陡峭。(2)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8. 甲文抒发的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生活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乙文抒发作者对眼前美丽景色的喜爱陶醉之情。【解析】【5题详解】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两边如设锦帐。如:像;(2)句意为:大概有上千棵桃树。可
29、:大约;(3)句意为: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溯:逆流而上;(4)句意为:越走越高。弥:更加。【6题详解】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句意为: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故断句为: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故选C。【7题详解】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累累,连续不断;瘦削,陡峭。 (2)句重点词语:为,被;泉啮,泉水侵蚀;皆,全、都;若,像;灵壁,峭壁。【8题详解】考查对比阅读。由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30、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一种政治理想:没有战乱,没有压迫,人们安居乐业,和平安宁。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由“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水啮,皆若灵壁”可知,再游桃花源中的景物美在险峻、明艳、幽深。表达的是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游览时的喜悦之情。【点睛】参考译文: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景点名,桃源八景之一)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
31、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两边如设锦帐,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三)(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渔村的炊烟简梅我的故乡在东南沿海的一个渔村。小时候,最喜欢和伙伴们爬到村后的山上,眺望鳞次栉比的房屋冒出的袅袅炊烟。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它们与千变万化的云朵相互映衬,最终消失在海天远处。早晨、中午、晚上的炊烟各有不同。清晨时,海天还未醒来,零星的炊烟从斑斑青瓦间寂寥地现出身姿,村巷时近时远的鸡鸣声衬得清晨更加宁静。闽江入
32、海口飘来的薄雾,仿佛为炊烟铺了一层底色。炊烟中,可见影影绰绰的人影,传来一两声呼儿唤女、嘱咐添衣的叮咛,以及渔民收拾渔具窸窸窣窣的声响。等到一轮红日豁然展现在村庄的上方,烟色也渐渐浓重起来。而中午时的炊烟,则夹杂着饭菜的香气,大人们早已在案板及灶台前,削、碾、揉、捏、包、捻忙活了半天,端上一碗碗新出锅的鱼丸、鱼面,滚烫着、蒸腾着。大老远,就能听见乡音俚语欢快地在左邻右舍间蔓延。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此时,炊烟再次从灶膛处升腾起来,风一拂动,便在幽深狭窄的村巷中徘徊,或在苔藓斑驳的土路上缱绻,然后化作浅淡的烟缕重返天空,向远处慢慢飘去。在我的乡愁记忆里,那亲切、轻盈的炊烟,满是温暖的气息。特别是到了
33、逢年过节的日子,不绝如缕的炊烟就会集结成方阵,以一种别样的舒展、高旷,给人以亲情的召唤那些海上捕捞归来的人,远远地望见炊烟,就仿佛看见家中锅灶旁忙碌的亲人,正在准备着热腾腾的饭菜,那饭菜中饱含着家人的汗水和智慧,氤氲着团聚的期待和喜悦。一瞬间,他们感觉辛劳顿消,浑身都暖和了起来。炊烟袅袅,迎来送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在大海上辛勤劳作,为的就是让渔获满满、炊烟不断。他们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礼,愈加认定:家中灯火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便是人生的幸福。然而在过去,地窄、村偏、人穷的渔村,仅靠人的双手在茫茫大海上劳作,收获甚微。听老人讲,过去故乡紧缺柴火,人们得去外县山区找柴砍柴,而后雇船回乡,历
34、经千辛万苦。而找一次柴仅能应付两三个月,一年得往返三四次。每每说起这些,老人们都叹息不已。改革开放后,渔村的生产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从单纯从事渔业,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除了从事海洋捕捞外,人们大力发展海产品养殖、冷冻加工、造船、织网等产业,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大船小船也都装上现代化器械,风风雨雨里,满载而归的日子更多了。接续的奋斗,使许多人家都摆脱了贫困。于是,渔家灶膛的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也愈来愈欢了。不少人家,眼看着盖起了新房,收入也稳定了,便开始思量着改善伙食,鸡、鸭、鱼、肉,择日烹饪;锅、碗、瓢、盆,协奏成曲。缭绕、繁忙的炊烟,居然也现出一副喜气洋洋的身姿,轻拂着一家家厅堂,喜
35、跃马鞍墙,俯瞰遍野的梅花生活条件改善了,渔村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如今,家家户户用上了煤气灶,只有在岁末年关的时候,需要大灶蒸年糕,炊烟才从烟囱里重新冒了出来缠缠绕绕、蓬蓬松松的炊烟,总在人的心底勾起不尽的乡思与乡情,满溢出童年和时光的味道。这些年,我常回老家看望母亲,每当亲人团聚、朋友相会,或有游子从远方归来之时,村头巷尾,一家家屋内,都会烟气轻笼。亲情的交织,孩子的欢笑,在热腾腾的美味中呈现,让人体会到家的温馨与幸福。缕缕炊烟,慢慢拂过渔村的街巷与人家,在渔村上空轻舞出幸福的味道(选自人民日报文艺2022.02.28有删减)9.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通过对早晨
36、、中午、晚上炊烟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渔村一天的生活图景。B. 第段加点词“喜气洋洋”不仅形象写出了炊烟的姿态,还写出渔村人民的喜悦。C. 第段划线句运用描写、抒情表达方式,表达人们的乡思乡情和对成年生活的讨厌。D. 文章结尾段写炊烟在渔村上空轻舞,既篇末点题,又与第自然段形成首尾呼应。10. 文章第段写渔村过去的生活状况其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11. 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1)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2)一瞬间,他们感觉辛劳顿消,浑身都暖和了起来。(赏析加点词)12. 第段中画线句“渔家灶膛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也
37、愈来愈欢了。”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13. 作者以“渔村的炊烟”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答案】9. C 10. 示例:把渔村人民过去生活的艰苦,与下文改革开放后生活改善形成对比,突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为下文渔村生活发生变化作铺垫(或“引出下文”)。 11. (1)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炊烟比作轻纱、绸带,形象生动地写出炊烟的轻盈(或“飘舞时的轻快”),表达作者对炊烟的喜爱之情。(2)示例:“暖和”在句中是“温馨”(或“温暖”)的意思,它形象地写出了炊烟让海上捕捞归来的人在团聚的期待和喜悦中,感受到一种家的温馨(或“温暖”)。 12. 示例:通过对火苗和炊
38、烟描写,体现了改革开放使渔村人家摆脱贫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或“渔村人家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13. 示例:(1)文章以“渔村的炊烟”为线索贯穿全文,串联起对故乡渔村的描述。(2)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3)题目“渔村的炊烟”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4)借助“渔村的炊烟”的描写,表现渔村人民辛勤劳作,对生活充满了期待与喜悦。(5)通过“渔村的炊烟”的描写,突出了改革开放重大意义,改革开放让渔村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解析】【9题详解】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辨析。C.结合第段“缠缠绕绕、蓬蓬松松的炊烟,总在人的心底勾起不尽的乡思与乡情,满溢出童年和时光的味道”的内容可知,未表现出“对成年生
39、活的讨厌”;故选C。【10题详解】考查对比手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结合第段中“然而在过去,地窄、村偏、人穷的渔村,仅靠人的双手在茫茫大海上劳作,收获甚微。听老人讲,过去故乡紧缺柴火,人们得去外县山区找柴砍柴,而后雇船回乡,历经千辛万苦。而找一次柴仅能应付两三个月,一年得往返三四次。每每说起这些,老人们都叹息不已”,第段中“改革开放后,渔村的生产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从单纯从事渔业,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生活条件改善了,渔村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的内容可知,文章把渔村人民过去艰苦生活的情景,与下文改革开放后生活的巨大改善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为下文渔村生活发生变化作了铺垫。【1
40、1题详解】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1)结合“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的内容,由“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可知,把炊烟比作轻纱、绸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炊烟的轻盈姿态(或“飘舞时的轻快”),表达出作者对炊烟的喜爱和赞美。(2)暖和,意思是感到温暖。结合“一瞬间,他们感觉辛劳顿消,浑身都暖和了起来”的内容可知,“暖和”在句中是“温馨、温暖”的意思,联系“那些海上捕捞归来的人,远远地望见炊烟,就仿佛看见家中锅灶旁忙碌的亲人,正在准备着热腾腾的饭菜,那饭菜中饱含着家人的汗水和智慧,氤氲着团聚的期
41、待和喜悦”的内容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炊烟让海上捕捞归来的人在团聚的期待和喜悦中,感受到一种家的温馨和温暖。【12题详解】考查句子的理解。结合第段中“改革开放后,渔村的生产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从单纯从事渔业,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接续的奋斗,使许多人家都摆脱了贫困。于是,渔家灶膛的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也愈来愈欢了。不少人家,眼看着盖起了新房,收入也稳定了,便开始思量着改善伙食,鸡、鸭、鱼、肉,择日烹饪;锅、碗、瓢、盆,协奏成曲。缭绕、繁忙的炊烟,居然也现出一副喜气洋洋的身姿,轻拂着一家家厅堂,喜跃马鞍墙,俯瞰遍野的梅花生活条件改善了,渔村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的内容可知,通过对火苗和
42、炊烟的描写,侧面体现出改革开放使渔村人家摆脱贫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3题详解】考查标题的作用。结合第段中“我的故乡在东南沿海的一个渔村。小时候,最喜欢和伙伴们爬到村后的山上,眺望鳞次栉比的房屋冒出的袅袅炊烟。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的内容可知,“渔村的炊烟”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同时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结合第段中“早晨、中午、晚上的炊烟各有不同”,第段中“在我的乡愁记忆里,那亲切、轻盈的炊烟,满是温暖的气息”,第段中“炊烟袅袅,迎来送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第段中“如今,家家户户用上了煤气灶,只有在岁末年关的时候,需要大灶蒸年糕,炊烟才从烟囱里
43、重新冒了出来”,第段中“缕缕炊烟,慢慢拂过渔村的街巷与人家,在渔村上空轻舞出幸福的味道”的内容可知,文章以“渔村的炊烟”为线索贯穿全文,串联起对故乡渔村的描述;结合第段中“那些海上捕捞归来的人,远远地望见炊烟,就仿佛看见家中锅灶旁忙碌的亲人,正在准备着热腾腾的饭菜,那饭菜中饱含着家人的汗水和智慧,氤氲着团聚的期待和喜悦。一瞬间,他们感觉辛劳顿消,浑身都暖和了起来”,第段中“炊烟袅袅,迎来送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在大海上辛勤劳作,为的就是让渔获满满、炊烟不断。他们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礼,愈加认定:家中灯火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便是人生的幸福。然而在过去,地窄、村偏、人穷的渔村,仅靠人的双手在
44、茫茫大海上劳作,收获甚微”的内容可知,借助“渔村的炊烟”的描写,表现渔村人民辛勤劳作,对生活充满了期待与喜悦;结合第段中“改革开放后,渔村的生产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从单纯从事渔业,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除了从事海洋捕捞外,人们大力发展海产品养殖、冷冻加工、造船、织网等产业,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于是,渔家灶膛的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也愈来愈欢了。生活条件改善了,渔村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的内容可知,通过“渔村的炊烟”的描写,突出了改革开放重大意义,改革开放让渔村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四)(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地球之水天外来?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有生命,其中一个
45、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地球上有大量的水。水存在于辽阔无边的海洋,存在于纵横交错的江河,存在于星罗棋布的湖泊,也存在于地下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仍一直在探索。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从地下分离出水的规模现在还很大。一次火山爆发,它喷出的水蒸气就可达几百万公斤。可以想见,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产生的水是很多的。此外,地球的重力比较大,它能把水吸引住;地球上的温度也有利于水的存在,如果地球表面温度太高,水就会被汽化跑到太空去了,如果温度太低,水都变成冰了。近来,科学家又有一个重要发现:地球上的水源靠天外来客不断得到补充。据美国科学家最近在美国地质物理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卫星观测表明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它们带来的水分进入了地球大气和海洋,对地球上保持充足的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依阿华大学的物理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于1986年首先发现了这一现象。1996年2月美国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