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默写(1)微君之故,_? (诗经式微)(2)_,在城阙兮。(诗经子衿)(3)求之不得,_。(诗经关雎)(4)蒹葭萋萋,_。(诗经蒹葭)(5)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名句是:_,_。(7)小石潭记用“青树翠蔓,_,_”三句从颜色、形貌、动态等角度写出了树枝藤蔓婀娜、青翠之美。(柳宗元小石潭记)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当选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叶嘉莹先生,90多岁高龄,仍坚持讲学。B.
2、 贾玲的喜剧小品曾经为千家万户所知晓,不少优秀作品让大家忍俊不禁、捧腹大笑。C. 专家团队在对前期医疗救治工作研判、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修订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D. 随着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广大群众在技术无孔不入的窥视下有渐成透明人之忧。3.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骤雨一样,_;旋风一样,_;乱蛙一样,_;火花一样,是闪射的 tng()仁;斗虎一样,是【甲】(A.强健 B.强壮)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乙】_(A.兴奋 B.亢奋)了。(1)根据
3、拼音为文中处写汉字,根据汉字为文中处写拼音。tng( )仁 恬( )静(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甲】_【乙】_(3)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三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是蹦跳的脚步 是急促的鼓点 是飞扬的流苏A. B. C. D. 二、阅读(70分)(一)(6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干谒诗,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过渡巧妙,婉转含蓄。B. 首联写诗人远眺湖面的景色,
4、突出了浩瀚的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雄伟景象。C. 颔联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近而远,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D. 颈联触景兴怀,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5. 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循涧而入,两崖仅裂一彝,竹影逼溪内时暮色满山,路纵横不可辨,乃入大士殿,得道人为导。随之北,即循崖经文昌阁,转越两亭,俱悬崖级壁。从此折入峭夹间,其隙仅分一线上劈山巅远透山北,中不能容肩,凿之乃受,累级斜上,直贯其中。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彝、黄山、浮盖,曾未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既而得天一方、四峰攒列
5、。透隙而上,一石方整,曰棋坪。中复得一台,一树当空,根盘于上。有飞桥架两崖间,上下壁削,悬空而度,峰攒石裂,呀然成洞,曰环玉。出洞,复由棋坪侧历西坞而上,得一井,水甚甘冽不复上,循山半而南,纡折翠微间,俯瞰山底,溪回屈曲,惟闻吼怒声,而深不见水,盖峻峦削岫,错立如交牙,水漱其根,上皆丛树、行者惟见翠葆浮空,非闻水声,几以为一山也。(徐霞客闽游日记后(节选)【注释】透:穿过。翠葆:即绿树丛。葆,盖。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乃】乃入大士殿( )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2)【为】得道人为导( )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6、A. 其隙仅分/一线上劈山巅/远透山北B. 其隙仅分/一线上劈山巅远/透山北C. 其隙仅分一线/上劈山巅远/透山北D. 其隙仅分一线/上劈山巅/远透山北8.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透隙而上,一石方整,曰棋坪。(2)得一井,水甚甘冽。9. 本文观察景物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文中的山、林、溪各有什么特点?(三)(20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栖在粽叶上的母爱夏生荷故乡有个传统,每逢端午、中秋和春节,俗称“三大节”,都要吃粽子。此时,碧绿、轻盈、寂寂无闻的粽叶,就会派上大用场,它们是包裹粽子的最佳外衣。我家屋后的黄土坡上,有一片粽叶林。粽叶采摘的最佳时间,是在农历的七八月份。时候一到,母亲
7、每日便都要顶着似火骄阳,去采摘粽叶。粽林又高又密,高得转眼间就将母亲淹没;密得连风都钻不进去,酷热难耐。可每每母亲进林,总要在里面待上大半天,双手不停地翻飞劳作,直到背后的竹筐被盛得满满。每次出来,母亲都会浑身汗透,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可她顾不上休息,简单擦擦汗后,又要弯腰低头。“三大节”前夕,母亲会将干粽叶拿出来一些,挑去附近的村庄叫卖。在乡下,干粽叶很廉价,一斤最多一块钱,可对母亲来说,已然十分满足和欣喜了。卖过粽叶后,母亲还要去镇上集市卖自己包的粽子。母亲是包粽子的行家,煮好的粽叶经她双手一叠,便有了漂亮的尖角漏斗,舀入早早拌上花脸豆、红豆、枣子的糯米,压紧捏实,再取一根细麻线,一端用牙
8、齿牢牢牵着,一端在粽身“打个滚”,一个棱角分明、修长、漂亮的粽子便利落地结在了麻线上。接下来,会结出第二个、第三个成了一串。母亲包的粽子特别紧实,煮熟捞起,剥去粽叶,插上筷子,就能举着吃,绝不会松散开。味道更是没得说:一口咬下去,劲道无比,香糯至极,若再沾上些细糖,则甜糯入喉进肺,口感更佳。到了“三大节”最为隆重的春节,家家都需要足够多的粽子,可镇上有不少商户不会包,还有的嫌烦,不愿去包。只想吃现成的他们,便会给钱请母亲帮着包,少的五六十个,多的几百个,糯米和馅料都是他们事先买好的,母亲等于是赚点包粽子的“手工费”。由于订购量较大,母亲只好不分昼夜地包,尤其年关将近,我半夜起床,还能看到她弓着
9、腰、低看头,在油灯下忙碌着。冬夜寒冷漫长,母亲脚边取暖的炭火盆早已熄灭,可她却浑然不知。母亲面前的糯米似乎永远都包不光,堆在桌上的粽子,如同一座座“粽山”,将她压得一刻也抬不起头来。直到年纪大了,视力模糊不清了,牙齿也快掉光了,母亲才不再给人包粽子。但她依然坚持给儿女们包,每年我们兄妹三人回去过年,离家时,她都要给每家准备一大篮子粽子,这些粽子随着我们,从故乡走向不同的城市。我们都有一个遗憾,谁也没能学来母亲的本领,包出来的粽子,无论外形、味道,都远不及母亲的。有时,小妹还怪她当年没好好教会我们,母亲则说:“会这个,算什么本事呀,你们把书上的知识学好,那才叫真本事。”我们仨没有辜负母亲,都算把
10、书读好了,离开乡村在城市安身立业。但细想,在过去那艰苦的岁月里,父亲过早离世,若没有母亲的辛勤无怨付出,边务农耕种,边琢磨出一条棕叶致富经来供养我们,我们又怎能按时交上学费,顺利读上书,从而能有今天呢?母亲才是那个有真本事的人呀!年复一年,老家屋后的粽林总是郁郁葱葱,一坡碧绿,那永不凋敝的颜色,是故乡的底色,更是母爱的底色。母亲不就是那一片片粽叶吗?一生无求,寻常无奇,但却总能用爱紧紧包裹我们,想方设法地为儿女们撑起一片远航的风帆。(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12月上半月,有删改)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每年一到农历的七八月份,母亲便每日都要顶着似火骄阳,去我家
11、屋后黄土坡上的粽叶林采摘棕叶。B. 母亲直到年纪大了,视力模糊不清,牙齿也快掉光了,才不再给人包粽子,但仍坚持给儿女们包。C. 本文运用顺叙,记叙了“我”从少时年幼到在城市工作,母亲年年忙碌包粽子的事件。以议论抒情作结。D. 本文第段“母亲说,会这个(包粽子)算什么本事呀”意在说明母亲对她自己从事的包粽子劳作有种自卑感。11.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12.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1)每次出来,母亲都会浑身汗透,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从描写角度赏析)(2)舀入早早拌上花脸豆、红豆、枣子的糯米,压紧捏实,再取一根细麻线,一端用牙齿牢牢牵着,一端在粽身“打个滚
12、”,一个棱角分明、修长、漂亮的粽子便利落地“结”在了麻线上。(赏析加点词语)13. 文章以“栖在粽叶上的母爱”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4. 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四)(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花柱草暴打“媒婆”祁云枝在春天的田野上,花团锦簇、蜂飞蝶舞。植物们争相用艳丽的花朵吸引“媒人”,用香甜的花蜜,招待“媒人”。作为回报,蜂蝶颠儿颠儿地帮植物传授花粉,促使雌雄花朵完婚。在这成千上万场看似喜气洋洋的嫁娶中,没有谁在意少数“媒婆”的郁郁寡欢前后被两朵花扇了两巴掌,却始终不明所以。这暴打“媒婆”的强势植物,叫花柱草。单看花柱草的外形,你怎么也不会把它和强势这个词
13、关联起来。茎秆和花朵都很纤细,花朵甚至显出柔弱无依的样子。可就是这林黛玉似的花儿,却有着令人惊讶的“暴脾气”。一旦它感觉到有昆虫落在自己的花瓣上,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抡圆了“胳膊”,给昆虫一个巴掌。“人不可貌相”,看来对于植物也是适用的。但挨掺的昆虫,却似乎不懂这个道理。在一切与昆虫以互惠互利为原则的花朵中,花柱草显然是个另类。花柱草是精明且有远见的。如果它像其他花儿那样制造出香味和花蜜,用食品来换取传播的话,无疑需要耗费体力和精力。于是,聪明的花柱草让自己的2枚雄蕊和花柱必在一起(合蕊柱),从花中心伸出来,又向下弯曲成一个U形的长长“手臂”,“手掌上”则沾满了花粉。这个装备的神奇之处在于
14、,“手臂”能够像扳机那样快速出击,“出击”的时间甚至只需要0.015秒。正因为此,花柱草被人们列入扳机植物(Trigger plants)。更神奇的是,花柱草将前来觅食的昆虫,设计为扳机的触动者,足见在花柱草与昆虫的“合作”中,花柱草是真真正正地算计了昆虫一把。当一只昆虫刚刚落脚花瓣,花柱草即一巴掌扇过去,快速准确地将自己的花粉,拍撒在昆虫的背上。被这一巴掌打懵了的昆虫,受惊吓后会立即起飞,乖乖地带着花粉飞向另一朵花柱草。而这只倒霉的昆虫在别处挨了巴掌后,就帮助花柱草完成了异花授粉。可怜的昆虫,在给花柱草做媒时,似乎只有受伤的份儿。有人说,花柱草快速运动是由于受到昆虫的刺激,引起了花柱草膜电位
15、的改变,使钾离子外流,最终造成运动细胞内膨压改变而引起的。那被昆虫刺激的植物这么多,为什么只有花柱草运用了如此强悍的传粉方式?至今也没有人给出答案。但是,当我看见花柱草神奇地向昆虫“抡巴掌”时,心中还是禁不住为它喝彩,这种无法移动的弱小植物,也能够居高临下,让能跑会飞的昆虫为自己免费效力。一般地,花柱草在“抡过巴掌”之后,“手掌”会在接近花瓣处停留几分钟,之后合蕊柱开始慢慢恢复,数小时至一天后才能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恢复的时间越长,其积蓄的能量也会越大,下一次“出击”就会更加迅速和强劲。永远不要以貌取“草”,在这场昆虫与植物的博弈中,处于劣势的昆虫,并没有好好总结,才导致当了“媒婆”还被暴打的悲
16、催经历。1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一篇科普小品,文章善用拟人和比喻,语言幽默诙谐,妙趣横生。B. 文章开头提及植物们争相吸引、招待“媒人”,目的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花柱草。C. 第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花柱草动作之快。D. 花柱草能快速运动可能是因为昆虫使其运动细胞内膨压改变而引起的。16. 第段中加点词“一般地”能否删掉?为什么?17. 结合全文,简要说说花柱草的精明和远见主要体现在哪里。(五)(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1年央视春晚创新亮点纷呈,展示出新时代春晚的独特魅力和蓬勃生命力。据统计,除少
17、当晚,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20多家媒体对春晚进行播出。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跨媒体受众总规模达12.72亿人。其中,新媒体直点播用户规模7.34亿人。在新媒体端,春晚的总体美誉度达96.17%。今年春晚的歌舞类和创意类节目充分展示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新奇震撼、百花齐放、精彩绝伦,广受好评。除夕当晚,近50个春晚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今年央视春晚的创新意识体现的尤为明显,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2021央视春晚给观众留下的第一印象是阵容的年轻化,出现了不少新鲜的面孔。第二大创新体现在用新技术赋能内容创作的维度上。近几年,Al、5G、4K/8K、虚拟技术等技术发展
18、突飞猛进,也给内容创作带来了更大的表达空间,而春晚堪称新技术运用的集大成者。第三大亮点是体现出了“融合之美”。最直观的融合体现在晚会节目通过多种艺术形态的跨界融合实现了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在创新求变的过程中,央视春晚也有不变的内核,那就是家国情怀与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来源于光明日报、“影视产业观察”等)【材料二】2021央视春晚收视图(见下图)【材料三】纵观2021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创作,在思想内容上坚持了方向性,通过由“家”到“国”、由“个人”到“民族”的主体性叙事的确立,完成了建构社会认同、展现集体情感记忆等整合社会功能的目的。但是,节目所呈现出的艺术品质,给人的感受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
19、,拥有天赋并且基本功扎实的相声演员,新秀辈出,演出的作品也展现出师法传统又富于时代气息的清新样貌。忧的是,小品创作在呈现主题主线的同时,剧作结构僵化,缺乏想象力和共情能力,达不到寓教于乐的要求。甚至有些创作者展现出的价值观“水位很低”,在每逢佳节被催婚中,相貌不佳的追求者,被人身攻击和羞辱,引发观众的不满。小品创作若想出精品力作,创作者在注重作品思想价值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其艺术特性的审美蕴涵。(张啸涛从“家”到“国”的新时代叙事)18. 下列表述不符合【材料一】内容的一项是( )A. 2021年春晚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终端多渠道播放,在新媒体端,总体美誉度高达96.17%。B. 2021年春晚之
20、所以堪称新技术运用的集大成者,主要体现在用新技术赋能内容创作。C. 2021年春晚百花齐放、广受好评,除夕当晚,50多个春晚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D. 在创新求变过程中,家国情怀与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是央视春晚每年不变的内核。19. 从【材料二】中,你获取了关于2021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哪些主要信息?请简要概括。20. 阅读【材料三】,简要概括2021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创作的优缺点。(六)名著阅读。(6分)21. 填空题。傅雷在许多方面言传身教地影响孩子。他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_(填作品名称)。他也是一个严厉、尽责、爱子的父
21、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_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对如何教育子女,傅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_摆在第一位。22.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文后问题。“你虽然年轻,但是从我这儿沾染的旧知识分子的缺点也着实不少。但你四五年来来信,总说一投入工作就什么烦恼都忘了;能这样在工作中乐以忘忧,已经很不差了。我们二十四小时之内,除了吃饭睡觉总是工作的时间多,空闲的时间少;所以即使烦恼,时间也不会太久,你说是不是?不过劳逸也要调节得好:你弄音乐,神经与感情特别紧张,一年下来也该彻底休息一下。暑假里到乡下去住个十天八天,不但身心得益,便是对你的音乐感受也有好
22、处。何况入国问禁,入境问俗,对他们的人情风俗也该体会观察。老关在伦敦,或者老是忙忙碌碌在各地奔走演出,一点不接触现实,并不相宜。见信后望立刻收拾行装,出去歇歇,即使三五天也是好的。”(选自傅雷家书)选段中“你”是谁?选段中作者教育“你”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三、作文(60分)2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挪威戏剧家易卜生说,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播下一份汗水,收获一份成果;播下一种希望,收获一种境界;播下一颗爱心,就收获一份喜悦请以“播下_”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如
23、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默写(1)微君之故,_? (诗经式微)(2)_,在城阙兮。(诗经子衿)(3)求之不得,_。(诗经关雎)(4)蒹葭萋萋,_(诗经蒹葭)(5)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名句是:_,_。(7)小石潭记用“青树翠蔓,_,_”三句从颜色、形貌、动态等角度写出了树枝藤蔓婀娜、青翠之美。(柳宗元小石潭记)【答案】 . 胡为乎中露 . 挑兮达兮 . 寤寐思服 . 白露未晞 . 土地平
24、旷 . 屋舍俨然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蒙络摇缀 . 参差披拂【解析】【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兮、寤寐、晞、旷、俨然、涯、摇缀、披拂。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当选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叶嘉莹先生,90多岁高龄,仍坚持讲学。B. 贾玲的喜剧小品曾经为千家万户所知晓,不少优秀作品让大家忍俊不禁、捧腹大笑。C. 专家团队在对前期医疗救治工作研判、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修订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D. 随着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广大群众在技术无孔不入的窥视下有渐成透明人之忧。【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病句的辨析。B重复赘余,删掉“忍俊不禁”或“捧腹大
25、笑”;C语序颠倒,应为“分析、研判、总结”;D成分残缺,删掉“随着”或“使”;故选A。3.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骤雨一样,_;旋风一样,_;乱蛙一样,_;火花一样,是闪射的 tng()仁;斗虎一样,是【甲】(A.强健 B.强壮)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乙】_(A.兴奋 B.亢奋)了。(1)根据拼音为文中处写汉字,根据汉字为文中处写拼音。tng( )仁 恬( )静(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甲】_【乙】_(3)在
26、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三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是蹦跳的脚步 是急促的鼓点 是飞扬的流苏A. B. C. D. 【答案】(1) . 瞳 . tin (2) . A . B (3)D【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字音字形。瞳仁,tng rn,指眼珠。恬静,tin jng,安静;宁静。【小问2详解】考查词语运用。甲:强健:强壮而健康,身体十分有活力的样子。强壮:(身体)结实有力。根据后面的“风姿”可知,应用:强健。故选A。乙:兴奋:因高兴或受某种刺激而精神激奋。亢奋:极度兴奋。根据前面的“飞溅”和“困倦的世界”可知,应用:亢奋。故选B。【小问3详解】考查衔接。第一处:根据前面的“骤雨一样”可知,
27、应填:是急促的鼓点。第二处:根据前面的“旋风一样”可知,应填:是飞扬的流苏。第三处:根据前面的“乱蛙一样”可知,应填:是蹦跳的脚步。故选D。二、阅读(70分)(一)(6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干谒诗,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过渡巧妙,婉转含蓄。B. 首联写诗人远眺湖面的景色,突出了浩瀚的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雄伟景象。C. 颔联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近而远,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D. 颈联触景兴怀,诗人以
28、“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5. 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4. C 5. 用典/化用(古语)/借用古语,表现诗人想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举荐和帮助。【解析】【4题详解】考查诗歌赏析。C“由近而远”有误,“云梦泽”为远,“岳阳城”为近。应为:由远而近。故选C。【5题详解】考查诗句赏析。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羡鱼情”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
29、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二)(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循涧而入,两崖仅裂一彝,竹影逼溪内时暮色满山,路纵横不可辨,乃入大士殿,得道人为导。随之北,即循崖经文昌阁,转越两亭,俱悬崖级壁。从此折入峭夹间,其隙仅分一线上劈山巅远透山北,中不能容肩,凿之乃受,累级斜上,直贯其中。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彝、黄山、浮盖,曾未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既而得天一方、四峰攒列。透隙而上,一石方整,曰棋坪。中复得一台,一树当空,根盘于上。有
30、飞桥架两崖间,上下壁削,悬空而度,峰攒石裂,呀然成洞,曰环玉。出洞,复由棋坪侧历西坞而上,得一井,水甚甘冽不复上,循山半而南,纡折翠微间,俯瞰山底,溪回屈曲,惟闻吼怒声,而深不见水,盖峻峦削岫,错立如交牙,水漱其根,上皆丛树、行者惟见翠葆浮空,非闻水声,几以为一山也。(徐霞客闽游日记后(节选)【注释】透:穿过。翠葆:即绿树丛。葆,盖。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乃】乃入大士殿( )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2)【为】得道人为导( )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隙仅分/一线上劈山巅/远透山北B. 其隙仅分/一线上劈山
31、巅远/透山北C. 其隙仅分一线/上劈山巅远/透山北D. 其隙仅分一线/上劈山巅/远透山北8.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透隙而上,一石方整,曰棋坪。(2)得一井,水甚甘冽。9. 本文观察景物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文中的山、林、溪各有什么特点?【答案】6. . 于是 . 竟然 . 作为 . 对/向 7. D 8. (1)(我)穿越缝隙向上(走),有一块整齐的方形石,叫作棋坪。(2)看到一口井,井水十分甘甜清凉。 9. 移步换景。“山”陡峭/险峻;“林”茂盛/青翠;“溪”幽深/曲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1)句意:于是进入大士殿。乃:于是;句意:竟然不知道有汉朝。乃:竟然;(2
32、)句意:找到道士作向导。为:作为;句意:渔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为:对,向。【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句意为:缝隙只有一条线那样宽窄,往上直劈山顶,远处通向山北。故断句为:其隙仅分一线/上劈山巅/远透山北。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透:穿过;上:向上;曰:叫。(2)得:看到;冽:清凉。【9题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和内容理解。根据“循涧而入”“随之北,即循崖经文昌阁,转越两亭”“从此折入峭夹间”“累级斜上”“透隙而上”“出洞”“循山半而南”等句子可知,本文观察景物的写作手法是移步换景。根据“其隙仅分一线,上劈山巅,远透山北,中不能容肩,凿
33、之乃受,累级斜上,直贯其中。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彝、黄山、浮盖,曾未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既而得天一方、四峰攒列”可知,山的陡峭与险峻;根据“纡折翠微间”“上皆丛树、行者惟见翠葆浮空”可知,树林的茂盛与青翠;根据“溪回屈曲,惟闻吼怒声,而深不见水,盖峻峦削岫,错立如交牙”可知,溪流的幽深与曲折。【点睛】参考译文:沿着山涧往里走,两边山崖之间仅裂出一条缝隙,竹影映在溪中此时暮色笼罩了山峰,道路纵横交错,分辨不清,于是进入大士殿,找到道士作向导。跟随道士往北走,就沿着山崖,过了文昌阁,转来转去地越过两个亭,都是在连绵不断的悬崖绝壁上行走。从这里进入又高又陡的夹缝中,缝隙只有一条线那样宽窄,往上
34、直劈山顶,远处通向山北,缝中容不下平肩而过,便凿开崖壁让人通过,层层叠叠的石阶斜伸上去,直通夹缝中。我见过数处“一线天”景观,如武夷山、黄山、浮盖山等,但从未见过像这样巨大而狭窄、深远而工整的“一线天”。不久就看到一方天空,四周山峰凑集耸列。穿越缝隙而上,有一块整齐的方形石,名棋坪。途中又看到一座台,一棵树立在空中,树根盘绕在台上。有座桥飞架在两边山崖之间,上下都是陡峭的崖壁,从桥上悬空过去,群峰凑集、石壁裂开,形成很深很大的洞,名环玉。从洞中出来,又沿棋坪侧边穿越西坞而上,有一口井,井水十分清甜不再往上走,顺山腰往南行,盘旋在青翠的山间,俯瞰山底,溪涧曲折环绕山脚,只听到波涛的怒吼声,却深得
35、看不见水。原来峻峭的山峦与陡削的肠峰,互相交错耸立如牙,溪水冲刷着峰峦底部,上边都是丛密的河木,游人只看见空中绿树丛丛,要不是听到水声,几乎以为是一座山呢。(三)(20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栖在粽叶上的母爱夏生荷故乡有个传统,每逢端午、中秋和春节,俗称“三大节”,都要吃粽子。此时,碧绿、轻盈、寂寂无闻的粽叶,就会派上大用场,它们是包裹粽子的最佳外衣。我家屋后的黄土坡上,有一片粽叶林。粽叶采摘的最佳时间,是在农历的七八月份。时候一到,母亲每日便都要顶着似火骄阳,去采摘粽叶。粽林又高又密,高得转眼间就将母亲淹没;密得连风都钻不进去,酷热难耐。可每每母亲进林,总要在里面待上大半天,双手不停地
36、翻飞劳作,直到背后的竹筐被盛得满满。每次出来,母亲都会浑身汗透,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可她顾不上休息,简单擦擦汗后,又要弯腰低头。“三大节”前夕,母亲会将干粽叶拿出来一些,挑去附近的村庄叫卖。在乡下,干粽叶很廉价,一斤最多一块钱,可对母亲来说,已然十分满足和欣喜了。卖过粽叶后,母亲还要去镇上集市卖自己包的粽子。母亲是包粽子的行家,煮好的粽叶经她双手一叠,便有了漂亮的尖角漏斗,舀入早早拌上花脸豆、红豆、枣子的糯米,压紧捏实,再取一根细麻线,一端用牙齿牢牢牵着,一端在粽身“打个滚”,一个棱角分明、修长、漂亮的粽子便利落地结在了麻线上。接下来,会结出第二个、第三个成了一串。母亲包的粽子特别紧实,煮熟捞
37、起,剥去粽叶,插上筷子,就能举着吃,绝不会松散开。味道更是没得说:一口咬下去,劲道无比,香糯至极,若再沾上些细糖,则甜糯入喉进肺,口感更佳。到了“三大节”最为隆重的春节,家家都需要足够多的粽子,可镇上有不少商户不会包,还有的嫌烦,不愿去包。只想吃现成的他们,便会给钱请母亲帮着包,少的五六十个,多的几百个,糯米和馅料都是他们事先买好的,母亲等于是赚点包粽子的“手工费”。由于订购量较大,母亲只好不分昼夜地包,尤其年关将近,我半夜起床,还能看到她弓着腰、低看头,在油灯下忙碌着。冬夜寒冷漫长,母亲脚边取暖的炭火盆早已熄灭,可她却浑然不知。母亲面前的糯米似乎永远都包不光,堆在桌上的粽子,如同一座座“粽山
38、”,将她压得一刻也抬不起头来。直到年纪大了,视力模糊不清了,牙齿也快掉光了,母亲才不再给人包粽子。但她依然坚持给儿女们包,每年我们兄妹三人回去过年,离家时,她都要给每家准备一大篮子粽子,这些粽子随着我们,从故乡走向不同的城市。我们都有一个遗憾,谁也没能学来母亲的本领,包出来的粽子,无论外形、味道,都远不及母亲的。有时,小妹还怪她当年没好好教会我们,母亲则说:“会这个,算什么本事呀,你们把书上的知识学好,那才叫真本事。”我们仨没有辜负母亲,都算把书读好了,离开乡村在城市安身立业。但细想,在过去那艰苦的岁月里,父亲过早离世,若没有母亲的辛勤无怨付出,边务农耕种,边琢磨出一条棕叶致富经来供养我们,我
39、们又怎能按时交上学费,顺利读上书,从而能有今天呢?母亲才是那个有真本事的人呀!年复一年,老家屋后的粽林总是郁郁葱葱,一坡碧绿,那永不凋敝的颜色,是故乡的底色,更是母爱的底色。母亲不就是那一片片粽叶吗?一生无求,寻常无奇,但却总能用爱紧紧包裹我们,想方设法地为儿女们撑起一片远航的风帆。(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12月上半月,有删改)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每年一到农历的七八月份,母亲便每日都要顶着似火骄阳,去我家屋后黄土坡上的粽叶林采摘棕叶。B. 母亲直到年纪大了,视力模糊不清,牙齿也快掉光了,才不再给人包粽子,但仍坚持给儿女们包。C. 本文运用顺叙,记叙了“我
40、”从少时年幼到在城市工作,母亲年年忙碌包粽子的事件。以议论抒情作结。D. 本文第段“母亲说,会这个(包粽子)算什么本事呀”意在说明母亲对她自己从事包粽子劳作有种自卑感。11.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12.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1)每次出来,母亲都会浑身汗透,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从描写角度赏析)(2)舀入早早拌上花脸豆、红豆、枣子的糯米,压紧捏实,再取一根细麻线,一端用牙齿牢牢牵着,一端在粽身“打个滚”,一个棱角分明、修长、漂亮的粽子便利落地“结”在了麻线上。(赏析加点词语)13. 文章以“栖在粽叶上的母爱”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4. 文章最后
41、一段划线句子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答案】10. D 11. 积极乐观;心灵手巧;勤劳能干;疼爱儿女;有远见,希望儿女读书成才 12. (1)示例:外貌描写,形象写出母亲劳作后满身是汗的样子,描绘出母亲劳作时候的艰辛。(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2)示例:“舀”、“压”、“捏”、“取”、“牵”这一系列动作/这几个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写出母亲包粽子动作的娴熟,体现母亲的心灵手巧,表达作者对母亲娴熟技艺的赞美。(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13. 作为(情感)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围绕母亲和粽叶展开叙写;“栖”字运用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母爱”当作“鸟”一类的物来写;点明中心(揭示
42、主要情感)表达对母爱的感激、赞美之情。 14.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作“粽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虽平凡无奇,却默默奉献、疼爱儿女、有远见,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与感激。【解析】【10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D联系第段中的“你们把书上的知识学好,那才叫真本事”可知,母亲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并不是体现了她的自卑感。故选D。【11题详解】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第段中的“在乡下,干粽叶很廉价,一斤最多一块钱,可对母亲来说,已然十分满足和欣喜了”可得:积极乐观。根据第段对于母亲包粽子的描写可得:心灵手巧。根据第段中的“母亲面前的糯米似乎永远都包不光,堆在桌上的粽子,如同一座座粽山,将她压
43、得一刻也抬不起头来”可得:勤劳能干。根据第段中的“她依然坚持给儿女们包,每年我们兄妹三人回去过年,离家时,她都要给每家准备一大篮子粽子”可得:疼爱儿女。根据第段中的“你们把书上的知识学好,那才叫真本事”可得:有远见,希望儿女读书成才。【12题详解】考查语句赏析。(1)这是对母亲的外貌描写。“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从粽林中出来后清满身是汗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劳作的艰辛。(2)“舀”、“压”、“捏”、“取”、“牵”是对母亲包粽子的动作描写,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再现了母亲包粽子的过程,表现了她动作的娴熟,从中可以看出母亲的心灵手巧。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我对母亲的赞美。【13题详
44、解】考查赏析题目。读文可知,本文共记叙了以下几件事,母亲去粽林里采粽叶,母亲包粽子,母亲给有钱人家包粽子贴补家用,母亲用采粽叶和做粽子做的钱供我们上了大学。同此可知,题目中的“粽叶”概括了文章的主经内容,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栖”是栖息的意思,多用于鸟在树上止息。此处用来写母爱,运用拟物的修辞,把无形的母爱化作有形的鸟,生动形象,直观可感。题目中的“母爱”一词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既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也传达出儿女们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14题详解】考查词句赏析。“母亲不就是那一片片粽叶吗”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母亲比作粽叶,联系句中的“一生无求,寻常无奇”可知,此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的平凡
45、普通。联系句中的“但却总能用爱紧紧包裹我们,想方设法地为儿女们撑起一片远航的风帆”可知,还生动地表现了母亲的默默奉献(为子给孩子们挣学费,采粽叶去卖,给人包粽子)、疼爱儿女(年老以后给儿子们包粽子)、有远见(教育孩子们努力学习)。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与感激之情。(四)(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花柱草暴打“媒婆”祁云枝在春天的田野上,花团锦簇、蜂飞蝶舞。植物们争相用艳丽的花朵吸引“媒人”,用香甜的花蜜,招待“媒人”。作为回报,蜂蝶颠儿颠儿地帮植物传授花粉,促使雌雄花朵完婚。在这成千上万场看似喜气洋洋的嫁娶中,没有谁在意少数“媒婆”的郁郁寡欢前后被两朵花扇了两巴掌,却始终不明所以。这暴打“媒婆”的强势植物,叫花柱草。单看花柱草的外形,你怎么也不会把它和强势这个词关联起来。茎秆和花朵都很纤细,花朵甚至显出柔弱无依的样子。可就是这林黛玉似的花儿,却有着令人惊讶的“暴脾气”。一旦它感觉到有昆虫落在自己的花瓣上,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抡圆了“胳膊”,给昆虫一个巴掌。“人不可貌相”,看来对于植物也是适用的。但挨掺的昆虫,却似乎不懂这个道理。在一切与昆虫以互惠互利为原则的花朵中,花柱草显然是个另类。花柱草是精明且有远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