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练习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38372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练习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练习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练习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练习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六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1. 根据所听资料完成下列练习。(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事物的样子改变的很厉害,(多含贬义)。 ( )不能克制自己。 ( )(2)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是( )。A一树火红的三角梅 B至爱的朋友C阳光 D一株高高的芙蓉树(3)对“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长在“我”的窗外。B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C“我”与它相处的时间久了。D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花红点点,煞是迷人。(4)下列表述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只要改变心态,便会发现到处是新的风景。B文中多处运

2、用心理描写,不仅串联起窗外情景更迭,更为哲理的抒发穿针引线。C“我”因为有一颗热爱生活、感恩生命的心,所以才能从自己的窗外发现无限的风景。D“我”的心情变化仅仅只是因为景物的不同导致的。2. 看拼音写汉字。h cn o zhu dn e yn zh fi f kn j qng f p jn w xi j 选择正确的答案。3. 下列带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探索(tn) 唱和(h) 剔(t)出来B. 凝重(nng ) 万象更新(ng) 刹那(sh)C. 笨拙(zhu) 汹涌澎湃(bi) 气概(i)D. 丑恶() 剥削(b) 司空见惯(kng)4.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一组是( )A. 唯

3、恐 书藉 无边无涯B. 觉察 慈详 翻箱倒柜C. 漫长 资格 万不得以D. 攀缘 拨弄 局势严峻5. 下列诗句中,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志向或品格的一项是( )A.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B.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6.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组是( )A. 人家都这样做,要是你一个人偏偏标新立异,人家就要派你不是了。B. 男人战死疆场,虽然不幸,但不失壮烈,也算死得其所。C. 我们这个多灾多难、饱经风霜的国家,终于走上了复兴的道路。D. 他模仿古人的设计方案,独出心裁,令人眼前一亮。7. 关

4、于课外读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是刘易斯卡罗尔,他是英国人著名的数学家。B.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爱丽丝掉进兔子洞后,一段如梦如幻的旅程在我们眼前展开。这本书表面上荒诞不经,但在奇异的情节背后,隐藏着严密的逻辑。C.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英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D.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8. 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人民服务一文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

5、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B. 迢迢牵牛星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诗,分别与七夕节、春节、重阳节有关。C.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运用了语言、举动、外貌、神态等多种人物描写的方式,立体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D. 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都注重情感表达,但表达的方式完全不同。9.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写作品梗概时要把每个章节概括后的内容进行语言锤炼,使表达连贯,但不能自己补充内容。B. 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C. 评价名著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因为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D. 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使人回味无穷。10.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B. “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C.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D. 你参加翰墨飘香主题书法大赛了吗?获得了第几名?11. 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1)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按照_顺序记叙了他难忘的第一次盼望,作者在这一天的心情变化是_、_、_。(2)迢迢牵牛星一诗中,作者用“_ ”一词,写织女的手的形态 纤细柔长。“ _ ”一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 _ ”字形象地写出了织女虽然

7、伸出素手,但无心于织布,只是伤心地抚弄着机杼。(3)在_的日子里,在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_罢了,只有匆匆罢了。时光如此匆匆,我想用“_”(诗句或格言)来警示自己珍惜时间。 (4)_ ,失道者寡助。(孟子)(5)壮志饥餐胡虏肉,_。(岳飞/满江红)(6)_,廉若清风漾九天。扬州楹联(7)_ ,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阅读并完成练习。古 诗墨竹图题诗清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注释】衙斋:衙门里官员休息居住的地方。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些小:小小的。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一枝一叶:本意指竹子的每束枝叶,暗喻民间的老百姓的点点

8、滴滴。关情:关心,动情。12. 【品词析句】读诗句,完成练习。理解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意思。_13. 【整体感知】读诗句,完成填空。这首诗以“_”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诗中由“_”联想到百姓的疾苦生活,寄予了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_。为人民服务(片段)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

9、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14. “精兵简政“的意思是_。15. 为什么要采用“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用文中原句回答。_16. 文段中用了( )论证方法。17. 这一段话中的前四句有四层意思,分别是_、_、_、_层层深入地阐明了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我的第一次作文小学三年级,多了一门作文课。教这门课的是新班主任老师。我记得很清楚,他叫张文彬,40多岁的样子,有着浓厚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外地口音。他很严厉,又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站在讲台桌前,挺直的腰板,梳着一头黑黑的头发他那头发虽然乌亮,却是蓬松着,一根根直戳戳地立着,总使我想起他给我们讲解的“怒发冲冠”这个成语我们学

10、生都有些怕他。第一次上作文课,他没有让我们写作文,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是到长安街上的儿童电影院看的。我到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看的是上甘岭。那时,儿童电影院刚刚建好,内外一新。我的票的位子在楼上,一层层椅子由低而高,像布在梯田上的小苗苗。电影一开演,身后放映室的小方洞射出一道白光,从我的肩头射过,像一道银色无声的瀑布。我真想伸手抓一把,也想调皮地站起来,在银幕上能露出个怪样的影子来。尤其让我感到新鲜的是,在每一排座椅下面都安着一个小灯,散发着柔和而有些幽暗的光,可以使迟到的小观众不必担心找不到位子张老师让我们第一次写的作文就是写这次看电影。他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我把我所感

11、受到的一切都写了下来。没有想到,第二周作文课讲评时,张老师给全班同学朗读了我的这篇作文。他那浓重的外地口音,我听起来觉得那么亲切。那作文所写的一切,我自己听起来也觉得那么亲切。童年的一颗幼稚而骄傲的心,使我第一次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啊,原来自己写的文章还有着这样的魅力!张老师对这篇作文提出表扬,也提出意见。这些,我统统忘记了。但我记得从这以后,我迷上了作文。作文课成了我最盼望上的一门课。而作文讲评时,张老师常常要念我的作文。张老师对我格外器重起来。他常在课下对我说:“多读些课外书!”我觉得他那一头硬发也不再“怒发冲冠”了,变得柔和了许多。18. 【品词析句】联系上下文说说“怒发冲冠”的意思

12、是什么。在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用到了这个成语,说说这样写的好处。_19. 【语言运用】读文中画“_”的句子,完成练习。(1)句和句都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句把_比作_;句把_比作_。(2)我会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句子。_20. 【提取信息】读短文,完成填空。(1)短文从_、_、_和_这几个方面来描写了“我”的新班主任张老师。(2)张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次作文课,并没有_,而是_,地点是在_。21. 【整体感知】说一说:“我”对张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写在括号里。( )( )( )22. 【心灵感悟】张老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想一想“我”会对张老师说些什么。_23. 习作。以“守护神”为题写一

13、篇习作。要求:(1)内容具体,让真情自然流露;(2)字数不少于400字;(3)注意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六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1. 根据所听资料完成下列练习。(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事物的样子改变的很厉害,(多含贬义)。 ( )不能克制自己。 ( )(2)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是( )。A一树火红的三角梅 B至爱的朋友C阳光 D一株高高的芙蓉树(3)对“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长在“我”的窗外。B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C“我”与它相处的时间久了。D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花

14、红点点,煞是迷人。(4)下列表述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只要改变心态,便会发现到处是新的风景。B文中多处运用心理描写,不仅串联起窗外情景的更迭,更为哲理的抒发穿针引线。C“我”因为有一颗热爱生活、感恩生命的心,所以才能从自己的窗外发现无限的风景。D“我”的心情变化仅仅只是因为景物的不同导致的。【答案】 . 面目全非 . 不能自制 . D . B . 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听力和听写。(1)结合听力原文,由“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已将它剥蚀得面目全非”、“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不能自制”可知答案。(2)结合“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花红点点,

15、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了”可知答案选D。(3)结合“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了”可知答案选B。(4)结合文章内容及关键句“生命中没有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永远传送着希望的序曲”可知ABC正确。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我”的心情变化不仅仅只是因为景物的不同导致的,还因为生命的更迭与延续。故选D。【点睛】窗 外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花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

16、了。可是,有一个早晨,我推窗而望,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已将它剥蚀得面目全非。立时,一种“繁花落尽”的悲凉掠过了我的心头!我不由感慨系之: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绊绊,几经周折,几度沧桑,又一次次地失落了许多至爱的朋友,生命不正如同这随风而逝的繁花吗?这件事过了些时日,也就渐渐地淡忘了。一次,我下乡归来,感觉到室内空气有些沉闷,就不经意地打开了窗户,顿觉眼前一亮:一树火红的三角梅映入眼帘,它在夕阳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不能自制,我诧异,当初在落英的背后,为什么竟没有发现这萌动着的不屈的生命呢?是的,芙蓉的最后一叶花瓣凋落了,人们对它的嘉许也遗忘在往昔的记忆里,可是三角梅却成长了,那火焰般灿烂

17、耀眼的红色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更迭与延续。谁能说,失去与获得不是一曲交响乐呢?我久久地伫立窗前,深深感悟到:生命中没有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永远传送着希望的序曲。2. 看拼音写汉字。h cn o zhu dn e yn zh fi f kn j qng f p jn w xi j 【答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粥、耽搁、焉、福、惧、倾覆、僻、暇”属于易错字。选择正

18、确的答案。3. 下列带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探索(tn) 唱和(h) 剔(t)出来B. 凝重(nng ) 万象更新(ng) 刹那(sh)C. 笨拙(zhu) 汹涌澎湃(bi) 气概(i)D. 丑恶() 剥削(b) 司空见惯(kng)【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识记。A剔(t)出来剔(t)出来。B刹那(sh)刹那(ch)。C汹涌澎湃(bi)汹涌澎湃(pi)。选项D带点字注音都正确。故选D。4.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唯恐 书藉 无边无涯B. 觉察 慈详 翻箱倒柜C. 漫长 资格 万不得以D. 攀缘 拨弄 局势严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19、A书藉,应为:书籍。B慈详,应为:慈祥。C万不得以,应为:万不得已。D无误。故选D。5. 下列诗句中,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志向或品格的一项是( )A.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B.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了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宋朝苏轼的赠刘景文,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20、,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在这句诗中,诗人用“傲霜枝”作比,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出了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干谦的石灰吟。意思: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意思是: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自贺知章的

21、咏柳,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故A、B、C选项所描写的事物被赋予人的志向或品格。D选项没有。6.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组是( )A. 人家都这样做,要是你一个人偏偏标新立异,人家就要派你不是了。B. 男人战死疆场,虽然不幸,但不失壮烈,也算死得其所。C. 我们这个多灾多难、饱经风霜的国家,终于走上了复兴的道路。D. 他模仿古人的设计方案,独出心裁,令人眼前一亮。【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独出心裁,原来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与D项“模仿古人的设计方案”句意不符

22、,故选D。7. 关于课外读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是刘易斯卡罗尔,他是英国人著名的数学家。B.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爱丽丝掉进兔子洞后,一段如梦如幻的旅程在我们眼前展开。这本书表面上荒诞不经,但在奇异的情节背后,隐藏着严密的逻辑。C.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英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D.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ABD正确,C项作家国别有误。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

23、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故选C。8. 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人民服务一文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阐述了为人民服务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B. 迢迢牵牛星元

24、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诗,分别与七夕节、春节、重阳节有关。C.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运用了语言、举动、外貌、神态等多种人物描写的方式,立体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D. 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都注重情感的表达,但表达的方式完全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了课文的理解、重要节假日。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本题中A、B、C正确。D.有误,朱自清的匆匆一连串的问句占了全文很大篇幅,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将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表达出来,但两篇文章的表达方式并非完全不同。9.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5、 写作品梗概时要把每个章节概括后的内容进行语言锤炼,使表达连贯,但不能自己补充内容。B. 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C. 评价名著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因为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D. 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人回味无穷。【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实践作业、体会文章主题。实践作业是把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作业可以使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B、C、D正确A不正确,写作品梗概时要把每个章节概括后的内容进行语言锤炼,使表达连贯,可以自己补充内容。故选A。10.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

26、一项是( )A.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B. “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射来方向问:“是太阳吗?”C.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D. 你参加翰墨飘香主题书法大赛了吗?获得了第几名?【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了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A有误,“三四里”之间不应用顿号。B有误,提示语中间,后面应用逗号。D有误,“翰墨飘香”不

27、是书名,应用引号。11. 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1)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按照_顺序记叙了他难忘的第一次盼望,作者在这一天的心情变化是_、_、_。(2)迢迢牵牛星一诗中,作者用“_ ”一词,写织女的手的形态 纤细柔长。“ _ ”一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 _ ”字形象地写出了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织布,只是伤心地抚弄着机杼。(3)在_的日子里,在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_罢了,只有匆匆罢了。时光如此匆匆,我想用“_”(诗句或格言)来警示自己珍惜时间。 (4)_ ,失道者寡助。(孟子)(5)壮志饥餐胡虏肉,_。(岳飞/满江红)(6)_,廉若清风漾九天。扬州楹联(7)_ ,行成

28、于思毁于随。(唐/韩愈)【答案】 . 时间 . 兴奋 . 焦急 . 失望 . 纤纤 . 札札 . 弄 . 逃去如飞 . 千门万户 . 徘徊 .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得道者多助 . 笑谈渴饮匈奴血 . 义高明月生三杰 . 业精于勤荒于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诗词名句、古诗内容、名人名言的理解记忆能力。(1)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是史铁生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部分,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2)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

29、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素”字写出织女手的颜色,白嫩娇美。“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优美。“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

30、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形象地写出了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织布,只是伤心地抚弄着机杼。“纤纤擢素手”写得如见其形,“札札弄机杼”写得更如闻其声。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3)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

31、,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原文: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珍惜时间的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意思: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出自宋代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句意: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词里句中无不透

32、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6)义高明月生三杰,廉若清风漾九天。(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韩愈进学解,句意: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阅读并完成练习。古 诗墨竹图题诗清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注释】衙斋:衙门里官员休息居住的地方。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些小:小小的。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一枝一叶:本意指竹子的每束枝叶,暗喻民间的老百姓的点点滴滴。关情:关心,动情。12. 【品词析句】读诗句,完成练习。理解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33、的意思。_13. 【整体感知】读诗句,完成填空这首诗以“_”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诗中由“_”联想到百姓的疾苦生活,寄予了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_。【答案】12. 虽然我们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13. . 竹子 . 忧国忧民 . 衙斋卧听萧萧竹 . 关切之情【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整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句的内容进行分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第一、二句意思是:虽然我们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

34、着我们的感情。【1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本诗由题竹始,又终于咏竹,表面上看是咏竹,实际上却比喻民间疾苦,虚实相间,意味深长。为民解忧,是为官者责任所在,这两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照应了画意和诗题。所以本题中这首诗以“竹子”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诗中由“衙斋卧听萧萧竹”联想到百姓的疾苦生活,寄予了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关切之情。为人民服务(片段)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

35、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14. “精兵简政“意思是_。15. 为什么要采用“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用文中原句回答。_16. 文段中用了( )的论证方法。17. 这一段话中的前四句有四层意思,分别是_、_、_、_层层深入地阐明了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答案】14. 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15. 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 16. 举例论证 17. . 不怕批评 . 不怕任何人批评 . 接受正确的批评 . 正确批评的标准【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即可。“精兵简

36、政“的意思是缩小机构,精简人员。【15题详解】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可知答案。【16题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论证方法的理解。由句子“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可知,文段中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17题详解】本题考查了概括层意的能力。阅读文段前四句话,由句子“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可知,前四句有四层意思,分别是不怕批评、不怕任何人批评、接受正确的批评、正确批评的标准,层层深入地阐明了正确对待批评的

37、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我的第一次作文小学三年级,多了一门作文课。教这门课的是新班主任老师。我记得很清楚,他叫张文彬,40多岁的样子,有着浓厚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外地口音。他很严厉,又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站在讲台桌前,挺直的腰板,梳着一头黑黑的头发他那头发虽然乌亮,却是蓬松着,一根根直戳戳地立着,总使我想起他给我们讲解的“怒发冲冠”这个成语我们学生都有些怕他。第一次上作文课,他没有让我们写作文,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是到长安街上的儿童电影院看的。我到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看的是上甘岭。那时,儿童电影院刚刚建好,内外一新。我的票的位子在楼上,一层层椅子由低而高,像布在梯田上的小苗苗。电影一开

38、演,身后放映室的小方洞射出一道白光,从我的肩头射过,像一道银色无声的瀑布。我真想伸手抓一把,也想调皮地站起来,在银幕上能露出个怪样的影子来。尤其让我感到新鲜的是,在每一排座椅下面都安着一个小灯,散发着柔和而有些幽暗的光,可以使迟到的小观众不必担心找不到位子张老师让我们第一次写的作文就是写这次看电影。他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我把我所感受到的一切都写了下来。没有想到,第二周作文课讲评时,张老师给全班同学朗读了我的这篇作文。他那浓重的外地口音,我听起来觉得那么亲切。那作文所写的一切,我自己听起来也觉得那么亲切。童年的一颗幼稚而骄傲的心,使我第一次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啊,原来

39、自己写的文章还有着这样的魅力!张老师对这篇作文提出表扬,也提出意见。这些,我统统忘记了。但我记得从这以后,我迷上了作文。作文课成了我最盼望上的一门课。而作文讲评时,张老师常常要念我的作文。张老师对我格外器重起来。他常在课下对我说:“多读些课外书!”我觉得他那一头硬发也不再“怒发冲冠”了,变得柔和了许多。18. 【品词析句】联系上下文说说“怒发冲冠”的意思是什么。在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用到了这个成语,说说这样写的好处。_19. 【语言运用】读文中画“_”的句子,完成练习。(1)句和句都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句把_比作_;句把_比作_。(2)我会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句子。_20. 【提取信息】读短文,完成填空。(1)短文从_、_、_和_这几个方面来描写了“我”的新班主任张老师。(2)张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次作文课,并没有_,而是_,地点是在_。21. 【整体感知】说一说:“我”对张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写在括号里。( )( )( )22. 【心灵感悟】张老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想一想“我”会对张老师说些什么。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期中试卷 > 六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