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795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人的最高信仰,乃是天、地、人三者之合一。借用耶教术语来说,便是天、地、人之“三位一体”。在中国,天地可合称为天,人与天地合一,便是所谓“天人合一”。中国的社会风俗里面也有“三位一体”的信仰之存在。如言时令,有二十四个节气,但同时有人造的节日。中国人把此二项混合看待,不加区别,如清明、冬至是自然节,端午、中秋、重阳是人造节。中国人在节日中,又多增添一些神话故事,使得人文自然益加亲密配合,社会礼俗随着天时节气而多彩多姿。这亦是一种天人相应,把我们的日常生活

2、推衍到大自然变化中而与之呼应。这就是那人文参加进自然里面而演化成为一体了。此中有信仰、有希望、有娱乐,极富礼乐意义,极富艺术性,亦极富传统性,极富有关于民族文化信仰之启示性与教育性。但到最近,大家对自己文化无了解、无信心,因此对此种节日亦觉无趣味、无意义。中国社会上之新年节日不废而渐废,耶诞节日代之而兴。中国社会并非一耶教社会,中国文化亦非一耶教文化,而中国人则追步西方,来过耶诞节日。这里面自不免夹杂着许多无情无理之盲目效颦。再讲中国的艺术,一幅山水画,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一种结构。一幅画上定有空白,有春、夏、秋、冬四季分别,那都是天。一座山、一溪水、一栋房子、一座亭榭,那都是地。中间画着

3、一渔翁,或是赶着骡子做生意的,或是读书弹琴的,或是倚着一杖在那里看天看地的,这都是人。这是画中之主。天有气象,地有境界,人有风格。在此气象境界之中有此风格,配合起来,这是一个艺术的世界。中国画便要此“气象”“境界”与“风格”之三者合一。中国画也不愿酷肖自然,而要把人文意境融入,另成一天地。如画梅、兰、竹、菊,只是自然,但有生命,而且有人文理想作衬托,故称“四君子”。天地大自然,一切是景,里面有了主人,有了生意,便有了“情”。中国画要求在画中见性情。再来讲中国文化的终极理想,究竟人类理想最后要达到一个怎样的境界?耶稣教说,世界末日到来,能上天堂的就上天堂,不能上天堂的就下地狱,上帝不能天天老在爱

4、着这世界。佛教讲最后的清静寂灭,一个无余涅槃的世界,到此便超脱了轮回众生界。中国人则只讲“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其终极理想还是在这个世界上。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三字,即是中国人的最高信仰。中国古人说,人性禀赋自天,人人可以善,“人皆可以为舜尧”,每一人的人格德性都可做得一理想至高的善人。人人做一善人,才是世界大同,才是天下太平。不是说大家有饭吃,大家在法律之下有平等,永远不打仗,便是天下大同了。还要有更高的“文化融和”,还要“天、地、人三位一体”,那才能真到达大同太平的境界。我们全世界人类,都能到达一最高人格的话,那世界就自然会大同。这是最民主、最平等、最独立、最自由的。这是

5、我们中国人的最高信仰,同时亦是我们中国人的最后理想。(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中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理想)材料二:中华文化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对中华民族发展及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性,从人类生活面临的矛盾冲突中也可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所在和当代意义。当代人类生活面临着五大冲突急需解决,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心灵)、文明与文明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有史以来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现代性的展开加剧了这些矛盾,冲突日趋紧张,已经成为世界的难题。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仅靠西方现代性的价值是不可能解决这些矛盾、化解这些冲突的。有识之士把眼光转向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中华文化的“天人合

6、一”,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化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忠恕之道”秉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有利于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冲突;“和而不同”的态度有利于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群己合一”之道有利于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中华文化中有许多思想理念对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冲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因此,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围绕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让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一起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精神指引。什么是体现“中国”的方案?就是用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结合中国的实践,提出既合乎中国的具体实际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理念。像孔子在25

7、00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不仅是人类处理相互关系的普遍原理,也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处理人类难题的智慧。(摘编自陈来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明节民俗包括踏青赏春、祭拜祖先等,故其虽属自然节气,也蕴含着人文精神,也是一种天人相应。B. 中国山水画讲究天地人三位一体,除画中之主“人”外,画上定有代表天的天空,代表地的山水亭屋等。C. 中国文化的终极理想是天下大同太平,这也是最民主、最平等、最独立、最自由的人类理想的境界。D. 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既能助力中华民族发展及中国社会建设,也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难题。

8、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在论述中都采用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方式,破立并重。B. 传统的新年节日不废而废,国人盲目效颦过耶诞节日,原因是国人不了解自己文化,缺乏文化自信。C. 中国人信仰“性本善”,这并非意味着人生而至善,而是说人人均可以为善,都能到达一最高人格。D. 法律和战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的纷争,要实现世界大同,修养至高的人格德性才是关键。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属于处理人类生活五大冲突的思想理念的一项是( )A.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礼记大学)B.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C.

9、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D.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4. 国画大师傅抱石说:“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请结合材料一简析中国画是如何体现中国人的精神特点的。5. 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实现其当代价值与意义?请综合材料信息简要回答。(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高山下的花环(节选)【注】李存葆在哀牢山中某步兵团三营营部,在赵蒙生的办公室里,我和他相识了。赵蒙生是这三营的指导员。他出生于革命家庭,三年前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荣立过一等功。三年多来,他毫不艳羡大城市的花红柳绿,默默地

10、战斗在这云南边陲。面对前来采访的我,他沉默许久,才站起来说:“先请您看一下这两幅照片”他的办公桌上方的墙上,并排挂着两帧带像框的照片。他指着左边的像片说:“这是我要讲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他名叫梁三喜。他原是我们三营九连连长,在还击战中壮烈殉国。当时,我是九连的指导员。”他又指着右面那张十二寸的大照片说:“这是梁三喜烈士一家在他墓前的留影。”我从旅行包里取出小型录音机,赵蒙生却向我摆了摆手:“别急。在我讲述之前,我得向您提出三点要求。“其一,当您把我讲述的故事写给读者看的时候,我希望您不要用华丽的词藻去打扮这个朴实的故事。要离部队的实际生活近些,再近些。文学是要有审美价值的,而朴实本身不就是美吗

11、?”“其二,某些描写战争的作品没有战争的真情实感,把本来极其尖锐的矛盾冲突磨平,失去了震撼读者心灵的艺术力量。别林斯基说过,缺乏戏剧性的长篇小说,是生气索然而沉闷的。这话有道理。但有的作者为追求戏剧性,竟凭空编造故事,读来则更令人感到荒诞不经。这个真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您能不加粉饰地把它记录下来吗?”“其三,您必须如实描绘生活中的这一个,如果您稍将这一个加以美化的话,这个故事不是大减成色,便是不能成立了。”我急于听到下文,连忙点头同意。以下,便是赵蒙生的讲述:一九七八年九月六日,我下到九连任指导员。十二月,命令下达,我们这只部队要上前线作战。当时我们团受领的任务是打穿插。三营任团尖刀营,九连受

12、命为营尖刀连。这就使我们九连一下在全团乃至全师居于钢刀之刃、匕首之尖的位置上!全连上下都为当上了尖刀连而自豪。但大家更明白:摆在我们九连面前的,将是一场很难想象的恶仗!按照步兵打仗前的惯例:全连一律推成了锃亮的光头,一是为肉搏时不至被敌揪住头发,二是为头部负伤时便于救治。炊事班竭尽全力为全连改善生活,并宣布在国内吃的最后一顿饭将是海米、猪肉、韭菜馅的三鲜水饺。我发现,即使每月拿六元津贴的战士,会抽烟的也大都夹起了带过滤嘴的高级香烟。连从来都抽劣等旱烟末的梁三喜,竟也破例买了两盒“红塔山”。靳开来不知从哪里买来两瓶精装的“五粮液”,硬拉我和其他连、排干部一起喝一口人之常情呵,这一切都在告诉我,大

13、家都想到将去决一死战,都想到这次将会流血牺牲。而在告别人生之前,要最后体味一下生活赐予人的芳香!这里已决定一排为尖刀排。党支部再次开会,商定连干部谁带尖刀排。支委们刚刚坐下,靳开来便站起来说:“这个会根本不需要再开吆!查查我军历史上的战例,副连长带尖刀排,已是不成条文的章程!既然战前上级开恩提我为副连长,给了我个首先去死的官衔,那我靳开来就得知恩必报!放心,我会在副连长的位置上死出个样子来!”我沉痛表示:“执行军长让我第一个炸碉堡的指示吧!这尖刀排,我来带!”靳开来道:“指导员,从现在起,我们将患难相依,生死与共!指导员是连队的中枢神经,要死,第一个也轮不到你!”他的话充满真诚的感情,我眼里一

14、阵发热。梁三喜刚提出要带尖刀排,就被靳开来大声喝住:“连长,少啰唆,要带尖刀排,比起我靳开来,你绝对没有资格!当然,讲指挥能力,我靳开来从心里服你;论军事素质,你也比我靳开来高一筹!我说的资格是:我靳开来兄弟四个,死我一个,我老父老母还有仨儿子去养老送终,祖坟上断不了烟火。可你梁三喜,你家大哥为革命死得早,二哥为他人死得惨,惨啊!就凭这,不到万不得已,你梁三喜得活下来!”我心里沉甸甸的。下连这么久了,我竟对连长的身世一无所知!靳开来擦了擦发湿的眼睛:“连长,我说句掏心话,全连谁光荣了,我都不会过分伤心,为国捐躯,打仗死的吆!唯独你,如果有个万一你那白发老母亲,还有韩玉秀怎么办咳!小韩该是早已经

15、生了,可你还不知她生的是男是女啊!”梁三喜摆了摆手,声音有些颤抖:“副连长,别说那些了!”“行了。别开马拉松会了。顺理成章,带尖刀排的事,听我的。”靳开来拍板定了音。夜幕降临,我们全连伏在红河岸边待命。战斗打响前,最大权威者莫过于表的指针。人们越是对它迟缓的步伐感到焦急,它越是不肯改变它那不慌不忙的节奏。当它的时、分、秒针一起叠在十二点上时,正是十七日凌晨。骤然,一声炮响,牵来万声惊雷,千百门大炮昂首齐吼!瑰丽的夜幕下,数不清的橡皮舟和冲锋舟载着千军万马,穿梭往返,飞越红河(选自高山下的花环,有删改)注:高山下的花环原文共十七个章节,本文节选自第一、第六章。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

16、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的两帧照片,为下文写主人公梁三喜的家庭状况做了铺垫,并交代他最终牺牲的结局,为小说抹上悲怆的色彩。B. 小说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如靳开来的语言略显粗鲁,凸显他率真直爽的形象特点,展现出他对战友热情真诚的关怀。C. 小说中对时间的表述十分精确,如“十七日凌晨”,对应着特定的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彰显军旅文学的时代感与现实性。D. 小说通过靳开来、赵蒙生和梁三喜争带尖刀排这一情节,歌颂战士们为国征战不怕牺牲的英勇崇高,突出战友间革命友谊的主题。7. 关于小说结尾作战部分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战斗打响之前的时间流逝缓慢,仿佛停滞,这侧面烘

17、托了战士们内心的焦虑和紧张。B. 时分秒针叠在十二点上这一描述细腻生动,富于画面感,使战斗打响的一刻更震撼人心。C. 小说运用拟人、夸张等手法来描绘开战的场景,“瑰丽”一词暗示战争的血腥惨烈。D. 开战前静如死水,开战后疾如风雷,这一静一动的鲜明对比强化了小说的戏剧张力。8. 小说灵活变换叙述者来讲述梁三喜的故事,请简要说明,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9. 文中赵蒙生提出的三点要求,是作者借人物之口阐明他的创作观,这些创作观在本文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

18、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

19、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选自国

20、语祭公谏穆王征犬戎)注:櫜(go):古时收藏弓箭的袋子。这里用作动词。稷,谷物泛称;后稷,传说中的农耕始祖、五谷之神,后世泛指农官,相传周族的先祖曾长期担任此职。不窋(zh):古代周族部落首领。大毕、伯士、树:相传为犬戎族的首领。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B. 先王之于民也/想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C. 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

21、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D. 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载,在本处是句首或句中语助词,与氓中“载笑载言”的“载”字意思一样。B. 忝,意为“辱没”,该字在本文中的用法与成语“忝列门墙”中的“忝”字不同。C. 荒服,古代“五服”之一,称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D. 让,此处意为“责备”,与鸿门宴中“大礼不辞小让”中“让”字意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穆

22、王野心勃勃,想要出兵征讨犬戎,祭公谋父为了制止他的错误行为,从“先王耀德不观兵”的基本观点出发进行劝谏,引经据典,很具说服力。B. 祭公谋父为了说服周穆王,列举了先王端正品行、敦厚爱民的实例,主张用礼法去教化百姓,最终让百姓感激天子的恩德而畏惧威刑,从而壮大王业。C. 商纣王昏庸无道,残害百姓,人民无法忍受,揭竿而起,和周武王一起发动正义的战争,在牧野打败商朝军队,这不是崇尚武力,而是体恤百姓、为国除害。D. 祭公谋父认为犬戎的首领一直履行朝见职责,周朝贸然出征讨伐,是废弃先王遗训而使王业败坏;周穆王不听劝告,最终只落得荒服诸侯不再来朝见的结局。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23、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2)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14. 请简要概括祭公在劝谏周穆王时引用周文公颂诗的目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王安石(宋)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注:本词写于王安石晚年退隐金陵时期。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前二句点明具体节令,描绘山间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B. 词人外出春游,在高岗与低谷间穿行

24、,游兴非常浓厚。C. 下片写词人游兴已尽,回山寺就寝,有孤枕难眠之感。D. 全词即事写景,以白描手法勾勒,物象清幽,气韵萧散。16. 晚年王安石虽身居山林,却似闲非闲,他也曾写出“我欲抛山去,山仍劝我还”这样流露矛盾心境的诗句。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这种矛盾心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报任安书中以孙子为例,赞扬其在逆境中不甘放弃的精神的句子是:_,_。(2)李商隐锦瑟中“_,_”一联,意象神奇而空灵,上句描绘出宏阔而寂寥的境界,下句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3)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

25、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更是俯拾即是,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预制菜是指经过洗、切、搭配、加工,采取冷冻或真空等方式进行包装保存,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简单烹调的新兴菜品。预制菜产业前景广阔,但广阔的蓝海下,也有挑战的暗流。生活中,对预制菜的顾虑也_,例如:“小作坊、添加剂”,是对安全的怀疑。食以安为先,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是关系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然而长期以来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没有完整的产品标准体系和操作规范流程,导致一些产品质量_。“图不符、缺斤两”,是对品质的诟病。诚信经营是市场主

26、体起码的行业操守,然而一些平台商家以次充好、甚至“挂羊头卖狗肉”;一些线下商家_,打着现炒的幌子欺骗顾客。这些是对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的侵害。由此看来,想要“香”飘久远,预制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需要产品研发的不懈攻关,需要行业标准的不断落地,需要行政监管的有力倒逼,需要餐饮行业的自省自律,需要你我这些消费者做出的每一次选择。毕竟,预制菜到底“香”不“香”,消费者最有发言权。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4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

27、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过去,连接汕头湾两岸的通道,主要是海湾大桥和礐石大桥。随着城市扩容提质,_;加之汕头地处沿海,台风、暴雨季节的封桥禁行更让交通不便。海湾隧道的开通,不仅解决了恶劣天气下的过海交通问题,更打破了之前需绕行礐石大桥、海湾大桥的局面,将两岸通行时间从40分钟大幅缩短至10分钟以内,为城市发展提速。2022年9月28日,汕头海湾隧道正式投入运营。据介绍,_:上层是排烟通道,中间层是行车层,下层是为综合管廊和应急救援通道。隧道路面采用降噪沥青,隧道两侧采用蓝白相间的装饰板,营造清爽愉快的视觉感受。海湾隧道在南北两岸分别建有64米高的风塔,作为

28、隧道的“呼吸系统”,_,而且外形设计别致,灯光美轮美奂,成为汕头新地标。筑世界工程,圆潮人百年梦想,交通设施的完善,对汕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具有重大意义。21.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一带一路”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你居然在课堂上传纸条,实在是太“勇于发言”了。B. “希望工程”是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一项公益事业。C. 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真是“恩将仇报”。D. 红军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29、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中,赛道无处不在,如体育赛道、科技赛道、人生赛道,等等。身处赛道,最美的姿态是奔跑,要敢于争取超越,如苏轼所言“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不负习总书记的寄语“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新赛道”是咬文嚼字编辑部评选出来的2022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泛指一切新的领域、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新的气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上材料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

30、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人的最高信仰,乃是天、地、人三者之合一。借用耶教术语来说,便是天、地、人之“三位一体”。在中国,天地可合称为天,人与天地合一,便是所谓“天人合一”。中国的社会风俗里面也有“三位一体”的信仰之存在。如言时令,有二十四个节气,但同时有人造的节日。中国人把此二项混合看待,不加区别,如清明、冬至是自然节,端午、中秋、重阳是人造节。中国人在节日中,又多增添一些神话故事,使得人文自然益加

31、亲密配合,社会礼俗随着天时节气而多彩多姿。这亦是一种天人相应,把我们的日常生活推衍到大自然变化中而与之呼应。这就是那人文参加进自然里面而演化成为一体了。此中有信仰、有希望、有娱乐,极富礼乐意义,极富艺术性,亦极富传统性,极富有关于民族文化信仰之启示性与教育性。但到最近,大家对自己文化无了解、无信心,因此对此种节日亦觉无趣味、无意义。中国社会上之新年节日不废而渐废,耶诞节日代之而兴。中国社会并非一耶教社会,中国文化亦非一耶教文化,而中国人则追步西方,来过耶诞节日。这里面自不免夹杂着许多无情无理之盲目效颦。再讲中国的艺术,一幅山水画,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一种结构。一幅画上定有空白,有春、夏、秋

32、、冬四季分别,那都是天。一座山、一溪水、一栋房子、一座亭榭,那都是地。中间画着一渔翁,或是赶着骡子做生意的,或是读书弹琴的,或是倚着一杖在那里看天看地的,这都是人。这是画中之主。天有气象,地有境界,人有风格。在此气象境界之中有此风格,配合起来,这是一个艺术的世界。中国画便要此“气象”“境界”与“风格”之三者合一。中国画也不愿酷肖自然,而要把人文意境融入,另成一天地。如画梅、兰、竹、菊,只是自然,但有生命,而且有人文理想作衬托,故称“四君子”。天地大自然,一切是景,里面有了主人,有了生意,便有了“情”。中国画要求在画中见性情。再来讲中国文化的终极理想,究竟人类理想最后要达到一个怎样的境界?耶稣教

33、说,世界末日到来,能上天堂的就上天堂,不能上天堂的就下地狱,上帝不能天天老在爱着这世界。佛教讲最后的清静寂灭,一个无余涅槃的世界,到此便超脱了轮回众生界。中国人则只讲“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其终极理想还是在这个世界上。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三字,即是中国人的最高信仰。中国古人说,人性禀赋自天,人人可以善,“人皆可以为舜尧”,每一人的人格德性都可做得一理想至高的善人。人人做一善人,才是世界大同,才是天下太平。不是说大家有饭吃,大家在法律之下有平等,永远不打仗,便是天下大同了。还要有更高的“文化融和”,还要“天、地、人三位一体”,那才能真到达大同太平的境界。我们全世界人类,都能到达

34、一最高人格的话,那世界就自然会大同。这是最民主、最平等、最独立、最自由的。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最高信仰,同时亦是我们中国人的最后理想。(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中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理想)材料二:中华文化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对中华民族发展及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性,从人类生活面临的矛盾冲突中也可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所在和当代意义。当代人类生活面临着五大冲突急需解决,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心灵)、文明与文明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有史以来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现代性的展开加剧了这些矛盾,冲突日趋紧张,已经成为世界的难题。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仅靠西方现代性的价值是不可能解决这些矛盾、化

35、解这些冲突的。有识之士把眼光转向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化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忠恕之道”秉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有利于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冲突;“和而不同”的态度有利于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群己合一”之道有利于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中华文化中有许多思想理念对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冲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因此,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围绕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让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一起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精神指引。什么是体现“中国”的方案?就是用中华文化的理念智

36、慧,结合中国的实践,提出既合乎中国的具体实际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理念。像孔子在2500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不仅是人类处理相互关系的普遍原理,也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处理人类难题的智慧。(摘编自陈来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明节民俗包括踏青赏春、祭拜祖先等,故其虽属自然节气,也蕴含着人文精神,也是一种天人相应。B. 中国山水画讲究天地人三位一体,除画中之主“人”外,画上定有代表天的天空,代表地的山水亭屋等。C. 中国文化的终极理想是天下大同太平,这也是最民主、最平等、最独立、最自由的人类理想的境界。D. 传承和发

37、展中华文化,既能助力中华民族发展及中国社会建设,也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在论述中都采用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方式,破立并重。B. 传统的新年节日不废而废,国人盲目效颦过耶诞节日,原因是国人不了解自己文化,缺乏文化自信。C. 中国人信仰“性本善”,这并非意味着人生而至善,而是说人人均可以为善,都能到达一最高人格。D. 法律和战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的纷争,要实现世界大同,修养至高的人格德性才是关键。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属于处理人类生活五大冲突的思想理念的一项是( )A. 意诚而后心正

38、,心正而后身修。(礼记大学)B.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C.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D.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4. 国画大师傅抱石说:“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请结合材料一简析中国画是如何体现中国人的精神特点的。5. 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实现其当代价值与意义?请综合材料信息简要回答。【答案】1. B 2. A 3. C 4. (1)中国画要“气象”“境界”与“风格”三者合一;(2)中国画有人文理想作衬托;(3)中国画在画中见性情。 5. (1)应树立文化自信,不盲目追随西方,坚守对传统节日的

39、热爱。(2)让“世界大同”“天下太平”作为我们中国人的最高信仰和最高理想。(3)用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理念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冲突问题。(4)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为人类提供精神指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除画中之主人外,画上定有代表天的天空,代表地的山水亭屋等”错,原文材料一“一幅山水画,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一种结构”中国山水画讲究的是“三位一体”,也就是说三者合一,不能说“人”是画中之“主”。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

40、比较,在论述中都采用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方式”错,材料二“中华文化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对中华民族发展及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性,从人类生活面临的矛盾冲突中也可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所在和当代意义”开篇即亮明观点,没有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也没有采用驳论的方式进行论述。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处理人类生活五大冲突的思想理念是“天人合一”“忠恕之道”“和而不同”“群己合一”等。C.贤明的君主要给百姓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够有保障养活妻子儿女的能力,能够在好的年成里得以丰衣足食,在年成不好的时候也不致饿 死,只有这样,才能使百姓容易接受道德教化而具有

41、一定的道德心,从而对统治者更加服从,社会才能保持安定。讲的是明君如何治理天下,不符合处理人类生活五大冲突的思想理念。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天有气象,地有境界,人有风格。在此气象境界之中有此风格,配合起来,这是一个艺术的世界。中国画便要此气象境界与风格之三者合一”可知,中国画要“气象”“境界”与“风格”三者合一;结合“中国画也不愿酷肖自然,而要把人文意境融入,另成一天地。如画梅、兰、竹、菊,只是自然,但有生命,而且有人文理想作衬托,故称四君子”可知,中国画有人文理想作衬托;结合“天地大自然,一切是景,里面有了主人,有了生意,便有了情。中国

42、画要求在画中见性情”可知,中国画在画中见性情。【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材料一“大家对自己文化无了解、无信心,因此对此种节日亦觉无趣味、无意义。中国社会上之新年节日不废而渐废,耶诞节日代之而兴”可知,应树立文化自信,不盲目追随西方,坚守对传统节日的热爱。结合材料一“中国人则只讲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其终极理想还是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全世界人类,都能到达一最高人格的话,那世界就自然会大同。这是最民主、最平等、最独立、最自由的。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最高信仰,同时亦是我们中国人的最后理想”可知,让“世界大同”“天下太平”作为我们中国人的最高信仰和最高理想。结合材

43、料二“从人类生活面临的矛盾冲突中也可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所在和当代意义”“当代人类生活面临着五大冲突急需解决”“中华文化中有许多思想理念对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冲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可知,用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理念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冲突问题。结合材料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围绕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让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一起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精神指引”可知,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为人类提供精神指引。(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高山下

44、的花环(节选)【注】李存葆在哀牢山中某步兵团三营营部,在赵蒙生的办公室里,我和他相识了。赵蒙生是这三营的指导员。他出生于革命家庭,三年前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荣立过一等功。三年多来,他毫不艳羡大城市的花红柳绿,默默地战斗在这云南边陲。面对前来采访的我,他沉默许久,才站起来说:“先请您看一下这两幅照片”他的办公桌上方的墙上,并排挂着两帧带像框的照片。他指着左边的像片说:“这是我要讲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他名叫梁三喜。他原是我们三营九连连长,在还击战中壮烈殉国。当时,我是九连的指导员。”他又指着右面那张十二寸的大照片说:“这是梁三喜烈士一家在他墓前的留影。”我从旅行包里取出小型录音机,赵蒙生却向我摆

45、了摆手:“别急。在我讲述之前,我得向您提出三点要求。“其一,当您把我讲述的故事写给读者看的时候,我希望您不要用华丽的词藻去打扮这个朴实的故事。要离部队的实际生活近些,再近些。文学是要有审美价值的,而朴实本身不就是美吗?”“其二,某些描写战争的作品没有战争的真情实感,把本来极其尖锐的矛盾冲突磨平,失去了震撼读者心灵的艺术力量。别林斯基说过,缺乏戏剧性的长篇小说,是生气索然而沉闷的。这话有道理。但有的作者为追求戏剧性,竟凭空编造故事,读来则更令人感到荒诞不经。这个真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您能不加粉饰地把它记录下来吗?”“其三,您必须如实描绘生活中的这一个,如果您稍将这一个加以美化的话,这个故事不是大

46、减成色,便是不能成立了。”我急于听到下文,连忙点头同意。以下,便是赵蒙生的讲述:一九七八年九月六日,我下到九连任指导员。十二月,命令下达,我们这只部队要上前线作战。当时我们团受领的任务是打穿插。三营任团尖刀营,九连受命为营尖刀连。这就使我们九连一下在全团乃至全师居于钢刀之刃、匕首之尖的位置上!全连上下都为当上了尖刀连而自豪。但大家更明白:摆在我们九连面前的,将是一场很难想象的恶仗!按照步兵打仗前的惯例:全连一律推成了锃亮的光头,一是为肉搏时不至被敌揪住头发,二是为头部负伤时便于救治。炊事班竭尽全力为全连改善生活,并宣布在国内吃的最后一顿饭将是海米、猪肉、韭菜馅的三鲜水饺。我发现,即使每月拿六元津贴的战士,会抽烟的也大都夹起了带过滤嘴的高级香烟。连从来都抽劣等旱烟末的梁三喜,竟也破例买了两盒“红塔山”。靳开来不知从哪里买来两瓶精装的“五粮液”,硬拉我和其他连、排干部一起喝一口人之常情呵,这一切都在告诉我,大家都想到将去决一死战,都想到这次将会流血牺牲。而在告别人生之前,要最后体味一下生活赐予人的芳香!这里已决定一排为尖刀排。党支部再次开会,商定连干部谁带尖刀排。支委们刚刚坐下,靳开来便站起来说:“这个会根本不需要再开吆!查查我军历史上的战例,副连长带尖刀排,已是不成条文的章程!既然战前上级开恩提我为副连长,给了我个首先去死的官衔,那我靳开来就得知恩必报!放心,我会在副连长的位置上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