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北G2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7197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2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浙北G2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江省浙北G2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江省浙北G2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江省浙北G2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浙北G2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

2、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浸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

3、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材料二: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色、声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

4、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家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客观的景物和人怎样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激活人的关感有三个步骤。一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这些美好之物就会被吸引。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有学者研究发现动物也有趋美厌丑的本能。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

5、,于是相应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人们不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达到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一种哲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又像练气功常说的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

6、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选自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有删改)材料三:有些理论家和艺术家力主用联想来解释审美体验,并不认为有什么纯粹的音乐、绘画、舞蹈等。白居易的琵琶行写琵琶女所弹的声音,就是用各种联想的意象来描写来表现的,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的理论家根据这样一些事例,认为人们喜爱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愉悦,并不是因为欣赏声音本身的和谐等,而是因为音乐能唤起视觉或听觉的意象(即联想)。然而,也另有一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不但与联想无关,而且联想还会妨碍审美体验。在他们看来,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而不在内容,欣赏者不能靠题材唤起的联想来获得美感。反之,只能在摒弃联想的情况下,

7、靠对艺术形式的直观以获取美感。要是在欣赏这些艺术时产生联想,那恰好是走出了艺术境界,进入了实用境界,审美体验就丧失殆尽。他们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只有让我们的注意力专注于一个独立的意象上面凝神于一,不左顾右盼,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而联想则使欣赏者精神不集中,从而导致意识由审美对象向非审美对象的转换,所以联想是妨碍审美体验的。联想究竟是有助于审美体验还是妨碍审美体验呢?我以为应该从以下两点来把握它:第一,应该把审关联想和非审美联想区别开来。非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自由联想,这是一种偶然的、随意的、杂乱的、不定向的联想。英国美学家布洛称这种联想为“非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实用情感与

8、审美对象所展示的情境不相融合,从而与审美无关。譬如,当我们心中想到船时,便想到它航行的海,想到海便想到风暴等等。尽管这种联想是对一种接近事物的联想,人们是容易理解的,但它没有定向性,没有主旨,不能构成审美的情境,因而是与审美无关的非审美性联想。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控制联想,它的最大特点是联想时所展示的情境的定向性和整体性。按一定的情致、具有定向选择、沉入整体情境的联想就是审美联想。审美联想是人的心灵自由的一种表现,它给人带来美感的愉悦。布洛称审美联想为“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情感与审美对象本身的情感是相融化的,不是隔离、孤立的。由此看来,笼统地说联想可以解释审美体验是不对的,只有

9、审美联想才与审美体验相关,只有用审关联想才能解释审美体验。第二,应该考虑到关有“依存美”和“纯粹美”的区别。“纯粹美”就是重形式的美,某些艺术品种,由于社会历史等各种原因,内容已淡化,人们直接感知到的仅是线、形、色、光、声、质等媒介及其组合方式,如图案画、花边装饰、建筑、陶瓷造型等等,就是以形式感取胜的“纯粹美”,对于这些艺术品的欣赏,只能靠艺术直觉,而不能靠审美联想。要是运用联想,就会离开特定的艺术世界,审美体验也就立刻消失了。与审美联想相契合的往往是“依存美”。所谓“依存美”就是重内容的美,像小说、戏剧、散文和古典诗歌等等,人们欣赏这类艺术品,就不能不借助审美联想,只有在审美联想中,作品所

10、描绘的形象和形象体系,才能在欣赏者的头脑中呈现出来,而欣赏者也才能沉入艺术世界,并获得审美愉悦。审美联想是审美活动中实际存在的、不可缺少的。(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B. 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C. 艺术家强调“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美的要素以及创作的灵感,因为美的要素在自然中

11、最多。D. 美有“依存美”和“纯粹美”的区别。运用何种联想方法是由审美对象属于“依存美”还是“纯粹美”决定的。2. 根据材料三,下列属于“审美联想”的一项是( )A. 见到博物馆展出的清代官窑瓷器,联想到它比金子还值钱。B. 见到西湖中鱼儿游动,联想到今天晚餐也许会有红烧鲤鱼。C. 读到李商隐的“蓝田日暖玉生烟”,联想到海市蜃楼般可望而不可即之物。D. 读到李密的陈情表,联想到隋唐演义中瓦岗寨的李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或

12、物身上的结果。B. 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的自我情感。C. 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身与竹化”所强调是竹己化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D. 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4. 请分别从自然和艺术两个角度概括如何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13、题。更声起落刘星元你以为那声音是敲击梆子所发出来的吗?那只是表象。我们习惯以表象的东西代替真实,并且始终信以为真。就如我们看到深夜时分昙花绽放只是昙花绽放,却没有发现,是有神路过了它,并在路过它时轻轻地吻了它。你问是什么神?很抱歉,我没有看清楚他的脸。他只留给我一个背影,并且这背影也将迅速消失。他留给我的背影比任何的黑还要黑,仿佛他就是黑的持有者。但他所有的黑里一定劫持着所有的白那朵招摇的昙花泄露了他的秘密。好吧,现在就来说说更声。黑夜是一面大鼓。我不认为这是个比喻。这是个事实。打更的人站在天地之间,被黑夜重复吞噬,或者说被黑皮大鼓深埋。他将棒槌击向黑夜的样子,常让我想起那些伟大或不伟大的时代

14、的思考者屈原、但丁、黑格尔、尼采面对黑夜,他们用自己交换光明,并在光明到来之前一一倒下。抱歉,我还是没有说到更声,那些具象的,醒着的更声。但我更愿意将打更人叫做守夜人。我们村的守夜人已经很老了,并且还将继续老下去。他身穿黑衣黑裤,皮肤黝黑似铁,佝偻着身子在悄无人息的村子里缓慢行走。他的黑和夜的黑先是相互抵触,攻伐,继而慢慢交融在一起。他被黑夜吞噬或黑夜被他从身体里释放了出来。守夜人和黑夜,他们彼此构成了彼此的一部分。黑夜涌动,他就涌动;他静止不动,黑夜也静止不动。此刻,我描述的他就是静止不动的。他在等,等时间。守夜人的腹中,有一台刻度精准的座钟。座钟滴滴嗒嗒地在他的腹内摇摆着,走动着,一刻不停

15、。一秒、两秒、三秒、四秒当这一轮的时间消失殆尽,守夜人就要举起手中的棒槌和木梆了。“咚咚!”一慢一快,连打三次,这是头更。“咚!咚!”打一下又打一下,连打三次,这是二更。偌大的一座村庄,黑夜里有一个守夜人就够了。守夜人的院子偏居村庄一隅,它窄小,低矮。院子委身于树木和藤蔓间,浑身透着一股子阴凉。院门上两扇用黑漆浸染的榆木大门有些年头了,表层的漆皮多处脱落,露出下一层的油漆。下层的漆皮更为黝黑。祖父说,他也从未见过那扇院门打开过。但是某一年秋天,他发现黑通通的院门上竟然贴起了对联,挂上了红字。祖父说,那是守夜人家里有喜事了。此后,有人在院子周围发现了一小片菜园,接着,田野里几块种满庄稼的无主的田

16、地浮出水面。还有人在院门外的小道上发现了一堆倒掉的中药渣渣,村里也没有人承认那是自己所为。再后来,守夜人的门前又多了一面红色的旗子,旗子之上,斜挂着一张柳条儿弯制的弓箭。于是我们又知道了,守夜人家里添了男丁让我感到惊奇的是,祖父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打更,提到更声。也就是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更声就停了下来。始终不明白,曾经繁盛千年的打更行当,为何顷刻之间就销声匿迹了。后来想明白了:守夜人打更,无非是将时间毫无保留地推给村庄以及村庄里住着的一切生灵。当更为精准的计时工具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更声必然会落幕。任何新事物的诞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概莫能外。虽然很悲伤,但也不得不说,守夜人已经失去了他们的价值,

17、他们的销声匿迹,是必然。我做了一个梦。天地之间,篝火熊熊燃起,篝火之前,身穿兽皮的部落头领带领着一大批同样身穿兽皮的族众,与另一位身穿兽皮的年轻人在举行一种庄重的仪式。头领与年轻人共握一把刀,将寒光插入牛颈,牛颈血流如注。随从用黑陶大碗将浓郁的血液接住,恭敬地呈到头领与年轻人面前。巫师在吟唱祭词,众人肃穆而立,风吹过火焰并吹高了火焰,头领与年轻人高举陶碗跪下来。他们举碗祭天祭地祭火,在天地火之间,两人将碗中之血一饮而尽契约已定,年轻人带着家人,转至幕后,转入黑暗之中,并渐渐被世人遗忘。从此之后,这一户人家的职责将是守夜。他们将世世代代与黑夜为伍,世世代代为另一个维度的族人报时和报警。而余下的人

18、将继续征伐,在白日之中,创建所谓的历史和文明没错,他们就是我们的祖先。后来读到乔治马丁的冰与火之歌,乔治马丁的梦境里有个守夜人军团,他们驻守在维斯特洛的北境长城上,为阻挡长城以北的野人以及传说生物而存在。他们穿着黑衣,被称为“黑骑士”或者“乌鸦”。我愿抄录下那些守夜人的誓词:他的守望至死方休,于斯结束。多幸运,乔治马丁和我,各自持有一段关于守夜人的故事。多悲哀,乔治马丁的故事的最后,守夜人一直还在,而在我的故事的最后,院子也已经荒芜,我不敢确定里面是否还住着那些神秘的守夜人。更声已经停了下来,他们的守望结束了吗?我只问,不答。5. 下列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

19、说“但我更愿意将打更人叫作守夜人”,主要原因是打更人世世代代与黑夜为伍,是“另一个维度的族人”的守望者。B. 第段通过村里人的视角对守夜人的生活状况进行描写,突出强调了守夜人神秘的特征,他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世俗生活的影子。C. 第段交代了“更声必然会落幕”的客观原因,从为人们报时这个意义上说,守夜人的消失是符合新旧事物的发展规律的。D. 第段在具体描绘梦境之后,重申了守夜人的神圣职责,歌颂了他们在人类创造历史和文明的历程中做出的巨大牺牲与独特贡献。6. 下列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写守夜人打更的情景,并用“偌大的一座村庄”衬托出守夜人数量之少,暗示了他们的守望对于

20、世人的价值。B. 第段的场景描写借用一连串的动词,将仪式场面描绘得既具体又庄重,表达出作者对甘心退居黑夜来守护族人的守夜人的敬佩之情。C. 第段引用冰与火之歌中守夜人的誓调,意在通过比较,为后文提出“守夜人的守望结束了吗”的疑问做铺垫。D. 文章以更声的“起落”为结构脉络,层次清晰;写更声之“起”以描写、议论为主,写更声之“落”以记叙、抒情为主,表达方式多样。7. 本文的标题是“更声起落”,而第段说“抱歉,我还是没有说到更声”,请分别指出前两段在文中的作用。8. 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阐释。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归去来

21、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凤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选自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

22、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考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

23、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悟已往之不谏 谏:挽回。B. 景

24、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影子。C. 偃卧瘠馁有日矣 偃:仰卧。D. 妻子固请种粳 固:坚定,坚决。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B.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C.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D.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

25、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政,兖州刺史蒋诩称病还乡隐居,在院中辟三径,后常用“三径”来指归隐后的住所。陶渊明传中“三径之资”,指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B. 解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类似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解官”“解褐”等。C. 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世祖、太宗、高宗等,有的皇帝死后会有多个庙号。D. 靖节,是陶渊明的朋友在他死后给他起的谥号。“靖节”二字有清高、有气节之意,很贴切地表现了陶渊明的性格和品质。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渊明善于

26、以平淡质朴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从中寄托自己的个性和情志。如“无心出岫”象征着自己的误落尘网,“倦飞知还”则比喻作者的终于归隐。B.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抒情辞体。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骚。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C. 陶潜仕途短暂因家庭贫困,亲人年迈,曾做州祭酒,但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了。此后还担任过州主簿,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D. 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粮食和肉,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2)其妻翟氏

27、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长安月夜白居易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注】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帝王州:指都城长安。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14.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B. 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

28、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C. 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D. 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15. 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1)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地写其孤独情境的名句是“_,_”。(2)屈原在离骚中用“_,_”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事物,即使一次次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心志。(3)过秦论中“_,_”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4)

29、扬州慢中“_,_”两句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衰败。(5)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17. 都云晴雯“心比天高”,以下情节中不能体现她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 她“勇补雀金裘”“千金撕扇”和“抄检大观园”时的倒箱之举,均可显现她的心性之高。B. 她从贾母身边被送到宝玉房里时起,她就像袭人一样把自己当作了宝玉房里的人,俨然以主人的身份出现。C. 在晴雯被撵出大观园之后,宝玉偷偷去看她时,她铰下指甲交于宝玉,并和他换了贴身内衣,哭道:“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

30、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D. 宝玉央告一个婆婆带路到被逐的晴雯家探望,晴雯见了又惊又喜,又悲又痛,一把抓住宝玉的手,二人都哽咽起来。18. 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小题。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文段中,薛宝钗在现场,但作者没有描写她的反应,请推想薛宝钗会有怎样的反应,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原著相关内容简要

31、说说理由。四、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百年来,“中医太落后”“中医不科学”等_之声_。当前,中医无论是执业医生数量,还是医疗机构数量,都无法与西医_,医疗服务的天平在向西医倾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西医的差距不是一天造成的,也不是一天就能拉平的。坚持中西医并重,需要中西医“一碗水端平”。中医与西医治疗理念不同,分属不同的医学体系。( )。中医西医各有侧重,各有所长,没有必要分高低、论长短。二者不是对手,而是战友,其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治疗某种疾病,_,一种医疗手段也好,两种医疗手段也好,一切以病人受益最大化为原则。无论中医西医,都不能包治百病。“单打独斗”的效果很难取

32、得令人满意,因为是在治疗疑难疾病上。人类健康的星空,需要中西医联手点亮。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质疑 不绝于耳 等量齐观 因人而异B 置疑 不绝如缕 等量齐观 因势利导C. 置疑 不绝于耳 同日而语 因人而异D. 质疑 不绝如缕 同日而语 因势利导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关注“人的病”。B. 中医重整体,关注“病的人”,善用“坚盾”;西医重局部,关注“人的病”,善用“利矛”。C. 中医善用“坚盾”,重整体,关注“病的人”;西医善用“利矛”,重局部,关注“人的病”

33、。D. 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关注“人的病”;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关注“病的人”。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单打独斗”的效果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特别是在治疗疑难疾病上。B. 因为在治疗疑难疾病上,所以“单打独斗”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C. “单打独斗”的效果,特别是在治疗疑难疾病上,使它满意很难取得。D. 特别是在治疗疑难疾病上,“单打独斗”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22. 下面是某地为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五、作文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受新冠肺炎疫情的

34、影响,各地中学生在家上网课,学习状态有很大差异:有的同学能够严格自律,学习有规划,按时作息;有的同学因在家上网课没有学习氛围,不习惯一个人独自学习;有的同学缺乏自主学习方法,没有老师的现场辅导与管束,很不适应;也有同学虽然有时想学习,但无奈网络上其他内容吸引力太强,更不用说游戏了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任务:作为高二年级一名学生,将在下周学校网络升旗仪式上演讲,请你替他写一篇演讲稿。作为高二(1)班班主任,针对所在班级部分同学的学习现状与认识误区,给全班同学写一封公开信。一名职业为教师的学生家长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准备与同学们来一场“云对话”,请你帮他写一

35、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白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少于800字。浙江省浙北G2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

36、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浸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

37、,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材料二: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

38、色、声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家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客观的景物和人怎样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激活人的关感有三个步骤。一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这些美好之物就会被吸引。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

39、。有学者研究发现动物也有趋美厌丑的本能。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于是相应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人们不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达到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一种哲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0、这是讲做学问的理。又像练气功常说的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选自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有删改)材料三:有些理论家和艺术家力主用联想来解释审美体验,并不认为有什么纯粹的音乐、绘画、舞蹈等。白居易的琵琶行写琵琶女所弹的声音,就是用各种联想的意象来描写来表现的,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的理论家根据这样一些事例,认为人们喜爱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愉悦,并不是因为欣赏声音本身的和谐等,而是因为音乐能唤起视觉或听觉的意象(即联想)。然而,也另有一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不但与联想无关,而且联想还会妨碍审美体验。在他们看来,自然和

41、艺术的美都在形式而不在内容,欣赏者不能靠题材唤起的联想来获得美感。反之,只能在摒弃联想的情况下,靠对艺术形式的直观以获取美感。要是在欣赏这些艺术时产生联想,那恰好是走出了艺术境界,进入了实用境界,审美体验就丧失殆尽。他们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只有让我们的注意力专注于一个独立的意象上面凝神于一,不左顾右盼,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而联想则使欣赏者精神不集中,从而导致意识由审美对象向非审美对象的转换,所以联想是妨碍审美体验的。联想究竟是有助于审美体验还是妨碍审美体验呢?我以为应该从以下两点来把握它:第一,应该把审关联想和非审美联想区别开来。非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自由联想,这是一种偶然的、随意的

42、、杂乱的、不定向的联想。英国美学家布洛称这种联想为“非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实用情感与审美对象所展示的情境不相融合,从而与审美无关。譬如,当我们心中想到船时,便想到它航行的海,想到海便想到风暴等等。尽管这种联想是对一种接近事物的联想,人们是容易理解的,但它没有定向性,没有主旨,不能构成审美的情境,因而是与审美无关的非审美性联想。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控制联想,它的最大特点是联想时所展示的情境的定向性和整体性。按一定的情致、具有定向选择、沉入整体情境的联想就是审美联想。审美联想是人的心灵自由的一种表现,它给人带来美感的愉悦。布洛称审美联想为“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情感与审美

43、对象本身的情感是相融化的,不是隔离、孤立的。由此看来,笼统地说联想可以解释审美体验是不对的,只有审美联想才与审美体验相关,只有用审关联想才能解释审美体验。第二,应该考虑到关有“依存美”和“纯粹美”的区别。“纯粹美”就是重形式的美,某些艺术品种,由于社会历史等各种原因,内容已淡化,人们直接感知到的仅是线、形、色、光、声、质等媒介及其组合方式,如图案画、花边装饰、建筑、陶瓷造型等等,就是以形式感取胜的“纯粹美”,对于这些艺术品的欣赏,只能靠艺术直觉,而不能靠审美联想。要是运用联想,就会离开特定的艺术世界,审美体验也就立刻消失了。与审美联想相契合的往往是“依存美”。所谓“依存美”就是重内容的美,像小

44、说、戏剧、散文和古典诗歌等等,人们欣赏这类艺术品,就不能不借助审美联想,只有在审美联想中,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和形象体系,才能在欣赏者的头脑中呈现出来,而欣赏者也才能沉入艺术世界,并获得审美愉悦。审美联想是审美活动中实际存在的、不可缺少的。(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B. 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C. 艺

45、术家强调“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美的要素以及创作的灵感,因为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D. 美有“依存美”和“纯粹美”的区别。运用何种联想方法是由审美对象属于“依存美”还是“纯粹美”决定的。2. 根据材料三,下列属于“审美联想”的一项是( )A. 见到博物馆展出的清代官窑瓷器,联想到它比金子还值钱。B. 见到西湖中鱼儿游动,联想到今天晚餐也许会有红烧鲤鱼。C. 读到李商隐的“蓝田日暖玉生烟”,联想到海市蜃楼般可望而不可即之物。D. 读到李密的陈情表,联想到隋唐演义中瓦岗寨的李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商隐

46、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结果。B. 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的自我情感。C. 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己化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D. 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4. 请

47、分别从自然和艺术两个角度概括如何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答案】1. D 2. C 3. D 4. 自然:走进自然,观察自然,发现自然之美,与自然交流,与自然景物沟通融合。发现自然的逻辑美,从自然中悟出哲理。艺术:根据审美对象的不同特性,合理选用审美联想或艺术直觉来欣赏。【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运用何种联想方法是由审美对象属于“依存美”还是“纯粹美”决定的”错,从材料三第三段“图案画、花边装饰、建筑、陶瓷造型等等,就是以形式感取胜的纯粹美,对于这些艺术品的欣赏,只能靠艺术直觉,而不能靠审美联想”可知。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原文“非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自由联想,这是一种偶然的、随意的、杂乱的、不定向的联想”可知,A项由博物馆中的瓷器想到值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