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36671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学设计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2.学习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3.完成写作实践,在练习中提升写出人物精神的能力。2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1.导入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意思是说,画虎画它的外形容易,但要画出它的内在精神却很难。我们写人作文也同样如此。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2.回顾引导:七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写人要抓住特点”,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回顾交流,教师引导小结。)活动二:写法指导1.回顾课文,了解方法(1)回顾本单

2、元四篇课文,看看作者分别展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预设:邓稼先展现了邓稼先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展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于学术研究、不畏艰辛、大义凛然、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展现了鲁迅先生乐观开朗、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孙权劝学展现了孙权关心下属、爱才惜才、善于劝说的品质和吕蒙知错就改、善于学习的精神品质。(2)在这几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预设:邓稼先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的精神特征。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先写具体事例,再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进行点睛式的概括。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生

3、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孙权劝学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2.梳理总结,掌握方法引导:通过对课文的回顾,我们不难发现名家在写作时都很注重展现人物的精神。那么,如何才能在写作中更好地去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呢?(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通过他所做的事情得以彰显。举例一: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夏尔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

4、,我明白了。”设问:巴尔扎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守财奴”形象?明确:作者通过“争夺梳妆匣”这件事表现了“守财奴”的吝啬、贪婪、惜财如命。举例2:邓稼先一文中,通过“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在戈壁滩坚持研究”等典型事例,突出邓稼先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品格,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明。师小结:人物的精神品质决定着材料的选择,而典型的材料又凸显着人物的精神。所以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必须选择最能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的事情来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典型事例。(2)抓住人物的特征描摹人物,体现人物的思想品格。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5、举例1: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魏巍我的老师设问:时隔多年,作者对小学老师仍历历在目,老师的什么特征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明确:作者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老师独特的外貌。举例2:回忆鲁迅先生开头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点评: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

6、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但不要面面俱到,因为面面俱到就失去了人物独有的个性和精神。(3)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侧面描写、对比、衬托等都可以。举例1: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劝学设问:鲁肃为什么吃惊的说?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出吕蒙进步之大,而是通过鲁肃的语言表现出来?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点评:运用了侧面烘托,写出了鲁肃的吃惊与赞叹,从侧面反映出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举例2: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领导人,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设问:在邓稼先这篇课文

7、中,作者问什么要提到奥本海默?有什么用意?采用了什么手法?点评:对比,突出了邓稼先那种中国学者特有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心胸宽阔的气质,正因为有如此好的品质,才得以团结众多的科学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4)借助抒情或议论,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当邓稼先二次做直肠癌切除手术期间,他还在写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时,他的知己、好友杨振宁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呢?当闻一多在情况紧急的关头,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并最终以宝贵的生命,为革命献出热血的时候,臧克家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呢?预设: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邓稼先的无私精神与巨大的贡

8、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邓稼先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的优秀诗人,是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说和做闻一多写法小结:选取典型事件描摹人物特征借助写作手法注重抒情议论活动三:写作实践1.写作实践一也许闭上眼睛你都能想出好朋友的样貌,写出他的外在特征也不难,但你还能写出他的性格与气质吗?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1)引导:动笔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想要写好这个片段作文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预设:因为是片段作文(200字左右),所以入题要快,要言不烦。作文重点是写出人物的性格和气质。可以适当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去凸显人物的精神气质。可以叙述一起

9、相处的时光、共同经历的事,在叙述中用一两个抒情、议论句点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可以借助侧面描写、对比等手法,凸显人物的性格品质。(2)现场写作并点评。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现场写作作文片段。每个同学小组内展示习作,并按以下四条要求评出写得好的片段作文。(3)例文点评。我的好朋友你和善的眼神、轻柔的嗓音和真诚的心总是给人一种温暖和舒畅的感觉,你是难得一见的忠厚老实人。和你交流,没有任何障碍;和你交流,顺着那温和的目光我总能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注视。你的目光闪动着清澈,闪动着明媚,闪动着纯净,如同一湾清泉流转。眼神、嗓音、目光,正面描写;“我”的感受,侧面描写。写出了人物“忠厚老实”的个性。那份神往、那份

10、痴狂,即使是邪恶的污浊,也能被你温暖的眼神融化;即使是欺骗和虚假,也能被你深刻的目光击碎;即使是冷若冰霜的性情,也能被你的善良和仁爱感动!你就是这么一个老实善良的女子,悄然地坐在我的身边。 排比抒情,真挚感人,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点评:作者抓住人物忠厚老实、仁爱善良的特点,运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排比、抒情等多种写作技巧,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语言优美,技法运用得十分灵巧。2.写作实践二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人发生争论,有时候,只是两个人参与;有时候,则是数人参加。每次与人争论总会给我们带来独特的感受。你能给老师和同学们讲讲使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争论的经历或见闻吗?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呢

11、?(1)引导:如果以争论为题,该如何写作?(生从立意、选材、写作手法的运用等角度简要陈述)(2)学生各抒己见,自由交流讨论,然后根据老师的总结设计出思维导图。(3)课后结合思维导图,以争论为题,写一篇作文,描摹争论中人们的不同表现。不少于500字。3.写作实践三生活中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惋惜以这样的人让我_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1)集中讨论,写作该文题时在写作的对象、文章的立意、材料的选择、写作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写作的对象可以是身边的人、陌生人或其他人物。立意上要确定人物的精神和品质,反映人物的心灵。选材上应依据要

12、表现的人物品质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事例进行具体描写。选材要典型,要选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的材料。可借助如对比、衬托、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写作手法来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还可以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画龙点睛,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2)师生一起结合交流的内容,从作文的审题、文章的选材、写作方法的运用三个方面画出思维导图。(3)结合思维导图,课后完成这篇习作。活动四:习作点评1.例文点评例文一争 论今天,我和妈妈在饭桌上的争论实在是太有趣了,请听我慢慢道来。(优点:开篇点题,点出争论有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晚上,我和妈妈坐在餐桌前,一边吃饭,一边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我在学校里发生的事。

13、正当我说到“偌大”这个词时,妈妈突然打断了我,说道:“什么ru大,明明就是nu大。”我愣了一下,“怎么会是nu大,不是ru大吗?”我满怀信心地争辩道。“怎么可能嘛,明明就是nu大!”听到我的争辩,妈妈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观点。看到妈妈无比坚定的样子,我的心不禁微微一颤,有点惶恐不安。我可不想再在字音上败给妈妈。当初,我把“请勿打扰”读成“请勿打优”,被妈妈狠狠地嘲笑了一番。过后,我很不甘心,试图让妈妈也出一回丑,可始终没有成功。今天机会是来了,可妈妈那样子,使我想打退堂鼓,万一我又错了怎么办?(优点:运用心理描写,“满怀信心”“惶恐不安”“想打退堂鼓”写出了“我”在与妈妈争论时微妙的心理变化)“

14、不可能,我明明记得是 ru大的。”我心虚而小声地说道。“是nu大。”妈妈那坚定的语气吓得我直冒冷汗。(优点:将“我”与妈妈的表现进行对比,凸显了“我”的不自信和妈妈的信心满满)“查字典!”一遍一遍没有结果的争论后,我想出了这个“绝妙”的主意。正当我准备跨出走向书房的第一步时,我的脚却又条件反射般地收了回来。要是真是我错了呢?我再也不想经历上次的遭遇了,正在这时,背后响起了妈妈“冷嘲热讽”的声音:“看来你这次又输了,又认半边字嘛 。”哎呀,老妈,你早不说,晚不说,非要在我心里矛盾的时候说吗?老妈,今天我们就“血战到底”吧!(不足:这里可用侧面衬托的方法,来展现“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争论结果的心

15、理。修改:此时,美食正摆在我面前,可我哪里还顾得了它们,一心只想早点儿和妈妈比个输赢。优点:运用心理描写展现“我”内心的矛盾,表现了“我”的不自信)我来到书房,找到了字典,既想快点知晓答案,和妈妈比个胜负,又想慢点儿,万一又错了怎么办。我紧张地翻开字典,找到了“偌”字的读音。天呐,我是对的,我太开心了!(不足1:缺少动作描写,没有展现出“我”的紧张。修改:我使劲地捏着字典,颤抖着双手,慢慢地打开字典。不足2:结尾缺少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没有展现出人物开心的心理。修改:我眉飞色舞地大叫道:“天呐,我赢啦!我赢啦!”)我捧着字典,连蹦带跳地来到妈妈面前,欣喜若狂地说:“妈妈,你想不到吧,你一个堂

16、堂初中老师,居然败在拼音不太好的女儿手下。哈哈,我终于报仇了”此时的我,简直比中了五百万还要开心一百倍。妈妈一听便傻了眼,刚才那坚定的神情已经荡然无存,妈妈连忙接过字典看了又看,生怕我看错了似的。看到字典上的读音,妈妈哑口无言。而一旁的我看见妈妈那副失落的样子,却毫不客气地幸灾乐祸,哈哈大笑起来。谁叫我是赢家呢?(优点1:语言描写表现了“我”取胜后的洋洋自得之情。优点2:通过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出了妈妈争论失败后的失落样子。优点3:通过对比,更加凸显了“我”的自得和妈妈的失落)我捧着使我获胜的“法宝”字典,在书房里手舞足蹈、蹦蹦跳跳,沉浸在获胜的欢乐中,沉浸在与妈妈争论的乐趣中(优点:运用动作描

17、写展现“我”取胜后的喜悦之情。照应开篇,首尾圆合)师总评:(1)手法多样,人物鲜明。文中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将争论的双方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比、衬托等手法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2)叙事清楚,情节曲折。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展开全文,中间又插叙当初“我”读错字音被妈妈嘲笑的往事,推动故事发展,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例文二这样的人让我牵挂余晖洒落大地,秋风过,望着眼前那棵高大的桂花树,香气迷人,不禁牵挂起了我的外祖母记忆里,外祖母是一个慈祥却爱唠叨的人,佝偻的背,一头白发好像顽固的野草,一根一根地在她头上蔓延,每一根白发都是对我的操心,对我的爱,如同麦芒一般刺痛着我的心,

18、她的脸上爬满了皱纹,如同一张揉皱的纸,写满了沧桑。那年秋天,外祖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种下了一棵桂花树,那树并不高大,叶子也不多,看起来像一个孱弱的病人,仿佛随时都会倒下。不久之后,冬天悄然而至。雪,在狂风中悲吟,漂泊,旋转,无形的锋芒一刀一刀地割在我的脸上。大片大片的雪花在呼啸的寒风中不住地打着旋儿,然后有力地拍打在地上,树上,不禁让人想起“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句诗。外祖母向窗外望去,刚种下的桂花树上落满了雪花,在寒风中摇曳,犹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是多么的无助啊!外祖母望着窗外的桂花树,感觉有些怜惜。许久,外祖母拿上绳子和木棍,便走出了家门,去帮助小树加固。她佝偻着背,天气虽然

19、很冷,她却毫不手忙脚乱,井井有条地将小树加固好。外祖母回到屋里,嘴里还喘着热气,“外祖母,为了一棵刚种下的桂花树,而让自己冻感冒了可不值得啊!”我握着外祖母那双冰冷的手说。接着,外祖母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那是因为你爱吃桂花糕呀!外面买的总是没有家里做的好。”外祖母笑着说,恰似在冬日绽放的桂花。“那是因为你爱吃桂花糕呀!”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饱含着外祖母对我的关爱。这些年来,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有一个人,她曾经陪我玩,陪我成长,这样的人怎能不让人牵挂呢? 2.根据要求自我诊断、修改习作。自我诊断方法(1)是否有错别字、语病或标点符号误用?(2)语言是否流畅?条理是否清晰?(3)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典型?(4)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是否突出?板书设计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