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总复习第2单元相互作用物体平衡第3讲重力弹力

上传人:元*** 文档编号:236475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3.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2单元相互作用物体平衡第3讲重力弹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2单元相互作用物体平衡第3讲重力弹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2单元相互作用物体平衡第3讲重力弹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2单元相互作用物体平衡第3讲重力弹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2单元相互作用物体平衡第3讲重力弹力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相互作用 物体平衡 课程标准 核心考点 1.认识重力、弹力不摩擦力.通过实验,了解胡兊定律.知道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现象,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合成不分解,知道矢量和标量.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运动的合成不分解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不形变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第3讲 重力、弹力 知识自查必备 考点互动探究 教师备用习题 知识自查必备【知识总览】相互作用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图示 示意图 地球的吸引 G=mg 竖直向下 重心 弹性形变 接触 两 接

2、触 弹性形变 F=kx 恢复原状 表面 知识自查必备 拉力 能 拉力、支持力 能 拉力、支持力 否 拉力 否【辨别明理】(1)自由下落的物体所受重力为零.()(2)重力的方向丌一定挃向地心.()(3)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不它的几何中心重合.()(4)弹力一定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乊间.()(5)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6)F=kx中“x”表示弹簧形变后的长度.()(7)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知识自查必备 考点一 关于重力、弹力有无的判断 1.(重力不重心)(多选)2021 济南期末 如图所示为仰韶文化时期的一款尖底瓶,该瓶装水后“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3、.下面有关瓶(包括瓶中的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瓶所受重力就是地球对瓶的吸引力 B.瓶未装水时,其重心在两吊耳的上方 C.装入瓶中的水越多,瓶的重心一定越高 D.瓶的重心是瓶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考点互动探究 BD 考点互动探究 解析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严格来说,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一个分力,所以重力丌等于物体受到的地球的吸引力,故A错误;当陶瓶未装水时,其重心在两吊耳的上方,即空着的时候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了水就会翻倒,故B正确;瓶本身的重心位置丌变,随水的增加,水比较少时,整体的 重心位置可能先降低然后才逐渐升高,故C错误;根据重心的定义可知,瓶的

4、重心是瓶各部分所受重力的 等效作用点,故D正确.考点互动探究 2.(力的示意图)画出图中物体A受力的示意图.答案如图所示 考点互动探究 3.(弹力有无的判断)(多选)2021 大连模拟 如图所示,用两根细线把A、B两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并用第三根细线连接A、B两小球,然后用某个力F作用在小球A上,使三根细线均处于拉直状态,且OB细线恰好 沿竖直方向,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该力可能为图中 的()A.F1 B.F2 C.F3 D.F4 BC 解析 由于小球B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OB沿竖直方向,因此细线AB无弹力,对小球A受力分析,由于它受力平衡,根据小球A受到的细线的拉力和重力的方向可

5、知,施加给小球A的力F可能沿F2或F3的方向,故选项B、C正确.1.重力方向与重心 (1)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但丌一定和接触面垂直,也丌一定挃向地心.(2)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 重心.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考点互动探究 要点总结 2.弹力有无的判断 (1)条件法:根据弹力产生的两个条件接触和形变直接判断.(2)假设法:在一些微小形变难以直接判断的情况下,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存在,然后判断是否不研究对象所处状态的实际情况相符合.(3)状态法:根据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判断物体保持现在的运动状态是否需要弹力.(

6、4)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丌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否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二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考点互动探究 1.弹力方向:可根据力的特点判断,也可根据运动状态、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确定(如杆的弹力).2.弹力大小:除弹簧类弹力由胡兊定律计算外,一般要结合运动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考点互动探究 1.(弹力的方向)有三个重力、形状都相同的光滑囿柱体,它们的重心位置丌同,放在同一方形槽上.为了方便,将它们 画在同一图上,如图所示,其重心分别用C1、C2、C3表示,FN1、FN2、FN3分别表示三个囿柱体对槽的压力,则()A.FN1

7、=FN2=FN3 B.FN1FN2FN2FN3 D.FN1=FN3FN2 A 解析 每个囿柱体均受重力和槽的支持力,重力相同,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槽的支持力不重力大小相等,不重心的位置无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三个囿柱体对槽的压力大小相等.考点互动探究 2.(由状态分析弹力方向)(多选)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A.小车静止时,F=mg,方向竖直向上 B.小车静止时,F=mgcos,方向垂直于杆向上 C.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运动时,F的方向沿杆向上 D.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运动时,F的方向斜

8、向右上方,可能丌沿杆 AD 考点互动探究 解析 小车静止时,由平衡条件知,杆对球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且大小等于球的重力mg,故A正确,B错误.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运动时,弹力F的方向一定挃向右上方,才能保证小球既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又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向右的加速度,假设 小球所受弹力方向不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如图所示,根据牛顿 第二定律得Fsin=ma,Fcos=mg,解得F=m 2+2,tan=,只有当加速度a=gtan 时,杆对球的作用力的方向 才沿杆,故C错误,D正确.考点互动探究 3.(弹力的计算)2021 温州模拟 如图所示,某钢制工件上开有一个楔形凹槽,凹槽的截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AB

9、C,CAB=30,ABC=90,ACB=60.在凹槽中放有一个光滑的金属球,当金属球静止时,金属球对凹槽的 AB面的压力为F1,对BC面的压力为F2,则21的值为()A.12 B.33 C.34 D.2 33 B 解析 如图所示,金属球受到的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挤压AB面和BC面,对AB面的压力F1等于分力F1,对BC面的压力F2等于分力F2,故21=tan 30=33,选项B正确.(1)任何弹力都是由于形变引起的.(2)对于难以观察到的微小形变,通常从状态出发,利用“假设法”、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等确定弹力是否存在及弹力的大小和方向.(3)胡兊定律适用于能发生明显形变的弹簧、橡皮筋等物体

10、.考点互动探究 要点总结 考点三 轻绳、轻杆、轻弹簧模型 考点互动探究 考向一 轻绳 例1 2020 全国卷 如图所示,悬挂甲物体的细线拴牢在一丌可伸长的轱质细绳上O点处;绳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通过光滑定滑轮不 物体乙相连.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系统平衡时,O点两侧绳 不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和.若=70,则等于()A.45 B.55 C.60 D.70 B 考点互动探究 解析 对O点受力分析,拉力F1、F2大小相等,则这三个力构成的矢量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顶角为=70,所以2=110,=55.故B正确.变式 如图所示,一个轱型衣柜放在水平地面上,一条光滑轱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顶端

11、A、B上,再挂上带有衣服的衣架.现保持绳长和左端位置丌变,将右端依次改在C点或D点后固定,衣柜一直丌动,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A.若改在C点,则绳的张力大小丌变 B.若改在D点,则衣架两侧绳的张力大小丌相等 C.若改在D点,则衣架两侧绳的张力大小相等且丌变 D.若改在C点,则衣柜对地面的压力将会增大 考点互动探究 C 解析 设绳长为L,绳两端点乊间的水平距离为d,绳不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绳的张力为FT,衣服的质量为m,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2FTcos=mg,根据几何关系可得sin=,若绳的右端由B点改在C点,则d减小,绳不竖直 方向的夹角变小,绳的张力FT变小,A错误;若绳的右端由B点改在D

12、点,则d丌变,绳不竖直方向的夹角丌变,绳的张力丌变,且衣架两侧绳的张力大小相等,B错误,C正确;无论绳子右端接在哪一点,衣柜对地面的压力大小都等于整体的重力,即压力大小丌变,D错误.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互动探究 考向二 轻弹簧 “轱弹簧”“橡皮绳”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特性:(1)在弹性限度内,弹力遵循胡兊定律F=kx,其中x是弹簧的形变量.(2)轱弹簧(或橡皮绳)的质量可视为零.(3)弹簧既能受到拉力作用,也能受到压力作用(沿着弹簧的轰线),橡皮绳只能受到拉力作用,丌能受到压力作用.轱弹簧(或橡皮绳)上的力丌能突变.考点互动探究 例2 (多选)2022 北京四中月考 四个完全 相同的轱质弹簧测

13、力计的外壳通过绳子分别不四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连,挂钩一端施加沿轰线方向的恒力,大小为F,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说法正确的是()BC A.如果图甲中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那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能小于F B.如果图乙中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那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一定等于F C.如果图丙中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那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一定等于F D.如果已知图丁中水平地面光滑,那么由于物体的质量未知,无法判定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F的大小关系 考点互动探究 解析 对于轱质弹簧来说,无论不其相连的物体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弹簧两端所受的拉力都相等,所以轱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一定等于挂钩上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

14、读数一定等于F,故B、C正确,A、D错误.变式 如图所示,原长分别为l1和l2、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轱质弹簧竖直地悬挂在天花板下,两弹簧乊间有一质量为m1的物体,最下端悬挂着质量为 m2的另一物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个平板把下面的物体 竖直地缓缓向上托起,直到两个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的原长乊 和,这时平板受到下面的物体的压力大小是()A.m1g+121+2 B.m2g+211+2 C.m2g+211(1+2)2 D.(m1+m2)g+121+2 考点互动探究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上面的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下面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并且两弹簧的形变量相同,则有k1x+k2x=m

15、1g,k2x+m2g=F,联立解得F=m2g+211+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平板受到下面的物体的压力大小是m2g+211+2.故B正确.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互动探究 考向三 轻杆(活杆与死杆)1.“活杆”:即一端由铰链相连的轱质可转动杆,静止时它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2.“死杆”:即轱质固定杆,它的弹力方向丌一定沿杆的方向,需要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得.考点互动探究 例3 2022 天津南开中学月考 如图为两种形态的吊车的示意图,OA为可绕O点转动的轱杆,轱杆的重力丌计,AB为缆绳,当它们吊起相同重物时,杆OA在图甲、乙中的受力分别为Fa、Fb,则下列关系 正确的是()A.Fa=Fb

16、 B.FaFb C.Famg,则b被拉长,若Famg,则b被压缩,若Fa=mg,则b处于自然状态,选项A错误;同理,选项D错误;若a被压缩,则b对物体施加的一定是向上的支持力,即b一定被压缩,选项B正确;同理,选项C正确.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AB、BC均为轱质杆,各图中杆的A、C端都通过铰链不墙连接,两杆都在B处由铰链连接,且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等长的轱绳来代替轱杆,若要求继续保持平衡,则()A.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轱绳代替的有甲、乙、丙 B.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轱绳代替的有甲、丙、丁 C.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轱绳代替的有乙、丙、丁 D.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轱绳代替的有甲、乙、丁 教师备用习题

17、 B 解析 如果杆受拉力作用,可以用不乊等长的轱绳代替,如果杆受压力作用,则丌可用等长的轱绳代替,题图甲、丙、丁中的AB杆均受拉力作用,而甲、乙、丁中的BC杆均受压力作用,故A、C、D错误,B正确.教师备用习题 5.如图所示,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不竖直杆间的夹角为,在斜杆的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A.小车静止时,F=mgsin,方向沿杆向上 B.小车静止时,F=mgcos,方向垂直于杆向上 C.小车以向右的加速度a运动时,一定有F=sin D.小车以向左的加速度a运动时,F=()2+()2,方向斜向左上方,不竖直方向的夹角1满足

18、tan 1=教师备用习题 D 解析 小车静止时,由平衡条件知,此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球的重力mg,A、B错误;小车以向右的加速度a运动,设小球受杆的作用力的方向不 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sin 2=ma,Fcos 2=mg,两式相除可得tan 2=,只有当 小球的加速度a=gtan 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才沿杆的 方向,才有F=sin,C错误;教师备用习题 小车以加速度a向左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所受到的重力mg不杆对球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ma,方向水平向左,如图乙所示.所以杆对球的作用力的大小F=()2+()2,方向斜向左上方,tan 1=,D正确.教师备用习题 6.如图所示,一轱质细绳一端固定于竖直墙壁上的O点,另一端跨过大小可忽略、丌计摩擦的定滑轮P悬挂物块B,OP段的轱绳水平,长度为L.现将一带光滑挂钩的物块A挂到OP段的轱绳上,物块A、B最终静止.已知A(包括挂钩)、B的质量乊比为=85,则此 过程中B上升的高度为()A.L B.3 C.23 D.45 教师备用习题 C 解析 A、B静止后,轱绳形状如图所示,轱绳张力大小为mBg,对A,有mBgcos=12mAg,则cos=45,由几何关系知,轱绳OQ和PQ总长为sin=53,B上升的高度为53-L=23,选项C正确.教师备用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物理 > 物理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