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诗绘景。“野芳发而幽香,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是欧阳修对山间四季风光的概括,给人美学享受。“_,枳花明驿墙”是温庭筠对早行的山野情趣的描绘。“浮光跃金,_”是范仲淹对洞庭湖的月夜美景的最佳写照。诗言情。从“_,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感受刘禹锡面对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从“长风破浪会有时,_”中体会李白的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从“秋草独寻人去后,_”中感受刘长卿的寂寞怅惘之情。杜甫在月色中融入了主观情感,从“_,_”(月夜忆舍弟)能体会其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怀。从苏轼的“_,_”(水
2、调歌头)中感受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答案】 佳木秀而繁阴 槲叶落山路 静影沉璧 沉舟侧畔千帆过 直挂云帆济沧海 寒林空见日斜时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解析】【详解】考查名篇背诵,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繁阴、槲、璧、畔、婵娟。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江南秋末冬初的天气仍是宜人的,无边的落木纷然而下,有些落寞,但天空依然高远,青山依旧凝绿,远非北方的一派甲(A.萧索 B.繁盛)。这江南的初冬如袅袅的佳人,穿上一件夹袄,显得更加雍rng(A.容 B.荣)起
3、来。苏东坡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碧云天,黄叶地的景象,自然是秋兴华彩乐章的尾声,乙(A.余韵未绝 B.绕梁三日)。放眼苏州城乡内外,绿水白波,涟漪荡漾,丰盈不减;_,_,_,_,_。一片青色苍茫之中,天平山下的枫叶忽地燃起一片火焰,在秋风中猎猎飞,天平山看枫叶,古人有最富色彩的一则记载:“冒霜叶赤,颜色鲜明,夕阳在山,纵目一望,仿佛珊瑚灼海。”秋末冬初的江南真是个赏心悦目的季节,大自然在临近休憩(A.tin B.q)的时候,再次给了人们一个惊喜。枫叶与菊花,营构了地面、天空中绚丽明净的色彩和拒霜耐寒的品格提醒。(1)根据拼音为文中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
4、读音。(只填序号)_ _(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甲_ 乙_(3)文中画横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4)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色不寒 绿意犹存 树头枝梢 仿佛五彩着色 层林尽染A. B. C. D. 【答案】(1) A B(2) A A(3)示例:江南的秋末冬初真是个赏心悦目的季节。(4)A【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字音字形。雍容,yng rng,意思是形容仪态温文大方。故选A。休憩,xi q,休息。故选B。【小问2详解】考查词语运用。甲:萧索:冷落衰颓的样子。繁盛:繁荣兴盛。根据前面的“天空依然高远,青山依旧凝绿”“远非
5、”可知,应用“萧索”。故选A。乙:余韵未绝:余下的韵味还没有消失。绕梁三日: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根据前面的“尾声”可知,应用“余韵未绝”。故选A。【小问3详解】考查病句修改。“江南”与“季节”搭配不当。可改为:江南的秋末冬初真是个赏心悦目的季节。【小问4详解】考查排序与衔接。“丰盈不减”和“山色不寒”结构相似,故在前;先写山,然后写“层林”,由大到小,故;句具体描述“层林尽染”的景象,故;写完山和林,视野继续缩小,开始看“树”,故;而句是对句的“树”的具体描写,故。故选A。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
6、,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3.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中“朝奏”而“夕贬”可见获罪之快,隐含作者忧愤之情。B. 额联中“除弊事”“惜残年”坦陈心志,不惜残年,忠君之心弥坚。C. 尾联中诗人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表现了诗人看淡生死的达观之情。D. 全诗如行云流水,奔放不羁,又抑扬顿挫,笔势纵横,极富表现力。4. “雪拥蓝关马不前即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答案】3. C4. 眼前蓝关,大雪拥塞,马亦不前。此景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
7、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马不前”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解析】【3题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尾联中诗人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表现了诗人看淡生死的达观之情”表述有误,“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尾联是说,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结语沉痛而稳重,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故选C。【4题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雪拥蓝关马不前”,意思是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不肯前行。该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
8、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 解释加点词语。(1)湖中人鸟声俱绝_(2)是日更
9、定矣 _(3)及下船 _6.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B. 选文文笔简练,“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传达出悠远阔大的境界。C. 选文结尾舟子说“痴”与“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D. 选文第二段写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8. 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答案】5. 消失 这 等到6. D7. (1)湖面上冰花一
10、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意思对即可)(2)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8. 示例1:课文先从听觉入手,“湖中人鸟声俱绝”表现了雪后的寂寥凄清,这属于侧面描写。接着从视觉上描绘雪后天地间的景象,同时写湖上的影子也是间接表现出雪后西湖给人的孤寂、清冷之感。示例2:侧面描写,即“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两句,没有正面写雪,而且“大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寂寥凄清。间接描写,即“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几句,没有直接写雪,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全景式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
11、粒而已”几句,由远及近,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仿佛是一个逐渐拉长的长镜头,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果”。【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2)句意:这天初更时分。是,这。(3)句意:等到下船。及,等到。【6题详解】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选文第二段写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场面,表现了作者于湖上得遇知己时的欣喜。特意点明两人是金陵人,隐晦地表达了作者的故国哀思;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
12、意:(1)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2)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而已:罢了。【8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从听觉的角度写景,大雪三日后,西湖上人鸟声俱无。从侧面表现了此时西湖的寂寥凄清。“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从视角角度写景,纯用白描写写景,境界阔大,天地的广大与人物的渺小形成了对比,突出了雪后西湖给人的孤寂冷清之感。“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与“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13、,上下一白”同为侧面描写。都没有正面写景,前者通过人鸟声全无突出雪景的寂寥。后者通过写雪后的雾气弥漫表现雪后天地的阔大。“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对雪后西湖全景的描写,由远及近。雪后西湖,仅此几物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点睛】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
14、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胎记郑宪发现父亲的胎记,是在他92岁时。那天,我帮父亲上厕所。他颤巍巍的,步履极细碎,帕金森病的缘故。僵直的手,无法照顾到自己。他对我轻语:“你帮
15、我。”我扶他上坐便器。我站着,他的头微靠着我的肚子。父亲原来的手下,曾回忆父亲的过往。一个说,郑主任多才多艺。他喜欢乒乓球,球艺佳。神出鬼没的球技助他在卫生系统屡摘奖牌。另一个说,郑老师英文打字堪称一绝。他使用的是十指打字法,盲打,斜瞟文稿,手指如长了眼睛。而那天,我在坐便器前手忙脚乱,他向前弯腰,我也弯腰向前,整个人附在父亲的后背,两人叠在一起。在他起身前的刹那,我的脸和他后颈有小半尺之距,眼光直击那部位,那一大块的赭红一下惊悚了我;比我的巴掌还要阔大,印在他后颈上。我问母亲,这比我巴掌还大的赭红,是什么?小时候曾经烫伤后的印痕,还是受迫害年代里的遗留?母亲有点惊异:那是你父亲从娘胎里带出来
16、的胎记啊。深度回想,才依稀记起,应该至少两次,我隐隐遇见了父亲“藏匿”于颈后的胎记。先是我35岁不到的时候,他也就60多岁20世纪80年代末的仲春日,我们祖孙三人,骑两辆自行车去植物园。那时父亲的脸,皱纹很淡,脚劲十足,浓发依旧很黑,坚挺的鼻梁上架一副宽边眼镜。太阳当头,父亲骑得满脸赤红,尤其汗津津的颈后一大片,红得刺目。我突然担心地问他:“你是不是高血压,脸红脖子红?”他很不高兴:“你讲话不要瞎七搭八(上海方言,有胡说之义)。”他如此气昂昂地说,我便不再关注他颈后那片红。还有一次,是上海世博年,父亲84岁,我们开始担心他的身体:该不该带他去参观这场声势浩大的现代展览盛宴?父亲对新事物的好奇和
17、积极参与的态度一直贯穿他的生命。他去了,但他走路的步伐开始变小“老态龙钟”向他袭来。那天,我们说:“你坐轮椅上,享受。”他很反感。虽然坐轮椅,但一进馆,他依然坚持自己迈步。走了七八个国家馆,两个中国主题馆。到最后的德国馆,父亲依然坚持自己走着看互动展项。不知是累,还是腿的问题,一个趔趄,摔了。我急忙出手搀扶父亲,脸凑向他的肩颈,又望见他颈后那一片红。但还来不及定眼看,他已右手撑地,一跃而起,瞬间转过头来,对着我,脸上写满不服和倔强我好着呢。现在想起,我真的很少凝视父亲。我从来说不出我爱父亲之类情感外露的话。我长年对父亲的称谓是“老爸”,后来,还会叫“老老头”,以示一种别样的亲热。很久以前,父亲
18、不陪伴我们,也不要我们陪伴。我们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前些年,他开始说一些需要我们在身边的话,并看重我们一次次的探望,他的眼光开始有了一层加一层的痴痴依恋。而我呢?我总有许多的忙碌,前往探望时,眼光对他,最多只是匆匆的几瞥。父亲终是走了。多少父亲曾经的故事,有色彩的,有激情的,有跌宕的,我却都懵懂不知,就如父亲颈后那巴掌大的胎记(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9. 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围绕一个重要的形象“父亲的胎记”来展开,切入点小,所见者大。B. 第段“惊悚”原指“惊慌恐惧”,这里写“我”看到胎记时十分震惊。C. 第段里写老去的父亲对“我”日渐珍重、依恋的情感变
19、化,耐人寻味。D. 本文以真挚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素朴而有感染力的语言打动读者。10. “我”有两次差一点发现父亲胎记的经历,请简要概括。11. 第段的插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2.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回答问题。(1)他去了,但他走路的步伐开始变小“老态龙钟”向他袭来。(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但还来不及定眼看,他已右手撑地,一跃而起,瞬间转过头来,对着我,脸上写满不服和倔强我好着呢。(从人物描写手法赏析句子)13. 本文充满了反思的意味,而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也反思自己“聪明过分”,其原因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答案】9. D10. 示例:父亲60岁时,祖孙三人骑车去植物园,父亲的
20、胎记因出汗红得刺目。父亲84岁时参观世博,步行摔倒,“我”无意中望见他颈后那一片红。11. 示例:插叙父亲手下回忆,再现父亲年轻时球技佳、打字绝,突出他曾经的多才多艺、健康敏捷,与当前的衰老病弱、无法自理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感慨心酸。12. (1)示例:“袭”字原指突然攻击,这里指衰老来得突然,对父亲的影响大。(2)示例: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写父亲摔倒之后又迅速跃起的情景,表现父亲的倔强自尊、不服老。13. 示例:不一样。文中的“我”直到父亲离去都未曾了解他的故事,为自己对至亲长久的无知无视而“悔”;而朱自清悔恨“聪明”过分,是因为当年的他不懂父爱,不理解父亲为他讲价钱、托茶房等行为。【解析】
21、【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有误,“丰富的想象”表述错误,文中没有丰富的想象;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段“他也就60多岁20世纪80年代末的仲春日,我们祖孙三人,骑两辆自行车去植物园”“太阳当头,父亲骑得满脸赤红,尤其汗津津的颈后一大片,红得刺目”可概括为:父亲60岁时,祖孙三人骑车去植物园,父亲的胎记因出汗红得刺目;根据段“还有一次,是上海世博年,父亲84岁”“他去了,但他走路的步伐开始变小”和段“走了七八个国家馆,两个中国主题馆。到最后的德国馆,父亲依然坚持自己走着看互动展项。不知是累,还是腿的问题,一个趔趄,摔了。我急忙出手搀扶父亲,脸凑向他的肩颈,又望见他颈后
22、那一片红”可概括为:父亲84岁时参观世博,步行摔倒,“我”无意中望见他颈后那一片红。【11题详解】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根据“父亲原来的手下,曾回忆父亲的过往。一个说,郑主任多才多艺。他喜欢乒乓球,球艺佳。神出鬼没的球技助他在卫生系统屡摘奖牌。另一个说,郑老师英文打字堪称一绝。他使用的是十指打字法,盲打,斜瞟文稿,手指如长了眼睛”可知此段插叙了父亲手下的回忆,再现父亲年轻时球技佳、打字绝,突出他曾经的多才多艺、健康敏捷;根据段“发现父亲的胎记,是在他92岁时。那天,我帮父亲上厕所。他颤巍巍的,步履极细碎,帕金森病的缘故。僵直的手,无法照顾到自己”可知插叙的内容与当前的衰老病弱、无法自理形成鲜明的
23、对比,让人感慨心酸。【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赏析。(1)“袭”意为:突然攻击,句中突然向父亲发出攻击的是“老态龙钟”,作者用这个生动的动词表现出父亲的衰老来得突然,对父亲的影响大。(2)“撑地”“一跃而起”“转”“对着”均为动词,对父亲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写父亲摔倒之后又迅速跃起的动作,“脸上写满不服和倔强”是神态描写,突出了父亲倔强自尊、不服老的性格。【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两者原因不一样。根据段“父亲终是走了。多少父亲曾经的故事,有色彩的,有激情的,有跌宕的,我却都懵懂不知,就如父亲颈后那巴掌大的胎记”可知文中的“我”直到父亲离去都未曾了解他的故事,作者的反思源于自己对至亲长
24、久的无知无视而“悔”;根据背影原文所写“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等处可知而朱自清悔恨“聪明”过分,是因为当年的他不懂父爱,不理解父亲为他讲价钱、托茶房等行为。(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爱国的内涵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和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
25、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美德。新时代,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懂得爱国的内涵。爱国的内涵是什么?陆游在病起书怀中用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了最好的诠释。历史上,屈原流放中仍眷恋楚国,苏武牧羊数十年心志不变,都是炎黄子孙爱国的写照。爱国的内涵是什么?曹植在白马篇中说得明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荡气回肠。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正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歌。爱国就是要以身许国,不存杂念。这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灵魂。爱国的内涵是什么?西汉名将甘延寿流传千古的名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最有力的回答,为保卫祖国的河山,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
26、土完整,无数中华儿女执着坚守,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戚继光,一代名将,面对倭寇入侵,奋起组建“戚家军”,潜心操练,英勇奋战,终将倭寇赶出国门;李文波,一个普通的南海守礁士兵,二十年坚守,他从健壮小伙变成了两鬓斑白的“小老头”,他就是守护祖国的一块坚不可摧的磁石!爱国要以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爱国的内涵是什么?爱国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爱国要以敬重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7、,我们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幸福和谐的社会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征途上,我们肩负重任,作出自己的贡献。1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从“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切入,引出议论对象“爱国的内涵”。B. 第段采用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爱国的内涵。C. 第段从目的和行动上论证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紧迫性。D. 全文从四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层层递进,结构清晰完整。15. 爱国的内涵是什么?请依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16. 第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14. A15. 爱国的内涵是心系祖国(“位卑未敢忘忧国”),以身许国,守护祖
28、国(保卫祖国或维护祖国统一),传承文化(继承和弘扬文化)。16. 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陆游的名言并列举了屈原、苏武等人无论何时何地始终心怀祖国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爱国的内涵是心系祖国,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第段采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并没有采用对比论证;C.第段强调了爱国的内涵是要以敬重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但行文并未体现紧迫性;D.全文从四个层面进行了论述了爱国的内涵,四个方面为并列关系,并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故选A。【15题详解】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段中的
29、“陆游在病起书怀中用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了最好的诠释”可得:爱国的内涵是心系祖国(“位卑未敢忘忧国”)。根据第段中的“爱国就是要以身许国,不存杂念”,第段中的“爱国要以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可得:以身许国,守护祖国(保卫祖国或维护祖国统一)。根据第段中的“爱国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可得:传承文化(继承和弘扬文化)。【16题详解】考查分析论证方法。本段引用陆游诗句,这是道理论证。列举屈原和苏武的实例,这是举例论证。联系本段首句“爱国的内涵是什么”“位卑未敢忘忧国”“眷恋楚国”“心志不变”可知,两种论证方法综合运用,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爱国的内涵是心系祖国,进一
30、步论证中心论点。列举实例,引用名言可以使论证更有力量。(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某校就学校教育与网络在线教育效果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调查项目学校教育满意率在线教育满意率课堂参与度84%32%课堂体验感76%37%学习自主性79%45%学习效率88%27.5%【材料二】智慧教育共同体的打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智慧教研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形成一个泛在型的教研共同体,通过合作分享进行深度教研,并将教研成果进行固化,形成相应的微课资源和评价资源(例如作业等),依托网络实现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从而优化教师教学。构建中小学生“在线学习中心”。“在线学习中心”依托5G技术
31、及NR、AR技术,虚拟教室空间的现场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完全沉浸式地在虚拟环境中学习。“在线学习中心”支持学生登录后从互联网海量的资源里筛选学习资源,从而提高学习的精准性。这个学习流程需要学生首先对知识与能力水平进行自测,计算机会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自测结果进行精准分析,然后依据分析结果,将标签化了的微课学习资源进行智能匹配,学生对计算机智能匹配的微课学习资源进行自主选择后,即可点击听课。这样,就真正实现了对学生的个性化、精准化在线教育的服务。利用全市“人人通”智慧教育共同体平台,构建联系学生、家长和教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大平台,将家庭、学校紧密关联起来,形成一种虚实结合的未来学习形态,打造智慧教
32、育共同体。(节选自智慧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材料三】“停课不停学”期间,“在线学习中心同步作文”平台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同写一道作文题”网络作文活动。参加活动的五万多名学生通过网络提交作文,近千名老师在网络上对学生作文从“审题”“立意”“选材”“内容”“结构”“语言”等六个方面进行批改。平台对批改后的文章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针对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分析报告,并通过智能匹配的方式,向学生推送适合自己写作个性的范文。(摘自某网络媒体新闻报道)1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构建“智慧教研平台”,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合作,实现网络资源共享。B. 构建中小学生“在线学习中心”,可
33、以让学生沉浸式地在虚拟环境中学习。C. 智慧教育共同体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优化教师教学、方便家校沟通。D. 综合三则材料,说明智慧教育新形态正在蓬勃发展,并不断展现其优势。18. 根据【材料一】图表中的相关内容,概括学校教育满意率与在线教育满意率之间的关系。19. 小玲因为感冒无法去学校上课,请你根据【材料二】为她完成“在线学习流程图”的设计,方便她在家学习。【答案】17. A18. 示例:学校教育满意率远高于在线教育满意率。(在线教育满意率远低于学校教育满意率。)19. 第二步:完成自测第三步:在智能匹配微课资源中进行自主选择。【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4、A.由材料二第一段“构建智慧教研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形成一个泛在型的教研共同体,通过合作分享进行深度教研,并将教研成果进行固化,形成相应的微课资源和评价资源(例如作业等),依托网络实现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从而优化教师教学”可知,构建“智慧教研平台”主要是为教师服务,并非“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合作”。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材料一图表可知,调查项目:“课堂参与度”方面,中学校教育满意率为84%远高于在线教育满意率32%;“课堂体验感”方面,中学校教育满意率为76%远高于在线教育满意率37%;“学习自主性”方面,中学校教育满意率为79%远高于在线教育满意率45%;“学习效
35、率”方面,中学校教育满意率为88%远高于在线教育满意率27.5%。由此可知,总体上,学校教育满意率远高于在线教育满意率。【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第一步“登陆在线学习中心”对应材料二第段“在线学习中心支持学生登陆后从互联网海量的资源里筛选学习资源”,第四步“点击听课”对应材料二第段“即可点击听课”。第二、三步可从这两者之间的“这个学习流程需要学生首先对知识与能力水平进行自测”“将标签化了的微课学习资源进行智能匹配,学生对计算机智能匹配的微课学习资源进行自主选择后”等语句得出答案。(六)名著阅读(6分)20. 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项目艾青诗选内容节
36、选阅读笔记关注人物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选文中的“你”是:_。关注意象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诗人笔下的“礁石”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_结合其他诗篇,说说像“礁石”一样具有独特意义的意象:_【答案】 大堰河 “礁石”具有无比坚定的意志和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是一个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示例:向太阳中,借助太阳,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或火把中,借助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
37、胜利的美好愿望;或我爱这土地中,“土地”的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解析】【详解】考查名著内容和赏析。诗句出自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诗中的“你”就是大堰河。礁石无辜受到伤害,伤痕累累,但内心具有坚强的意志,以强者、胜者的自信心和昂然的姿态撞碎外强中干的海浪。所以礁石是诗人坚忍不拔的自我精神的真实写照,也可以看成是那些敢于反抗压迫、抵制逆流的英雄形象的象征,还可以把“礁石”视作一切被压
38、迫民族、一切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旧势力的力量象征。开放类试题,从艾青所作诗歌中任选一首,分析其意象特点即可。如:艾青诗歌中多用“太阳”的意象。“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在诗人眼中,“太阳”这一永恒主题,是中国光明前途、也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它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一时期,写的最好的光明颂有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向太阳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揭示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寄托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的热切追求。黎明的通知则是以一个更加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着新时代的来临。三、写作(60分)21. 作文“野火烧不尽
39、,春风吹又生”是小草的坚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子的坚韧。坚韧的精神,不仅在于“坚毅、勇敢”,更强调“韧性、韧劲”。生命需要韧劲。有韧劲的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都能坚定信心,坦然面对,勇敢前行;没有韧劲的人,遇到困难时,往往灰心气馁,畏缩不前,一事难成。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呢?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例文坚韧创造成功泰戈尔说过: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谈奏出最美的乐章。只有经历过地狱之苦的人。
40、才会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坚韧,恍若一朵浅蓝色的小花,待到阳光遍布时,它会对你绽放出最美的笑容。坚韧能带给你勇气,是开启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袁隆平,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六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了解决普天百姓的温饱问题,他一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研究杂交水稻。即使特殊时期饱受挫折,他仍然没有放弃。是坚韧的品质赐予他无穷的勇气,所以,人只有坚韧不拔,才不会丧失勇气。人生道路上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难免磕磕绊绊。但只要我们充满信心,不懈追求,总有一天你会到达成功的彼岸。满怀希望,不失信心。不失勇气,积极进取,永不言弃,是我们一生的美好追求。坚韧能提升你的能力,是通向成功的通行证。被誉为“天才少女”的
41、蒋方舟,八岁出书,十二岁开专栏,十八岁被清华录取。她的成功,难免会有非议。有人嫉妒她,有人羡慕她,对于这一切,她毫不在意,而是更加努力,当室友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去约会时,她却在寝室里想着如何写好一份学术论文。所以,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就需要我们不要为了一点点成功就欣喜若狂,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把什么都看淡一点,心放开一点,踏踏实实工作,能力也就不知不觉提高了。坚韧能磨练你的意志,是创造成功的力量之源。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是一名残疾人,终生不能看见阳光,可她凭借惊人的毅力,写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优秀著作,没有坚韧的意志,做事往往是不会成功的。真正意志坚韧的人是含着泪水奔跑的人,是把那些难
42、过的事情依然笑着说出来的人。是那些即使身陷绝望却依然满怀希望的人。恰如那些在风雨中摇曳生姿的鲜花,相较于另一些躲在绿叶下的花朵,风雨之后,定比它们娇艳。张瑞芳说:“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峰巅,就意味着艰苦跋涉。”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失勇气,不失信心,不懈努力,就不会有跨不过的万丈深渊。总有一天,我们会到达人生的巅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第一,审题。仔细审读作文材料,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所给材料中由小草、竹子的坚韧,谈到人面对困难也需要韧性、韧劲。所以本文写作中心在于“韧性、韧劲”。“韧性、韧劲”的意思是不改变不动摇,始终如一,也就是在写作过程中要突出坚持、勇毅的力
43、量,让写作对象从一而终,收获成果,同时对读者有启发,产生强大动力战胜自我。第二,立意。无论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还是他人的故事,都要让读者体会到韧性的力量,收获韧性的动力和韧性的价值。例如写自己坚持学习一种乐器,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遭遇困难或挫折,然而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坚持不懈,这种力量一直激励着自己,鼓舞着自己,直到摘取胜利的果实。当然这种韧性的力量可以是自己的坚韧,可以是朋友的鼓励,或者家人的期盼,榜样的吸引,甚至于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都可以成为坚持的源泉。进而由己及人,在自己感受到力量后可以把这种动力传递给他人,让读者也可以增强韧性战胜自我。第三,选材。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也可适当穿插议论,用他人事例铺垫,引出自己的坚持历程。尽量选取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深刻,便于感情抒发,易引起读者共鸣。事例要小而精,在平凡小事中展现韧性的力量,展现韧性对未来的影响,以小见大,更易引人深思,给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