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一、(10分,每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泄气(xi) 敛财(lin) 刹那(sh) 殚精竭虑 (ji)B. 颁发(bn) 国殇(shng) 匿名(n) 正襟危坐(jn)C. 殷切(yn) 凌空(lng) 美髯(rn) 深恶痛疾()D. 溃退(ku) 花絮(x) 诘责(ji) 刀剑入鞘(xio)【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字音。A.刹那(sh)ch;C.深恶痛疾()w;D.刀剑入鞘(xio)qio;故选B。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篡改 胆怯 吹虚 抑扬顿挫B. 妄图
2、黝黑 缰绳 锐不可挡C. 娴熟 劳碌 崎岖 眼花瞭乱D. 侏儒 由衷 蒙昧 春意盎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A.吹虚吹嘘;B.锐不可挡锐不可当;C.眼花瞭乱眼花缭乱;故选D。3.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B. 对犯错的学生,我们班主任老师总是和颜悦色地告诫,从不斥责他们。C.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这天,警钟长鸣,震耳欲聋,提醒我们铭记历史,振兴中华。D.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为富不仁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
3、的心肠。使用正确;B和颜悦色:和蔼喜悦的神色;和蔼可亲的面色,形容态度温和亲切。使用正确;C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都快要把耳朵震聋了。在此形容“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这天警钟长鸣,望文生义,使用有误;D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使用正确;故选C。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的许多方面的问题。B.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C. 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己的品德修养。D.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
4、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病句修改。A.语序不当,应将“解决”和“发现”调换;C.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D.缺少主语,去掉“在”和“中”;故选B。5. 下列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 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时,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
5、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先找到总起句。很显然,全段围绕“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来写,所以句应为首句;根据句中“生命的成长”可知,句子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的,因此句“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应放在句后;而句“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与句构成排比,应放在句后;句“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时,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
6、蜡炬成灰泪始干?”讲述长大后的读诗经历,应放在句后;句中“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是承接句的,应放在句后;正确排序是 ;故选B。二、(4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边文言文,完成后边小题。游沙湖苏轼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
7、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注释】相:察看。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王逸少: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6. 下列对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 颖:聪明B. 余戏之日 戏:开玩笑C.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愈:更加,病重了D. 是日剧饮而归 是:这7.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余 以 手 为 口 君 以 眼 为 耳 皆 一 时 异 人 也。8.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纸画字,书不数
8、字,辄深了人意。(2)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9. 文中写到作者作歌一首,从其“歌”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答案】6. C7.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8. (1)(我)用纸给他写字,没写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2)谁说人生不会再有年少的时候,你看这里的流水还能往西流呢。9. 从诗中可以看出苏轼豁达大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解析】【6题详解】考查词语释义。C句意: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愈,痊愈。故选C。【7题详解】考查断句。句意: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余以手为”的主语是“余”,“君以眼为耳”的主语是“君”,“皆一时
9、异人也”省略主语“我们”。故断句为: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以,用。画写,写字。数,几。辄,就。了,了解,懂得。(2)道,说。尚,尚且。西,向西。【9题详解】考查赏析人物形象。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下阕“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点睛】参考译文: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
10、因为去查田地好坏,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医病,但是耳朵聋,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你看这里的流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这一天,我们
11、喝得痛快了才回去。第卷(非选择题,共86分)三、(18分)10. 阅读下边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望海楼米芾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注释】米芾f,北宋书法家、画家。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这首诗是米芾晚年寓居镇江时所作。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口。画角:古代以皮革或竹木制成的管乐器,声音哀厉高亢。沧州: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韵脚分别是“连”、“前”、“烟”、“然”,押n韵。B. 该诗首联用夸张的手法,
12、写铁瓮城矗立云间,烘托望海楼的高峻奇伟,为下联登临纵目作铺垫。C. 颔联句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从现在和未来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D. 这首诗以问句作结,抒发了作者低沉而又伤感的情绪。(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1)C(2)黄昏来临,远处传来阵阵画角声,像在催促红日西沉。日落了,平静的江边升腾起白色的雾气。【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C“从现在和未来两个方面”有误,应为: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三峡”为空间。“六朝”为时间。故选C。【小问2详解】考查诗中画面。开放类试题,尊重原意,语言生动形象即可。如:时间已近
13、黄昏,远处传来阵阵的画角之声,仿佛也在催促着落日。夕阳终于隐去,只见那平静的江边升腾起白色的雾气,一片迷茫。11. 默写。(1)两岸石壁,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3)庭下如积水空明,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4)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5)仍怜故乡水,_。(李白渡荆门送别)(6)_,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答案】 五色交辉 日暮乡关何处是 水中藻、荇交横 大漠孤烟直 万里送行舟 孤山寺北贾亭西 相顾无相
14、识 长歌怀采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文的记忆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默写题作答时,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辉、暮、藻、荇、贾、漠、薇”等字词容易写错。四、(6分)1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材料一】直播带货是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直播与电商融合的产物,它以直播为手段重构“人、货、场”三要素,与传统电商相比,更具强互动性、高转化率等优势。直播带货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一种新业态,对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快速发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
15、增长14.8%,重点监测电商平台累计直播场次超2400万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直播带货为企业复工复产、地方销售农产品开拓了新思路。【材料二】今年“315”晚会当晚的央视新闻报道中,以辛巴卖“糖水燕窝”为代表的案例直指直播带货行业的种种乱象。其实,售假、刷单造假等问题在直播带货中十分普遍。比如,在双十一当天,李雪琴参加了某平台的一场直播带货,平台公布观看人数达311万人,结果被曝其实只有11万真实观众,和她互动的大部分都是虚假的机器人粉丝。中消协2020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报告也显示,有关“直播带货”类负面信息“槽点”主要集中在明星带货涉嫌刷单造假,售后服务满意度低、体验较差两个方面。此外,
16、中消协还列举了汪涵、李雪琴、李佳琦等知名主播涉及“带货造假”“买完不让换”等问题的案例。(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说说目前直播带货主要有哪些乱象?(3)某校八年级二班将举行“人无信不立”的主题班会,邀请你参加。在“环顾身边思诚信”环节,请你针对材料二中的现象,围绕“诚信”主题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要明确,引用一句关于诚信的名言或警句)【答案】(1)直播带货对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售卖假货、刷单造假、售后服务差。(3)示例:直播带货出现的种种乱象都是不诚信的行为。古人说得好:言必信,行必果。那些主播在售卖货物时售卖假货、虚假宣传,欺骗消
17、费者,就是不讲诚信的表现,他们必然会名誉扫地,必将受到人们的谴责和唾弃。【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材料一先将直播带货与传统电商进行比较,进而引出直播带货的积极影响“直播带货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一种新业态,对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而通过列举实例来印证此内容,故而可用“直播带货对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来概括本则材料。【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材料二“其实,售假、刷单造假等问题在直播带货中十分普遍”“有关直播带货类负面信息槽点主要集中在明星带货涉嫌刷单造假,售后服务满意度低、体验较差两个方面”可知,目前直播带
18、货的乱象体现在售卖假货、刷单造假、售后服务差。【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明确观点,引用一句关于诚信的名言或警句围绕“诚信”这一主题表达对材料二中的现象的看法即可。示例:直播带货出现的种种乱象均是不诚信的行为。孔子曾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做事之本,不信守承诺,在直播时售卖假货、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最终会被消费者抛弃,名誉扫地,得不偿失。五、(22分)(一)(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的太爷老师漆永祥我的家乡在西北高原上,那是一个贫寒闭塞的小山村。村子的中间有一个小学堂, 学堂里有几排高低不等的长桌和板凳,西墙上挂着块小黑板。学堂只有一个老师,官名漆润江,四十多
19、岁,民办教师。农村人讲究辈分,我叫他太爷。他有个绰号叫“行人”,“行人”就是能干能行的意思。他很早就入了党,作宣传抓革命,样样在行。他精于木工、画画,还会女红,村里唱戏穿的各类戏服,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最厉害的是,他还担任村里社戏的总导演和主演。太爷做老师的时候, 把自己这十八般武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的学堂在全县大有名气。学堂只有一间教室,但太爷调配得次序井然。他教完一年级生词,就让他们在外面的窗台下对着太阳去狂喊狠读,再教二年级或者三年级,互相岔开,互不干扰。他教书有声有色,形神兼具。有娃问,“拖”字是个啥?咋个念?太爷就拽着他的手满院子跑,直到他说出“拖”字来才放手,从此他永志不忘。我至
20、今还记得他教草原英雄小姐妹时声嘶力竭地喊:“龙梅,玉荣,你们在哪里?”喊得我们都为英雄小姐妹揪心。那年月课本经常不能按时到,好在每年的课本也没有什么区别,太爷就抄在黑板上让我们跟着抄。没有复写纸,他有时一页一页地抄下来,发给大家。我觉得他抄得比课本还要好,可惜那些字纸都已经不存在了。太爷对我们纪律的要求有些酷苛,不许迟到,更不许逃学旷课。如果谁没来上课,太爷会派一个娃子去他家请,如果还不来,就派四个男娃去抬。所以如果不想上学,我们哪怕跑到野地里去,也不敢在家里待着。如果你今天没有来,那明天一大早提前去,把学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太爷才不会处罚你。西土边壤,春夏之交时才山青草绿。每到这时,太爷就带着
21、我们排着队,敲锣打鼓地去山野,那时我还不知道世上有所谓的踏青。山野翠绿,风和日丽,花香气清,百鸟欢鸣。我们挖野菜,追蝴蝶,采花蜜,摘大把的狗艳艳花,将里面的蚂蚁和小虫子抖出来,盘成花环戴在头上;把开了花的马莲从节上掐下,一吸一吹,“啾啾”鸣响。十几个娃娃,背着装满野菜的背篼,戴着鲜花的王冠,吹着自己的号角,像打了胜仗的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敲着得胜鼓满载而归。夏天麦收时节,太爷带我们排着队去收割过的麦地里拾麦穗;秋天,太爷带我们去山里采草药,柴胡、甘草、杜仲之类的,或挖或采;到了冬天,太爷让我们去拾柴,以作御寒之用,他要求我们必须把柴一捆一捆地码得整齐好看太爷会唱戏,但却不会唱革命歌曲,可是他
22、要强得很,到公社或县里去开会,听到一句半句,回来就教我们。太爷还充分发挥他的木匠美工优势,给我们每人做了一杆木枪一把木刀。有了刀枪,太爷就教大家跳舞。我们持枪舞刀,变换队形,边唱边舞。有时我们挎枪背刀去邻村作宣传,一二三四,孔武有力,威风凛凛。那些学校的学生娃看了,羡慕得眼珠子都要掉到地上。太爷得过公社、县里甚至地区的各种奖励,奖状贴满了他家厅房里的一面墙,那就是他的一切。他还经常作为先进代表去市里作报告,讲一个只读过十八天书的泥腿子,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中小学教学逐步走上正轨。小学数学中有了方程之类的内容,这些对于太爷来说,就等于是天书。他总是努力地学,也仍然不许
23、他的学生考得不好。但现实是残酷的,他和他的学生终究是跟不上了。太爷经过痛苦的抉择,辞了职,还原成一个地道的农民。九十年代,民办教师纷纷转正,工资待遇大幅度提高,但他已经享受不到这些福利了。只有那些发黄的奖状和照片,记载着他过去的荣光。在我们那个小村,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是太爷的弟子。他为这个村子打下了读书识字的根基,使三代人摆脱了文盲命运。我想,在中国的贫困山区,像太爷这样的民办教师,在那个特殊年代应该有一大批,他们给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明灯,开启了心智的大门,使数以亿计的农家子弟,学会了写自己的姓名,走出了山沟,融入了城市,走向了世界。太爷们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遗憾的是
24、,我很少见过有人记述他们的功绩。他们是无言的丰碑,太上的大德。(有删改)13.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的太爷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14. 阅读第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15.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我的太爷老师”的许多事,他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从“线索”“写作顺序”角度)。16.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我的太爷老师”的用意。【答案】13. 能干能行,多才多艺,把自己的才艺都用在教学上。克服困难,在艰苦的条件下灵活地组织教学。教学有方,有声有色,形神兼具。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学生
25、逃学,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艺术启蒙。或:组织学生参加 劳动和艺体活动。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适应教学。14. 通过描写景物来衬托快乐:描写春夏之交山野清新宜人、生机盎然的景象,衬托孩子们快乐的心情。通过写人物活动来表现快乐:展现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山野活动,选取盘花环、吹马莲等有趣的细节,描写去山野路上敲锣打鼓的情景和踏青后满载而归的情景,表现孩子们的快乐。15. 以“我”对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为线索,将这些事组织在一起。详写太爷老师教书生涯中的事,略写他辞职后的境遇。或:先概述(略写)太爷老师作为“行人”的各种才能,再详述他作为老师的具体事情。或:略写学堂内的
26、文化课教学,详写学堂外(山野田间)的各种教学活动。按时间顺序写太爷老师的教书生涯和辞职后的境遇。或:写教学暗含空间顺序,由学堂内到学堂外;写学堂外教学活动主要按照时间顺序。16. 表达对“我的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肯定所有像太爷老师一样的民办教师们对农村教育的巨大贡献,表达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引发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贡献与命运的关注。【解析】【13题详解】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段中的“行人就是能干能行的意思。他很早就入了党,作宣传抓革命,样样在行。他精于木工、画画,还会女红,村里唱戏穿的各类戏服,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最厉害的是,他还担任村里社戏的总导演和主演。太爷做老师的时候,把自己
27、这十八般武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的学堂在全县大有名气”可知他能干能行,多才多艺,把自己的才艺都用在教学上。根据第段中的“学堂只有一间教室,但太爷调配得次序井然。他教完一年级生词,就让他们在外面的窗台下对着太阳去狂喊狠读,再教二年级或者三年级,互相岔开,互不干扰”可得:克服困难,在艰苦的条件下灵活地组织教学。根据段的“他教书有声有色,形神兼具。”可得:教学有方,有声有色,形神兼具。根据段中的“太爷对我们纪律的要求有些酷苛,不许迟到,更不许逃学旷课”可得: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学生逃学,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根据第段的记叙,太爷带我们去田间劳动,教我们唱革命歌曲和跳舞。可得: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
28、艺术启蒙。根据第段中的“小学数学中有了方程之类的内容,这些对于太爷来说,就等于是天书。他总是努力地学,也仍然不许他的学生考得不好”可得: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适应教学。【14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表现手法。第段描写了孩子们踏青的快乐,这种快乐作者主要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山野翠绿,风和日丽,花香气清,百鸟欢鸣”这是景物描写,春夏之交的山野清新自然、生机盎然,景物的优美侧面烘托出孩子们来到野外游玩的快乐心情;“挖野菜,追蝴蝶,采花蜜,摘大把的狗艳艳花盘成花环戴在头上;把开了花的马莲从节上掐下,一吸一吹背着装满野菜的背篼,戴着鲜花的王冠,吹着自己的号角”是对孩子们的一系列动
29、作描写,也是对孩子们的正面描写,通过这些活动形象地展现出孩子们在山野尽情游玩的情景,表现出了孩子们踏青的快乐。【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写作顺序。散文从材料的角度看,其特点就是“散”,但通过线索可将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从内容上看,文章主要回忆了太爷老师一生的主要事迹,段略写他的各种才能,一段详写老师教书时的生涯,段略写辞职后的境遇;全文采用时间顺序将太爷老师的许多事连贯在了一起,有详有略;从情感上看,从前十段的叙事和段的议论抒情能感受到作者对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这样一根感情线索贯穿了全文。从写作顺序的角度来看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第段到第段介绍的是太爷老师作为民办教师的教学生
30、涯。第段介绍的是他不再做民办老师后的情况。这是时间顺序。介绍他的教学生涯时,又有空间顺序。第段介绍的是他在学堂内的教学。第段和第段介绍的是他在学堂外的教学。【16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章的写作意图。作者写“我的太爷老师”的用意结合最后一段的议论抒情能找到答案。文章中的太爷是落后乡村的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他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结合“他为这个村子打下了读书识字的根基,使三代人摆脱了文盲命运”可知,作者表达了对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结合“我想,在中国的贫困山区,像太爷这样的民办教师,在那个特殊年代应该有一大批”可知,像太爷老师一样的民办教师们还有很多,他们对农村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31、,作者也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结合“太爷们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遗憾的是,我很少见过有人记述他们的功绩”可知,作者回忆太爷老师,还希望引发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贡献与命运的关注。(二)(10分)打树花冯骥才门前广场上临时拉了一些电灯,将堡门下半截依稀照见,上半截和高高在上的门楼混在如墨的夜色里。一个正在熔化铁水的大炉子起劲地烧着。鼓风机使炉顶和炉门不停地吐着几尺长夺目的火舌。这火舌还在每个人眼睛里灼灼发亮。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一道奇俗打树花。我于此奇俗,闻所未闻;只知道此地百姓年年正月十六闹灯节,都要演一两场“打树花”。当几个熊腰虎背的大汉走上来,人们沸腾了。
32、这便是打树花的汉子。他们的服装有些奇异,头扣草帽,身穿老羊皮袄,毛面朝外,腰扎粗绳,脚遮布帘,走起来又笨重又威风,好像古代的勇士上阵。这时候,人群中便有人呼喊他们一个个人的名字。能够打树花的汉子都是本地的英雄好汉。不久人声便静下来。一张小八仙桌摆在炉前,桌上放粗陶小碗,内盛粗沙,插上三炷香,还有几大碟,三个馍馍三碗菜,好汉们上来点香,烧黄纸,按年岁长幼排列趴下磕头。围观人群了无声息。这是祭炉的仪式。在民间,举行风俗,绝非玩玩乐乐,皆以虔诚的心为之待之。仪式过后,撤去供案,开炉放铁水。照眼的铁水倾入一个方形的火砖煲中。铁水盛满,便被两个大汉快速抬到广场中央。同时拿上来一个大铁桶,水里泡放着十几个
33、长柄勺子,先是其中一个大汉走上去从铁桶中拿起一个勺子,走到火红的铁水前,弯腰一舀,跟着甩腰抡臂,满满一勺明亮的铁水泼在城墙上。就在这一瞬,好似天崩地裂,现出任何地方都不会见到的极其灿烂的奇观!金红的铁水泼击墙面,四外飞溅,就像整个城墙被炸开那样,整个堡门连同上边的门楼子都被照亮。由于铁硬墙坚,铁花飞得又高又远,铺天盖地,然后如同细密的光雨闪闪烁烁由天而降。可是不等这光雨落下,打树花的大汉又把第二勺铁水泼上去。一片冲天的火炮轰上去,一片漫天的光雨落下来,接续不断;每个大汉泼七八下后走下去,跟着另一位大汉上阵来。每个汉子的经验和功夫不同,手法上各有绝招,又互不示弱,渐渐就较上劲儿了。只要一较劲,打
34、树花就更好看了。众人眼尖,不久就看出一位年纪大的汉子,身材短粗敦实,泼铁水时腰板像硬橡胶,一舀一舀泼起来又快又猛又有韵律,铁水泼得高,散的面广,而且正好绕过城门洞;铁花升腾时如在头上张开一棵辉煌又奇幻的大树。每每泼完铁水走下来时,身后边的光雨哗哗地落着,映衬着他一条粗健的黑影,好像枪林弹雨中一个无畏的勇士。他的装束也有特色。别人头上的草帽都是有檐的,为了防止铁水迸在脸上,唯有他戴的是一顶无檐的小毡帽,更显出他的勇气。正像所有民俗一样,打树花源于何时谁也不知。只知道世界上唯有中国有,中国唯有在蔚县暖泉镇北官堡才能见到。民俗的形成总是经过漫长岁月的酿造。比如最初打树花用的只是铁水一种,后来发现铁水
35、的“花”是红色的,铜水的“花”是绿色的,铝水的“花”是白色的。渐渐就在炉中放些铜,又放些铝,打起的树花便五彩缤纷,愈来愈美丽;再比如他们使用的勺子是柳木的。民间说柳木生在河边,属阴,天性避火。但硬拿柳木去舀铁水也不行,这铁水温高一千三百度呢。人们便把柳木勺子泡在水桶里,通常要泡上一天一夜,而且打树花时每个汉子拿它用上七八下,就得赶紧再放在木桶里浸泡。多用几下就会烧着。湿柳木勺子的最大好处是,铁水在里边滑溜溜,不像铁水,好像是油,不单省力气,而且得劲,可以泼得又高又远。铁水落下来,闪过光亮,很快冷却。打树花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块两块小铁粒落在人群里,轻轻砸在人们的肩上,甚至脸上,人们总是报之以笑
36、,好像沾到福气。我还把落到我身上的一小块黑灰的铁粘放在衣兜里,带回去做纪念呢。有人说,蔚县的打树花至少有三百年的历史了。不管它多少年了,如今这里的人们都上街吃呀,乐呀,竖灯杆呀,耍高跷呀,看灯影戏呀,闹得半夜,最后总有一场漫天缤纷的打树花;让去岁的兴致在这里结束,让新一年的兴致在这里开始。中国人过灯节的风俗成百上千,河北蔚县暖泉镇北官堡的打树花却独一无二。(选自冯骥才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17. 阅读选文,理清文脉,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内容。演出前的准备(1)_ (2)_民俗的形成18. 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同时拿上来一个大铁桶,水里泡放着十几个长柄勺子
37、,先是其中一个大汉走上去从铁桶中拿起一个勺子,走到火红的铁水前,弯腰一舀,跟着甩腰抡臂,满满一勺明亮的铁水泼在城墙上。(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品析该句的表达效果)(2)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一道奇俗打树花。(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该句的作用)19. 文章结尾蕴含了作者怎样情感?【答案】17. 祭炉仪式(打树花前的仪式) 打树花的过程(表演过程表演情景)18. (1)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打树花汉子表演动作的娴熟,表达了作者对表演者的赞美之情。(2)侧面描写,烘托打树花的奇特,为下文写打树花服装奇、仪式奇、效果奇、用具(用料)奇做铺垫。19. 对打树花这一民俗的喜爱和赞美;对打树花勇士
38、的钦佩和赞美;对劳动人民智慧的歌颂和赞美;对中国民俗文化的骄傲和自豪。(写出任意三点即可)【解析】【分析】【17题详解】考查概括事件。第一空:根据第二段中的“一张小八仙桌摆在炉前,桌上放粗陶小碗,内盛粗沙,插上三炷香,还有几大碟,三个馍馍三碗菜,好汉们上来点香,烧黄纸,按年岁长幼排列趴下磕头。围观人群了无声息。这是祭炉的仪式。在民间,举行风俗,绝非玩玩乐乐,皆以虔诚的心为之待之”可得:祭炉仪式(打树花前的仪式)。第二空:根据第三段中的“撤去供案,开炉放铁水”“同时拿上来一个大铁桶”“从铁桶中拿起一个勺子,走到火红的铁水前,弯腰一舀,跟着甩腰抡臂,满满一勺明亮的铁水泼在城墙上”“打树花的大汉又把
39、第二勺铁水泼上去”“每个大汉泼七八下后走下去,跟着另一位大汉上阵来”“众人眼尖,不久就看出一位年纪大的汉子”可得:打树花的过程(表演过程表演情景)。【18题详解】考查赏析句子。(1)根据这句话中的“拿、走、拿起、走到、舀、甩腰抡臂、泼”等词语可知,这是对打树花的汉子们的动作描写。通过这些动作可以看,汉子们进行打树花表演时动作的熟练,说明他们经过了无数次的训练与表演,对于其中的动作已经娴熟无比。联系作者感情可知,此处对打树花的汉子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他们这些表演者的敬佩与赞美之情。(2)这句话描写的是人们,当然也包括我,都争着来看打树花,读者却能从中感受到打树花的独特魅力,吸引得众人前来观看。
40、所以此处属于侧面描写,烘托了打树花的“奇”。也引出下文对“奇”的铺陈描写。第二段写服装奇和仪式奇,第三段写效果奇,第五段写用具奇。【19题详解】考查赏析作者感情。本文末段收束全文,点明了文章主旨。作者将打树花称作是“独一无二”,表现了他对打树花这一民俗的喜爱与赞美。结合第三段中对于打树花表演过程的描写,作者将描写的重点放在了打树花的汉子们身上,表现了他们动作的娴熟与表演效果的震撼,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汉子,才使打树花“独一无二”,所以末段还表现了作者对打树花汉子的钦佩与赞美。联系第四段中的“只知道世界上唯有中国有,中国唯有在蔚县暖泉镇北官堡才能见到”和第一段中的“湿柳木勺子的最大好处是,铁水在里边
41、滑溜溜,不像铁水,好像是油,不单省力气,而且得劲,可以泼得又高又远”可知,打树花无论是起源,还是用具,都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可以说,人民的智慧直接催生了这一“独一无二”的民俗,所以末段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智慧的歌颂与赞美之情。末段中提到了中国人过灯节的风俗,也就是民俗,认为河北蔚县暖泉镇北官堡的打树花是独一无二的,也表现了他对中国民俗文化的骄傲与自豪之意。六、作文(40分)20. 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请以“重拾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正文中如需出现本校人
42、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答案】例文:重拾那份温馨森林之广阔,我的鸣叫有谁会仔细聆听;沧海之广阔,我激起的波纹会在谁的心中荡漾;天空之辽阔,有谁会与我展翅翱翔?是你们,我的朋友。“在你辉煌的时候,让我为你唱首歌,我的好兄弟,心里有苦你对我说”这是我们最喜欢唱的歌。我唱着这首歌,重拾那份温馨。午后,烈日炎炎,我们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我的每一个进球都能得到你们的掌声与喝彩。进攻时,我的一个空中转身,撞在了栏杆上,摔倒在地上。你们匆忙赶了过来,帮我检查伤势,把我抬回了家。操场的上空,弥漫着温馨的友情。晚自习后,我们站在固定的地点,等候着彼此。秋风送爽,我们聆听着远处的虫鸣,倾听着彼此的话语。我们海
43、阔天空地畅谈着,论古今纵横五千年,话时事跨越南北球。放学的铃声不停地催着,肩上沉重的书包提醒着我们今夜还有多少夜车要开。但我们却久久不肯离去。兴尽晚回家,得意不知归路,误经校警身边,快跑!快跑!惊扰一群行人。快乐、温馨充满我们的心中。考试成绩如果不错,我总会向你们“得瑟”,开始时你们或许会竭力打击我的嚣张势头,但过后我们会很开心地去吃一顿饭,一个愿请,一群愿吃。吃什么,在哪吃并不重要,哪怕仅仅是一个冰淇淋,大家也会乐而受之,并会直截了当地,一边大口嚼着嘴里的东西,一边嘴里含含糊糊,做着很有气势的动作,表示下次一定会“超英赶美”。唉,请客请出一群白吃的对手啊!望成绩高涨,看友谊之深。我们将真诚与
44、温馨嚼进肚里。“前方大路一起走,哪怕是何等结果。”我结束了嘴中的哼唱。时光飞逝,但我们的友谊不会消逝。我们还是那群积极自信的少年。我们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重拾那份温馨,我看到了我们友谊的深厚,我找到了前进的动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1.审题与立意。“重拾”意味着曾经拒绝或者曾经丢弃或者曾经失去,如果没有任何铺垫直接写“重拾”,就显得不够合理。从题干来看,“重拾”的可以是一段记忆,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一种思想还可以是“信念、梦想、执着、友情、爱”的抽象词语,这样,立意往往是深刻的。如果是具体的事物,则要赋予具体事物以象征意义,如“重拾那双棉鞋”,则那双棉鞋上寄托了已故奶奶留下
45、的温暖和爱,否则单纯的事物“重拾”,立意太浅。2.选材与构思。文体不限,可以写成记叙文或散文。注意文章结构安排要合理。首先因为是“重拾”,所以要铺垫下“失去”的情况或者状态,这部分应该略写;然后,围绕“为什么”要“重拾”展开情节,或者写自己“重拾”之后是“怎么做”的,这部分要详写;最后再适当地点下题。如写“重拾回忆”,既要写自己的童年往事,又要写到这段回忆对对现在的影响,体现“重拾”的意义,表明对现在生活的思考或感悟。还可以写成议论文,重点阐述为什么要重拾。如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阐述要“重拾蒲扇”“重拾牛皮纸包装”等做法,表达向古人借鉴学习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我们现有资源的中心论点,呼吁人们积极参与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