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46 古代诗歌阅读词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辛弃疾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1】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2】。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3】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注释:【1】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2】黄阁:借指宰相官署。【3】芗:同“香”。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丘壑”两句,写词人占尽一丘
2、一壑之景,意态风流。B“鸢飞”“鱼跃”既可看作现实景象,也可视为内心幻象。C“西风”一句,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败落的氛围。D“遇合”一词,意为能遇到知人善任的伯乐,获得重用。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句用一“逗”字,写出了山泉灵动活泼的情态。B词人以兰、杜若等香草自喻,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C“莫击磬门前”一句,词人用典故表达自己不想求仕之心。D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人形象不尽相同。3本词结尾句说“进亦乐,退亦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请结合本词和岳阳楼记结尾段内容,分别谈谈你对辛弃疾之“乐”与范仲淹之“忧”的理解。嗟夫!予尝
3、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陆游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注】南宋绍兴年间,主和派当政,陆游被调福建宁德任主簿,与好友县尉朱景参同游闽江边的北岭时,做此词。黄茅瘴:南方八九月间茅草枯黄时节所发的瘴气。齐得丧:齐同得失。凌烟像:
4、唐太宗曾建凌烟阁,绘开国功臣肖像于阁中,以纪念褒扬。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有风狂雨骤,便有之后的天清气爽,作者以旷达心态惯看自然人世的变化。B“凌烟像”等用典,写了自己的归隐生活情状,表达了厌弃功名的逍遥之心。C友人腰佩羽箭、驻守军帐的豪壮与自己归隐生活作比,暗含了作者的无奈与郁闷。D词以场景描写收尾,与好友江边对酌、品尝荔枝的美好聚会,未分别已怀恋。2作者时年35岁,却在词中两次写到“老”,这两处“老”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蕴?请结合词句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梦冷黄金屋南宋蒋捷梦冷黄金屋。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
5、绿。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消瘦影,嫌明烛。鸳楼碎泻东西玉。问芳踪,何时再展?翠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空掩袖,倚寒竹。【注】蒋捷:南宋词人,南宋覆灭,隐居不仕。黄金屋:汉武帝年少时,长公主想把女儿阿娇许给他,汉武帝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开元曲:唐开元盛世的歌曲。1按字数划分,这首词属于_;主要抒发了_(情感)。2从风格来看,这是一首典型的婉约之作,请具体说明其婉曲处。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踏莎行宋洪迈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宝筝拈得雁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钗
6、凤斜攲,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注】宝孥拈得雁难子:“雁”字连”记,说指等而上永弦的柱,参差斜列如雁行,称“雁柱”,柱可以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山,指画屏上的山。1本词上阕重在写景,写景顺序是_:下阕重在写人,描摹人物的_2赏析本词的划线句。五、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做题。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
7、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1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更无一点尘”尽显江南气候之清润。C“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冷,却是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D“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稷的鼓箫乐奏,但却久久不愿离去。2“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
8、垂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细读全诗,思考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欧阳修海燕双来归画栋。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半醉腾腾春睡重,绿鬟堆枕香云拥。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风而“花影频移动”以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生动而又含蓄。B“腾腾”乃悠闲慵懒之状,这与头发堆于枕边、被子未叠的情形相吻合。C词的末句表明主人公直到太阳西斜还在春睡,“惊”显其蓦然醒来之态。D本词写景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高有低,虚实结合,有很强的立体感。2这首
9、词是怎样表达主人公的孤寂之情的?请简要分析。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宋赵佶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注释】赵佶,宋徽宗,宋朝第八位皇帝。1121年(宣和三年)夏四月丙寅,贵妃刘氏薨。徽宗对刘妃的去世极为悲痛,啜泣不已,五月甲辰,特旨追册贵妃刘氏为皇后,谥曰明节。1下列古代文学作品选中,不适合收录本词的一项是( )A乐府诗选B宋词菁华C诗余选编D长短句集粹2对本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行行”指不停地、频繁地,写出了词人与刘妃恩爱、甜蜜的日常。B
10、市集上彩灯罗列,令人目不暇接,却扰人心绪,让词人不忍直视。C本词上片忆旧时事,下片伤今时景,今昔对比,脉络清晰。D纵观全词,语言朴实无华,近似白话,情感却真挚动人。3同为悼念亡妻之作,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妙绝千古;本词开篇也写到“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 请比较两首词的“无言”之境在表情达意上的差异。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王国维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两句写到花期本就不长的西园春花凋零
11、殆尽,令作者心生韶华易逝之慨叹。B上阕后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再现了观赏者对春花在绽放和凋零之际的不同态度。C西园之花“寂寞开无主”,给作者一种“花美无人赏识”的遗憾。D词的下阕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描绘出西山中“花事浑未了”的状态。2作者在下阕后两句勾勒出怎样的画面,又能给人们以怎样的生活启迪?请结合词句加以赏析。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碧琉璃滑净无尘”中作者使用夸张修辞手法,展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12、。B“当路游丝萦醉客”游丝本无情,欧阳修却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饮,也是游人被春景吸引之意。C“日斜归去奈何春”里的“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好让人流连。“奈何春”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D作者把握了云天阳光、花鸟游丝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并注入自己喜不自禁的情感,创造出幽美的诗情画意。2“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中最传神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点绛唇伤感周邦彦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注辽鹤: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外出学道多年,后化鹤
13、归乡,徘徊于空中。桃根:指传话之人。东晋王献之妾名桃叶,桃根为桃叶之妹,为其传话。东门:离别之地。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首词以写景开篇,描绘远地归来的辽东鹤,进而又触发了作者的伤感情怀。B上片三四句写久盼书信而不得,“空”是久盼的结果,凸显了词人内心的失落。C“凭仗桃根”之典是说自己的心意只能靠人传达,表达了无法直诉相思的凄凉。D“愁无际”三字直抒胸臆,抒发了别来至今、荡漾在自己心中的无尽的哀愁。2本词“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一句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千年调辛弃疾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
14、隆前导,叫开阊阖。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注】千年调:词牌名。词前有序曰: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丰隆:雷神。闾阖:天门。寥天一:天界。玄圃:传说神仙居住的山。燕:通“宴”。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起始两句很有气势,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了天马行空、纵横驰骋的神奇壮丽景象中。B上阕主要写神游天界,层次很分明:先叫开天门,上下游览一番,最后游赏了神境仙界。C下阕最后三个短句借马和仆人因思念家乡而悲伤,反衬出辛弃疾对天界美好生活的
15、留恋。D序中交代开山路时得到一块石壁和词中描述石壁为天帝所赐并不矛盾,特殊写法使然。2这首词是如何体现浪漫主义色彩的?请结合全词进行分析。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 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下列对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用晨雪、笳声、铁骑等事物,描绘出一幅莽苍凄厉、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图。B上阕“想关河”的“想为推测之意,是词人由“不知何地的梦境回到现实后的联想。C下阕词人通过寒灯漏声、斜月
16、等意象,写出梦醒后环境的冷清,渲染凄苦悲凉之情。D下阕“有谁知”三字,照应“寄师伯浑”的题目,婉转地表示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的意思。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专题46 古代诗歌阅读词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辛弃疾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1】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2】。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3】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击磬
17、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注释:【1】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2】黄阁:借指宰相官署。【3】芗:同“香”。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丘壑”两句,写词人占尽一丘一壑之景,意态风流。B“鸢飞”“鱼跃”既可看作现实景象,也可视为内心幻象。C“西风”一句,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败落的氛围。D“遇合”一词,意为能遇到知人善任的伯乐,获得重用。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句用一“逗”字,写出了山泉灵动活泼的情态。B词人以兰、杜若等香草自喻,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C“莫
18、击磬门前”一句,词人用典故表达自己不想求仕之心。D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人形象不尽相同。3本词结尾句说“进亦乐,退亦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请结合本词和岳阳楼记结尾段内容,分别谈谈你对辛弃疾之“乐”与范仲淹之“忧”的理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答案】1C2B2辛弃疾之“乐”:享受幽居美景,生活潇洒自在;建功立业,实现政治抱负;不以穷达为怀,不看重仕进。范仲淹之“忧
19、”:身处朝堂,心忧百姓;退居江湖,心忧国事;同道难觅,知音难寻。【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败落的氛围”分析错误。“西风黄菊”一句点明作词的时间,也营造出一种近似于当年陶渊明归隐的生活氛围。作者以“喷薄”写菊花香气,生新脆硬,足见豪情。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B“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分析错误。借用前人诗句,写他对一位曾经约定同游江海、而今不见踪迹的“佳人”即知音的盼望。这位他的想象中像屈原那样身配芳香饰物的佳人,即使真有所指,也更像作者所创造出的自我精神的化身,而非“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故选B。3本
20、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辛弃疾之“乐”:依据“一丘。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喷薄”等内容可知,词人面对眼前的一山一水,有幸占断这里的山水风流。茅屋檐上,松树和桂树间都有云月相伴,山泉静静的流淌,在山脚间逗留玩耍。面对此景,词人自己饮酒大声放歌。看天空广阔,鸢鹰翱翔,深渊宁静,鱼儿跳跃。西风中黄菊和香草的香味四处飘逸。此时,词人独自享受这幽居美景,生活潇洒自在。依据“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等内容可知,词人认为功名终须是邓禹之辈的事情,穿着色彩斑斓的锦绣坐在丞
21、相府之上。这里可以看出词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日将暮,佳人不知道在何处,令人惆怅。在入江河之前我们曾经有过约定。此处的“佳人”正是词人理想抱负的化身,足见词人对实现政治抱负的向往。依据“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等内容可知,此时词人已经彻悟,仰天大笑冠簪脱落。说起人生中的困顿与显达,不需要怀疑迷茫,可见此时的词人已经不再以穷达为怀,同时也不看重仕进。这三者,正是辛弃疾的“乐”之所在。其次,范仲淹之“忧”:依据“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可知,作者认为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也就是说身处朝堂,心忧百姓;依据“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处江湖之远”即指“不在朝廷做官”,作者认为处在僻远
22、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也就是说,退居江湖,心忧国事;依据“微斯人,吾谁与归”可知,作者认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这里所说的“一路”即指“同道中人”,在这里,作者感到同道难觅,知音难寻。这三者,正是范仲淹的“忧”之所在。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陆游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注】南宋绍兴年间,主和派当政,陆游被调福建宁德任主簿,与好友县尉朱景参同游闽江边的北岭时,做此词。黄茅瘴:南方八九月间茅草枯黄时节所发的瘴气。齐
23、得丧:齐同得失。凌烟像:唐太宗曾建凌烟阁,绘开国功臣肖像于阁中,以纪念褒扬。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有风狂雨骤,便有之后的天清气爽,作者以旷达心态惯看自然人世的变化。B“凌烟像”等用典,写了自己的归隐生活情状,表达了厌弃功名的逍遥之心。C友人腰佩羽箭、驻守军帐的豪壮与自己归隐生活作比,暗含了作者的无奈与郁闷。D词以场景描写收尾,与好友江边对酌、品尝荔枝的美好聚会,未分别已怀恋。2作者时年35岁,却在词中两次写到“老”,这两处“老”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蕴?请结合词句分析。【答案】1B2第一处“老”:经历曲折,迭遭打击,理想落空,竟有了见惯得失后,超然的老人心境。第二处“
24、老”:人生前路,在主和派掌权下,自己将只能归隐山林,渔樵终老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写了自己的归隐生活情状,表达了厌弃功名的逍遥之心”错误。“千岩高卧”三句,意思是,我要用拜访崇山峻岭,泛舟五湖四海来代替追求画像凌烟阁,表达了词人归隐的意向,这是作者想象自己归隐生活情状。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老惯人间齐得丧”这句诗的意思是,年龄老了,把人间的得失看得一样,无所动心。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壮年35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龄,可是他却历尽人间万事,屡遭打击,早早地生出白发,经历的多了,不如意多了,人的内心慢慢就会把得失荣辱看得一样了,内
25、心平静,如同老人一样超然平淡了。“我老渔樵君将相”这句诗的意思是,而我,不思功名,渔樵老去,你千万要记着你还有一个朋友,曾在北岭僧舍。结合背景“南宋绍兴年间,主和派当政,陆游被调福建宁德任主簿,与好友县尉朱景参同游闽江边的北岭时,做此词”,可知,设想两人的未来,陆游是主战派,现在朝廷是主和派当权,自己想要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只能归隐山林,渔樵终老了。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梦冷黄金屋南宋蒋捷梦冷黄金屋。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消瘦影,嫌明烛。鸳楼碎泻东西玉。问芳踪,何时再展?
26、翠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空掩袖,倚寒竹。【注】蒋捷:南宋词人,南宋覆灭,隐居不仕。黄金屋:汉武帝年少时,长公主想把女儿阿娇许给他,汉武帝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开元曲:唐开元盛世的歌曲。1按字数划分,这首词属于_;主要抒发了_(情感)。2从风格来看,这是一首典型的婉约之作,请具体说明其婉曲处。【答案】1长调 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意近均可得分)2虚实结合,借“梦”的形式描写故宫离黍,显得境界迷离惝恍;运用比兴,美人有时是自己灵魂的化身,有时是故国的形象;除“此恨难平君知否”属于直抒胸臆,其他词句抒写情怀皆用曲笔。【
27、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把握诗词情感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字数划分的,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本词一百四十多个字,属于长调。第二空:是隐喻象征手法抒情之词。富贵的黄金屋隐喻往日繁华,如今只“冷梦”能到,暗示家国的败亡。“弹棋局”,表面为追忆与佳人弈棋情事,实则追杯南宋灭亡前的国势。伊人用过的诸般物品还在,睹物恋人,实是对故国的悠悠情思。所以可以填: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等。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风格的能力。这是一首抒发亡国之痛的词,词用笔极为婉曲,意境幽深,极尽吞吐之妙。是一首典型的婉约之作。“梦冷黄金屋”,“黄金屋”用陈阿娇事。汉武帝年少时,长公主想
28、把女儿阿娇许给他,汉武帝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在这里作者借阿娇来写一位美人。词人自己朝思暮想的人不仅是美人,还有故国。起句意谓美人梦魂牵绕的黄金屋已变得凄冷,实际上含有故宫凄凉之意。作者借“梦”的形式描写故宫离黍,显得境界迷离惝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形式。运用比兴,词里美人有时是自己灵魂的化身,有时是故国的形象。“消瘦影,嫌明烛”,借写消瘦的形象,表达一种悲凉的心境。借说“瘦影”,从而通过照出的反常心理曲折加以表露。“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装束。”说自己准备把那容颜描绘在生绡画幅上,想来还是宫人旧时的装束吧。生绡,未经漂煮的丝织品,古人用以作画。眉横云样,指双
29、眉如同纤云横于额前。旧时的装束代指故国的形象。与美人分离,希重会而又渺茫,只好托之丹青。通过这几层描绘,把故国之思写得力透纸背。除“此恨难平君知否”属于直抒胸臆,其他词句抒写情怀皆用曲笔。如以“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的词语表达,曲笔抒怀也。开元曲,借唐开元盛世的歌曲,此处指宋朝盛时的音乐。“空掩袖,倚寒竹”,借竹的高风亮节表现自己坚贞不渝的品德等。总之,这是一首具有典型婉约风格的作品。在“梦冷黄金屋”起笔,以幽独伤情作结。表现了词人深沉的故国之恋和不同凡俗的高尚志节。词中借梦抒怀,使境界迷离。以美人为灵魂化身,写故国之思。词人曲笔道出心中郁积很久的块垒,虽用词较为清丽婉约,但表情却仍显酣畅淋漓。四
3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踏莎行宋洪迈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宝筝拈得雁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钗凤斜攲,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注】宝孥拈得雁难子:“雁”字连”记,说指等而上永弦的柱,参差斜列如雁行,称“雁柱”,柱可以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山,指画屏上的山。1本词上阕重在写景,写景顺序是_:下阕重在写人,描摹人物的_2赏析本词的划线句。【答案】1从外到内 形态神态2表现手法上,运用杜鹃啼归的典故,以景结情,既是渲染冷清的环境,又用催归的杜鹃声表现思妇对行人的期盼。语言技巧上,运用叠词,“声声”二字反复使用,从听觉的角度强化了杜鹃的鸣叫声带给
31、人的心灵冲击:“又”字,强调数年时光已逝,伊人不在,光阴难熬的痛楚。两句既写出了主人公所承受的相思之苦,又凸显思妇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怀念及盼其早归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上阙写景:开头两句的“院落”“池塘”是女主人生活的院落的环境,给人一种“深沉”“寂静”的感觉,透露出境中人的孤单和寂寞;第三句写到“帘钩”,转换视角,写了女主人居住的房间,进一步加深冷清空阔的感觉,帘钩上只有“梨花影”作伴,足见女主人的空虚和寂寞;那么,人在何处呢?人在屋内,她在弹筝,女主人公“宝筝拈得”而“雁难寻”,连音调也调试不准,有相思而无法于弦上诉说,眼看着“篆香消尽”而懒得去添,以致帷冷屏寒
32、,难以入睡。由此可知,作者的写景顺序为“从外到内”。下阙写人:开头三句“钗凤斜攲,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写女主人公的容貌,“钗凤斜攲”“鬓蝉不整”“慵看镜”,形象地反映了受痛苦煎熬相思成灾的神态。由此可知,下阕重在写人,描摹人物的“神态”。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之炼句的能力。月下传来杜鹃鸟一声声催归的啼叫声,不经意间,一年中三春的美好时光就这样轻易终结了。首先,表现手法上:化用“杜鹃啼归”的典故,“杜鹃啼月一声声”,表面上只写环境,只是在进一步创造冷清的气氛,因为“杜鹃啼血猿哀鸣”是自然界最凄厉的声音,实际上这里还用催归的杜鹃声表现思妇对行人的期待。其次,语言技巧上:运用叠词,“声声”二字
33、的反复使用,给人以听觉上的震撼,一声声的杜鹃啼归之声更加深了对丈夫的思念;“又”字把这种相思的情形无限延长,不知不觉就在这样的相思成灾的日子中,春天又过去了以后的光阴将如何熬的下去?“又”字凸显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深切思念。最后,在感情表达上:这两句既表达了女主人公相思之苦的之深、之重,同时又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自己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盼望丈夫归来的急切心情。五、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做题。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由杭州通判调
34、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1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更无一点尘”尽显江南气候之清润。C“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冷,却是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D“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
35、只看到了农家社稷的鼓箫乐奏,但却久久不愿离去。2“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细读全诗,思考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D2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难见到,只有云垂旷野,雪意浓浓。3对比(或虚实结合),将记忆中杭州(江南)上元节热闹的情景与眼前密州凄凉寂寞的情景对比,抒发对江南的思念之情,对现实生活感到孤独寂寞,对瑞雪兆丰年的期盼之情。(情感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D“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错误,此句意思是形容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闹
36、,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因此应该是“凄凉孤寂”。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理解此诗句可与上阕内容对比着来分析,词的题目是密州上元,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上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女子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正是在这样的反衬中再写密州上元节,“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这两句主要分析“灯、霜露、雪、云、野
37、”等主要意象所蕴含的意思,“灯火”应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景象,但是在这里却是“火冷”“灯稀”,而且从气候上来看,又有“霜露下”“昏昏雪”“云垂野”等,这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因此突出了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再结合下阕开头句的“寂寞”则可确定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解答时要结合意象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词一开始就写到“灯火钱塘三五夜”,可见,这分明写的就是钱塘这个地方的上元佳节。而钱塘隶属杭州。都在密州为官了,还念及杭州,足见对杭州的深刻的思念之情。上片就是在回顾杭州的上元佳节。写到了明月皎洁,灯火辉煌,还有吹笙,有声有色,好
38、不热闹繁华。下片开始就写到“寂寞山城人老也”,说自己年纪已经大了,山城不会寂寞,寂寞的是人。人在孤独寂寞之时就容易想到自己年华易逝,容颜苍老。前面杭州的景象繁华热闹,而写密州一开始作者就用了“寂寞”一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预示着下面的写景就没有热闹之感了。果然后面写到“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上元佳节,本应是到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这种热闹更多的是在繁华的街道上。而密州的上元节却是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冷清。据注解可知,自从他到密州上任,这里连年蝗虫灾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密州百姓在上元佳节却高兴不起来,在农桑社祭祀土地神,其实是乞求上天能让密州有个好年景。后面写到“昏昏雪意云垂野”,阴暗
39、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作者看到快要下雪时,其实是很兴奋的,灾情可以得到缓解,预示着会是一个丰收年。其实虽然由繁华的杭州调至落后的密州,作者心有不甘,总是想起杭州的美好,但是作者更是一个忧国忧民之人,他心里由衷地希望密州的百姓能够过上好的日子。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欧阳修海燕双来归画栋。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半醉腾腾春睡重,绿鬟堆枕香云拥。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风而“花影频移动”以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生动而又含蓄。B“腾腾”乃悠闲慵懒之状,这与头发堆于
40、枕边、被子未叠的情形相吻合。C词的末句表明主人公直到太阳西斜还在春睡,“惊”显其蓦然醒来之态。D本词写景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高有低,虚实结合,有很强的立体感。2这首词是怎样表达主人公的孤寂之情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D2对比。物与人的对比,作者将海燕之双、金缕风之双,与主人公的孤单形成对比。或昔今对比,从前有人相伴,如今无人相陪。描写主人公的状态。主人公因为孤寂,半醉腾腾,十分慵懒。借景抒情。写帘影无风、花影移动等,以静寂之景衬托主人公的孤寂。虚实结合。从前有人相伴,是回忆,是虚;当今无人相陪,是实况,两相比照,更显今之孤寂。借事抒情。借黄莺惊扰相思梦这件事,来表达主人公的思念、孤寂之意。
41、【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本词写景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高有低,虚实结合”表述错误,这首词中,在写景方面,无论“海燕”“画栋”,还是“帘影”“花影”,都是实写,没有虚写,而后面的“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虽是虚写,却并不属于写景。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这首词使用了对比手法。“海燕双来归画栋” “双盘金缕凤”作者将海燕之双、金缕风之双,与主人公的孤单形成对比。此外,“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可以看出从前有人相伴,如今无人相陪,也形成昔今对比。其次,进行了主人公的状态的描摹。“半醉腾腾春睡重,绿鬟堆枕香云拥”,主人公因为孤寂,
42、半醉腾腾,十分慵懒。再次,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写帘影无风、花影移动等,以静寂之景衬托主人公的孤寂。此外还有虚实结合。“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从前有人相伴,是回忆,是虚;当今无人相陪,是实况,两相比照,更显今之孤寂。最后采用了借事抒情。“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借黄莺惊扰相思梦这件事,来表达主人公的思念、孤寂之意。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宋赵佶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注释】赵佶,宋徽宗,宋朝第八位皇帝。112
43、1年(宣和三年)夏四月丙寅,贵妃刘氏薨。徽宗对刘妃的去世极为悲痛,啜泣不已,五月甲辰,特旨追册贵妃刘氏为皇后,谥曰明节。1下列古代文学作品选中,不适合收录本词的一项是( )A乐府诗选B宋词菁华C诗余选编D长短句集粹2对本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行行”指不停地、频繁地,写出了词人与刘妃恩爱、甜蜜的日常。B市集上彩灯罗列,令人目不暇接,却扰人心绪,让词人不忍直视。C本词上片忆旧时事,下片伤今时景,今昔对比,脉络清晰。D纵观全词,语言朴实无华,近似白话,情感却真挚动人。3同为悼念亡妻之作,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妙绝千古;本词开篇也写到“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
44、” 请比较两首词的“无言”之境在表情达意上的差异。【答案】1A2B3答案示例:赵词的“无言”既写出了词人无话与人诉说,又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加之“哽噎”的动作描写(或实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藏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伤感,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而苏词中的“无言”所处的情境是词人与亡妻梦中相见,此处的“无言”,既有相见的欣喜与激动,又有十年未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的不知所措(或更丰富、更复杂的情感),加之一切只是梦境,为虚写,更加反衬出在现实中,对亡妻的不可遏止的思念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体裁的能力。乐府诗选辑录汉魏至唐五代乐府歌辞及先秦至唐末歌谣的总集,此诗作于宋代,不适合收录本词
45、;再根据作者所处的朝代为宋朝和“词”的别称分别有CD“诗余”和“长短句”的说法,因此得出答案为A。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让词人不忍直视”错误,华丽的街区,彩灯罗列,美伦美奂的灯景令人目不暇接,怎奈此时的我再也没了往昔的心情,所以应该是理解成“奈何美景当下却没有欣赏的好心情”。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同为无言,但是两首词的写作背景和内容有差异,赵词有实际的动作描写,而苏词是梦境想象的虚写,手法不一样,背后表达的情感也大有不同。“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又到了看灯的时节,触目伤怀,不见去年人,无语凝噎。“行行指月行行说。
46、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想当初我们一起看灯赏月,频指明月,频频诉说,愿月常圆,一刻也不要亏缺。月儿常圆,是人们美好的愿望。然而今年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了。赵词的“无言”既写出了词人无话与人诉说,又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加之“哽噎”的动作描写(或实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藏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伤感,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苏词中的“无言”所处的情境是词人与亡妻梦中相见。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唯“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一切只是梦境,为虚写,更加反衬出在现实中,对亡妻的不可遏止的思念之情。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王国维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