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2)含答案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4683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2)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2)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2)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2)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一、基础知识。(42分)1.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_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_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_2.用下面的字组词,组成四个家具(可重复使用)。电 发 灯 书 架 话 沙_、_、_、_ 3.下列各组四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严阵以待 杯水车薪 精神饱满 一碧千里B.美轮美焕 翠色欲流 银装素裹 费寝忘食C.襟飘带舞 高大挺秀 天高气爽 天崖碧草D.斗志高昂 七零八落 浑黄一体 分外妖绕4.选择正确的读音。兴高采烈:( )A.xng go ci liB.xng go ci

2、li5.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分类。 风_日_ _相处 年少_耀_扬_ _与共 春风_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_描写自然环境的:_描写人与人相处的:_6.句子创作沙龙(按要求写句子)。实验 令人 多么 是 一连串 结果 这 啊 费解 (连词成句)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缩句)人们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改为“被”字句)玉米被科学家种在月球的尘土里。(改为“把”字句)7.下面的句子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_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_逮住他,逮住他,逮住他,嘿,短尾巴鬼! _要不,我就要死了! _ 二、口语交际(4分)

3、8.把词语分成三类写下来。山羊 公交车 火车 水牛 燕子 马马车 自行车 乌鸦 蜜蜂 兔子 蝴蝶三、阅读(24分)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i,哄骗)云“不见”。嘿(同“默”)然大喜,赍(j,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1)下列划线字注音及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螳螂执叶伺蝉(s,等待) 遂于树下仰取叶(zh,就)B.扫取数斗归(sh,好几)

4、 汝见我不(fu,同“否”)?C.乃厌倦不堪(kn,能忍受) 妻始时恒答言“见”(hng,总是)D.吏遂缚诣县(f,绑)(zh,到去)(2)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_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_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3)翻译语句。 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对面取人物。(4)“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5)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 (6)“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7)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姿势 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贺他们的儿子一周岁生日,他们决定

5、背着儿子登上7000米的雪山。 他们特意选定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天刚亮时天气一如预报中的一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5000米的高度。 然而,就在他们稍事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40摄氏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一处山洞,只好进洞暂时躲避风雪。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

6、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而死。 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妻子被冻死。然而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损耗。 由于缺少定位仪,漫天风雪中营救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失,孩子需要一次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5000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极为简单而

7、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失。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而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着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5000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1)“生命的姿势”在文中指的是一种怎样的姿势? (2)为什么说母亲的这种姿势是

8、一种“生命的姿势”? (3)在夫妇俩带着孩子登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4)为什么说“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四、作文(30分)11.祖国面貌日新月异,我们身边的人、所处的环境,何尝不是时时处于变化之中的呢?请以“_有了新变化”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语句通顺;400字左右。答案解析部分一、基础知识。(42分) 1.【答案】 清晰;启发;灵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如:清楚:

9、清晰,明白,有条理。根据其意思,清楚的近义词可以是“明白、明了、懂得、知道、明晰、清晰、知晓”中其中之一。其他依次类推。 启示:启发开导,使有所领会。 灵巧:灵活巧妙,在手的使用或身体的其他活动方面显得灵活、熟练或机敏。 故答案为:清晰、启发、灵活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答案】电灯;电话;沙发;书架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对词义的掌握。这几个字可以组成:电灯、电话、沙发、书架四个词语,它们都是家具。【点评】考查学生对词义的掌握,学生不仅要掌握生字,还有掌握它们的组词。3.【答案】 A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

10、音字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成语中的字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B“美轮美焕”改为“美轮美奂”“费寝忘食”改为“废寝忘食”C“天崖碧草”改为“天涯碧草”D“分外妖绕”改为“分外妖娆”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4.【答案】 B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兴有两个读音,兴高采烈的“兴”读作xng。【点评】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学生必须辨析好不同的读音。5.【答案】 和;丽;和睦;气盛;武;威;患难;拂面;耀武扬威、年少气盛;风和日丽、春风拂面;和睦相处、患难与共 【解析

11、】【分析】本题考查补写成语及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和、丽、和睦、气盛、武、威、患难、拂面耀武扬威、年少气盛风和日丽、春风拂面和睦相处、患难与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6.【答案】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明月悬挂在夜空。细菌被人们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科学家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 【解析】【分析】句子是由词或词组组成。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比如:

12、谁是什么。谁怎么样。谁干什么。要把句子说通顺,合情理。故: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故:明月悬挂在夜空。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中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被字句,把“把”改成“被”。即成为“被字句”。故:细菌被人们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把“洋人”和“这个妇女的亲人”互换,把“被”改成“把”即可。故:科学家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点评】主要测试学生连词组句的能力,要把句子说通顺,合情理。平时注意多读,多练。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

13、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掌握把字句改被字句的方法,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掌握被字句改把字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7.【答案】哀求;愤恨;活泼轻快;沉重 【解析】【分析】通过读句子,让学生感受课文任务的心情。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二、口语交际(4分) 8.【答案】山羊 水牛 马 兔子公交车 火车 马车 自行车燕子 乌鸦 蜜蜂 蝴蝶 【解析】三、阅读(24分)

14、9.【答案】 (1)C(2)凭借;来,连词;认为(3)螳螂躲在叶子后面暗中观察蝉,它躲过的叶子可用来隐身。当面拿人家的东西。(4)不能。他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5)“经日,乃厌倦不堪,才云不见”。(6)表现其自以为找到一种可以不劳而获的途径而沾沾自喜的心态。(7)一叶障目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理解字义要结合语境。A:螳螂执叶伺蝉(伺:等待 改 捕捉);遂于树下仰取叶(zh改su);B:扫取数斗归(sh改sh); C:正确;D:吏遂缚诣

15、县(zh改y) (2)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含义。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6)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7)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成语概括出来即可。

16、故答案为:(1)C(2)1、凭借2、来,连词3、认为(3)螳螂躲在叶子后面暗中观察蝉,它躲过的叶子可用来隐身。当面拿人家的东西。 (4)不能。他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 (5)“经日,乃厌倦不堪,才云不见”。 (6)表现其自以为找到一种可以不劳而获的途径而沾沾自喜的心态。(7)一叶障目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

17、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短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7)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10.【答案】 (1)母亲给孩子喂奶的姿势。(2)因为在5000米高山上,这位母亲给孩子每喂一次奶,就会严重损耗自己的体能,使自己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失。当救援人员赶到时

18、,这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而她的儿子却脸色红润,神态安详地睡在父亲的怀抱里,是母亲用生命哺育了孩子。(3)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40摄氏度。(4)母亲给孩子喂奶的姿势是平凡而简单的,却倾注了母亲对孩子全部的爱,母亲为了让孩子活下来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生命之爱是伟大的、永恒的。 【解析】【分析】(1)本题可以从“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而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 ”这句话中找到答案。 (2)此类题型主要是结合文章或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找出解答题目的关键词语、句子或段落进行归纳总结

19、。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4)解答本题要熟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解答。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先理解题意,再结合阅读语段进行解答。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做题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性的语句进行概括。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先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四、作文(30分) 11.【答案】 略 【解析】【分析】提纲示例:先写我的家乡,再写家乡之前的样子,写家乡之后的变化,总结自己的想法,结尾。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小升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