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案(2013年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394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案(2013年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案(2013年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案(2013年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案(2013年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案(2013年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二单元科技革命的影响4.认识科技革命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制造技术、运输技术、建筑技术、能源技术、生化技术、通信技术的产品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重大发明和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本课设计了一个主要活动“认识科技革命的影响”,目的是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科技革命以及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等产生的影响。应用与拓展“设计未来的通信方式”旨在引领学生通过阅读、设计等活动,引领学生设计一款未来的通信产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术设计、技术实践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订计划、搜集证

2、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沟通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的兴趣;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作出判断,与人合作学习、交流沟通,尊重他人,形成统一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1能举例说明不同时代的工具和科技产品的特点。2能说出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变化。3能说出某些科技产品可能会对人类生活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2)科学思维: 1能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2能对探究过程与结果作出反思与评价。(3)探究实践:1能从不同时代同类科技产品的变化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2能通过调查、查阅资

3、料等方式获取有关科技革命的信息。3能用概念图、时间轴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4)态度责任:1能对科技革命的影响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与他人合作学习、交流沟通,综合考虑多人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能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技革命发展的动力,同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师准备】关于科技革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记录表、课件等。【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科技革命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前半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后半部分和“应用与拓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选择问题1引导:(出示教材第13页三幅照明工具的图片)请

4、同学们观察图片中是什么工具,它们有什么特点?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这是从古至今,照明工具的演变。从原始人钻木取火用火把照明到现代既节能又环保的LED灯,人类的照明方式随着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像电灯这样,能够使人类生产和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重大发明和技术称为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有哪些特点?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呢?2讲述:科技革命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让我们从农业时代(从原始人由群居转变为定居至18世纪末)、工业时代(从18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信息时代(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分别来认识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3出示研究主题,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研究。(

5、1)不同时代有哪些重大发明?是谁发明的?(2)不同时代的工具和科技产品有什么特点?(3)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4交流:学生分组交流想要研究的主题;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互相借鉴,最终确定要研究的主题。 (二)掌握方法,搜集证据1引导:同学们都选择了想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报刊、浏览网页、观看电视等方式来搜集信息。2出示:教材14-15页第一和第二小组资料的图片案例。3阅读:学生分组阅读课前搜集的资料或教师提供的资料。(三)整理信息,分享交流1引导:我们需要对搜集、阅读的资料进行整理,并采用某种方法将资料呈现出来。2整理:学生对阅读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利用表格、资料卡等方式呈现

6、出来。教师巡回指导。3展示:各小组代表轮流展示记录整理后的资料卡等,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修正。4交流:我们可以把这些资料分为几类?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给通信技术的发展排序。(1)提问:在不同的时代,人们有不同传递信息的方式。请你观察下列图片,根据通信技术的发展进行排序,并说明依据。(2)出示:喊话、骑马、驿站、烽火、飞鸽传书、电报、电话、手机、互联网等图片。 (3)排序: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排序。教师巡回指导。(4)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活动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2认识时间轴。(1)引导:(出示空白的时间轴)同学们,我们研究事件时,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把各个历

7、史事件呈现出来,这种方法就是时间轴。请观察时间轴有什么特点。(2)讲解:时间轴就是依据时间顺序,把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事件串联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记录体系,再运用图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把历史中的事物发展系统化、完整化、精确化。要求学生把搜集到的重大发明的信息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中。(3)作业:课后利用时间轴的形式对通信的发展进行整理。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引导: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科技革命,关于科技革命你都知道了什么?2提问:科技革命有哪些特点?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呢?(提示学生:影响一般是指两方面,即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二)呈现信息1引导:上节课,我们

8、认识了时间轴,请你说一说什么是时间轴。(出示通信技术发展的时间轴)时间轴就是把某方面的事件通过时间的顺序串联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记录体系,再运用图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下面让我们利用时间轴来呈现历史上的重大发明。2呈现:学生分组利用时间轴呈现历史上的重大发明。教师巡回指导。(三)得出结论1展示:指定学生进行展示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2讨论:(1)举例说明科技革命是怎样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变化的。(2)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都有哪些正面或负面影响。3总结:通信技术的变革,使信息传递速度更快、距离更远、使用更便捷,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交流更方便。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出现,极大地

9、改变了人们出行、饮食、购物、工作等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运输技术的变革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极大地缩短了区域之间的通行时间,提高了生产和工作效率,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技术也有负面影响,比如网络诈骗、环境污染等给人们带来不良影响。(四)拓展延伸 1引导:人类通信技术的发展从最早的烽火狼烟到现在的手机、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的通信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交流更方便,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通信技术日新月异,让我们想象一下未来的通信是什么样的呢。2任务:如果我们与国外的小朋友交流,希望通信工具有什么功能?根据想象,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通信方式,并把方案记录下来。3设计:学生在小组内进行

10、设计,并将设计的方案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中。4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设计方案,并根据其他学生提出的建议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学习背景】重大的发明或技术一般称为科技革命或技术革命,它一般具备以下特点:(1)技术的突破性。该技术是重大的科技创新,而不是一般意义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2)广泛的渗透性。该技术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3)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技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按照这些标准来衡量,从古至今,技术发生过这样几次重大的突破:第一次是智人从采摘时代进入农业社会,其原因就是智人产生了具有人类社会意义的语言,掌握了农耕技

11、术和饲养技术,人类由群居或穴居生活方式转变为定居方式,形成了村落和集镇;第二次是人类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先后进入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发展;第三次是诞生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以珍妮纺纱机和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随后人类进入了以电力和内燃机的 发明为标志的电气化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率先爆发了以微电子信息科技为主导,包括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激光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新科技革命。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使用和推进,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这也是一场技术革命。这场全球性、全方位的新科技革命,大大拓展了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广度和

12、深度,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使人类由电气时代跨入智能时代(信息时代),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渗透科学技术史的教育。例如,认识农业时代的工具特点,认识农业时代的科技产品;认识工业时代的工具特点,认识工业时代的科技产品;认识信息时代的工具特点,认识信息时代的科技产品等。尤其是要认识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科技创新与发明,如电的发现和电灯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产生等。从认知基础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剪刀、螺丝刀、高铁、生态建筑等技术领域的相关产品,体会到技术产品按照由简

13、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密、由简单机械到复杂机器的发展过程;从生活经验看,学生经常使用手机、电脑等信息技术的产品;从探究能力来看,学生已经形成了通过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证据的技能。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5.水污染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科技革命的影响之后,进一步认识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水污染问题。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认识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目的是通过实验、考察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水污染的原因与危害。活动2“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目的是通过观察、案例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方法与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应用与拓展“设计水

14、质净化装置”目的是通过设计、制作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水质净化的原理及净化过程,知道水可以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净化,适当改善水质,提升学生技术实践和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采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探究水污染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注重证据,乐意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1能说出2-4个水污染的事件或现象。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3能举例说出哪些科技产品可能会造成水污染。

15、4能说出防治和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2)科学思维:1能运用分析、比较、分类、概括的方法得出活动结论。2能采用幻灯片、网页、建议书等形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3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3)探究实践:1能从科技产品与水污染现象相联系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制订比较完整的水污染研究计划。3能通过考察、实验、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水污染的原因等相关信息。4能用科学语言、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4)态度责任:1能对水污染的原因及防治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2能利用新的思路、新的材料、新的方法设计实验探究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3能尊重证据,并实事求是地记录获取的证据。4能与他人合

16、作学习、交流沟通,综合考虑小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能意识到科学技术具有两重性,会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水污染的相关资料、制作水质净化装置的材料等。【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水污染的相关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和“应用与拓展”。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1858年,第一台洗衣机诞生。现在,洗衣机已经成为亿万家庭非常重要的生活帮手。洗衣机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近几年,某地不少河道受到严重污染,经调查,造成这些河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竟然是洗衣机。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17、2提问:洗衣机为什么会造成水污染?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都有哪些呢?(二)制订计划,搜集信息1引导: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污染的现象有些是自然形成的,还有很多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活中有哪些水污染现象?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有什么危害呢?让我们通过实地考察来获取信息吧!考察前请同学们参考(出示教材18页第一组的考察河流的情境图)图中第一组的xx河流考察情形,设计本组的活动计划。2设计:学生在小组内制订考察计划。3汇报:指定学生汇报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4讲解考察方法:(1)看一看,河流中的水是什么颜色,水面是否有漂浮物等。(2)找一个瓶子,用绳子把它绑在长棍的一端,从河流中取一些水样。可以到河流

18、不同的地段进行考察,采集多个地点的水样,以便进行观察或检测。(3)看一看,河道中是否有污水排放口,排放的水是什么样的,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河道两旁有没有生活垃圾等。(4)可以采用拍照、摄像、笔录等形式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注意事项:考察活动必须有成人带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察,不准单独行动;只在河岸边活动,不准到水边活动。5考察:学生分工合作,按照活动计划到实地进行考察。(如不能进行实地考察,建议采用搜集资料等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三)处理信息,得出结论1观察:观察采集水样的色度、浑浊度、气味和肉眼可见物等,用水质分析检测仪进行分析、检测。 2整理:学生在小组内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将整理的

19、信息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6页中。将整理的信息采用网页、幻灯片、资料卡等形式呈现出来。3汇报:指定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与评价。 (1)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污染源可以分为几类?(2)这些污染源与人类科技发展有什么关系?(3)水污染对植物、动物以及整个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5小结:先进的科技产品在给人类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水污染。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

20、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这些有害物质,一方面会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导致鱼虾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另一方面会造成水质恶化,使水源失去使用价值,从而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态的平衡。(四)解释现象,拓展应用1提问:洗衣机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指定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2作业:搜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相关资料。第二课时(一)提出问题,确定任务1提问:水污染严重危害着地球上有限的水资源,我们应该怎样防治水污染呢?2讲述:根据本地水域的实际情况,让我们以建议书、倡议书等方式,为环保部门建言献策,倡议全社会都来参与水资源

21、的保护与水污染的防治。(二)掌握方法,整理信息1讲解:建议书、倡议书一般都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几部分组成。标题一般要能概括正文的内容或直指主题,如“关于xx河水污染防治的建议书”;称呼可依据建议或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正文就是建议或倡议的内容,要先写清问题、原因和目的,再写建议或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条书写;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建议者或倡议者的学校、班级名称,并署上日期。可以参考课本上的建议书案例。2写作:学生分组撰写倡议书或建议书,并将结果粘贴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6页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小组。(三)交流分享,反思评价1交流:小组轮流展示建议书或倡议

22、书,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根据其他同学的意见,对自己小组的建议书或倡议书进行修改和完善。2小结:同学们可以将选出的建议书寄送给当地的环保部门,倡议书可以张贴在校园、社区的宣传橱窗里,让我们主动从自身做起,为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做出自己的贡献!(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引导:日常生活中,当水受到污染或水质不够好的时候,人们会利用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工厂的污水处理系统、家庭的水质净化系统或净水器(机)、鱼缸的过滤系统等对这样的水进行处理。这些设施或装置怎样改善水质呢?让我们先设计制作一个水质净化装置吧!2设计: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设计,并将设计的方案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6页中。3制作:小组分工合

23、作,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半成品材料进行制作,然后用自制的装置进行实验,将净化过程及效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6页中。教师适时巡回指导。4评价:组织学生展示制作的水质净化装置,并按照标准进行评价。(“制作”活动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评价”活动可安排在下节课进行。)【学习背景】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最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的,这些污染物按来源不同可分工业污染

24、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工业废水是水域最主要的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水有两大特点,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三大污染源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现代科技产品产生的。应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但也同时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水污染。水污染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加以防治。综合防治主要是自然净化、人工处理和综

25、合利用相结合,以及推行工业闭路循环用水和区域循环用水系统,发展无废水生产工艺等。污水处理一般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主要用于处理水中的悬浮物;化学法主要用来处理水中的溶解物质和胶体物质,如在酸性污水中加碱中和,在含氰的污水中加入漂白粉,使有毒的氰化物变为无毒的物质;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来处理废水的方法,例如,有的细菌可以把水中的碳氢化合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的细菌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农药。六年级学生对水污染现象并不陌生,他们经常会观察到水污染现象,知道应该保护地球上的水资源,但不太清楚水污染的原因、水污染的危害以及水污染与科技产品的关系。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科技革命的影响

26、以及水的相关知识,知道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这些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基础。6.空气污染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按照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1“探究空气污染的原因”目的是通过观测、实验、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使用某些科技产品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活动2“空气污染带给生物的影响”目的是通过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带给人类、动植物的负面影响。活动3“争做环保小卫士”目的是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倡议书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生产、生活的各方面提出防治空气污染的举措。应用与拓展“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危害”目的是通过实验等活动,引领学生了解化

27、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容易形成酸雨,危害植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植物死亡。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利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探究空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的兴趣;树立学生注重证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环境、防治空气污染的意识。本课重点是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和产生的负面影响。【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1能说出交通工具、制造工厂、建筑施工、日常生活等活动排放的有害、有毒物质会造成空气污染。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空气污染对生物造成的不良影

28、响。3能说出2-3条防治空气污染的举措。4.能认识到人类某些活动会造成空气污染,形成防治空气污染的意识。(2)科学思维:1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2能用调查报告、倡议书等表述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3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和总结性评价。(3)探究实践:1能从空气污染与汽车限行的联系中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根据生活经验,对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进行假设。3能通过观测、调查、阅读、实验等方式来获取信息。4能用概念图、科学语言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4)态度责任:1能表现出对造成空气污染原因进行探究的兴趣。2能采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设计探究方案。3愿意沟通交流,综

29、合考虑他人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教师准备】课件、空气质量传感器、醋、一杯自来水等。【学生准备】课前调查有关空气污染的现象、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3,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应用与拓展”。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近年来,雾霾持续影响北方多地,使得空气质量下降。为此,许多城市采取了大规模的汽车限行措施,公交车也逐步更换成电动汽车。(出示雾霾中汽车行驶和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的图片或视频)对此你有什么感想?2提问:汽车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吗?还有哪些因素会造成空气污染?(二)联系生活,作出假设1引导: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有很多,除天气因素

30、外,还有很多是人们使用各类科技产品造成的。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并结合下图(出示教材21页的概念图),说一说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自己的理由。2假设: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可能与人们使用科技产品,如汽车、煤炉灶、采暖锅炉等排放的气体及生活垃圾,工厂排放的废气、烟尘,建筑施工产生的扬尘等有关。(三)制订计划,收集证据1讲解:我们可通过观测、实验、调查等方法来获取科学事实。活动前,我们需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在制订计划时,需要明确以下要素:调查的对象,即明确要调查哪种科技产品会造成空气污染;调查的地点;记录的方式,如录像、数据表格等;调查的过程和步骤。2设计:学生在小组内制订活动计划,并把结果记

31、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3汇报:组织学生展示本小组的活动计划,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质疑、补充,最后形成统一的几个方案。4收集:学生分组收集信息。(建议访谈、查阅资料、实验等内容,布置学生在课前进行。) (四)处理信息,得出结论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2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活动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 3讨论: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4小结: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向空气中排放对环境有害、有毒的物质会造成空气污染,这些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工具、制造工厂、建筑施工、生活垃圾等。(五)实践

32、应用,拓展延伸1争做环保小卫士。(1)引导:我们了解了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那如何防治空气污染呢?让我们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提出合理的空气污染防治方案,为防治空气污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撰写:学生分组撰写倡议书,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建议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防治空气污染措施的资料。)(3)展示:组织学生展示各自的防治方案,并进行相互评价。2课后调查。作业:搜集“空气污染会带来哪些危害”的资料。第二课时(一)提出问题,选择主题1提问:空气污染会对生物造成怎样的影响呢?2出示研究主题:(1)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2)空气污染对农作物生长有哪些影响?(3)空气污染对

33、动物会造成哪些影响?3交流:学生分组交流,确定本组想要研究的主题。(二)分组整理,呈现结果1引导:同学们都选择了想要研究的主题,课前也通过书籍、期刊、网络、电视等途径搜集了相关资料,下面同学们在小组内阅读和整理资料,采用某种方法(如幻灯片、宣传画等形式)将资料呈现出来。2整理:学生分组整理,并采用某种方式呈现资料。教师巡回指导。(三)展示结果,得出结论1展示:指定小组代表展示整理后的资料,其他学生进行评价。2讨论:空气污染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3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得出活动结论。4小结:空气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植物减少造成植食动物缺少食物,从而引起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

34、断裂等;也会造成间接影响,如酸雨会造成土壤酸化,间接影响植物生长等。 (四)实验探究,拓展延伸1讲述: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大量增加,它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并随着降雨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酸雨。酸雨也是空气污染的结果。酸雨对植物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2讲解实验方法:(1)取一株室内植物,在三片叶子的表面涂上醋,另外三片叶子的表面涂上水。(2)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观察叶子的变化。3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24小时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5

35、讨论:叶子变黄说明了什么?根据实验结果,请你推想自然界下酸雨后会对植物造成怎样的影响。6小结:受到酸雨侵蚀的植物器官会产生褪色、伤斑等现象。酸雨甚至会造成植物个体死亡或植物种群消失。【学习背景】虽然空气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但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还是比较恒定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有害的物质就会随着工厂的废气、汽车的尾气等排放到空气中。当这些进入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量超过了空气所能净化的量时,就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受到污染的空气将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界和人类的生活、生产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造成不良的影响。一般说来,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烟雾两大类,而这两大类污染物则主要是由下面

36、四种类型的污染源所产生的:(1)煤炭型污染源。煤炭型污染源向空气中排放的主要是烟雾、灰尘、二氧化硫等。(2)石油型污染源。石油型污染源主要是指各种机动车和各种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化工企业产生的污染物。石油型污染源向空气中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3)混合型污染源。混合型污染源主要是指由煤炭和石油在燃烧和加工时产生的混合型污染物。(4)特殊型污染源。特殊型污染源主要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向空气中排放和发生意外事故释放的废气,如金属蒸气、酸雾或氟化物等。六年级学生对雾霾天气、汽车限行措施并不陌生,但他们对于汽车为什么会造成空气污染,还有哪些因素会造成空气污染并不清楚。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能围绕探究性问题通过调查、实验等方式来获取信息。这都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冀教版(冀人版) > 六年级下册(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