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宇宙 教案(2013年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394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宇宙 教案(2013年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宇宙 教案(2013年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宇宙 教案(2013年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宇宙 教案(2013年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四单元宇宙 教案(2013年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宇宙11.太阳系教案【教材分析】本课设计了“庞大的太阳系”一个活动,目的是通过观察模型、阅读资料让学生认识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每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应用与拓展“寻找彗星”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阅读资料等活动,了解太阳系中的另一种天体-彗星的特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分析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太阳系奥秘的兴趣;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尊重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太阳系的结构及八大行星的特点。【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1.能总结

2、出太阳系的结构及八大行星的特点。2.能体会到人们的好奇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探究太阳系的动力。(2)科学思维:1能运用计算、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2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3)探究实践:1能从科学家对太阳系的认识过程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2能通过观察、阅读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太阳系的信息。3能用科学语言、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4)态度责任:1能对太阳系的结构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与他人合作学习、交流沟通,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教师准备】太阳系模型、有关太阳系结构和八大行星特点的课件等。【学生准备】计算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课时安排】1课

3、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也有一个大家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关于太阳系,你知道些什么呢?2提问:你知道太阳系是什么样的吗?(二)感知理解,获取信息1感知太阳系。(1)引导: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下面大家先来观察图片。说一说太阳系有哪些成员,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2)出示:太阳系图片,学生观察。(3)交流:说说太阳系包含哪些行星,它们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2观察太阳系模型。(1)引导: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各行星的大小、距离太阳的远近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通过观察太阳系模型来寻找答案。(2)观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太阳系模

4、型,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4页中。教师巡回指导。(3)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活动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3理解太阳系。(1)引导:通过观察太阳系模型,我们知道了太阳系各行星距太阳的远近和各行星体积的相对大小。各行星离太阳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实际又是多大呢?让我们通过阅读数据表来获取准确的信息。(2)出示: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赤道直径和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表。(3)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按照体积的大小,对八大行星进行排序,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4页中。教师巡回指导。(4)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活动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5)小结:太阳系中八

5、大行星距太阳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按体积由小到大的顺序是:水星、火星、金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土星、木星。4想象太阳系。(1)引导:太阳系实在是太庞大了,大得让我们难以想象。下面让我们通过简单的计算来体会吧。(2)讲解:假如我们要从地球到太阳去旅行,可选择每小时飞行2000千米的飞机、每小时飞行4万千米的火箭、每秒钟飞行30万千米的“光速飞船”作交通工具,分别计算大约各需要多长时间。假如分别使用这三种交通工具,从火星或海王星到太阳,又各需要多长时间? (3)计算: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4页中。教师巡回指导

6、。(4)想象:学生根据计算数据,想象太阳系有多大。(三)概括综合,得出结论1讨论: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2总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在太阳的周围有八颗行星在不停地围绕太阳运行,这八颗行星距太阳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四)拓展延伸,认识彗星1引导:在繁星闪烁的夜空,有时会出现一个拖着长长“尾巴”的天体,那就是彗星。你知道彗星有什么特点吗?下面我们通过阅读教材44页的资料来寻找问题的答案。2阅读:学生阅读资料。3汇报:指定学生汇报阅读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学习背景】太阳系是一个由众多天体组成的“大家庭”,包括1颗恒星(太阳)、8颗大行星、

7、至少63颗卫星,以及约100万颗小行星和1600多颗彗星。太阳相当于一家之主。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吸引着其他成员按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高速旋转。太阳系是由众多的天体集合而成的天体系统,所占据的空间范围虽然在整个宇宙中相当渺小,但对人类而言太阳系是非常庞大的。六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是一颗恒星,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这为学习本课奠定了认知基础。 12.美丽的星空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寻找典型星座”目的是通过观察、参观、搜集资料等活动,指导

8、学生学会观察星座的方法,认识大熊座、猎户座等主要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及主要特征。活动2“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目的是通过观察、练习等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利用北极星来辨认方向的方法。应用与拓展“制作星空仪”旨在引领学生通过制作的星空仪,将观察到的星空呈现出来,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观察星空的兴趣;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能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大熊座、猎户座等星座,学会用北极星辨认方向。【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

9、1能说出大熊座、猎户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及特征。2能说出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的方法。3.能体会到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类对星空的认识。(2)科学思维:1能利用资料卡、幻灯片等方式呈现探究过程和结果。2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3)探究实践:1能从星座由来的角度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观察、参观、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星座的信息。3能用科学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4)态度责任:1能表现出对星空进行科学观察的兴趣。2能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3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能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观点。【教师准备】有关星座的课件、星图、指导卡等。【学生准备】毯子或被子、星图、手电筒、硬纸板、

10、黑色纸、橡皮筋、剪刀、针、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晴朗的夜晚,你会看到美丽的星空。这些星星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关注,为了便于观察星空,古人用一些假想的线把相邻的几颗恒星连接起来,并根据连接成的图案,以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名称来给它们命名,这就是星座。关于星座你都知道些什么呢?2提问:大熊座和猎户座在天空什么位置?天空中还有哪些星座?(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寻找典型星座。(1)引导:怎样才能知道大熊座和猎户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它们有什么特征呢?我们需要在晴朗的夜晚,与同学或家人一起去观察星空。(2)讲解观察星空的方法:选择开阔、易于凝视夜空的地方,躺在毯

11、子上观看星空。根据星图,先寻找大熊座和猎户座,再观察其他星座。观察大熊座中的七颗非常明亮的星,即北斗七星。七颗星在天空中排列成一个长柄勺子状。(3)观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在家长的陪伴下,在晴朗的夜晚,选择合适的地方,带上必备的材料和工具,去观察星空,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5页中。(4)整理信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获得的信息,然后采用资料卡或幻灯片等方式将信息呈现出来。(5)汇报:指定小组代表展示整理的信息,其他学生进行相互评价。(6)小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是寻找大熊座的明显标志。猎户座是天空中最亮、最易于辨认的星座。猎户座很像一个左手持着盾牌,右手高举大棒、腰间斜挂宝

12、剑的威武猎人。在“猎人”的两个肩膀、左脚、右脚部位,有4颗亮星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在“猎人”腰带部位,有三颗比较亮的星,斜着排成一排,这七颗亮星是识别猎户座的明显标志。2用北极星辨认方向。(1)讲述:刚才我们找到了北斗七星,沿着勺口外侧两星的连线,向勺口所指的方向延伸,约为两星间隔的5倍处,有一颗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大致在正北方,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利用北极星来辨认方向。 (2)练习:学生在星图上寻找北极星,并标记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5页中。(3)展示:学生分组展示自己所标出的北极星的位置,比一比谁标得最准确。(4)观察:布置学生在晴朗的夜晚与同学一起去寻找北极星并辨认方向。(

13、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引导:夜空中有那么多美丽星座,我们可以制作一个星空仪将观察到的星座呈现在室内的天花板上。2讲解制作方法:(1)用硬纸板卷个圆筒,套上两根橡皮筋。用橡皮筋固定在圆筒上。(2)用黑色纸给圆筒做一个盖儿(根据记录的星座,多做几个盖儿),(3)把观察到的星星或星座信息,用针在黑纸盖上以扎孔的形式“记录”下来。 (4)将手电筒放进圆筒中,朝向天花板,关掉屋内电灯,打开手电,星座就呈现在天花板上了。3制作:布置学生课下完成制作和演示任务。4展示:择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模型,并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学习背景】大熊座中像勺子形状的七颗星就是北斗七星。三颗星是“勺把儿

14、”,四颗星组成了“勺体”。其实观察大熊座时,“勺子”的形状比熊的形状更容易辨别出来。这个“大勺子”一年四季都出现在天空。不同季节,“勺把儿”的指向是有变化的,而且是一个季节指向一个方向。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斗柄东指,天下为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远古时代没有日历,人们就用这种方法来估测季节。当然,由于地球的自转,必须是晚上八点多才能看到这一现象。在地球不同纬度的地区,所能看到的星座是不一样的。在北纬40以北的地区,也就是北京和希腊以北的观看的最好时节。六年级学生对星空充满着好奇,他们平时知道一些典型的星座;之前他们已经观察过月相的变化,具备了一定的观

15、察能力,这为学生学习本课提供了认知基础。 13.浩瀚的宇宙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太阳系之后,进一步认识银河系和宇宙。本课设计了“认识银河系和宇宙”一个活动,目的是通过观察、阅读、游戏等让学生认识银河系的形状、大小和组成,了解宇宙的特点及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应用与拓展“制作星系图片相册”旨在引领学生通过阅读、制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美丽的星系。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银河系的兴趣;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尊重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16、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银河系的形状、大小和组成。【学习背景】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因其投影在天球上的乳白亮带-银河而得名。银河系是一个漩涡星系,它所包含的各种类型的恒星至少有1000亿颗。除恒星外,银河系中还有各种类型的银河星云、星际气体和尘埃。银河系总体结构大致如下:银河系的物质(主要是恒星)密集部分组成一个圆盘,形状像铁饼,叫做银盘。银盘中心平面叫做银道面。银盘中心隆起的部分叫做银河系核球,核球中心叫银核。银盘四周缠绕着四只悬臂,是气体和尘埃物质混杂的区域。银盘的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中心厚度1.2万光年,太阳系在距银核3.3万光年的悬臂上。当我们(在太阳的位置)向着银盘“左右”

17、方向望去的时在天球上表现为星光密集的一条光带,这就是银河;当我候,看到的星最多,“下”两边望去的时候,看到的星比较稀疏,这就是银河们向着银盘的“上”当我们向着银河系中心望去,由于银河中心处的恒系外的那部分天空的情况。宇宙从字面上讲,“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在天文学上,“宇宙”是广阔天空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空间上无边无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宇宙天体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密集的星球、松散的星云等。每个天体都有发生、发展、衰亡的历史,但作为总体的宇宙则是不生不死,无始无终的。学生在前面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太阳系的组成及各行星的特点,

18、平时他们也观察过银河,这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知识基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1能说出银河系的形状和组成。2能说出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3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的关系。4.能说出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心是探索宇宙的动力。(2)科学思维:1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2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和结果性评价。(3)探究实践:1能从银河系的结构、大小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通过阅读、游戏、制作等活动获取有关银河系、河外星系的信息。3能用统计图表记录整理信息。(4)态度责任:1能对银河系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愿意沟通交流自己

19、的感受。【教师准备】银河系简易模型、黄豆、纸盘、记录表、资料卡、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文本资料或视频资料等。【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们能看到一条长长的、白色的光带横跨天空,那就是银河。(出示银河图片)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星星、星云)而银河只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关于银河系你想知道什么呢?2提问:银河系是什么样的?在银河系之外还有什么?(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1认识银河系的形状。(1)引导:课前我们查阅了有关银河系的资料,谁来说一说,银河系是什么形状的?(

20、有的同学说银河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有的同学说银河系像织布的梭子,而有的同学也说银河系是一条淡淡的光带。)为什么一个银河系会有这么多的形状呢?你认为是怎么回事?(2)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理由。(3)观察:出示银河系简易模型,引导学生从上面、下面和侧面观察银河系模型;提示学生关注悬臂上的太阳系(和地球),思考在地球上看银河系,会看到什么。(只能看到银河系的一部分,所以是一条光带。)(4)播放:让学生观看银河系形状的视频。学生观看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的形状,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6页中。(5)小结:从宇宙看,银河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从侧面看,银河系就像一只织

21、布的梭子。太阳系就在银河系之中,我们的地球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颗很小的行星。2认识银河系和宇宙。(1)提出问题。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河系的形状,那么银河系是由什么组成的呢?银河系有多大呢?银河系之外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让我们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来获取信息,并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利用资料卡、幻灯片等方式呈现出来。(2)获取信息。阅读:学生在小组内阅读、整理资料。汇报:指定学生代表展示自己阅读、整理的资料,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3)理解信息。引导:银河系由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和无数星云、云团构成。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是10万光年,中心的厚度约是1万光年。你能想象出100

22、0多亿颗恒星有多少吗?10万光年是多长吗?下面我们一起通过游戏和计算来理解。游戏:A计时1分钟,学生分别以最快的速度数豆子,比一比谁数得最多。B利用电子计算器计算出学生数完1000亿颗豆子需要多少年。(假设学生1分钟最多数162颗,那么数完1000亿颗豆子需要的时间为:100 000 000 00016260243651174年)C根据所用的时间,想一想1000亿这个数值有多大。讲述: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恒星集团,太阳是这个恒星集团中的一员,因此我们也在银河系中。银河系中所有的恒星,都在围绕银河系中心高速地运动着。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很多像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例如仙女座星系、猎户座星系。我们把

23、银河系以外的星系叫做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只是宇宙的很小一部分。(4)得出结论。(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引导:目前被科学家发现的星系有很多,让我们去搜集星系的图片,制作一个星系图片相册。 2制作: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星系图片,并制成电子相册。3评价:择时组织学生展示制作的星系图片相册,引导学生从内容科学、形式新颖、制作精美等方面进行相互评价。14.探索宇宙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浩瀚的宇宙之后,进一步认识人类借助探索宇宙的各种工具探索宇宙的历史。本课按照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制作自己的望远镜”目的是通过阅读、制作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史和作用。活

24、动2“了解宇宙探测器”意在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引领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宇宙探测器及其功能。应用与拓展“做个纸火箭”旨在引领学生通过制作、发射等活动,了解影响火箭飞行的因素。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采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设计制作望远镜的兴趣;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能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了解各种各样的宇宙探测器及其功能。【学习背景】浩瀚、神秘的太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美好的舞台。从航天时代拉开帷幕至今,人类一刻也没有忘记对太空进行深

25、度探索,从起先的“水手号”“海盗号”探测器等,到近来轰动于世的“机遇号”和“勇士号”探测器,都是人类艰难探索太空的证明。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地球轨道不久,人类向外星进发的设想便提上了日程。深空探测首先从“奔月”开始,然后摆脱地球的束缚,向地球的“近邻”金星和火星进发,在周游太阳系后进入更加广阔的宇宙世界。最初,宇宙探测器只是小心翼翼地掠过这些天体,在轨道上对其周围的环境窥视,随后便大胆地采取硬着陆和软着陆方式降落到天体上实地考察,像月球、金星、火星上都先后留下了人类探测器的足迹。目前,已经成功对火星进行科学考察的探测器包括:美国的“火星环球勘测者”“奥德赛”和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探测器。我国

26、于2020年7月23日也首次发射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新型的宇宙探测器不仅为人类登上月球开辟了道路,而且已经为遍访太阳系各大行星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向太阳系外更加遥远的星球跋涉指明了方向。在此之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如望远镜、“中国天眼”等有所了解,这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1能举例说出宇宙探测器的主要用途。2能说出影响火箭飞行的因素。3.例说出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宇宙探测器的发展。(2)科学思维:1.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2能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3)探究实践:1能从比较古代和现代人类探索

27、宇宙的工具中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查阅资料、模型制作等方式来获取宇宙探测器的信息。3能用科学语言、统计图表记录整理探究结果。(4)态度责任:1能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教师准备】宽胶带、硬卡纸、剪刀、透镜(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凹透镜各1个)、长条气球、硬卡纸、不干胶、彩色笔、有关宇宙探测器的视频或图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望远镜及宇宙探测器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和“应用与拓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人类最初只是用肉眼

28、观测星空,大约两千年前,中国人开始用浑天仪等仪器来观测太阳、月球和星星。如今,人们使用射电望远镜等先进的工具来观测太阳系之外的宇宙天体。通过人类观测宇宙工具的变化你想知道什么呢?2提问:人类探索宇宙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二)阅读资料,认识望远镜1引导:意大利人伽利略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恒星和行星的天文学家。(出示1609年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图片)他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观测星空,发现宇宙比他想象的更丰富、更广阔、更令人神往。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标志着人类进入现代天文学的时代。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望远镜的资料,下面我们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和整理(建议按照时间、名称、功能等进行整理)。2阅读:学生分组

29、阅读、整理资料。3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整理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4讨论:望远镜是怎样帮助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科学技术是怎样影响望远镜发展的?5小结:望远镜的使用,使天文学家看得更深更远,观察得更加清楚,发现的宇宙秘密更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望远镜由普通光学天文望远镜发展到射电望远镜,再由射电望远镜发展到太空望远镜。(三)掌握方法,制作望远镜1引导:为了体会望远镜的作用,下面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望远镜(出示望远镜作品图片)。你知道怎样制作望远镜吗?2讲解:出示图片,教师讲解制作方法。(1)用硬纸片制作两个纸筒,使其中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在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在其中自由滑动。(2)将两片透镜分别

30、固定在两个纸筒上。(3)将安装好透镜的两个纸筒插合在一起,就制成了自己的望远镜。(4)用眼睛靠近纸筒的一端,观察远处的物体;滑动纸筒,直到物体清晰为止。3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望远镜。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4展示:指定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其他学生提出修改建议。5改进:学生根据修改建议,改进和装饰自己的望远镜,并给望远镜起个名字。 (四)实践运用,使用望远镜1讲述:为了体会望远镜的作用,课下请你先用眼睛观察天空,再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观察天空,比较有什么不同。2观察:学生课下进行观察。3交流:说一说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观察天空的感受。第二课时(一)提出问题引导:随着科学技术的

31、进步,人类运用现代运载火箭将各种各样的探测器、航天员送到太空,观测更加遥远的宇宙景观。你都知道哪些宇宙探测器?它们各有什么功能?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整理资料来获取相关信息。(二)获取信息1阅读:学生分组阅读和整理资料,把阅读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7页中。2汇报:指定学生代表汇报阅读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三)得出结论1分类: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7页中。2播放:宇宙探测器种类及功能的视频。 3讨论:宇宙探测器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四)制作纸火箭1引导:早在12世纪初,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火箭,这些火箭非常简单,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20

32、世纪初,一些科学家发明了现代火箭,主要用于军事。后来经过多国科学家的不断改进、设计,火箭开始用于太空项目。20世纪末,用火箭发射的宇宙飞船已经能够登陆月球或到达许多太阳系其他的地方。为了了解火箭的原理,让我们亲自制作一个纸火箭。2出示制作方法:首先在硬卡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剪下来,粘接成圆筒;接着在硬卡纸上画出一个扇形,剪下后把它卷成圆锥形,固定在圆筒顶端;然后在硬卡纸上画出火箭尾翼,并用剪刀剪下来,用不干胶把它们粘在圆筒下端;最后装饰自己的纸火箭,并给自己的纸火箭命名。3制作: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制作。4改进: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制作的纸火箭,并相互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

33、完善自己的纸火箭,并进行装饰和命名。5放飞:(1)把自己的纸火箭带到室外。将长条形气球装到火箭里,向气球内吹气,捏住气球的开口;把火箭顶端朝上放稳后,迅速松手,火箭会被射出。估计自己的纸火箭发射的高度。(2)重复上面的过程,改变向气球内吹气量的大小,观察纸火箭飞行的高度是否有变化。(3)调整纸火箭的尾翼,观察飞行的效果有什么不同。6讨论:哪些因素影响纸火箭的飞行?有哪些方法能让纸火箭飞得更直、更高?7总结:气球内充其量的大小会影响纸火箭飞行的远近;纸火箭尾翼的位置会影响纸火箭飞行的路线。15.人造地球卫星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部分宇宙探测工具及功能之后,进一步认识人造地球卫星。本课

34、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认识人造地球卫星及其用途”目的是通过搜集资料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了解人造地球卫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活动2“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意在通过实验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体会地球引力是导致卫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主要因素。应用与拓展“探究地球同步静止卫星”旨在引领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等活动,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卫星的运动规律和原理。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采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探究人造地球卫星的兴趣;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

35、断,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能尊重他人、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人造地球卫星的种类、用途和飞行原理。【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1能说出人造地球卫星的种类和用途。2能说出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能说出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能说出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科学思维:1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2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和结果性评价。能说出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探究实践:1能从人造地球卫星用途的角度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查阅资料、实验等方式获取人造地球卫星

36、的信息。3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4)态度责任:1能对卫星的种类和用途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与他人分工合作、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教师准备】乒乓球、细绳、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视频资料等。【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播放观看俄罗斯足球赛时的视频)当你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场正在俄罗斯举行的足球比赛实况转播时,你是否会想到这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功劳,正是有了人造地球卫星我们才能及时接收许多遥远地方传来的信息,让生活变得如此多姿多彩。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

37、?2提问:人造地球卫星是什么?有什么用途?(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1认识人造地球卫星及其用途。(1)引导:人造地球卫星是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人造地球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课前我们搜集了世界各国近几年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下面让我们通过阅读、整理资料来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2)阅读:学生在小组内阅读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并相互交流。(3)分类:学生按照用途给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分类,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8页中。(4)汇报:指定学生代表汇报自己的分类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5)小结:人造地球卫星具有科学实验

38、、通信、导航、侦察、气象预报、资源勘测和天文观测等多种用途,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6)播放人造地球卫星视频,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2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1)提出问题。引导: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而落不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其中的秘密吧!(2)实验观察。讲述实验方法:A.在乒乓球上扎一个小孔。B.将棉线的一端系上小木棍,将小木棍送入乒乓球孔内,拉紧棉线。C.把棉线的另一端捏在手中,并举过头顶,让乒乓球做圆周运动。出示注意事项:实验时要站在离同学远一点的地方。注意旋转的乒乓球不要击伤同学或自己,不要让细绳脱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

39、指导,提示实验快的小组,可以进行改变球的质量、线的长短、转速快慢的对比实验,以获取更丰富的科学事实。 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归纳总结。(3)得出结论。讨论:A.当乒乓球做圆周运动时,握棉线的手有什么感觉?B.如果改变乒乓球的质量、棉线的长度、转动的速度,手受到的拉力有什么不同?C.如果没有绳子,乒乓球还会绕自己做圆周运动吗?通过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评价。小结: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飞行与卫星的飞行速度和地球的引力有关。(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引导:有一种人造地球卫星叫地球同步静止卫星。我们从地面上看,它好像静止在空中不动。这

40、种卫星真的是静止在空中不动吗?请你运用以前学过的相对运动等知识,设计一个模拟同步静止卫星运动的实验。2.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同步静止卫星运动的模拟实验,并将设计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8页中。3评价:指定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结果,引导其他学生从实验的科学性、独创性、操作性、安全性上进行评价。【学习背景】人造地球卫星是个兴旺的家族,如果按用途分,它可以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科学卫星是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主要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用来研究高层大气、地球辐射带、地球磁层、宇宙射线、太阳辐射等,还可以观察其他星体。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

41、验的卫星。航天技术中有很多新原理、新材料、新仪器,其能否使用,必须在天上进行试验;一种新卫星的性能如何,也只能把它们发射到天上去实际检验,试验成功后才能应用;人上天之前必须先进行动物试验这些都是技术试验卫星的使命。应用卫星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卫星,它的种类很多,数量最大,其中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截击卫星等。同步卫星就是卫星的运行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刚好一样,都是24小时旋转一周,这样从地球上看,卫星就像静止在地球的上空,这就是同步卫星。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麦哲伦太空探测器、哈勃太空望远镜等宇宙探测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多种途径已经对人造地球

42、卫星的种类和用途有所了解,这为学生学习本课提供了认知基础。16.在太空中生活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宇宙探测器及其功能、人造地球卫星之后,进一步认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本课设计了一个活动“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目的是通过搜集资料、表演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航天员在太空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应用与拓展“设计我的“登月飞船”旨在通过阅读、设计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登月飞船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了解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采用新的思路

43、、新的方法、新的材料探究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的兴趣;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能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了解航天员在太空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学习背景】星空神秘未知,在距离地球300多千米的太空生活,几乎所有我们在地球上习以为常的举动都是难以完成的。那么航天员应该怎样在太空生活呢?由于处于失重状态,航天员在飞船内睡觉也跟在地球上不一样。飞船内单独准备了睡袋,挂在舱壁上,睡觉的时候要进到这个袋子里,固定在舱壁上。飞船上也可以洗澡,尽管飞船内空间不足6立方米,但仍然可以解决航天员的洗澡问题-因为飞船内有一个单独的用来洗澡的袋子,可以淋浴。航天员的菜单也

44、很丰富,有20多种选择,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难吃。不过,太空食品并非一般的蔬菜水果,而是特别加工过的“压缩砖”或“牙膏管”,兑上一定比例的水后,能够恢复原形,味道也不错,里面包括了所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由于在失重的条件下,菜无法像地面上一样老实待在盘子里,如果摆在桌子上就飘起来了,所以专家们把太空食品设计成了牙膏式的,吃的时候像挤牙膏一样往嘴巴里挤。航天服由压力服、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航天服是一种特制的衣服,通常由通风层、气密层、保暖层等多层组成,是一个小的密封系统,具有防护作用。舱内航天服是航天员在舱内穿的,除了头盔和胶皮手套,整个航天服是用一种特殊的超轻涤纶做成的,整套衣服重10千

45、克,造价高达上千万,再加上设计费用,总计能达到上亿元。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宇宙探测工具、人造卫星有了一定的了解,平时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对宇宙飞船及航天员的生活有所了解,这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认知基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1.能说出航天员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2.能说出人类对太空的好奇心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动力。(2)科学思维:1能用科学的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2能运用情景剧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3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和结果性评价。(3)探究实践:1能从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一些场景中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搜集资料等方式获取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信息。(4)态度责任:

46、1能对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的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完成“登月飞船”的设计。3能与他人分工合作、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教师准备】有关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登月飞船的视频或图片等。【学生准备】课前搜集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的相关资料、毛绒玩具、睡袋、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播放航天员王亚平在“神舟十号”飞船上给地面学生讲课的视频)同学们,听了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讲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提问:航天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二)观看视频,获取信息1引导:苏联人加加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员,随后,又有许多航天员曾在太空飞行,或者正在太空中飞行。让我们通过观看视频或利用其他方法来搜集资料,了解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2阅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将资料分为饮食、饮水、运动、休息等内容,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9页中。3讨论:比较太空生活与地面生活有什么不同。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将讨论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9页中。4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5播放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视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航天员的生活是怎样的。 (三)模拟表演,分享交流1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冀教版(冀人版) > 六年级下册(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