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Al****81 文档编号:23289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4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塘月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荷塘月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荷塘月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荷塘月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荷塘月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14.2荷塘月色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鉴赏散文的相关知识。2、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3、(美点寻踪)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美。理清游踪。4、引导学生体味第四段的语言美、画面美。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体会本文中“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课文,领略作者在文中流露的主观情感。熟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段。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

2、的思想感情。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品的感情色彩同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内在联系,理解一个正直文人不满于现实又无法找到出路的苦闷心境,培养学生敢于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质疑的能力,并且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重点难点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学习过程一、基础导学1.文学常识(1)(18991948年):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948年8月12日,因不食美国送来的面粉,于贫病交加中病

3、逝。毛泽东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温州的踪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他的著作都收入朱自清文集中。(2)“莲叶何田田”句出自江南曲,古乐府诗。(3)“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出自南朝乐府诗西洲曲。(4)采莲赋出自南朝梁代皇帝萧绎。2写作背景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

4、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不能的“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你的散文感情真挚,有口皆碑。背影悼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尤其是在背影中,你对父亲的感情之深让读者为之感动泣泪。桨声灯

5、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缜密的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悼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典范;又以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你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构建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你功不可没!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咏山泉储山羲(唐)3.相关知识散文(1)概说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是最自由的文体,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散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揭示其社会意义。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

6、、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2)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意境深邃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

7、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3)散文的分类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等。二、自 主 预 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煤屑()踱步()弥望(

8、) 点缀()霎时() 酣眠()渺茫() 斑驳()()倩影() 袅娜()敛裾() 梵婀玲()峭楞楞() 妖童媛女()蓊蓊郁郁()答案:xidumzhushhnmiobn bqinnujfnqioyunwng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脉 纤颤 处参 曲答案:脉mi脉搏m脉脉纤xin纤细qin纤绳颤chn颤动zhn颤栗处ch独处ch妙处参cn参与cn参差曲q曲折q歌曲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答案:僻(幽僻)辟(开辟)癖(癖好)惦(惦念)掂(掂量)踮(踮脚)缀(点缀)辍(辍学)掇(拾掇)裾(裙裾)踞(盘踞)倨(倨傲)采(没精打采)彩(五彩缤纷)峭(料峭)诮(讥诮)袅(袅娜)枭(枭雄)乍(乍看)咋(咋舌)

9、4辨析词义,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中横线上。(1)幽僻幽静A这是一条的山沟,白天都很少有人来,更别说是晚上了。B夕阳下,清风小桥流水去。余晖下的乌镇格外。解析:两词都有“静”的意思,但“幽僻”强调幽静偏僻。“幽静”强调幽雅清静。A句中的语境是“很少有人来”,所以要用“幽僻”;而B句强调的是小桥流水的安静幽雅,所以要用“幽静”。答案:A.幽僻B幽静(2)稀疏稀少A雅典奥运会为何会出现现场观众的现象?雅典市长多拉4日晚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做演讲时做出了解释。B转过这座山,一片的树林就出现在我们面前。解析:两词都有“少”的意思,但“稀疏”强调的是宽松,不稠密;“稀少”适用范围广,指的是很少出现或发生

10、的,或者稀疏的,人员组成很少的。答案:A.稀少B稀疏(3)约略大概A听得窗外有细细屑屑的雨点声,但也不一定是雨点,细听去却又没有了。B你的书什么时候能出来?你的那些粉丝都等急了。解析:两词都有“揣测”的意思,但是“约略”意思更加丰富,除了有“大致,大体上”的意思外,还有“仿佛,依稀”“大概,有很大可能性”“略微,轻微;不经意”等意思。A句就运用了“仿佛,依稀”的意思。“大概”指的是“大致内容或情况”“表示对时间、数量的不很精确的估计”。答案:A.约略B大概(4)没精打采垂头丧气A他今天的,是不是生病了?B韩全海见大势已去,默不作声。解析:两词都有“精神不振”的意思,但是“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

11、,情绪低落,不高兴,不振作。而“垂头丧气”形容低着头,精神不振。形容失望懊丧的样子,或形容没有生气。答案:A.没精打采B垂头丧气5填空。(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又如刚出浴的美人。(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3)月光如流水一般,。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4)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5)朱自清(1898年1948年),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1923年发表长诗,

12、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答案:(1)有袅娜地开着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2)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3)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4)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5)毁灭背影荷塘月色(或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欧游杂记自主探究一、合作探究1作者在所描写的四幅画面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概括每幅画面的特征。答:答案:画面画面意象画面特征月下小径小煤屑路、许多树幽僻、寂静月下荷塘荷叶、荷花

13、、荷香、荷波、流水幽静、淡雅荷塘月色月光、青雾、树影朦胧、缥缈荷塘四面树色、树姿、远山、蝉声、蛙声阴沉、模糊2.文章第五段写月色、月影时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泻”“浮”“洗”“画”的表达效果。答:答案: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轻飘状态。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3如何理解朱自清先生的“心里颇不宁静”?答:答案:朱自清写此文的时候

14、,是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社会一片混乱。朱自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他自己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作为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的逃避一法”,因为他既反感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就不能不陷入矛盾中,于是想找个避难所,保持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在某种意义上,“荷塘月色”(宁静的大自然)的“梦”也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避难所。然而朱自清先生毕竟又是个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安心于这种“超然”。他“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边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是一团火。

15、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朱自清先生想“超然”而又不能的“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一句话,朱自清既神往于个人的自由世界,又为此感到不安与自谴,这种内在矛盾构成了朱自清内心的“不宁静”。4作者为什么继荷塘美景的描写之后,又专门安排了一段对江南采莲习俗的描绘?答:答案:这部分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它的结构意义不可忽视。我们把对清华园荷塘的描画和对江南采莲的联想并列起来,不难看出,前者是实,后者是虚,前者是现实,后者是梦幻,前者是信目极赏,后者是驰骋想象。作者有意识地把荷塘景与江南景比较,在对比过程中展示情感态度。二者在结构上彼此呼应,互为双璧,使文章

16、表现更丰厚,行文更有起伏,更具层次性,使结构避免了平淡和单一。5文章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观点: 答案:观点一:“我”是一个“文人”。作者虽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但是作为“斗士”,他对政治的敏感远不及他对自然风光、人情掌故来得细致传神,常常辨不明政局的好坏、政党的是非,本文可以说是作者作为文人的寄情山水的咏怀之作。观点二:“我”是一个中庸的“懦夫”。月下荷塘,不浓不淡,不明不暗,一切都是那么调和、适中、安逸的境界,这正是作者从中和主义思想出发追求一种适度的生活情趣的流露。以此看来朱自清的思想是矛盾复杂的,他对现实不满但又不敢抗争,所以说他是那个时代的懦夫。观点三:“我”是

17、一个时代的“平民”。作者在课文中自塑的形象,是一位平凡的丈夫和拘谨的教师,他心地温厚,个性平和,处事谨慎,有所追求又“放不开”。散文中的情,既有作者个性、人格的印记,又有社会生活、时代风云留下的痕迹,既有独特性,又有时代性。二、归纳总结图解文章主旨探微这篇散文以“我”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从“带上门出去”写起,到“推门进去”收尾。在夜游荷塘的过程中,作者时而缓步前行,时而伫立凝想,一路上把荷塘周围环境、荷塘、荷叶和荷花、月光以及远远近近的树木、山色,陆续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仿佛跟着他一路去观赏、领略“这无边的荷香月色”。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

18、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三、技法学习通感的艺术效果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荷塘月色中的两例:第一例是用来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把本是通过嗅觉得到的“清香”比喻成“歌声”,而“歌声”是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将嗅觉和听觉有机地融为一体,便使迷人的境界增添了无限的韵致,迷离精妙,令人情动神摇。第二例是用来描写月下

19、的荷塘:“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此句巧妙地将光和影、明与暗的组合比喻成和谐的音乐,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将月下荷塘的和谐之美表现得恰到好处,淡淡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优美生动的语言语言特点:“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既平白如话,毫无雕饰,又精心“择练”字句,总结有如下三点:遣词用字精确生动。例如,一“泻”一“浮”一“笼”,点活了月光素淡朦胧的个性;“一丝”“一带”“一道”把量词活用为形容词,描摹出物态,生动可感。叠词的大量运用,节奏明快,音韵和谐,有音乐美的享受。巧用比喻和通感手法,使本文语言更富生动性、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自我检

20、测一、语言应用(26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遇罕见干旱,洛杉矶市独树一帜,往水库里投放了近一个亿的塑料球,以期达到高效节水、阻止湖水蒸发的目的。新的课程改革鼓励中小学分层教学,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班级学生固定化的模式,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当前有教无类的教育问题。优秀的诗文作品应该清新自然,不落言筌,它往往会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给读者以无尽的意味。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该严格执法,加大惩处力度。近几天我们已经走访了四所学校,但这也只是管中窥豹,

21、还不能说明我们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郁达夫的沉沦银灰色的死等文章,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痍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A.B.C.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事实上,旅游服务品质有没有保障、市场是否规范、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瓶颈。B.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称,为了实现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中国本着“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为基本原则参与北极事务。C.马杜罗在视频中承认委内瑞拉面临着“和其他任何国家一样”的大量问题,并表示委内瑞拉人可以在没有任何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自己解决这些问题”。D.在荷塘月色第6段

22、的最后,朱自清终于发出了“我什么也没有”的恍然若失,这就和开头写的“颇不宁静”的心绪照应起来。3.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A.我恨自己只有八斗之才,恐难以胜任,敬请宽恕。B.王先生将自己的书画作品赠送给朋友时,说:“聊供补壁。”C.这位高级技师深情地说:“师傅对我垂爱有加,我感激不尽。”D.小刘给编辑回信说:“拙作仅为一孔之见,希望得到您的批评指正。”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文化自信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支撑。实现国家富强,_,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优秀传统

2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_,对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打心底感到自豪,才能真正的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_,为建设我们共同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5.下面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6分)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答:_6.下面是某杂志社一则征文启事的初稿部分,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要求

24、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6分)今年的8月15号是日报社成立7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日报开办70周年,本社特决定举办以“我与日报的故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此次征稿面对海内外的作者、读者。务请广大作者、读者提供自己与日报之间发生的真实、生动、难忘的故事,我们期待您的大作,以便共襄日报70年的成长历程。答:_二、阅读鉴赏(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

25、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我生于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好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

26、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

27、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an(散步)一词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

28、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

29、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

30、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德国人叫作Spazieran狂者

31、,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真切描绘了江南冬景的特殊情调,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作者善于捕捉江南冬天典型的景物,表现了江南独特的冬景。B.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将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冬景、闽粤的冬景对比着写,表达了作者独爱江南冬景的情怀。C.江南的冬天,也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蓬勃的生气,所以作者说“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32、”。D.文中在描绘江南冬雨图时,远近结合,以动衬静,黑白的画面上点缀红黄的亮色,给人以既古朴又优雅的感受。8.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冬景有着怎样的情调?作者描绘了哪些画面来表现江南冬景的这一情调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5分)答:_9.在第段中,作者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描写江南的雪景,这些引用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答:_参考答案1.【解析】选D。句中独树一帜:指自成一家。此处应为“独辟蹊径”,据此排除A、B两项。句中有教无类: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强调教育的平等,此处望文生义,据此排除C项。句中不落言筌:指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句中铤而走险:指无路可

33、走时采取冒险行为。句中管中窥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句中满目疮痍:比喻遭受战乱或灾祸严重破坏后的景象。2.【解析】选C。A项,“有没有”“是否”与后面的“是瓶颈”构成两面对一面。B项,“以为原则”和“本着的原则”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应在“恍然若失”后加“的慨叹”。3.【解析】选A。A项,八斗之才:用于称颂别人很有文学才华,不能形容自己。B项,补壁,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作书绘画的人,把作品赠人的时候的谦辞。符合语境。C项,垂爱:指上对下的赏识爱护,也用作敬辞,指别人对自己赏识爱护。符合语境。D项,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用于自谦之辞,符合语境。4.答案(示

34、例):民族振兴我们只有拥有文化自信才能齐心协力共奋进5.答案(示例):作者从听觉角度通过对比写出蝉鸣,用“残声”“嘶叫”寥寥数词便写出了秋之悲凉的特点。6.答案(示例):“15号”改为“15日”;“开办”改为“创刊”;“面对”改成“面向”;“务请”改为“诚邀”;“共襄”改为“分享”。7.【解析】选B。B项作者没有说独爱江南冬景。8.参考答案:情调:明朗。画面:曝背谈天图、多彩植物图(植物生机图)、暖冬散步图、微雨闲聚图、美丽雪景图。9.参考答案: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安排诗句,既写出了江南雪景不同时段的美丽,又表现了从日暮到清晨的江南雪景整体意境之美。通过引用,作者以虚写实,触发了人们对江南雪景的联

35、想,增强了文章的情趣。这些诗句也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诗意。(语意相近即可)7.14.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荷塘月色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引领我们领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人生的感受和思考。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朴素、充满诗意的语言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描绘了优美的荷塘月色,进而展现了优雅、朦胧、幽静的意境之美,在写景中抒发出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学习这篇经典散文对帮助学生学习以后的散文,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鉴赏散文的相关知识。2、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3

36、、(美点寻踪)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美。理清游踪。4、引导学生体味第四段的语言美、画面美。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体会本文中“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课文,领略作者在文中流露的主观情感。熟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段。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品的感情色彩同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内在联系,理解一个正直文人不满于现实又无法

37、找到出路的苦闷心境,培养学生敢于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质疑的能力,并且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教学重难点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课前准备课前准备:荷塘月色朗读带和一些舒缓的音乐;并要求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制成ppt,做好课上展示的准备。教学过程荷塘月色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夏季的一个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轮圆月,我们的主人公心情郁闷,想散散心,于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样的

38、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象一幅静谧、安详、优美的图画。作者将这幅画给我们描摹了下来,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们读他的文章就象看到了那幅画一样。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二、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合作探究:(一)、教师播放课文配乐朗读1.配乐动画朗诵,初步感知、欣赏美景、体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2、检查预习能力培养与测试中字词练习的完成情况。(二)整体把握,自主探究、用自己的话概述文章的内容。 、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给文章八个小段标上序号,找出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和抒情

39、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语句。、作者的行踪是怎样的?请用箭头表示出来。、作者感情发展脉络是怎样的?让学生依次交流以上问题。(三)师生交流明确: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文章抒情的语句主要有: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第六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第八段:这

40、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作者的行踪:家门小路荷塘四周家门 感情发展脉络“ 不宁静” 欲求排遣,淡淡的哀愁观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惦念江南,欲求超脱不得。(四)、学生再次仔细阅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有必要深究讨论的问题。学生小组互相交流,也可把问题交给全体同学一起,教师加以点拨。在学生互相交流提出的问题后,教师还可以抛出下列的问题供大家探究:1、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什么?2、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3、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4、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写采莲的事情?5、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

41、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6、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针对上述问题请学生认真讨论,能在课堂上回答的问题,我们当堂解决,还有不能解决的请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或上图书馆查阅资料。我们下节课再来互相交流解决。)(五)、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问题讨论交流,然后教师抽查,并加以点拨。关于作者思想感情的问题:教师提示,要搞清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的问题,首先要搞清为什么作者会颇不宁静,这必须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必须联系作者自身来看。明确: 1、作者、作品简介关于朱自清,荷塘月色(引导学生参看教辅资料能力培养与测试)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

42、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教师点拨,并明确:1、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什么?明确:荷塘月色表现了作者为国家民族命运而焦躁不安的矛盾心情,既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也表现了他不愿意投身武装革命,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这是他当时的真实心态的反映。2、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明确:因为这是作者性格的真实写照,也是因为当时作者这种矛盾心态非常强烈。 3、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明确:作者主观上想通过游览荷塘平息一下自己不宁静的心态,客观上确实在观赏月色

43、下荷塘、荷塘上月色的时侯,作者完全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但是很快又回归不宁静,又重新忧郁起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就是他不宁静的表现。4、第七段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想起采莲的事情?明确:以采莲的热闹衬托自己的孤寂,且荷莲同物,作者又是扬州人,对江南习俗很了解。5、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明确:作者想寻找美景,使自己宁静,平息自己矛盾的心态而不得,当然伤感。 6、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明确:一方面有照应文章开头的作用,但主要目的还是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心里的

44、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三、熟读精美语段。第四、第五、第六段。教师要求学生诵读时要把握好感情的“度”,以含蓄为主,“内在”情感要丰富,表现出优美的“韵味”,语速宜缓,节奏分明。四、作业。上网或者上图书馆查找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走近朱自清。 第二课时一、简要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二、欣赏精美语言。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归纳:1.形象美手法多样:鲜明的比喻、明显的对比、强烈的衬托、生动的拟人、传神的通感2.语言美新颖而不失自然传神 通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