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寻寻觅觅)》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Al****81 文档编号:23281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声慢(寻寻觅觅)》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声声慢(寻寻觅觅)》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声声慢(寻寻觅觅)》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声声慢(寻寻觅觅)》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声声慢(寻寻觅觅)》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9.3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李清照生平,联系她的其他作品理解她的“愁”。2.分析词中情感的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叙抒情)结合,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3.比较阅读,感受婉约派的艺术风格,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让学生感受诗歌中凄美的意境。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思维发展与提升:以问题为路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诗歌中凄美的意境。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

2、情。重点难点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2.作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元祐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黄异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宋史

3、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都久已不传。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椅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二、写作背景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这里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三、知识回顾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盏 憔悴 凄惨 堪摘 2.赏读: 在

4、读中找出,问题,提出困惑。自主探究 1.综观全词,一字一泪,满是悲愁,但全词写来没有一个“泪”字,也只在结尾点出一个“愁”字。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学生自由选取诗句赏析,自由讨论,自由回答。名句做重点鉴赏,其余简略分析)2.李清照一生的创作受到了哪些社会变迁、个人遭际的影响?3.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精讲点拨】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

5、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词的开头用七组叠字构成了三句话。“寻寻觅觅”表达的是作者经历过许多突发事件的刺激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恍惚、因若有所失而到处寻觅的状态。“冷冷清清”四字描写了她寄身异地、无人为伴、很少交往的孤独寂寞的处境。“凄凄惨惨戚戚”则总括地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这十四个字使李清照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人们称赞她连用十四个叠字是“造句新警”,是“创意出奇”,是“超然笔墨蹊径之外”。这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基调,以下作者便一层层地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天气忽暖忽寒,几杯淡酒哪里能抵挡住冷风的袭击,更不能消除心中的忧愁。正在她凄苦无奈时

6、,又看到了空中飞过的大雁,它们是来自北方的旧时相识。作者想到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飘流困顿,寄寓异乡,这正是引起她伤心的原因。词的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这也可以说是对开头几句的阐释和补充。在词的下片又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黄花满地,当初盛开时可以插在头上,而如今花已枯萎,再也无人摘取。这是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最后,又从时间和天气上来写:白日漫长,她独自一人要苦熬苦等才能到天黑,但是到了黄昏时候,又有秋雨点滴作响,这种景象,这时的情绪,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所能概括得尽的!全词展现出

7、的是作者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使人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也正是李清照这首抒情词动人的力量之所在。自我检测(一)基础知识1. 下列加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雕阑玉砌(q) 骤雨(j) 暮霭(i) 樯橹(qing) B. 乍暖还寒(hi) 槛菊(jin) 凝噎(y) 都门(d) C. 良辰美景(ch?n) 舞榭(xia) 彩笺(jin) 不谙(n) D. 寒蝉凄切(q) 将息(jing)豆蔻(ku) 苍陌(m)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婉约 沦陷 愤激 凄切 帐蓬 B. 颓废 良晨 樯橹 迢迢

8、韵脚 C. 暮蔼 鹊桥 苍陌 仓皇 豆蔻 D. 飘零 烽火 不虞 芍药 贬谪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指南唐都城金陵南京)B. 便总有千种风情(情意)C. 槛菊愁烟兰泣露(栏杆边的秋菊) D.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好的房子)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歌、行、引、吟为古代诗歌体裁,其间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B. 诗的风格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大派别,前者的代表人物如杜甫、白居易、陆游等,后者代表人物如屈原、李白等。C. 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指唐代以前的诗歌,近体诗指唐初形成

9、的,在字数、对仗、声韵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体。D. 词,原名曲子词,来自民间,源于乐府,兴与中唐,盛在两宋,题材较自由,依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木兰辞即属此类。 (二)阅读实践武陵春 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 对这首词文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风住尘香花已尽”说盛开的花朵因受狂风的摧残已委身于泥土;“尘香”即后来陆游卜算子词“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意思。B. “日晚倦梳头”说的是日色已高,倦意难消,强打精神梳妆打扮,C. “物是人非事事休”说的是事物依旧而人事已非。“

10、事事”如国破、家亡、夫死等。D.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出了词人心中无比深重的愁苦。“舴艋舟”,狭长小船,形如“舴艋”。 2. 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上片直接写愁情的深重,下片婉转地从欲遣泄忧而不能的角度,进一步表现愁情深重。B. 这首词集中抒写离情别绪,主题鲜明,凄婉动人。C. 全词想象惊人,化无影无形的愁绪为有重量的实体,造意新奇,极富创意。 D. 全词格调十分凄苦忧伤,体现了浅显而又凝练、含蓄而不深涩的艺术风格。附参考答案: 1、 C 2、 D3、 D(情形,光景)4、 D(木兰辞是乐府诗,古体诗) 1、 A(花落地下,尘土也染上香气)2、 B(重在写词人

11、深重的愁苦【国亡、家破、夫亡】3.9.3声声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声慢选自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古典诗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词的意境和感情,体会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宋词的能力。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生平,联系她的其他作品理解她的“愁”。2.分析词中情感的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12、(借景抒情、借叙抒情)结合,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3.比较阅读,感受婉约派的艺术风格,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让学生感受诗歌中凄美的意境。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思维发展与提升:以问题为路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诗歌中凄美的意境。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2.作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课前准备高

13、一的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接触,刚刚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课前要多引导学生诵读,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过程声 声 慢一、导入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哀婉凄,美打动了无数后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二、李清照的生平简介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知书达理、温婉贤惠。18岁嫁与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

14、,生活美满和谐。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如二首,活泼秀丽,语句清新别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则通过对相思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后期:金兵入侵,宋朝南迁,李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病身亡。她四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声声慢是作者后期作品。三、分析释疑1、齐读全诗,思考,这首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一种深深的愁思2、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

15、抒发出这种感情的?明确:采用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3、能不能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明确: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雁过也,正伤心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探讨研究这些句子(1)朗读第一句词,回答,凄凄惨惨戚戚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词人早起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东张西望,想要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的空虚,找的也许是丈夫,也许是以前美好生活的点滴,可是四周却是冷冷清清,只有她自己孤单的身影。补充: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如今沦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其凄惨之景象,令人目不忍睹,其悲伤之心情,在叠词的回环往复中传到读者心中。让我们再齐读这句来感受一下吧。

16、(语速缓慢低沉)(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该如何理解?表面埋怨天气冷暖不定,令人身体不适,实际上实在说生活的变故际遇令人沉沉浮浮,忧喜不定。想想夫唱妇随、共赏拓片的欢乐时光犹在眼前,顷刻之间却剩自己一个承受生活的风风雨雨。(3)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又为什么会勾起词人的伤心之情?一剪梅有句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雁,也许就是当年为他们传信的使者。甜言蜜语犹在耳边,斯人却已逝,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天人相隔,睹物思人,情何以堪?大雁冬天南飞,春暖北归,词人自北方逃难至南方,早已国破家亡,有家不能回,新愁又添旧恨。旧时相识异乡相逢,更增添词人天涯沦落之感。大雁

17、是古诗中常用来表现离愁别恨的意象。(板书意象雁)(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愁之重之多,让人想起李清照武陵春中一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5、分析意象刚才讲到,“雁”是作者用来表情达意的一个意象,在此词中,你还能找到类似的意象吗?这些意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淡酒: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词人本想借酒御寒,殊料,非但不能抵御刺骨寒风,却又想起以前把酒言欢的情景,此刻只能自斟自饮,两相对照,愁情更重了。黄花:指菊花,黄花堆积指菊花繁盛,千朵万朵压枝低,大好景象,本该夫妇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妻子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此刻的作者却已是形容枯槁,无心

18、赏花,也无人再会怜惜她。这种感情与刘夷希代悲白头翁中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所抒发的感情是多么地相似啊!梧桐: 梧桐这个意象在古诗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来看这句诗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它传递出的是一种离愁别绪,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再看这一句: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写出了杨贵妃去世之后唐玄宗心中的悲凉以及对佳人的苦苦思念。 再看词中,作者也正是借梧桐表达内心的哀怨和凄凉,更何况,外面淅淅沥沥的缠绵细雨不时敲打这她的耳膜,扰乱她的心扉,梧桐加上细雨的点染,使词人的愁情浓得怎么也化不开。小结:词人是词坛才女

19、,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你看,她选择的是惨淡的黄昏,堆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点滴的细雨,这样一些饱含愁情的事物,将它们别具匠心地组合在一起,反复地渲染,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意境。四、用诗化的语言,再现诗歌的意境就让我们闭上双眼,随着音乐把自己化身为李清照,走进她为我们营造的凄美画境,身临其境地感受一番。然后,请你用诗化的语言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我们。学生发言,教师评价总结。要点:抓住词的语言,可作适当联想。确实,李清照在情景交融方面取得一愁未了一愁添,一愁却比一愁深的效果,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也能深切感受到“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的词人内心深处的痛。五、分析完了这首词,体

20、会了词人的情感,让我们带着感情再读此词。 生读 范读 六、拓展练习。南乡子唐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 (2分)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_。(2分)“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2分) 答案: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2分)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2分,“ 景”1分,“作用”1分)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2分,含义与作用各1分)教学反思(略)声声慢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词上下阙的含义2理解李

21、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教学重难点】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赏析、诵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背景导读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22、【全词赏析】一、作者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但作为一个才华出众、情感丰富的女子难免对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态度,所以尽管生活是满足的,李清照也常常会感到一种惆怅。这种惆怅是来自社会对女子的压抑还是由于她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不能实现,就不得而知。只是这种惆怅常常出现她前期的

23、词中,与温馨、喜悦相互交织。她的两首如梦令似乎正好反映出这种复杂的情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前一首表现了无忧无虑、开朗活泼的性格,后一首则流露了她对年华变迁的怅惘,似乎青春也在这暮春的风雨中被摧残而消失。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

24、一番风味,如: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醉花阴但其后不久,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汴京失守,南宋建立这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笔调回忆了她与赵明诚烹茶赌胜、赏玩金石的欢乐,叙述了南渡后辗转流离、坎坷不尽的经历,抒发心中郁积的哀恸。由于

25、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如今的情怀正如武陵春中所写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词作李清照居金华时。久经飘泊,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的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触景生情,越发感到愁苦。在李清照的这一类词中没有正面描写民族灾难的场景,也没有直接呼唤英雄主义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在她心灵深处刻下抹不去的伤痕。她的词中这样写道:“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我们

26、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二、全词赏析开篇的“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它们似乎是遗失了,又似乎本来就没有。这种心情,有点近似姜夔的所谓“人间别久不成悲”。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寻寻觅觅”的心思来。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渍、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担的、感受的,经过

27、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开头王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紧接着写词人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乍暖”两句,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接下来,本应说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可此处不明说,却言谈酒不足以敌急风。用意上含蓄,

28、行文上腾挪。其实,这仍是开头三句的延伸。所谓情在词外。“雁过也”三句,将上文含情未说之事略加点明。正是此时,一群征雁掠过高空,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不是喜,却是“伤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过片直承上文。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搞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

29、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紧接着,梧桐叶落,秋色愁人,细雨靡靡,更添愁绪。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最后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难道除了“愁

30、”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这明明是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这结尾,能调动读者的思想活动,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大有“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的艺术效果。【作业布置】1背诵这首词。2课外阅读李清照的词,体现其艺术风格。声声慢 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2反复诵读,背诵体味词的声律之美。【学习过程】一、背景介绍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此时,李清照44岁,目睹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

3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这首词是作者南渡晚年后的作品。二、走近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婉约词派的代表,其词被称为易安体。其父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宰相之子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 、夫妇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

32、己对情感,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词风真挚细腻、委婉动人。但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汴京失守,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1128)南下江宁。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并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充满了浓重的哀愁。三、请根据上面材料,概括李清照人生阶段的特点。四、基础知识积累1解释下面词语含义寻寻觅觅:将息:憔悴损:怎生:次第:2根据提示,补写出

33、上下句。(1)三杯两盏淡酒,_、_!(2)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3)_,到黄昏、点点滴滴。五、预习思考1你认为本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谈谈你的理解。2找出词中所用意象并完成表格意象例句含义酒秋(风)雁黄花梧桐六、素材积累收集有关写“愁”的诗句,并体会这些诗句的不同之处。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醉花阴)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

34、幕遮)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8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毛泽东虞美人) 你还知道哪些?【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鉴赏词的意境美,体悟词中蕴涵的细腻情感。2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反复诵读,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词中的场景。2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自廋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总之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戛然而止,欲说还休,实际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谈谈你的理解。二、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再读全词,找出你感受最深的

35、一句,谈谈作者是怎样写愁的?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对鉴赏诗词有什么感悟吗?四、当堂训练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纵览了李清照那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的一生,此刻你一定有话要对李清照说吧,请动笔写一写。【达标测试】一、基础精练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雕阑玉砌(q)信笺(qin)门槛(kn)谙习(n) B.暴风骤雨(zhu)槛车(jin)暮霭(i)寻觅(m) C.因噎废食(y)憔悴(chu)梧桐(h)经年(jng) D.良辰美景(chn)笼罩(zho)锦书(jng)灯盏(zhn)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槛菊愁烟兰泣露(

36、3)明月不谙离别苦(4)骤雨初歇(5)此去经年(6)更与何人说(7)寻寻觅觅(8)最难将息(9)憔悴损(10)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各句修辞手法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4下列词人、朝代、作品、词集对应有错的一项是()A.李煜南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南唐后主集 B.李清照宋朝声声慢寻寻觅觅漱玉词 C.晏殊北宋词人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D.柳永北宋雨霖铃寒蝉凄切乐章集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

37、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词人的何种感情?情与景是怎样融为一体的?2这首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被前人成为“绝佳”,试赏析其语言特色。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乱世中的美神梁衡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

38、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

39、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

40、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

41、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

42、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有删改)1联系原文,请用几个词(或短语)概括出“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愁”的内涵。2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波折,请以“亡国破家”为界,分条列举她后半生的种种磨难。3(1)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四、拓展阅读:古典的乡愁李清照肖涛生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题记这是一个乍暖还寒的初秋时节,江南雨依然缠缠绵绵地下着,此

43、时是晨是暮,于你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手中轻握的这一卷旧稿,以及旧稿字里行间或隐或现的那道时光的归途,寻觅并沉湮其中的那份不醒的心境。一股突起的寒风涌进屋来,裹夹着几瓣已褪尽了芳华的菊花,落在你素洁的裙边,你茫然地望了一下,缓缓俯下身拈了起来,此时你才发觉有点冷,从肌肤渗至骨中,而一滴清泪无原由地滑了下来,落在花瓣上,又顺着花瓣在地上溅出一声脆亮的叹息!你抚去铜镜上久积的尘埃,实实在在地看了一回自己。是啊,多年了,你早已倦于去梳理被风吹散的发鬓,如云如霞又怎样,红颜已无知音临赏,不过空付予夕阳斜晖罢了!江南以北的旧事,岂是一壶可冷可热的浊醪,醉后便可了了。儿时的秋千和私藏的诗笺,深深庭院里的莺歌

44、笑语和香车宝马的门前通衢,还有那中元佳节,长街一派灯火辉煌的升平景象;最是与赵郎把赏金石煮酒酬唱的日子,那相依相守、比翼齐飞的美满生活,是如何能忘得的?雨依是旧时的雨,依是珠落玉盘的清响,而阶前的花已非花,那道卷尽半生霜风斜雨的竹帘,已无力抵挡孤冷时光的再度袭来,在空庭里晃晃荡荡,应和着梧枫树上那昏鸦断断续续的鸣啼。你移步阶前,目视着被风打落的残菊,你道黄花瘦了。而雨却说你比黄花更憔悴。你的长发在风中飘了一下,一只无忧无虑的鸟儿就唱着跳着栖落在你的发梢,并且,衔起几缕青丝,朝北而飞;你默默祝祷,愿此青丝跨越天堑,挟带一份不改的忠贞与怀念,洒在狼烟氤氲的北地故土。雨中,你看不到更远,或者说你不愿

45、望远,那云之外的远方连接着不老的日光、春水和定格的欢颜,而今已重临无期矣。你说南渡之后惟独钟于菊花,傲立于西风中的菊花,肥肥瘦瘦皆一般怜爱;可你知否,你才是世间独标清冽冷香的一枚朝日菊,骨格逼人、赏之三叹的菊!曾几何时,你亦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不让须眉的豪纵襟怀,亦有“东篱把酒”的儒雅风度和金石可镂的女儿情意;而今,幽居的天空只是一张空白的宣纸,不着一点跃动的墨迹,而怀想更是一道日日夜夜必经的归路,挥剑不断,忘之还新!故土赵郎,赵郎故土,月月复年年鸿雁去来数十回,你总盼不到王师北定的佳讯,靖康耻,难道大家都忘了吗?然而你还是这样熬了过来,在没有知音的日子里,你依然拂弦,填词,依然作着无力的抗争、挽留和守候;纵然,故人已乘鹤先去,纵然,贫病渐老。久伫柴门前,你隐隐听见从远处豪宅里传来的胡调舞曲,你用秋风洗了洗耳朵返回屋内,而此时,檀香正浓,研墨未凝,匣中琴余音犹自袅袅啊,真好!你已渐渐学会了安于这样一种氛围。你挑了挑灯草,就着微光,写下二个骨瘦有力的字:易安。而案上那本后来被称作漱玉词的发黄的旧稿,被窜进屋来的风翻阅了几页,它仿佛一下子就读懂了你,呜咽着,沿着长长的长江细细传述。而今夜,哪一个倾听者,落泪最多!3.9.3声声慢同步练习解析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