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五下科学3-1《地球——宇宙的奇迹》教案

上传人:蒙蒙d****课堂 文档编号:232428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8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3-1《地球——宇宙的奇迹》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3-1《地球——宇宙的奇迹》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3-1《地球——宇宙的奇迹》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3-1《地球——宇宙的奇迹》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3-1《地球——宇宙的奇迹》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环境与我们本单元从宏观入手,引导学生对环境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研究水资源短缺问题、垃圾处理问题、能源利用问题、资源再生问题等,引导学生感受环境问题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最后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本单元共7课,大致分为3个部分。第12课“地球宇宙的奇迹”和“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整体了解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珍贵而独特的生存条件,了解地球面临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第36课“珍惜水资源”“解决垃圾问题”“合理利用能源

2、”与“让资源再生”,引导学生具体地探讨几个与他们生活贴近的环境问题。第7课“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以某市城中湖生态环境成功恢复为例,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五年级学生对“环境污染”已有一定认识,并且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有部分学生还可能参加过一些环保活动。但对于环境的概念、环境问题涉及的内容及其严重程度,学生的认知还不够清晰,感受还不够深刻。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人类的活动消耗着地球上宝贵且有限的资源,且对环境的破坏已经达到了严重的程度,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1设置具体鲜活的

3、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的建立需要亲身经历,因此课堂情境创设需要紧密联系生活,将学生耳闻目睹的素材作为课堂教学的情境。不一定要使用教材提供的情境,也可以选用当地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研讨。讲解前要做好调查,掌握相关资料,包括相关人群对环境的影响及看法等。2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引领学生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动。学生的环保意识应该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不是脱离生活。因此,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周末进行实地考察,完成有关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也可以调查校园内垃圾的产生及去向,思考、探讨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将环保理念宣传给周围的人,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第

4、1课 地球宇宙的奇迹(教材P3940)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地球宇宙的奇迹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2.知道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3.知道海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资源。科学探究目标1.能交流、讨论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的条件。2.能探讨宇宙空间站要为宇航员提供哪些生存条件。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地球的神奇以及生存环境的珍贵。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依存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记录、交流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所必需的条件。难点:通过绘画将地球的环境条件和生命活动关联起来。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地球圈层轮廓图、

5、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地球圈层轮廓图、海洋资源示意图、神奇的地球家园视频、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片段。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播放电影疯狂的外星人中有关外星人的片段。2.提问:你们认为外星人真的存在吗?说一说你们所了解的“外星文明”。(教学提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讲解:目前,所有的“外星文明”故事都是虚构的,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除地球之外的星球存在生命,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4.揭题:(教学提示:播放神奇的地球家园视频。)到目前为止,除地球之外,人类还未发现其他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们居住的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及其他生命提

6、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我们居住的地球。(板书:地球宇宙的奇迹)【设计意图】从学生十分喜爱的电影片段引入,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充分表述他们所了解的“外星文明”的欲望。然后,明确指出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并播放神奇的地球家园视频。最后,通过一系列设问引出本课主题。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1.过渡:地球上的物种如此丰富,这些物种能在地球上不断地延续下去,它们的生存有哪些必要条件呢?2.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各自认为的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3.讲解:我们知道生命离不开水、阳光、空气、食物和土壤。除此之外,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还需要各

7、种能源。阳光是许多生物生存的能量来源,同时也存在对生命有害的辐射,而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有效地阻隔了这些辐射,也使地球保持着适合生命生存的温度。探索二:画一画我们的地球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生命存在的一些必要条件,接下来,请大家根据教材P39资料,画一画我们的地球。2.活动:给学生分发地球圈层轮廓图,指导学生在图上标出与生命活动有关系的部分。探索三:了解地球是一颗非常独特的行星1.过渡:(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40太阳系图。)太阳系有八颗行星,但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存在,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资料来了解一下。2.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0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然后出示太阳系八大行星概况对

8、比表,引导学生思考其他行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3.小结:太阳系中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不能同时具备水、大气、适宜的温度和气候等生命存在的条件,因此地球是目前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独特的星球。我们的地球家园只有一个,要倍加珍惜。【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讨论、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然后以绘画和标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命存在的条件以及地球具备的环境特点的理解,再让学生阅读资料,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颗独特的、唯一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引导学生建立对地球的认知,树立珍爱地球的意识。研讨汇报拓展与小结1.拓展:出示海洋资源相关图片(或播放视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0“丰富的海洋资源”图文资料。2.提问:海洋为我们

9、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预设:丰富的生物、矿产、能源等资源。)哪些是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没有总结到的?(预设:海洋中的生物还是地球上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3.小结:地球上的海洋是个大宝藏,也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生存条件,我们同样要珍惜海洋资源。【设计意图】通过图文或视频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地球独特性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板书设计3.1地球宇宙的奇迹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地球为生命存在提供的必需条件:水、空气、适宜的温度、食物、能源和土壤等教学反思在本课的“画一画我们的地球”探索活动中,有的学生画得很迅速,但是很粗糙;有的学生画得太精细而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以,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主要画出地球的生物圈,最好在画之前示范画出一部分,帮助他们利用简图、示意图等形式把地球的环境条件和生命活动关联起来,把梳理好的生命存在的必需条件形象化。课后作业二、判断题。1.生命生存的条件很复杂,缺少任何一个生存条件,生命都无法生存。( )2.地球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宇宙空间站,提供了一切生命必需的条件,并且能自我调节平衡。( )3.易错题火星和金星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它们适合人类生存。( )参考答案二、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五年级下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