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单元试卷(含答案)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1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208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5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单元试卷(含答案)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单元试卷(含答案)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单元试卷(含答案)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章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细胞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是(D)A.口腔上皮细胞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C.蓝细菌细胞 D.蚕豆叶表皮细胞解析:蚕豆叶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结构中有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因此可以发生质壁分离。2.葡萄糖分子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顺浓度梯度进入哺乳动物红细胞。这种转运方式称为(B)A.渗透作用B.易化扩散C.胞吞作用D.主动转运解析: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转运方式为易化扩散。3.如图表示光合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中纸层析的结果,据图判断用作实验材料的叶片颜色为(B)A.红色B.黄色C.绿色D.紫色解析:分析图示可知,扩散距离远的色素相对含

2、量高,说明该叶片主要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而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相对较低,可判断叶片为黄色。4.ATP是腺嘌呤核苷的衍生物,如图是ATP的分子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A.组成ATP的化学元素是C、H、O、N、PB.在活细胞中ATP分布广泛,但含量较低C.图中虚线部分的名称是腺嘌呤D.图中处的化学键易断裂,ATP转化为ADP解析:一个ATP分子包括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因此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ATP和AD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转化效率很高;虚线部分为腺苷,包括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分子;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即处的化学键容易断裂,释放其中的能

3、量,ATP转化为ADP。5.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植物叶肉细胞内需氧呼吸的过程图,4、7均为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催化23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B.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C.3必定全部释放到大气中D.6可来自叶绿体解析:23过程是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8是需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3是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二氧化碳,植物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被叶绿体吸收用于进行光合作用;6是参与需氧呼吸第三阶段的氧气,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可以用于需氧呼吸过程。6.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下列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D)A.和分别表示易

4、化扩散和主动转运B.和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C.乙醇是以方式进入细胞的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方式进入细胞的解析: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属于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属于主动转运;胞吐和胞吞是大分子物质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进出细胞的方式,图示和表示的是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扩散,属于主动转运;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扩散;水、二氧化碳、氧气进入细胞方式为扩散,动力是浓度差。7.为了验证厌氧呼吸也能产生CO2,应选择的装置是(B)解析:A装置中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B装置中石蜡油膜隔绝空气,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CO2;乳酸菌是厌氧菌,不能进行需氧呼吸,且乳酸菌厌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不产生CO2。

5、8.下列关于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ATPADP+Pi+能量A.过程为可逆反应B.过程均需要酶的催化C.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过程相联系D.过程释放的能量不能用于光合作用解析:过程不是可逆反应,物质可逆,能量、进行场所等不可逆;过程均需要酶的催化;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过程相联系;ATP水解过程释放的能量能用于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阶段。9.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A.过程在细胞溶胶中进行B.过程释放少量能量C.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D.过程释放大量能量解析:过程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溶胶中进行;过程表示需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其中第三阶段能释放大量

6、能量;过程表示厌氧呼吸(乳酸发酵)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溶胶;过程表示厌氧呼吸(酒精发酵)的第二阶段,该阶段不能释放能量。10.下列关于“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及“观察叶绿体”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C)A.上述两个实验观察的均是死细胞B.幼嫩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不能用于观察胞质环流现象C.利用洋葱外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时无须染色D.黑藻的叶肉细胞无法作为“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材料解析:“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及“观察叶绿体”这两个实验观察的均是活细胞;幼嫩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能用于观察胞质环流现象;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故利用洋葱外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7、时无须染色;黑藻的叶肉细胞含有大液泡,且借助叶绿体便于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11.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D)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碳反应解析: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产生的,故破坏叶绿体的外膜后,氧气仍可继续产生;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是会发生变化的,如秋天叶子变黄了,说明叶绿素分解,类胡萝卜素比例上升,比例发生了改变;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低

8、,光照时间短影响的不是光合速率;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的是ATP和NADPH,因此适宜条件下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碳反应。12.水稻收获后,要充分晾晒才能入库,这样做的目的是(A)A.减少水稻种子中自由水的含量B.增强水稻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度C.减少水稻种子中有机物的含量D.增强水稻种子的光合作用强度解析: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水含量越高,细胞呼吸越旺盛,水稻收获后,要充分晾晒才能入库,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水稻种子中自由水的含量,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抑制种子萌发,延长种子的保存时间。13.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乙醇发酵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

9、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A.实验前在乙试管中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黄色B.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富氧环境C.可取乙试管中的液体加入5%的重铬酸钾溶液以鉴定是否有乙醇生成D.甲试管塞上橡皮塞后应立刻将导管插入乙试管中解析:实验前乙试管中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随着厌氧呼吸的进行,产生二氧化碳,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成黄色;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无氧环境;乙醇产生后在甲试管中,应取甲试管中的液体加入5%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以鉴定是否有乙醇生成;甲试管塞上橡皮塞后应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将导管插入乙试管中,以消耗甲

10、试管中原有的氧气。14.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CO2的吸收)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O2的释放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B.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解析:由于光反应产生O2,碳反应消耗CO2,所以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可用O2的释放速率或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其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11、蓝紫光,几乎不吸收红光,所以不能在红光区吸收光能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根据吸收光谱可知,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某小组同学利用甲图装置探究了pH对两种不同酶的活性影响,实验结果如乙图。回答第1516小题。 15.在实验装置足够条件下,下列该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D)A.每个装置中滤纸片大小数量相同B.反应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该反应装置通过旋转反应小室可随时终止反应D.待各组反应结束后,读取并记录各组量筒气体体积解析:各组反应小室中浸过肝脏研磨液的滤纸片的大小和数量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单位时间气泡或气体的释放量,故反

12、应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避免空气的干扰;本实验的反应进程是可以控制的,由甲图可知,该反应装置通过旋转反应小室可随时终止反应;由于底物H2O2的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故最终反应结束后各组量筒中的气体体积相同,应通过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较酶活性。16.有关乙图实验结果分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C)A.根据图可知不同酶的适宜pH范围不同且互不交叉B.导致A1、A3、A4、A6几点酶活性变化的原因不同C.若改变温度,则B1和B2点值可能变小D.酶活性可用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表示解析:据图可知,这两种不同酶的适宜pH范围不同,分别是A1A3、A4A6,且互不交叉,但无法得出其他种类

13、的不同酶均符合该特点的结论;导致A1、A3、A4、A6几点酶活性变化的原因相同,都是由于pH过大或过小导致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B1和B2表示两种酶最适pH下的酶活性,改变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则B1和B2点值可能变小;酶促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表示。17.如图为研究NaHCO3溶液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将装置放在光下,毛细刻度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B.将装置置于暗室中,一段时间后检查红色液滴是否移动及移动方向,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伊尔藻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与释放的O2量相等,因此红色液滴不移动D.为使对照更具说服力,甲中也应

14、放置等量相同的伊尔藻解析:将装置放在光下,乙中产生氧气,使气压升高,液滴向左移动;将整个装置置于暗室中,伊尔藻在没光的条件下不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检查红色液滴不会移动,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NaHCO3溶液能保证二氧化碳浓度,伊尔藻在光下光合作用产生O2,乙内气压增大,毛细刻度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只有NaHCO3溶液浓度是唯一变量,故甲中也应放置等量相同的伊尔藻。18.甲、乙、丙三位同学为探究酶的特性,进行了相关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甲做了13组,乙做了3组 和 4组,丙做了5组和6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组别1234561%淀粉溶液333

15、32%蔗糖溶液33新鲜唾液1111蔗糖酶溶液11温度0 80 37 37 37 37 A.甲、乙、丙同学实验的检测试剂均为本尼迪特试剂B.甲同学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酶和底物用量C.乙和丙同学单独所做的实验也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D.组别4和5出现轻度阳性反应一定是淀粉或蔗糖溶液不纯造成的解析:本尼迪特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还原糖,但需要水浴加热,会破坏实验设定的温度条件,不能用来检测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故13组的检测试剂不能为本尼迪特试剂;甲同学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酶活性,酶和底物用量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根据题目信息分析,乙和丙同学单独所做的实验也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组别4和5出现轻度

16、阳性反应可能是淀粉或蔗糖溶液不纯造成的,也可能是实验操作过程中,所加试剂带入了少量还原糖。19.溶酶体内的pH一般在4.6左右。当溶酶体的内部物质不断消耗H+使pH上升时,与Na+和H+运输有关的m蛋白、T蛋白和V蛋白发生如图所示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T蛋白和V蛋白都是载体蛋白,结构功能相同B.当溶酶体中pH上升后,V蛋白转运H+量增加C.溶酶体pH上升后,T蛋白发生的变化会使溶酶体内的Na+浓度上升D.pH为4.6时,m蛋白抑制了T蛋白和V蛋白的活性解析:T蛋白和V蛋白都是载体蛋白,前者转运钠离子,而后者转运氢离子,因此二者的结构功能有差异;pH上升后,V蛋白逆浓度梯度转运H+进入

17、溶酶体,会使溶酶体内H+增加,pH下降;溶酶体pH上升后,溶酶体内的Na+从溶酶体转运进入细胞溶胶,T蛋白的转运使溶酶体内的Na+浓度有所下降;据题图分析,pH为4.6时,T蛋白的活性受m蛋白的抑制,而V蛋白的活性并未受到抑制。20.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再光照1 h(光强相同),测其质量变化,得到下表的数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C)组别一二三四温度/27282930暗处理后质量变化/mg-1-2-3-1光照后与暗处理前质量变化/mg+3+3+3+1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2729 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C.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

18、度约是29 D.30 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 mg/h解析:总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质量变化+2暗处理后质量变化,经过计算可知,29 时光合速率最快,故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 ;净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质量变化+暗处理后质量变化,经过计算可知,27 、28 、29 的净光合速率依次是4 mg/h、5 mg/h 和6 mg/h,故2729 下的净光合速率不相等;暗处理后质量变化表示1 h植物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即呼吸速率,结合表中数据可知,29 时呼吸速率最大,故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 ;30 下真正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质量变化+2暗处理后质量变化=3 mg/h。二、非选择

19、题(共40分)21.(10分)对下列生物学实验进行结果预测或分析与讨论。(1)用小鼠肝细胞悬液(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配制),进行小鼠肝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体积和数量变化的实验,当NaCl溶液浓度为 1.1%时,细胞体积(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细胞数量将(填“增多”“减少”或“不变”)。(2)某同学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编号为1号和2号试管,然后分别加入适量的新鲜肝脏研磨液和等量的蒸馏水,发现1号试管产生气泡的速度快得多,由此得出实验结论: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用淀粉和唾液淀粉酶作为实验材料,检测实验结果时选用

20、碘碘化钾溶液还是本尼迪特试剂?,请说明理由:。(3)某同学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乙醇发酵实验,在混合液表面滴加一层液体石蜡的目的是营造环境,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解析:(1)由于细胞的等渗溶液为0.9%的NaCl溶液,所以当NaCl溶液浓度为1.1%时,细胞在高浓度溶液环境中发生渗透作用失水而皱缩,细胞体积将变小,而细胞数量不变。(2)1号和2号试管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新鲜肝脏研磨液,加肝脏研磨液的1号试管产生气泡的速度比2号试管快得多,说明肝脏研磨液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由于本尼迪特试剂需要加热使用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选用碘

21、碘化钾溶液而非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实验结果。(3)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微生物,用其进行发酵实验时主要是利用其厌氧呼吸的产物,在混合液表面滴加一层液体石蜡的目的是营造无氧环境;由于细胞呼吸释放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温度会升高。答案:(1)变小细胞在高浓度溶液环境中发生渗透作用失水而皱缩不变(2)(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碘碘化钾溶液本尼迪特试剂需要加热使用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3)无氧细胞呼吸释放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22.(6分)气孔是水分和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通道,它由叶片表皮上的保卫细胞环绕而成。保卫细胞失水会导致气孔关闭,吸水会导致气孔开启,如图1所示。调节气孔

22、开闭的机制目前有多种说法,“无机盐离子吸收学说”是其中一种较为经典的假说,如 图2 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可见,与根尖分生区细胞相比,保卫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正常情况下,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越大,其吸水能力。(2)根据图2所示学说推测,光照能促进细胞中ATP的合成,进而(填“促进”或“抑制”)H+的外排,激活,细胞以的方式增加K+的吸收量,引起细胞吸水,最终导致气孔开启。由此可见,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至少答出两点)等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解析:(1)由图1可见,与根尖分生区细胞相比,保卫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大液泡。正常情况

23、下,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越大,其吸水能力越强。(2)根据图2所示学说推测,光照能促进细胞中ATP的合成,进而促进H+的外排,激活钾离子通道,细胞以易化扩散的方式增加K+的吸收量,引起细胞吸水,最终导致气孔开启。由此可见,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信息交流等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答案:(1)叶绿体和大液泡(写出一项即可)越强(2)促进钾离子通道易化扩散物质交换、能量转换、信息交流23.(8分)同位素示踪法能有效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生物学上经常使用的同位素有14C、3H、18O、15N、32P和35S 等。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不

24、仅化学性质不变而且有些还具有放射性,易于检测。该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分析下列有关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1)1939年,鲁宾和卡门利用18O进行了两组对比实验:为第一组植物提供,为第二组植物提供。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为O2,第二组全部为18O2,有力地证明了植物释放的O2只来自H2O。(2)20世纪40年代生物学家卡尔文等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来追踪CO2是如何转变成糖类的,给小球藻悬浮液通入14CO2,光照一定时间(从1秒 到数分钟)后,将样品立即加入煮沸的甲醇中,杀死小球藻,其目的是,同时提取产物进行分析。实验发现,仅仅30秒的时间,放射性代谢产物多达几十种

25、。缩短时间到7秒,放射性代谢产物减少到12种。想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是什么,可能的实验思路是不断后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产物进行分析,直到最终提取物中只有1种放射性代谢产物,该物质即为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3)线粒体生长到一定大小就要开始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线粒体。研究人员将胆碱缺陷突变型链孢菌(自身不能合成胆碱)培养在含有3H标记胆碱(一种磷脂的前体物)的培养基中,使(填结构)带上放射性3H标记。然后收集细胞,转入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分别在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再通过放射自显影检查培养时间长短不同的细胞中同位素的分布和含量。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放射性均匀分布在新的线粒体中并随着分裂次

26、数增加而,证明新的线粒体是分裂而来的。(4)ATP又称腺苷三磷酸,可以简写成APPP。由于末端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使得远离A的化学键不稳定,该键容易断裂和重新生成,形成了ATP的循环供能机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以培养液中叶绿体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上述结论。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解析:(1)光反应产生的氧气只来自水,根据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为O2,第二组全部为18O2可知,为第一组植物提供的物质为H2O和C18O2,为第二组提供的物质为H218O和CO2。(2)给小球藻悬浮液通入14CO2,光照一定时间(从1秒到数分钟)后,将样品立即加入煮沸的甲醇中,杀死小球藻,其

27、目的是使酶失活,终止细胞内的酶促反应,同时提取产物进行分析。实验发现,仅仅30秒的时间,放射性代谢产物多达几十种。缩短时间到7秒,放射性代谢产物减少到12种。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14CO2形成的产物又经过了其他的物质转变,所以想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是什么,可不断缩短光照时间后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产物进行分析,直到最终提取物中只有1种放射性代谢产物,该物质即为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3)3H标记胆碱是合成磷脂的前体物质,因此用3H标记的胆碱能够使线粒体膜带上放射性标记。线粒体被3H标记的细胞被转入不含3H标记胆碱的培养基中,由于线粒体的分裂,具有放射性的线粒体数量逐渐增加,并随着分

28、裂次数的增加,线粒体的放射性逐渐降低。(4)由于ATP末端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使得远离A的化学键不稳定,该键容易断裂和重新生成,形成了ATP的循环供能机制。为证明上述结论,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培养液中的磷酸,让细胞利用其合成ATP,并检测ATP不同位置的磷酸基团的放射性情况,故实验思路为在培养液中加入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磷酸,光照一段时间后,提取叶绿体中的ATP,并分别检测、位磷酸基团是否含有放射性;预期实验结果:位磷酸含有放射性,位磷酸没有放射性。答案:(1)H2O和C18O2H218O和CO2(2)使酶失活,终止细胞内的酶促反应缩短光照时间(3)线粒体膜不含3H标记胆碱降低(

29、4)实验思路:在培养液中加入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磷酸,光照一段时间后,提取叶绿体中的ATP,并分别检测、位磷酸是否含有放射性;预期实验结果:位磷酸含有放射性,位磷酸没有放射性24.(10分)据图回答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1)光合色素分布在图甲中的上,其中呈黄色、橙色、红色的色素合称为。(2)乙图分离光合色素的方法名称是,乙装置中有一处错误是。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为防止色素被液泡中的有机酸破坏,需要加入的物质是。叶绿素的含量直接影响光反应的速率,光反应的产物有。(3)图丙装置可用来探究光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该图的材料及设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观察指标是。(4)

30、图丁表示连翘的叶肉细胞在光强度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在光强度为b时,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有,此时连翘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是。解析:(1)叶绿体中基粒有较大的膜面积,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可以充分吸收光能;其中呈黄色、橙色、红色的色素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合称为类胡萝卜素。(2)乙图分离光合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由于色素能溶解在层析液中,所以当层析液没过滤液细线时,无法得到色素带;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加入的碳酸钙可以和液泡被破坏后释放的有机酸反应,避免叶绿素受破坏。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产物有ATP、NADPH、O2。(

31、3)利用图丙所示装置探究光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自变量是光强度,可利用台灯距烧杯的距离调节光强度,控制实验的自变量;叶圆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叶圆片上浮,所以观测指标是单位时间内叶圆片上浮的数量或单个叶圆片上浮至水面的时间,从而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弱。(4)根尖分生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线粒体;在光照强度为b时,二氧化碳释放量等于氧气产生总量,说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一半被释放,一半用于光合作用,即此时连翘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是光合速率的2倍(或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答案:(1)基粒(类囊体膜或光合膜)类胡萝卜素(2)纸层析层析液没过滤液细线碳酸钙ATP、NAD

32、PH、O2(3)光强度(或台灯与烧杯的距离)单个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或单位时间内叶圆片上浮的数量)(4)细胞溶胶、线粒体呼吸速率是光合速率的2倍(或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25.(6分)过氧化氢酶(CAT)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氧气和水的酶,存在于细胞的过氧化物中。水杨酸(SA)和多效唑(PP333)参与植物许多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研究发现SA和PP333能提高玉簪叶片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共同作用,其效果比每种物质单独起作用的效果还要大的现象)。为了验证此结论,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列材料进行了实验。实验材料:玉簪叶片若干,SA(100 mg/L),PP333

33、(100 mg/L),蒸馏水,毛笔等。实验共分 4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甲玉簪叶片+SA+乙玉簪叶片+PP333+丙丁注:“+”表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其他2组的实验处理分别是 、 。(2)为提取玉簪叶片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可对细胞进行处理。(3)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用表示。(4)预测实验结果并用坐标柱状图表示。(5)研究发现,过氧化氢酶(CAT)会抑制植物细胞内膜脂过氧化物的合成,膜脂过氧化物的增多会加剧的损伤,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SA和PP333除了能提高玉簪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还能通过提高光合色素的含量以增强对光能的能力,从而提高光合

34、速率。解析:(1)本实验是验证SA和PP333能提高玉簪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两者具有协同作用。题表中其他2组的实验处理分别是玉簪叶片+PP333+SA和玉簪叶片+(适量)蒸馏水。(2)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为提取玉簪叶片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可对其进行破碎处理。(3)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用单位质量过氧化氢酶在单位时间内使多少过氧化氢分解(氧气的产生量)表示。(4)本实验是验证SA和PP333能提高玉簪叶片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两者具有协同作用,故丙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丁组最低,具体图示见答案。(5)研究发现,过氧化氢酶(CAT)会抑制植物细胞内膜脂过氧化物的合成,膜脂过氧化物的增多会加剧叶绿体膜的损伤,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SA和PP333除了能提高玉簪叶片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还能通过提高光合色素的含量以增强对光能的吸收和转化能力,从而提高光合速率。答案:(1)玉簪叶片+PP333+SA玉簪叶片+(适量)蒸馏水(2)破碎(3)单位质量过氧化氢酶在单位时间内使多少过氧化氢分解(氧气的产生量)(4)丙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丁组最低。如图所示:(5)叶绿体膜吸收和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浙科版(新教材) > 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