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203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Na2O BCO CCaO DSO2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在该状态下能导电的是( )A熔融NaClBCuC液态HClDKNO33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2NO+2CO2CO2+N2中,氧化剂是( )ANOBCOCCO2DN24黑火药的反应原理为:2KNO3+S+3C K2S+N2+3CO2,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AK2SBN2CCO2DK2S和N25反应8NH3+3Cl2=N2+6NH4Cl中,还原产物是( )AN2BCl2CNH4ClDNH36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不是化合物 D不可能是混合物

2、7对下列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A纯碱、烧碱都属于碱 BCuSO45H2O属于电解质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属于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8下列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不科学的是()选项分类目标分类标准分类结果A化学反应有无离子参加或生成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B有无单质参加或生成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C化学物质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胶体、溶液和浊液D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9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A氯化镁晶体 B氯化钠溶液 C液态氯化氢 D熔融氢氧化钾10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a(OH)2=Ca22(OH) BFeCl3=Fe23ClCH

3、2SO4=HSO DAl2(SO4)3=2Al33SO 11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标准:是否有电子的转移)B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标准: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C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标准:组成物质的元素种数)D化合物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标准:溶于水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12下列变化过程中,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Cl2Cl BII2 CSO2SO32 DCuOCu13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ABCD14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地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

4、中浪底来。”下列有关本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A“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的氧化物B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C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0-910-7cmD由沙子到计算机芯片发生了还原反应15近年来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语“百炼成钢”水滴石穿”中均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场景描述主要是物理变化C梦溪笔谈中“又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中的“青雾”属于胶体16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Fe3、SO、Al3和M离子,经测定Fe3、SO、Al

5、3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则M离子可能是下列中的()ANa BOH CS2 DCl17最近,厦门大学王野教授课题组利用碳纳米管负载成功实现了从一氧化碳到乙醇(CH3CH2OH)的转化,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又利用一种复合催化剂,成功实现了将一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乙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乙醇可表示为2CO+4H2CH3CH2OH+H2OB除去Fe、Cu混合物中的Fe,可采用加足量稀硫酸再过滤的方法C碳纳米管是一种胶体材料D所涉及的C、H、O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O元素18油条的做法是将矾、碱、盐按比例加入温水中,再加入面粉搅拌成面团;放置,使面团产生气体,形成孔洞

6、。放置过程发生反应:2KAl(SO4)212H2O+3Na2CO3=2Al(OH)3+3Na2SO4+K2SO4+3CO2+21H2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物质的分类角度来看,油条配方中的“矾、碱、盐”主要成分均为盐B放置过程发生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放置过程发生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电解质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 CO32-=2Al(OH)3+3CO219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ANaOH和硫酸 BZn和盐酸CNaOH溶液和Fe2(SO4)3溶液 DH2SO4溶液和MgCl2溶液2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硝酸银与盐酸反应:AgNO3Cl=

7、AgClNO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AgCu2C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Ba2SO=BaSO4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2=2Fe33Cu21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Ce4Fe2=Fe3Ce3 Sn22Fe3=2Fe2Sn4由此确定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Sn2、Fe2、Ce3 BSn2、Ce3、Fe2 CCe3、Fe2、Sn3 DFe2、Sn2、Ce322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Na、K、OH、Cl BNa、Cu2、SO、NOCMg2、Na、SO、Cl DBa2、HCO、NO、K23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8、且加入过量稀硫酸时,有气体生成的是()ANa、Ag、CO、ClBK、Ba2、SO、ClCNa、K、CO、ClDNa、K、Cl、SO24已知: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Cl2+2FeCl2=2FeCl3;2KI+2FeCl3=2KCl+I2+2FeCl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氧化性:MnO4-Fe3+Cl2 B还原性:Cl-I-Fe2+CFe3+只有氧化性,Fe2+只有还原性 D由信息推测:Cl2+2I-=2Cl-+I2反应可以进行25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

9、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C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二、非选择题26晚会上,某位学生在表演“空瓶生烟”魔术节目时,将两个“空”集气瓶口对口靠在一起,一会儿,瓶内白烟滚滚。魔术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原来表演者事先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加了2滴浓盐酸和浓氨水,充分振荡后使HCl气体和NH3气体分别充满两个集气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固体小颗粒NH4Cl(白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H3=NH4Cl。请回答以下问题:(1)此魔术中体现了浓盐酸和浓氨

10、水均极易_。(2)从物质分类角度看,NH4Cl属于_。(3)从化学反应类型分析,此反应属于_反应。27.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X请回答:(1)X的化学式是_,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属于_ (填字母)。A单质 B酸性氧化物 C化合物 D盐(2)在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填化学式)_。(3)写出在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X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制备高铁酸钠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的化学原理可用离子方程式表

11、示为:3ClO-+2Fe3+10OH-=2FeO42-+3Cl-+5H2O。用单线桥标出上述方程式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28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BaCl2、Na2CO3、NaCl、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方案: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方案:将它们按照钠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1)根据方案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发现Na2CO3溶液也显碱性,于是将Na2CO3与NaOH都划分为碱类,是否合理?_。(2)请写出方案两组物质间任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该兴趣小组中的一位同学认为,还可以根据

12、是否含有钠元素将上述五种物质分为Na2CO3、NaCl、NaOH和H2SO4、BaCl2两类。在用H2SO4鉴别三种含钠元素的物质时,Na2CO3很容易得到了区分,但鉴别NaCl和NaOH时却陷入了困境,你能帮忙解决这一难题吗?_。29图为五个椭圆交叉构成的图案,其中五个椭圆内分别写了、KOH,图中相连的物质均可归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相应的分类标准代号。(1)相连的两种物质都是电解质的是_(填分类标准代号,下同),都是氧化物的是_。(2)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相互反应的是_,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反应。(3)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能与某种强酸反应生成上述中的另一种物质,则该反应的

13、离子方程式为_。(4)用洁净的烧杯取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得到的分散系称为_,要证明该分散系的实验方法是_。30钠、铁及它们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1)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NaN3迅速分解产生N2和Na,同时放出大量的热,N2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KClO4是助氧化剂,可处理产生的Na,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Fe2O3是主氧化剂,也可处理产生的Na,反应为6Na+Fe2O33Na2O+2Fe,反应中N

14、a2O是_(填“还原产物”或“氧化产物”)。NaHCO3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2)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覆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FeCl3溶液与金属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FeCl2可加入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制得分散系为_(填“溶液”“胶体”或“浊液”)。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Na2O BCO CCaO DSO2【答案】D【解析】Na2O和CaO是碱性氧化物;CO虽然是非金属氧化物,但它不

15、是酸性氧化物。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在该状态下能导电的是( )A熔融NaClBCuC液态HClDKNO3【答案】A【解析】A项,熔融NaCl属于电解质且在该状态下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A选;B项,Cu能够导电,但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故B不选;C项,液态HCl属于电解质且在该状态下,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则不导电,故C不选;D项,KNO3属于电解质且在该状态下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则不导电,故D不选;故选A。3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2NO+2CO2CO2+N2中,氧化剂是( )ANOBCOCCO2DN2【答案】A【解析】该反应中NO转化为N2,N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16、作氧化剂,故答案为A。4黑火药的反应原理为:2KNO3+S+3C K2S+N2+3CO2,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AK2SBN2CCO2DK2S和N2【答案】C【解析】2KNO3+S+3CK2S+N2+3CO2中,N化合价从+5降低到0价,被还原,KNO3是氧化剂,N2是还原产物,S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2价,被还原,S是氧化剂,K2S是还原产物,C化合价从0升高到+4价,被氧化,C是还原剂,CO2是氧化产物,故选C。5反应8NH3+3Cl2=N2+6NH4Cl中,还原产物是( )AN2BCl2CNH4ClDNH3【答案】C【解析】反应8NH3+3Cl2=N2+6NH4Cl中,N的化合价由-3价

17、升为0价,失电子被氧化,生成的N2为氧化产物;Cl的化合价由0价降为-1价,得电子被还原,生成的NH4Cl为还原产物,故选C。6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不是化合物 D不可能是混合物【答案】C【解析】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元素可形成氧气、臭氧两种物质。若仅由O2组成,则该物质属单质,也是纯净物;若由O2、O3共同组成,则该物质是混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仅由一种元素不可能组成化合物。7对下列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A纯碱、烧碱都属于碱 BCuSO45H2O属于电解质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属于

18、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答案】B【解析】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 CuSO45H2O是化合物,溶于水自身发生电离而使溶液导电,属于电解质;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酸式盐硫酸氢钠); 氯化铵等铵盐中不含金属阳离子。8下列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不科学的是()选项分类目标分类标准分类结果A化学反应有无离子参加或生成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B有无单质参加或生成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C化学物质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胶体、溶液和浊液D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答案】B【解析】离子反应是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故A正确;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把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故C

19、正确;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D正确。9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A氯化镁晶体 B氯化钠溶液 C液态氯化氢 D熔融氢氧化钾【答案】D【解析】电解质导电所需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氯化镁晶体为固态,不导电,是电解质;氯化钠溶液导电,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液态氯化氢不导电,是电解质,只有溶于水才导电;熔融氢氧化钾导电,是电解质。10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a(OH)2=Ca22(OH) BFeCl3=Fe23ClCH2SO4=HSO DAl2(SO4)3=2Al33SO 【答案】D【解析】A中氢氧根离子不应加括号;

20、B中铁为三价铁离子;C中氢离子应写为2H;D项正确。11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标准:是否有电子的转移)B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标准: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C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标准:组成物质的元素种数)D化合物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标准:溶于水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答案】B【解析】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的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B不正确。12下列变化过程中,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Cl2Cl BII2 CSO2SO32 DCuOCu【答案】B【解析】Cl2Cl,化合价降低,A项错误;II2,化合价升高,B项正确;SO2SO32,

21、化合价不变,C项错误;CuOCu,化合价降低,D项错误。13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NaHSO4属于盐类,不属于酸,A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B错误。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阴离子进行分类的,分类标准不同,C错误。14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地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下列有关本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A“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的氧化物B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C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0-910-7cm

22、D由沙子到计算机芯片发生了还原反应【答案】D【解析】A项,金属于惰性金属,自然界中存在金单质,通过沙里淘金即可获得,故“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单质,A错误;B项,淘金利用水流冲走密度小的泥沙,而留下密度大的金,萃取则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实现分离的一种方法,故两者原理不同,B错误;C项,雾属于胶体,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即10-710-5 cm,C错误;D项,沙子的主要成分是SiO2,计算机芯片成分是Si,由SiO2Si,Si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D正确;故选D。15近年来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语

23、“百炼成钢”水滴石穿”中均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场景描述主要是物理变化C梦溪笔谈中“又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中的“青雾”属于胶体【答案】A【解析】A项,成语“百炼成钢”是从铁的化合物中得到铁单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水滴石穿是物理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符合题意;B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场景没有新物质生成,描述主要是物理变化,B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梦溪笔谈中“又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涉及反应生成碳酸氢钙以及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的过程,不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涉及氧

24、化还原反应,C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雾是空气中的小液滴,粒子直径在1-100nm,属于胶体,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6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Fe3、SO、Al3和M离子,经测定Fe3、SO、Al3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则M离子可能是下列中的()ANa BOH CS2 DCl【答案】D【解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以判断,M应该为负一价阴离子,可能为OH或Cl,但OH与Fe3、Al3不能大量共存,故只能是Cl,D正确。17最近,厦门大学王野教授课题组利用碳纳米管负载成功实现了从一氧化碳到乙醇(CH3CH2OH)的转化,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又利用一种复合催化剂,成功实现了将一氧

25、化碳和氢气转化为乙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乙醇可表示为2CO+4H2CH3CH2OH+H2OB除去Fe、Cu混合物中的Fe,可采用加足量稀硫酸再过滤的方法C碳纳米管是一种胶体材料D所涉及的C、H、O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O元素【答案】C【解析】A项,依题意,CO和H2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了CH3CH2OH,方程式为2CO+4H2CH3CH2OH+H2O,A正确;项,Fe比Cu活泼,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FeSO4,过滤分离可得到Cu,B正确;C项,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碳纳米管不具有胶体的特征,不属于胶

26、体,C错误;D项,C、H、O三种元素中H的非金属最弱,C和O在同一周期,从左至右,非金属依次增强,故O的非金属最强,D正确;故选C。18油条的做法是将矾、碱、盐按比例加入温水中,再加入面粉搅拌成面团;放置,使面团产生气体,形成孔洞。放置过程发生反应:2KAl(SO4)212H2O+3Na2CO3=2Al(OH)3+3Na2SO4+K2SO4+3CO2+21H2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物质的分类角度来看,油条配方中的“矾、碱、盐”主要成分均为盐B放置过程发生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放置过程发生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电解质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 CO32-=2Al(OH)3+3

27、CO2【答案】A【解析】A项,从物质的分类角度来看,油条配方中的KAl(SO4)212H2O、Na2CO3、NaCl都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都属于盐类,A正确;B项,放置过程发生的反应2KAl(SO4)212H2O+3Na2CO3=2Al(OH)3+3Na2SO4+K2SO4+3CO2+21H2O,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项,放置过程发生的反应中,生成物CO2为非电解质,C错误;D项,根据原子守恒,反应物中应该有水参加反应,该反应2Al3+3 CO32-=2Al(OH)3+3CO2未遵循质量守恒,D错误;故选A。19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28、)ANaOH和硫酸 BZn和盐酸CNaOH溶液和Fe2(SO4)3溶液 DH2SO4溶液和MgCl2溶液【答案】D【解析】H2SO4溶液和MgCl2溶液中的离子不发生离子反应。2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硝酸银与盐酸反应:AgNO3Cl=AgClNO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AgCu2C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Ba2SO=BaSO4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2=2Fe33Cu【答案】C【解析】A项错误,AgNO3易溶于水,应拆成离子;B项错误,反应前后电荷不相等;D项错误,违背了客观事实,铁在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生成Fe2。21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C

29、e4Fe2=Fe3Ce3 Sn22Fe3=2Fe2Sn4由此确定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Sn2、Fe2、Ce3 BSn2、Ce3、Fe2 CCe3、Fe2、Sn3 DFe2、Sn2、Ce3【答案】A【解析】根据同一个化学反应,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得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n2Fe2Ce3。22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Na、K、OH、Cl BNa、Cu2、SO、NOCMg2、Na、SO、Cl DBa2、HCO、NO、K【答案】C【解析】溶液无色,则不含有色离子Cu2,B错误;溶液呈酸性,则OH、HCO不能存在,A、D

30、错误,C项都能存在。23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稀硫酸时,有气体生成的是()ANa、Ag、CO、ClBK、Ba2、SO、ClCNa、K、CO、ClDNa、K、Cl、SO【答案】C【解析】A项中Ag与Cl、CO不能大量共存;B项中Ba2SO=BaSO4;C项中离子能共存,加入过量稀硫酸时,发生反应2HCO=CO2H2O,符合题意;D项中离子能共存,但加入过量稀硫酸时,不发生反应,无气体生成。24已知: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Cl2+2FeCl2=2FeCl3;2KI+2FeCl3=2KCl+I2+2FeCl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氧化性

31、:MnO4-Fe3+Cl2 B还原性:Cl-I-Fe2+CFe3+只有氧化性,Fe2+只有还原性 D由信息推测:Cl2+2I-=2Cl-+I2反应可以进行【答案】D【解析】A项,由以上反应可推断出氧化性强弱,氧化性:MnO4-Cl2Fe3+,故A错误;B项,由以上反应可推断出还原性强弱,还原性: I-Fe2+ Cl-,故B错误;C项,Fe2+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故C错误;D项,由以上反应可推断出氧化性强弱,氧化性:MnO4-Cl2Fe3+ I2,故可推测出:Cl2+2I-=2Cl-+I2反应可以进行;故D正确;故选D。25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

3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C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答案】A【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可判断B中氧化性:Cl2I2;C中氧化性:Co2O3Cl2;D中氧化性:Fe3I2,这些结论与题给信息一致。对于A,由于I的还原性强于Fe2,所以Cl2应先氧化I,而不应先氧化Fe2。二、非选择题26晚会上,某位学生在表演“空瓶生烟”魔术节目时,将两个“空”集气瓶口对口靠在一起,一会儿,瓶内白烟滚滚。魔术

33、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原来表演者事先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加了2滴浓盐酸和浓氨水,充分振荡后使HCl气体和NH3气体分别充满两个集气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固体小颗粒NH4Cl(白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H3=NH4Cl。请回答以下问题:(1)此魔术中体现了浓盐酸和浓氨水均极易_。(2)从物质分类角度看,NH4Cl属于_。(3)从化学反应类型分析,此反应属于_反应。【答案】(1)挥发 (2)盐或正盐、铵盐、盐酸盐等 (3)化合【解析】浓盐酸和浓氨水均易挥发,分别产生HCl气体和氨气,二者相遇发生反应NH3HCl=NH4Cl,NH4Cl由NH和Cl构成,属于盐类。27.我

34、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X请回答:(1)X的化学式是_,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属于_ (填字母)。A单质 B酸性氧化物 C化合物 D盐(2)在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填化学式)_。(3)写出在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X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制备高铁酸钠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的化学原理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3ClO-+2Fe3+10OH-=2FeO42-+3Cl-+5H2O。用单线桥标出上述方程式的电子转

35、移方向和数目_。【答案】(1)CO2 BC (2)S、KNO3(3)CO2+NaOH=NaHCO3 (4)【解析】(1)根据反应过程原子守恒,判断X的化学式是CO2;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CO2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化合物,也属于酸性氧化物。(2)该反应中S的化合价从0降低到-2,KNO3的N元素从+5降低到0,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该物质做氧化剂,故氧化剂是S、KNO3。(3)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CO2+NaOH=NaHCO3。(4)该反应中Cl元素从+1价降低到-1价,得2个电子,Fe元素从+3价升高到+6价,失

36、去3个电子,则用单线桥标出上述方程式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28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BaCl2、Na2CO3、NaCl、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方案: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方案:将它们按照钠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1)根据方案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发现Na2CO3溶液也显碱性,于是将Na2CO3与NaOH都划分为碱类,是否合理?_。(2)请写出方案两组物质间任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该兴趣小组中的一位同学认为,还可以根据是否含有钠元素将上述五种物质分为Na2CO3、NaCl、NaO

37、H和H2SO4、BaCl2两类。在用H2SO4鉴别三种含钠元素的物质时,Na2CO3很容易得到了区分,但鉴别NaCl和NaOH时却陷入了困境,你能帮忙解决这一难题吗?_。【答案】(1)不合理。虽然Na2CO3溶液呈碱性,但它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出OH,不符合碱的定义(2)CO2H=CO2H2O(或COBa2=BaCO3)(3)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许H2SO4溶液,分别加入稍过量的两种未知溶液,充分混合后,再向混合溶液中分别滴加Na2CO3溶液,若有气泡生成,则加入的未知溶液为NaCl溶液;若无气泡生成,则加入的未知溶液为NaOH溶液【解析】(1)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显然Na2

38、CO3不是碱,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2)方案的两组物质分别为H2SO4、BaCl2、NaOH、Na2CO3、NaCl,两组物质间能够发生两个反应。H2SO4和Na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CO2H2O。BaCl2和Na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Ba2=BaCO3。(3)可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H2SO4溶液,再分别加入稍过量的两种未知溶液,由于加NaCl的试管中H2SO4不参与反应,再加Na2CO3会产生气体;而加NaOH的试管中的H2SO4已经被完全反应,再加Na2CO3不会产生CO2气体。29图为五个椭圆交叉构成的图案,其中五个椭圆内分别写了、KO

39、H,图中相连的物质均可归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相应的分类标准代号。(1)相连的两种物质都是电解质的是_(填分类标准代号,下同),都是氧化物的是_。(2)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相互反应的是_,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反应。(3)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能与某种强酸反应生成上述中的另一种物质,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用洁净的烧杯取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得到的分散系称为_,要证明该分散系的实验方法是_。【答案】(1)C、D B (2)D 复分解 (3)Fe2O3+6H+=2Fe3+3H2O (4)胶体

40、丁达尔效应 【解析】(1)CH3CH2OH不是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二氧化碳是氧化物,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自身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Fe2O3是氧化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KOH不是氧化物,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相连的两种物质都是电解质的是CD,都是氧化物的是B;(2)CH3CH2OH、CO2与强酸不反应;CO2与Fe2O3不反应;Fe2O3与FeCl3不反应;FeCl3与KOH能够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属于复分解反应;(3)CH3CH2OH与CO2不反应;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FeCl3与

41、强酸不反应;KOH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故符合条件的反应为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用洁净的烧杯取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氯化铁饱和溶液,加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得到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要证明该分散系的实验方法是丁达尔效应。30钠、铁及它们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1)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NaN3迅速分解产生N2和Na,同时放出大量的热,N2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KClO4是助氧化剂,可处理产生的Na,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Fe2O3是主氧化剂,也可处理产生的Na,反应为6Na+Fe2O33Na2O+2Fe,反应中Na2O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人教版(新教材) > 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