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 1. 2021 年是我国农历牛年,老师准备将下面这幅有关牛年的书法作品送给全班同学,请你仔细观察这幅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长风破浪会有时,_。 (2)山水之乐,_。 (3) 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运用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句子是:_,_。 (4) 花草树木皆有情。 春光收尽时“_, _, 菜花黄。 ”(秦观行香
2、子 ) ;百花凋零时有“相见时难别亦难,_”。 (李商隐无题 3.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英雄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 。 。 。 对国家而言,英雄是国家的符号,每个国家都需要有引以为豪的英雄 总之,千千万万的英雄,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 对个人而言,英雄为我们树立起情神的标杆,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质,正是构筑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A. B. C. D. 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议论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B. 沁园春雪中“
3、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 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等应考,考中的就是“举人”。 D. 红楼梦以贾宝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5. 九年级一班举行“智取生辰纲读书会”活动,请你参加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 班长:生辰纲为什么会被劫呢?杨志押送生辰纲,失败是必然的吗? 小雨:因为吴用的计谋太巧妙了, (1)无论谁送,都是失败。 文文:也不一定。如果杨志能_,大家不怨怅,或许能押送成功。 小美:也许,不过还有老督管和两个虞侯的原因。
4、(2)即使杨志一路上处处小心,时时留意,但还有虞侯煽风点火,激化矛盾,老督管倚老卖老,咄咄逼人。送生辰纲的团体内部人心不齐,以一个人对抗一群人,自然会失败。 (1)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家不怨怅”中加点字读音是“ch ng”。 B. 划线(1)句“无论谁送,都失败”是递进复句。 C. 划线(2)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即使”应改为“虽然”。 D. 以上讨论符合“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的要求。 (2)请你结合语境联系原著相关内容,补全“文文”发言中空缺处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阅读阅读 一、一、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5、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 这首词作者是宋代著名诗人_(人名) 。 7. 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8.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与本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借月寄情,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在以上的诗句中分别借月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二、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6、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 【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
7、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 注:杰:高大,殊:差别。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 登峰造极 B. 去国怀乡 扬长而去 人去楼空 C. 春和景明 良宵美景 触景伤情 D. 不以物喜 不以为然 以身报国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1.
8、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2. 【乙】文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甲】文有什么不同? 三、三、 阅读涵养几分静气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涵养几分静气 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唯有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
9、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有人说,每临大事须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
10、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 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 ,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 ,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
11、,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寻得生命真谛。 13. 下面对全文论述的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做人做事须涵养几分静气。 B. 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 C. 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 D. 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 14. 下面对文中第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例论证 B. 道理论证 C. 比喻论证 D. 对比论证 15.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段通过父子不同心境下寻找手表的故事,引
12、出论点,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B. 第段末尾句引出下文,展开对中心论点的分类论述,使文章层次清晰。 C. 第段引用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的故事,证明静心功夫,可从读书中来。 D. 第段结尾句结构上呼应了开头,内容上强化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四、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葵花 这是一个乡下女孩的名字。大多数的孩子们不能理解:一个城里的女孩,怎么起了一个乡下女孩才会起的名字? 这是一个长得干干净净的女孩,文静而瘦弱的女孩。 这个女孩没有妈妈。妈妈两年前得病死了。爸爸要到干校,只好将她带在身边,一同从城市来到大麦地。除了爸爸,她甚至没有一个亲戚,因为她的父母都是孤儿。爸爸无论走到哪,都得将她带在身边
13、。 刚来的那些日子,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好大一个芦苇荡啊! 好像全部世界就是一个芦苇荡。 她个子矮,看不到远处,就张开双臂,要求爸爸将她抱起来。爸爸弯腰将她抱起,举得高高的:“看看,有边吗?” 一眼望不到边。 那是初夏,芦苇已经长出长剑一般的叶子,满眼的绿。 爸爸曾经带她去看过大海。她现在见到了另一片大海,一片翻动着绿色波涛的大海。这片大海散发着好闻的清香。她在城里吃过由芦苇叶裹的粽子,她记得这种清香。但那清香只是淡淡的,哪里比得上她现在所闻到的。清香带着水的湿气,包裹着她,她用鼻子用力嗅着。 起风了,芦苇荡好像忽然变成了战场,成千上万的武士,挥舞着绿色的长剑,在天空下有板有眼地劈
14、杀起来,四下里发出沙拉沙拉的声音。 一群水鸟谅恐地飞上了天空。葵花害怕了,双手搂紧了爸爸的脖子。 大芦苇荡,既吸引着葵花,也使她感到莫名的恐惧。她总是一步不离地跟随着爸爸,生怕自己被芦苇荡吃掉似的,特别是大风天,四周的芦苇波涛汹涌地涌向天边,又从天边涌向干校时,她就会用手死死地抓住爸爸的手或是他的衣角,两只乌黑的眼睛,满是紧张。 爸爸不能总陪着她。爸爸到这里,是劳动的,并且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爸爸要割芦苇,要与很多人一起,将苇地变成良田,变成一方方鱼塘。天蒙蒙亮,芦苇荡里就会响起起床的号声。那时,葵花还在梦中。爸爸知道,当她醒来看不到他时,她一定会害怕,一定会哭泣。但,爸爸又舍不得将她从睡梦
15、中叫醒。爸爸会用因劳动而变得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她细嫩而温暖的面颊,然后叹息一声,拿着工具,轻轻将门关上,在朦胧的曙色中,一边在心里惦着女儿,一边与很多人一起,走向工地。 在这整整一天的时间里,葵花只能独自走动。她去鱼塘边看鱼,去食堂看炊事员烧饭,从这一排房子走到另一排房子。大部分的门都锁着,偶尔有几扇门开着:或许是有人生病了,或许是有人干活的地点就在干校的院子里。那时,她就会走到门口,朝里张望着。也许,屋里会有一个无力却又亲切的声音招呼她:“葵花,进来吧。”葵花站在门口,摇摇头。站了一阵,她又走向另外的地方。 有人看到,葵花常常在与一朵金黄的野菊花说话,在与一只落在树上的乌鸦说话,在与叶子上
16、几只美丽的瓢虫说话 晚上收工,常常已是月光洒满芦荡时。昏暗的灯光下,当爸爸终于与她会合时,爸爸的心里会感到酸溜溜的。爸爸就让葵花枕在他的胳膊上,给她讲故事。屋子外面,芦苇被风吹得沙沙作响。离开爸爸,已经一天了, 她会情不自禁地往爸爸身上贴去。 爸爸也会不时地用力接抱一下她,这使她感到十分的惬意。熄了灯,父女俩说着话,这是一天里最温馨美好的时光。 16. 结合第段内容,说说芦苇荡有什么特点让葵花充满了新鲜感 17. 请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起风了,芦苇荡好像忽然变成了战场,成千上万的武士,挥舞着绿色的长剑,在天空下有板有眼地劈杀起来,四下里发出沙拉沙拉的声音。 18.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
17、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采用儿童视角描写生活,描绘了一段特定时期的自然风物和社会人情。 B. 作者的语言带有人物的个性和温度,朴实自然又清新灵动,具有散文的韵味。 C. 文中的爸爸带着女儿从城市来到乡下,面对命运的起伏淡然而坚韧。 D. 葵花常常与野菊花、乌鸦、瓢虫说话,表现了爸爸对无人照看的女儿特别放心。 19. 小说的结尾写道:“熄了灯,父女俩说着话,这是一天里最温馨美好的时光。”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作文作文 20. 按要求作文 “变”是一个神奇的词,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流动慢慢变化的过程。有些变化,让人无奈,时隔二十年,“少年英雄”闰土变得
18、“辛苦麻木”;有些变化,让人感动,暴风雨后,杜小康变得成熟坚强;而有些变化,让人憧憬,你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付出的努力,让你离梦想变得更近了点点变化积攒起来,才有了现在的不同! 请同学们围绕“变”这一话题,从以下三个任务中任选其一,自拟题目,完成写作。 任务一:讲述“变”的经历,诉说“变”给你带来的感受,写一篇记叙文。 任务二:从初中学过的小说中选择一篇,改变原来的叙述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任务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常用来比喻环境变化对人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不少于 600 字; (2)书写工整规范; (
19、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九年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级上期末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 1. 2021 年是我国农历牛年,老师准备将下面这幅有关牛年书法作品送给全班同学,请你仔细观察这幅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牛气冲天或牛氣冲天 【解析】 【详解】这幅书法作品要从右向左看,识别出内容是“牛气冲天” 。书写时注意汉字笔画要清楚,楷体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间架结构要合理,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不能连笔。 2.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20、 (1)长风破浪会有时,_。 (2)山水之乐,_。 (3) 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运用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句子是:_,_。 (4)花草树木皆有情。春光收尽时“_,_,菜花黄。 ”(秦观行香子 ) ;百花凋零时有“相见时难别亦难,_” 。 (李商隐无题 【答案】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有桃花红 . 李花白 . 东风无力百花残 【解析】 【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
21、:帆、济、沧、寓、赋、柯。 3.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英雄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 。 。 。 对国家而言,英雄是国家的符号,每个国家都需要有引以为豪的英雄 总之,千千万万的英雄,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 对个人而言,英雄为我们树立起情神的标杆,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质,正是构筑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四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揭示英雄的作用” ,按照逻辑层次关系来写,由个人到国家
22、层次来介绍,所以确定是首句,紧接介绍对国家而言,为第二句,“总之” ,最后总结英雄所起的作用,为最后一句,所以顺序为,故选 A。 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议论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B. 沁园春雪中“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 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等应考,考中的就是“举人” 。 D. 红楼梦以贾宝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答案】D 【解析
23、】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D.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以贾宝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表述有误; 故选 D。 5. 九年级一班举行“ 智取生辰纲读书会”活动,请你参加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 班长:生辰纲为什么会被劫呢?杨志押送生辰纲,失败是必然的吗? 小雨:因为吴用的计谋太巧妙了, (1)无论谁送,都是失败。 文文:也不一定。如果杨志能_,大家不怨怅,或许能押送成功。 小美:也许,不过还有老督管和两个虞侯的原因。 (2)即使杨志一路上处处小心,时时留意,但还有虞侯煽风点火,激化矛盾,老督管倚老卖老
24、,咄咄逼人。送生辰纲的团体内部人心不齐,以一个人对抗一群人,自然会失败。 (1)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家不怨怅”中加点字的读音是“ch ng” 。 B. 划线(1)句“无论谁送,都是失败”是递进复句。 C. 划线(2)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即使”应改为“虽然” 。 D. 以上讨论符合“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的要求。 (2)请你结合语境联系原著相关内容,补全“文文”发言中空缺处的内容。 【答案】 (1)B (2)不急功近利,不粗暴蛮横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B.根据划线(1)句中的“无论都”这一组关联词可知,此句为条件复句,而非递进复句; 故
25、选 B。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及人物形象 智取生辰纲: 杨志为了重回朝廷而接下了护送生辰纲的重任。为了避免不测,他处处小心。开始趁凉行路,后来到了荒凉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热时赶路。这本是顺应地势的防范之策,却得不到军汉的理解。最后,连老都管、虞候都开始抱怨,于是军汉们便不听杨志的命令,即便被鞭打仍坚持在强盗常出没的黄泥岗的树林里休息。这时,扮作商人的晁盖等人出现了。随后,白胜也挑着酒上了山岗。军汉们想买酒,但杨志怀疑酒里有蒙汗药,不让买。白胜便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让杨志放松警惕,并借舀酒作掩护,向酒里下药。白胜也演得毫无破绽。这时杨志便放
26、松警惕,同意买酒。但白胜却不肯卖了,这使杨志等人彻底放松了警惕,买到酒后开怀畅饮,最终全被蒙汗药麻倒,生辰纲被劫走。 据此可知,杨志押送生辰纲被劫与他性格上的缺陷分不开,杨志粗暴蛮横,鞭打手下的士兵导致内部矛盾的激化;他刚愎自用、急功近利,为了重回朝廷将押送任务看得很重,事事小心,过于谨慎,导致了任务的失败。联系题干“或许能押送成功”可知,所填内容应填写杨志能够成功运送生辰纲的做法,如:不急功近利,不粗暴蛮横(讲求策略、团结他人) 。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阅读阅读 一、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
27、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著名诗人_(人名) 。 7. 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8.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与本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借月寄情,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在以上的诗句中分别借月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6. 苏轼 7. 对月饮酒;对月怀人 8. 李白借月寄托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情;苏轼借月寄托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解析】 【6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公元 1076 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内容理解。 根据上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知,词人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感叹明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据此可概括上片为:对月饮酒; 根据下片“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知,词人由月亮的盈缺联想到人的离别和重逢。据此可概括下
29、片为:对月怀人。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愁心寄予明月,希望月亮将自己对朋友的牵挂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和不舍; 本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但愿亲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二、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
30、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 【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
31、。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 注:杰:高大,殊:差别。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 登峰造极 B. 去国怀乡 扬长而去 人去楼空 C. 春和景明 良宵美景 触景伤情 D. 不以物喜 不以为然 以身报国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1.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2. 【乙】文是怎
32、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甲】文有什么不同? 【答案】9. B 10. (1)冲向 (2)美丽的鱼 11. (1)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2)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 12. 乙文用滕王阁、黄鹤楼层层铺垫,衬托岳阳楼。乙文写岳阳楼目的就在岳阳楼本身,意在突出岳阳楼景最美、楼最雄。甲文的目的不在岳阳楼本身,而是由岳阳楼引起下文,表达作者的情感。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极:到/极点/顶点; B.去:都意为“离开” ; C.景:日光/景色/情景; D.以:因为/认为/把;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33、理解。 (1)句意: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排:冲向。 (2)句意: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锦鳞:美丽的鱼。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 ,重点词有: (1)予:我;胜状:胜景,美好景色。 (2)进:在朝廷做官;退:不在朝廷做官。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乙文,由“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 “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和“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可知,这里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先说滕王阁的高大雄伟,再说黄鹤楼的建筑奇丽、视野
34、开阔,最后再呈现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的美景。 这样以滕王阁和黄鹤楼层层铺垫、 逐步烘托出岳阳楼的雄伟壮观,更能突出岳阳楼的景色优美,建筑雄伟。 阅读甲文,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和“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可知,甲文的写作目的并不在岳阳楼本身,而是借写岳阳楼的景色,来引出下文“迁客骚人”的喜与悲的抒情和“古仁人之心”的议论。这是两语段的不同之处。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35、。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
36、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乙】登上南昌的滕王阁,赣江大水从西面而来流向北方,滕王阁与水相对,非常高大,雄伟壮观。然而却比不上武昌的黄鹤楼。虽然江水的走向与滕王阁没有差别,但是黄鹤楼楼体的建造工巧奇丽,立在黄鹄矶上,并且三面临水,又以对着晴川楼、汉阳城的西面那一面为最佳。总之黄鹤楼和滕王阁又都比不上岳州的岳阳楼。君山一点青,洞庭湖碧波万顷
37、,水天一色,远远看上去无边无际,不像滕王阁和黄鹤楼,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就能看完,所以岳阳楼的风景最好,三座楼都面向西,岳阳楼更加雄伟。 三、三、 阅读涵养几分静气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涵养几分静气 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这就是“心静”的力量。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唯有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 “静
38、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 ,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有人说,每临大事须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 。这份从容盖因其“
39、更变亦多矣” ,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 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 ,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 ,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 ;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
40、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寻得生命真谛。 13. 下面对全文论述的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做人做事须涵养几分静气。 B. 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 C. 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 D. 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 14. 下面对文中第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例论证 B. 道理论证 C. 比喻论证 D. 对比论证 15.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段通过父子不同心境下寻找手表的故事,引出论点,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41、 B. 第段末尾句引出下文,展开对中心论点的分类论述,使文章层次清晰。 C. 第段引用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的故事,证明静心功夫,可从读书中来。 D. 第段结尾句结构上呼应了开头,内容上强化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答案】13. A 14. A 15. C 【解析】 【13 题详解】 考查中心论点的查找。本文的题目为“涵养几分静气”将其补充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就是中心论点。即:做人做事须涵养几分静气。B项是第三段的分论点,C项是第四段的分论点,D 是第五段的分论点。故选 A。 【14 题详解】 考查论证方法。第三段画线句列举了毛泽东同志求学时,特意选在喧闹地方,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静气”的实例。
42、这是明显的举例论证。故选 A。 【15 题详解】 C第段引用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的故事,是为了证明“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的观点。故选 C。 四、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葵花 这是一个乡下女孩的名字。大多数的孩子们不能理解:一个城里的女孩,怎么起了一个乡下女孩才会起的名字? 这是一个长得干干净净的女孩,文静而瘦弱的女孩。 这个女孩没有妈妈。妈妈两年前得病死了。爸爸要到干校,只好将她带在身边,一同从城市来到大麦地。除了爸爸,她甚至没有一个亲戚,因为她的父母都是孤儿。爸爸无论走到哪,都得将她带在身边。 刚来的那些日子,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好大一个芦苇荡啊!
43、 好像全部世界就是一个芦苇荡。 她个子矮,看不到远处,就张开双臂,要求爸爸将她抱起来。爸爸弯腰将她抱起,举得高高的: “看看,有边吗?” 一眼望不到边。 那是初夏,芦苇已经长出长剑一般的叶子,满眼的绿。 爸爸曾经带她去看过大海。她现在见到了另一片大海,一片翻动着绿色波涛的大海。这片大海散发着好闻的清香。她在城里吃过由芦苇叶裹的粽子,她记得这种清香。但那清香只是淡淡的,哪里比得上她现在所闻到的。清香带着水的湿气,包裹着她,她用鼻子用力嗅着。 起风了,芦苇荡好像忽然变成了战场,成千上万的武士,挥舞着绿色的长剑,在天空下有板有眼地劈杀起来,四下里发出沙拉沙拉的声音。 一群水鸟谅恐地飞上了天空。葵花害
44、怕了,双手搂紧了爸爸的脖子。 大芦苇荡,既吸引着葵花,也使她感到莫名的恐惧。她总是一步不离地跟随着爸爸,生怕自己被芦苇荡吃掉似的,特别是大风天,四周的芦苇波涛汹涌地涌向天边,又从天边涌向干校时,她就会用手死死地抓住爸爸的手或是他的衣角,两只乌黑的眼睛,满是紧张。 爸爸不能总陪着她。爸爸到这里,是劳动的,并且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爸爸要割芦苇,要与很多人一起,将苇地变成良田,变成一方方鱼塘。天蒙蒙亮,芦苇荡里就会响起起床的号声。那时,葵花还在梦中。爸爸知道,当她醒来看不到他时,她一定会害怕,一定会哭泣。但,爸爸又舍不得将她从睡梦中叫醒。爸爸会用因劳动而变得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她细嫩而温暖的面颊,
45、然后叹息一声,拿着工具,轻轻将门关上,在朦胧的曙色中,一边在心里惦着女儿,一边与很多人一起,走向工地。 在这整整一天的时间里,葵花只能独自走动。她去鱼塘边看鱼,去食堂看炊事员烧饭,从这一排房子走到另一排房子。大部分的门都锁着,偶尔有几扇门开着:或许是有人生病了,或许是有人干活的地点就在干校的院子里。那时,她就会走到门口,朝里张望着。也许,屋里会有一个无力却又亲切的声音招呼她: “葵花,进来吧。 ”葵花站在门口,摇摇头。站了一阵,她又走向另外的地方。 有人看到,葵花常常在与一朵金黄的野菊花说话,在与一只落在树上的乌鸦说话,在与叶子上几只美丽的瓢虫说话 晚上收工,常常已是月光洒满芦荡时。昏暗的灯光
46、下,当爸爸终于与她会合时,爸爸的心里会感到酸溜溜的。爸爸就让葵花枕在他的胳膊上,给她讲故事。屋子外面,芦苇被风吹得沙沙作响。离开爸爸,已经一天了, 她会情不自禁地往爸爸身上贴去。 爸爸也会不时地用力接抱一下她,这使她感到十分的惬意。熄了灯,父女俩说着话,这是一天里最温馨美好的时光。 16. 结合第段内容,说说芦苇荡有什么特点让葵花充满了新鲜感。 17. 请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起风了,芦苇荡好像忽然变成了战场,成千上万的武士,挥舞着绿色的长剑,在天空下有板有眼地劈杀起来,四下里发出沙拉沙拉的声音。 18.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采用儿童视角描写生活,描
47、绘了一段特定时期的自然风物和社会人情。 B. 作者的语言带有人物的个性和温度,朴实自然又清新灵动,具有散文的韵味。 C. 文中的爸爸带着女儿从城市来到乡下,面对命运的起伏淡然而坚韧。 D. 葵花常常与野菊花、乌鸦、瓢虫说话,表现了爸爸对无人照看女儿特别放心。 19. 小说的结尾写道: “熄了灯, 父女俩说着话, 这是一天里最温馨美好的时光。 ” 结合原文, 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6. 示例:芦苇荡广大,满眼绿色,有好闻的清香。 17. 此句既是景物描写,又在描写中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起风的芦苇荡威力震撼,令人生畏,自然引出了葵花的惊恐。 18. D 19. 爸爸一早就出门,不忍心叫醒女儿
48、,一整天在外劳动,只有晚上才和女儿相见,虽然劳累困倦,但是女儿是他唯一的亲人和牵挂,他非常珍视这一时刻;女儿一整天见不到爸爸,无人照顾,只有晚上才看见爸爸,整天都盼望这一时刻的到来,只有和爸爸在一起才感觉到真正的快乐。父女俩相依为命,此时此刻令人感觉温馨幸福,生活困苦孤独但内心仍然存在美好的希望。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第段“好大一个芦苇荡啊” ,第段“好像全部世界就是一个芦苇荡”可知,芦苇荡是广大的; 根据第段中的“她现在见到了另一片大海,一片翻动着绿色波涛的大海。这片大海散发着好闻的清香”可知:满眼绿色,有好闻的清香。据此概括即可。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
49、语句赏析。 段画线句是对芦苇荡的描写,为景物描写; “芦苇荡好像忽然变成了战场,成千上万的武士,挥舞着绿色的长剑”一句将芦苇荡比作战场,把芦苇比作武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语句中的“起风了” “在天空下有板有眼地劈杀起来,四下里发出沙拉沙拉的声音”可知,画线句展现了起风后芦苇荡的令人震撼的威力,令人生畏;联系第段“一群水鸟谅恐地飞上了天空。葵花害怕了,双手搂紧了爸爸的脖子”可知,为引出下文葵花的惊恐做了铺垫。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D.根据第段中的“天蒙蒙亮,芦苇荡里就会响起起床的号声。那时,葵花还在梦中。爸爸知道,当她醒来看不到他时,她一定会害怕,一定会哭泣。但,爸
50、爸又舍不得将她从睡梦中叫醒。爸爸会用因劳动而变得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她细嫩而温暖的面颊,然后叹息一声,拿着工具,轻轻将门关上,在朦胧的曙色中,一边在心里惦着女儿,一边与很多人一起,走向工地”可知,爸爸非常担心惦记女儿; “葵花常常与野菊花、乌鸦、瓢虫说话” ,表现了葵花的寂寞与天真;本项分析有误;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第段“这个女孩没有妈妈。妈妈两年前得病死了。爸爸要到干校,只好将她带在身边,一同从城市来到大麦地” “她甚至没有一个亲戚,因为她的父母都是孤儿” ,第段“爸爸不能总陪着她。爸爸到这里,是劳动的,并且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爸爸要割芦苇,要与很多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