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三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A)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046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2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三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A)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三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A)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三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A)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三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A)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 2021-2022 学年学年八年级八年级上上期末语文试卷(期末语文试卷(A 卷)卷)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0 分)分) 1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荒廖(mi) 歼灭(jin) 差(chi)使 锐不可当(dng) B寒噤(jn) 取谛(d) 震悚(sng) 杯盘狼籍(j) C蹒跚(shn) 尴尬(g) 匀称(chn) 长途跋涉(sh) D绮丽(y) 轩榭(xun) 伧俗(cng) 五彩斑斓(nn)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仅仅追上了他。张皇失

2、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B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食物即将没落。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D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胸中有丘壑:设计者和工匠师们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3 (1 分)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 芳草萋萋,杨柳

3、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 A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 B其实春景、秋色与人的心情无关。 C其实秋色、春景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感慨。 D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也应有同样的情怀。 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具备顽强的毅力,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B针对目前因特网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很多人发出文明办网。 C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 D网络

4、作为传媒,必须承担社会教育责任。 5右图是中国环境保护徽图案,请说明其含义。 提示:橄榄枝为绿色,太阳为红色,山为蓝色,里面图形背景为绿色。 徽标的含义: 6根据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黑云压城城欲摧, 。 (李贺雁门太守行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吴均与朱元思书 ) 天接云涛连晓雾, 。 (李清照渔家傲 ) 黄鹤楼最能体现作者思乡之情的是: ? 。 7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

5、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1) 这段激动人心, 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 是出自苏联作家 的小说 ,这是书中主人公 对生命的诠释。 (2)读了这部作品,请你说说主人公具备哪些精神品质。 8综合性学习。 某班在“说不尽的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收集到以下有关南京桥名的资料: 迈皋 (卖糕) 桥 狮子桥 莲花桥 朱雀桥 老虎桥 豆菜桥 逸仙 (孙中山先生的号) 桥 盐仓桥 糖坊桥(注:有些桥已不存在了) 你从这些桥名中有哪些发现? 活动课上通过交流,你明白了人们用“桥”造出来的很多新词,如“文化桥” “经济桥”等。请在下面横线上再列举两个,并作解释。 新词: 解释: 新词:

6、 解释: 9赏读下面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颔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第四联抒写了诗人 的情感。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40 分)分) 10 (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7、,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略无阙处 晴初霜旦 (2)翻译下面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 B.盖竹柏/影也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4)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林寒涧肃 青林翠竹 B.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D.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三峡巫峡长 (5)选出对文段理解正确的一项 A.作者先写了三峡最有特点的季节夏天、春冬、秋

8、季,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然后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 B.文章多用比喻句,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C.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怪石奇峰、云雾弥漫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色。 D.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写春冬之景,着“素” “绿” “清” “影”数字,写秋季景色,着“寒” “肃” “凄” “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11 (9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

9、也十分活跃。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骤提拔,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井、城郭,皆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正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言之后,南渡的北宋移民怀念故土, 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

10、其特殊的意义, 正是他们回首故土, 梦回繁华的写照。 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 25.5 厘米,横 525 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从城效、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

11、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

12、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试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肿,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达 500 之多,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

13、到生动的图示。画中的孙阳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得曹婆婆皱饼、正店 72 户,其余皆未知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 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 12 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1)文章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的?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说明。 (2)文章开头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3) “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

14、为他所画。 ”句中加点的词语“相传”为什么不可以删掉?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有什么价值? (5)请找出选文所使用的两种主要说明方法,并各举一例。 说明方法: 。举例: 说明方法: 。举例: 12 (11 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阿根廷蚂蚁 佚名 阿根廷蚂蚁,最早只生活在南美洲,这种黑色蚂蚁虽然身长只有 3 毫米, 却是蚂蚁中攻击性最强的。而阿根廷蚂蚁具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一般来说,不同蚁穴之间的蚂蚁常常要为争食物和领地发生战争,但不同蚁穴的阿根廷蚂蚁却可以结成“合作群体” ,他们在相遇时从不打架,而是合并、合作,汇聚成更大的群体。 攻击

15、性强、团队精神加之庞大的群体,让阿根廷蚂蚁具有了无与伦比的生存竞争优势,在瞬间之内,它们就可以将其他种类的蚁群全部灭掉。 为了寻找食物, 阿根廷蚂蚁军团要不停地运动, 在行军的路上,阿根廷蚂蚁会吃掉与之遭遇的各种昆虫,蚯蚓以及其他种类的蚂蚁,它们饿急了,甚至能爬到树上围攻刚孵出来的小鸟。 通过来往于南、北美洲的货船,阿根廷蚂蚁来到了北美大陆,并向内地一路漫延。一路上,它们不仅消灭了所有的本地蚂蚁,并对当地的农作物产生了威胁。20 世纪 20 年代,欧洲国家开始从南美洲大量进口植物,没有想到,阿根廷蚂蚁竟然搭乘这些植物来到了欧洲,侵入了一些地中海气候的国家和地区。适宜的气候,让这些黑色的精灵大量

16、繁衍生殖,并在不断地扩大领地,葡萄牙、法国、意大利,相继出现了庞大的阿根廷蚁群,阿根廷蚂蚁党同伐异的特性使这些地区本土的蚂蚁遭受了灭顶之灾,由于阿根廷蚂蚁的入侵,当地其他种类的蚂蚁 90%已经消失。 不久,庞大的阿根廷蚁群又登陆英国,致使英国本土的 34 种蚂蚁随之灭绝。2004 年,阿根廷蚂蚁出现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而且令人吃惊的是,出现在这里的阿根廷蚂蚁竟然再次发生了异地变异,彻底没有了同类斗争的脾气,它们自发起来一致对外,显示出极大的攻击性和侵略性。 阿根廷蚂蚁的入侵,使世界各地的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控制它们的数量,一些国家引入了蚂蚁中的杀手火蚁与之相对抗, 但是协同合作

17、的阿根廷蚂蚁很快击溃了这些强悍的火蚁。于是,人们又开始使用杀虫剂、诱杀等办法对付它们,但是,由于阿根廷蚂蚁数量庞大,行动一致,紧 密团结,以致各种手段在它们面前统统败下阵来。 为了控制泛滥成灾的阿根廷蚂蚁,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态进化生物学教授苏西对阿根廷、巴西和入侵美国加州的 35 个蚁穴的阿根廷蚂蚁进行了分析, 苏西教授发现,这些阿根廷蚂蚁的外骨骼上都存在互相“识别”的化学物质,而正是因为存在于所有阿根廷蚂蚁身体上的化学物质相同,所以,它们才不排斥对方,反而亲密无间。而只要将这些化学物质稍微改变就会使这些原本关系亲密的蚂蚁兄弟立刻反目成仇、自相残杀,使原本和平的蚁群爆发致命的内战。于是,人

18、类终于找到了打败阿根廷蚂蚁的方法。 如今,世界各地的阿根廷蚂蚁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人们在欣喜之余也会不禁对这种小生灵感叹不已,因为团结合作,它们无往不胜、所向披靡,任何力量也无法摧毁。但是因为同类之间的自相残杀、相互争斗,它们一败涂地。可以这样说,人类永远也打败不了阿根廷蚂蚁,是它们自己打败了自己。 (选自意林 ) (1)阿根廷蚂蚁在生存上有哪些弱势与优势?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 (2)阿根廷蚂蚁的入侵,对被入侵地区造成怎样的危害? (3)文章介绍了哪些控制阿根廷蚂蚁的失败的方法?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在瞬间之内,它们就可以将其他种类的蚁群全

19、部灭掉。 这些化学物质稍微改变就会使这些原本关系亲密的蚂蚁兄弟立刻反目成仇、自相残杀。 (5) 文章结尾一段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作者由阿根廷蚂蚁的胜败发出怎样的感慨?对人类来说, 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3 (11 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愿 望 这是一个关于父爱的故事,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 妇人身着一件已经有 20 年历史的粉红色花裙子,沿着河堤向他走过去。她那灰白的卷发被一顶带面纱的礼帽遮盖住了。在他的眼里,她在雨中磕磕绊绊向前行走的样子,就像一幅未干的水彩画。她走得很慢,她每走几米,就会停一下,凝视着河面。河已经被雨水吞没,水也变成棕色。接着,她将手放到右耳旁,好像是在倾听

20、什么似的。她听到自己疯狂的喊声: “我来了!我听到你了!我来了! ” 妇人疯了,疯得很厉害。名叫罗兰的男人知道这一点,因为妇人是他的母亲。 小时候,罗兰的父亲从战争开始后就从未回过家,钢琴上的相框里,年轻帅气的上尉总是笑着往下看。后来,战争结束,他们在火车站见到的父亲,已那样疲倦、老态龙钟,而且郁郁寡欢。罗兰在这个郁郁寡欢的男人脸上轻轻吻了一下,但他的弟弟亨利很害羞地跑开了,把头埋在他母亲的裙褶中。 “给他一点时间吧,查理斯。 ”母亲对父亲说, “他只有 3 岁,他还不认识你。 ” 几个月过去了。母亲似乎又成了一位年轻姑娘,经常哈哈大笑,在房子里走动时总是唱着那首灯又亮时 。父亲的体重逐渐增加

21、,脸上的阴影也开始消失。除了亨利,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了变化。只有亨利,仍然拒绝靠近陌生的父亲。 父亲常常被噩梦困扰,无法入睡。在那次野餐的前一个晚上,罗兰躺在床上,听着父母在厨房里聊天。 “亲爱的,给他点时间,他迟早会接受你的。” “我以为他现在不会再怕我了呢。” “这需要时间,你看罗兰是怎样慢慢才爱你的,事情都是这样的” “是的,他跟我说他现在不是最后一个被接走的了,可怜的小家伙。” “男孩是需要父亲的。” “其他所有的男孩子都需要,好像亨利除外。我希望,就那么一次,我能把小亨利抱在我怀里,而且我抱他的时候他会高兴” 罗兰一定是打了个瞌睡。他再次醒来时,他父亲正在说着战争方面的事情。“我们也

22、没什么办法,只能像苍蝇一样死去” 罗兰听到他父亲哭起来,他只能猜测父亲的痛苦。 “我没有对你讲过这件事,但是,曾经有一次,那是在投降前不久,我可以放弃然后去死。我已经被痢疾折磨了一个多星期,腿已经多处腐烂,烂的部位大到可以将两个拳头都放进去。当时,死是那么容易。 ” 罗兰没有听清楚母亲的回答。他紧紧咬住手指,硬是把眼泪忍回去,听父亲继续说下去。 “但是我没有死。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我一直想着你和我的两个儿子。我看到我将你们三个全都拥抱在怀里,我的胸膛充满了温暖。这种温暖以一种神奇的方式给了我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的能量。我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我能够把小亨利抱在怀里,而且他很开心地让我抱。 ” 第二天早

23、上,罗兰的父亲划船带一家人去霍米尼海湾野餐。那是一段很完美的时间,他父母手牵着手,一家人一起唱起男孩丹尼和玛吉之歌等歌曲。母亲高昂的声音领着他们的调子。他们一家人爬到一个小峭壁上,在上面相互追逐,然后在枯草地上打滚。 “过来孩子们,我们得去踏浪。”他父亲叫道。 两点钟的时候,他们回到了船上,划船回家。罗兰根本不知道那场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亨利刚站起来,就倒向船外掉了下去,他父亲立即跳入水中,他浮出水面一会儿,大声叫妻子把船锚抛下来,那是罗兰最后一次见到他。 当地的渔民找到了这两具尸体。他们说,他们找到上尉的时候,他怀里还抱着那个小孩。 罗兰的父亲抱着那个孩子往水面上游的时候,被船锚击中,失去了知

24、觉。那个可怕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选自意汇 ) (1)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题目“愿望”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2)为什么说那个愿望是“可怕的愿望”? (3)文章开头写一位发疯的妇人在河边磕磕绊绊地行走,有什么作用? (4)联系上下文,细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发挥想象,用几句话描写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 (5) “心酸的故事” “可怕的愿望” ,让人心酸的仅仅是两代人的隔阂吗?真正可怕的仅仅是父子双亡的悲剧吗?读完全文,你还悟出了什么?试结合文章主题谈谈。 三、生活表达(三、生活表达(40 分)分) 14 (40 分)请从下列两道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岁月匆匆,十四、五岁的我们已走进花样的年龄,一

25、步一步走进青年时代的我们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任性;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一份执着、一份坚强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五岁,我多了一份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字数不少于 600 字。 15作文。 没有父母的养育,就没有你的生命;没有老师的培育,就没有你的知识;没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你提供帮助,你的生活肯定会举步维艰。人生在世,可以说都是在别人的恩惠中生活,我们应该学会感激。感激是淡淡的花朵所释放的淡淡的馨香,感激是小小的窗扉打开后所见到的第一缕阳光,感激是心灵上脉脉而永远流淌的清

26、泉! 请以“心怀感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解析参考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0 分)分) 1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荒廖(mi) 歼灭(jin) 差(chi)使 锐不可当(dng) B寒噤(jn) 取谛(d) 震悚(sng) 杯盘狼籍(j) C蹒跚(shn) 尴尬(g) 匀称(chn) 长途跋涉(sh) D绮丽(y) 轩榭(xun) 伧俗(cng) 五彩斑斓(nn)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和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有误, “

27、荒廖”的“廖”应为“谬” , “锐不可当”的“当”应读作“dng” 。 B.有误, “寒噤”的“噤”应读作“jn” , “取谛”的“谛”应为“缔” , “杯盘狼籍”的“籍”应为“藉” 。 C.正确。 D.有误, “绮丽”的“绮”应读作“q” , “五彩斑斓”的“斓”应读作“ln” 。 故选:C。 【点评】字音和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仅仅追上了他。张皇失措:慌慌张张, 不知怎么办才好。 B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

28、,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食物即将没落。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D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胸中有丘壑:设计者和工匠师们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解答此题, 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 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销声匿迹:

29、指消除了声音,隐藏了行迹。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 (1 分)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 A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

30、。 B其实春景、秋色与人的心情无关。 C其实秋色、春景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感慨。 D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也应有同样的情怀。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解答】分析可知,短文论述时前后是对举的,填入的内容应该是过渡性的话,并有领起下文的作用,由此可知 B 项和 D 项不对,作为干扰项的 C 项过于具体,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这类考题主要是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 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具备顽强的毅力,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B针对目前因特网上存在的不

31、良现象,很多人发出文明办网。 C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 D网络作为传媒,必须承担社会教育责任。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一面对两面,将“能否”删去,或是在句首添加“是否” ; B有误,成分残缺,在“文明办网”后面添加“的倡议” ; C有误,语序不当,将“充分”调至“发挥”的前面; D正确。 故选:D。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 语感法。 辨析句子正误,首

32、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 看看句意是否明确, 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 ,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5右图是中国环境保护徽图案,请说明其含义。 提示:橄榄枝为绿色,太阳为红色,山为蓝色,里面图形背景为绿色。 徽标的含义: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我们要共同

33、保护它。 【分析】本题考查描绘图画的内容。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整体分析图画的要素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构图要素的情景。解答时要注意结合题干信息。题干关键信息“中国环境保护徽” ,并附有“说明”按顺序说出图案的内容和含义或寓意。分析图案可知,图标外部造型为圆形,象征地球,外围为绿色橄榄枝,代表一切植物和生态环境,及和平安宁。 中心圆圈绘有蓝天、 青山、 绿水和红太阳,寓意自然环境。 下端 ZHB为“中国环保”汉语拼音的缩写,表明这是中国环保徽。环境,我们要共同保护它。 【解答】答案示例: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我们要共同保护它。 【点评】图文转换题要注意结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然后分别从整体色

34、调,具体景物特点进行回答,特别是要具体描绘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要素。 6根据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 (李贺雁门太守行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 窥谷忘反 。 (吴均与朱元思书 )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 (李清照渔家傲 ) 黄鹤楼最能体现作者思乡之情的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 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甲光向日金鳞开(注意“鳞”的书

35、写)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注意“反”的书写) 星河欲转千帆舞 日暮乡关何处是(注意“暮”的书写) 烟波江上使人愁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

36、而斗争。 ” (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 的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 ,这是书中主人公 保尔柯察金 对生命的诠释。 (2)读了这部作品,请你说说主人公具备哪些精神品质。 【分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最大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他以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的道德风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迹般的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谱写着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壮丽诗篇。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识记能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37、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最大成就, 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品质的能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的童年,过的是最底层的苦难生活。年轻的保尔为拯救陷入敌手的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而遭逮捕,在狱中表现得坚贞不屈,出狱后参军,在柯托夫斯基骑兵旅和布琼尼骑兵团中转战疆场,浴血奋战,身负重伤后以惊人的忍耐力使医生们深为敬佩。出院后离开了部队,无论是做共青团工作,肃反工作还是参加修筑铁路的艰苦劳动,均表现出了坚持真理和不怕艰险的大无畏精

38、神,并且在爱情问题上也有着严肃的态度和精神境界,残酷的战争、艰苦的劳动、繁重的工作使保尔病倒了,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最终获得了成功。 答案: (1)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 保尔柯察金 (2)主人公具有顽强的毅力、永不言败的精神;在重重磨砺下无所畏惧;钢铁般的意志;温情的一面。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8综合性学习。 某班在“说不尽的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收集到以下有关南京桥名的资料: 迈皋 (卖糕) 桥 狮子桥 莲花桥 朱雀桥 老虎桥 豆菜桥 逸仙 (孙中山先生的号) 桥 盐仓桥 糖坊桥(注:有些桥已

39、不存在了) 你从这些桥名中有哪些发现? 活动课上通过交流,你明白了人们用“桥”造出来的很多新词,如“文化桥” “经济桥”等。请在下面横线上再列举两个,并作解释。 新词: 书桥 解释: 书桥是以书来沟通的方式。 新词: 连心桥 解释: 人与人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 【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探究。仔细阅读题干中的桥的名字可以看出, “迈皋(卖糕)桥” “盐仓桥” “糖坊桥”的命名都与人们的饮食有关; “狮子桥、莲花桥、朱雀桥、老虎桥、豆菜桥”则以动植物名字命名;“逸仙(孙中山先生的号)桥”是为了纪念伟人孙中山而命名。由此可知:桥的命名一般与动植物名字、人们的饮食生活、还有名人等有关。 本题考查阅读探究。

40、桥有很深的文化含义,就是它在民族的文化思想中体现了重视联系、沟通而反对阻塞的意识。人要克服阻隔、联通彼岸,最佳的选择无过于架桥;可见桥始终意味着连接与畅通,而这正是文化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如:商桥:是商业沟通的桥梁(即交易贸易的通道) 。书桥:书桥是以书来沟通的方式。连心桥:人与人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 【解答】答案: 桥的命名一般与动植物名字、人们的饮食生活、还有名人等有关。 示例:书桥 书桥是以书来沟通的方式。 连心桥 人与人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

41、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9赏读下面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颔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第四联抒写了诗人 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以及思念 的情感。 【分析】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解答】 (1)本题考查诗

42、歌画面的描绘。根据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诗的理解,发挥想象,描绘一个画面。这句诗中“平野”指的是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指长江。 “大荒”指广阔无际的田野。 (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理解。尾联借写故乡水不远万里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以及思念之情。 答案: (1)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平原奔腾而去,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2)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以及思念。 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 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平坦广阔的

43、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40 分)分) 10 (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44、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略无阙处 同“缺” ,缺口 晴初霜旦 早晨 (2)翻译下面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A.自/非亭午夜分 B.盖竹柏/影也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4)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 A.林寒涧肃 青林翠竹 B.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C

4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D.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三峡巫峡长 (5)选出对文段理解正确的一项 D A.作者先写了三峡最有特点的季节夏天、春冬、秋季,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然后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 B.文章多用比喻句,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C.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怪石奇峰、云雾弥漫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色。 D.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写春冬之景,着“素” “绿” “清” “影”数字,写秋季景色,着“寒” “肃” “凄” “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分析】 【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 两岸都是相连的

46、高山, 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

47、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 “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 ,缺口。 句意: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旦:早晨。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

48、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自,如果。亭午,正午。句意: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重点词:荣,茂盛。良,甚,很。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A.有误,应为:自非/亭午夜分; B.有误,应为:盖/竹柏影也; C.正确; D.有误,应为: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

49、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林:树林/林:树林; B.绝:断绝/绝:消失; C.与:指欣赏/与:和; D.三:概数/三:确数。 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有误,文章写先写了三峡的山的特点, B.有误,文章没有多处使用比喻句; C.有误,写山,突出山的连绵、高大的特点。 D.正确。 故选:D。 答案: (1)同“缺” ,缺口;早晨。 (2)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3)C (4)A (5)D 【点评】 “之”的用法

50、: 旁人皆为之感怆。 (之:代词)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与民同游观之乐。 (之: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之:补充音节)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1 (9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