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五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5084 上传时间:2021-12-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五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五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五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五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五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0- -20212021 学年南京市高淳区五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学年南京市高淳区五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美观。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_ 2. 看拼音,写词语。 n hu png hng hung hu hu hung min qing ji zhng zh p bo ko 3.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宴会(yn) 客栈(zhn) B. 枉费(wng) 灰烬(jn) C. 嫉妒(j) 高跷(qio) D. 颓败(tu) 过瘾(yn) 4.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路不拾遗 不计奇数 完碧

2、归赵 B. 难以置信 同心携力 鬼计多端 C. 索然无味 直言不讳 气急败坏 D. 人影绰绰 天色人墓 应接不暇 5.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加点字解释有误一项是( ) A. 默:默默地 B. 识:见识 C. 厌:满足 D. 诲:教诲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都希望过上国泰民安的日子。 B. 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C. 战争年代,有不少人妻离子散,夜不闭户。 D. 现在,农村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儿童相依为命 7.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加点词“冤枉”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

3、不肯花的。 A. 嘴勤不走冤枉路。 B. 同学们冤枉了她,她伤心得哭了。 C. 在对待案情时,我们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 D. 无论受到多大的委屈和冤枉,他对祖国的赤胆忠心从来没有动摇过。 8.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B. 猎人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说出了关于宝石的事和动物们的话,变成了石头。 C.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 D. 欧阳询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硬瘦挺拔, 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9. 根据课

4、文内容填空。 1那_,那全身的_,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_则嫌长,_则嫌短,_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郭沫若白鹭 ) 2对于秋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王维的“空山新雨后,_”写出了山居环境的静谧美好,给人以神清气爽之感;张继的“_,_”写出了秋夜的凄冷,表现了诗人的羁旅之愁。 3劝同学珍惜时间,可以引用毛泽东的词句:“多少事,_;天地转,光阴迫。_,_。” 阅读理解 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

5、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选自宋学士文集 ) 【注释】陇:田埂。辄:总是(常常) 、就。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曷:同何,为什么。执策:拿着书。达旦:到早晨,到天亮。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10. 下列哪一句诗是王冕写的?( )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D.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1.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已而复如初(已经) B. 儿痴如此(着迷、入迷) C. 冕因去(离开) D. 恬若不见(好像) 12. 下

6、列对古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冕因不喜欢放牛,所以想读书。 B. “或牵牛来责蹊田”这一句可以解释为“有时候牵着王冕的牛来责怪这些牛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C. 这篇小古文主要介绍了王冕苦学的三件事。 D. 文中“窃入学舍”的“窃”与“夜潜出”的“潜”意思是一样的,都可以解释为“悄悄地、偷偷地”。 13. 王冕勤学苦读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下面哪一个成语不是与勤奋好学有关的?( ) A. 手不释卷 B. 悬梁刺股 C. 铁杵成针 D. 胸有成竹 阅读短文。 饮水与健康 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

7、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需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饮足够的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

8、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 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 90、初生婴儿 80、少年 75、成年男子 70、老年男子小于 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

9、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 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 65 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 2569 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 每日必须补充 2560 毫升左右的水。 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 1200毫升。 常用饮水杯容量为 200 毫升, 即每天约需饮 68 杯, 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 当然, 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

10、,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14. 本文着重说明内容是( ) A. 喝水有利于防病治病。 B. 喝水有利于延缓衰老。 C. 喝水有利于营造好心情。 D. 饮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15. 短文第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举例子 B. 列数字 C. 打比方 D. 作比较 16.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意思是( ) A. 强调药补的重要性。 B. 强调食补的重要性。 C. 强调水补的重要性。 D. 强调全补的重要性。 17. “常用饮水杯容量为 200 毫升, 即每天约需饮 68 杯, 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中的“约”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_ 1

11、8. 在我们周围,尤其是夏季,不少人喜欢以喝饮料代替喝水,你认为合适吗?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从喝水的好处及喝饮料的危害两方面说明理由。 _ 阅读短文。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

12、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画画,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你为何冲撞我的仪仗队? 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接着, 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 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 不知道是用推好, 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 月夜访友, 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 也不能莽撞推门, 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再说, 用敲字更能

13、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作推敲。/ 19.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妥帖:_ (2)犹豫不决:_ 20. 韩愈认为“敲”字比“推”字更好的原因是:_,_,_。 21. 短文已用“/”分成三部分。请概括每段主要内容,注意简洁明了。 _ _ _ 22. 请你也学着贾岛推敲一下下面的春联空白处用哪个字最好?将你选定的字填在横线上并至少说明两点理由。 风吹杨柳千门绿,雨_(湿 落 润)大地万树青 _ 23. 习作表达。 生活,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书。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会得到启示,过得快乐充实。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曾

14、经给你启发,请写下来。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得到的启示写明白,题目自拟,450 字左右,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2020-2021 学年南京市高淳区五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学年南京市高淳区五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美观。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_ 【答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汉字抄写。 汉字临摹要做到书写正确、整洁、行款整齐,字迹清楚,结构匀称。汉字是由不同笔形的笔画组成的。所以,了解汉字的笔画首先要了解汉字的笔形。现在的规范字体是楷书,楷书的基本笔形共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

15、其他笔形都是这八种笔形的变体。注意“莫、等、悲、切”容易写错。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2. 看拼音,写词语。 n hu png hng hung hu hu hung min qing ji zhng zh p bo ko 【答案】恩惠 平衡 谎话 辉煌 勉强 纠正 质朴 报考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惠、谎、煌、勉、纠、考”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16、。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宴会(yn) 客栈(zhn) B. 枉费(wng) 灰烬(jn) C. 嫉妒(j) 高跷(qio) D. 颓败(tu) 过瘾(yn)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BCD 读音正确。 A有误。 “宴会”“宴”读音为 yn。 4.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路不拾遗 不计奇数 完碧归赵 B. 难以置信 同心携力 鬼计多端 C 索然无味 直言不讳 气急败坏 D. 人影绰绰 天色人墓 应接不暇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形易错字的

17、辨析。 A “不计奇数”改为“不计其数” ; “完碧归赵 ”改为“完璧归赵” 。 B “同心携力”改为“同心协力” ; “鬼计多端”改为“诡计多端” 。 C书写正确。 D “天色人墓 ”改为“天色入暮” 。 5.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默:默默地 B. 识:见识 C. 厌:满足 D. 诲:教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加点字的解释。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出自论语述而 。默:默默;识:记住;厌:满足;诲:教诲。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

18、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都希望过上国泰民安的日子。 B. 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C. 战争年代,有不少人妻离子散,夜不闭户。 D. 现在,农村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儿童相依为命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A正确。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泰:平安,安定 B正确。民不聊生:老百姓无以为生,没有办法生活下去。 C不正确。夜不闭户:夜里睡觉不关门,也没有人来偷盗。形容社会治安良好。句子写的是战争年代,有不少人妻离子散,当时社会环境不安定,此处用“夜不闭户”不恰当。 D正确。相依为命:互相依靠过活,谁也离不开谁。 7

19、.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加点词“冤枉”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 A. 嘴勤不走冤枉路。 B. 同学们冤枉了她,她伤心得哭了。 C. 在对待案情时,我们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 D. 无论受到多大的委屈和冤枉,他对祖国的赤胆忠心从来没有动摇过。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词。 冤枉:1. 受到不公平的待遇。2. 使无罪者有罪;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恶名。3. 不值得;吃亏。 “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 ”这句话意思是他平时充分利用钱财,不会让自己花得不值钱。因此:冤枉:不值钱,吃亏的意思。

20、 A 项, “嘴勤不走冤枉路”这句话意思是嘴巴很勤快,不会让感到吃亏。 “冤枉” :吃亏。 B 项, “同学们冤枉了她”意思是她受到了同学们的不公平待遇。 “冤枉” :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C 项, “在对待案情时,我们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 ”这句话意思是审判案情,要根据事实,不能给好人加上恶名,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 ” “冤枉” :没有事实依据,给人加上恶名。 D 项, “无论受到多大的委屈和冤枉”意思是受到不公平、不理解的待遇。 “冤枉” :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故选:A。 8. 下列说法有误一项是( ) A.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

21、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B. 猎人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说出了关于宝石的事和动物们的话,变成了石头。 C.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 。 D. 欧阳询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硬瘦挺拔, 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和文学常识识记。 ABC 项说法均正确 D 项,说法有误。 欧阳询(557641) ,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土,封渤海县男。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书。初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别创新意,笔力险劲

22、、瘦硬,意态精密俊逸,自成“欧体” ,于后世影响深远。墨迹有仲尼梦奠帖 卜商帖 张翰帖等,碑刻有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 九成宫醴泉铭 皇甫诞碑 虞恭公碑 宗圣观记 房彦谦碑牌等等。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书体端正瘦长,笔力挺拔矫健,行间气脉流贯,顾盼神飞,全碑无一懈笔。 因此选 D。 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_,那全身的_,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_则嫌长,_则嫌短,_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郭沫若白鹭 ) 2对于秋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王维的“空山新雨后,_”写出了山居环境的静谧美好,给人以神清气爽之感;张继的“_,_”写出了秋夜的凄冷,表现了诗人的羁旅之愁。

23、3劝同学珍惜时间,可以引用毛泽东的词句: “多少事,_;天地转,光阴迫。_,_。 ” 【答案】 . 雪白的蓑毛 . 流线型结构 . 增之一分 . 减之一分 . 素之一忽 . 天气晚来秋 . 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从来急 . 一万年太久 . 只争朝夕 【解析】 【分析】 【详解】1. 本题考查课文默写。 出自课文白鹭 ,原文为: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 本题考查诗词理解和识记。 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全诗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

24、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全诗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3. 本题考查诗词理解和识记。 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全诗为: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

25、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阅读理解 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选自宋学士文集 ) 【注释】陇:田埂。辄:总是(常常) 、就。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曷:同何 ,为什么。执策:拿着书。达旦:到早晨

26、,到天亮。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10. 下列哪一句诗是王冕写的?( )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D.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1.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已而复如初(已经) B. 儿痴如此(着迷、入迷) C. 冕因去(离开) D. 恬若不见(好像) 12. 下列对古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冕因为不喜欢放牛,所以想读书。 B. “或牵牛来责蹊田”这一句可以解释为“有时候牵着王冕的牛来责怪这些牛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 C. 这篇小古

27、文主要介绍了王冕苦学的三件事。 D. 文中“窃入学舍”的“窃”与“夜潜出”的“潜”意思是一样的,都可以解释为“悄悄地、偷偷地” 。 13. 王冕勤学苦读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下面哪一个成语不是与勤奋好学有关的?( ) A. 手不释卷 B. 悬梁刺股 C. 铁杵成针 D. 胸有成竹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D 【解析】 【分析】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 “

28、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10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意思: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B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出自元代王冕墨梅意思: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C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29、 ”出自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意思: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D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自宋代卢梅坡雪梅意思: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1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加点词语的解释。 A “已而复如初”意思:过后,王冕仍是这样。已而:没过多久。 B “儿痴如此”意思: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痴:着迷、入 C “冕因去”意思:王冕于是离开家。去:离开。 D “恬若不见”意思: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若:好像。 【1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有误。从“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0、可知,王冕是痴迷读书,而不是因为不喜欢放牛,所以想读书。 B有误。 “或牵牛来责蹊田”意思: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 C有误。 “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写了关于王冕因为勤于学习,在放牛期间偷偷溜去听课以及晚上在寺里借长明灯光亮读书这两件事。而不是介绍了王冕苦学的三件事。 D正确。文中“窃入学舍”的“窃”与“夜潜出”的“潜”意思是一样的,都可以解释为“悄悄地、偷偷地” 。 【1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A手不释卷:手不离书本。形容勤学不倦。 B悬梁刺股:把头发绑在房梁上,锥子刺痛大腿来提起精神学习,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31、C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D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阅读短文。 饮水与健康 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需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

32、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饮足够的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 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

33、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 90、初生婴儿 80、少年 75、成年男子 70、老年男子小于 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 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 65 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 2569 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 每日必须补充 2560 毫升左右的水。 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

34、水,约需 1200毫升。 常用饮水杯容量为 200 毫升, 即每天约需饮 68 杯, 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 当然, 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14. 本文着重说明的内容是( ) A. 喝水有利于防病治病。 B. 喝水有利于延缓衰老。 C. 喝水有利于营造好心情。 D. 饮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15. 短文第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举例子 B. 列数字 C. 打比方 D. 作比较 16. “药补不如

35、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意思是( ) A. 强调药补的重要性。 B. 强调食补的重要性。 C. 强调水补的重要性。 D. 强调全补的重要性。 17. “常用饮水杯容量为 200 毫升,即每天约需饮 68 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中的“约”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_ 18. 在我们周围,尤其是夏季,不少人喜欢以喝饮料代替喝水,你认为合适吗?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从喝水的好处及喝饮料的危害两方面说明理由。 _ 【答案】14. D 15. B 16. C 17. 不能。 “约”是“大约、大概”的意思,文中指每天大约需饮 68 杯水。如果删去,就表示每天一定要喝 68 杯水,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

36、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18. 不合适。因为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而喝饮料不能代替喝水,因为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考查了理解文章内容。 通读全文,结合句子“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 ”可知,本文着重说明的内容是饮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15 题详解】 考查了说明方法的辨析。 结合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具体语境辨析即可,从“65、2560、2569、1

37、200、200、6-8、三分之一”可知,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理解句意。 结合上下文理解,从“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呢?”可知,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意思是强调水补的重要性。 【17 题详解】 考查了学生辨析字词的能力。 结合文章内容和说明文的用词特点,说出观点和理由即可。 如:不能。 “约”字大约,大概的意思,表示 6-8 杯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大概,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科学性。 【18 题详解】 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 结合文章内容,从“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

38、寿。 ”和“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可知,从喝水的好处及喝饮料的危害两方面说明理由即可。如:不合适。因为喝水有利于防病治病,延缓衰老,营造好心情。而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对我们身体健康不利。 阅读短文。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

39、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画画,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 你为何冲撞我的仪仗队? 贾岛回答道: 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接着, 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 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 不

40、知道是用 推 好, 还是用 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 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作推敲 。/ 19.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妥帖:_ (2)犹豫不决:_ 20. 韩愈认为“敲”字比“推”字更好的原因是:_,_,_。 21. 短文已用“/”分成三部分。请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注意简洁明了。 _ _ _ 22. 请你也学着贾岛推敲一下下面的春联空白处用哪个字

41、最好?将你选定的字填在横线上并至少说明两点理由。 风吹杨柳千门绿,雨_(湿 落 润)大地万树青 _ 【答案】19. . 妥当合适。文中指贾岛觉得诗中“推”字不是很合适。 . 迟疑,拿不定主意。文中指贾岛为诗中用哪个字拿不定主意。 20. . “敲”表明贾岛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 “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 读起来响亮些 21. . 写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 写贾岛与韩愈一起推敲诗句。 . 写“推敲”的引申义。 22. . 润 . 用“润”字,既强调了雨的作用滋润大地,又不像“湿” “落”那样直白,使雨有了情感。 【解析】 【分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意思解释。

4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妥帖,意思是恰当,十分合适。 出现在文中“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指贾岛觉得诗中“推”字不是很合适。 犹豫不决:迟疑,拿不定主意。 出现在文中“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指贾岛为诗中用哪个字拿不定主意。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短文句子: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 “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

43、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再说, 用 敲 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读起来也响亮些。 ” 可知, 韩愈认为 “敲” 字比 “推”字更好的原因是:“敲”表明贾岛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响亮些。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短文段意分析概括 根据短文分“/”部分,阅读短文进行理解概括。 第一部分(1 自然段) ,从“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可知,写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第二部分(2-6 自然段) ,从“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 ” “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

44、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 “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等句子,写贾岛写了一首题李凝幽居 ,在推敲诗句的的妥帖经过,重点写了与韩愈一起推敲诗句。可以概括为:写贾岛与韩愈一起推敲诗句。 第三部分(7 自然段) ,从“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作推敲 。 ”可知,写“推敲”的引申义。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 润:湿润、润泽、滋润。 用“润”字最好,原因有: (1) “润”字传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

45、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 (2) “风吹”和“雨润”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大地” ,无意讨“好” ,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23. 习作表达。 生活,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会得到启示,过得快乐充实。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曾经给你启发,请写下来。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得到的启示写明白,题目自拟,450 字左右,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答案】范文: 一件深受启发的事 在生活中,每天会发生许多事情。有的像过眼云烟,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而有些事情,却会深深的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那是发生在去年期

46、末考试前的一件事。 由于快要期末考试了, 每天除了复习就是复习。 我觉得自己都复习得滚瓜烂熟了,所以有点心不在焉,那些练习题我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当老师让我们默写两首古诗,两句名言的时候,我三下五除二很快就默写完了。可是当本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呆了“56”分?我怀疑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因为从小到大,我的成绩基本上都是“优” ,怎么会有这么差的成绩呢?仔细一看,原来我把两首古诗的内容写颠倒了,那两句名言连作者的名字都没有写!我沮丧极了! 回家后,一个人静静的反思:我为什么会考得这么差?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骄傲自满的结果。幸运的是,从这一件事中,我及时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期末考试取得了好成

47、绩。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这是一件小事。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但是给我的教训却是很大的。它使我懂得了,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能骄傲自满骄傲会使你失去理智,自满会使你迷失方向。 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牢牢的记住: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写一写生活中的启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身体长高了,知识增加了,同时也慢慢懂得了很多道理。回顾我们的成长历程,想想都懂得了什么,是因为什么而懂得的,选择印象深刻,最想表达的去写,确定好写作内容后,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构思写作。这是一篇叙事作文,首先要注意叙事六要素,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时间、人物、起因,这些内容可以略写。中间写出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把经过详写。注意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期末试卷 > 五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