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乡愁 同步训练(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998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乡愁 同步训练(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3课乡愁 同步训练(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课乡愁 同步训练(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课乡愁第三课乡愁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 在海峡两岸,余光中一直以“乡愁诗人”著称,很多中国人都会背颂他那首乡愁。 不少饱受离别之苦的中国人以乡愁文学为心灵寄托,围系着跨越大江大海的精神世界。 作为乡愁文学的代表人物, 创新了传统文化中“乡愁”的表达形式,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单独有一种特别的风格、格调的地位。 尽管一生都在迁 x( ),游历了三十多个国家,但是诗人始终 bo( )有故乡情结。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但故乡只能有一个。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迁 x( ) bo( )有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改为_ _改为_ (3

2、)用恰当的成语代替句中画线的部分,这个成语是_。 (4)第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 2结合诗意解释下列结合诗意解释下列词语词语 乡愁: 海峡: 一方: 3请用请用“/”和和“”划分、标注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划分、标注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乡愁 这首小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 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 以_为顺序前后相承, 即_、 _、_、_,相对应意象分别是_、_、_、_,表达了诗人强烈的_,寄托了两岸人民对祖国早日统一的殷切希望。 5. 填空填空 (1)本诗选自白玉 苦瓜作者是著名诗人

3、 ,1928 年生于南京,现居台湾。 (2)后来啊 我在外头 。 (3)抒发对故国思念深情的诗句是: 。 6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诗人余光中曾参加一次文艺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他是白发老者,但他一开口便赢得了满堂喝彩,他说:_ A我这个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B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C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永不服老, 所以能与年轻人同台获奖。 D 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 表示他已经成名。 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 说明他尚未落伍。 7综合性

4、学习。综合性学习。 学习乡愁后,某班举行了一个主题为“余光中与乡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假如让你来表达乡愁,你想用什么意象?试着写下来。 _ _ _ (2)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海峡无阻 上联:一湾浅浅海峡 下联:_ 下联:_ 8.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感情, 但在 乡愁 诗里, 它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 作者是怎样实现这一转化的?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感情, 但在 乡愁 诗里, 它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 作者是怎样实现这一转化的? _ _ _ 9. 诗人所抒写的诗人所抒写的“乡

5、愁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推移而加深、升华的?,是怎样随着时间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_ _ _ _ _ _ _ _ _ 10. 对诗中对诗中“一枚一枚”、“一张一张”、“一方一方”、“一湾一湾”四个数量词与四个数量词与“小小的小小的”、“窄窄的窄窄的”、“矮矮的矮矮的”、“浅浅的浅浅的”形容形容词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词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表现乡愁不是很重。 B看似一种轻描淡写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重量轻的对象之上,恰好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C运用反衬,也更引人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渴望与深思。 11. 诗的最后一节

6、对全诗有怎样的拓展作用?诗的最后一节对全诗有怎样的拓展作用? _ _ _ 阅读有它的地方叫故乡解答第 12-15 题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舒翼 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说起来,很多人对这种花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

7、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在

8、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在我眼里,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从来没有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烂漫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座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

9、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 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 “黄萼裳裳绿叶稠, 千村欣卜榨新油。 爱他生计资民用, 不是闲花野草流。 ” 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里下河水乡的那片油菜

10、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故乡的他们,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之间只剩下一片灿烂的金黄。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 (选自 2

11、017 年 4 月 20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2文章第文章第段有何作用?段有何作用? _ _ 13结合全文,概括油菜花的特点。结合全文,概括油菜花的特点。 _ _ _ 14赏析第赏析第段和第段和第段的画线句子。段的画线句子。 _ _ _ _ _ _ 15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有它的地方,叫故乡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_ _ _ 16. 欣赏下列诗歌,完成后边各题。欣赏下列诗歌,完成后边各题。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1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1)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 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 甲诗寄托在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17. 余光中说余光中说“乡愁乡愁”是是“浅浅的海峡浅浅的海峡”,席

13、慕容说,席慕容说“乡愁乡愁”是是“没有年轮的树没有年轮的树”,如果有一天离开了家门,你最,如果有一天离开了家门,你最惦念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惦念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_ _ _ _ _ _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1)徙 葆 (2)颂 诵,围 维 (3)别具一格 (4)在“创新”前加“余光中” 2. 乡愁: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海峡:陆地间相对狭窄的海面。 一方:一堆。 3. 示例: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4.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邮票 时间 船票 坟墓 海峡 家国之

14、思 5. (1)余光中 (2)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母亲在里头 (3)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6. D 【解析】A.语气平平,不能算是“风趣睿智”;B.从语气上看,显得有点倚老卖老、居高临下的意味;C.则又显得不谦虚,有自吹自擂的意味;D.语言比较得体而且显得非常风趣。 7. (1)乡愁是一条长长的路,路也漫漫,情也漫漫;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辛辣而香醇,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乡情可渡 千古深深乡心 8. 诗人巧妙的将“乡愁”这种感情进行了物化,把它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具体可感对象上,形成诗的意象,从而增加诗的艺术感染力。 9. “邮

15、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级“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的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合合离离,乡愁寄托在船票上;到后来,母亲的一方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浅浅的海峡又把自己与祖国大陆分开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一群人的家国之思了。 10. A 11. 如果去掉最后一诗节,只能算是一般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最后一诗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成又画龙点睛,乡愁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12. 引起下文,用“盛大的花事”引出记忆中的油菜花;用花事之盛大、风景之绚丽衬托出油菜花在

16、“我”记忆中的重要地位。 13. 种植广泛;颜色金黄;并非观赏性的花,有实用价值;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 14. (1)将油菜花与那些需要精心栽培、呵护的花对比,表现了油菜花沾满生活的烟火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由日常生活写到生命传承,表现了油菜花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2)综合运用对偶、拟人、顶针等修辞手法(或使用“入”“站”“跪”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与油菜花融为一体的情境,表达了“我”对油菜花无比的热爱之情。 15. 综合运用对偶、拟人、顶针等修辞手法(或使用“入”“站”“跪”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与油菜花融为一体的情境,表达了“我”对油菜花无比的热爱之情。 16. (1)坟墓 海峡 家国之思(意近即可) (2)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若赏其他句子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准确即可,只选句,不品析不得分) (3“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意近即可) 17. 答(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