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976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 宇宙及天体 宇宙 范围 目前天文望远镜的探测距离约为 137 亿光年 含义 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例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辨辨识识 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注意区别人造天体和自然天体 主要主要天体天体类型类型 和特和特征征 恒星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 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自身能发出光和热 行行

2、星星 自己本身不发光本身不发光, 围绕恒星转 星星云云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 呈云雾状、密度小, 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流流星体星体 由尘粒和固体块组成, 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 彗星彗星 彗核为冰物质、彗发为气体和尘埃, 体积大,密度很小。绕太阳运行,轨道是扁长的椭圆形 天体的天体的 判别判别 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 在一定轨道上独自运转,在一定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宇宙间的物质, 一些现象不属于天体一些现象不属于天体, 如极光如极光、 流星雨流星雨; 2 2. . 天体天体系统系统 天 体 系 统 层 次 太阳系 地月系 其他恒星系统 河外星系

3、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可观测宇宙(总星系) 3.天体系统的判断:一是相互吸引,二是相互绕转 二、太阳系二、太阳系 (1)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 水 金 地 火 木 土 天 海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2)分类:水金地火为类地行星,木土为巨行星,天海为远日行星地球 三、地球三、地球 1.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 2. 2.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唯一有存在生命的天体唯一有存在生命的天体 外外部条件部条件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互不干扰 安全的宇宙环境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处在壮年期 稳定的太阳光照稳定的太

4、阳光照; 内部条内部条件件 1.1.有有液态水液态水 2.2.有适宜的温度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 3 3.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 四四.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概念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称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所传递的能量,称太阳辐射能(太阳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约占总能量的约占总能量的50%50%) 能能量来源量来源 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经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 影影响因素响因素 纬度纬度 一般纬度越低,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太阳辐射越多 昼

5、昼长长 一般昼长越长, 日照时数越长, 太阳辐射越多 地地势势 地势越高, 大气层越薄, 透明度越高,获得太阳辐射越多 天气天气 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弱,获得太阳辐射越多 大气污染程度大气污染程度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 大气污染程度越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太阳辐射越弱 物理性质相近 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都是类地行星, 在质量、体积等方面相似 运动特征运动特征 近圆性近圆性 共面性共面性 同向性同向性 对地对地 球的球的 影响影响 为地表提供光和热为地表提供光和热, 维持地表维持地表温度温度 为地球生物为地球生物繁衍繁衍、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为人类生产生活

6、提供能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太阳能。 煤和石油是间接太阳能煤和石油是间接太阳能 太阳能光热电站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利弊 利:光热发电是一种清洁的能源;采用成熟的储热技术后,可以实现稳定持续向外输电,连续性好;光热发电的产业经济带动力强;污染低。 弊:初期投入高;目前技术还不够成熟,气候及地域限制严格。 五五. .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的影响 第二节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 1. 地震波地震波 A 波 (横波) 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传 在地下2900千米 D 处横波完全消失 B 波 (纵波) 传播速度快,只可以通过固

7、体、液 体和气体物质传播 在2900 千米 D 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横纵波共同点 33 千米 C 处(指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2. 2. 内部圈层划分内部圈层划分 大气大气层层 主要类主要类型型 特特点点 对地球的对地球的影响影响 A 光球层 黑子 是太阳活动的标志,周期11年 对天气、 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B 色球层 耀斑 日珥 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周期11年 扰动地球磁场, 产生“磁 暴”现象; 扰动电离层,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C 日冕层 太阳风 太阳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 高纬度地区或国家出现极光现象 依据依据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

8、度的变化 界面界面 图中图中 C C 为莫霍面,为莫霍面,D D 为古登堡面为古登堡面 圈层圈层 地壳(地壳(H H) 莫霍面以上、莫霍面以上、平均厚度 17 千米,陆壳比洋壳厚,由岩石组成,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地幔地幔(G)(G)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 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核地核(E(EF)F) 古登堡面以下,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内核主要成分是铁和镍。外核推测是液态 3. 3. 岩石圈: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软流层以上)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二、地球的外

9、部圈层 1 1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 1 1. . 地层地层 沉积岩:一有明显的层理结构,二可能含有化石沉积岩:一有明显的层理结构,二可能含有化石 外部圈层外部圈层 概念 其他 大气圈大气圈 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不仅避免了大多数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而且削弱了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水圈水圈 由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不规则的圈层 地球表面覆盖着大量的液态水, 使地球成

10、为“蓝色星球”,这是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主要区别之一 生物圈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称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界线不明显,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界线不明显,也是非常活跃的圈层非常活跃的圈层 概概念念 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叫地层。 (地层主要指沉积岩层)(地层主要指沉积岩层) 特特点点 在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老地层居下,后形成的新先形成的老地层居下,后形成的新地层居上。地层居上。 右图,右图,A A、B B、C C、D D表示岩层,岩层年龄表示岩层,岩层年龄A AB BC CD D 概

11、念 化石是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迹 意义 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特征 相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化石 2.2. 化石化石 二二、地球演化过程地球演化过程 1.1. 生物演化生物演化 演化演化方向方向 演化实际表现 从低级到高级从低级到高级, 从简单到复杂从简单到复杂 单细胞生物(细菌)多细胞生物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类 分布空间上分布空间上,由海洋向陆地扩展由海洋向陆地扩展 裸蕨植物标志着植物开始向陆地扩展两栖动物标志着动物开始向陆地扩展 2 2. . 海陆变迁海陆变迁 古生代出现联合古陆古生代出现联合古陆;中

12、生代联合古陆解体中生代联合古陆解体,出现古印度洋、古大西洋;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晚新生代青藏高原隆起晚新生代青藏高原隆起 3. 3. 矿产形成:矿产形成: 前寒武纪为铁矿成矿期;前寒武纪为铁矿成矿期; 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为煤炭成矿期。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为煤炭成矿期。 4.4.原始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和氨原始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和氨 现代大气:氮气、氧气现代大气:氮气、氧气 5 5. . 关键关键 (1)时间变化。 从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 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 太古代太古代: :原始生命萌芽(原始细菌)原始生命萌芽(原始细菌) 元古

13、代元古代: :藻类繁盛藻类繁盛 古生代古生代: :无脊椎动物鱼类时代(脊椎动物)两栖类动物,陆地上蕨类植物繁茂无脊椎动物鱼类时代(脊椎动物)两栖类动物,陆地上蕨类植物繁茂 中生代中生代: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裸子植物、爬行动物 新生代新生代: :被子植物、哺乳动物,在第四纪人类出现被子植物、哺乳动物,在第四纪人类出现 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1 1. .河流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 发育时期发育时期 侵蚀类型侵蚀类型 影响影响 河流地貌特点河流地貌特点 初期初期 下蚀为主下蚀为主 河道加深河道加深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

14、 呈 V 形峡谷 溯源侵蚀溯源侵蚀 河道向源头延伸,河流变长河道向源头延伸,河流变长 中期中期 下蚀减弱,侧蚀增强下蚀减弱,侧蚀增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变得更加弯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变得更加弯曲 河道弯曲,河谷拓宽呈U型 后期后期 侧蚀为主侧蚀为主 河道变宽河道变宽 河谷展宽, 呈槽形 2 2. .河流堆积地貌河流堆积地貌 类型类型 位位置置 成因 地貌特点 冲积扇冲积扇 山前出山口山前出山口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以山口为顶呈扇形,顶端到边以山口为顶呈扇形,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 河漫滩河漫滩 河流中下游 在中下游

15、地区,河床坡度减小后,以侧蚀作用为主,泥沙在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 地势平坦开阔 三角洲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河流入海口 河流入海口处,流速减慢,加上海潮顶托,其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 多呈三角形 3. 曲流 曲流 凹岸 河流向陆地凸出的一岸(A 岸)是河流的凹岸 凸岸 陆地向河流凸出的一岸(B 岸)是凸岸 二、海岸地貌 1.海蚀地貌:波浪的冲击、碎石的磨蚀、海水的溶蚀后形成的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 平台2.海积地貌:泥沙被波浪、潮流、风搬运到海岸边之后沉积形成沙滩和沙嘴沙滩和沙嘴 三、风沙地貌三、风沙地貌 1. 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16、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2. 风蚀地貌 类型:风蚀垄(长条形)、风蚀柱 、风蚀蘑菇 、雅丹地貌(垄槽相间)。特点是“顶平、身陡”特点是“顶平、身陡” 3、风积地貌(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类型 纵向沙垄 顺风向呈长条状延伸的沙丘 金字塔形沙丘 形似金字塔状的沙丘 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 形似新月,形似新月, 迎风坡较缓,迎风坡较缓, 背风坡较陡背风坡较陡 四、喀斯特地貌四、喀斯特地貌 1. 1. 喀斯特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类型 地面喀斯特:石芽、溶沟、石林、峰林、峰丛、孤峰等地面喀斯特:石芽、溶沟、石林、峰林、峰丛、孤峰等 地下喀斯特:溶洞、地下河及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

17、柱等地下喀斯特:溶洞、地下河及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流水侵蚀石灰岩,形成溶沟,侵蚀地表形成峰林和喀斯特谷地,流水从喀斯特漏斗进人地下,形成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 2. .分析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气候:大窝凼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四季如春。 大窝凼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坑。 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场地构造稳定,开挖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好。 3.简述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喀斯特地质条件雨水易向地下渗透;天坑底部多裂隙,

18、排水条件好。 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贫瘠;地形崎岖可耕地少;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 五、冰川地貌五、冰川地貌 由冰川作用形成由冰川作用形成,地貌有冰斗、角峰、刃脊、U型谷 第二节第二节 1 1. . 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的组成 成分成分 作用 干洁空气干洁空气 氮气氮气(7(78%)8%)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氧气氧气(21%(21%) ) 人类和动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适当的缺氧环境有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 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适当的缺氧环境有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 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

19、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甚至危及生命。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8001800- -24002400米。米。 二二氧化碳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调节地表温度可以调节地表温度 臭臭氧氧 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水水汽汽 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固体杂质质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 作为凝结核促进云雨的形成 2.2. 大气圈的分层大气圈的分层 (1)分层的依据: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分 层 高度/厚度 密度 气温垂直变化 大气运动状况 与人类的关系 对 流 层 低纬:1

20、7-18千米 中纬:10-12千米 高纬:8-9千米 水汽和固体杂质、水汽和固体杂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原因:近地面大气的直接原因: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热源是地面辐射 对流运动显著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 流 层 顶部距地面约50千米 臭氧分布臭氧分布 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原因: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原因: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而增温。而增温。 水平运动为主水平运动为主 天气晴朗, 气流稳定,天气晴朗, 气流稳定,利于飞行利于飞行 高层 大气 503000 千米的高空 空气以原子存在空气以原子存在 存在电离层,

21、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该层有极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第三节、第三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 1.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方式: 方式方式 特点 具体表现 吸收吸收 选择性 臭氧吸收紫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被吸收得很少 散射散射 选择性 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散射散射蓝紫光,使得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反射反射 无选择性 云层和较大颗粒尘埃反射部分可见光云层和较大颗粒尘埃反射部分可见光,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 (2)地理现象 (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

22、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2)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云层把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朝霞和夕阳多为黄红色:蓝紫光被散射, 波长较长的红光、黄光穿透大气层照射到地面。 2. 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辐射能量与辐射波长:物体的温度越高, 辐射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太阳辐射12 点最强、地面辐射13点最强、大气逆辐射14 点最强 (2 2)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 (3)利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分析农业现象 多云的夜晚,气温比晴朗的夜晚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 晴朗的白天和夜晚,日较差比多云的白天和夜晚大

23、; 深秋农民利用秸秆燃烧制造烟雾预防霜冻:可增强大气逆辐射, 提高地面温度; 温室效应原理: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以绝大部分透过玻璃或塑料薄膜到达温室地面,使温室地面增温, 而温室地面产生的长波辐射很少能透过玻璃或塑料薄膜,使大部分的热量保留在温室内。 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华北等地区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 三、三、 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 1. 1. 热力环流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是

24、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 (3)热力环流中的等压面 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PD PA, PCPB。 同一高度:高压处的等压面向上凸起,低压处的等压面向下凹 陷(即“高凸低凹”规律)。如图中 PAPB,PCPD。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B、C、D 四点气压值的排序应为PBPAPDPC 气温比较:近地面气温高,则气压低; 气温低, 则气压高。 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是大气增温的根本热源 大地暖大气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 大气还大地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天气:近地面为低压, 则空气上升多为阴雨天气, 气温日温差小;

25、近地面的高压空气下沉, 天气晴朗。 (4)常见的热力环流 城市风 海陆风 2.2.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 (1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根本原因)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根本原因-地表冷热不均。地表冷热不均。 (2 2)影响风的力)影响风的力 (3 3)各种风的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各种风的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 (以北半球为例以北半球为例) ) 高空(受高空(受 2 2 个力的作用)个力的作用) 近地面(受近地面(受 3 3 个力的作用)个力的作用) 受力 分析 风向风向 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4)风力

26、的判读: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风力的判读: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 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右图,风力: ABCD。影响风的力影响风的力 方向及特征 对风的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垂直于等压线, 从高压指向低压;从高压指向低压; 决定风向和风速的大小 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方向与风向垂直;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与风向右偏;南半球左偏 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的大小 摩擦力摩擦力 方向与风向相反方向与风向相反;高空无摩擦力;地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的大小

27、 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水循环水循环 过程过程 提示: 三种水循环都有的环节: 蒸发、降水 示意图 类型 环节名称 海上内循环 A 蒸发,B 降水 陆上内循环 F 植物蒸腾, I 蒸发, D 降水, 海陆间 大循环 A 蒸发,C 水汽输送,D 降水,E 地 表径流, H 下渗 , G 地下径流 二、二、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水水循环环节影响循环环节影响 具体人类活动 地地表径流表径流 修建水库:修建水库: 调节水资源时间(季节)分配不均;调节水资源时间(季节)分配不均; 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空

28、间分配不均 下下渗渗 有植被覆盖下渗强有植被覆盖下渗强; 中雨、小雨下渗强; 农村下渗大于城市 蒸蒸发发 水面面积和植被覆盖率对蒸发量有影响 不利影响:滥发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不利影响:滥发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减少蒸腾降水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已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削弱防涝抗旱能力,对气候的调节能力减弱 城市硬化路面;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和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2.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3.3.塑造

29、地表形态塑造地表形态 四、海绵城市:通过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从而减少地表径流四、海绵城市:通过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从而减少地表径流 第五节第五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一) 海水盐度海水盐度 1.海水又咸又苦(氯化钠和氯化镁),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 2.2.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各类因素 规律 降水量和蒸发量(决定性降水量和蒸发量(决定性) 一般来说一般来说, 蒸发量大于蒸发量大于( (小于小于) )降水量降水量,海水盐度较高海水盐度较高( (低低) ) 洋流洋流 暖流经过海域盐度高;寒流经过海域盐度低 径径流流 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30、 结冰与融冰结冰与融冰 结冰的海区盐度会高,融冰的海区盐度会低 地域的封闭地域的封闭状况状况 封闭海域盐度高,开放海域盐度低 3.3.分布规律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分别向高纬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分别向高纬、低纬度海区递减低纬度海区递减,北半球低于南半球。 其中其中, 红海的盐度最高红海的盐度最高(蒸发强,晴天多,降水少,径流少, 海域封闭),波罗的海最低波罗的海最低。 4.4.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1)海水淡化缓解淡水资源短缺海水淡化缓解淡水资源短缺 (2)海水蒸发可以制取食用盐和工业盐海水蒸发可以制取食用盐和工业盐 1)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雨季短, 降水少, 春

31、季升温快,多大风,蒸发强 2)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台湾省的布袋盐场:夏季风背风坡,蒸发强。 (二(二) 海水温度海水温度 1. 热量的收支: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 2.2. 分布规律分布规律 分布分布规律规律 地地位和意义位和意义 水平分布水平分布 同一季节同一季节: 表层海水温度一般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表层海水温度一般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同一海区同一海区/ /纬度纬度,夏季温度高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冬季温度低。 垂直垂直分布分布 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一定深度(一定深度(- -1000 1000 米米)以下变化不大以下变化不大;

32、3. 影响 (1)调节大气温度: 海水的比热容大, 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小于陆地,变化的过程滞后于陆地。 (2)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增高, 会因为体积的膨胀引起海平面一定幅度的上升。 (3)引发气候异常: 局部区域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 还会引发气候的异常变化。 (三(三) 海水密度海水密度 1.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温度 盐度 深度(压力) 高 低 大 小 大 小 密度 小 大 大 小 大 小 3.3. 分布规律分布规律: (1 1) 水平分布: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大水平分布: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垂直分布: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垂直分布: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 2)密度最小的海域是赤道附近,最大的海

33、域是高纬度地区。)密度最小的海域是赤道附近,最大的海域是高纬度地区。 3.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同一艘船在不同密度的海洋上航行, 船的吃水深度不同。 四、四、 海水的运动及影响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 海水运动的意义:输送水量、物质和能量; 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天气 ( (一一) ) 波浪波浪 防护措施 (1)工程措施: 建立防护堤 (2)生物措施: 建防护林 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1)波浪对港口建筑、航运、停泊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2)波浪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水质净化,但也会导致污染物

34、的重新悬浮和污染的加剧。 (3)波浪可用来发电。 ( (二二) ) 潮汐潮汐 (1)一个月有两次大潮, 农历初一、十五(朔月、望月)。 (2)一个月有两次小潮, 农历初八、二十三(上弦月、下弦月)。 (3)一天中海水涨 2 次, 落 2 次。 与与人类的人类的生产生活生产生活 (1)(1)潮汐影响航运潮汐影响航运: 大型船舶可趁涨潮进出河流和港口大型船舶可趁涨潮进出河流和港口。 (2)(2)潮汐可以用来发电潮汐可以用来发电, 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建成了不少潮汐电站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建成了不少潮汐电站。 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 日地一条线日地一条线,引力叠加引力

35、叠加; 喇叭口地形喇叭口地形;东南风加剧东南风加剧; 江水与海水叠加江水与海水叠加。 ( (三三) )洋流洋流 (1)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判断南北半球 若某海区等温线的水温由南向北递减, 则表明该海区位于北半球, 如甲图所示; 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如乙图 所示。 (2)根据等温线判断洋流流向和性质 洋流的流向即为海水表层等温线的凸出方向, 如图丁所示,A 处洋流从水温 高处流向水温低处,是暖流,而 B 处洋流从水温低处流向水温高处,是寒流。 2. 2. 洋流洋流对人类影响对人类影响 (1)(1)影响海上航行: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交汇处往往会形成海雾,影响海上航行:顺洋流航行可节约

36、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交汇处往往会形成海雾, 对海上航行不利。对海上航行不利。 (2)(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世界著名渔场主要分布于寒暖流交汇和海水上泛的海区。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世界著名渔场主要分布于寒暖流交汇和海水上泛的海区。 (3)(3)影响附近地区的气候: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影响附近地区的气候: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4)(4)影响近海的污染物扩散:加快污染物的净化速度,但导致污染范围扩大。影响近海的污染物扩散:加快污染物的净化速度,但导致污染范围扩大。 土壤的组成土壤的组成 发育程度高土层厚发育程度高土层厚,

37、层次多层次多 黑土、四川盆地紫色土肥;红壤不肥且成酸性。水稻土非自然发育而成 1. 自然因素 (1 1)成土母质)成土母质(物质基础(物质基础) :) : 成土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成土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 (2 2)气气候:候:温度低,微生物分解作用慢,有机温度低,微生物分解作用慢,有机 质积累多质积累多( (如东北黑土如东北黑土) ),反之(如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贫瘠)。,反之(如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贫瘠)。 (3)生物(决定性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决定性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4

38、)地形: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 (5 5)时间: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土壤的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时间: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土壤的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 合理的耕作: 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耕作土壤;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性状;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破坏土壤结构, 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 2.2.土壤的养护: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土壤的养护: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 3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东北黑土地? (1)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2)剥离利用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表土。 (3)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水土和养

39、分流失;作物轮作,种养结合; 第第七节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植被类型:一、植被类型: 自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 人工植被: 有果园、麦地等,还有人工树林等 二、植被类型及其特征二、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一)森林植被主要特征 1.热带雨林: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世界上发育最繁茂的植被类型,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全年生长、有绞杀植物、茎花和板状根全年生长、有绞杀植物、茎花和板状根 2.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区,终年长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如

40、樟树、椰子树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在大陆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叶片常有茸毛或退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在大陆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叶片常有茸毛或退化成刺,是为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减少水分蒸发。成刺,是为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减少水分蒸发。 3.落叶阔叶林:有宽阔的叶片,夏季葱绿,冬季落叶,以减少水分及能量流失冬季落叶,以减少水分及能量流失。如桦树、柳树、银杏 判别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在冬季比较容易。判别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在冬季比较容易。 4.4. 针叶林:又称泰加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气候区,往往是由单一树种构成的纯林,群落结构简单,外貌

41、非常特 殊。主要由耐寒的针叶林乔木组成,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二)草原植被主要特征 1.1.热热带草原:带草原:位于干旱季节较长的热带地区,成片的高草中点缀着树木。 代 表 植 物 是 猴 面 包 树 雨季降水丰富,草原茂盛;旱季降水稀少,草原枯黄,引起动物的迁徙雨季降水丰富,草原茂盛;旱季降水稀少,草原枯黄,引起动物的迁徙。 2. 温带草原:分布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几乎没树木, 仅有草本, 植物具有耐旱的特征, 夏绿冬枯 (三)荒漠植被主要特征 荒漠植被生产量很低,生物质积累缓慢。 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一) 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1

42、.由于热量热量从赤道向两极有规律的递减,因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带,植被呈带状分布-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 2.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各地水分水分条件不同,植被分布由森林依次变为草原、荒漠森林依次变为草原、荒漠-经度地带经度地带性性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水热状况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变化,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垂直地带性(图垂直地带性(图1 1) 类型 景观特征 植被特征 主要目的 热带亚热带荒 漠、温带荒漠 植物覆盖稀 疏、种类单一 的地面景观 叶面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刺状或呈无叶 减少蒸腾 肉质茎或叶 贮存水分 茎叶覆盖茸毛 抵抗灼热 根系发达 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 图1 1. 环境影响植物的种

43、类和分布:风向(气候)决定植物外形: 长时间风吹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 背风面树枝不断生长,形成旗形树冠; 2.植物可以指示环境:苔藓能反映阴湿环境; 沙漠植被根系发达; 气根发育的植被地域降水量较多。 (二)(二) 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功能: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功能: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第一二节第一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的成因与避防常见自然灾害及其的成因与避防 1. 自然灾害形成条件 (1)诱因:自然界异常变化。(2)承受灾害的客体: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

44、。 2.自然灾害类型: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水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 1. 地震 震级:表示地震强弱的量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 (1)主要地震带 地震分布地带:板块边界及板块内部的断层活动带,地壳运动活跃、不稳定地震分布地带:板块边界及板块内部的断层活动带,地壳运动活跃、不稳定 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 (2) 地震的主要危害 直接危害 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资源环境破坏等, 给人们的生命财 产造成重大损失 间接危害 地震可以引发地面塌陷、山崩、滑坡; 海底

45、地震可能引起海啸, 造成沿 海地区的破坏。地震发生后, 还会引发火灾、水灾、瘟疫、爆炸、有毒 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3)地震灾害的防避 在室外应该迅速跑到开阔地;在室内迅速关闭火源、电源; 在平房内:迅速逃到空旷地带或尽快躲避在比较坚固的家具或设备周边; 在楼房内:迅速离开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 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避 2. 洪 涝 (1) 洪涝成因:暴雨、冰雪快速融化;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毁林开荒;全球变暖;围湖造田 (2) 洪涝灾害的防避:兴建水库, 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流; 提高防洪减灾的意识;提高森林覆盖率 3. 滑坡、泥石流 (1) 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形成条件

46、和危害 类型 滑坡 泥石流 形成条件 不稳定的山坡形态;坡面较陡; 较大的沟谷坡度 突发性巨大水流 多多发区发区 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 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我国的滑坡主要发生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以及黄我国的滑坡主要发生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以及黄土高原和秦岭一大巴山地区土高原和秦岭一大巴山地区 山高沟深、地势陡峻的山区山高沟深、地势陡峻的山区 危危害害 摧毁桥梁摧毁桥梁、道路道路、房屋,房屋, 堵塞河道,堵塞河道, 埋没农田,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埋没农田,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2 2)滑坡灾害的防避)滑坡灾害的防避 向滑

47、坡体的两侧迅速逃离 若无法逃离时,宜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 (3 3)泥石流)泥石流灾害的防避灾害的防避 保护和改善山区的生态环境 雨季或者暴雨时,不去泥石流多发的沟谷 向沟谷两侧的山坡上方逃离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遥感(遥感(RSRS)、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GIS) 、卫星定位系统(、卫星定位系统(GNSS/GPSGNSS/GPS)等)等 区 别 与 联 系 RS 遥感, 即人的视力的延伸=拍照或动态监测 GNSS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即运动物体的引导员,是定位和导航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即地图的延伸,是分析处理数据 地理 信息 技术 判别 方法 点与面判断 在地理信息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 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 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则选用全球卫星导 航系统 如果是“面”, 则需看是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若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遥感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 中心位置则应选用地理信息系统 想与看 区分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 不用“想”的选用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中图版(新教材) > 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