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手册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9379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53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总结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化合反应一、化合反应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2Mg+ O2 2MgO 2.铜在空气中加热:2Cu+ O22CuO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5O2 2P2O5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O2 2H2O 5.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CO2 6.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O2 2CO 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 +2O2 Fe3O4 8.硫在氧气中燃烧:S +O2 SO2 9.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O2 2CO2 10.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C +CO2 2CO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

2、蕊试液):CO2 +H2OH2CO3 12.生石灰与水反应:CaO+ H2O Ca(OH)2 13.铝在氧气中燃烧:4Al + 3O2 2Al2O3 二、分解反应二、分解反应 14.水的电解:2H2O 2H2+O2 1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2H2O22H2O+O2 1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17.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 18.碳酸分解:H2CO3 H2O +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CaCO3 CaO+ CO2 20.电解熔融的氯化镁:MgCl2 Mg + Cl2 21.碳酸氢

3、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 CO3 +H2O+ CO2 22.电解熔融状态的氧化铝:2Al2O3 4Al+ 3O2 23.加热碳酸氢铵:NH4HCO3H2O+ CO2+ NH3 三、置换反应三、置换反应 24.镁和稀盐酸 Mg +2HCl MgCl2+ H2 25.镁和稀硫酸:Mg +H2SO4 MgSO4 +H2 26.铁和稀盐酸:Fe+ 2HCl FeCl2+ H2 27.铁和稀硫酸:Fe +H2SO4 FeSO4+ H2 高温高温 28.锌和稀盐酸:Zn+ 2HCl ZnCl2+ H2 29.锌和稀硫酸:Zn +H2SO4 ZnSO4 +H2 30.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 +Cu

4、SO4 FeSO4+Cu 31.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 +2AgNO3 Cu(NO3)2+ 2Ag 32.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 2Cu+ CO2 3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 H2O 四、复分解反应四、复分解反应 34.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aCO3 +2HCl CaCl2 +H2O +CO2 3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36.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Na2CO3 +H2SO4 Na2SO4 +H2O +CO2 37.稀盐酸除铁锈(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2FeCl3+ 3H

5、2O 38.稀盐酸除铁锈(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3H2SO4 Fe2(SO4)3+ 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2HCl CuCl2+ 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CuSO4+ H2O 41.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AgNO3 AgCl+ HNO3 42.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BaCl2 BaSO4 + 2HCl 43.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反应:2NaOH+ CuCl2 Cu(OH)2+2NaCl 44.氢氧化钙溶液与氯化铜溶液反应:Ca(OH)2+ CuCl2 Cu(OH)2+ CaCl2 45.氢氧化

6、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CuSO4 Cu(OH)2+Na2SO4 46.氢氧化钙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a(OH)2+ CuSO4 Cu(OH)2+ CaSO4 47.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 +Na2CO3 CaCO3+ 2NaOH 48.稀盐酸和烧碱反应:HCl+ NaOH NaCl+ H2O 49.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H2SO4+ Ba(OH)2 BaSO4 +2H2O 50.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Al(OH)3 AlCl3 +3H2O 51.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H2SO4 +2NaOH Na2SO4 +2H2O 52.盐酸和氢氧化镁

7、反应:2HCl+ Mg(OH)2 MgCl2 +2H2O 53.稀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H2SO4+ Ca(OH)2 CaSO4 +2H2O 54.石灰乳与氯化镁溶液反应:Ca(OH)2+ MgCl2 Mg(OH)2+ CaCl2 55.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 +Na2CO3 CaCO3+ 2NaOH 56.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Na2CO3 + BaCl2= 2NaCl + BaCO3 57.硫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NH4)2SO4 + Ca(OH)2=CaSO4 + 2NH3+ 2H2O 58.硝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Ca(OH)2+ 2NH4NO3 Ca(NO3)

8、2+2NH3+ 2H2O 59.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BaCl 2 +Na2SO4 BaSO4+ 2NaCl 60.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镁溶液反应:2NaOH+ MgCl2 Mg(OH)2+2NaCl 高温 61.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CaCl 2+Na2CO3CaCO3+ 2NaCl 62.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NaCl+ AgNO3 AgCl+ NaNO3 五、其他反应五、其他反应 63.乙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2C2H2 + 5O2 4CO2 + 2H2O 64.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CH4 +2O2 CO2 +2H2O 65.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Ca(OH)2+ C

9、O2 CaCO3 + H2O 66.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OH +CO2 Na2CO3+H2O 67.高炉炼铁原理(CO 还原氧化铁):Fe2O3 +3CO 2Fe+ 3CO2 68.高炉炼铁原理(CO 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 +4CO 3Fe+ 4CO2 69.CO 还原氧化铜:CuO +CO Cu+ CO2 70.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NaCl + NH3 + CO2 + H2O = NaHCO3 + NH4Cl 71.碳酸钙与二氧化硅反应:CaCO3 + SiO2 CaSiO3 + CO2 72.碳酸钠与二氧化硅反应:Na2CO3 + SiO2 Na2 SiO3 + CO2

10、 初中化学:常用公式总结初中化学:常用公式总结 一、有关原子的计算公式一、有关原子的计算公式 1.相对原子质量=12112-C原子实际质量原子的实际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在原子中) 二、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二、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溶质质量分数=%100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2.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4.稀释与浓缩 (1)稀释公式:m%=mb%a浓溶液稀溶液 (2)浓缩问题(设浓缩前溶液质量为m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a%,浓缩后溶质质量分数为 b%) 方法一:加入溶质 高温高温高温高温

11、 公式:m%100%=b%mmam溶液溶质溶液溶质 方法二:蒸发溶剂 公式:m%100%=b%mma溶液溶液溶剂 方法三:加入更浓的溶液 公式:m%mc%100%=b%m+ma溶液溶液 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公式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公式 1.化学式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2.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3.元素质量分数=%100化学式量原子个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 5.混合物的纯度= 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公式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公式 1.粒子个数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2.物质质量之比=(化学式量化学计量数)之比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初

12、中化学:知识总结 一、一、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1.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3. 科学探究需要动手操作,更需要动脑思考,是一个动手与动脑紧密相结合的过程。 4. 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与交流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充分表达交流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二、化学的研究对象二、化学的研究对象 1.化学的概念: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 3.化学研究的内

13、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的制备和用途,但物质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宏观运动不属于化学的研究范畴。 三、三、化学的作用化学的作用 1.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1)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 (2)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2.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四、四、常用实验仪器及其用途常用实验仪器及其用途 1.1.反应容器反应容器 (1 1

14、)试管)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烧杯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 2)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等; (3)间接加热的仪器(须垫石棉网):烧杯、锥形瓶等。 (4)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等。 (5)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锥形瓶等。 2.2.加热仪器加热仪器 (1)酒精灯:用于加热,加热温度一般为 400500。 (2)酒精喷灯:火焰温度高于酒精灯,可达 1000 左右,用于加热需较高温度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3.3.存放物质的仪器存放物质的仪器 (1)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2)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以做洗气瓶; (3)集气瓶:用

15、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用于有关气体的化学反应的容器; (4)滴瓶:用于存放液体药品。 4.需要磨砂处理的仪器:细口瓶、广口瓶、集气瓶、滴瓶、分液漏斗。 五、化学基本操作五、化学基本操作 1.1.药品的取用药品的取用 (1 1)药品的取用原则)药品的取用原则 “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约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12mL)取 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剩余药品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2 2)固体药品的

16、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使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 取用块状药品或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慢竖”。 (3 3)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 滴管吸取法:滴管吸取法:使用胶头滴管时,滴管竖直悬空,不能伸入其中,更不能相碰。吸液后胶头滴管不可倒置或平放,防止药液腐蚀橡胶帽。若用滴管取完液体后,可用少量清水冲洗,以备再用。滴瓶上的滴管,不可交叉使用,也不可用清水冲洗。 倾倒法: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拿起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 (3 3)定量取用药品)定量取用药品 物质的称量。称前先将天

17、平调平衡,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托盘上要垫有大小一样的称量纸,如果是腐蚀性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用镊子夹取砝码,直到平衡。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 0.1 克。 液体的量取。根据“一次接近”原则选择合适规格的量筒。“使用量筒先放平,量简刻度没有零,视线与凹液最低点,保持一致方可行”。 2.2.物质的加热物质的加热 (1 1)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在使用前要进行“两检”,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 1/3,少于 2/3。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

18、用外焰。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点燃时应用火柴,熄灭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2 2)给物质加热给物质加热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药品平铺在干燥试管的底部;根据酒精灯外焰高度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应夹持在离试管口约 1/3 处;先进行预热, 待试管均匀受热后, 再用外焰对准放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试管夹夹应夹持在离试管口约1/3处; 同时注意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先要进行预热;加热时,使试管倾斜一定的角度(大约 45),并不时地移动试管,

19、以避免试管里的液体喷出伤人。试管外壁要干燥,试管底部不能接触灯芯,以避免试管炸裂。 3.3.仪器洗涤仪器洗涤 (1 1)洗涤方法:)洗涤方法: 振荡水洗:倒掉废液,往玻璃仪器内注一少半或一半水,稍用力振荡后把水倒掉,反复操作荡洗数次。 毛刷刷洗:若容器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可用毛刷转动或上下移动刷洗,刷洗后,再用水连续荡洗数次。 (2 2)洗净的标准:)洗净的标准:玻璃容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4.4.仪器的连接仪器的连接 (1)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里: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将待插入塞子的一端用水润湿,稍用力转动 插入。 (2)在玻璃管上套上胶皮管:左手拿胶皮管,右

20、手拿玻璃管;先将玻璃管润湿,后稍用力插入。 (3)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左手拿试管,右手拿橡皮塞;橡皮塞慢慢转动,塞紧试管口。 5.5.装置检查气密性装置检查气密性 操作方法: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六、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六、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1.物理变化物理变化 (1)概念: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 (3)实质:实质:分子本身发生没有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 (4)实例:实例:灯泡发光、冰融化成水、干冰的升华、汽油挥发、蜡烛熔化等。 2.2.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1)概念:概

21、念: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3)实质: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构成新分子。 (4)实例实例:木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5)现象: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3.3.物理性质:物理性质: (1)概念: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实例: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光泽、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味道、挥发性、溶解性、 延

22、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4. 4.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1)概念: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实例:实例:氢气能在氧气中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3)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1)概念:)概念:化学反应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称为放热反应);也有些反应会吸收热量(称为吸热反应)。 (2 2)常见的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一般反应条件为加热或高温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CO22CO

23、;C+2CuO2Cu+CO2;CaCO3CaO+CO2;3CO+Fe2O32Fe+3CO2; 2Cu+ O22CuO;2KMnO4K2MnO4+MnO2+O2;2KClO3 2KCl+3O2;H2+CuOCu+ H2O。 (3 3)常见的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 燃烧:所有燃烧均会放热,如 CH4+2O2CO2+2H2O; 中和反应:如 H2SO4+2NaOH=Na2SO4+2H2O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如 Mg+2HCl=MgCl2+H2。 缓慢氧化:如铁生锈、食物腐烂过程中均放出热量。 生石灰和水反应:CaO+H2O=Ca(OH)2 其他:如双氧水分解是放热反应 七、自然界的水七、自然界的水

24、 1.1.电解水的实验: (1)装置:水电解器 (2)电源种类:直流电 (3)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3)化学反应:2H2O通电2H2+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 (4)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5)结论: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在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氢分子

25、聚集成氢气,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3.3.氢气的性质及用途氢气的性质及用途 (1 1)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氢气难溶于水。氢气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 (2 2)氢气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还原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 (3)验纯 不纯的氢气点燃时极易爆炸,因此使用氢气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点燃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倾斜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

26、到尖锐的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声音,才表示氢气已纯净。 (4)氢气的用途 充灌探空气球密度最小的气体 作高能燃料燃烧放热多,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5 5)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锌粒和稀硫酸 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固液常温型 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H2的密度比空气小),排水法收集(难溶于水) 4.4.水的净化水的净化 (1)净水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沉降、过滤、吸附、蒸馏,其中净化效果最好是蒸馏。 (2)净化水的方法的作用 沉降:使难溶性大颗粒沉降或加入明矾,形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沉降 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 吸附:除去难溶性杂质、部分可溶性

27、杂质、臭味和色素 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使硬水软化 5.5.过滤过滤 (1)用到的仪器: 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等 (2)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以没有气泡为准。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的中下部;玻璃棒的下端紧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管口紧 靠烧杯内壁。 (3)过滤失败的原因: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收集滤液的烧杯不洁净。 6. .自来水的加工过程自来水的加工过程 天然水天然水-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清水池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清水池-配水泵用户配水泵用户 消毒 加絮凝剂 7.

28、7.硬水和软水硬水和软水 (1)概念: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叫 做软水。 (2)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来检。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且出现大量浮渣的是硬水。 (3)硬水软化方法:煮沸,蒸馏。 8.8.水的其他性质水的其他性质 (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 (3)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9.9.水资源概况水资源概况: (1)地球表面 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 (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

29、水中含有 80 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最多的元素是 O。 (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10.10.爱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 (1)水污染 水体污染来源 a.工业污染:废水、废渣、废气(工业“三废”)。 b.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c.生活污染: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 防治措施: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2)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八、空气和氧气八、空气和氧气 1.1.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 成分 氮气(N2) 氧气

30、(O2) 氩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含量(体积分数) 78% 21% 0.934% 0.034% 0.03% 2.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选择可燃物要求:能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氧气反应,产物不能是气体。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烧杯内的水到吸入集气瓶内,且进入集气瓶内谁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51。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实验结论: 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51。 b.氮气物理性质:难溶于水; 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探究 a.液面上

31、升小于 1/5 的可能原因是:红磷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b.不能用铁丝或木炭代替红磷,是因为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几乎不变。 (2 2)加热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加热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药品选择依据药品选择依据:生成物不能是气体;只与氧气反应。 该实验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 2CuO 实验现象:玻璃管内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减少,减少的体积约为反应前硬质玻璃钢和注射器内空气体积的 1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测量结果偏低的原因: 铜粉不足;未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记

32、录数据; 操作过程中没有不断推拉注射器。 3.3.空气中常见气体的用途空气中常见气体的用途 氧气: 供给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氮气: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制冷剂。 稀有气体: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4.4.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 1)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物 烟尘:主要包括总悬浮颗粒物 PM100、可吸入颗粒物 PM10、可入肺颗粒物 PM2.5 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等 (2 2)污染物产生的原因:)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

33、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 (3 3)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洁净新能源; 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经净化后再排放; 积极植树造林。 (4 4) 空气质量日报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主要包括:NO2、SO2、CO 、臭氧、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 空气质量状况与污染指数的关系为: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5)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5.5

34、.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支持燃烧,能供给呼吸。 (3)氧气与常见物质反应的现象 反应物反应物 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 木炭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O2 硫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S+O2SO2 铁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Fe3O4 镁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2Mg

35、+O22MgO 铝 4Al+3O22Al2O3 石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略 6.6.氧气的制法氧气的制法 (1 1)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2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药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2H2O22H2O+O2、2KClO3 2KCl+3O2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常温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

36、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是否复燃。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质量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

37、用。 8.8.判定催化剂的方法判定催化剂的方法 (1)先证明加入该物质后反应速率会加快; (2)再证明反应前后该物质的质量不变; (3)最后证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1)剧烈氧化:燃烧与化学爆炸。 (2)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3)剧烈氧化与缓慢氧化的异同点: 都是氧化反应; 都放热; 剧烈氧化既发热又发光,缓慢氧化只发热不发光。 九、碳和碳的氧化物九、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

38、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等。 (3)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4)CO 和 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5)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 CO2: C+O2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 CO:2C+O22CO (3)还原性:C+2CuO2Cu+CO2、2Fe2O3+3C4Fe+3CO2(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冶金工业

39、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选择适当的化学反应。 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a.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b.收集装置:由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验证所制得的气体。 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发生装置:固液常温型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6)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5.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6.二氧化碳

40、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2)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2CO 。 能参与光合作用。 7.用途: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制汽水;工业原料。 8.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

41、起温室效应。 9.一氧化碳 高温高温高温高温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2、CO、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还原性) 可燃性:2CO+O2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还原性:(应用:冶金工业) a.CO+CuOCu+CO2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b.Fe2O3+3CO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十、物质构成的奥秘十、物质构成的奥秘 1. 1. 分子分子 (1 1)

42、概念: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2)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分子间具有一定的间隔。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3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问题)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问题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根据分子的种类进行区分。 2.2.原子原子 (1)概念: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2)(2)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的基本性质 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3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4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4 4)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集中在原子核上。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干中子数,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 3.3.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高温 (1)概念:以一种碳一 12 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质子数+中子数。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质最有单位,国际单位为“1”,一般不写也不读。 4.4.

44、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的排布 (1 1)电子层:)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远的区域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2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离核远近 近-远 能量高低 低-高 (3 3)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每层上的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2n2(n 为电子层数)。 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第一层,排满第一层后,再排第二层,依次类推。 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不超过 8;当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不超过 2。 (4 4)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各部分的含义原子结

45、构示意图及各部分的含义 5.5.离子离子 (1 1)概念:)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2 2)离子的分类)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K+、NH4+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l-、SO42-。 (3 3)离子的形成)离子的形成( (以以 NaNa+ +、ClCl- -的形成为例的形成为例) :) : (4)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 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用“+”,“-”号表示离子的电性,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先写数字后写正负号,当数字为 1 时,省略不谢。如 Na+,Cl-,Mg2+,O2-。 离子符

46、号的意义 (6)原子团原子团: : 有些化合物如 NaOH、NH4Cl 等,它们中的某些原子是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的,在反应中的表 现如同一个原子。根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较为复杂的阴离子或阳离子,如氢氧根离子(OH-)、铵根离子(NH4+)。原子团不能独立稳定地存在,它是物质 “分子”组成的一部分。 命名:化学上用“根”来命名这些原子集合体,如氢氧根(OH)、铵根(NH4)。 常见原子团: NH4Cl(铵根)、Na2CO3(碳酸根)、K2SO4(硫酸根)、NaOH(氢氧根)、KNO3(硝酸根)。 6.6.元素元素 (1 1)概念:)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

47、称。 (2)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单核离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存在状态。如游离态和化合态。 (3 3)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如 Mg、Al,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 非金属元素:如 N、C,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 稀有气体元素:如 He、Ne。最外层电子数特点:2 或 8 (4 4)元素的存在形式:)元素的存在形式: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两种形式存在,即游离态和化合态。 (5 5)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地壳中元素分布:地壳中元素分布:地壳中元

48、素含量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氧、硅、铝、铁、钙。 海水中元素分布:海水中元素分布:海水中元素含量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 O、H、Cl、Na、Mg。 人体中元素分布:人体中元素分布:人体中元素含量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 O、C、H、N、Ca。 太阳上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其次是氦元素。 空气中的元素:空气中的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元素,其次是氧元素。 7.7.元素符号的意义及写法元素符号的意义及写法 (1 1)表示方法:)表示方法: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2)元素符号的写法:元素符号的写法: 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

49、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 (3 3)表示意义:)表示意义: 表示某种元素;如 O:表示氧元素。 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 O:表示一个氧原子。 8.8.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 (1 1)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门捷列夫(俄罗斯)。 (2 2)概念:)概念: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将已知的 100 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所得的 表,叫元素周期表。在周期表中,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分区。 (3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 7 个横行,即 7 个周期。 族:元素周期表

50、共有 18 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 8,9,10 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 16 个族。 每一格:均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了质量等内容。 (4 4)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同一周期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加; 同一族中,由上而下,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5 5)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及应用)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及应用 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由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似,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 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人教版 > 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