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9231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 ) A.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B. 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 在生物群落的生物体内反复循环运动 D. 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 解析:D 组成生物体的 C、H、O、 N、P、S 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D 正确。 2.“碳中和”是指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科学路径

2、之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细胞呼吸等 B. 碳循环是指 C02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的循环过程 C.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 C0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D.大力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解析:B 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 C02的形式循环,而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往复循环的过程,B 错误。 3.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成分在物质循环中均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可独立完成大气与生物群落间的碳循环 B. 消费者的存在加

3、快了碳循环速度,碳在消费者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传递 C. 分解者可将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释放到非生物环境被生产者利用 D. 大气中 C0,含量快速增加主要与生产者的数量减少、消费者和分解者增加有关 解析:B 完成碳循环,需要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参与,A 错误:分解者可将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释放到非生物环境中,物质可被生产者再利用,能量则不能,C 错误;大气中C02含量快速增加主要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有关,D 错误。 4.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碳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 B.某种原因造成图中 E 大量减少,推测短期

4、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 D增加,F 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 D、E、F、B D.A 与 C 之间碳元素主要以 C02的形式进行循环,ADEF 过程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解析:C 在碳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A 正确。分析题图可知:A、B、D、E、F 均有箭头指向 C,则 C 表示大气中的 C02库。A、C 之间为双向箭头,则 A 表示生产者,A、D、E、F均有箭头指向 B,则 B 表示分解者,D、E、F 表示消费者,包含的食物链为 ADEF,若 E减少,短期内 D 增加,F 减少,B 正确,C 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 C

5、02的形式循环,生物群落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D 正确。 5.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的有机物污染的农田, 研究人员向农田土壤中投放了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投人土壤的微生物能促进物质循环 B.加入复合菌剂后可能会提高土壤营养结构的复杂性 C.微生物可能分泌胞外酶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D.投放复合菌剂后会降低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解析:D 投入土壤的微生物能将有机物污染农田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A正确:加入复合菌剂后,这些微生物能分解有机质,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营养结构的复杂性, 会吸引更多的土壤动物, 因此投放复合菌剂会提高

6、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B 正确,D 错误;投放复合菌剂后,土壤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可能是微生物分泌胞外酶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C 正确。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循环流动 B. 生物群落的碳元素可通过呼吸作用以 CO2的形式进入非生物环境 C. 绿色植物体内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入消费者和分解者 D. 火山喷发和燃料燃烧产生的 C02都是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的 解析:A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流动,A 错误。 7.DDT 曾作为一种高效农药广泛用于防治害虫,而现在被禁止使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

7、确的是( ) A. 随着食物链的延长,生物体内的 DDT 含量下降 B. DDT 性质稳定,不易分解 C. DDT 污染环境,危害多种生物 D. DDT 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最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大量积累 解析:A DDT 性质稳定,不易分解,被生物吸收后随着食物链的延长,生物体内的 DDT 含量增加,A 错误。 8.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是 B. 碳元素通过进入群落的主要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C. 表示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 D. 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解析:D 据图分析,甲是大气

8、中的 C0,库、乙是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主要为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为生产者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部分。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D 错误。 9.下列有关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的操作及分析,正确的是( ) A. 以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 B. 自变量是对土壤的灭菌方式,因变量是落叶的腐烂程度 C. 对实验组土壤的处理要尽可能地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D.实验组中落叶的腐烂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解析:C 该实验以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采用了对照实验的办法,A 错误;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有无

9、,因变量是落叶的腐烂程度,B 错误;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实验组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尽可能地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C 正确:实验组由于缺乏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其落叶的腐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D错误。 10.曾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病是由人吃了被甲基汞污染的鱼引起的,经检测,水俣湾海水中甲基汞的含量为 0.017mg/L(符合 0.5mg/L 以下的安全标准),对海水中具营养级关系的甲、乙、丙、丁、戊五种生物体内残存甲基汞的含量分析,结果如表:则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甲基汞含量的积累是通过食物链(网)的途径实现的 B.种群丁体内甲基汞含量是

10、海水的约 3000 倍 C.这五种生物最简单的能量流动过程是甲戊丙乙丁 D 该生态系统内碳循环开始于生产者 解析:C 生物体内甲基汞含量的积累是通过食物链(网)的途径实现的,即生物富集作用,A正确;种群丁体内甲基汞含量是海水的约 3000 倍,B 正确;由表可知,表中生物可以构成两条食物链: 甲丙乙丁和甲戊一乙丁, C 错误; 该生态系统内碳循环开始于生产者, D 正确。 11.下列关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富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和生物富集的动力 B.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富集的渠道

11、D.仅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可完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解析:D 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才能完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 错误。 12.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 5cm 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能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因变量是土壤的湿度 C 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论是 1、3 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 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分解 解

12、析:B 题中表格有两个自变量:土壤是否灭菌和土壤湿度,因此可以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 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湿度和是否灭菌,因变量是落叶分解程度,B 错误;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防止落叶中的微生物影响实验结果,C 正确;1、3 组土壤灭菌,土壤中没有微生物分解落叶,2、4 组没有灭菌,土壤中有微生物分解落叶,只是在湿润和较干燥的环境中分解程度不同,D 正确。 13.“一鲸落,万物生,虽死犹生” 。 “鲸落”就是深海中的鲸鱼在死后落到几千米深的海底,靠其尸骨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几百年。一些腐生细菌在分解鲸鱼骨头时会产生硫化氢,硫细菌可以转化硫化氢获得

13、能量,合成自身的有机物。下列有关“鲸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鲸落”促进海洋上层有机物向中下层运输 B.“鲸落”生态系统中缺少生产者 C.“鲸落”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断地散失 D.“鲸落”生态系统内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 解析:B “鲸落”促进海洋上层有机物向中下层运输,A 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硫细菌可以合成自身的有机物,为生产者,B 错误; “鲸落”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不断地散失,C 正确;能量是单向流动的, “鲸落”生态系统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D 正确。 14.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 20 年间 C0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成分 A 在碳循

14、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 C02 B.图甲中缺少 AC02的过程,图甲中 D 为分解者 C.每年的冬季 C0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过程大大减少,并且过程增加 D.每年夏季 C0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下降,而每年的 C0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 C02的排放量都大于 C02的吸收量 解析:B 图甲中成分 A 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 C02,A 正确;图甲中缺少 AC02的过程,图甲中 B 为分解者,B 错误;每年冬季 C0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过程大大减少,并且过程增加,C 正确;每年夏季 C0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下降,而

15、每年的 C0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 C02的排放量都大于 C02的吸收量,D正确。 15.(不定项)关于 C02排放,我国有明确的减排要求,提出努力争取尽早实现碳中和(碳排放与吸收相等)的目标。如图是地球大气 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分析可知,推行植树造林的举措对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 B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C.曲线 5 呈现的 C02浓度的变化与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密切相关 D.碳在生物群落内部及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流动的主要形式是 CO2 解析:ABC 曲线 2 和 3 中,随着植物登陆、出现森林,植物

16、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 C02多,使C02浓度下降,表明我国推行植树造林的举措有利于缓解 C02浓度升高状况,对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A 正确: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环失衡会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B 正确;曲线 5 是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 C02的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大气中 C02浓度升高, C 正确: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C02而生物群落内部碳流动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 错误。 16.(不定项)碳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下表表示甲、乙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时期生态系统属于增

17、长时期 B.乙时期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趋于平衡 C.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会形成温室效应 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解析:BCD 从甲、乙两时期的碳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差值来看,甲时期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而乙时期碳释放量大于吸收量, 说明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量小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消耗的有机物量,生态系统处于衰退时期,A 错误;乙时期生态系统中碳吸收量小于碳释放量,所以大量植树造林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趋于平衡,B 正确: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会形成温室效应,C 正确;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18、把 C02转化成有机物,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转化成 C02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 正确。 17.下图是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生物圈碳循环中,碳元素在 和 间循环。岩石圈中的碳 (填“直接”或“不直接”)参与碳循环。 (2)图中的是 作用,表示的是 关系。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 的中进行的。表示的是 作用。 (3)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作为能量的 ,使能量沿着 流动。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 能,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答案: (1)非生物环境 生物群落 不直接 (2)光合 捕食 线粒体 分解者的分解 (3

19、)载体 食物链和食物网 热 解析:(1)在生物圈的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岩石圈中的碳不直接参与碳循环。 (2)据图分析,图中表示光合作用,表示捕食关系,表示呼吸作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3)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动力,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因为生物体不能利用在代谢中产生的热能, 所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18.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 0.01mg 汞或者 0.1mg 的杀虫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湖泊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

20、该湖泊中 5 种不同的生物 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 5 种生物体内 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 ,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 。 (2)如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丁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 还有 ;图中主要以 C02形式流动的是 (填序号);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成分为 。 (3)有人认为湖泊中磷的增加可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进而促进鱼类的生长,因而可以大量向湖泊中施磷以增加水产品的产量。请你写出反驳该观,点的一个理由: 。

21、 (4)分析题表,针对这一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你将提出什么样的保护或改善建议? 。 答案:(1) 捕食和种间竞争 (2) 大气中的 C02库 化石燃料的燃烧 分解者 (3) 大量向湖泊中施磷可能引起水华,导致水体缺氧,大量鱼类会死亡,减少水产品产量 (4) 防止重金属离子、杀虫剂等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1) 根据表格生物消化道内食物种类分析,有 3 条食物链:小球藻水蚤鱼(乙)鱼(甲) ;小球藻水蚤河蚌;小球藻河蚌。河蚌和水蚤有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 (2)据图分析,丁与甲双向箭头,甲、乙都流向丙,丙为分解者,甲流向乙,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丁为大气中的 C02库。非生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作用外,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图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 (3)大量向湖泊中施磷可能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缺氧,水体内鱼类大量死亡,水产品产量下降。 (4)这一湖泊面临汞和杀虫剂污染,建议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改用生物防治害虫,对工厂污水排放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到水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人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