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 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 (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 由于某种原因该植物中大约只有 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 粒种子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 目前种子数量为 d.则 n 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 N 可以表示为( ) A.400dx0.8n B.0.8dx400n C.dx320n D.320 xdn 解析: C 据题意可知: 该种群一年后种子的数量为 dx 80%x400,则两年后种子的数量为 d80%40080400 =dx(80%x
2、 400)2,三年后种子的数量为 d80%400 x80%400 x 80%400=dx(80%400)3,以此类推,n 年后种子的数量为 dx(80%x400)n= dx 320n。 2.在 1800 年,人们把绵羊种群引人塔斯马尼亚岛。此后的 60 年间,绵羊种群的数量星“S”形曲线增长。到 1860 年后,岛上绵羊的数量基本保持在 170 万头左右。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1800-1860 年,该绵羊种群数最增长的方式是“s”形增长 B,若环境稳定,塔斯马尼亚岛能长期养活的绵羊最大数量是 170 万头左右 C.岛上绵羊种群数量达到 K/2 后,种群的年龄结构逐渐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3、D.根据“s形曲线的加速期增长最快的特点,可预知一个草原的最大放牧量 解析:D 由题意可知,在 1800 年引入绵羊种群后的 60 年间,绵羊种群的数量星 s 形增长,A正确;由题意可知, 到 1860 年后岛上绵羊的数量基本保持在 170 万头左右,即环境容纳量为 170 万头左右,故若环境稳定,该岛能长期养活的绵羊最大数量是 170 万头左右,B 正确;岛上绵羊种群数量达到 k/2 后,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将下降直至为 0,种群数量将维持在 K 值左石,故种群的年龄结构逐渐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C 正确; “S” 形曲线表示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与最大放牧量没有直接联系,不可预知一个草原
4、的最大放牧量,D 错误。 3. 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的几种曲线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数量增长呈“J”形曲线时,符合 Nt= N0t的数学模型 B. 图中阴影部分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在一封闭的培养体系中,酵母菌数量最终呈曲线增长 D. a 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解析:选 C。 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时,符合 Nt= N0t的数学模型,A 正确:图示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淘汰的数量,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正确;在一个封闭的培养体系中,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营养物质逐渐消耗, 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会逐渐减少,种
5、群数量最终呈曲线变化,C 错误;a 点时,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一个数值附近,此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D 正确 4.如图用来表示田鼠种群的理想增长曲线和在某自然环境中的实际增长曲线, 下列关于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阴影部分可以代表环境阻力的大小 B.人工灭鼠时要将田鼠数量控制在 c 点 C 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的是 de 段 D 严密封储粮食,保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使 e 点向下移动 解析:B J 形曲线表示理想状态的种群数量增长,“S”形曲线表示自然状态种群数量的增长, 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环境阻力,A 正确;c 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人工灭鼠时要将田鼠
6、数量控制在 c 点以下,B 错误;de 段田鼠的数量接近 k 值,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C正确;严密封储粮食,保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使田鼠的 K 值下降,从而使 e 点向下移动,D正确。 5.某研究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 并研究 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 Nt表示第 t 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 t+1 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种群在 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 乙种群在 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C. 乙种群在 t2时数量最少 D. 甲种群在 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7、 解析:选 B。 甲种群在 Ot3段 Nt+1/Nt先小于 1,种群数量减少,后又大于 1,种群数量增加,故甲种群在 Ot3段的年龄结构先是衰退型,后是增长型,A 错误;乙种群在 t2t3段 Nt+1/Nt小于 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所以乙种群在 t2时的数量不是最少的,C 错误;甲种群在 t3后 Nt+1/Nt大于 1 且为定值,种群数量呈近似“J”形增长,而不是保持相对稳定,D 错误。 6.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后,培养液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静置几分钟后再吸取 C.营养条件不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
8、素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向计数室滴加样液后再盖上盖玻片 解析:选 C。 灭菌应在接种酵母菌之前进行,接种后,培养液不能进行灭菌处理,否则会杀死酵母菌;抽样检测时,应振荡培养液,使酵母菌分布均匀;营养条件、温度、pH 等因素均会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上盖玻片,然后在盖玻片边缘滴加样液,让样液自行渗入计数室。 7.图是某种群的数量特征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M 指的是迁入率 B.年龄结构能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G 与 N 的差值变化不会影响该种群的数量 解析:选 D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9、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可判断 N 是出生率、G 是死亡率,则 M 是迁入率,H 是迁出率,A 正确。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从而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B 正确。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 正确。G(死亡率)与 N(出生率)的差值变化可能会影响该种群的数量,在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增加;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减少;若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 错误。 8.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物种迁入新的地区后,其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一定为 Nt=N0t B.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和空间等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C.某林场中繁殖力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不会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在达到 K 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解析:选 B。 A、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不适应该环境将逐渐减少甚至灭亡,如果适应该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J”型曲线的趋势增长,但是由于环境资源是有限的,最终会呈现“S”型曲线增长,A 错误;B、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天敌和空间等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 正确;C、种群数量增
11、加,种内斗争加剧,所以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C 错误;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导致个体之间斗争达到最强,故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 错误。 9.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并据此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B.第 24 年兔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8 年间兔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D. 第 68 年种群数量一直增长,但并非呈“J”形增长 解析:选 D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
12、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A 错误;第 24 年1,种群的增长率大于 0,种群数量逐年上升,J”形增长曲线的是恒定不变的,由题图知,该种群数量在68 年是增加的,但并非呈“J”形增长,D 正确。 10.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种群增长速率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会使调查值偏大 B.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 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 C.T5时增加饵料的投放,池塘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加 D.无论 T2之前数据如何,T2T3和 T3T5间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 解析:选 A。 用标志重捕法
13、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会漏掉较多的鱼,常使调查值偏小,A 错误。B.T3时草鱼的种群增长率最大,说明了此时的种群数量为 k/2 值;T5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 0, 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 K 值, B 正确。 T5时增加饵料的投放, 补充了食物,则池塘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大,C 正确。T2T3时间段内,种群数量不断增长;T3T5时间段内,种群增长速率虽然下降,但仍大于 0,所以无论 T2之前数据如何,T2T3和 T3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D 正确。 11.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4、) A.该野生动物的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 B.死亡率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的限制 C.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始终控制在 D 点 D.B 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达到最大环境容纳量 解析:选 B D 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呈 “S” 型增长, 故 A 错误;死亡率增加的原因: 一方面是种群数量增大, 食物和空间相对减少,导致种内斗争加剧,另一方面是天敌数量增加,故 B 正确;要合理地利用该动物资源,应将该种群的密度控制在 B 点时的水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数量恢复比较快,故 C 错误;B 点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数量为
15、 k/2,D 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达到 k 值,故 D 错误。 12.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蝗虫侵入后其数量迅速增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 03 月期间,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B.在蝗虫侵入后的第 2 个月,蝗虫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与 02 月相比,34 月期间蝗虫的种内斗争加剧 D.在 47 月期间,蝗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小 解析:A、据图可知:03 月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并非保持不变,A错误;B、在 2 月曲线出现转折,即在此前速率一直增长,此后增长速率减小,即在蝗虫侵入后的第 2 个月, 蝗虫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16、B 正确;C、 与 0-2 月相比,3-4 月蝗虫数量增长明显减慢,且蝗虫数量大于 0-2 月,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故 34 月期间蝗虫的种内竞争加剧,C 正确;D、47 月期间,蝗虫种内斗争加剧,且在 7 月时在 K 值上下波动,此时的环境容纳量小于原先的环境容纳量,即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小,D 正确。 13.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 ) A.图 1、2 所示为种群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 3 所示为曲线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 B.鱼类捕捞在图 1 的 e 点、图 2 的 g 点和图 3 的 i 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C.若图 1 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曲
17、线和之间阴影部分代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 D.图 3 曲线的 i 点,种内斗争最激烈 解析:选 C 种群存活率越高种群的增长越快,图 3 所示曲线种群数量达到 K/2 时增长最快,达到 K 时增长最慢,符合图 1 曲线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图 1 的 e 点、图 2 的 g 点和图 3 的 i点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但种群密度不是最大,不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种群密度越大,个体间因食物和空间等资源的斗争越激烈,图3曲线的i点并没有达到最大种群数量,种内斗争不是最激烈的。 二、非选择题 14.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曲线 X 的前提条件是 。 假设 A 点时某动
18、物种群的数量为 50 只,之后种群数量每年增加35%,计算 20 年后该动物种群数量的算式为 。 (2)若某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曲线 Y,B 点时该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型。 (3)若曲线 Y 表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从生物与环境的角度也可以通过 (答出一点即可)措施使 C 点下移。 解析:(1)曲线 X 为“J”形增长曲线,该曲线是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出现的,如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种群数量每年增加 35%,也就是第二年是第一年的 1.35 倍,即 =1.35,根据最初数量为 50 只,可以计算 20 年后种群数量的算式为 N20=501.3520。
19、 (2)若某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曲线 Y,即“S”形增长曲线。B 点时的种群数量为 K/2,此时该动物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据此可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 (3)若曲线 Y 表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可通过向环境中引入蝗虫天敌、 减少蝗虫食物等措施降低蝗虫种群的 K 值。 答案: (1)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501.3520 (2)增长 (3)引入蝗虫的天敌、减少蝗虫的食物来源等 15.某隔离海岛上主要存在着草本植物、野兔等生物,科研人员对岛上野兔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对野兔种群数量的调查一般采用 法
20、,主要原因是 。 (2) 由图分析,在 3 月8 月期间,种群呈 型增长,6 月份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 (3)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严寒环境(11 月-次年 1 月)更不利于野兔中 个体的生存;当野免种群中雌性数量 (填“”“”或“=”)雄性数量时,更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 (4)为了减轻野兔对植被的破坏,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最有效的时期是 (填“34 月6月”或“78 月”),因为此时期 。 答案:(1)标志重捕 野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2)S 大于 (3)雌性 (4)34 月 种群数量增长慢,恢复能力弱,易于控制 解析:(1)由于野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对野兔数量进行调查。(2)由图可知,在 3 月-8 月期间,种群数量一直增加呈 S 型增长,6 月份之后种群数量继续增长,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3)根据图中数据可知, 严寒环境(11月-次年1 月)性别比例(雌:雄)较小,说明不利于野兔中雌性个体的生存;当野兔种群中雌性数量大于雄性数量时,种群中出生个体数增加,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4)分析曲线图显示,34 月种群数量少,34 月种群数量增长慢,恢复能力弱,易于控制,所以为了减轻野兔对植被的破坏 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最有效的时间是 3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