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考点训练训练(十一)混合物成分的推断(含答案)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839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考点训练训练(十一)混合物成分的推断(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考点训练训练(十一)混合物成分的推断(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考点训练训练(十一)混合物成分的推断(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考点训练训练(十一)混合物成分的推断(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九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考点训练九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考点训练(十一)混合物成分的推断(十一)混合物成分的推断 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 1 所示。 取少量 B 点时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 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 2 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 之间能看到有气泡生成,是 Na2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B.原白色固体一定没有氯化钾 C.

2、当稀硝酸加到 D 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NaNO3、Ba(NO3)2、HNO3 ,可能有 Na2SO4 D.步骤中反生反应生成的沉淀一定是 BaCO3和 BaSO4 2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 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 下列有关粗盐提纯错误的是( ) A加入稍过量的 Na2CO3溶液,既能除去粗盐中的 CaCl2,还可以除去溶液中过量的 BaCl2 B实验操作要用到的实验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 C每次操作均充分进行,对实验结束后的 NaCl 溶液结晶,得到的 NaCl 质量将会比原来多 D如果加入稍过量的 N

3、aOH、BaCl2试剂,改变这两种试剂加入的顺序会影响实验 3.某固体由 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 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 5 g 白色沉淀。 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 3 g 白色沉淀。 在滤液中滴加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 Na、CO32、SO42 B. Cu2、CO32、SO42 C. Cl、CO32、SO42 D. Na、Ba2、Cl 4粗盐中常含有 MgCl2、CaCl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常用下面的流程进行提纯。下

4、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试剂 a 的顺序可以是过量的 NaOH 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加入试剂 a 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 4 种不溶物 C向溶液 I 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但不应过量,否则会影响精盐的纯度 D溶解过程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 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个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则白色固体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A碳酸钠 B硫酸钠 C硝酸钡 D氢氧化钠 6.某固体

5、可能含有 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 中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 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取中所得溶液少量, 滴加BaCl2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上述现象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肯定有 Na2CO3,无 FeCl3、KCl B.肯定有 Na2CO3、Na2SO4,无 FeCl3 C.肯定有 Na2CO3,无 FeCl3、Ca(NO3)2 D.肯定有 Na2CO3、Na2SO4,无 FeCl3、Ca(NO3)2 7某固体可能含有 NH4+、Cu

6、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取等质量的两份该固体进行如下实验(不考虑盐类的水解及水的电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一份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 BaCl2溶液,得沉淀 6.63g,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仍有 4.66g 沉淀。 (2)另一份固体与过量 NaOH 固体混合后充分加热,产生 0.51gNH3(标准状况)。 A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NH4+、CO32、SO42、Na+ B该固体中一定没有 Cu2+、Cl、Na+ C该固体中只含有 NH4+、CO32、SO42、Cl D根据以上实验,无法确定该固体中有 Na+ 8.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

7、、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 C 是_。 (2)原固体粉末一定含_。 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为了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吴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若滴加试剂 X 至恰好完全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如图所示(不同圆圈代表不同种类的离子)。则试剂 X可能是下列的( ) ABa(OH)2溶液 BBaCl2溶液 CAgNO3溶液 DHCl 溶液 10某氯化钾样品含有杂质氯化钙和氯化镁,设计除杂流程图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流程中共使用玻璃棒两次 B蒸发操作是为了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水 C过滤前加入了过量

8、氢氧化钾是为了除去氯化钙杂质 DY 若选用了碳酸钠,会导致最终所得氯化钾固体不纯 1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 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则: (1)无色溶液 A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 (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_。 12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3NaNO、3CaCO、NaOH、2CuCl、NaCl和32Ca NO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蓝色溶液 B 中阳离子只有2Cu B无色溶液 A 中一定有NaOH C原固体粉末一定有NaCl D通入 CO2后产生了白色

9、沉淀是 CO2与32Ca NO发生了反应 13.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将实验后剩余的 Na2CO3、H2SO4、BaCl2和 NaOH 四种无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烧杯中,得悬浊液,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为了检验滤液所含的成分,小金同学将滤液分成两份,进行以下实验: .向一份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向另一份滤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CO2,出现白色沉淀。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写出白色沉淀的所有组成可能是_。 (2)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 14.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

10、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 a 的成分是_(填化学式),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_(填化学式)。 (2)若现象“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 15.如图所示,A 是金属氧化物,B 是一种金属单质,C 是黄色溶液,D 是浅绿色溶液,反应是物质 E 与氧气、水发生的一个化合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试剂甲可能的化学式:_。 (2)试剂乙中一定含有的离子:_。 (3)写出化学变化和的化学方程式: _。 _。 16.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铜、氯化钾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

11、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已知氯化钙、氯化钡、氯化钾 3 种溶液均呈中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步骤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_(填化学式)。 (2)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_(填化学式) (3)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_(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17实验室有一包没有标签的白色固体粉末,老师告知同学可能由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检测该白色粉末的成分,科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样品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1)操作的名称:_。 (2)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组成白色固体粉末的物质有两种,分别是氯化钠和_。 (3)步骤中不能用

12、2BaCl溶液代替32Ba NO溶液,其理由是_。 18.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 CuSO4、CaCO3、BaCl2、Na2SO4、KOH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白色沉淀可能是_,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_。 (2)向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 。 (3)将实验(1)中得到的滤液分成两份,将实验(2)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先通入其中的一份,无沉淀产生;将其导出后的气体再通入另一份滤液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过滤。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3、是实验(2)中产生的气体里含有_。 (4)向实验(3)中过滤后所得的滤液里加入 AgNO3溶液和稀硝酸,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此现象推断,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_。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碳酸钡和硫酸钡都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钡能够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钡不能与酸反应,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I.将固体加水不断搅拌,烧杯内的固体质量先减小后不变,说明生成了不溶性的沉淀,那么沉淀可能是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也可能是硫酸钠和硝酸钡生成的硫酸钡沉淀; II.取少量 B 点时的溶液加入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其中肯定没有氢氧化钠; III.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时,

14、固体质量减小的一部分,那么应该是碳酸钡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而不溶的沉淀肯定是硫酸钡,因此白色固体中肯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 A.BC 段为碳酸钡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有气泡生成,故 A 错误; B.没有任何现象说明氯化钾是否存在,故 B 错误; C.当稀硝酸滴加到 D 点时,稀硝酸过量,那么溶质为过剩的 HNO3,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产物 Ba(NO3)2,还有前面的反应产物 NaNO3,硫酸钠已经和硝酸钡反应,肯定没有,故 C 错误; D.步骤中反生反应生成的沉淀一定是 BaCO3和 BaSO4,故 D 正确。 2D 【解析】 A、 加入稍过量的 Na2CO3溶液

15、,既能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从而除去粗盐中的 CaCl2,还可以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以除去溶液中过量的 BaCl2,此选项正确; B、实验操作 II 为过滤,过滤进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 ,此选项正确; C、 每次操作均充分进行,对实验结束后的 NaCl 溶液结晶,因在除杂过程中都生成了氯化钠,所以得到的NaCl 质量将会比原来多 ,此选项正确; D、 如果加入稍过量的 NaOH、BaCl2试剂,改变这两种试剂加入的顺序,不会影响实验 ,只要保证氯化钡在碳酸钠溶液之前即可,此选项错误。 3.A 【解析】含 Cu2的溶液是蓝色,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无 C

16、u2;加入足量 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 5 g 白色沉淀,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 3 g 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 CO32、SO42,无 Ba2;固体中无 Ba2、Cu2,则一定含有阳离子 Na;因为加入 BaCl2溶液时引入了 Cl,所以在滤液中滴加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 Cl,因此一定含有离子 Na、CO32、SO42 4B 【解析】 A加入试剂 a 的顺序不能是 NaOH 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这是因为氯化钡溶液在碳酸钠溶液后面时,过量的氯化钡不能除去,故 A 错误。 B加入试剂 a 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

17、有 4 种不溶物,即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故 B 正确。 C向溶液中加入的盐酸可以稍过量,保证将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除尽,这是因为盐酸易挥发,随着蒸发氯化氢会挥发出去,故 C 错误。 D搅拌只能加快溶解的速度,不会改变物质的溶解度,故 D 错误。 5C 【解析】 碳酸钠和硝酸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所以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所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硝酸钡,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也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6.C 【解析】氯化铁溶液呈黄色,碳酸钙和硫酸钙都是白色沉淀; 碳酸钙和稀硫酸

18、反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碳气态,而硫酸钙与稀硫酸无反应; 碳酸钡和硫酸钡都是白色沉淀,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因为溶液无色透明,所以肯定没有氯化铁;由于没有沉淀生成,所以硝酸钙、硫酸钠和碳酸钠要么都不存在,要么不能同时存在; 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冒出, 那么肯定是碳酸钠和稀硫酸的反应,即肯定有碳酸钠, 那么肯定没有硝酸钙; 加入氯化钡后,生成白色沉淀,肯定有碳酸钡生成,但是是否存在硫酸钡,无法确定,即是否存在硫酸钠和氯化钾无法确定。 因此肯定有 Na2CO3,无 FeCl3、Ca(NO3)2,KCl 和 Na2SO4无法确定。 7A 【解析】 A、由分析可知,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NH4+、CO32、S

19、O42、Na+,故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该固体中一定没有 Cu2+,Cl不能确定,故错误; C、由分析可知,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NH4+、CO32、SO42、Na+,Cl不能确定,故错误; D、由分析可知,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Na+,故错误。 8.(1)BaSO4(2)CaCO3、Na2SO4 【解析】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根离子的验证及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碳酸钙沉淀溶于酸分析。 固体粉末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说明一定不含溶液呈蓝色的硫酸铜,中加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放出气体,则一定有碳酸钙,硫酸钠和氯化钡不能同时含有;滤液中加足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含硫

20、酸钠,一定不含氯化钡; (1)白色沉淀为硫酸钡; (2)原固体粉末一定含碳酸钙和硫酸钠; 9A 【解析】 A、碳酸钠和 Ba(OH)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后增加了氢氧根离子,故正确; B、碳酸钠和 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后没有增加新离子,故错误; C、碳酸钠和 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后增加了硝酸根离子,但硝酸银能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溶液中只有剩下两种离子,故错误; D、碳酸钠和 HCl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没有增加新离子,故错误。 10D 【解析】 A、溶解、过

21、滤、蒸发过程中都要用到玻璃棒,整个流程中共使用玻璃棒 3 次,故 A 错误; B、蒸发操作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稀盐酸和水,故 B 错误; C、过滤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是为了除去氯化镁杂质,故 C 错误; D、 Y 若选用了碳酸钠,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引入了氯化钠, 会导致氯化钾固体不纯,故 D 正确。 11.(1)氯化钠(NaCl) (2)氯化钡和碳酸钠(BaCl2和 Na2CO3) 【解析】碳酸钡和硫酸钡都是白色沉淀,但是硫酸钡与稀硝酸不反应,而碳酸钡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成碱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了白色沉淀,加入

22、稀硝酸后,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体生成,则沉淀为碳酸钡,即溶液中肯定存在氯化钡和碳酸钠,没有硫酸钠。 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到的无色溶液 A 用试纸测试,pH=7,则其中肯定没有氢氧化钠。 (1)无色溶液 A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钡和碳酸钠的反应产物氯化钠(NaCl)。 (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氯化钡和碳酸钠(BaCl2和 Na2CO3)。 12B 【解析】 A、由图可知,加入足量水后生成的沉淀中含有氢氧化铜和碳酸钙,氢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硝酸铜使溶液呈蓝色,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蓝色溶液 B 中含有的阳离子有铜离子和钙离子,选项错误; B、无色溶液 A 通入二氧化碳

23、后生成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所以无色溶液 A 中一定有氢氧化钠,选项正确; C、固体粉末中加入足量水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无色溶液 A 中的生成的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 所以无法判断原固体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选项错误; D、无色溶液 A 通入二氧化碳后生成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选项错误,故选 B。 13.(1)BaSO4 或 BaCO3或 BaSO4 、 BaCO3 (2

24、)NaOH、BaCl2 【解析】根据氯化钡与碳酸根结合可生成碳酸钡沉淀,与硫酸根结合可生成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分析。 【解答】(1)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钡与硫酸根结合生成的硫酸钡沉淀或两种沉淀都存在; (2)无色滤液中加入酚酞,变红,说明呈碱性,通二氧化碳,出现白色沉淀,因没有直接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说明一定含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含氢氧化钠和氯化钡; 14.(1)CaCO3、Mg(OH)2;NaOH、BaCl2 (2

25、)MgCl2 【解析】根据碳酸钙是能溶于酸的沉淀,且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钡不溶于酸,氢氧化镁溶于酸但无气体产生, 由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方程式确定碳酸钙的质量, 再由滤渣的质量确定物质中成分,由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确定滤液中成分分析。 【解答】样品加足量的水,得滤渣和滤液,滤渣中加入盐酸,全部溶解,且产生气体,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硫酸钡,一定有碳酸钙,设生成 0.44 克二氧化碳消耗碳酸钙质量为 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44g x=1g,而滤渣 A 为 1.4 克,说明滤渣中还有氢氧化镁,滤液

26、中加足量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质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 (2)若现象“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说明滤渣中含有碳酸钙和硫酸钡,则不能确定 样品中是否含氯化镁; 15.(1)HCl 或 H2SO4 (2)OH- (3)Fe2O3+3CO=2Fe+3CO2或 Fe2O3+3H2=2Fe+3H2O;Fe+H2SO4=FeSO4+H2或 Fe+2HCl=FeCl2+H2 【解析】A 是金属氧化物,B 是一种金属单质,C 是黄色溶液,D 是浅绿色溶液,可知 C 是铁盐溶液,D 是亚铁的盐溶液,则 A 是氧

27、化铁,B 是铁;C 和试剂乙反应产生红褐色的沉淀 F,F 是氢氧化铁沉淀,则乙是可溶性的碱,如氢氧化钠;D 和试剂乙反应产生沉淀 E,应该是氢氧化亚铁,反应是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 (1)试剂甲能够和氧化铁及铁反应产生盐溶液,因此可以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即 HCl 或 H2SO4; (2)试剂乙是可溶性的碱溶液,因此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即:OH-; (3)氧化铁被一氧化碳、氢气、碳等还原为铁,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或 Fe2O3+3H22Fe+3H2O; 铁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亚铁盐和氢气,故反应的方程式为: Fe+H2

28、SO4=FeSO4+H2或Fe+2HCl=FeCl2+H2 。 16.CuSO4 Na2CO3、KOH 取少量无色液体 A 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化钾,反之不含氯化钾 【解析】 (1)固体物体加水后形成无色溶液,而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因此固体物质一定没有硫酸铜。 (2)无色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钡后,生成了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生成无色气体,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那么沉淀为碳酸钡,即溶液中肯定存在碳酸钠。由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固体中肯定没有氯化钙。被除去碳酸钠的溶液 pH7,还呈碱性,那么溶液中肯定存在氢氧化钾。则固体物质中一定含

29、有 Na2CO3、KOH。 (3)此时只有是否存在氯化钾需要验证,那么方法为:取少量无色液体 A 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化钾,反之不含氯化钾。 17 过滤 碳酸钠 23Na CO 2BaCl中的氯离子会干扰 NaCl 的鉴定 【解析】 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取固体样品,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硝酸钡,会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所以: (1

30、)上述中操作是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因此名称是过滤。 (2)根据实验现象,白色粉末是由氯化钠、碳酸钠组成。 (3)操作中不能用 BaCl2溶液代替 Ba(NO3)2溶液的理由是:2BaCl中的氯离子会干扰 NaCl 的鉴定。 18.(1)CaCO3、BaSO4;CuSO4 (2)CaCO3 (3)CO2、HCl (4)BaCl2 【解析】(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说明一定不含溶液呈蓝色的硫酸铜,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钙也可能是硫酸钡; (2)向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氯化钡与硫酸钠不能同时存在; (3)实验(2)中产生的气体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但 将实验(2)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先通入滤液中,无沉淀产生 , 将其导出后的气体再通入另一份滤液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 (4)向实验(3)中过滤后所得的滤液里加入 AgNO3溶液和稀硝酸,又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氯化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浙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