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小题,9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技是艺术之根,艺术是科技之窗。科技与艺术,自古以来就是和谐共生的对偶体,是李政道所言的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艺术以科技见证者的鲜活形式记录了科技进步及其社会生产力的杠杆效应等丰富内容; 另一方面, 科学技术及其巧夺天工的实践激发出艺术创作的豪情, 并带给人们造物、文境、艺术乃至哲理的思考。 作为文学艺术的乘槎注诗词也不例外。与文献资料
2、、考古实物、图像信息等互为印证,乘槎诗词描摹出一幅中国古代纺织机具及其科技的进化图谱,书写了我们先民不屈服于命运致力于航海巡天的心路历程;反过来,纺织机具、火药火箭和航运航海等科技的进步激发了乘槎诗词的创作,平添了自信豪迈的同时,也丰富和深化了科学理性的批判传统。 乘槎天河河畔,既是织女文化的艺术想象,又是中国古代有关航天的科幻。从庄周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逍遥游、屈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的飞天梦,到西游记孙悟空驾轻就熟的筋斗云御风而行的航天梦,在我们祖先心灵深处从未中断。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万虎设计出载人火箭,并躬身实践,甚至献出了生命! 东汉张衡思玄
3、赋发挥了乘槎天河、巡航宇宙的瑰奇想象:观壁垒于北落兮,伐河鼓之磅硠。乘天潢之泛泛兮,浮云汉之汤汤。倚招摇、摄提以低回剹流兮,察二纪、五纬之绸缪遹皇。张衡不囿于直白的想象,而是力图以科技为工具实现这一梦想,独飞木雕这一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由此横空出世。张衡的航天梦,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抢风这一航海科技的突破, 实现了人类对自然力的驾驭, 御风而行的远洋航行从此成为现实。加之科技创新托起的发达的纺织生产,以泉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纺织、火箭、航海等科技的进步,反映在文学艺术上便是宋代乘槎诗词创作的空前繁荣。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成就投射到明清乘槎诗词当中,一大突出特点是将乘槎天河回归人间航
4、海。这样一种别样的自信,始自费信星槎胜览。该书不是乘槎上天的科幻而是记录随郑和下西洋的事迹。从海上丝绸之路到郑和七下西洋,借风甚至逆风的御风而行及其往来大洋的航海成就激起中国古人的无比自信,所以才会有明钱宰拟古其四飘然溯长风,乘槎犯斗牛的冲天豪情!从明唐顺之送高行人使琉球天王玉册颁三殿,汉使星槎下百蛮、清汪懋麟得舟次二兄琉球使还消息其一闻道乘槎客,安流实快哉等诗句可知,出使往返琉球等百蛮的航海实践已经取代了乘槎天河的纯粹想象。与此相应,观织也从天上的想象转换到人间的活动。山西高平北宋开化寺壁画太子观织图绘有善友太子观摩人间纺织的佛经故事,图中的织机、纺车等是当时山西地区纺织的真实写照。与太子人
5、间观织同时,北宋司马光春贴子词皇太后阁六首其二也有表述:暖日初添刻,柔风乍袭衣。弄孙时哺果,观织屡临机。 制天命而用之!乘槎天河、河畔观织,从天上到人间,从想象到探索,历代乘槎诗词不仅是中华先民遨游九天的一部天问史诗,更是认识自然、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航天梦的科技实践。 中国航天, 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乘槎巡天梦想终于变为现实, 也完成了现代科技与古老艺术的大统一。 (摘编自任春光、杨小明乘槎诗词中的科技与艺术) 【注】槎(ch ),竹,木筏。乘槎,指登天。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自古至今,科技与艺术关系密切,两者的起源相同,艺术记录了科技进步等内容,科
6、技进步可以激发艺术创作的豪情。 B. 科学技术及其实践可以激发艺术创作豪情,作为文学艺术的乘槎诗词,自然也同样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影响。 C. 乘槎诗词虽描绘出了古代纺织机具及其科技的进步,但只能做文献资料、考古实物、图像信息的辅助参考资料。 D. 中国古代多有对飞天、航天梦的描写,乘槎天河、河畔观织是中国织女文化艺术和古代航天科幻的发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第一段阐述科技与艺术二者之间关系,引出下文对乘槎诗词与科学技术发展关系的论证。 B. 文章举庄周、屈原的诗文以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等例子主要论证中国古代的飞天梦从未中断的观点。 C. 文章引用北
7、宋司马光的诗词论证了乘槎天河与河畔观织从天上的想象转换到人间活动的观点。 D. 文章第六段从“乘槎天河”和“河畔观织”两个角度,论证了乘槎诗词中科技与艺术同频共振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张衡在思玄赋中大胆想象乘槎天河、巡航宇宙,并力求以科技实现这一梦想,于是“独飞木雕”横空出世,使航天梦实现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B. 宋代乘槎诗词创作空前繁荣, 其原因是“抢风”这一航海技术的突破, 实现了人类对自然力的驾驭,使“御风而行”的远洋航行从此成为现实。 C.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成就在明清乘槎诗词中得到投射,让乘槎天河的艺术描写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大洋航海成
8、就激发了中国古人的自信。 D. “神舟”“嫦娥”“玉兔”“天宫”等航天工程,既将华复先民遨游九天的愿景变为现实,也使现代科技烙上丰富鲜明的中华文化的印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3小题,小题,1212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什么才是“国潮”?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在2019年11月发布的 中国之潮国潮研究报告指出,“国潮”需要涵盖以下三个元素:一是需要有中国特色。无论是来源于中华文化,还是带有中国特色技术的标签,这是“国潮”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基础因素,也是核心。二是“国潮”需要符合前沿审美和技术趋势,尤其关注新生代的需求。三
9、是“国潮”需要有世界视野,展现中国自信。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要持续获得他们青睐,原创是第一,其次需要不断对产品的各项性能进行提升。定价方面依然也是重点,高性价比与低价不可画上等号。 中国织绣、彩陶、书法、敦煌壁画、兵马俑等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结晶汇聚成“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或许认识它们,但可能从未仔细观赏过。而近年“国潮”的兴起,层出不穷的品牌联名合作,让这些原本只能“被躺平”的传统文化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在 2022 杭州国际时尚周带来的系列产品中,可以看到不少类似花瓣领、盘扣、玉佩流苏、小玉扣等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它们与现代服饰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摘编自程应峰、庄坤潮等国潮,文化自信的光芒)
10、 材料二: 近年来,“国潮”悄然兴起,并刮起强烈风暴。在天猫上搜索“国潮”,会出现各种贴着“国潮”标签的服装;在微博上搜索“国潮”,会找到上千个起名“国潮”的博主。可见,“国潮”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国潮”热,标志着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高品质国货贏得了市场,中国制造已经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国速度”正在向“中国质量”转变。从一定程度上看,中国制造不缺少高质量的产品,不缺少创新能力,也不缺少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缺少的是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从 2017 年起, 每年的 5 月 10 日被定为“中国品牌日”; 2018 年, “国潮
11、”爆发,被称为“国潮”元年。被先进技术、创意文化赋能的中国创造不断释放潜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有学者将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国的消费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到 1992 年,属于温饱消费阶段;第二阶段是 1992 年到 2001 年左右,属于改善型消费阶段;第三阶段是 2002 年到 2013 年,属于消费显著上升阶段;第四阶段是 2013 年至今,属于品质消费阶段。这说明国人的消费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由对产品功能型的需求向质量、品质、个性化、体验感等彰显自我价值的高端需求转变。“国潮”的兴起,是中国人从满足温饱、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的消费偏好,转向
12、注重品质消费的必然结果。 “潮”,代表了一种时代的文化风潮、一种时尚潮流、一种流行趋势。“国潮”不仅可以用年轻人的语言诠释古老文化赋予现代的美感,也可以表现为将传统文化融入时尚的创意。“国潮”热展现的是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更是文化自信的提升。 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的“国潮”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我国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市场上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一些行业的品牌跟风模仿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保持“国潮”不退,需要我们发挥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成为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让中国品
13、牌成为人们心目中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 (摘编自姚林青“国潮”热何以形成) 4. 下列对“国潮”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国潮”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核心是具有中国特色,这种“特色”可以是中国特色的文化或者中国特色的技术。 B. “国潮”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时尚潮流,需符合前沿的审美需求,因而“国潮”产品是属于青年人的消费品。 C. “国潮”产品要想持续获得青年人的青睐,需要综合考虑设计的原创性,产品性能的提升与性价比等多方面要素。 D. “国潮”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时尚,一些不被人们重视的传统文化,可以借助“国潮”觅得属于它的现代天地。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
14、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从“国潮”涵盖的三元素来看,“国潮”需要彰显中国特色、关注年轻群体的需求以及展现中国人的自信。 B. “潮”代表了时尚与流行,但与古老的传统文化并不矛盾,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有助于“国潮”产品的流行。 C. 品牌对产品十分重要, 国货要想赢得市场, 实现突破,要在创新上下功夫, 由“中国产品”转向“中国品牌”。 D. 中国制造在产品质量上依然存在不足,劣质产品充斥市场是目前制约“国潮”产品进一步占领市场的主要因素。 6. “国潮”热何以形成?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3小题,小题,151
15、5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 孩子的讲演(节选) 萧红 这一个欢迎会, 出席的有五六百人, 站着的, 坐着的, 还有挤在窗台上的。 这些人多半穿着灰色的制服。因为除了教授之外,其余的都是这学校的学生。 而被欢迎的则是另外一批人,这小讲演者就是其中的一个。 第一个上来了一个花胡子的,两只手扶着台子的边沿,好象山羊一样,他垂着头讲话。讲了一段话,而后把头抬了一会,若计算起来大概有半分钟。在这半分钟之内,他的头特别向前伸出,会叫人立刻想起在图画上曾看过的长颈鹿。 他那人说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些人都笑! 在掌声中人们就笑得哄哄的,也用脚擦着地板。因为这大厅四面都开着窗子,外边的风声
16、和几百人的哄声,把别的一切会发响的都止息了,咳嗽声,剥着落花生的声音,还有别的窸窸窣窣地从群众发出来的特有的声音,也都听不见了。 当然那孩子问的也没有人听见。 那孩子起来看看,他是这大厅中最小的一个,大概也没看见什么,就把手里剥好的花生米放在嘴里,还 吃一些混着沙土的点心和芝麻糖,一边嚼着一边拍着那又黑又厚的小肥手掌。 王根记得从出生以来,还没有这样大量地吃过。虽然他从加入了战地服务团,在别处的晚会或欢迎会上也吃过糖果,但没有这样多并且也没有这许多人。他回想着刚才他排着队来赴这个欢迎会路上的情景,他越想越有意思。并且他还骄傲着,他觉得他所会的歌比他所听到的还多着哩!他还会唱小曲子,还会打莲花落
17、这些都是来到战地服务团里学的。 别看我年纪小, 抗日的道理可知道得并不少唾登唾唾登唾 他在冒着尘土的队尾上,偷着用脚尖转了个圈,他一边走路一边作着唱莲花落时的姿式。 讲演者一个接着一个,女讲演者,老讲演者,多数的是年轻的讲演者。 由于开着窗子和门的关系,所有的讲演者的声音,都不十分响亮,平凡的,拖长的因为那些所讲的悲惨的事情都没有变样,一个说日本帝国主义,另一个也说日本帝国主义。那些过于庄严的脸孔,在一个欢迎会上是不大相宜的。只有蜡烛的火苗抖擞得使人起了一点宗教感,觉得客人和主人都是虔诚的。 被欢迎的宾客是一个战地服务团。当那团里的几个代表讲演完毕,一阵暴风雨似的掌声。不知道是谁提议叫孩子王根
18、也走上讲台。 王根发烧了,立刻停止了所吃的东西,血管里的血液开始不平凡地流动起来。好像全身就连耳朵都侵进了虫子,热,昏花。他对自己的讲演,平常很有把握,在别的地方也说过几次后,虽然不能够证明自己的声音太小,但是并不恐惧,就像在台上唱莲花落时一样没有恐惧。这次他也并不是恐惧,因为这地方人多,又都是会讲演的,他想他特别要说得好一点。 他没有走上讲台去,人们就使他站上他的木凳。 于是王根站上了自己的木凳。 人们一看到他就喜欢他。他的小脸一边圆圆的红着一块,穿着短小的,好像小兵似的衣服,戴着灰色的小军帽。他一站上木凳来,第一件事是把手放在帽沿前,行着军人的敬礼。而后为着稳定一下自己,他还稍稍地站了一会
19、,还向四边看看。他刚开口,人们禁止不住对他贯注的热情,就笑了起来。这种热情并不怎样尊敬他,一种蔑视的爱起浮在这整个的大厅。 你也会讲演吗,你这孩子你这小东西人们都用这种眼光看着他,并且张着嘴,好像要吃了他。他全身都热起来。 王根刚一开始,就听到周围哄哄的笑声,他把自己检点了一下: 是不是说错啦?他想一定是自己出了笑话。 他证明自己没有说错,于是,声音渐弱地接着说下去,他说他家在赵城 我离开家的时候,我家还剩三个人,父亲、母亲和妹妹,现在赵城被敌人占了,家里还有几个,我就不知道了。我跑到服务团来,父亲还到服务团来找我回家。他说母亲让我回去,母亲想我。我不回去,我说日本鬼子来把我杀了,还想不想?我
20、就在服务团里当了勤务,我太小,打日本鬼子不分男女老幼。我当勤务,在宣传的时候,我也上台唱莲花落 又当勤务, 又唱莲花落, 不但没有人笑, 不知为什么反而平静下去, 大厅中人们的呼吸如游丝似的轻微。蜡烛在每张桌上抖擞着,人们之中有的咬着嘴唇,有的咬着指甲,有的把眼睛掠过人头而投视着窗外。站 在后边的那一堆灰色的人,就像木刻图上所刻的一样,笨重,粗糙,又是完全一类型。他们的眼光都像反映在海面上的天空那么深沉,那么无底。窗外则站着更冷静的月亮。 (有删改) 文本二: 萧红对抗战文学的思考和探索,表明即使创作的主题都统一于时代要求之下,文学依然需要尊重现实、尊重创作个性。萧红反对当时只有到前线去才能写
21、出好作品, 留在后方就与生活隔离的看法, 认为我们并没有和生活隔离,比如躲警报,这也是战时生活,不过我们抓不到罢了,即使我们上前线如果抓不住,也就写不出来。萧红的抗战作品甚少提及抗战正面战场,活跃在文中的皆是些平民百姓、妇孺老弱等。萧红以独具慧眼的创作方式,展示了她真实感受到的抗战生活。 (摘编自余娜从(孩子的讲演看萧红的抗战文学,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本一生动再现了欢迎会的场景,以舒缓的叙事节奏展现王根的内心变化,耐人寻味。 B.文本一描写王根在赴欢迎会路上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他活泼可爱、自信能干的性格。 C.文本一划线部分对蜡
22、烛火苗的两次描写,都从侧面写出了人们聆听讲演时虔诚的态度。 D.文本一结尾将月亮拟人化,烘托了寂静严肃的氛围,暗示人们听完讲演后的内心状态。 8.大厅中的人们为什么没有被之前的讲演者打动却被小王根打动?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 分) 9.根据文本二的观点,简要分析文本一中萧红如何独具慧眼地展示抗战生活。(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4小题,小题,1919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 酒三日, 反报曰: 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 其孤未壮, 可伐也。 王乃召昌
23、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曰:不可。曰:以三,可乎?曰: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遽起兵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部,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于部,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让间,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
24、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厚之累。于为君择之也,无所取之。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议寡人之罪者遍天下,唯君图之。乐间怨不用其计,卒留赵,不报。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
25、/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 B.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 C.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 D.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遽起,指迅速发动,“遽”与促织“遽扑之,入石穴中”的“遽”字含义相同。 B.谢,指道歉,与孔雀东南飞中“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的“谢”字含义相同。 C.不佞,指没有才
26、能,古时常用于自谦,类似谦词有不才、不敏,都表示自己才能平庸。 D.黜,指罢官或降职,古代表示官职罢免的词语还有罢、绌、免、夺、解、革、废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燕王派栗腹为赵王祝寿,栗腹查探情况后,禀告燕王,说赵国孤立无援,军力未壮,可以讨伐。 B.燕国朝廷上下大都建议讨伐赵国,燕国举重兵分两路攻打赵国,以惨败告终,后乐间投奔赵国。 C.燕王写信给乐间,虽然表明自己有错,但也埋怨他没有尽到忠厚的本分,希望他不要抛弃自己。 D.燕王用柳下惠多次被黜都没离开鲁国的事例,劝说乐间返回燕国,但乐间最终没有被燕王说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7、。(10 分) (1)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厚之累。 (2)乐间怨不用其计,卒留赵,不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2小题,小题,9 9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送王适徐州赴举 苏辙 送别江南春雨淫,北方谁是子知音? 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 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 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扣题,点明了送别的时令、地点、天气以及友人要去的地方。 B颔联运用比喻,诗人认为友人虽然性格冷漠,但文章却韵味深远。 C颈联虚实结合,既实写与友人以酒钱别
28、,又虚写与友人万里同舟的情景。 D由诗题及尾联的“杨柳春风”可以推知,尾联中的“榜”是春闱的杏榜。 15.有人评价此诗“于悲吟看出希望”,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1小题,小题,6 6分)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屈原 离骚 中, “_, _”两句通过写戴高帽、 佩饰品来表明诗人追求高洁的品质。 (2)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追溯了蜀秦隔绝、互不相通的漫长历史。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
29、字运用(2020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 I(本题共(本题共3 3小题,小题,1111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种子,是城市的文化根脉。正因为历史文化以各种方式滞留在城市肌体里,广大市民的文化情感才得以寄托,每个城市才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标识。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一方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历史文化保护的责任,如何 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担当。城市的建设与保护,并不是 的关系。妥善保护好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关键在于理念的更新,不能盲目拆
30、除,也不必圈禁封闭,完全可以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利用 的路径。比如,上海小里弄、石库门和老弄堂等特色建筑被 地修旧如旧,既守住了历史文化,也不妨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城市功能,历史文化遗产得以持续活化利用,并完美融入了现代城市功能,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启新的维度。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 分) 18.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 分) 19. 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B.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31、东流 D.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据说,识别验证码长期在互联网最烦人发明榜单上名列前茅。既然这样, ?因为验证码最开始被发明出来是为了让用户自证清白我不是来捣乱的机器人。验证码能把冒充人类访问网 站的机器人给揪出来,比如那些在评论区里大量刷垃圾广告的病毒程序,在票务网站不停刷票的黄牛等等。 渐渐地,这项技术有了新的用处。2007 年,验证码的发明者路易斯安改进了字符验证码,将其用于纸质典籍数字化中。 :前半部分,是经过设计的,系统知道正确答案的字符;后半
32、部分,是取自典籍数字化过程中机器无法准确识别, 。当用户输入识别验证码的时候,前半部分字符是自证清白,后半部分字符则是帮系统辨认这到底是什么。如果对同一串字符,有三个真人给出了一样的答案,这个答案就会被当作正确答案,纳入典籍文字识别结果中去。 目前,谷歌将这项技术用在自动驾驶的图像识别中,让网民帮助 AI 识别生活中的各种物体;腾讯将这项技术用在医学片子标注上,让 AI 看片变得更加智能。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6 分) 21.下列选项中,分号前后句子关系和文中画线句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3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D.月有圆缺,人有离合;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苏轼留候论曾言: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的话是说胸怀大志、目标高远、拥有大勇的人,遇到突发情况毫不惊慌,对无缘无故的侵犯也不动怒。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勇”有哪些思考?学校“18 岁成人礼”邀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34、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一阶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 B【解析】A.“两者的起源相同”错,曲解文意,根据“科技是艺术之根,艺术是科技之窗。 科技与艺术, 自古以来就是和谐共生的对偶体, 是李政道所言的一枚硬币的两面”可知,科技与艺术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并非同源;C.“只能做文献资料,考古实物、图像信息的辅助参考资料”错,根据“作为文学艺术的乘槎诗词也不例外。与文献资料、考古实物、图像信息等互为印证”可知,二者是互相印证的关系。“只能做文献资料,考古实物、图像信息的辅助参考资料”的说法于文无据;D.“乘槎天河,河畔观织是中国织女文化艺术和古代航天科幻的发轫”错,原文是说“乘槎天河河
35、畔,既是织女文化的艺术想象,又是中国古代有关航天的科幻”。 2.C【解析】C.“论证了乘槎天河与河畔观织从天上的想象转换到人间活动的观点”错,应该是论证了“观织”也从天上的想象转换到人间的活动。 3.B【解析】“其原因是抢风这一航海技术的突破”错,根据原文“抢风这一航海科技的突破,实现了人类对自然力的驾驭加之科技创新托起的发达的纺织生产,以泉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纺织、火箭、航海等科技的进步,反映在文学艺术上便是宋代乘槎诗词创作的空前繁荣”可知,“抢风”这一航海技术的突破只是原因之一。 4 B (“国潮产品是属于青年人的消费品”曲解文意; “因而”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在材料一第一段,“
36、二是国潮需要符合前沿审美和技术趋势,尤其关注新生代的需求”, “需要符合前沿审美和技术趋势”“关注新生代的需求”并不等于说“国潮”产品是属于青年人的消费品,二者也没有因果关系。) 5 D (“主要因素”于文无据。 原文在材料二最后一段, “不可忽视的是, 当前的国潮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例如, 我国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市场上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一些行业的品牌跟风模仿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可见中国制造在产品质量上存在不足只是制约“国潮”产品进一步占领市场的因素之一,体现不出是“主要因素”。) 6产业结构优化,中国制造升
37、级;经济发展,国人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转向注重品质消费;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的提升。 7C(两次蜡烛火苗的描写作用不一样。第一处反衬人心并不专注虔诚,第二处正衬内心虔诚。) 8从讲演内容看,之前的讲演者讲演内容千篇一律,让人乏味;而小王根的讲演内容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引人深思。从讲演表现看,之前的讲演者脸孔庄严,与欢 迎会不相宜,不关注听众感受;而小王根认真对待,检点自己,生怕出错。从讲演者的身份看,小王根以一个小孩子的身份进行讲演,一出场就得到了听众的喜爱,之后的表现打破了听众对其孩子身份的认知。(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9选择后方生活作为写作素材。文本
38、一以一个孩子在欢迎会上的讲演为题材,展现了抗战时期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选择平民百姓、 妇孺老弱作为小说人物。 文本一描写了王根、其他讲演者、听众等人物,展现了抗战生活中平民百姓的人物群像。(每点 3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10B 11B(“多谢后世人”的“谢”字指告诫、告知) 12A(“赵国孤立无援,军力未壮”曲解文意) 13 (1)现在让我承担不贤的罪名,而您也有失掉忠厚的牵累。 (“任”“累”各 1 分,句子大意 3 分) (2)乐间怨恨燕王没有采用自己的计策,最终留在赵国,没有回复燕王。 (“卒”“报”各 1 分,句子大意 3 分) 参考译文: 燕王喜派栗腹用百金为赵孝成王祝寿
39、,饮酒三天之后,栗腹回报燕王说:赵国百姓中壮年的都死在长平,他们的遗孤还没有长成壮年,可以讨伐赵国。燕王于是召见昌国君乐间,向他询问说:讨伐赵国的事怎么样?乐间回答说:赵国,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国家,它的百姓都善于作战,不可以与赵国开战。燕王问:我用两倍于赵国军队的兵力进攻它,可以吗?乐间说:不可以。燕王问:我用三倍于赵国军队的兵力进攻它,可以吗?乐间说: 不可以。 燕王大怒。 大臣们都认为可以讨伐赵国, 燕国迅速发动六十万兵力攻打赵国,派栗腹用四十万兵力攻打鄗邑,派庆秦用二十万兵力攻打代地。赵国派廉颇用八万兵力在鄗邑迎击栗腹,派乐乘用五万兵力在代地迎击庆秦。燕国人被打得大败,乐间也投奔了赵国。燕
40、王用书信责备乐间,并向他道歉,说:寡人无才,没能顺从您的意愿,所以您弃国而去,寡人不贤明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常言道: 仁义的人不轻易断绝交情, 聪明的人不轻易产生怨恨。 寡人希望在我有错误时,您能帮助掩盖,未料想您会张扬我的罪过;希望在我有过失时,您能给予教导,未料想您会张扬我的罪过。况且寡人的罪过,国人没有不知道的,天下人没有不听说的,您又暗地里跑出燕国表明您的怨恨,抛弃寡人,寡人有罪过是一定的了。尽管如此,恐怕您也没有尽到忠厚的本分。谚语说:忠厚的人不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仁义的人不危害别人求得好名声。因此掩饰别人的邪恶,是忠厚者的行为;挽救别人的过失,是仁者的本 分。现在让我承担不贤的
41、罪名,而您也有失掉忠厚的牵累。因此我认为您选择的做法,没有可取之处。 国家有疆界, 就如同家庭有院墙一样, 是用来聚拢好事掩饰丑事。 家里不能彼此和睦,出去告诉邻居,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寡人的怨恨、憎恶还没有表现出来,您就公开弃国而去,不能算是尽了忠厚的本分。从前柳下惠在鲁国做官,多次被罢黜也不离开鲁国。有人对他说:您可以离开鲁国。柳下惠说:假如自己的做法与别人不一样,那么到哪里能不被罢黜呢?到哪里都是被罢黜,我宁愿留在故国。柳下惠不把三次被罢黜当作牵累,所以以前的成就没有被忘记;不把离开国家作为信念,所以远近的人们没有非议他的。如今议论寡人罪过的人遍及天下,希望您再考虑一下!乐间怨恨燕王没
42、有采用自己的计策,最终留在赵国,没有回复燕王。 14. B(“认为友人虽然性格冷漠”错,“性如白玉烧犹冷”意在表明友人的性格温润如玉,无论经过多少次火烧也不会改变。) 15. 悲吟:春雨连绵,送别友人,诗人心中充满不舍与对友人北上无知音的担忧。希望:诗人赞赏友人的人品和文才,相信他明年定能高中,心中充满美好期望。作为送别诗,诗中有暂时的不舍和难过,最后却流露出美好的祝愿和希望,基调并不低沉,因此评价此诗”于悲吟看出希望”。 (每点 2 分) 16.(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易错字词:“岌”“佩”“塞”“顷”“墨
43、”“漠”】 17. 恰如其分 势不两立 并行不悖 原汁原味 【第一空,此处是说如何恰当的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可填“恰如其分”。恰如其分:指说话办事十分恰当,正好达到合适的限度。第二空,此处是说城市的建设和保护二者并不是对立关系,可填“势不两立”。势不两立:指矛盾十分尖锐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第三空,此处是修饰“路径”,体现保护与利用兼顾的意思,可填“并行不悖”。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而互相不违背。第四空,此处是说上海小里弄、石库门和老弄堂等特色建筑保持了原有的特色和味道,可填“原汁原味”。原汁原味: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 (符合语境基本义即可) 18. 正因为
44、历史文化以各种方式保留在城市肌体里,每个城市才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 标识,广大市民的文化情感才得以寄托。【原句语病有:“历史文化滞留在城市肌体里”搭配不当,应将“滞留”改为“保留”;“广大市民的文化情感才得以寄托,每个城市才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标识”语序不当,应先说“每个城市才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标识”,再说“广大市民的文化情感才得以寄托”。】 (每处 3 分,判定正确 1 分,修改正确 2 分) 19.A 【画波浪线的句子“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 文化古迹、 人文底蕴, 是城市生命的种子,是城市的文化根脉”运用了比喻手法, 把“城市的历史遗迹、 文化古迹、 人文底蕴”比喻成“城市生命的种子”“城市的
45、文化根脉”。A.拟人,“衰兰送客”“天若有情天亦老”赋予花草、苍天以人的情感;B.比喻,把琵琶结束时四根弦发出的声音,比喻成好像撕裂绸帛的声音;C.比喻,把人的愁绪比喻成一江春水;D.比喻,把把自己的心比喻成玉壶中的冰心。】 20.为什么还要使用验证码呢新验证码由两部分组成系统也不知道正确答案的字符 21.D(原文分号前后是并列关系,但 D 项前后句是因果关系) 22.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目。 【解题】本题属于名言理解类材料作文,主要通过对青年之“勇”的内涵的理解考查价值观。题目语料来自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中的留侯论,贴近考生的学习内容,“18 岁成人礼”贴近考生的生活,既有针对性,又
46、便于考生开放写作。本题目不是简单的名言阐释,而是要写出名言在新时代的内涵。写作中应联系现实,特别需关注成人礼这一情境,18 岁该有的勇气,是对青春最好的注释。这又体现出思维层面的考查。 【立意】 1.青年之勇,胸怀大志,目标高远。 2.立志高远,方成大勇。 3.成人之礼,有勇方有远大前程。 4.志存高远,勇者无惧。 【范文】 十八而志少年游,勇者无惧前行路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于“勇”的理解。 苏轼有言: “天下有大勇者, 卒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意在揭示古者大勇之人的勇气来源,即胸怀大志、目标高远,故
47、而可以临危 不乱,处变不惊,宠辱偕忘。 褪去十八岁的稚嫩与懵懂,成人之际,我们更应思考何为“青年之勇”。 今日我辈青年,当效孔明气定神闲,一把羽扇,一座空城,泰山崩于前而面无改色;当学子房运筹帷幄,一本兵法,一世风云,方寸间于千里之外定胜负。临危不乱,需要沉着之气,处变不惊,需要冷静之思,如此方可凝聚智慧,韬略尽显。新时代的我们,面对世界与未来,也应沉着果敢,沉静善思,以青年之勇迈出坚定的步伐,做出理智正确的选择。钟芳荣于高考志愿中择冷门专业,是以坚定脚步迈向理想,是逐梦之勇;谷爱凌面对冬奥赛场,临时改变既定跳法挑战自我,是对自我的清醒认知,是突破之勇。十八岁的你我,在未来面前,莫慌张,莫踌躇
48、,以沉静之心,沉着之勇,努力去成为自己的英雄。 勇者,无惧艰难,要以鸿鹄之志骋四方。 今日我辈青年,当立志高远,心有多大,舞台便有多大。朱熹早有论断“百学需先立志”,立志方能有为,且不至半途而废。高远的志向如同夜空的启明星,你未必触手可及,却可以凭借它的指引走出迷雾和阴霾。鸿鹄之志在鲲鹏的九天之上,追求的是目之所及;燕雀之志在周遭的林木灌丛,关注的是当下所需,境界高低显而易见。霍去病 17 岁便已成为青年将领,与他“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少年志向不无相关,12 岁的王阳明就立志“读书学圣贤耳”,可见,远大的志向往往是伟大事业的开端。站在成人的路口,莫被花团锦簇迷惑了双眼,莫被躺平无为消磨了斗志,我
49、们应该立大志、立长志,以青春之姿,立家国之志。 勇者,我将无我,必以江海胸襟纳百川。 鲁迅先生执笔为剑,一腔孤勇热血难凉,弃医从文不过是将国民的觉悟放在了心上;李文亮医生发现疫情,顶着遭受无数流言与诽谤的中伤,率先发声提醒世人,也不过是将行医济世的使命放在了心上都说国士无双,我们却目睹一批又一批白发苍苍的国之栋梁默默退场,生命燃尽,却留给我们万丈光芒。他们的心,宽广如天地,装得下国家的苦难与辉煌,也装得下人民的喜乐与哀伤。而疫情严峻时白衣战士的主动请缨,中国无私给予友邦的医疗援助更是用行动诠释了“勇”的内涵。勇者无惧,更无所吝惜,他们以江海的胸怀,走出一条无边之路。今日中国,未必需要我们血荐轩辕,但国之所需、人民召唤,每个青年必挺身而出,慨然以赴。夜幕广袤,亦有寒星闪耀,青年之燃,即为“大勇”。 十八而志,山河远阔。青年有勇,日月磅礴。面向未来启程之际,我们将“勇”装进行囊,走出校园,走进大千世界,也必将以己之沉勇不困于心,以己之义勇不苟于世,以己之奋勇搏出一番浩荡天地,不负青春,不负少年游。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