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6524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4 分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虐待(n) 糟蹋(zo) 天骄(jio) 弄巧成拙(zhu) B绯红(fi) 畸形(q) 荒缪(mi) 长吁短叹(x) C瞥见(pi) 狩猎(shu) 慰藉(ji) 不知所错(cu) D狭隘(y) 娉婷(png) 稽首(q) 眼花瞭乱(1io)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秘决 心旷神怡 不可名状 消声匿迹 B治裁 明辨是非 川流不息 阴谋鬼计 C旁骛 遮天蔽日 鳞次栉比 断章取义 D端详 变换莫测 流连忘返 谈

2、笑风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此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B时至今日,各界呼吁多年的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保护法迟迟未能出台,青少年儿童的食品安全、健康成长依然缺乏。 C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健康成长,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事关国家的发展与未来。 D安徒生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让很多孩子的童年充满了快乐。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左传儒家经典之一,是编年体史书。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B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用毕生的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

3、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 。 C 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 ,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D辛弃疾,唐代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 5下列复句中与其他三句类型不同的一句是( ) A它没有因春风的吹捧而沾沾自喜,也没有因秋风的指责而垂头丧气。 B假若非要把落叶说成孤独,要么显得过于矫情,要么显得过于愚妄。 C孤独不是它的追求,也不是它的向往。 D片片落叶既像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又像一座座精

4、美的艺术品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传统建筑工艺中有不用一颗铁钉便可做到严丝合缝的榫卵结构。 B这种信仰一旦被群体化,就会拥有摧枯拉朽的力量。 C面对自己的罪行,他起初百般抵赖,避重就轻,极力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开脱。 D “蛙声近过社,农事忽已忙” ,在声声蛙鼓的丰收序曲中,庄稼潜滋暗长。 7选出下列关于常识和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 A一部水浒传凸显一个“义”字,如“智取生辰纲”表现的是“替天行道”的公义与民义, “拳打镇关西”表现的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与侠义。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红星照耀中国 昆虫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英国记

5、者埃德加斯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C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字潜溪,号景濂,明代文学家。本文是他写给弟子马生的临别赠言,他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 鱼我所欲也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议论性的文章,都体现了儒家“仁” “义”的思想观点,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孟子。 8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 人类世界所创造出来的奇异图案浮露在鼎身上,各种图案以一定的秩序排列着,构成一个无言的小宇宙。 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文身、鱼兽的混种、牛羊的肢体,幻觉的、写实的、神话的或者生活的。 沸腾的铜、锡、铅合金按一定的比例构成了青铜器的配方,一旦倒入“陶范”

6、中,就会形成设计者心中的器物。 沸腾后的冷却使溶液成为一个厚重的鼎,在合金形式的锁扣下,鼎身周围凝塑出各式各样的图案。 铜的性格,因为锡和铅的加入而默默改造了,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 A B C D 二默写(共二默写(共 8 分分) 9诗词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 。 ( 行路难 ) (2) ,到乡翻似烂柯人。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3) ,坐断东南战未休。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4)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5)身居异地,大漠边关,多少思念在流淌。一杯烈酒,斟于范仲淹的案前,引发他思家与报国的矛盾:“ , ”

7、( 渔家傲秋思 ) ;一行马蹄印,跃入岑参的眼中,生发出他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 。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三综合读写(共三综合读写(共 4 分分) 10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一起感受小说的魅力。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设计方案:请你帮助策划小组完善活动方案。 活动一:说唱歌词,走进小说天地; 活动二: ; 活动三: ; 活动四:驱遣想象,创编独特故事。 (2)重温经典:读完课文经典小说,总有一些难忘的情节、人物、场景令我们印象深刻。仿照示例,从备选篇目中选择一篇写写让你难忘的经典吧。 (备选: 故乡 我的叔叔于勒 范进中举 三顾茅庐 ) 示例:一场暴风雨,

8、见证成长之旅孤独之旅 四古诗词赏析(共四古诗词赏析(共 4 分分) 11鉴赏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谷口,山谷的入口。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 (2)幽竹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共五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分) 1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

9、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醉翁亭记 ) 【乙】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 “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 “舌在也。 ”仪曰: “足矣。 ” 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 【注】而:你的。 (1)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往来而不绝者 哀转久绝( 三峡 ) B宴酣之乐 好之者不如

10、乐之者( 论语 ) C门下意张仪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 D张仪既相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3)选出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 A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B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C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D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4)简答。 你认为甲文中的“太守”是一位怎样的官员?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乙文中张仪的“能屈”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六现代文阅读(共六现代文阅读(

11、共 50 分分) 13 (10 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青春用来干什么 徐文秀 近来, “扶贫天使”黄文秀、 “纪检打铁人”李夏等新青年,用青春点亮自己的人生,也照亮无数人的心灵。还有越来越多的 80 后、90 后甚至 00 后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开始挑大梁,担主角,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每每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消息,都让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不禁追问自己:青春用来干什么? 青春是用来追梦的。很多人在小时候都吹过肥皂泡,一串串大大小小的气泡在阳光下五彩斑斓,闪闪发光,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追着气泡一路奔跑。青春就好比追气泡,到阳光下放飞,满世界追逐。曾几何时,在那火红的年代里,有的年轻人为追求光明

12、和真理而义无反顾地跟旧家庭决裂,有的为建设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而牺牲小我,有的为“中华崛起” “振兴中华”而刻苦读书然而,现在一些年轻人有时似乎缺少了那代人身上所洋溢的理想与激情,往往缺少志向和抱负,甚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变得自私自利,冷漠无情,成了所谓“迷茫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 。曾有人感叹,我唯一害怕年轻人“已经不相信了” 。不相信了,心中就没有方向和方位,就没有理想和追求。A 毛泽东当年 17 岁走出韶山冲时,曾写下一首七绝改诗赠父亲 :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人是要有点梦想的,特别是年轻人,倘若青春没了梦想,那就不叫青春了。 _。有梦想,

13、还得实干来托底。不去一砖一瓦地筑梦,就无法圆梦:不去撸起袖子加油干,梦想就只能是幻想。奋斗是对青春最生动的诠释和最深情的告白。但是,现实中也有一些年轻人奋斗意识淡薄了,奋斗能力退化了,常常吃不起苦,受不了罪。他们娇生惯养,贪图享乐,习惯于养尊处优地生活。 或者只知道追星, 或者整天玩游戏成 “低头族” , 或者成了 “拜金族” “啃老族” “月光族” 。 有的整天 “宅”着、 “蜗”着,不见阳光、不沐风雨,处于“巨婴”式生长,成了所谓“抱大的一代” 。青春稍纵即逝,“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 青春是最美的播种季, 俗话说: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 天上不会掉馅饼,青春不该轻飘飘,要

14、想有所收获,就得辛勤耕耘,甚至吃大苦,流大汗。人生出彩还是出局,关键取决于汗水的付出。 青春是用来歌唱的。 B 青春是首歌, 唯铿锵的节奏和飞扬的音符, 才能让青春之歌悠扬而深沉。 不过,有的人的“青春之歌”却显得有些低逃跑调、萎靡稀拉,有的一味做“吃瓜者”作壁上观,只会愤世嫉俗,玩世不恭,戾气重,成了所谓“愤青族”和“失落的一代” ;有的对社会不关心、对他人少爱心、对父母缺孝心,成了所谓“失望的一代” ;还有的年轻人不靠谱不踏实,让人不放心,难放手。青春只有一次,不可复制,无法再生,得有敬畏之心,不可以虚度,不能够荒芜。 【】人生之歌要想悦耳动听,得把青春这段“序曲”谱写扎实,开好头,起好步

15、,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能力比知识重要,品德比能力重要。青春最大的成色和最亮的底色在品德,未来的路能不能行得稳,走得远,飞得高,就在于此。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青春更加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无惧风雨、不负韶华,让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在追梦、奋斗、修身立德中更加嘹亮。 ( 中国青年报2020 年 1 月 13 日,有改动) (1)请给第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充当该段的分论点。 (2)阅读选文画波浪线的 A 句、B 句,分别指出主要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A 句: B: (3)下面两个论据是从选文第段和第段摘录下来的,请把它们分别还原到对应段【】中去。 【甲】毛泽东曾经这样勉励广大青年人: “

16、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 【乙】保尔柯察金说过: “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 (4)分析第段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14 (12 分)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

17、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 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 那嫩嫩的芽子, 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春风催荣了万物。 不出几日, 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 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

18、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一直站在旁边

19、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 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 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 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

20、的嫩芽。 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 年 5 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 、炸香椿、 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2)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 (3)第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6)生活有百味,哪一种“

21、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 15 (14 分)现代文阅读。 黑鲨洋 张炜 老七叔新搞了一条船,请曹莽入伙打鱼去。曹莽正犹豫。 曹莽今年十九岁,脸庞很粗糙,也是黑红的颜色。他不怎么说话,这使人觉得他的所有憨劲儿全悠到两条腿的肌肉里去了。老七叔敢做大事情,有时甚至让人觉得他莽撞。他搞的是海边上十几年来的第一条船,船上还有造价不菲的捕鱼好东西袖网。 以前当然有很多船的,都是公社里的。有一次,捕鱼船在有名的黑鲨洋一带出了事,死了好几个人,其中包括有名的壮汉曹德(曹莽的父亲) 。人们便不敢再去捕鱼了。 老七叔是海上的好手,有两个儿子。可他的两个儿子不行啊,很瘦弱的样子。他看中了曹莽,想要让他入伙

22、上船。 人们纷纷议论,谁入伙上船,谁就要和倒霉的老七叔一块儿背负那货款买船的上万元经济重压,一块儿钻海搏浪,很可能还要一块儿去死。 曹莽却不这样认为。但他也并没有立刻答应入伙。曹莽一夜未眠,决定第二天去找一个人商量一下。那人和父亲曹德是最好的朋友, 叫 “老葛” , 是一位退休的老船长。 由于一辈子都在海上, 中了风才回来,脾气和样子都有些特别。 由于老葛说话含混不清, 再加上不住地咳嗽, 曹莽不知道老船长到底说了什么。但他看到老船长显然在生着气。不过他不明白老人为什么生气,也不敢问。 曹莽有些害怕。他脸色红涨着支吾几句,退出了老人的屋子。 大约就是从父亲死的那天起,他和海边上的人一样,开始疏

23、远大海了。他疏远了海,却没有忘记海。大海像匹烈马,永难驯化!父亲死在黑鲨洋里了,可父亲不能不说是条硬汉子;老葛船长虽然中风败下阵来,但也不能不说是条硬汉。曹莽长壮了,长高了,却不信自己能超过前两条硬汉。他就是这样想的。 所以,他犹豫着,上不上老七叔的船。 眼下他感到委屈的,是弄不明白老船长的话,老船长却对他发了那么大的脾气!自己十九岁了,自己的主意呢?他回身望着海滩上一串串深深的脚印,站住了。他在心里说:我可以不超过前两条硬汉,但我怎么就不能成为第三条硬汉?! 老七叔的船上,终于有了曹莽。 老七叔的两个儿子见到船上有了曹莽,比老七叔还要高兴。曹莽沉着脸不说话,单是那粗糙的、黑红色的面庞就给人以

24、力量。 开始的时候,船仍旧在浅海里放流网。每次的收获都差不多。鱼不太大,也不太多。老七叔每一次拔网时都遗憾地摇头。 老七叔说: “要捉大鱼,非上那个地方不可。 ”曹莽点点头: “明天,把袖网装到船上去吧! ”第二天,船张了帆,果真向那片黑色的海水驶去了。 这片神秘的海域!这片藏下了无数可怕的故事的海域!此刻它是碧蓝碧蓝的没有一点波澜。它是透明的,像溶化了的、但仍然浓稠的绿色结晶。没有破碎的浪花,船是在柔软光润、丝绒般的质料上滑动。 老七叔的船闯到黑鲨洋里了,村里人都面面相觑。可是很快的,他们又齐声惊叹起来。 崭新崭新的船,鼓胀着白帆,一次又一次向东北方驶去,他们在那儿,将走进“迷宫”里的鱼不断

25、装进船舱里! 正像好多打鱼人一样,他们本来是要等更多的大鱼,可是他们等来了一场灾难。 这一天天还没有黑。可是西北天空变得那么紫,老七叔看了看,手都有些抖动了。他立刻跳起来,呼喊着曹莽和两个儿子去海里取袖网。偏偏剩下的一截儿网拖不上来疾流不知何时竟将坚牢的网根移了位,网脚勒在乱礁上了!当老七叔弄明白这一切,脸上立刻渗出了一层冷汗。他慢慢地抹掉脸上的汗珠说: “割网吧” 扔掉半截子袖网,心太狠了些!曹莽摇摇头。 黄昏即将来临了。两兄弟说: “莽弟,再不走,要挨上风了。 ” 曹莽咬着嘴唇,两眼死盯住变黑了的海水, (_)说: “挨上吧。 ” 老七叔暴跳起来: “你这个黑汉!割网走船! ” 曹莽还是沉

26、着脸。 老七叔使个眼色,两个儿子突然拦腰将他抱住了。曹莽愤怒地大叫一声,叉开两腿,一下子将他们摔倒在甲板上,接着翻身跳到水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从水中露出脑袋喊: “我爸爸就死在这上面,这就是那片乱礁! ”他说完乌黑的头发在水中一闪,不见了。 老七叔的两个儿子哭起来。老七叔喊: “住嘴! ” 后来曹莽又在水上露过两次脸,但并没有上船。他再一次潜下时,水面上有一道血水。老七叔见了,赶紧跳下水去。 两兄弟喊叫起来,声音里透着无比的恐惧。 过了一会儿,曹莽终于浮上来了。他周身带着血口子,身边的水立刻红了。老七叔也浮上来,一把将曹莽拉到船边。两兄弟和父亲把曹莽放在了甲板上。他身上的血口子深深浅浅,多

27、得数不清,还在往外流着血。 两兄弟把他血乎乎的腿分开, 看到左脚被什么咬掉了一个脚趾, 腿肚上, 是黑乎乎的一个肉洞。 老七叔流下了眼泪。 他用嘶哑的嗓子喊道: “割网!走船! ” 曹莽还想爬起来。可是他正要伸出手和两兄弟争刀子,昏了过去。 网割断了。船往回开去了。老七叔告诉两个儿子: “网真是勒到乱礁上了。曹莽身上的血口子是礁上的蜊子皮割开的。他可能还遇见过鲨” 黄昏来临了。巨涌一个紧连着一个出现了。 船体好像陡然落到了狭窄的巷子里,水的墙壁,柔软而可怕的墙壁,随时都有可能坍塌。他们的船在挣扎。他们听见了船的骨头在“咕咔”地响着。 老七叔指挥着儿子,艰难地将船往岸上划。船是向着河与海的交角处

28、往上来的,刚一驶近,几个壮小伙子就冲上去,帮着把船推了上来 老葛船长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来到了。他把手放在了曹莽血淋淋的腿上,声音极其微弱地咕哝着什么。曹莽眼角流出了两滴晶莹的泪珠。老七叔告诉了曹莽受伤的经过,老船长嘴角似乎有一丝微笑,对曹莽点点头,又点点头。老七叔转脸对曹莽说: “老船长眼里你是一条硬汉了” 曹莽抹去了泪水。他转过脸去,久久地向黑鲨洋望去他看着岸上的船,崭新崭新的一条船。不过 它会在某一天打得粉碎。不过曹莽想还会有第二条、第三条船! (节选自张炜黑鲨洋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年版,有删改) 班级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黑鲨洋 ,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制作

29、人物档案卡 (1)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人物档案卡填写完整。 曹莽 外貌特征:面庞粗糙,呈黑红色 社会关系:丧父,由父亲的好友老葛照看 典型事件:不再犹豫,决定上老七叔的船去打鱼 不满收获, 不舍袖网, 人物标签:硬汉 【任务二】排演小说剧 (2) 小组成员决定排演 黑鲨洋 中的片段。 作为导演, 请你按要求就两个画线句子给演员作表演提示。 他慢慢地抹掉脸上的汗珠说: “割网吧” (结合加点字分析人物心理) 曹莽咬着嘴唇,两眼死盯住变黑了的海水, 说: “挨上吧。 ” (在划线设计合适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 【任务三】探析小说人物塑造方法 (3)同学们在讨论小说人物塑造的方法时,得出了以下

30、两种结论,请你任选其中一项,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结论一:善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 结论二: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塑造 【任务四】讨论小说主题 (4)在关于小说主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学围绕“成长”解读,有的同学围绕“人与自然”解读。你更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16 (14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叫醒阳光 刚刚睁开眼睛,便被透过窗纱的阳光刺痛。 北方的夏季,凌晨 3 点左右,天就开始放亮。久居城市,习惯了晚睡晚起。常常受到母亲的训斥,只为懒惰。 记忆深处,母亲的脚步,总是先于阳光。 比如夏季。每天,母亲凌晨 3 点半左右准时披衣下炕,开始简单而又丰富的劳作。此时

31、,我们一群儿女,还沉浸在甜甜的梦中。 乡下的早晨,清爽,透凉,纯净。不远处的山,依旧朦胧;山脚下的水,还在舒缓鱼儿的呼吸;河水边的树,仍然轻抚小鸟的婉鸣。 母亲手握镰刀, 迎着细微的晨风, 一路走向茂密的深处。 待寻得一处小草鲜嫩的地方, 便弯下腰,右手持镰,左手搂过一把草,用力割起来。母亲的身上、手上、头上,沾满露珠,间或还有少许的泥土。舍不得擦掉,母亲说过,清晨的泥土,可以给日子带来满满的香气。 真的!我们一群儿女,从小到大,总能在母亲的身上,嗅到生活的味道! 母亲每割一把草,都顺顺溜溜地码在一起,看上去,像哄孩子休息。差不多时,母亲再从低矮的山榆树上,割下少许榆条,拧成一条绳子,把这些鲜

32、嫩的草扎扎实实捆起来,扛在肩上,一路微笑着回家。 一头牛,一匹马,正焦急地等母亲回来。母亲轻轻放下草,慢慢打开绳,分成两份,一份给马,一份给牛。然后,伸出手,摸摸牛角,眼神里是满满的欣慰。 天,亮得越来越纯粹。空中无云,一抹悠远的蓝,映着乡村的宁静。间或,几只早醒的鸟,飞过院子。 田里的庄稼长势很好,玉米已经齐腰深了,放眼望去,一片墨绿。其实,这个时节,根本用不着锄草。但母亲说,这时锄有这时锄的好处,可以把杂草锄干净,省得它们长高长大,草籽成熟了,来年田里会更荒。 杂草不多,母亲锄得很顺利。只是,玉米叶子越长越宽,把母亲半裸的手臂,划出一道道发红的印子。母亲锄得依旧兴致盎然。 锄完几垄田,母亲

33、站在田头,看看天,回转。路上,少不了拔一些业已长得粗壮的野菜。进院,把拔回的野菜一把一把剁碎,放入盆内,倒进玉米面,加上少许的水,用手搅拌均匀。然后,打开栅栏,放出鸡、鸭、鹅,把精心调剂的美味,撒进长长的木槽里。站一会,看一群宝贝似的精灵,疯抢美食。 小小的庭院,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忙完这些,母亲开始生火做饭。当袅袅炊烟升起,太阳才从东山后面缓缓地爬上来,热情的目光,把院内屋内,映照得无比温馨。而我们一群儿女,也都伸着懒腰,穿衣,下炕,纷纷跑到院子里,呼吸清新的空气。母亲一边忙,一边看,脸上始终挂着满足的笑。 母亲说,走在阳光前面的人,会感受不一样的幸福。这是母亲一辈子的恪守,也是我们一辈子的

34、福分。 静下来,仔细回想,慢慢悟出一个道理: 。 阳光之下,有母亲的幸福。幸福之内,有儿女的成长。 (1)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阳光”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阳光,又指母亲给我们的生活启示。 B文中画线句写母亲“伸出手,摸摸牛角,眼神里是满满的欣慰”是一处细节描写。 C文章记叙了母亲以她“简单而又丰富的劳作”来“叫醒阳光”的方式主要有割草喂牛马、拔菜喂鸡鸭、生火煮早饭。 D作者深情回忆儿时母亲忙碌而幸福劳作的情景,赞美了母亲美好的品格,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2)结合上下文,根据提示品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当袅袅炊烟升起,太阳才从东山后面缓缓地爬上来,热情的目光,把院内

35、屋内,映照得无比温馨。 (提示: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母亲说,走在阳光前面的人,会感受不一样的幸福。 (提示:从蕴含的哲理角度赏析)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特点的人? (4)读完全文,在文章横线空白处补充你对悟出道理的理解。 七作文(共七作文(共 60 分分) 17题目: “宅”最初的意思是“住所、住宅” ,后来网络上流行的热词“宅”是指“长期足不出户”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我们每个人对“宅”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请你以“宅”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

36、字数在 600800 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A。 2 C。 3 D。 4 D。 5 B。 6 D。 7 A。 8 A。 二默写二默写 9 答案: (1)玉盘珍羞直万钱 (2)怀旧空吟闻笛赋 (3)年少万兜鍪 (4)八百里分麾下炙 (5)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综合读写三综合读写 10 答案: (1)示例:凝心细读,体会精彩情节 评点分享,感悟人物形象 (2)示例 1:一次意外相逢,展现小人物卑微命运我的叔叔于勒 示例 2:三次拜访,请出千古忠臣三顾茅庐 。 四古诗词赏析四古诗词赏析 1

37、1 (1)诗人用了反衬的手法(对比) (拟人)来突出幽竹清阴不改的形象。 (2)幽竹的不改清阴,体现出幽竹坚持自我的气节,而作者以一个“怜”字,表达了深深地怜爱和赞美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 译文: 山谷口的春色将去,黄莺鸟的鸣叫声也渐渐稀少;辛夷花落尽了,杏花也在飘飞。这时才觉得山窗下幽幽翠竹的可爱,依旧清阴浓郁,似乎在等待我的归来。 五文言文阅读五文言文阅读 12 (1)D (2)杂乱地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在举办酒宴。 你(如果)不读书游说,怎么(或哪里)会遭受这样的侮辱(耻辱)呢? (3)C (4)爱民、亲民、与民同乐 在被冤枉盗取玉璧并被鞭笞的情况下,不改心志

38、(在遭受侮辱的时候,认为舌头还在,依然可以游说)(在游说时能忍受被诬陷靴笞的屈辱) 六现代文阅读六现代文阅读 13 (1)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2)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3)第段【乙】第段【甲】 (4)发出号召(呼吁青春应该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无惧风雨、不负韶华) 。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或用比喻形象地揭示中心论点。 14 (1)扒香椿 吃香椿 (2)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和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

39、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3)生动传神(描写细腻) ,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 。 (4)照应题目(前文) ,深化主题。 (5)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 (6)示例一:红烧肉的味道。红烧肉是爸爸的拿手好菜,但他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每次回家都给我做香喷喷的红烧肉,那里面有父亲的味道。示例二:眼泪的味道。眼泪中不只有苦涩与悲伤,它是经历风雨与挫折的见证,让我更加自信坚强。 15 (1)前往黑鲨洋打鱼;跳海护网导致受伤。 (2)“慢慢地”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七叔在危急时刻做抉择的艰难,表演时要注意表现他内心犹豫与不舍。 示例: 沉着脸;“沉着脸” 不仅

40、与曹莽的神态描写相呼应, 还更能表现出他在灾难来临前的坚定与自信。 (3)示例:我选结论一。小说在塑造曹莽这一形 象时将他与老七叔的两个儿子作了对比。曹莽在面对凶险前表现异常镇定,并且主动跳海护网;而老七叔的儿子则非常恐惧,甚至哭出来。两组人物对比,更加突显了曹莽的勇敢与镇定。 (4)示例:我更同意“成长”这一主题。小说主人公曹莽从父亲死后疏远大海到自主决定入伙打鱼这是 一次成长。曹莽从一个不相信自己会超越父亲与老葛两位硬汉的人到最后用自己海上历险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可以成为硬汉,这是他的第二次成长。小说围绕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展开叙述,因此小说的主题是成长。 16 (1)C (2)运用拟人的修辞,

41、描写阳光升起后映照出院落充满生活气息的温馨景象,烘托出母亲在忙碌中看着儿女们快乐成长的幸福。 母亲的话富有哲理,她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辛勤劳作,热爱生活,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幸福。 (3)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每天凌晨就早起劳作;母亲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喂养家禽家畜满怀喜爱;母亲是一个善于教育子女的人,以无声的行动影响孩子;母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总能感受到生活中不一样的幸福。 (4)示例:原来,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是母亲用辛劳和慈爱叫醒的,她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教会我们解读生活,走向未来。 七作文七作文 17 疫情期间宅生活 在疫情之前, 可能每个人都幻想过在家里好好的 “宅” 上一天! 当我们真

42、的过上了这样的 “日子” ,一切并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么美好。 “宅”在家里的确舒适,但当每天清晨睁开眼睛,望向窗外,看着那一缕缕明媚的阳光,我是多么期盼,能够在外面摘下口罩,呼吸一口期待已久的新鲜空气,能够在外面奔跑释放着心中的烦恼。这一切在现在看来都是多么的奢望。为了这一切的一切,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保护好我们自己,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拥有美丽的未来。 “宅”在家里,是我们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但绝不能让“宅”成为我“无聊” “虚度”的借口。首先丰富我的是每天的新闻和各大媒体网站报道的疫情情况。 这些消息, 让我看到全国上下, 齐心协力抗击 “疫情” ,感动之余,也给了心理很多“宅”在家的力量

43、多多做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而不被其他同学落下;做好防疫,勤洗手、多消毒,出门必须戴口罩做好自己能在家做的一切,才能一步步的让病毒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宅”在家里,让我学会了一项新的技能制作一瓶简单的消毒液。在家中准备好水、医用酒精、精油和一个干净的喷壶就可以了。往喷壶里面倒入半杯量医用酒精,再加入半杯水。滴入滴精油,精油有非常好的消毒作用。把溶液摇匀就能当做消毒喷雾使用,喷在桌面、台面、门把手等需要消毒的地方,再用抹布擦干净。在各种物资紧张的时候,自己动手节约资源,也算是给“防疫”贡献了!用自己“调配”的消毒液在家里喷洒,保持家里的环境卫生,让我和家人都远离病毒,我们可以安心的宅在家里度过这一段非常时期。 “宅”并不能阻碍我们,我们做好了自己的事情,学习一些新技能,也是一种“防疫贡献” 。 “宅”也让我有了一段充实的生活。 再看看窗外,那阳光啊,洒进了家里,多么希望也能洒进我们每个人心里,驱走阴霾和恐慌,用充实的家庭生活助力“抗疫” 。希望疫情能早点结束,我们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重视防护,从我做起,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