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科学7 雨和雪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573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科学7 雨和雪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科学7 雨和雪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科学7 雨和雪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7 7 课课 雨和雪雨和雪 一、填空。一、填空。 1. 雨来自云。云中的( )或( )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 ) 。 2. 从空中降下来雨、雨夹雪、冰雹等,它们是不同形式的( )现象。 3. 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 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 就是在 ( ) 。 二、判断。二、判断。 4. 我们在进行假设时,必须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 ( ) 5. 冬季一定会下雪。 ( ) 6. 在空中喷洒制冷剂使云中小水滴或小冰晶增大形成雨,这就是人工降雨。 ( ) 三、选择。三、选择。 7. 雨的形成不需要的是( ) 。 A. 大量的水

2、蒸气 B. 小水滴不断聚集 C. 对水蒸气加热 8. 雨和雪都是( )遇冷形成的。 A. 云 B. 水蒸气 C. 空气 9. 雨和雪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 A 季节 B. 温度 C. 天气 10. 如图点燃酒精灯时,火柴要( )点燃 A. 自上而下直着 B. 自上而下斜着 C. 自下而上斜着 D. 自下而上直着 四、科学与生活。四、科学与生活。 11. 根据雨的形成过程,推想雪是怎样形成的。 五、快乐探究。五、快乐探究。 下图是模拟雨形成的实验 。 12. 在烧杯的底部放一个冰袋,冰袋的作用是( ) ,放冰袋时,要让烧杯各部位( )受冷。 13. 在烧瓶的底下放置石棉网,石棉网的作用是

3、( ) 。 14. 空气中的水蒸气( )会凝结成小水滴。 15. 点燃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的( )为烧瓶中的水加热,加热一会后,发现( ) 。这是因为水受热生成大量的 ( ) , 上升后, 遇到降温的烧杯会结成许多 ( ) , 小水滴不断增大, 大到 ( )时就会落下。 16. 想自然界中雨是怎样形成的。 第第 7 7 课课 雨和雪雨和雪 一、填空。一、填空。 1. 雨来自云。云中的( )或( )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 ) 。 【答案】 . 小水滴 . 小冰晶 . 雨 【解析】 【详解】地面上的水吸热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蒸汽层上层,由于蒸汽层上层温度低,水

4、蒸气体积缩小比重增大,蒸汽下降,由于蒸汽层下面温度高,下降过程中吸热,再度上升遇冷,再下降,如此反复气体分子逐渐缩小,最后集中在蒸汽层底层,在底层形成低温区,水蒸气向低温区集中,这就形成云。下雨是水循环的一部分,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下雨。 2. 从空中降下来的雨、雨夹雪、冰雹等,它们是不同形式的( )现象。 【答案】凝结 【解析】 【详解】从大气中降落雨、雨加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一般认为,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3. 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 对所研究

5、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 就是在 ( ) 。 【答案】假设 【解析】 【详解】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各种活动。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 二、判断。二、判断。 4. 我们在进行假设时,必须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 ( )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我们在进行假设时,必须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

6、5. 冬季一定会下雪。 ( ) 【答案】 【解析】 【详解】冬天下雪,属于不确定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进而判断即可。 6. 在空中喷洒制冷剂使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增大形成雨,这就是人工降雨。 (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工降雨:根据不同的云层,撒入适当的化学药剂如干冰、碘化银、盐粉等作为冰冻凝结剂,就能加速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增大凝结成雨、雪降落下来。题目说法正确。 三、选择。三、选择。 7. 雨的形成不需要的是( ) 。 A. 大量水蒸气 B. 小水滴不断聚集 C. 对水蒸气加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

7、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 0以上,降落的是雨。雨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水蒸气 和小水滴不断聚集,不需要的是对水蒸气加热。 8. 雨和雪都是( )遇冷形成的。 A. 云 B. 水蒸气 C. 空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雨和雪都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 0以上,降落的是雨;如果低空气温低于 0以下,降落的是雪。 9. 雨和雪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 A. 季节 B. 温度 C. 天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

8、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 0以上,降落的是雨;如果低空气温低于 0以下,降落的是雪。所以雨和雪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温度。 10. 如图点燃酒精灯时,火柴要( )点燃。 A 自上而下直着 B. 自上而下斜着 C. 自下而上斜着 D. 自下而上直着 【答案】C 【解析】 【详解】酒精灯是实验室用来加热的仪器。酒精灯使用时,我们要牢记一些注意事项:点燃酒精灯时,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燃着的火柴要从下而上点燃。 四、科学与生活。四、科学与生活。 11. 根据雨的形成过程,推想雪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 答: 雪来自云, 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

9、如果低空气温低于 0,降落下来的是冰晶,就是雪。 【解析】 【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 、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详解】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 0以上,降落的是雨;如果低空气温低于 0以下,降落的是雪。 五、快乐探究。五、快乐探究。 下图是模拟雨形成的实验 12. 在烧杯的底部放一个冰袋,冰袋的作用是

10、( ) ,放冰袋时,要让烧杯各部位( )受冷。 13. 在烧瓶的底下放置石棉网,石棉网的作用是( ) 。 14. 空气中水蒸气( )会凝结成小水滴。 15. 点燃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的( )为烧瓶中的水加热,加热一会后,发现( ) 。这是因为水受热生成大量的 ( ) , 上升后, 遇到降温的烧杯会结成许多 ( ) , 小水滴不断增大, 大到 ( )时就会落下。 16. 想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12. . 降温 . 均匀 13. 使烧瓶均匀受热 14. 遇冷 15. . 外焰 . 小水滴不断变大,不断滴下 . 水蒸气 . 小水滴 . 空气托不住 16. 答: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

11、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 【解析】 【12 题详解】 模拟雨的形成实验中,在烧杯底部放冰袋是为了降低温度,模拟高空低温环境,暖湿气流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放冰袋时,要让烧杯各部位均匀受冷。 【13 题详解】 用了石棉网, 火焰的热量会分散到容器的每个角落,长时间烧容器也不会爆裂。 因为石棉不是可燃性物质,铁丝可将火焰的热量分散到空气里,传到容器上方,热量均匀。所以模拟雨形成的实验时,在烧瓶下放石棉网是为了使烧瓶受热更均匀。 【14 题详解】 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引起水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 【15 题详解】 在酒精灯 J 加热水的过程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观察到金属盘底部出现了许多小水滴,过一会就会越聚越多,越聚越大,最后落来了就形成雨,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液滴。 【16 题详解】 雨是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上升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 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青岛版(六三制) > 五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