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单选题(25 分) 1.竹节虫的身体形态与竹枝十分相似,这体现了(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环境适应生物 2.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春江水暖鸭先知 B. 雨露滋润禾苗壮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草盛豆苗稀 3.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植被呈现层次分布, 高大的乔木下生长着低矮的灌木, 灌木下生长着草本植物。造成这种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 光照 B. 水分 C. 温度 D. 空气 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 千里之堤
2、毁于蚁穴 B.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 C. 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D. 枯叶蝶外形像一片枯叶 5.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 初春,仙人掌长出针状叶 B. 酷夏,白杨树下好乘凉 C. 深秋,金黄色的银杏树叶纷纷落下 D. 严冬,青蛙、蛇进入冬眠 6.模拟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 ) A. 造成“南橘北枳”的现象的生态因素是温度 B. 沙漠中生活的生物很少,主要受水分的影响 C. “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生物影响环境的结果 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7.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可深达二三十米,这体现了( ) A.
3、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C.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8.“鱼儿离不开水”经常出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中。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 C. 生物改变环境 D. 生物不依赖环境 9.酒泉盛产玉米,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 A. 杂草与玉米互相促进生长的结果 B. 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的生长 C. 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 D. 杂草和玉米相互竞争,争夺营养物质 10.在一块田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
4、下 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 ) A. 水分 B. 光照 C. 温度 D. 空气 1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看成( ) A. 一条食物链 B. 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C. 一个食物网 D. 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12.极地狐比沙漠狐的耳朵小,这样可以( ) A. 使听觉更灵敏 B. 适应北极的寒冷气候 C. 迅速奔跑找到食物 D. 不容易被食狐动物发现 13.下面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是( ) A.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 石生花在高温季节暂停生长,进入夏季休眠期,秋凉后又继续生长并开花 C.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D.
5、 以上三项都是 14.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了(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环境能影响生物 C. 生物能影响环境 D. 环境能适应生物 15.下列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 B. 青蛙体表颜色和环境颜色几乎相似 C. 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D. 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们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16.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 60 毫米,这是( ) A. 海豹对环境的影响 B. 海豹对环境的适应 C. 海豹为捕获更多的食物 D. 海豹为防御敌害 17.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腐蚀岩石。这说明生物体( ) A.
6、都能适应环境 B. 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 C. 都能生长和繁殖 D. 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8.有一种鸟的生活习性是:白天休息,夜晚觅食;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影响鸟的这两种习性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 光照、温度 B. 温度、水分 C. 水分、空气 D. 空气、光照 1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中,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B.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所有的生物都能永远适应环境 D. 生物不依赖环境 20.蝉在夏天正午鸣叫的最厉害,而气温降到 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中,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A. 水 B. 阳
7、光 C. 空气 D. 温度 21.白面粗尾猴是一种长相怪异的灵长类动物,分布于南美等地区,其消化能力超群,且对丛林里的毒液毫不畏惧,被喻为“抗毒之王”。这种现象表明(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生物不影响环境 C. 环境不能影响生物 D. 环境能影响生物 22.在炎热的夏季,植物生长茂盛的地方温度较低,空气湿度也比较大,这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这种现象应该属于( )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影响环境 C.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D. 生物与环境没有影响 23.下图是两棵植物,你认为 A 植物分布在什么环境里( ) A. 干旱地区 B. 湿润地区 C. 寒冷地区 D. 温暖地区
8、 24.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荔枝龙眼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起制约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 阳光 B. 温度 C. 寄生虫 D. 水 25.在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 “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C. 叶片退化为刺的仙人掌,可以适应干旱环境 D. “适者生存”的生物,将永远都能适应环境 二、判断题(20 分) 26.在“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水的温度。 27.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8.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空间。 29.
9、大树底下好乘凉是生物影响环境。 30.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体现了它对强风这一环境因素的适应。 3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光。 32.生物与环境关系十分密切,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33.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34.外来物种的加入都可以增加本地物种的多样性。 35.秋天,树木的叶片变黄并脱落是由于它们不能安全过冬。 三、连线题(15 分) 36.分析下列生物之间具有的关系对应起来 37.将下列生物与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用线连接起来 38.请将左右相对应的生物关系连接起来。 四、综合题(38 分)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0、一: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到 40.7时才会出汗。荒漠中的骆驼刺(一种植物)为了生存,不断地生长根系,以至于根系深达一二十米,辐射范围宽达几亩大。 材料二:海豹是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哺乳动物。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四肢变为鳍状,适于游泳。海豹有一层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海豹身体均呈纺锤形,适于游泳,头部圆圆的,貌似家犬,全身被毛,前肢短于后肢。 材料三: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不仅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能分解土壤有机物,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生物能够_环境;材料三说明生物能够_和_环境。 (2)材料一中,影响骆驼和骆驼刺
11、生活的关键非生物因素是_。 (3)生活在南极的海豹和企鹅都是以一些海洋鱼类为食,因此它们之间具有_关系。 40.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有: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请分析下列事例,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句诗中,草与豆苗的关系是_。 (4)荒漠中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的十多倍,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和荷叶中都有贯通的气腔,上述事例体现出生物与环
12、境的关系是_。 41.下列谚语或诗句均与生物密切相关,请同学们理解作答。 (1)“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因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_关系。 (2)“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的刺激引起的, 从这个意义上分析, 表现了生物具有_的特征。 (3)“草盛豆苗稀”说明草和豆苗之间是_关系。 42.我们学校有许多花草树木,有时会发现树上有小毛毛虫,小毛毛虫往往给鸟类吃了。学校的另一块地里原来种了很多小树苗,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里面杂草丛生,长势超过了小树苗。请问: (1)鸟和毛毛虫之间存在_关系,小树苗与杂草之间存在_关系。 (2)影响我校树木生长的生态因素有_和_两类。其中阳光、空气、水等属于_
13、因素,杂草和毛毛虫属于_因素。 43.下面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1)请列举出文中所描述的生物名。_. (2)请说明判断依据。_. (3) 在百草园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其中前者包括_关系、 _关系、 _关系 、 _关系 ,后者包括_ 、 _、 _ 、 _ 等。 (4)蟋蟀要生存就不能离开草丛和土地,这说明生物
14、必须依赖_ 而生存。 44.如图是与小麦有关的生态因素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_。 (2)图中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有_。 (3)小麦和杂草之间的关系是_。 45.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 着环境。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 (1)大树在秋天落叶是生物对环境的_;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给土壤增加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_。 (2)沙棘地下根的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_环境中生活。 (3)水生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 l50 米以内的水层中,而 150 米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存。请你分析:
15、没有植物的原因是_;没有动物的原因是_。 (4)长期生活在阴暗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发生的变化是_。 1.1.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单选题 1.竹节虫的身体形态与竹枝十分相似,这体现了(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环境适应生物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B。 2.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16、. 春江水暖鸭先知 B. 雨露滋润禾苗壮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草盛豆苗稀 解析: A、“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 不符合题意。 B、“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B 不符合题意。 C、“秋风扫落叶”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 不符合题意。 D、“草盛豆苗稀”,是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植被呈现层次分布, 高大的乔木下生长着低矮的灌木, 灌木下生长着草本植物。造成这种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17、 ) A. 光照 B. 水分 C. 温度 D. 空气 解析:在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植被呈现层次分布,在外层光线强,由于植物遮挡越往下光线越少;植物有喜光植物和耐阴植物,因此外层是喜光的高大的乔木,最下面是耐阴的一些草本植物。因此形成这种层次分布的主导生态因素是光照。 故答案为:A。 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B.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 C. 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D. 枯叶蝶外形像一片枯叶 解析: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意思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毁于一旦,这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可见 A 符合题意。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18、,适于干旱的环境,是生物适应环境,B 不符合题意。 C、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可以御寒,适于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是生物适应环境,C 不符合题意。 D、枯叶蝶外形像枯叶,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 初春,仙人掌长出针状叶 B. 酷夏,白杨树下好乘凉 C. 深秋,金黄色的银杏树叶纷纷落下 D. 严冬,青蛙、蛇进入冬眠 解析:A初春,仙人掌长出针状叶,这是自然规律跟植物的习性决定的,体现了生物对环境适应,A不符合题意。 B酷夏,白杨树下好乘凉,因为树木净化空气,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
19、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 符合题意。 C深秋,金黄色的银杏树叶纷纷落下,此时植物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水分以及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C 不符合题意。 D青蛙、蛇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避免温度过低冻伤甚至冻死,变温动物青蛙、蛇等有冬眠的特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模拟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 ) A. 造成“南橘北枳”的现象的生态因素是温度 B. 沙漠中生活的生物很少,主要受水分的影响 C. “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生物影响环境的结果 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
20、:A柑橘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南方与北方环境因素中温度差别较大,而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柑橘是热带水果,它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高适合柑橘生长;而北方温度较低,不适宜柑橘生长,会影响柑橘的色泽、口感品质。因此,南橘北枳,影响此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A 不符合题意。 B 沙漠干旱缺水, 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 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B 不符合题意。 C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 符合题意。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1、 7.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可深达二三十米,这体现了( ) 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C.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这体现了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鱼儿离不开水”经常出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中。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 C. 生物改变环境 D. 生物不依赖环境 解析:A. “生物影响环
22、境”是譬如蚯蚓在土壤里生活,使土壤疏松肥沃;“鱼儿离不开水”是表达鱼对“水”这种环境因素中非生物因素的依赖,A 不符合题意。 B. “鱼儿离不开水”是表明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属于“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B 符合题意。 C. “生物改变环境”与“生物影响环境”类似,C 不符合题意。 D. “生物不依赖环境”显然是错误的观点,更不是对“鱼儿离不开水”的解释,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酒泉盛产玉米,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 A. 杂草与玉米互相促进生长的结果 B. 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的生长 C. 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 D. 杂草和玉米相互
23、竞争,争夺营养物质 解析:玉米地里杂草丛生,玉米和杂草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杂草使玉米得到的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减少,因此会影响玉米的产量。 故答案为:D。 10.在一块田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 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 ) A. 水分 B. 光照 C. 温度 D. 空气 解析: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可以通过探究实验来探究,如在同一块地里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有光的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说明影响叶绿
24、素形成的环境条件是光。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看成( ) A. 一条食物链 B. 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C. 一个食物网 D. 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解析:捕食关系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竞争关系指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反映了螳螂捕食蝉和黄雀捕食螳螂两个捕食关系,但不能形成食物链,因为食物链中还需要有生产者。 故答案为:D。 12.极地狐比沙漠狐的耳朵小,这样可以( ) A. 使听觉更灵敏 B. 适应北极的寒冷气候 C. 迅速奔跑找到食物 D. 不容易被食狐动物发现 解析:北极狐生长在严寒低温的北极,耳朵较小,毛也很多,有利于保持体温,适应北
25、极的寒冷环境;而沙漠狐是一种生长在炎热高温的非洲热带沙漠动物,耳朵很大,有利于散热,降低体温。 故答案为:B。 13.下面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是( ) A.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 石生花在高温季节暂停生长,进入夏季休眠期,秋凉后又继续生长并开花 C.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D. 以上三项都是 解析: A 沙漠地区干旱缺水, 荒漠中的骆驼刺, 根系非常发达为了吸收水分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符合题意。 B石生花高温时休眠,秋凉又继续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符合题意。 C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保温能力强,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6、。 14.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了(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环境能影响生物 C. 生物能影响环境 D. 环境能适应生物 解析:蚯蚓在土壤中钻洞,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生长;蚯蚓能富集养分,生活着的蚯蚓每时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机物和土壤,把蚓粪和其他代谢产物排泄到土壤中,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实验证明,有蚯蚓栖息的周围土壤中,许多无机盐的元素,如磷、钾、钙、镁等增加数倍,因此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了蚯蚓对环境有影响。 故答案为:C 15.下列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 B. 青蛙体表颜色和环境颜
27、色几乎相似 C. 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D. 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们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解析:A.竹节虫的形态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竹节虫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 正确。 B.青蛙身体的体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不容易被周围的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青蛙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 正确。 C.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改变了原来的环境,是生物改变了环境,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错误。 D.北极熊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极地的极地生活,D正确。 故答案为:C。 16.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 60 毫米,这是( )
28、 A. 海豹对环境的影响 B. 海豹对环境的适应 C. 海豹为捕获更多的食物 D. 海豹为防御敌害 解析: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海豹生活在寒冷的海域,它的皮下有着厚厚的脂肪,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这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腐蚀岩石。这说明生物体( ) A. 都能适应环境 B. 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 C. 都能生长和繁殖 D. 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解析: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说明了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地衣分泌的地衣酸能使岩石腐蚀,说明了生物会影响环
29、境。 故答案为:D。 18.有一种鸟的生活习性是:白天休息,夜晚觅食;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影响鸟的这两种习性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 光照、温度 B. 温度、水分 C. 水分、空气 D. 空气、光照 解析:鸟白天休息,夜晚觅食,是光照影响形成的昼夜节律;鸟类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故影响鸟的这两种习性的生态因素依次是光照和温度。 故答案为:A。 1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中,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B.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所有的生物都能永远适应环境 D. 生物不
30、依赖环境 解析: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需要适应环境;另一方面,生物生活过程中的代谢或行为等活动又能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改变环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 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蝉在夏天正午鸣叫的最厉害,而气温降到 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中,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A. 水 B. 阳光 C. 空气 D. 温度 解析: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 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故答案为:D。 21.白面粗尾猴是一种长相怪异的灵长类动物
31、,分布于南美等地区,其消化能力超群,且对丛林里的毒液毫不畏惧,被喻为“抗毒之王”。这种现象表明(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生物不影响环境 C. 环境不能影响生物 D. 环境能影响生物 解析:根据题意,白面粗尾猴对丛林里的毒液毫不畏惧,被喻为“抗毒之王”,这是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故答案为:A。 故答案为:A 22.在炎热的夏季,植物生长茂盛的地方温度较低,空气湿度也比较大,这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这种现象应该属于( )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影响环境 C.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D. 生物与环境没有影响 解析: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
32、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台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3.下图是两棵植物,你认为 A 植物分布在什么环境里( ) A. 干旱地区 B. 湿润地区 C. 寒冷地区 D. 温暖地区 解析:植物根系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和无机盐,还有固定植物体的作用。根特别发达的植物,吸收能力强,适于生活在缺水的干旱地区。根系不发达植物,吸水能力较差,因此适于生活在水分较多的湿润地区。根据图示 A 可知,该植物的根非常发达,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适应于干旱少水的地方
33、。 故答案为:A 24.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荔枝龙眼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起制约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 阳光 B. 温度 C. 寄生虫 D. 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环境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我过幅员辽阔,从北方往南跨越了北温度、亚热带、热带,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影响着生物的分布。 故答案为:B 25.在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 “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C. 叶片退化为刺的仙人掌,可以适应干旱环境 D. “适者生存”的生物,将永远都能适应环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34、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阳光,离不开环境。“南橘北枳”意思是同一种橘子,在南方种植是橘子,在北方种就是枳,说明环境不同,生物的性状有所改变。叶片退化为刺的仙人掌,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适者生存”的意思是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够生存下来。但是环境是不断改变的,生物并不能永远都能适应环境。 故答案为:D 二、判断题 26.在“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水的温度。 答案: 正确 解析:本实验是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水温,除了水温不同外,其余条件都相同,通过对变量的控制,了解单一变量下的两组实验结果的差异,从而说明问题。故答案是
35、“对” 27.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答案: 正确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题干说法正确。 28.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空间。 答案: 错误 解析: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故题干说法错误。 29.大树底下好乘凉是生物影响环境。 答案: 正确 解析: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
36、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题干说法正确。 30.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体现了它对强风这一环境因素的适应。 答案: 正确 解析: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是吹定向强风形成的,是对强定向风地区的一种适应,题干说法正确。 3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光。 答案: 错误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人间四月芳
37、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 1 千米气温下降 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可见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故本题说法错误。 32.生物与环境关系十分密切,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答案: 正确 解析:生物与环境关系十分密切。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如橘子主要分布在南方;生物影响环境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题干说法正确。 33.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答案: 正确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38、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题干说法正确。 34.外来物种的加入都可以增加本地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 错误 解析:某些外来物种的入侵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因为外来物种成功入侵我国后,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大量繁殖后与农作物、水生生物争夺生存的空间、营养物质等,给农业和水产业以及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物种入侵使生物种类迅速减少,破坏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外来物种的加入并不增加本地物种的多样性。故本题说法错误。 35.秋天,树木的叶片
39、变黄并脱落是由于它们不能安全过冬。 答案: 错误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冬季植物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冬季植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 三、连线题 36.分析下列生物之间具有的关系对应起来 解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狮子以羚羊为食物,体现了狮子和羚羊之间的捕食关系。 许多蜜蜂在酿蜜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属于种内互助关系; 水稻与水稻株旁的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
40、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37.将下列生物与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用线连接起来 解析: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老虎吃斑马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属于捕食关系;同一片林中的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许多蜜蜂在酿蜜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属于种内互助关系;狗与身体上的跳蚤,从动物身上吸收营养物质,对动物造成伤害,因此属于寄生
41、。 38.请将左右相对应的生物关系连接起来。 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属于捕食关系; 蚂蚁齐心协力搬运食物,需要很多蚂蚁一起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属于合作关系; 狮子和猎豹争夺食物这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吸收人体的营养物质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容易使人造成营养不良,属于寄生; 根瘤菌和大豆相互为对方提供利益,属于共生关系; 四、综合题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到 40.7时才会出汗。荒漠中的骆驼刺(一种植物)为了生存,不断地生长根系,以至于根系深达一二十米,辐射范围宽达几亩大。 材料二:海豹是生活在寒冷
42、海域中的哺乳动物。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四肢变为鳍状,适于游泳。海豹有一层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海豹身体均呈纺锤形,适于游泳,头部圆圆的, 貌似家犬,全身被毛,前肢短于后肢。 材料三: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不仅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能分解土壤有机物,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生物能够_环境;材料三说明生物能够_和_环境。 (2)材料一中,影响骆驼和骆驼刺生活的关键非生物因素是_。 (3)生活在南极的海豹和企鹅都是以一些海洋鱼类为食,因此它们之间具有_关系。 解析:(1)骆驼生活在沙漠上,沙漠干旱缺水,骆驼很少出汗、排尿量很少,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北
43、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 60 毫米,脂肪保暖有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胸部皮下的脂肪厚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心脏避免冻伤,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蚯蚓在土壤中钻洞,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生长;蚯蚓能富集养分,生活着的蚯蚓每时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机物和土壤, 把蚓粪和其他代谢废物排泄到土壤中, 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实验证明,有蚯蚓栖息的周围土壤中,许多无机盐的元素,如磷、钾、钙、镁等增加数倍。因此蚯蚓对环境有影响。 (2)骆驼和骆驼刺生活在沙漠上,沙漠干旱缺水,骆驼很少出汗、排尿量很少,(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可以吸收沙漠深
44、处的水分,说明影响骆驼和骆驼刺生活的关键非生物因素是水分。 (3)海豹和企鹅都是以一些海洋鱼类为食,因此它们之间有竞争关系。 故答案为:(1)适应;适应;影响(2)水分(3)竞争 40.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有: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请分析下列事例,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句诗中,草与豆苗的关系是_。 (4)荒漠中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的十多
45、倍,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和荷叶中都有贯通的气腔,上述事例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 解析:(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山寺中的桃花由于受温度的影响而晚开放的现象,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3)草与豆,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杂草与豆苗的关系是竞争。(4)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干旱环境中生活,莲的茎和荷叶具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淤泥中生活,这两个例子说明了生物适应环境。 故答案为:(1)环
46、境影响生物(2)生物影响环境(3)竞争(4)生物适应环境 41.下列谚语或诗句均与生物密切相关,请同学们理解作答。 (1)“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因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_关系。 (2)“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的刺激引起的, 从这个意义上分析, 表现了生物具有_的特征。 (3)“草盛豆苗稀”说明草和豆苗之间是_关系。 解析:(1)“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说明黄鼠狼吃鸡是为了获取食物来生存,所以黄鼠狼和鸡之间是捕食关系。(2)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
47、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分析,表现了生物具有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的特征。(3)豆和草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以及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所以,“草盛豆苗稀”体现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故答案为:(1)捕食(2)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3)竞争 42.我们学校有许多花草树木,有时会发现树上有小毛毛虫,小毛毛虫往往给鸟类吃了。学校的另一块地里原来种了很多小树苗,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里面杂草丛生,长势超过了小树苗。请问: (1)鸟和毛毛虫之间存在_关系,小树苗与杂草之间存在_关系。 (2)影响我
48、校树木生长的生态因素有_和_两类。其中阳光、空气、水等属于_因素,杂草和毛毛虫属于_因素。 解析:(1)从上面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由于种小树苗的地方杂草丛生,影响了小树苗的生长,说明杂草和小树苗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树上的小毛毛虫被鸟类吃了,说明毛毛虫和鸟类之间是吃与被吃的捕食关系。因此,鸟和毛毛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小树苗与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影响我校树木生长的生态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其
49、中阳光、空气、水等属于非生物因素,杂草和毛毛虫属于生物因素。 故答案为:(1)捕食;竞争(2)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43.下面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1)请列举出文中所描述的生物名。_. (2)请说明判断依据。_. (3) 在百草园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其中前者包括_关系、 _关系、 _关
50、系 、 _关系 ,后者包括_ 、 _、 _ 、 _ 等。 (4)蟋蟀要生存就不能离开草丛和土地,这说明生物必须依赖_ 而生存。 解析:(1)文中所描述的树(皂荚树、桑椹)、菜、蝉、黄蜂、菜花、叫天子(云雀)、草、油蛉、蟋蟀等都是生物。 (2)(1)中的生物,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具备了: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 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等生物的基本特征。 (3)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