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后训练(含答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4228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后训练(含答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后训练(含答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后训练(含答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后训练(含答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第 1111 课论语十二章课后训练课论语十二章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列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在其中矣”中的“仁”意为“仁德”,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B“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与“小人”相对,指有才德的人。 C“为人谋而不忠乎”中的“忠”指竭尽心力,它是儒家倡导的为人之道。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映了孔子淡泊名利、鄙视富贵的思想。 2以下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我如浮云 于:对于 B必有我师焉 焉:于此,在其中 C人不知而不愠 而:连词,表转折 D曲肱而枕之 之:代词,代枕头等寝具 3下列选项中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2、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他的成长经历启示我们:“一个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路就在他脚下延伸。” B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

3、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上,中国北斗卫星系统将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B各地垃圾分类推进力度不一,存在居民分类意识不强,准确率不高。 C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卫生意识,健康习惯,从文明就餐的点点滴滴做起。 D若没有控制住疫情,很可能造成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二、情景默写二、情景默写 6用课文原句填空。 (1)2022 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行,“_,_?”( (论语)十二章 )届时,我们将以最大的热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好友和运动员。 (2)论语 中强调学习要注重回顾, 要从旧知识中“知新”的句

4、子是“_, _”。 (3 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党校建校 80 周年庆祝大会上谈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并引用了我们学过 论语十二章中的一段话,他说:“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_,_。” (4)孔子说:“_,_。”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填写的句子出自 (论语十二章 ) (5) 论语中孔子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态度的句子是“_,_”。 (6)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_,_。” (7) 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 三、综合性学习三、综合性学习 7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班级开展“走近孔子”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假

5、如你到曲阜孔庙参观,请根据所学,补充完整孔子的简历表。 年龄 十五 三十 四十 五十 六十 思想 _ 而立 _ _ 耳顺 (2) 祭孔大典是中华民族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举行的隆重祭奠。 孔子诞生地曲阜准备举行祭孔大典,请你为这次大典选取一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的经典名句作为迎宾语。 (3)在祭孔大典过程中,参观的人群中有一个中年男人在大声打电话,如果你在他身边,你会怎么做? (4)阅读下面的新闻,从中提取重要信息。当地时间 2020 年 1 月 24 日晚除夕夜,由比利时西弗兰德大学孔子学院主办的鼠年春节联欢晚会在滨海城市奥斯坦德举行。西弗兰德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菲利普。方汉勒米尔斯表示,早在

6、 1722 年,比利时驶往中国的第一批商船从奥斯坦德出发。鼠是十二生肖之首,为了纪念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更是为了谱写一带一路合作篇章,我们特意选在这里隆重庆祝中国农历鼠年新春。 四、四、文言文文言文阅读阅读 (一)阅读论语选段,完成各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三省吾身_ (2)传不习乎_ (3)足食_ (4)去兵_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

7、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 B传/不习乎 C民/无信不立 D必不得已而/去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1 【甲】 【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其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 子曰:饭

8、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 【乙】 论语三章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述而 ) 注释:弟:同“悌”。尊敬兄长。 12下面是某同学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意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查字典,“说”的意

9、项有“告诉”“通悦”等,应选择“通悦”。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联系词语“信息”“诚信”,可推知“信”的意义为“诚信” 。 C敏于事而慎于言回顾课文“于我如浮云”,可以推知“于”的意义为“在”。 D君子食无求饱联系文中“不亦君子乎”,可推知“君子”的意义为“有才德的人”。 13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B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C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4下列对文

10、章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章“学而时习之”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B甲文第章“贤哉,回也”讲修身就应安于贫困,颜回居住陋巷忍受饥饿终成圣人。 C甲文第章“三人行”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还要有端正的态度。 D乙文第章“君子食无求饱”从吃住、言行、交友、修身等方面阐释了好学的标准。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学而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术而 )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有删减) 【乙】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

12、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 韩非子 曾子杀彘 ) 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愠:不生气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C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善良 D不逾矩 矩:规矩 1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8甲文各章都提到了一个关于学习的话题。其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_的关系,“温故而知新”强调了_的好处。 19乙文中曾子的做法与甲文中孔子的哪个观点一致,它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

13、小题。 子犹曰:贫者,士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曰性也。然则俭不可乎?曰:吝不可耳。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 郑余庆素吝。一日,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众皆怪之。侵晨赴之。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曰:吩咐厨家蒸烂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但见每入前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 王罴性俭率。镇河东日,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注释】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派出的使者。舂(chng) :用杵

14、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爨(cu n) :生火做饭。 2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召亲朋数人会食 会:适逢 B众皆怪之 怪:觉得奇怪 C皆匿笑强进 匿:偷偷地 D乃裂去薄饼缘 缘:边缘 2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天,郑余庆请亲朋好友去吃饭,大家一早就去赴宴,结果直到日头高照,郑余庆才出来。 B郑余庆让左右侍从叮嘱厨子“蒸烂去毛,不要折断它的颈项”,大家以为他要请吃蒸鹅蒸鸭之类。 C王罴对使者浪费粮食的做法甚为不满,命令侍从撤去食物。由此可见他节俭直率的特点。 D子犹认为,节俭是一种品性,与生活贫穷毫无关系,他提倡节俭,但是反对过于

15、吝啬。 2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 (2)尔之择选,当是未饥! 23你认同子犹对“俭”和“吝”的观点吗?请结合本文的两则故事分析。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B 2D 3D 4D 5A 6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7 (1)志于学不惑知天命 (2) (示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 (示例)我会小声提醒说:“叔叔,祭孔大典还在进行,为了表示对先师的尊敬,您打电话小声一点儿,好吗?” (4)

16、(示例)比利时西弗兰德大学孔子学院奥斯坦德举行鼠年春节联欢晚会。 8 自我反省,检查;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充足,富足; 去掉; 9D 10 (1)替别人办事有没有竭尽自己的心力? (2)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民众的信任,那么国家就站立不住了。 11共同强调的是诚信。示例一: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一个人要想生存就必须要讲诚信。示例二:只有诚信我们才能与别人更好地交流,被朋友相信,被社会认可。 12C 13C 14B 15 (1)广泛学习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2)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给他

17、谥号叫“文”。 16B 17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8 学习与思考 复习 19曾子要求妻子言而有信,不说假话哄骗孩子。他的做法和孔子的“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观点一致。都是讲诚信的。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到现在,我们国家还一直奉行诚信待人、诚信传家、诚信治国的行为准则。 20A 21D 22 (1)节俭到吝啬的地步,那么即使金子玉器堆积成山,又跟乞丐有什么不同呢?(2)你有选择的吃,应当是不饿! 23同意。子犹认为做人应当节俭,但不能吝啬。郑余庆请人吃饭,很久才端上一碗米饭,一个蒸熟的葫芦,他这是吝啬;王罴招待台使,看到台使撕下并丢掉了薄饼的边缘,他非常生气,让人撤掉了饭食,他这是节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