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专题 07:4 选择选择 简答简答 (2022 全国甲卷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不过,槐花_。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入药_;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 , 夏初开花, 花香味甜, 可食用但不可入药; 红色的槐花 (变种) 仅供观赏, 既不能食用, _。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花美食来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而我国土生土长的树种,是国槐。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
2、,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 、槐蝉(高官显责) 、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4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8 个字。 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答案】4 (1)可
3、不是都能吃的; (2)但不可食用; (3)又不能入药。 5D 【解析】 4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面是说儿时对槐花美食的记忆,“不过”表转折,结合后面三类槐花的特点来看,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药用,而有的仅供观赏,所以此处填写“并非都能食用”这样的内容。 第二处,此处是说淡黄色国槐花的特点,“可以入药”和后面洋槐花“可食用但不可入药”内容相对应,所以此处填写“但不可食用”。 第三处,此处是说红色槐花的特点,前面国槐花和洋槐花的特点是“可以入药但不可食用”“可食用但不可入药”,而此处的红色槐花“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可见后面应是说“又不能入药”。 5 本题考查学生正
4、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槐蝉”是借代,代指高官显贵。 A借代,用“管弦”代指音乐。 B借代,用“桑梓”代指家乡。 C借代,用“蛾眉”代指杨贵妃。 D比喻,是否定喻,“人心”是本体,“木石”是喻体。 故选 D。 (2022 新高考 1 卷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
5、身材是否肥胖,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 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 18.523.9, 如果低于 18.5, 就是偏瘦, 不需要减肥,而高于 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6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
6、”,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答案】6C 7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就会恢复以前的体重。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 例句:这句话是段落作者对每一位读者说的话,“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 A. 这个句子是一句对别人说的
7、话,“你”是称呼说话的对方。 B. 句中的你是指,“我”看了看另外两个人,但并没有特指看的到底是谁,因此,“你”的意思是:不明确指明的集团中的某一个体;任何一个;一般的一个。 C. 句意是他的用功让所有人都佩服。“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与例句用法一致。 D. 这个句子是一句对别人说的话,“你”是称呼说话的对方。 故选 C。 7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由前文“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身材是否肥胖”可知,本空应填写与“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需要减肥”意思相关的内容,再结合后文“体质指数是”可知,是否需要减肥,需要看体质指数。说明肥胖和体质指数有关
8、。综合分析,本空可填“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 第二空,由前文容易得知,本空填写的是“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的危害。由前一个分句中的关联词“不但”可知,本空应该以“而且”开头。再结合后文“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可知,这种不健康的减肥方式会生病,给人的身体带来伤害,进而影响健康。因此本空可填“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 第三空,本空讲的是通过不吃晚饭来减肥的人恢复吃晚饭之后出现的情况。由后文“甚至比以前更胖”可知,在恢复吃晚饭后,有些人出现了“反弹”,而“甚至”所表示的程度更深,因此本空应填比“比以更胖”程度稍浅的后果。不吃晚饭的目的是减肥,恢复饮食后,有些人虽不至于更胖,但应该也减不了肥了,
9、会出现不再掉秤,或者恢复“原貌”的情况。因此本空可填“就会恢复以前的体重”。 (2022 全国甲卷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_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 “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 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
10、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_的情趣。在 2016 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 6层、深达 7.5 米的妇好墓葬_。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
11、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答案】1 (1)天翻地覆(2)遥不可及(3)身临其境(人在画中游) (4)尽收眼底 2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 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 3B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由“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都已成为现
12、实”可知,此处是说博物馆发生的巨大变化, 修饰“变化”, 且要体现“变化巨大”, 由此可以想到“天翻地覆”; “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 第二处, 结合“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的事情”可知, 此处是说因时空限制而远到无法触及, 由此可以想到“遥不可及”;“遥不可及”,非常遥远而不可到达,意指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 第三处,结合“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可知,此处是说借助高科技,人们会产生如同亲身面临那种境地,由此可以想到“身临其境”等词语;“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第四处,结合“首都博物馆
13、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 6 层、深达 7.5 米的妇好墓葬”可知, 此处是说借助虚拟技术让妇好墓葬全部收入眼底, 由此可以想到“尽收眼底”; “尽收眼底”,指可以把景物全部看在眼里。 2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举办展演艺术”搭配不当,“举办”的不是“艺术”,而是“展演”,改为“举办艺术展演”; 第二处,“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不合逻辑,改为“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 3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表特殊含义。 B表突出强调。 C表特殊含义。 D表特殊含义。 故选 B。 (2021 新高考
14、 1 卷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_, 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 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_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目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
15、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_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相互映衬 喧闹无比 络绎不绝 原汁原味 B相互映衬 热闹非凡 连绵不断 原汁原味 C相互映衬 喧闹无比 连绵不断 汁醇味正 D交相辉映 热闹非凡 络绎不绝 汁醇味正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
16、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D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8D 9D 10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解析】 【分析】 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交相辉映:意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互相映衬:是利用客观
17、事物之间相似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根据语境“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可知两者是不分主次的,所以“传统和现代”也是不分主次,所以选“交相辉映”合适。 喧闹无比:是指声音特别嘈杂,周围环境不安静,导致的结果就是人的心里很烦闷,含贬义。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语境是指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的圈粉无数的火爆场面,选“热闹非凡”合适。 络绎不绝:用来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语境是指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不断地进入直播间,选“络绎不绝”合适。 原汁原味: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汁醇味正:形容菜肴美味。根据后文形容
18、的是“文明盛宴”(使用了比喻) ,照应喻体,选“汁醇味正”合适。 故选 D。 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客十分接地气”中,并列成分结构混乱,应该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可改为“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或者“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二是“导致”使用不当,“导致”后常用于不好的结果,用于“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不恰当,可改为“使得”。 A“导致”使用不当;“这”指代不明确,句子有歧义。 B“导致”使用不当。 C“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并列成分结构混乱,令
19、人费解;“这”指代不明确,句子有歧义。 故选 D。 1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表达效果的能力。 对偶的构成从结构、字数、意义、声调等角度去分析,表达效果应结合内容从语言、节奏、感染力、思想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 “剪纸灯谜, 描绘城乡风物; 秧歌花鼓, 传播时代精神”中“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并列式的名词性词组,且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都是传统节目,对仗非常工整。“描绘城乡风物”和“传播时代精神”都是动宾式结构,“描绘”对“传播”,都是动词,名词“城乡”对应“时代”,名词“风物”对应“精神”,“城乡风物”“时代精神”都是偏正式结构,词性相同,意思相近,且对仗非常工整
20、。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内容上相关,构成一组对偶句。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运用对偶(对仗)的形式,长短句结合,句式整齐中富有变化,“剪纸灯谜”“秧歌花鼓”均选择了典型的节日活动,由点带面,凝练集中地概括了我国传统节日的节目内容各具特色、 缤纷多彩花样繁多的特点, “描绘城乡风物”“传播时代精神”形容传统节日的价值和作用。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抑扬顿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 (2021 新高考 1 卷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 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 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
21、。有研究人员分析, ( ) 。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_, 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 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 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 雪衣藻_,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没有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_,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
22、雪变色 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1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8 个字。 【答案】11A 12示例: 在寒冷的冬季 生长期呈绿色 加快融雪速度 【解析】 【分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能力。 阅读文段,厘清上下语句逻辑关系。上文提到“有研究人员分析”可得出下文需回答雪为什么会变色的原因,叙述主语应为“雪变色”。CD 的叙述对象是“雪衣藻”,所以排除 CD。再依下文叙述对象是“雪衣藻”得知 B 中的“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强调的不是雪衣藻,而是“这种微型藻类”,所以排除 B。 故选 A。 12 本题考查学生语
23、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 根据上文“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得出这里应填雪衣藻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冬眠, 而根据后面的“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可推知,这里应该是说雪衣藻在气温较低的时候会冬眠,所以此处可填“寒冬时节/在寒冷的冬季”。. 第二空,根据下文“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得知,第二空是填雪衣藻不成熟时的颜色。再根据后文“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变化可知,不成熟时的颜色应该是绿色。由此可知,这里可填“最初是绿色/未成熟时是绿色的/年轻时是绿色的”。 第三空, 根据下文“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可知, 这是对上文现象产生的结果的阐述,故可推测降低雪反射阳光量会
24、加快了冰雪消融的速度,所以此处应填“加快了融雪的速度”。 13 (2021 北京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语言基础运用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欣欣向荣,互联网应用百花齐放。网络的发展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给管网治网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目前各类服务端 APP 都上线了青少年模式,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漏洞。随着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异军突起,还带来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打赏主播等问题,引起家长的普遍担忧。事实上,不仅未成年人需要清朗的网络环境,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也渴求健康的网络空间。网络上,水军、黑公关等顽瘴痼疾反复兴风作浪,淫秽色情、赌博诈骗信息屡禁不绝,群众对此反应强烈,普遍期待开展一场网
25、络大扫除。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点的两个四字成语使用得当。 B加波浪线的两句有相同的语病。 C第两句的位置不能够互换。 D末句的“反应”应改为“反映”。 (2)不改变原意, 将第句中画线并被逗号隔开的两个语言片段整合为一个。 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1)D (2)网络的发展在便捷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正确使用词语及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百花齐放: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各种艺术作品自由发展;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此处形容应用风格不同,种类繁多,使用正确。 兴风作浪:比喻制造事端,煽动别人起来捣乱。此处形容不法分子
26、煽动他人情绪,使用正确。 B.成分残缺, 两句都存在滥用介词而导致句子缺乏主语的语病, 第一句删掉“随着”, 第二句删掉“对而言”。 C.句是原因,句是结果,故二者不能互换正确。 D.反应: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等。反映:把情况或意见等向上级报告。此处群众的“反应”显然是指群众对这类情况的意见、态度,故使用正确,无须更改。 故选 D。 (2) 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把“与此同时”统合到前一句中,因为前句就是“此”,故需要去掉“与此”,换成“的同时”。因“同时”是个时间词,故还应在前一句谓语前加上“在”字,将它变成时间状语,最终变换为“网络
27、的发展在便捷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 【2020】 (2020 新高考 1 卷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
28、,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
29、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15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4B 15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16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适用的位置不同
30、: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解析】 14 本题考查辨析破折号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掌握破折号常见的几种作用,如表解释说明或补充说明,表语意的转折或转换,表声音的中断或停顿,表语意的跃进等,结合语境仔细辨析。 文本“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 去吃门钉肉饼”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跳跃,前面内容写想起专卖门钉肉饼小店,后面写“去吃门钉肉饼”,前后内容形成语意的跳跃。 A 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本草纲目”是对“这
31、部药学经典”的解释说明。 B 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转折,前面写“再去看看他”,后面写“有什么看头啊”,前后内容相近,形成语意的跳跃。 C 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转折,“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与“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在语意上构成转折。 D 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通过增添修饰成分,用扩展的方式,对“一个人”进行补充说明。 故选 B。 15 本题考查鉴赏分析比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了解比喻的定义、常见类型、作用等,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常见类型有明喻 暗喻 借喻等。作答时要审清题干
32、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扣住题干中“比喻具有相似性”,明确本体和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可分析出“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从形状角度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可分析出“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从状态角度,扣住“黏稠”一词,分析车流与河水的相似性,“黏稠”本义指浓度大,不易流动,联系上文“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可分析出“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16 本题考查比较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同时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 ,句式特
33、点(长短句、整散句) ,词语(动词、形容词、修饰词等) ,观察顺序(高低、俯仰、先后等) ,结构作用(照应、铺垫)等,同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原句进行赏析,注意语言表达。 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从语体风格来看,改
34、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2020 新高考 2 卷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 ) ,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
35、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17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喜闻乐见 B老少皆宜 C炉火纯青 D不一而足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自 1984 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 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B自 1984 年开始,迄
36、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 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C山东潍坊自 1984 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 届国际风筝节 D山东潍坊自 1984 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 届的国际风筝节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7C 18B 19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 【解析】 17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 项,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符合语境。 B 项,老少皆宜:指老人和儿童都适宜,喻指适用的
37、范围非常广。符合语境。 C 项,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此处前面由“不断”修饰,而“完美”境界应该只有一个,因此该词不符合语境。 D 项,不一而足: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符合语境。 故选 C。 18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 “吸引观赏和竞技”的主语应该是“国际风筝节”,CD 两项主语是“山东潍坊”,与后句无法搭配,排除; A 项,“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作“举办”的宾语,无法同时作后句的主语,同时“已经连续”缺主语,排除。 故选 B。 19 本题考查赏析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 题干明确要求要分析比喻的“相似性”,首先要找出本体和喻体,再分析其相似点
38、;画线句把“百哨齐鸣”比喻成“空中交响乐”,首先是声音上具有相似性;无数风筝上的哨声争相鸣响,正宛如“交响乐”的多人演奏,声音交织,在乐声的特点上也具有相似性;“具有独特的魅力”,风筝的哨声和交响乐一样都具有独特的魅力,体现了二者的相似性。 (2020 北京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 让群众早日摆脱贫困,是中阳县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中阳县采用鼓励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等四种模式,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贷款发放,贫困户获得用于创收的生产资金。通过产业扶贫,保障贫困户每年有稳定的收益。中阳县还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破零增收,借助整合资源、盘活资产、服务企业、购买服务等四种措施,确保贫困村集体收
39、入全部达到五万元以上。通过全力奋战,中阳县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 2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句中的“中阳县”都可以改为“该县”。 B两句中加点的两个“等”字,用法一样。 C文中三个“通过”,唯有一个可被换为“经过”。 D将置于两句之间,文段会变得更连贯。 21文段中两句结构不同,请在中添加一个词,使之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与结构一致,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 【答案】20C 21通过贷款发放,保障/保证/确保/让/使/使得贫困户获得用于创收的生产资金。 【解析】 20 本题考查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A 项, 句中的“中阳县”不能改成“该县”。 如前面已经提到这个县的名字, 则下句再提
40、到这个县就可以用“该县”,而句是首次提到县的名字,必须使用全称“中阳县”。 B 项,句中的“等”是表示列举未尽的省略;句中的“等”是表示列举已尽的收束。 C 项,“通过全力奋战”的“通过”可以换成“经过”,而中的“通过”都不能换成“经过”,否则搭配不当。 D 项,句是说的“结果”,而句是目标,句是措施,中间插入不合逻辑。 故选 C。 21 本题考查句式的鉴赏能力。 是“通过产业扶贫,保障贫困户每年有稳定的收益”,格式是“通过,保障”。是“通过贷款发放,贫困户获得用于创收的生产资金”,“贫困户获得用于创收的生产资金”前面需要加一个与“保障”意义类似的动词,可加“保障/保证/确保”或“让/使/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