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易错点检测卷第一单元易错点检测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翠色欲流(将要) B路转溪桥忽见(同“现”,出现) C顾影自怜(顾惜) D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写)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香结告诉我们要用豁达的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 B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西江月”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C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忽”字用得十分轻巧,突出表现了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D 花之歌中“人类尚未完全领悟”的哲理是我们该去顾影自怜,自我欣赏,不应该积极追求光明。 3将词语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
2、项是( ) 到那些诗句,眼前的微雨丁香越发朦胧柔美了。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 。 我 在上海住了近三十年。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 走进教室。 A想象 联想 断断续续 陆陆续续 B联想 想象 断断续续 陆陆续续 C想象 联想 陆陆续续 断断续续 D联想 想象 陆陆续续 断断续续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作者看出了骏马和大牛的心思。 B这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景想象到的。 C骏马和大牛确实在回味草原的乐趣。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5比一比,再组词。 俏( ) 僻( ) 鹊( ) 蝉( ) 峭( ) 噼( ) 鹤(
3、) 弹( ) 6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心( )神往 ( )芳自赏 ( )大无朋 ( )飘带舞 一( )千里 翠色欲( ) 断断( ) ( )不齐 7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描写了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_的情景。作者将穿着各色衣裳的骑着骏马奔驰、襟飘带舞的男女老少比作_,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想象丰富。 8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野旷天低树,_。 (2)_,白雨跳珠乱入船。 (3)_,听取蛙声一片。 9用所给的字组词,并把所组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4、 清:( ) ( ) ( )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 (2)张家界山谷里的溪水是多么( )啊! (3)早上,我来到三清山,听到了( )悦耳的鸟鸣声。 三、语言表达三、语言表达 10照样子仿写排比句。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_ 11按要求写句子。 马上的男女老少都穿着各色的衣裳。 (缩句) _ 天空中飞翔着雄鹰。 (扩句) _ 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用加点词语造句) _ 四、现代文阅读四、现代文阅读 挑战课外阅读。 西湖秋意 走进花港公园,才真正看到了
5、秋天的本色。不是凄凉和萧瑟,不是委顿和枯黄,而是火的色彩,是壮丽和辉煌 枫叶正红。那一瓣红五星般的叶片,在微风中抖动着,像一簇簇小火苗,组合成一篷篷巨大的红色篝火,在青色和黄色之中熊熊地燃烧着。所有的一切,山石草木,池塘楼,仿佛全被燃着。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在北京香山看到的红叶,那是满山遍野的火焰,把秋天燃烧得一片通红。我曾经惊喜得失声叫起来。此刻,面对着西子湖畔的如火红,虽没有在香山时的那种惊喜,却也身心为之一振。香山红叶是一种黄栌的树叶,远看红得轰轰烈烈,近看也不免有一种枯的感觉。红就不一样了,远眺近看,都样生机盎然。红枫,是我心目中最美的植物之一,在秋天的西子湖,它们用自己鲜艳的色彩,向世
6、界透露着生命的亮色,在秋风里吟诵着一首美丽的抒情诗依然有绿。 不仅是苍松翠柏,更多的是许多貌不出众的常青树木:桂、黄杨、冬青在落叶遍地的湖沉着地吐着,这是苍劲的深绿,是墨绿。最远处是一片水杉树,肃立在青沉沉的山脚下,像古人笔下的水墨画。倘若,西子湖春天的绿,给人清新妩媚的感觉,那么,此时的绿,应该说是庄重的,是深厚的,它使人想起人到中年以后的那种稳重和成热 也有花。自然是秋的皇后菊花。在上海,刚刚参观过万卉色艳的菊展,所在这里做然卓立的名种菊并没有吸引我的注意力,倒是悄悄开放在湖树丛中的那些野菊花, 花朵很小, 然而一开就是雪白的一片,热烈而又优雅,有一种桀骜不驯的野性和生机。在一个不为人注目
7、的小土丘上,居然还长着一片红花草,政瑰色的小花,悄然开放在绿茵菌的小圆叶中这应该是春天的标志啊! 西湖,用她的永不枯竭的心血,用她的始终不渝的柔情,哺育着湖畔众多的生命。如今,到了秋天,到了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季节,西湖的儿女们却依然强地在秋风里挥舞着手臂,为母亲唱着动人的生命之歌 12短文从_、_、_三个方面来写西湖秋意。 13品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这句话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将_比作_,将成片的红枫叶比作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枫叶的_和_。 (2)读着这句话,我想起了杜牧的两句诗:_。 14作者感受到的“秋的本色”是什么?用“ ”画出来。 15 “生命”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 作者在写
8、西湖的秋, 同时也在赞美什么?下面表述全面、 准确的一项是 ( ) A赞美生命像冬青一样冬夏常青。 B赞美生命像大自然一样生生不息。 C赞美生命像苍松翠柏一样稳重 D赞美生命像野菊花一样桀骜不驯。 清塘荷韵(节选) 季羡林 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 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
9、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 ”,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 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 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 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
10、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的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的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
11、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 (选自季羡林散文精选 ,有删改) 16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事与愿违:_ 赋予:_ 17短文第段横线上可以填的诗句是_。 18短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作者种荷_的经历,并由此引发对生命的感叹。 19从短文第段“盈”一字可以体会到_;“
12、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一句表达了_。 20如果将短文的两段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_ 21短文第段划线句子提到了“一种极其惊人的力量”,你认为这种力量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_ 五、书面表达五、书面表达 22习作。 美丽的大自然有着丰富的色彩,不同的色彩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碧绿的河水让人感到纯净,红色的牡丹使人联想到富贵,白色的云朵让人想到自由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C【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
13、辨析即可。 ABD 解释正确。 C“顾影自怜”意思: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顾”意思:看。 2D【详解】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表明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既有赏花的情调, 又有解结的心志。 生命给芬芳的丁香的同时, 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 B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14、恬静自然。 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C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第一句写云: 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 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 中把乌云比作“翻墨”, 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天入水,水映天,水色和
15、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D花之歌是纪伯伦的散文诗集组歌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而“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就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都说纪伯伦的诗有着哲理寓意深邃,从这就可以看出,诗人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3B【详解】考查选词填空。 注意区分所给词语的意思,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即可。 想象:心理学上指在
16、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重新创造新形象。 (动)设想。 联想: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相关的别人或其他事物。 应是联想到那些诗句,眼前的微雨丁香越发朦胧柔美了。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断断续续:意思是时断时续地接连下去。 陆陆续续:指有先有后,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我断断续续在上海住了近三十年。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陆陆续续走进教室。 4B【详解】注意理解课文内容,“那种境界”前文内容“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作者在这境界里,有个了很
17、多美好的想象“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5 俏丽 偏僻 喜鹊 蝉鸣 陡峭 噼啪 鹤鸣 弹弓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比一比, 再组词。 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此为常用同音字和形近字,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在运用中达到理解与巩固。 俏(俊俏) 、峭(峭壁) 僻(僻静) 、噼(噼啪) 鹊(鹊桥) 、鹤(飞鹤) 蝉(鸣蝉) 、弹(子弹) 6 驰 孤 硕 襟 碧 流 续续 良莠【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补全词语。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 孤芳自赏:把自己看成一朵香花而自 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芳:花。 硕大无朋:大得没法比
18、。形容极大。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在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断断续续:状态词。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夹杂在一起。 7 远迎来客 彩虹【详解】考查对文章句子的理解。 结合“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男女老少的衣衫比作彩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们迎接远客的热情。 8 江清月近人 黑云翻墨未遮山 稻花香里说丰年【详解】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诗人孟
19、浩然的宿建德江 。 全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苏轼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全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 全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9 清新 清脆 清澈 清新 清澈 清脆【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完成本题可先根据语境组词,然后再填空。 清新:清爽而新鲜。根据语境应填入(1)
20、。 清澈:清净透明。根据语境应填入(2) 。 清脆:声音清亮好听。根据语境应填入(3) 。 10古井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井底的石头;古井的水真凉啊,凉得像冰水一样;古井的水真甜啊,甜得让人喝了再想喝。 【详解】略 11 男女老少穿着衣裳。 辽阔的天空中飞翔着矫健的雄鹰。 河里的水那么清, 那么凉。【详解】 1 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2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 3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
21、别字。 故答案为: 1男女老少穿着衣裳。 2辽阔的天空中飞翔着矫健的雄鹰。 3河里的水那么清,那么凉。 12 红的枫叶 常青树木 花 13 比喻 叶片 一簇小火苗 一篷篷巨大的红色篝火 火红 艳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4不是凄凉和萧瑟,不是委顿和枯黄,而是火的色彩,是壮丽和辉煌 15B 【分析】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第二段“枫叶正红”,介绍了红色的枫叶。“不仅是苍松翠柏,更多的是许多貌不出众的常青树木”则介绍了常青的树木。第三段则重点介绍了花朵。 13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句子。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叶片比喻成小火苗。将成片的红枫叶比喻成一篷篷巨大的红色篝火。 (2)古诗
22、积累, 山行作者是唐代杜牧,全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14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答案定位在第一自然段“走进花港公园,才真正看到了秋天的本色。不是凄凉和萧瑟,不是委顿和枯黄,而是火的色彩,是壮丽和辉煌” 1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内容的理解。 文章最后一段升华了文章主题,选项 B 更符合。作者在写湖的秋,同时也在赞美生命像大自然一样生生不息。通过“如今,到了秋天,到了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季节,西湖的儿女们却依然强地在秋风里挥舞着手臂,为
23、母亲唱着动人的生命之歌”可以进行分析。 16 意思是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 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 17小荷才露尖尖角 18 盼荷 赏荷 19 春天的生机勃勃 对没有长出荷叶的失望 20不行。内容上:从最初投放种子写起,写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期待,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荷花的期盼;虽然沉静了三年,但只要生命不止,一定会有生命勃发的时机,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顽强的生命力。结构上:为下文写荷叶满塘的狂喜和对荷坚忍不拔精神的赞美作铺垫。 21我认为这种力量是顽强的生命力。大自然是很神奇的,它总是能赋予动物、植物神奇的力量,例如梅花能在寒冷的冬天傲然绽放
24、,竹子一年四季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解析】16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要结合语境进行作答。“事与愿违”在文中指“我”希望水面上能长出荷叶,可是直到第一年结尾,水面上也没长出什么东西。“赋予”在文中指大自然给有生命的东西一种惊人的力量。 17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和理解。通过分析“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一句可知,作者希望看到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画面。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本文首先叙述了作者种荷的过程,接下来的四年作者都在盼望水面上能长出荷叶,最后描写的是长出荷叶以后赏荷的景象。 19本题考查对加点字和句子的理解。本句中“盈”是“充满”的意思,表现了春天一
25、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阅读短文可知,作者一直在盼望水面上能够长出荷叶,可是一直也为实现,“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一句体现了作者当时的失望。 2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这两段讲了什么内容,明确作者这样写的意图,然后分析这部分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 21本题考查的是把握主旨、探究分析能力。本文写的是莲荷从虚无到繁茂的漫长历程,表现了荷顽强的生命力,也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它总是能赋予动物、植物惊人的力量。 22范文: 红色我喜欢的颜色 生活中的颜色五彩缤纷,有黄的、有红的、有绿的、有蓝的。我都很喜欢,但是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 每当看到红彤彤的太阳从东
26、方升起,大地一片生机盎然,我就心潮澎湃;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在校园的上空冉冉升起、红领巾在少先队员的胸前飘扬,我就热血沸腾;每当看到凤凰花火烧云-样烧红整个鹭岛,我就心旷神怡,满怀喜悦地徜徉于红色的海洋、花的世界。阳光赋予大自然勃勃生气,红旗让我更加珍惜革命先烈们浴血奋战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凤凰花吸引我从小就编织着为故乡的未来建功立业的美好梦想。 我认为红色象征着生命力,代表着希望和未来,体现豪迈、奔放、勇敢的气魄和昂扬向上的热情。喜欢它的人,都是一些精力充沛、散发热情活力的人;喜欢它的人,碰到艰难困苦、挫折失败,都能乐观、勇敢地去面对、去接受挑战,直到最后的胜利。 【详解】本题为话题作文,美丽的大自然有着丰富的色彩,不同的色彩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碧绿的河水让人感到纯净,红色的牡丹使人联想到富贵,白色的云朵让人想到自由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写作时,做到详细得当,重点突出。在描写的过程中,要注意写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同时要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手法及修辞方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文章写具体、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提纲: 开头:直接点题。 中间:具体描写自己喜欢的颜色的特点,注意抓住颜色的特点,采用学习过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写作时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还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结尾:可再次点题,表达对颜色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