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学》自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22183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经济学》自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消费经济学》自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消费经济学》自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消费经济学》自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消费经济学》自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消费经济学消费经济学 00183 复习资料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3.单个消费者或者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被称为消费决策问题; 4.宏观消费问题的研究基础是微观消费问题; 5.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 6.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是威廉配第; 7.魁奈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 8.西斯蒙第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 9.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 10.19 世纪中期以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是庸俗经济学; 11.马歇尔的消费学说是需求理

2、论; 12.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 13.凯恩斯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要理论; 14.最早建立消费函数理论的是凯恩斯; 15.大多数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效用最大化原则; 16.我们通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 17.消费行为的绝对特征是复杂性; 18.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 19.从宏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可分为:社会消费活动、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总消费支出的增减; 20.从微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主要包括:消费者动机、消费行为和消费者心理; 21.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

3、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22.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消费者的储蓄决策、消费者的投资决策、消费信贷等; 23.宏观消费与微观消费的关系; 答:首先,微观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 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24.威廉配弟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分析,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 25.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继承了配弟的思想,亚当斯密指出人们有两种欲望,一是现在享乐的欲望,二是改良自身的状况; 26.作为贵族僧侣阶级代表的马尔萨斯,试图论证社会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 27.

4、消费者: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28.消费者行为包含的层次有: 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 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 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 29.消费者行为的特征:效用最大化原则、习惯性、不可逆性、示范性、复杂性; 30.不可逆性: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31.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第二章第二章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1.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追求效用最大化; 2.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包括:最大化目标、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 3.预算约束

5、: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4.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最根本因素; 5.正常商品: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商品; 6.弹性这个概念就相对变化而言的,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量单位无关; 7.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 8.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收入弹性的符号可以用来 区分商品是正常还是低档商品; 9.对于正常商品而言,若需求弹性大于 1 则是奢侈品,小于 1 则是生活必需品; 10.恩格尔曲线;它是消费者的收入和某一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11.预期收入能调节消费

6、者在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 12.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其需求,而当价格下降时,用该商品来替代别的商品来满足需求; 13.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是相同的,它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14.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大多数低档商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5.吉芬商品:某种商品,当其价格上升或下降时,市场需求量也随之上升或下降。这种需求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商品又被称为吉芬商品; 16.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两者相互替代关系;

7、 17.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的; 18.需求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19.需求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含义;弹性系数大于 1.,弹性充足有弹性、需求弹性等于 1,企业变动价格不会引起收益的变化、弹性系数小于 1,弹性不足缺乏弹性、弹性系数无穷大,完全弹性或无限弹性、弹性系数为 0,完全无弹性状态; 20.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2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 22.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 它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

8、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增量趋于递减,在某一数量上,再增加商品几乎不会使消费者的区分商品是正常还是低档商品;满足进步增加; 23.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 24.社会阶层: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 25.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 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决策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市场发育程度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26.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五个层次从高到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7.简述从众行为的产生及其程度的影响因素; 个人与群

9、体的关系、群体意见的一致性、群体的人数 28.一个发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对消费者行为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着消费者的收入状况、在劳动力市场上,失业与就业是共生现象; 29.简答文化环境对消费者的影响; 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消费观念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风俗和消费习惯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和方式不同,因而消费方式也有所不同; 30.消费观念对储蓄的影响:及时行乐、克勤克俭; 第三章第三章 消费者的储蓄决策消费者的储蓄决策 1.替代效应: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2.收入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

10、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3.利率上升时,替代效应使消费者储蓄更多,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储蓄减少; 4.利率对储蓄的最终影响既取决于收入效应,又取决于替代效应; 5.生命周期储蓄:预算约束表明,退休是储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这个动机常被称为生命周期储蓄; 6.简述生命周期储蓄的关键思想; 答:生命周期储蓄的关键思想是消费计划的制定通过在高收入时期储蓄而在低收入时期负储蓄,以实现均匀的消费跨时期配置; 7.简述遗产动机对储蓄的影响; 遗产动机越大,人们在有能力的工作年间进行的储蓄越多反之越小 8.谨慎动机的大小与储蓄的多少是同方向变动的; 9.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在公民患病、年

11、老、遇到意外事故等情况下,对公民受到的损失或生活处境的困难给予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的一种制度; 10.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11.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答:早在 19 世纪末,德国开始实行,并制定了有关法令。其后在欧美乃至全世界广泛实行。 12.社会保障计划是一种税收计划而不是储蓄账户; 13.流动性约束:当消费者在高收入预期下无法借款来维持当前消费时的现象; 14.简答资本市场对储蓄的影响: 若存、 贷款利率相同, 那么资本市场不会对储蓄产生太大影响; 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很大时,人们很少储蓄;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很小时,人们倾向于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12、 15.消费观念: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 16.简答高储蓄的原因;收入水平提高、风险预期增加、东亚文化背景的影响、实现正利率 17.论述收入水平提高对储蓄的影响; 收入水平的增加会促使储蓄的增加投资渠道狭窄单一,从反面促使人们储蓄的增加过高的消费门槛客观上增强了人们的储蓄倾向居民储蓄率及储蓄余额的变化从客观上证实了收入对储蓄的促进作用 18.名义利率:指包括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 29.实际利率: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20.人们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选择,更主要的是依据实际利率的变动; 21.居民无风险预期的改变,风险预期的增强,引起消费者行为的一系列变化

13、,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消费者行为的长期化; 第四章第四章 消费者的投资决策消费者的投资决策 1.投资:对于消费者而言,投资是指为了在未来获得可能但不确定的收益而放弃现在的消费,并将其转换为资产的过程; 2.按投资对象的不同来划分,投资可以分为金融投资、实物投资、教育投资; 3.流动性:指资产变为货币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4.简答金融投资的特点; 消费者让渡的是货币资金的使用权在这三种投资类型中,金融投资的流动性最强 金融投资是为实物投资提供资金; 5.实物投资:指以有形资产为对象的投资,包括不动产投资、贵重金属等; 6.简答教育投资的特点; 答:教育投资具有投资和消费双重特性;教育投资的收益具

14、有时间上的间接性; 7.消费者投资的主要方式:银行存款、债券、基金、股票、住宅投资、教育投资; 8.债券:是指政府、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其借款承担还本付息义务所开具的任凭,用以表明彼此间的债务、债权的关系。 9.债券的特点:债券的发行人和持有人之间是债权和债务关系、债券都有面值和利息率、债券具有一定的期限、债券可以买卖流通; 10.债券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12 世纪末威尼斯共和国发行的债券; 11.实物投资的特点:流动性低、具有保值功能; 12.按发行主体来分类,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 13.按偿还期来分,债券可分为长期债券、中期债券和短期债券; 14.按发行的方式,债券可分为

15、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 15.公募债券:指在市场上公开发行,没有具体的发行对象的债券; 16.私募债券:事先指定,在小范围内发行的债券; 17.按利息的支付方式,债券可分为付息债券和零息债券; 18.可转换债券:指债券持有人按照规定的转股价格,在一定时期内将债券转成固定数量的发行公司的股票和权利; 19.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和分红的一种有价证券; 20.股票按其性质可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21.股票的特性:风险较大、流动性好、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 22.基金:指专门的投资机构通过发行受益凭证或入股凭证,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交同各种专家进行经营和管

16、理; 23.投资基金的优点:规模经济、投资分散,风险低、具有专业管理效果 24.根据收益内容的不同,收益的计算方式可以分为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和到期收益三种; 25.当期收益:指持有该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利息。当期收益率=利息除购买价格; 26.持有期收益:指购买某特定资产一段时间后通过出售所获得的资本增值,即购买价格与出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27.货币的时间价值: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28.按风险是否可以避免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29.系统风险:指某一投资领域内所有投资者都将共同面临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风险; 30.按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市场风

17、险和经营风险; 31.如果两个项目的预期收益率相同,两者中谁的方差大,风险就大; 32.完全流动的资产:即资产在变现时没有销售费用或发现“合适”的购买者所需要的时间很短,基本上是即时完成的; 33.市场的有效性:指价格能反映资产特性的程度; 34.强有效市场的特点表现为市场价格能反映所有资产的信息,市场上每一个人都知道价格能反映所有资产的信息; 第五章第五章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 1.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将成为人内在的第一需要; 2.消费者在预算线束线上选择的点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点; 3.非劳动收入的各类包括各种政府计划如失业保障、医疗和养老保险,以及遗产

18、和私人养老金等; 4.劳动是一种正常商品,但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却是反方向的; 5.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向后弯曲; 6.劳动供给弹性:指某一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对工资变化的反应程度; 7.在现实社会中,多数情况下市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8.消费者不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原因: 消费者对非劳动时间的偏好较强 对收入的弱偏好 工资低 9.劳动力参与率:指劳动力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10.美国经济学家查德、伊斯特林从预期与实际情况相偏差离的角度来分析妇女参与率提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 ; 11.人力资本:指通过教育或培训转化在人身上的各种技能; 12.经常学家认

19、为人力资本是教育投资的结果; 13.教育的成本包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和机会成本; 14.劳动供给弹性系数可正可负; 15.教育收益的趋势是递减趋势; 16.如果非收入增加,则闲暇和收入之间的预算线束线将平行向外移动; 17.如果工资增加,则闲暇和收入之间预算线束线将以下方端点为支点向外旋转; 18.家庭规模决策,对长期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对未来就业人口数量的影响; 19.妇女劳动参与率提高的原因: 男性对女性工作看法的转变高质量的家用电器妇女工资提高晚婚离婚增加 20.简述工资增加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答:由于工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的商品越多,激发了他对工作更多时间的欲望,就是替代效应;但收入

20、效应却是相反的,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导致更多的闲暇和更少的劳动时间,而替代效应却导致更多的劳动时间和更少的闲暇。因此,最终劳动供给是增加减少,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孰大孰小了; 21.相对收入假说的含义:认为妇女参与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丈夫的收入低于收入增长的预期,所以促使妇女参与工作来保持家庭收入的增长; 22.退休年龄提前的原因:政府的强制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养老保障; 23.论述教育对消费的影响:货币收益 福利收益 如果认为教育的未来收益大于现在的成本投入,就牺牲眼下的消费; 24.简述妇女收入越高,家庭规模越小的原因; 答:第一种看法,母亲工资较高时,家庭会决定少要一些孩子;第二种

21、看法,家庭规模越大的妇女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务上,在工作上的精力较少;第三种看法,存在一些其它因素,如教育既导致了高工资,也导致了家庭的小规模; 第六章第六章 消费信贷消费信贷 1.消费信贷: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用居民未来收入做担保,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以特定消费目的为对象的贷款; 2.直接贷款:指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直接向消费者个人提供贷款; 3.间接贷款:向销售商提供资金,由消费者分期付款归还银行贷款; 4.消费信贷的特点:利率水平高 贷款的利率弹性较低 规模呈周期性; 5.消费信贷的主要种类:住宅抵押贷款 汽车贷款 信用卡贷款; 6.

22、信用卡属于无担保贷款; 7.简述发展消费信贷对个人消费的影响; 答:发展消费信贷对个人消费的影响,首先,消费信贷会提高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水平,其次,消费信贷还会降低人们的储蓄行为;发展消费信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增加消费需求增加了社会总需求,能带动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8.简述发展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答:首先,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工商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其次,提前满足了消费需求;再次,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必须不断地寻找新利润增长点; 9.消费信贷的风险主要包括: 资产流动性风险 利率风险 借款人信用风险及其他风险 10.简述银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三种方式: 答:当资金

23、来源以中短期为主时,控制长期信贷的比例 以住宅抵押贷款为主的应大力吸收中长期存款 当长期资产比例过高时,通过二级市场将其出售给其他商业银行; 11.利率风险:指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银行造成的损失; 12.简述银行控制利率风险的措施; 加强利率的风险管理 利用金融创新产品来消除利率风险 开发新产品 13.西方银行评估个人资信时使用 5C 含义:品格、能力、资本、担保、环境条件; 14.个人贷款最显著的特点是定价高于融资成本; 15.短期贷款用来降低银行信用风险最常见的方式是第三方担保; 16.消费信贷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贷款手续费收入和其他收入; 17.利息收入是贷款方名义上最大的收入来

24、源; 18.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要求对贷款的偿还提供担保或进行保险,具体措施主要包括资产抵押、第三方担保、保险; 19.消费信贷所面临的其他风险,主要是抵押物市场价值波动及抵押物产权风险; 20.论述中国消费信贷业务产业产生的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 (1)中国消费信贷产生的背景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债务清偿能力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产生的个人融资需求的增长商业银行资产调整促进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政府刺激内需支持消费信贷的发展 (2)中国消费信贷业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消费信贷业务由于刚刚起步,品种还比较少,规模较小,在银行资产中比重很低,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随着经济形势的趋于好转,消费

25、信贷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今后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品种,住房信贷、汽车信贷、助学贷款、信用卡贷款; 21.制约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因素; 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社会保障制度个人信用制度金融机构和控制管理风险的水平 22.简述消费信贷产生的原因; 对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解决家庭收支在时间上不匹配问题的需要消费观念的转变 第七章第七章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揭示了收入与消费两者之间的关系; 2.消费函数中,消费的主要变数为收入; 3.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被称为“绝对收入假定”其中心是消费倾向递减论; 4.论述凯恩斯“绝对收入假定”的消费函数主要内容; 答: “绝对收入假定”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消费随

26、收入的变化而绝对地变化。当实际收入增加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维持习惯上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费用与收入之间的差额将会逐渐增大;反之,如果实际收入减少,那么维持习惯上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费用与收入之间的差额会逐渐缩小。 5.简述影响消费倾向的主观因素; 防止预料不到的变化、 未来个人和家庭的需要做准备、 存钱保持个人的“独立感”和“有所作为”的感觉、 出于本能,总希望未来生活好些、 赚取利息和投资收益,以增加未来的收入、 作为投机或进行经营用、 作为遗产,留给后人、 纯粹的吝啬; 6.简述影响消费倾向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工资单位的变化、 收入和净收入之间差额的变化、 财产的意外增值或损失、 利息率

27、的变化、 财政政策的变化、 个人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变化; 7.长期来看,影响消费倾向变化的因素:利息率的长期变动、收入格局的变化; 8.凯恩斯认为,从长期考察,利息率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9.相对收入假定:由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首先提出。其中包含两个含义,第一,相对别人的收入,消费者的收入;第二,相对于过去的收入,消费者的收入状况; 10.论述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的主要内容;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周围人的消费行为及收入有关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受自己目前收入和过去收入、消费水平的影响 一个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变化,往往落后于其收入的变化 当消费者收入又逐渐回升,并恢复到过去水平时,消费

28、者可能首先恢复储蓄 11.持久收入假定:它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其基本含义是消费者的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是固定比例关系; 12.简述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在一个人口不断增长或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社会中,个人净储蓄总额将是正值, 并且人口增长率超高,或人均收入增长率越高,储蓄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越大 第八章第八章 消费需求消费需求 1.社会总需求通常有 4 个部分构成: 对消费品的需求、对投资品的需求、政府支出、出口需求; 2.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始初注入时间的比例; 3.投资乘数的大小由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决定; 4.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投资需求对消费需

29、求的影响实现的; 5.消费率:指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6.消费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对社会总需求起着拉动作用; 7.经济增长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 惠特曼 罗斯托提出; 8.早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消费模式是同步型消费; 9.经济可持续发展主张发展集约型经济; 10.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为零,投资乘数等于 1; 11.消费模式的选择要考虑: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各种消费模式特点、产生条件; 12.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3.滞后型消费模式的实现条件: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有广阔的出口市场; 14.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的阶段中,将

30、各国经济过程概括为五个阶段: 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15.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中,最关键的是起飞阶段; 16.199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折点; 17.经济可持续发展: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 18.消费增长与本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三种模式: 同步型消费、早熟型消费、滞后型消费 19.前苏联、东欧国家、中国建国后较长的时间里推行的就是滞后型消费模式; 20.评价我国现阶段消费的模式的选择; 答:鉴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各种

31、消费模式的特点及产生的条件,现阶段我国应当采用适度滞后型消费模式。其基本含义是,在工业化加速阶段,消费水平的增长适度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21.判断消费的增长速度是否合理,应该考虑两个标准: 一、消费率保持在合理的区间、二、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22.试述我国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答:其一,在经济效益方面,我国经济运行并没有克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痼疾; 其二,在经济发展速度方面,我国在总体上还没有完全摆脱通胀和增长、通缩和增长的矛盾; 其三,在结构方面,产业结构的失调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升级远远没有完成; 要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 一、首先,要树立公正为本的发展理念;

32、 二、其次,在生产和消费方面设立节俭资源的经济体系; 三、再次,发展绿色导向的科技体系; 四、最后,实施共同行动的系统工程 第九章第九章 消费需求与宏观经济政策消费需求与宏观经济政策 1.消费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有关消费发展的各种方针、制度及相关措施的总和; 2.论述消费政策的内容; (1)有关消费水平提高的政策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消费与储蓄的关系收入分配政策福利政策及社会保障政策 (2)有关消费结构变化的政策 消费品市场、消费品产业结构 3.简述税收调节对消费政策所起的作用; 促进某些产品业的发展、限制或促进某些产的进出口目的鼓励消费的作用、防止出现收入差距的过大 4.简

33、答利率调节对消费政策的影响; 利率对消费者的收入在储蓄与消费之间的分配发挥作用利率对产业结构会产生影响 5.简答国债对消费政策的影响; 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对消费者的当期收入产生影响对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6.简述政府支出对消费政策的影响; 对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消费进行保障,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通过政府的投资对社会投资起引导的作用,从而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7.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8.根据我国的消费特点,目前着力推动的是住房贷款和高等教育贷款 9.与消费政策相关的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 10.经济成熟的主要标志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1000 美元以上; 11.计

34、划体制下,消费政策实现所依赖手段是行政,市场体制下依赖的是经济; 12.收入的分配方式包括按劳 分配、按资分配; 13.收入的分配机制包括市场、计划、行政机制; 14.收入分配政策所涉及的内容有社会目标、分配方式、分配机制; 15.消费结构政策所涉及的内容有消费品产业结构、消费品市场; 16.通货膨胀:指社会物价总水平的普遍上涨; 17.论述抑制消费需求、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的收入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 18.通货紧缩:是指社会物价总水平持续地疲软乃至下跌的态势; 19.论述刺激需求、治理通货紧缩的宏观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国债

35、政策 20.简述消费政策的目标; 有助于稳定经济、缓和经济波动有助于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有利于缩小社会各阶层生活状况的差距 21.简答发达国家消费政策的重点; 提高“生活质量” ,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关的产业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大力推广消费知识和技术加强对节约能源或节约某些原料的消费品和消费方式的开发和推广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防止消费者权益受损害 22.简答发展中国家消费政策的重点; 防止出现“消费早熟”迅速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 23.消费早熟曾在 20 世纪中期以来的拉丁美洲和亚洲的若干发展中国家出现 24.制定消费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目

36、标、社会资源状况消费战略、需要协调的其他政策包括人口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 25.论述现阶段我国消费政策的要点; 发展消费信贷,刺激消费需求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金制度的改善 26.简答消费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该与哪些宏观政策相协调; 人口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 第十章第十章 消费结构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资料的比例关系; 2.按照需要层次划分,消费资料可以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 3.消费支出结构:指消费者通过货币支出反映的消费结构; 4.简答我国原来的统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消费支出按商品支出和非商品支出划分,即“劳务

37、不是商品”按商品与非商品支出分类,给消费支出结构分析带来麻烦不能完全反映特定时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特点 5.新的统计方法把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划为八项; 6.宏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消费品市场状况、消费水平、人口年龄结构、福利制度及价格体系; 7.微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家庭的收入水平、家庭消费支出功能、家庭目标及家庭类型、家庭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家庭规模、家庭的投资; 8.家庭文明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希尔、贝尔、小安德森; 9.家庭通常有三种功能:繁殖、经济、社会; 10.60%以上为绝对贫困、60%-50%勉强度日、50%-40%小康、40%-20%富裕、20%以下非常富裕; 11.简答消

38、费品市场状况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表现在哪? 某些消费品的短缺会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序上影响其消费支出某些新兴消费品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序上刺激消费需求 12.恩格尔定律的含义;食品支出比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13.影响恩格尔定律适用性的因素:城市化因素、商品化因素、食物构成变化、食品消费方式的变化; 14.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面上升; 15.发达国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2000-3000 美元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上升; 16.合理的消费结构:指符合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发展阶段特点和资源状况的消费结构; 17.简答判断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 消费结构与当时社会经济

39、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是否相适应消费结构及其变动趋势与一国的资源条件是否相符合; 18.简述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答: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的上升后下降。在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的同时,第三产业比重由缓慢上升变为迅速上升; 19.论述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制约、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制约 20.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的理论的学者是罗斯托; 21.简答罗斯托认为作为主导产业应有以下特性: 依靠科学进步、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 22.对现期消费结构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现期收入; 23.不同收入家庭有不同的消费支出结构,最显著的差异是食品支出; 24.一

40、国消费结构的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是消费水平; 25.随着消费水平提高,食品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 26.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城镇食品支出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农村是先下降后上升; 27.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各项开支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服务性支出; 28.恩格尔系数中计算公式为食品支出额/消费总支出额 X100% 29.制约消费结构最根本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所处阶段;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消费方式消费方式 1.消费方式:指消费需求的满足方式,或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的结合方式; 2.简答消费方式的两层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消费的技术方式、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 从消费需求满足的角度来看,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是前

41、提,消费的技术方式涉及的则是需求满足的具体过程;从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来看,消费方式的两个方面都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3.个人消费:指在消费者个人及其家庭范围内实现的消费活动; 4.消费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消费方式是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 5.现阶段消费的主导方式是家庭消费; 6.我国现阶段制约生活服务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是市场需求不足; 7.按照消费的社会实现范围,可以将消费分为:个人、公共、集体消费; 8.个人消费特点:分散性、灵活性、多样性; 9.集体消费:指以消费资料公开所有为基础的满足人们公共需求的消费活动; 10.论述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变化趋势; (1)家庭消费方式的长期必然性。 家庭是人

42、类生存繁衍的基本单位,因而是社会的基本消费单位家庭成员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某种需要消费者的需求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公共消费比重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公共消费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共同需要、只有通过公共消费活动,才能获得比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 11.论述自给性消费与商品性消费的变化趋势; 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自给性消费比重将逐渐降低,商品性消费的比重将逐渐上升; 消费品的商品化。消费品的商品化是实现商品性消费的初级阶段,也是最关键劳务的商品化。劳务的商品化是商品性消费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12.消费服务社会化:消费者不

43、是直接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来获得服务,而是通过付费的方式从市场上的购买服务; 13.消费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消费过程中的个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 14.简答消费服务社会化的意义;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规模效益 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增加 15.论述缩短家务劳动时间,增加闲暇时间的意义; 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质量,发展劳动力发展假日经济对当前启动内需有着积极的作用 16.简答我国消费者闲暇消费的状况; 闲暇消费内容单调、形式单一闲暇消费的知识化程度低闲暇消费产业有待发展 17.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取决于以下三个

44、条件: 消费者的收入、时间的价值、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消费者保护消费者保护 1.消费者权益: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的一系列生活费活动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得到的利益; 2.消费者权益本质上是货币权利的体现; 3.消费者权益的内涵体现在消费者购买力的实现和消费者需求的满足; 4.我国于 1993 年 10 月 31 日正式通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5.消费者权益的确认和保护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6.在卖方市场中,生产者在商品交换中占主导地位。 7.消费者主权:指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中,消费者是起支配的一方,生产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和偏好来安排生产; 8.论述消费

45、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消费的分散性消费者信息的缺乏消费决策的可诱导性消费者的小额购买造成其索赔的不经济消费风险的存在负的外部性的存在 9.消费者运动最早产生于美国; 10.在消费者运动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包括: 对消费者权益的确认、 对市场交易的管理、 对商品质量的管理、对商品促销的管理、对商品价格的管理; 11.在消费者运动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消费者运动已成为普遍的社会运动,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侧重于立法过渡到侧重于消费者权益、企业开始与消费者组织合作并提供援助; 12.从企业行为来说,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表现为: 企业不良经营作风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在产品质量方面价格方面、促销方面、售后服务方面

46、 13.论述消费者运动的发展阶段;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消费者运动的兴起30 年代到 50 年代,消费者运动的发展60 年代到 70 年代中期,消费者运动成为世界潮流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消费者运动已成为普遍的社会运动 14.简述制约消费者权益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与消费者权益制约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因素市场管理状况与消费者权益消费者自身的因素 15.论述消费者保护体系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具体体现; (1)社会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法制的健全、政府的作用、社会公众的力量 (2)消费者权益的自我保护 16.我国目前对消费者权益损害的主要表现; 答(1)由于社会原因。市场商品数量和品种供应

47、不足,消费者了解商品及劳务的权利受到限制; (2)由于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原因 企业不良经营作风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在产品质量方面 价格方面、促销方面、售后服务方面 消费者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 消费者的权益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消费者的某些心理因素往往容易造成自身权益的损害 消费者某些消费知识的缺乏 常常考重点考重点 消费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逐渐分化为两个方向。其一,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者行为,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消费者动机、消费心理、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为厂商的产品销售服务。其二,是从宏观的角度考察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增减、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

48、趋势等,采用总量分析的实证方法。 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合理的消费结构既要反映经济水平的提高所带动的消费水平提高,又要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演变和经济的长期增长。 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 影响较大的有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 、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及凡勃伦的社会阶层消费学说 。 凯恩斯首先建立了消费函数理论,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消费者: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可以是单个人,也可以是

49、家庭,还可以是一定的团体。 消费者行为包含 3 个层次: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 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 消费者的资源消费 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微观消费问题的研究在我国为什么没有收到足够重视? 答:首先,改革前及改革初期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很低,消费者仅能勉强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开支。储蓄水平很低,因而基本上谈不到收入在消费及储蓄、投资之间的问题。其次,低收入水平使得消费者在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固定开支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再加上消费品的供应对消费者的限制,消费者在消费支出上也基本上没有权。再次, 低收入加上金融市场的缺乏,消费者的金融

50、资产没有独立意义,数量很少的储蓄只能在种类单调的银行存款和手存现金之间进行有限的,对宏观经济几乎不构成影响。 为什么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又来很大的变化? 答:尽管在整个 80 年代,由于消费领域的狭窄、金融市场的不发育,消费者的仍受到种种限制,但已经有的意识,并试图在有限的中保护自身的利益。9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金融债券市场开始发育并逐步完善,使消费者在银行储蓄存款之外有了更多的可的金融工具;对各种收益率、利率的计算也成为消费者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传统福利改革的推进,不仅拓宽了消费领域,使消费支出的更大,而且正在改变着消费者行为中的无风险预期,使储蓄有原来被动的消费者剩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成人/电大/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