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上传人:狼**** 文档编号:221199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3.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导入 同学们,谁去过黄鹤楼,给大家介绍一下?同学们,谁去过黄鹤楼,给大家介绍一下? 是啊,它位于湖北武汉,是天下江山第一楼,许多文人墨客是啊,它位于湖北武汉,是天下江山第一楼,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到这里游乐,并吟诗作赋。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都曾到这里游乐,并吟诗作赋。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到底为黄鹤楼题写。崔颢题诗,

2、使李白搁笔。崔颢到底为黄鹤楼题写了一首怎样的诗让李白搁笔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黄鹤楼了一首怎样的诗让李白搁笔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黄鹤楼,感悟诗人的情怀。,感悟诗人的情怀。 黄鹤楼黄鹤楼 崔颢 学习目标 Contents 1 2 3 1 1、背诵并课后默写这首诗。、背诵并课后默写这首诗。 2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描绘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 3、体味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体味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妙处。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崔颢,汴州(开封)人氏, ,(公元(公元704704?754754年)唐玄年)唐玄宗

3、开元宗开元1111年(公元年(公元723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系盛唐诗人, ,旧唐书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孟浩然并提, ,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从诗意看,。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

4、乡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754年),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年),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登楼黄鹤楼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把

5、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东吴黄武二年(公元东吴黄武

6、二年(公元223223年),东吴主孙权下令“城江夏山”,年),东吴主孙权下令“城江夏山”,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池。当时,孙权的主要对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池。当时,孙权的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长江天险的防守对东吴来说非常重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长江天险的防守对东吴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的情况,在修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一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的情况,在修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鹄矶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处叫做黄鹄矶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随着历史的演变,黄鹤楼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

7、值,而成为人形。随着历史的演变,黄鹤楼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而成为人们饮酒消遣,欣赏风景的好去处。在一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们饮酒消遣,欣赏风景的好去处。在一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黄鹤楼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受尽磨难。它先后十余次毁于战乱,或黄鹤楼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受尽磨难。它先后十余次毁于战乱,或意外失火。先后十余次被毁,又十余次被重建。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意外失火。先后十余次被毁,又十余次被重建。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在公元毁是在公元18841884年,最后一次重建是在年,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9811981年动工,年动工,19841984年建成的。年建成的。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黄鹤楼图片 朗读诗

8、歌朗读诗歌 黄鹤楼黄鹤楼 崔崔 颢颢 昔人昔人/ /已乘已乘/ /黄鹤去,此地黄鹤去,此地/ /空余空余/ /黄鹤楼。黄鹤楼。 黄鹤黄鹤/ /一去一去/ /不复返,白云不复返,白云/ /千载千载/ /空悠悠。空悠悠。 晴川晴川/ /历历历历/ /汉阳树,芳草汉阳树,芳草/ /萋萋萋萋/ /鹦鹉洲。鹦鹉洲。 日暮日暮/ /乡关乡关/ /何处是?何处是? 烟波江上烟波江上/ /使人使人/ /愁。愁。 读懂诗意 首联:首联:昔人昔人已乘黄鹤已乘黄鹤去去,此地,此地空余空余黄鹤楼。黄鹤楼。 离开 只剩下,仅留下 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传说仙

9、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黄鹤楼。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飘飘荡荡的样子 返回返回 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清晰的样子 香草,古时常用于比作愁思香草,古时常用于比作愁思 草木茂盛的样子草木茂盛的样子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

10、人。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故乡 黄昏中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烟雾笼罩的长江黄昏中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是激起思乡的哀愁。更是激起思乡的哀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歌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诗歌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 笔,笔,可谓起笔高远。诗人先悬想“昔日”仙可谓起笔高远。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 ,再从,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写现在的鹤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写现在的鹤去楼空。一个“空”

11、字,似有无限的感去楼空。一个“空”字,似有无限的感慨。读首联,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慨。读首联,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 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颔联紧承首联来写,是首联的延伸。黄鹤己经飞颔联紧承首联来写,是首联的延伸。黄鹤己经飞走了,“一去不复返”。诗人似在极目远望,试图追走了,“一去不复返”。诗人似在极目远望,试图追寻黄鹤的踪影,却杳然无得;看到的只有天际飘浮的寻黄鹤的踪影,却杳然无得;看到的只有天际飘浮的白云,这些白云,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悠悠闲闲地浮动白云,这些白云,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悠

12、悠闲闲地浮动着。这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着。这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 内容。两个”内容。两个”空”字,怅惘之情然可见。空”字,怅惘之情然可见。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颈联转写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诗人颈联转写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诗人也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在和煦也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

13、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此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远大,色彩此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远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尾联以抒情作结,诗人观赏佳景,吊古尾联以抒情作结,诗人观赏佳景,吊古伤今,思緒绵绵,不觉已是傍晚,烟雾升腾,伤今,思緒绵绵,不觉已是傍晚,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白日里可一明净

14、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白日里可一望千里,历历在目;但现在凝眸远望,己不望千里,历历在目;但现在凝眸远望,己不知乡关何处,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此景,知乡关何处,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惹动满怀愁绪,这一联由景生情,形象不禁惹动满怀愁绪,这一联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歌题为黄鹤楼,处处写楼,悬想乘鹤仙人,是写诗歌题为黄鹤楼,处处写楼,悬想乘鹤仙人,是写黄鹤楼之悠久历史与神异色彩,黄鹤杳

15、然不见,白云悠悠而黄鹤楼之悠久历史与神异色彩,黄鹤杳然不见,白云悠悠而生,是写黄鹤楼之耸入云端,白云缭绕:树之历历,草之萋生,是写黄鹤楼之耸入云端,白云缭绕:树之历历,草之萋萋,是写黄鹤楼之位置独特,气象恢宏:烟波凄迷,惹动乡萋,是写黄鹤楼之位置独特,气象恢宏:烟波凄迷,惹动乡愁,写黄鹤楼之景物多变,宜乎凭吊,诗人因景生情,愁,写黄鹤楼之景物多变,宜乎凭吊,诗人因景生情, 由由吊古到怀乡,先感概而后生愁绪:景象前后三变,先是神异吊古到怀乡,先感概而后生愁绪:景象前后三变,先是神异渺茫,接下来明丽如画,最后归于朦胧凄迷,风貌有别,诗渺茫,接下来明丽如画,最后归于朦胧凄迷,风貌有别,诗意也生波澜。

16、意也生波澜。 前两联都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实结合,前两联都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的感慨。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的感慨。 以神话传说起笔,既写出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以神话传说起笔,既写出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神异色彩,丰富了诗歌内容。神异色彩,丰富了诗歌内容。 1 1、本诗是怎样把神话传说和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本诗是怎样把神话传说和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强调空间上的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强调空间上的虚无,重在写景。仙人离去,黄鹤楼似乎无所凭依,传达出虚无,重在写景。仙人离去,黄

17、鹤楼似乎无所凭依,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有“徒然”之意,强调时间上的邈远,重第二个“空”有“徒然”之意,强调时间上的邈远,重在抒情。千载白云,空自飘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在抒情。千载白云,空自飘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怅。 2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或两个(或两个“空空”字意义和作用有何不同)字意义和作用有何不同) 3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画面。所展现的画面。 晴日里从黄鹤楼遥望晴日里从

18、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清晰可见。这一切清晰可见。 4 4、黄鹤楼黄鹤楼中中,“日暮乡关何处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两句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 诗的尾联是思乡名句诗的尾联是思乡名句,描绘的是江面上已一片暮霭描绘的是江面上已一片暮霭,仿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的景象佛笼罩着烟雾一般的景象。“烟烟”字描绘了一种朦胧字描绘了一种朦胧、弥漫弥漫、飘忽的景象飘忽的景象。崔颢在这里用了一个崔颢在这里用了一个“烟波烟波”,就把水波浩渺就把水波浩渺、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出

19、来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着醇厚的韵味中蕴含着醇厚的韵味。 “烟波烟波”与与“日暮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图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图,烘托出诗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黄昏时分人的怀乡之情:黄昏时分,忙碌在外的人们都回家了忙碌在外的人们都回家了,而自而自己呢己呢,仕途失意仕途失意,面对浩浩江水面对浩浩江水,独立在苍茫暮色之中独立在苍茫暮色之中,更更添异地漂泊之感添异地漂泊之感。诗作用一个诗作用一个“愁愁”字作结字作结,点出了全诗的点出了全诗的主旨主旨。 5 5、 颈联颈联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尾联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却写清

20、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6 6、诗中最能概括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诗中最能概括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愁。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将乡愁之情与日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失意漂泊之苦和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

21、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失意漂泊之苦和对故乡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 (或全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或全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7 7、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看法。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烘托思乡之情。 诗人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诗人描写了登

22、黄鹤楼的所见所感, ,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 主旨主旨 思乡诗文知多少?思乡诗文知多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王建十五夜望月十五夜望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王湾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 ) 此夜曲中闻折柳

23、,何人不起故国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 (李白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杜甫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马致远天净沙天净沙秋秋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高适 拓展阅读拓展阅读 1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

24、的句子:_ ,_。 2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_,_。 3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 。 4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的诗句是:_?_。与马。与马致远天净沙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意境相仿。 黄鹤一去不复返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烟波江上使人愁 默写默写 再见 Thanks for your watch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