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免疫调节 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1031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3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免疫调节 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4章免疫调节 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4章免疫调节 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章免疫调节 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第 4 4 章免疫调节章免疫调节 一、单项选择题:共一、单项选择题:共 13 题,每题题,每题 3 分,共分,共 39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骨髓受损只影响 B 细胞的生成和成熟 C.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D.细胞毒性 T 细胞诱导自体癌细胞凋亡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 2.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预防接种乙肝疫苗 血浆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水解作用 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细胞毒性

2、 T 细胞裂解靶细胞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对病菌的黏附 皮肤的阻挡作用 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A. B. C. D. 3.为研究辅助性 T 细胞对 B 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 B 细胞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表所示(“+”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 。将三组细胞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定期取样离心,检测各组上清液中的抗体含量(如图) 。 甲组 乙组 丙组 B 细胞 + + + 未活化的辅助性 T 细胞 + - - 活化的辅助性 T 细胞 -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选用的 B 细胞,不需经抗原刺激 B.未活化的辅助性 T 细胞,能激活 B 细胞 C.在

3、人体内激活 B 细胞,还需要抗原呈递细胞对抗原的呈递 D.此实验产生的抗体不具有特异性 4.为研究不同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将活的 R 型肺炎链球菌注射到四种免疫状态的小鼠体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巨噬细胞缺失的小鼠对该球菌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T 细胞缺失的小鼠仍能通过浆细胞分泌的大量抗体来抑制该球菌数量的增加 C.B 淋巴细胞缺失的小鼠对该球菌的体液免疫能力丧失 D.正常小鼠可通过记忆细胞对该球菌维持较长时间的免疫能力 5.登革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如图所示为人体对抗登革热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登革热病毒表面可能存在多种抗原 B.物质甲还可能促

4、进其他细胞分裂、分化 C.抗原呈递细胞将病毒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 B 细胞 D.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能导致组织水肿 6.2019 年末爆发的新冠肺炎是由 2019 新型冠状病毒(C0VID-19)引起的。冠状病毒是一种具有囊膜的病毒,其表面的刺突蛋白能帮助病毒侵染人的呼吸道细胞。如图为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摄取、处理并暴露抗原,为呈递抗原 B.细胞 c 完成时需要物质甲和过程刺激 C.物质甲和物质乙都属于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D.过程中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7.如图表示抗原引

5、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B 淋巴细胞以及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同时存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抗原呈递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B.引起 B 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分子 C.B 细胞活化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少部分分化为浆细胞 D.如果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性 T 细胞的作用则可以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 8.随着天气变冷,甲、乙两地爆发了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为研制相应的疫苗,某药物研究所从甲、乙两地分别提取病毒样本(甲地:m 型病毒;乙地:n 型病毒) ,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

6、进行注射实验,观察到机体内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首次产生抗体的过程中,B 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B.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靶细胞、辅助性 T 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活化 C.实验中第二次注射的是 m 型病毒,第三次注射的是 m 型病毒和 n 型病毒 D.在第三次注射后机体内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是记忆细胞 9.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某小组利用患狂犬病的兔的脊髓提取物进行下列实验:将新鲜的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甲体内,甲患病;用干燥了 14 天的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乙体内,乙不患病;一段时间后,再向乙体内注射新鲜的

7、提取物,乙不患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兔感染狂犬病毒后,脊髓细胞的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均含有狂犬病毒 B.干燥了 14 天的提取物中的病毒不再致病,失去了作为抗原的特性 C.兔甲接受注射后,体内能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乙兔接受第二次注射后,体内产生抗体的速率比第一次注射后要快 10.如图表示重症肌无力的致病机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重症肌无力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B.物质 a 属于抗原,不能直接刺激浆细胞分泌抗体 C.临床上可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胸腺活性以减轻症状 D.抗 a 抗体作用于突触前膜,阻断兴奋的传递 1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的叙述,

8、错误的是( ) A.HIV 攻击人体辅助性 T 细胞最终使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而容易被感染 B.辅助性 T 细胞表面有识别结合 HIV 的受体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胸腺受损后人体免疫功能表现为细胞免疫缺陷,而体液免疫正常 12.被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即研制“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当于免疫学中的抗原 B.由于该疫苗是活疫苗,因此“糖丸”要用凉开水送服,切忌用热开水溶化 C.B 细胞在“糖丸”的刺激下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9、 D.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可以通过吃“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13.T 细胞易被 HIV 识别、破坏,这与其细胞膜上的 CCR5 蛋白有关。某研究小组从一名 CCR5 基因异常的捐献者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感染 HIV 十多年的白血病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机体内的 HIV。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CCR5 基因异常的捐献者的 T 细胞不易被 HIV 识别、破坏,免疫功能正常 B.移植给患者的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在患者体内分化形成新的血细胞 C.题中患者 HIV 被彻底清除的原因是癌变的淋巴细胞不断增殖消耗了大量 HIV D.预防 HIV 感染,要

10、做到洁身自好,同时要杜绝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二、多项选择题:共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题,每题题,每题 5 分,共分,共 25 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 5 分,分,选对但不全的得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分。 14.关于特异性免疫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 APC 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 B 细胞,有呈递抗原信息的作用 B. 细胞毒性 T 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杀死病原体,浆细胞分泌抗体杀死靶细胞 C. 辅助性 T 细胞与 B 细胞被激活后都能分裂分化。前者分泌细胞因子,分化成记忆

11、T 细胞;后者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 D.注射过新冠疫苗获得免疫的人,3 个月内再次接触相同的新冠病毒时,记忆 T 细胞可分裂分化成记忆 T 细胞、辅助性 T 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 15.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 细胞也属于淋巴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图中所示的免疫过程既有细胞免疫,也有体液免疫 C.第二次再接触相同的抗原后,c 细胞可以增殖分化成 b 细胞和 d 细胞 D.b 细胞是 T 细胞,接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成的 d 细胞是效应 T 细胞 16.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反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二次免疫反应

12、。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并将其均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小鼠分组 A 组 B 组 C 组 D 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A.该实验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之一是记忆细胞能识别特定的抗原 B.初次注射抗原后,A、B 组小鼠可能会产生针对抗原甲的抗体 C.再次注射抗原后,免疫反应迅速且强烈的可能是 A、D 组小鼠 D.再次注射抗原后,四组小鼠都会产生二次免疫反应 17.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 HIV 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 HIV 后体内 HIV 浓度和辅助性 T 细胞浓度随时

13、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 AB 段,HIV 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HIV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不同 C.曲线 CD 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曲线 BC 段,HIV 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18.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注射新冠疫苗成为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只需单针接种,根据新冠病毒通过表面刺突蛋白(S 蛋白)与人细胞膜上 ACE2 受体结合后入侵人体细胞的特点,将编码新冠病毒 S 蛋白的基因插入腺病毒 DNA 中,构建无害的腺病毒

14、载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主要侵染肺泡细胞,是由于其表面存在 ACE2 受体 B.注射疫苗后产生的记忆细胞,会在新冠病毒侵染机体时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C.疫苗进入人体内可以持续表达抗原 S 蛋白,刺激机体产生足量抗体 D.感染过腺病毒的个体接种该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较差 三、非选择题:共三、非选择题:共 3 题,共题,共 36 分。分。 19.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 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_免疫。 (2)细胞 B、C、D 中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的是_(填字母) 。 (3)DC 细胞处理抗原后,细

15、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与辅助性 T 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 ,从而激发辅助性 T 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 (4)DC 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 DC 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 DC 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细胞毒性 T 细胞迅速产生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_免疫。 (5)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病菌,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功能。 20.IgM 和 IgG 是受抗原刺激后机体产生的两种抗体,血清中的 Ig

16、M 和 IgG 常作为诊断是否感染的指标。如图表示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时机体产生抗体的一般特征。 (1)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_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_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这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它们共同实现_、_和_三大基本功能。 (2)受抗原刺激后,_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 IgM 和 IgG。初次免疫主要产生_抗体。两种抗体亲和力的大小不同,可能与_有关。 (3)人体感染某种冠状病毒 35 天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 IgM,量少且存在时间短;10 天后可检测到IgG,量多且存在时间长,对某冠状病毒患者的四位密切接触者进行抗体检测

17、,结果如下。 密切接触者 甲 乙 丙 丁 IgM - + - + IgG - + + - 注:“-”表示阴性,未检出相应抗体;“+”表示阳性,检出相应抗体。 从检测结果推测,乙、丙、丁已被感染,理由是_;其中,首先被感染的最可能是_;不能判断甲是否被感染,原因是_,故需要通过核酸检测来进一步诊断。 (4)研究表明,某种冠状病毒还可以感染蝙蝠、骆驼等多种哺乳动物及鸟类,为避免病原体通过野生动物传播给人类,你认为可行的策略有哪些?_。 21.在不同品系的大鼠间移植肝脏时,供体肝作为抗原会诱导受体大鼠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导致受体大鼠死亡,而有些大鼠上述反应不明显,出现“免疫耐受”。为研究“免疫耐受”机

18、理,科研人员首先利用 B、L 两个品系的大鼠进行肝移植实验,统计手术后的大鼠生存率,得到图 1 所示实验结果(移植关系用“供体受体”表示),进而科研人员测定了图 1 中三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 IL-2 的含量,结果如图 2 所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供体肝移植到受体大鼠体内引起的特异性免疫是_。为提高术后大鼠成活率,可对术后大鼠用类固醇等免疫抑制剂,作用是使接受器官移植的大鼠的_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 (2)据图分析,甲组大鼠在第 37 天 IL-2 的表达量显著增高,与该组大鼠出现较强_反应一致,推测 IL-2 能够_甲组大鼠 T 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19、乙组大鼠在第 35 天体内 IL-2 表达量很高,并且发现大量 T 淋巴细胞的凋亡,由此推测,乙组大鼠手术后 35 天高表达量的 IL-2 的作用是_,从而建立免疫耐受。 验证上述推测的一种方法为用_的 L 品系大鼠重复乙组实验,并与甲、乙两组大鼠生存率进行比较。 答案答案解析解析 1.答案:A 解析:吞噬细胞以胞吞的方式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胞吞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 正确;骨髓受损不仅影响 B 细胞的生成和成熟,还影响 T 细胞的生成,因为 B 细胞和 T 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 错误;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错误;细胞

20、毒性 T 细胞诱导自体癌细胞凋亡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 错误。 2.答案:D 解析: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血浆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水解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属于特异性免疫;细胞毒性 T 细胞裂解靶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对病菌的黏附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综上所述,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故选 D。 3.答案:C 解析:实验选用的 B 细胞,需经抗

21、原刺激,这是激活 B 细胞的第一个信号,A 错误;据图可知,加入未活化的辅助性 T 细胞的甲组没有检测到抗体,说明未活化的辅助性 T 细胞不能激活 B 细胞,B 错误;在人体内激活 B 细胞,需要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 T 细胞,C 正确;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因此抗体具有特异性,D 错误。 4.答案:B 解析:A、巨噬细胞参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因此巨噬细胞缺失的小鼠对该球菌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A 正确; B、T 细胞缺失,会导致 B 淋巴细胞无法接受到辅助性 T 细胞传递的抗原信号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因而无法通过浆细胞分泌的大量抗体来抑制该球菌数量的增加,B 错误; C

22、、体液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 是 B 细胞,而肺炎链球菌是通过体液免疫被消灭的,因此 B 细胞缺失的小鼠对该球菌的体液免疫能力丧失, C正确; D、记忆细胞寿命长,且在特异性免疫中,初次免疫形成的记忆细胞在再次受到特定抗原刺激时,便会迅速分裂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来对抗抗原。因此,正常小鼠可通过记忆细胞对该球菌维持较久的免疫能力,D正确。故选:B。 5.答案:C 解析:如图所示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多种不同的抗原,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物质甲为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可以促进 B 细胞的分裂、分化,还能促进细胞毒性 T细胞的分裂、分化,B 正确;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

23、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 T 细胞,C错误;据图可知,抗体和病毒结合形成的复合物使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外渗,引起组织水肿,D 正确。 6.答案:C 解析:图中细胞 a 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 b 为辅助性 T 细胞,细胞 c 为 B 细胞,细胞 d 为记忆 B 细胞,细胞 e 为浆细胞,物质甲为细胞因子,物质乙为抗体。过程为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并暴露抗原,过程是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 T 细胞,A 正确;细胞 c 为 B 细胞,B 细胞增殖、分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及细胞因子的作用,B 正确;物质乙为抗体,抗体不属于信号分子,且发挥作用后不会被灭活,C 错误;细胞d(记忆 B 细胞)迅

24、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正确。 7.答案:C 解析:A、图中抗原呈递给树突状细胞和辅助性 T 细胞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A 正确; B、据图分析,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分子和抗原协同激活,引起 B 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活化, B 正确; C、B 细胞活化后,开始增殖分化,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C 错误; D、移植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由细胞毒性 T 细胞引起的,而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活化需要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分子和抗原协同激活,则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性 T 细胞的作用则可以延长移植器官

25、的存活时间,D 正确。 故选:C。 8.答案:C 解析:一些病原体可以与 B 细胞接触,这为激活 B 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 细胞结合,这为激活 B 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可以促进 B 细胞的分裂、分化,因此 B 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A 正确;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辅助性 T 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活化过程,B 正确;由图可知,第二次注射后,抗 m 抗体浓度迅速增加,一段时间后,也产生了抗 n 抗体,说明第二次注射的是 m 型病毒和 n 型病毒,第三次注射后,抗 m 抗体和抗

26、n 抗体浓度都增加,说明第三次注射的是 m 型病毒和 n 型病毒,C 错误;第三次注射后,机体相应抗体浓度迅速增加,这是机体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抗体的结果,D 正确。 9.答案:B 解析:病毒都为胞内寄生,兔感染狂犬病毒后,病毒通过内环境进入细胞,因此脊髓中的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含有狂犬病毒,A 正确;用干燥了 14 天的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乙体内,乙不患病,说明提取物中的病毒失去了致病性,而一段时间后,再向乙注射新鲜的提取物,乙不患病,说明乙体内存在抗体和记忆细胞,同时也说明干燥了 14 天的提取物没有失去抗原的特性,B 错误;甲接受注射的是新鲜的提取物,里面

27、可能含有狂犬病毒,狂犬病毒进入甲体内可引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 正确;乙接受第二次注射后,记忆 B 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故体内抗体产生的速率比第一次注射后快,D 正确。 10.答案:D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物质 a 刺激机体产生抗 a 抗体,抗 a 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导致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肌细胞不能产生兴奋或兴奋度降低,抗 a 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导致的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属于自身免疫病,A 正确;物质 a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 a 抗体,说明物质 a 是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 正确;重症肌无力为自身免疫病,用免疫抑制剂抑制

28、胸腺活性后,辅助性 T 细胞数量减少,导致抗 a 抗体减少,症状减弱,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重症肌无力症状,C 正确;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抗 a 抗体作用于突触后膜,D 错误。 11.答案:D 解析:A.HIV 攻击人体 T 细胞,使 I 细胞大量死亡,最终使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A 正确;B、辅助性 1 细胞表面有识别并结合 HIV 的受体,B 正确;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由 B 细胞分化而来,B 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C 正确;D、由于 T 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故胸腺受损后人体免疫功能表现为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降低,故选 D

29、。 12.答案:D 解析:A、“糖丸”实际上就是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力减弱后做成的疫苗,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因此从免疫学的角度看,“糖丸”相当于抗原,A 正确 B、“糖丸”是减毒的病毒,在高温下易变性,因此“糖丸”要用冷开水溶解后送服,切忌用热开水溶化,防止高温杀死减活后的病毒,B 正确; C、“糖丸”中的减毒的病毒、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中病毒的蛋白质都可以作为抗原,都可刺激人体产生体液免疫,即 B 细胞在“糖丸”的刺激下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 正确; D、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因为免疫缺陷的原因,吃“糖丸”后不能有效产生免疫反应,不能形成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

30、达不到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目的,D 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CCR5 基因异常的捐献者不能合成正常的 CCR5 蛋白,使其 T 细胞不能被 HIV 识别、破坏,因此免疫功能正常,A 正确;移植给患者的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在患者体内增殖、分化,形成新的血细胞,B正确;题中患者 HIV 被彻底清除的原因是移植骨髓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免疫细胞能正常发挥作用,C 错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因此预防 HIV 感染,要做到洁身自好,同时要杜绝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D 正确。 14.答案:ACD 解析:A、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部分 B 细胞称为抗原

31、呈递细胞,能够识别、呈递抗原,A 正确; B、在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 T 细胞可裂解靶细胞,释放病原体;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阻止其增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B 错误; C、铺助性 T 细胞与 B 细胞被激活后都能分裂分化,前者分泌细胞因子,分化成记忆 T 细胞:后者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其中浆细胞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抗体,C 正确; D、注射过新冠疫苗获得免疫的人,3 个月内再次接触相同的新冠病毒时,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过程,记忆 T 细胞可分裂分化成记忆 T 细胞、辅助性 T 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D 正确,故选 ACD。 15.答案:ABC 解析:图中的

32、a 细胞属于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 错误;图中所示的过程为细胞免疫,B 错误;c 细胞不能增殖分化为 b 细胞(T 细胞),C 错误。 16.答案:ABC 解析: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会产生记忆细胞,所以本实验的原理是记忆细胞能识别特定抗原,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二次免疫反应,A 正确;初次注射抗原后,A、B 组小鼠都受抗原甲刺激产生相应的针对抗原甲的抗体,B 正确;在初次注射时,A、B 组注射了抗原甲,C、D 组注射了抗原乙,所以在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后,记忆 B 细胞可以快速分裂、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33、大量的抗体,发生二次免疫反应,所以再次注射抗原后,免疫反应迅速且强烈的是 A、D 组小鼠,C正确;在初次注射时,A、B 组注射了抗原甲,C、D 组注射了抗原乙,再次注射抗原时,B 组注射的是抗原乙,C 组注射的是抗原甲,接触的抗原和初次注射的抗原不同,小鼠不会产生二次免疫反应,D 错误。 17.答案:BD 解析:分析题图,AB 段:HIV 病毒进入人体,首先由相应的辅助性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而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 HIV;BC 段:体液中特定的抗体与 HIV 结合,再由吞噬细胞吞噬、清除,HIV 与人体的辅助性 T 细胞结合,破坏辅助性 T 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CD 段:使人的免疫

34、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A、HIV 是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独立生存,增殖过程也需要在活细胞中,AB 段,HV 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靶细胞裂解,释放出 HIV,A 错误: B、HIV 是免疫缺陷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B 正确: C、CD 段,辅助性 T 细胞数量大大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减弱,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C 错误; D、BC 段,HIV 与人体的辅助性 T 细胞结合,破坏辅助性 T 细胞,HIV 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D 正确。 故选 BD。 18.答案:ACD 解析:由题中信息“新冠

35、病毒通过表面刺突蛋白(S 蛋白)与人细胞膜上 ACE2 受体结合后入侵人体细胞”可推测,新冠病毒主要侵染肺泡细胞,是由于其表面存在 ACE2 受体,A 正确;注射疫苗后产生的记忆细胞,会在新冠病毒侵染机体时迅速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B 错误;因为腺病毒 DNA 中插入编 码新冠病毒 S 蛋白的基因,所以疫苗进入人体内可以持续表达抗原 S 蛋白,刺激机体产生足量抗体,C 正确;感染过腺病毒的个体可能体内会存在腺病毒的抗体,会使该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减弱,D 正确。 19.答案: (1)体液 (2)B、C (3)识别;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4) (新的)细胞毒性 T 细胞;细胞 (5)免疫防

36、御 解析: (1)图甲表示体液免疫,细胞 a 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 B 为辅助性 T 细胞,细胞 C 为 B 细胞,细胞 D 为浆细胞。物质为细胞因子,物质为抗体。图乙表示树突状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并呈递给辅助性 细胞的过程。图甲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 (2)根据上述分析,细胞 B、C、D 中的 D(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余两者都可特异性识别抗原。 (3)DC 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与辅助性 T 细胞外的受体相结合,传递抗原信息,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此过程表明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4)使体外培养的 DC 细胞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 DC 细

37、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细胞毒性 T 细胞活化产生新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新的细胞毒性 T 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记忆 T 细胞则保留对该抗原的记忆。这种依靠细胞毒性 T 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5)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20.答案:(1)皮肤、黏膜;吞噬细胞;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2)B(淋巴)细胞和记忆(B);IgM;抗体的空间结构 (3)三人均已产生相应抗体;丙;可能感染时间较短,体内没有产生相应抗体 (4)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不捕捉和食用野生动物,做好卫生和防疫工作等(合理即可) 解析:(2)浆细胞可由 B

38、细胞和记忆 B 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由图可知,初次免疫时,IgM 的浓度较高,即初次免疫主要产生 IgM 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两种抗体的亲和力大小不同,可能与二者的空间结构有关。 (3)由表中信息可知,乙、丙、丁体内都有相应抗体,推测他们均被感染。由题中信息,“人体感染时间长”,再结合表中信息可知,乙中检测出 IgM 和 IgG,丙中只检测出了 IgG,丁中只检测出了 IgM,推测丙最先被感染,其次是乙,然后是丁。甲体内未检测出相应抗体,可能是甲没有被感染,还有可能是甲感染时间过短,体内还未产生相应抗体,若要确认甲是否被感染,需要通过核酸检测来进一步诊断。 (4)为避免病原体通过野生动

39、物传播给人类,要做到少接触,多预防。 21.答案:(1)细胞免疫;T 细胞 (2)免疫排斥;促进;诱导 T 淋巴细胞凋亡;IL-2 合成缺陷 解析:(1)本题结合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考查免疫调节的有关过程。供体肝作为抗原会诱导大鼠产生大量细胞毒性 T 细胞,发生细胞免疫排斥:对术后大鼠用类固醇等免疫抑制剂,可使大鼠的 T 细胞(辅助性T 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 (2)甲组大鼠在第 37 天 IL-2 的表达量显著增高,与此同时,甲组大鼠存活率下降,说明免疫排斥在增强,因此 IL-2 量增高与免疫排斥反应的变化是一致的;由此推测 IL-2 能促进 T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而增强免疫排斥。图 1 中显示乙组存在免疫耐受,根据题干“乙组大鼠在第 35 天体内 IL-2 表达量很高,并且发现大量 T 淋巴细胞的凋亡”推测,高表达量的 IL-2 诱导了 T 细胞凋亡,使细胞免疫减弱。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需减少 IL-2 含量,若 L 品系大鼠体内的 IL-2 量非常少时,大鼠的存活率类似甲组存活率,说明 T 细胞不易凋亡,细胞免疫较强。所以需选用 IL-2 合成缺陷的 L 品系大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人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