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狼**** 文档编号:219657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第第 1111 课论语十二章课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世的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论语被誉为“中国的圣经”,古有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盛名,今有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之盛势。孔老先生的论语到底蕴藏着多么强大的力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中的一些精华,以期你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 1.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给下面加点的

2、字注音。 论语( ) 说( ) 愠( ) 三省( )曾子( ) 传( ) 不习乎逾( ) 罔( )殆( ) 一箪食( ) 曲肱( ) 笃志( ) 2.2.文体知识文体知识 论语 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共 20 篇。 内容以教育为主, 包括哲学、 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3.3.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3、,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自学指导三、自学指导( (二二) )合作与探究合作与探究 ( (一一)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提示: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把握重读和轻读。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 吾十有五/而志

4、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第一章,强化解读文意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单变双。如:学学习 朋朋友 乐快乐 温温习 师老师 思思考 知知道 择选择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其他章节的意思,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 (二二) )疏通文意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子曰( )(2)人不知而不愠( )(3)不亦君子乎(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5)传不习乎( )(6)不逾矩( )(7

5、)学而不思则罔( )(8)思而不学则殆( ) (9)人不堪其忧(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1)饭疏食饮水( )(12)曲肱而枕之( ) (1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4)匹夫不可夺志也( )(15)博学而笃志( )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 ) 3.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5)饭疏食饮水( ) 4.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 (2)饭疏食饮水(古义: ;今义: 。) (3)三人行(古义: ;今义: ) (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 ;今义: 。

6、) 5.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3 不义而富且贵( ) 切问而近思( )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6.语气词 (1)传不习乎( )(2)可以为师矣() ( (三三) )重点句子的翻译。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答:答: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答: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答: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答:答: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答:答: 四、拓展延伸 用本节课所强化的解读文意的方法,解读下面几则论语。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加点的词。 (1)诲女知之乎( )(2)是知也( ) (3)其恕乎( ) 2.翻译这两则论语。 答:答: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4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合作与探究 ( (一一)

8、)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答:答: 2.“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答:答: 3.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答:答: ( (二二) )积累成语积累成语 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 答:答: ( (三三) )各抒己见各抒己见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怎么看待“箪食瓢饮”? 答:答: 三、拓展延伸 1988 年初,75 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有人说: “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找智慧。请你积累五则课本之外的论

9、语名言,和大家分享。 答:答: 四四同步小测同步小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_) 学而不思则罔(_) 思而不学则殆(_) 不亦说乎(_) 三省吾身(_) 传不习乎(_) 不逾矩(_) 一箪食(_) 好之者(_) 曲肱而枕之(_) 博学而笃志(_) 逝者如斯夫(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 (4)思而不学则殆 ( )(5)吾日三省吾身 ( )(6)学而不思则罔 ( ) (7)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9)博学而笃志( ) 5 3.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10、 ) A.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 博学而笃志。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 B. 温故而知新 C. 学而时习之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5.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B.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 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D. 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6.下面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 三军/可夺帅

11、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记录_言行的一部书,是_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_,字_,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_家。 (2)人们常说的“四书”是指_大学中庸_这四部书。 8.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学习周围人的长处的名句是:_,_。 (2)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_,_”给出了答案。 (3) 论语 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 _。 (4)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_,_,_”,对于有理想的人来

12、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5)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_,_”。 第第 1111 课论语十二章课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世的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6 一、新课导入 论语被誉为“中国的圣经”,古有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盛名,今有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之盛势。孔老先生的论语到底蕴藏着多么强大的力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中的一些精华,以期你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二、自学指导(

13、一)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 1.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 ) 说( ) 愠( ) 三省( )曾子( ) 传( ) 不习乎逾( ) 罔( )殆( ) 一箪食( ) 曲肱( ) 笃志( ) 1.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ln) 说(yu) 愠(yn) 三省(xng) 曾子(zng) 传(chun) 不习乎逾(y) 罔(wng) 殆(di) 一箪食(dn) 曲肱(gng) 笃志(d) 2.2.文体知识文体知识 论语 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共 20 篇。 内容以教育为主, 包括哲学、 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

14、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3.3.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自学指导(二)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一)整体感知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交流

15、点拨】提示: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把握重读和轻读。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 2.教师范读第一章,强化解读文意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单变双。如:学学习 朋朋友 乐快乐 温温习 师老师 思思考 知

16、知道 择选择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其他章节的意思,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二)疏通文意(二)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子曰( ) (2)人不知而不愠( ) (3)不亦君子乎(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5)传不习乎( )(6)不逾矩( )(7)学而不思则罔( )(8)思而不学则殆( ) (9)人不堪其忧(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1)饭疏食饮水( )(12)曲肱而枕之( ) (1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4)匹夫不可夺志也( )(15)博学而笃志( )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 ) 3.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

17、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5)饭疏食饮水( ) 4.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 (2)饭疏食饮水(古义: ;今义: 。) (3)三人行(古义: ;今义: ) (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 ;今义: 。) 5.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义而富且贵( ) 切问而近思( )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 8 可以为师矣( ) 6.语气词 (1)传不习乎( )(2)可以为

18、师矣() 1.理解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子曰(先生,指孔子) (2)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3)不亦君子乎(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5)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6)不逾矩(越过,超过) (7)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9)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爱好) (11)饭疏食饮水(吃) (12)曲肱而枕之(胳膊) (1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指河水;舍:舍弃,放弃) (14)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 (15)博学而笃志(纯一,专一)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

19、”,愉快) (2)吾十有五(“有”同“又”) 3.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乐趣) (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4.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3)三人行(古义: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日子。) 5.一词多义 9 而:学而时习之(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为人谋

20、而不忠乎(表转折)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 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 不义而富且贵(表顺承) 切问而近思(表顺承)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做) 6.语气词 (1)传不习乎(相当于“吗”) (2)可以为师矣(相当于“了”) (三)重点句子的翻译。(三)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答:答: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答

21、: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答: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答: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孔子在河上感叹说:时光的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0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答:答: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博览群书广泛地学习,志向专一,能恳切地提问,从身边的事情出发思考的问题

22、,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四、拓展延伸 用本节课所强化的解读文意的方法,解读下面几则论语。 子曰: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加点的词。 (1)诲女知之乎( )(2)是知也( ) (3)其恕乎( ) 2.翻译这两则论语。 答:答: 【交流】【交流】(1)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2)子贡问道: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 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第二

23、课时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一)整体感知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答:答: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其教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 (2)学习方法:学

24、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复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3)品德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11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博学而笃志,切问

25、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2.“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答:答: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3.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答:答: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

26、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诱惑或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二)积累成语(二)积累成语 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 答:答: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富贵浮云:不

27、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三)各抒己见(三)各抒己见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怎么看待“箪食瓢饮”? 答:答: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 12 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十分赞同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好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三、拓展延伸 1988

28、年初,75 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有人说: “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找智慧。请你积累五则课本之外的论语名言,和大家分享。 答:答: 【交流】【交流】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四四同步小测同步小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_) 学而不思则罔(_) 思而不学则殆(_) 不亦说乎(_

29、) 三省吾身(_) 传不习乎(_) 不逾矩(_) 一箪食(_) 好之者(_) 曲肱而枕之(_) 博学而笃志(_) 逝者如斯夫(_) 【答案】 (1) . yn (2) . wng (3) . di (4) . yu (5) . xng (6) . chun (7) . y (8). dn (9). ho (10). gng (11). d (12). f 【解析】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省”是多音字,shng,xng,“三省”读“xng”,“说”是通假字,通“悦”,要读通字的拼音“yu”。“愠

30、”不要读成“wn”。“笃”不要读成“m”。“夫”不要读成“f”。“好”是多音字 ho,h o,“好之者”拼音是“ho”。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 (4)思而不学则殆 ( )(5)吾日三省吾身 ( )(6)学而不思则罔 ( ) (7)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9)博学而笃志( ) 【答案】(1)按时。同“悦”,愉快。(2)从。(3)生气,恼怒。(4)疑惑。(5)自我检查、反省。(6)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7)越过。(8)喜爱,爱好。(9)坚定。 13 【解析】理解词语

31、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说”在这里指:同“悦”,愉快;“愠”,生气,恼怒;“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 博学而笃志。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C 【解析】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

32、来替代。C 项中“说”通“悦”,喜悦,高兴。其他选项没有通假字。 4.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 B. 温故而知新 C. 学而时习之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答案】A 【解析】A 项的“而”:表转折关系;B 项的“而”:表承接关系;C 项的“而”:表 b 承接关系;D 项的“而”:表承接关系。故选 A。 5.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B.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 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D. 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答案】D 【解析】A.了解/得到;B.指学过的知识/指学问和事业;C.表承接/

33、表并列;D 项“习”均译为“复习”。 6.下面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C 【解析】C项有误,该项应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7.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记录_言行的一部书,是_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_,字_,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_家。 (2)人们常说的“四书”是指_大学中庸_这四部书。 【答案】 (1)孔子及其弟子 儒 丘 仲尼 教育 (2)论语 孟子 【解析】牢记有关孔子和“四书五

34、经”的文学常识。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四书五经”是四书、五 14 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8.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学习周围人的长处的名句是:_,_。 (2)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_,_”给出了答案。 (3) 论语 中阐述 “学习” 与 “思考” 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 _。 (4)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

35、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_,_,_”,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5)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_,_”。 【答案】 (1)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5)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解析】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罔”“殆”“曲肱”“斯夫”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