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试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9607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试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试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试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试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 1.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矛盾,统治者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这表现在( ) A.联络西域、夹击匈奴、通婚和亲 B.北击匈奴、南抚夷越、开凿灵渠 C.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 D.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2.西汉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的一系列涉外机构,域外国家与西汉王朝日益频繁的贡纳关系,都反映了西汉对外思想的巨大进步。这说明,西汉对外关系( ) A.秉承了天朝上国观念 B.呈现出制度化特征 C.采取了朝贡外交模式 D.抛弃

2、了传统华夷观 3.朝鲜高丽律的篇章内容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的大宝律令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 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C.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 4.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道:“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判断,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当时经济凋敝 B.表达了作者恢复中原的愿望 C.当时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D.反映了当时社会秩序混乱 5.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除历书外,儒家经

3、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这种交往( ) A.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 C.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 D.标志着朝鲜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6.清朝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利用喇嘛教以收功。青海、喀尔喀、内蒙古及伊犁等处,皆为其檀徒(佛教信徒)”。为此清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是( ) A.平定漠西蒙古 B.设置伊犁将军 C.册封达赖、班禅 D.实行改土归流 7.“为国捐躯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如果国家受到灭亡或被占领的威胁,那么为之而死也是心甘情愿的。”这是法国民族英雄在百年战争(13371453年)中留下的豪言壮语,它反映了( )

4、 A.百年战争的惨烈 B.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C.民族意识的觉醒 D.法国已经成为民族国家 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视普及初等学校体育教育为重建军事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一个有效途径。政府首次采取立法手段将体育设置为初等学校必修课,希望初等学校通过开展体育和军事教育,为军队输送忠诚强健的“公民战士”。这一做法反映了( ) 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重视国防事业 B.体育教育决定国家未来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面临内忧外患 D.法国强化民族国家意识 9.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

5、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这反映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A.确立了国家主权的概念 B.将宗教排除在国家治理之外 C.建立起了近代外交制度 D.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10.从机制上看,国际联盟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成为空谈的主要原因是( ) A.国联成员国并非真心维护世界和平 B.德国等具有发起战争危险的国家参与 C.美国、苏联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D.国联代表大会和行政院决议坚持“全体一致”的原则 11.“传统国际法历来把诉诸战争权看作是主权国家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利,巴黎公约则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从而成为战

6、争是否合法的分水岭。”这里的“巴黎公约”是指( ) A.凡尔赛条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D.非战公约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 ) A.促进对外开放 B.发挥经济特区的作用 C.保证民族平等团结 D.保障民族高度自治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通过外交的不断努力,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下列最能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的是( ) A. “一边倒”外交方针 B.和平共处五

7、项原则 C.倡导共建“一带一路”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史可简略划分为两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基本以革命为视角;此后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以发展为视角。这表明( ) A.两个阶段的外交政策存在根本性区别 B.国际格局演变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 C.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 D.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5.下表为外交大事记(部分)。根据表中的史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981 年底 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 年 中

8、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 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 年 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A.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B.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项事务 C.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事务 D.中国努力构建新型区域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 5 小题,第 16题 10 分,第 17题 11 分,第 18题 12分,第 19 题 10分,第 20题 12分,共 55 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明清时期加强边疆管理的部分措施 地区 明朝 清朝 台湾 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

9、省 东北 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 蒙古 修筑长城;隆庆和议;册封鞑靼设立盟、旗两级单位管辖;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通过满蒙联 首领,恢复贸易 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 新疆 平定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西藏 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确立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与金瓶掣签制度;设立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 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权 西南 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

10、司长官,实行土司制度;永乐后开始实行改土归流,朝廷派遣流官直接统治 平定“三藩之乱”;大规模地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材料二 1761年,为解决乌鲁木齐兵屯地荒和内地流民无地可种的问题,乾隆命令陕甘总督杨应琚招募内地流民前往乌鲁木齐种地,杨应琚遂从甘肃安西、高台等处招募贫民四百户,携眷前往屯种。1764 年,甘肃大旱,乾隆再次提出从内地迁移居民至乌鲁木齐,杨应琚从肃州、敦煌共招七百零八户前往。至乾隆末年,乌鲁木齐地区民屯,共开垦土地五十多万亩。 摘编自清高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两朝边疆管理的共同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内地迁移

11、居民至乌鲁木齐的历史作用。(4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 100 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材料二 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

12、”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丝绸之路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 年 8 月 27日,非战公约的签字仪式在法国巴黎举行,比、捷、法、德、日、意、波(兰)、英、澳、加、印(度)、爱(尔兰)、新(西兰)、美、南非等 15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签字仪式,1929 年 7 月25 日生效。其由序言和正文 3 条组成。第一条:缔约各方以它们国家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战争来解决

13、国际纠纷, 并在它们的互相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缔约各方同意,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者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者起因如何,只能以和平的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第三条:本条约由序言内所列缔约各方按照它们各自的宪法程序加以批准,并于所有它们的批准书均交存华盛顿时,在它们之间立即生效。但对当时为世人所瞩目的裁军问题丝毫没有涉及,对于破坏公约的国家也没有制定制裁的措施。且各帝国主义列强还有各自的解释和保留条件,如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 摘编自高秋芬评析 材料二 美国参议院辩论非战公约时,参议员一致认为非战公约的签订使美国掌握了“和平的领导权

14、”,而没有承担任何义务。加利福尼亚州的参议员约翰逊说,他投票支持,但不认为这项条约能防止战争。他还引用诗人维朗的诗句,嘲笑公约是“无舵之船,无屋宇之街衢,无字之书,无剑之鞘,无指针之钟表,无花朵之花冠无菜肴之餐桌”。 摘编自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战公约所体现的原则及其积极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对非战公约的评价。(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主要涉及地区 主要表现 第一阶段:形成 16 世纪至 19 世纪中叶 由欧洲到北美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 第二

15、阶段:发展和扩散 19 世纪中叶至 20世纪中叶 逐渐波及世界 民族国家的涌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第三阶段:在全球的确立 20 世纪中叶至 20世纪90 年代 亚、非、拉地区和欧洲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第四阶段:陷入困境和新发展 20 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 民族主义受到冲击;地区间民族矛盾突出 摘编自美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民族主义的发展予以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 合)(10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统一以后,分化、削弱了突厥,与中亚诸国和波斯建交,又与林邑、赤土、真腊、婆利等东南亚国家

16、及日本有了交往。隋朝对高丽的几次大战是引起农民大起义的重要原因。隋朝在农民起义中灭亡,对外关系暂时中断。唐朝统一后,平定了突厥,建立了安北、单于、安西、北庭四大都护府,在越南北部设安南都护府,在辽东和朝鲜北部设安东都护府,并与吐蕃建立了友好关系曾与隋朝有交往的国家恢复了与唐朝的关系。此外,天竺(印度)、大食(阿拉伯)、拂菻(拜占庭)、骠国(缅甸)、室利佛逝(苏门答腊)、诃陵(爪哇)等许多国家也与唐朝有了交往。安史之乱以后,对外关系的发展陷于停顿。吐蕃乘机攻占河西、陇右、安西、北庭,阻断了中西交通。唐朝后期与五代,中外关系处于收缩状态。 张维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明确宣布:

17、不承认旧中国的任何外交关系,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凡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国政府愿在平等、互利及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对外关系从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 国友好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作为根本目标。在毛泽东、邓小平等亲自领导下,对外关系取得了伟大成就,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倡导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摘编自唐培吉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时期对外关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

18、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原因及其外交特点。(6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答案:D 解析:秦朝修筑长城抵御匈奴,体现了“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丝绸之路开辟,体现了“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D 项正确。 2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西汉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的一系列涉外机构,域外国家与西汉王朝日益频繁的贡纳关系”,可知西汉建立涉外机构,并与域外国家保持贡纳关系,这说明对外关系呈现出制度化特征,B 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体现 A 项,排除。 C 项不能完全体现题干主旨,排除。 D 项“抛弃”说法绝对,排除。 3 答案:C 4 答案:B 解析: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民族政权

19、并立。该词表达了辛弃疾想通过军事战争替君王收复河山的愿望,故 B 项正确。 5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国文化对朝鲜的影响,这种交往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C 项正确。朝鲜与中国的关系属于对外关系范畴,与君主专制无关,A 项错误。当时朝鲜是明朝的藩属国,B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朝鲜开始实行科举制度,D 项错误。 6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喇嘛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分别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故选 C 项。 7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民族

20、意识的觉醒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C 项正确。 8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开展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诚强健的公民战士”,公民对国家的忠诚是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这一做法反映了法国强化民族国家意识,D 项正确。“国防事业”的概念太大,A 项不符合题意。对国家未来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基础,B 项错误。C 项与史实不符。 9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规定反映了国家主权的神圣性,排除了天主教会、霸权强国对国家主权的干涉,确立了国家主权的概念,A 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主张建立本民族的宗教,排除 B 项。题干材料与近代外交制度无关,排除 C 项。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排除 D

21、 项。 10 答案:D 解析:A、B 两项叙述不准确,也不符合“从机制上看”的题目要求;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苏联加入国联很晚,这反映了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不是国联未能制止侵略的主要原因,排除 C 项。“全体一致”原则使参加国联的任何一国都可以阻挠决议通过,D 项正确。 11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巴黎”“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从而成为战争是否合法的分水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8 年 8 月,美、法等国在巴黎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D 项正确。 12 答案:C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在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

22、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C 项正确。 13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时间信息,可知 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 年 6 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B 项正确;“一边倒”外交方针具有意识形态色彩,排除 A 项;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出现于改革开放后,不符合题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时间信息,排除 C、D 两项。 14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阶段与中国强调阶级斗争有关,第二阶段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

23、关,这表明中国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国际形势作出判断,调整外交政策,C 项正确。两个阶段的外交政策只是阶段性不同,根本出发点都是维护本国利益,A、B 两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不是划分外交阶段的原因,D 项错误。 15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缴纳有关摊款”“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可知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A 项正确;联合国的事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全面参与”,排除 B 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其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排除 C 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全球性的活动并不是区域关系

24、,D 项错误。 16 参考答案:(1)共同特点:有战有和;武力平叛;册封当地首领;设立管理机构;尊重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人士。 (2)作用:缓解内地人地矛盾;促进了新疆地区的开发;促进民族交融、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17 参考答案:(1)意义: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交通道路;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交流;促进了中国同中亚、西亚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2)变化:唐中后期陆路衰落,海路发达;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日渐衰落。原因:唐朝“安史之乱”的爆发;明清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自守的政策。 18 参考答案:(1

25、)原则: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积极意义: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法西斯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2)评析:约翰逊的评价有失偏颇。一方面,他确实看到了非战公约的局限性:如没有涉及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等;但他忽略了非战公约在限制国家战争权、确立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19 参考答案:示例 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世俗权力得到加强;宗教改革使

26、民族语言得到普及;启蒙运动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把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付诸实践。 第二阶段:工业革命促进各国经济联系加强,民族国家的重要性提升;德国、意大利完成国家统一,民 族国家日益增多;列强侵略激发亚非拉人民民族意识觉醒,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民族问题被掩盖;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欧洲国家为维护独立与发展,走上一体化道路,欧洲共同体形成。 第四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民族主义呈现两种发展态势。一方面,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家间依赖性加强,民族界限和概念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冷战结束,原先被掩盖的民族问题爆发,民族主义有了新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国家间的接触空前频繁,相互之间的差异和矛盾突显,强化了对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20 参考答案:(1)状况:时断时续,隋唐前期一度繁盛,后期走向衰落;交往的国家以亚欧国家为主。因素:国家的统一与分裂;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管辖力度;战争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华文化圈的吸引等。 (2)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发展外交关系。特点:强调独立自主、反帝反殖反霸、建立友好外交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