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9580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16 6 我的叔叔于勒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的方法。 2.整体感知人物的命运、态度、性格;结合社会实际,理解小说的主题。 3.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他的匠心独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体会小说运用第一人称“我”叙事的技巧。 3.激发爱善憎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现在有两样东西金钱和亲情,摆在你的面

2、前,而你只能选择一样,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亲情) 是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会这样选择呢?为什么有的人遇到分离几十年的亲兄弟非但不去相认,反而要避而远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 二、预习检查二、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拮据(jij) 不堪(kn) 诧异(ch) 恐怖(b) 栈桥(zhn) 牡蛎(ml) 糟蹋(t) 阔绰(chu) 煞白(sh) 撬开(qio) 褴褛(lnl) 嘟囔(nn) 衣冠(un) 哲尔塞岛(zh) 别墅(sh) 女婿(xu) 2.解释下列词语。 (1)拮据:缺少钱,经济境况不好。 (2)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面上的长桥,

3、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 (3)糟蹋:文中是浪费的意思。 (4)褴褛: (衣服)破烂。 (5)张皇:惊慌,慌张。 (6)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7)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8)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 (9)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10)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 ,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11)狼狈不堪: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12)端详:仔细地看。 (13)恭维:为了讨好而赞扬。 (14)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15)煞白:由于恐惧、愤怒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16)诧异:觉得奇怪。 3.测评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4、?最主要的是什么? 答案: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小说的情节由_、_、_和_构成。 答案: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_、_、_和心理描写。 答案: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 ,19 世纪后半期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 亨利并称为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一生 漂亮朋友 ,中短篇小说项链 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 莫泊桑曾参加普法战争,此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

5、说及三部游记,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善于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众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其作品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批判了人们精神的堕落。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 1883 年, 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 当时的法国, 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 而且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期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

6、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这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3.知识链接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法国的莫泊桑 羊脂球 , 俄国的契诃夫 变色龙 , 美国的欧 亨利麦琪的礼物 。 四、合作探究四、合作探究 1.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吗? 明确:小说描写的是“我”的叔叔于勒不仅挥霍尽自己应得的遗产,还大大占用了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父亲只好打发于勒到美洲去了。没想到于勒竟发了财,而且来信说要赔偿父亲的损失,于是贫困中的“我们”一家日夜盼望于勒归来,二姐还借此促成了婚事。在一家人去哲尔赛岛旅游时,在船上遇到沦为穷水手的于勒。大家的希望变为失

7、望,母亲大骂于勒,最后“我们”远远地躲开了于勒。 2.阅读课文,理清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明确:菲利普与于勒是亲兄弟关系,菲利普是哥哥,于勒是弟弟;菲利普与克拉丽丝是夫妻关系;于勒与克拉丽丝是叔嫂关系; 若瑟夫 ( “我” ) 以及两个姐姐与菲利普夫妇是子女和父母的关系; 若瑟夫 ( “我” )以及两个姐姐与于勒是侄儿、侄女和叔叔的关系。这是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至于其他人物:看上二姐的女婿、介绍情况的船长可算作外人。 3.学生自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相应的序号,同时把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圈画出来。 明确:菲利普夫妇称呼于勒的词语: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

8、勒、有办法的人;小子、家伙、贼、讨饭的。 五、问题探究五、问题探究 1.课文中菲利普夫妇称呼于勒的词语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明确: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小子、家伙、贼、讨饭的。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然后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可是后来于勒破产又失去了钱,还可能会回来花他们的钱。总之,他们对于勒的称呼因于勒的贫富而发生变化。 2.小说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你能找出他们是如何变化的吗?请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于勒的经济状况 菲利普夫妇采取的行动 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 赚了点儿钱,希望能够赔偿父

9、亲的损失 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成了穷水手 明确:打发于勒到美洲去 每星期日去海边迎接,拟定上千种计划 暴怒,改乘别的船,躲开于勒 3.在故乡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小说三要素。我们都知道,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你能将这篇小说的情节划分为这四部分吗? 明确: (示例)开端(第一部分) (14) :盼望于勒。 发展(第二部分) (519) :夸赞于勒。 高潮(第三部分) (2047) :巧遇于勒。 结局(第四部分) (4849) :躲避于勒。 六、拓展延伸六、拓展延伸 对于金钱,名人这样说: 1.凡事若在金钱利益上着眼,就难免在人情道义上有几分刻薄。罗兰 2

10、.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三毛 3.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 在此基础上,谈谈你对金钱的认识。 提示: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七、课堂小结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初步了解了他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围绕着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把 19 世纪欧洲金钱高于亲情的社会现实揭露得淋漓尽致。 八、板书设计八、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描写又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

11、描写,描写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情节安排又多以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为主。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两个方面。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 课文描写人物时,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菲利普夫妇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下面同学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再次深入研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求答案。 (小组同学可以小声探讨,教师巡视提示。 ) 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 (一)人物形象 1.品析菲利普

12、夫妇在意外遇到于勒时各自的言行神态,探讨他们遇到于勒时的心情、态度是怎样的。 示例: 人物 语言 动作 神态 菲利普 “就就是我的弟弟呀。 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 有很好的地位, 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 / “啊! 啊! 原来如此如此”/“咱们怎么办呢?”/“出大乱子了!” 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父亲赶紧走去/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神色张皇/神色很狼狈 克拉丽丝 “你疯了! 既然你知道不是他, 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

13、吃咱们!”/“应该把孩子们领开。”/“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 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在哆嗦/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突然暴怒起来/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 明确:菲利普紧张、恐慌以致失魂落魄;克拉丽丝虽有过短暂的慌张,但很快镇静下来,并沉着冷酷地做了安排。 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我们可以看出遇到于勒时,菲利普夫妇极度失望、担心、害怕,害怕于勒认出自己,避之唯恐不及。 2.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态度中,你认为菲利普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又有什么作用?

14、明确:菲利普是一个狠心、冷酷的可恶、可鄙的人。他只认金钱不认亲兄弟可恶,狠心;金钱至上可鄙,冷酷。作者通过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揭露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揭示了资本 主义社会金钱至上这一主旨。 3.文章还有哪些语句能够体现出作者对菲利普夫妇讽刺的态度? 明确: (示例)“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揭示了菲利普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想进入上流社会的思想。 “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菲利普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地描写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菲利普夫人自

15、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展露无遗。 4.通过小说的细节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菲利普夫妇是很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们自私贪婪、唯利是图、冷酷无情、嫌贫爱富。菲利普还爱慕虚荣,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小气精明、临乱不慌、刻薄泼辣。 5.小说从哪些不同侧面勾勒出了于勒的人物形象? 明确: (1)第 6 段,传说的于勒:品行不好,挥霍钱财。 (2)第 10 段,信中的于勒:希望回报家人,渴望亲情,不愿家人为他担心。 (3)第 33 段,船长谈于勒:沦为穷水手,无颜见家人,不愿再次成为家人负担。 (4)第 42 段, “我”眼中的于勒:衰老,愁苦,疲惫,让人同情和怜悯。 6

16、.你能否在这些材料中发现一个真实的于勒?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评价于勒?作者塑造于勒这一形象的作用有哪些? 明确: (示例)于勒年轻时有挥霍钱财的恶习,是应当谴责的。然而,被亲人赶出家门漂泊海外的于勒心中仍然保存着对家人的牵挂和希望回报家人、不愿家人为他担心的亲情,这又是他善良可贵的品质。 纵观于勒的一生,他经历了家人的唾弃及海外的漂泊。海外漂泊的过程中,他虽有一时的成功,然而终究又不可挽回地沦为一个衰老穷苦的水手。从这一点上看,于勒是人生的失败者,他的一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出艰苦挣扎的小人物的悲剧。总的来说,于勒虽然有较大的缺陷,然而他善良的本性和坎坷的命运却是值得我们同情的。 小说紧

17、紧围绕着于勒的命运展开,他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7.于勒虽曾是浪子,但终究是菲利普先生的亲兄弟。那么菲利普夫妇是如何对待这个亲兄弟的呢?请画出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句子,概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 明确: (示例) (1)于勒无钱: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勒阿弗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骂于勒是“坏蛋” “流氓” “无赖” ,打发他去美洲(赶走) 。 (2)于勒发财: 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18、! ”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 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 赞于勒是“好心的” “有办法的人” ,盼于勒回来。 (3)于勒落魄: 母亲马上回答道: “应该把孩子们领开。”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 “出大乱子了! ”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不仅不相认,还大骂于勒是“贼” ,而且还要躲开于勒。 简单来说,就是: 于勒无钱:骂赶走; 于勒发财:赞盼望; 于勒落魄:骂不认。 (二)梳理情节 1.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

19、面的提示,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 提示:原因结果(逻辑) 期待破灭(心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 悬念结局(技巧) 明确:于勒挥霍家产,导致菲利普一家生活艰辛,菲利普一家期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 听到于勒发财的消息,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发现于勒变成穷光蛋,成了又老又穷的水手,希望破灭,又急又气,害怕背上包袱,明知对方身份却不相认(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 菲利普一家苦苦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一家人盼他回来搭

20、救在船上巧遇一个与于勒相貌相似的水手,他是谁?原来就是破产的于勒,一家人希望破灭,失望而归(技巧) 2.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你能找出这篇小说的线索吗? 明确: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暗线是于勒的贫富变化。 3.请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试着画一幅较详细的情节结构图。 明确: (示例) (三)赏析环境描写 本文中对环境的描写不多,但每一处都有着其独特的作用。试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赏析其作用。 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明确:描写了海上明丽的景色,烘托出菲利普一家人

21、欢快的心情:于勒就要给他们带回来一大笔钱,他们可以很体面地生活了。反衬下文遇到于勒后情绪的变化。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明确: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对照。 “紫色的阴影”语意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 【小结】 (1)自然环境的作用是衬托:愉悦心情;阴郁心情。例如: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衬托:愉悦心情)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衬托:阴郁心情) (2)社会环境 例句: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

22、了。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 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一个终于下决心求婚的女婿写出了一个社会:金钱至上) 四、问题探究四、问题探究 1 “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 “我”是一个涉世未深、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少年。 “我”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我”是本文的叙事人。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构筑全文,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同时“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 。用一个未被拜金主义玷污的孩子对穷叔叔的同情,反衬出父母的冷酷、自私,深刻地批判了

23、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便于揭露金 钱社会扭曲人性的罪恶。 “我” 起寄托作者感情和希望的作用。 对于父母的举动, “我” 是不赞同的, “我”面对穷苦潦倒的叔叔于勒,心里默念“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并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在这一人物的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人性的期望。 【小结】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揣摩: (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 (3)通过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等描写分析人物; (4)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2.本文的主人

24、公是谁? 探究:菲利普夫妇。小说详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这是文章的明线,而于勒的贫富变化则是暗线,对于勒的描写多为虚写和略写。 探究:于勒。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都是紧紧围绕于勒展开的,于勒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都是围绕于勒展开的,文章是以于勒的遭遇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明确:这篇小说虽然题为我的叔叔于勒 ,而事实上却重在表现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并且是通过菲利普夫妇来揭示文章主题的,所以说菲利普夫妇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小结】如何确定小说的主人公? 首先确定整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然后在整个故事中找到一条叙事

25、线索,在这条叙事线索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或者是说作者着墨最多的(正、侧面描写均可),并且符合中心思想的人物就是主人公了。 五、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 1.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2.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作用主要有: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时代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社会环境)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或人物形象。 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的感情) 。 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或表现主题做铺垫。

26、 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深化作品主题。 象征、暗示(增加文章的美感,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 。 3.小说环境描写设题的答题方法:首先确定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接着找出具体表现环境特点的词语,概括环境描写的具体内容和环境描写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句,从内容、人物、情节和主题等方面确定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 4.解题一般格式: 通过描写天气、 景物或格局、 陈设、 民俗民风等具体环境, 交代了, 渲染了,烘托了,为下文做铺垫。 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环境描写的类型和环境描写的位置来判断作用。 从类型上来看,自然环境描写多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人物心情;而社会环境描写,常常是交代故事发生

27、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等。 从位置来看,一般情况下,环境描写在开头,往往会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在中间,则往往在推动情节发展和烘托人物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结尾,其作用往往是深化主题。 六、课堂小结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篇小说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对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形象,尖锐地批判了金钱社会扭曲人性的罪恶,揭露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七、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 菲利普:自私,虚荣,贪婪,势利 人物形象 克拉丽丝:精细,冷酷,虚伪,自私 “我” (若瑟夫) :涉世未深,天真单纯

28、,富有同情心 八、作业布置八、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环境描写。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人物形象,揭露了 19 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那么,作者是想表达怎样的主题呢?让我们进一步深入文本,去探个究竟。 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 1.本文的情节安排巧妙自然,表现在哪些地方?这样安排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起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的情节安排巧妙自然之处,主要表现在高潮部分,即当菲利普一家人正高兴地乘船去哲尔赛岛旅行,却在船上和他们盼望已久的现已沦为穷水手的于勒邂逅。说它巧

29、妙,是因为这种相遇正好是在他们乘坐的船上,正好是在他们兴冲冲地去旅行的时候;说它自然,是说于勒生意上失败,不愿回到勒阿弗尔再受兄嫂的气,就在船上当了水手,菲利普一家正好乘这艘船,也就很自然地相遇。正是由于这一情节的安排,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的性格才得以最充分的表现,小说的主题也就得到极为生动和深刻的体现。 2.故乡中,作者安排了个“我” ,本篇中也有个“我” ,这两个“我”在作品中的作用一样吗? 明确:基本上一样。在本篇中“我”是叙事人,把各种事件串成整体。小说所有人物的态度、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 “我”是个孩子,以纯真的童心,从“我”的角度来评说其他人物,寄托着作者的褒贬、爱憎

30、、喜怒和哀乐,使读者随着“我”的感受去嘲讽、去鄙夷、去同情、去怜悯,既有利于表现主题思想,又增添了小说的亲切感与真实感。 3.小说的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 我的叔叔于勒这个标题强调了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点明了于勒与菲利普夫妇一家的亲属关系。作者对于勒本人着墨不多,主要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示他的经历、遭遇和性格特征,但他对作品情节发展和主题的表现却起了关键作用。小说以他为纽带,推动情节的发展。标题寄寓了作者对于勒的同情,对菲利普夫妇的谴责。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的。标题正是采用了叙述者“我”的口吻来表达的。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亲,而他的儿子若瑟夫却偏偏要认“我的叔叔” ,这就无情地鞭挞

31、了像菲利普夫妇那样丑恶的拜金主义者,含义很深刻。 4.“信”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于勒从美洲写来的两封信,被菲利普夫妇誉为“家里的福音书” ,这对小说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心理和揭示中心思想起了重要作用。 原来是菲利普“全家的恐怖”的于勒,突然变成菲利普一家的“希望” ,其关键就是他的两封信。于勒两封信的内容要点是: (1)说他赚了点儿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他的哥哥的损失; (2)说他发了财就会回到勒阿弗尔,并希望为期不远就可以一起过快活的日子。于勒透露金钱信息的来信,对菲利普夫妇具有无比巨大的诱惑力量。从此,在他们心中分文不值的“坏蛋” “流氓” “无赖” ,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

32、人” , “一个有办法的人” 。 “信”所带来的变化,说明金钱是支配一切的力量。它使菲利普夫妇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朝朝暮暮做着黄金梦,它又使菲利普的二女儿赖以顺利成婚。围绕着这两封信,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得以充分揭露,所以我们说, “信”是情节发展的基础,它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5.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的主题的? 明确: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 19 世纪的法国社会,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 19 世纪后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

33、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作品的主题可以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于勒被弃的遭遇都是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缩影。恰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 “现代的、资产阶级的家庭是建筑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筑在资本上面,建筑在私人发财上面的。 ”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个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他们挣扎在社会的底层,因为于勒的恶行,将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艰辛,导致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一家人摆脱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现实是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面对无奈的现实,他们的选择无疑是艰难

34、的。 三、问题探究三、问题探究 1.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什么主题? 明确: (示例)小说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在现实社会里金钱关系对人、对人性的扭曲和破坏,表现了作者对“金钱至上”的思想的批判。 2.一副对联概括了两部分内容,上联: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下联: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这副对联说出了,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了幻觉,明明远在天边,却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当成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订了上千种计划。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于勒,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骨肉兄

35、弟如同陌路人。前后之间构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切是因为什么?这副对联少了一个横批。请同学们来拟。 (出示对联) 明确:世态炎凉(也可以写作:人不如钱或金钱至上) 四、写法探究四、写法探究 1.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视角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明确: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小说对冷酷的社会现实的揭露,主要是通过菲利普夫妇的几次态度变化来展开的,作者对他们两人是持批判态度的。对于“我”则不然,从细节中可以看出, “我”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无论是“我”面对穷苦潦倒的于勒,心里默念“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还是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都表现出“

36、我”对父母的举动是不赞同的。在这一人物的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人性的期望。以“我”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有利于拉开适当的距离,为小说思想主题的展开留下空间。同时,这样写也有利于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 2.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试举例加以说明。 明确:作者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表情、动作、言谈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以菲利普为例,如文中写他发现卖牡蛎的老水手很像于勒时,他“突然好像不安起来” , “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这是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时心中充满了恐惧的表现。当他从船长处证实老水手确实是于勒时,他“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 ,可见这打击是

37、何等沉重。当他回到妻子身旁时, “神色张皇” ,说话“结结巴巴” ,最后低声嘟囔着: “出大乱子了! ”这表现出他内心的极度恐慌,仿佛大难临头,慌乱到了极点。 3.本文情节曲折,构思巧妙,有些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试举例谈谈。 明确: (1)于勒在外面发了财,过了十多年,富翁于勒竟一下子变成了穷水手。确实出人意料,可又在情理之中,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尔虞我诈的社会,这个被哥哥“打发”走反而“赚了点儿钱”的于勒,在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中是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 (2)菲利普一家与于勒在一条船上相遇,也是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由于于勒穷困潦倒,年老而流落异乡, 被船长带回却又无脸回家,只

38、好栖身船上;二姐婚礼后全家到穷人最理想的哲尔赛岛去旅游,这就必须乘船。在船上,作者又设计了“吃牡蛎”的情节,这样,菲利普一家就合乎情理地与卖牡蛎的于 勒在同一条船上相遇了。 4.这篇小说除了叙事手法、 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外, 在写作手法方面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明确: (1)以小见大。从家庭琐事中“开掘出不寻常的社会意义” 。 (2)设置悬念。前四段倒叙,设置悬念。文章第 3 段说: “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父亲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作品贯穿着两条线

39、索。明线是菲利普夫妇等对于勒的逐、盼、遇、躲,暗线是于勒的沦落、暴发、再沦落,双线并行。 (4)对比手法。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 “我”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对比等。 五、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着说一说。 示例:在父亲不经意间转头时,他的眼睛定住了,放出异样的光。原来他看见斜对面的几个打扮入时的男子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一个人, 只见这个人衣着光鲜, 正笑盈盈地对身边的人兴高采烈地讲着什么。“于勒! ”父亲喃喃地说。父亲真想跑过去,攥住这个人的手,说: “于勒,我可想死你了。 ”但他担心过于冒失,认错人会很尴尬。他来到

40、母亲面前,低声说: “真奇怪!这位有钱人怎么这么像我的弟弟于勒?”母亲兴奋地跳了起来,尖着嗓子喊: “在哪儿?”父亲指给她看,她一看,说: “我看就是! ”于是下意识地理了理头发,兴奋地说: “你怎么不去相认呢?”于是一家人手忙脚乱一番,准备前去认亲 六、课堂小结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篇小说以小见大,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勾勒出一幅 19 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让我们体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以及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对照我们现在的舒适生活,希望我们珍惜幸福生活,珍惜亲情。 七、随堂检测七、随堂检测 1.文学常识填

41、空。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_(国籍)作家_,他与俄国的_和美国的_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其代表作有_ _等。 2.从全文来看,于勒一生中的经济情况有三次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和态度也出现了三次变化,但菲利普夫妇也有始终不变的方面。请用简洁的词语分别概括这些变化。 (1)于勒经济情况的变化:_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变化:_、_、_,正直、有良心、有办法的人,_、_、_、_。 (3)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_、_,奉为福星,_。 (4)菲利普夫妇始终不变的方面:_。 3.请认真观察下边的漫画,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给漫画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 10 个字,所拟标题一定要起到醒目和警示的作用) _ 4.课文中“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 _ _ 【参考答案】 1.法国 莫泊桑 契诃夫 欧亨利 项链 羊脂球 2.(1)挥霍财产 经商发财 衰败穷困 (2)坏蛋 流氓 无赖 小子 贼 讨饭的 流氓 (3)惧怕 憎恨 深恶痛绝 (4)金钱至上 3.(示例)贪欲人生的陷阱 4.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于勒与“我” 、 “我”父母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我”对父母这种自私冷酷态度的强烈不满,深刻地揭示了文章主题。(意对即可) 八、板书设计八、板书设计 九、作业布置九、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三、四、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