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新高考卷)

上传人:邂*** 文档编号:218245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新高考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新高考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新高考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新高考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年高考押题年高考押题预测预测语文试卷(一) (新高考卷)语文试卷(一) (新高考卷) 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小说到了唐传奇,创作才真正进入自觉与成熟。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说: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 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不仅道出了唐传奇的创作背景,更是精准地概括了它的文体特征与艺术特色。特别是诗意笔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化风格,使作品洋溢着诗的审美意蕴。 人物

2、形象塑造的诗笔运用 虚实相生是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唐传奇塑造人物,通常是截取其重要生活片断,而把另外一些内容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想象。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仅有容色姝丽四字正面叙写,但其美貌却如在眼前,原因就在于作者又借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先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已;又写韦崟派遣家僮秘密察看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先问之容若何,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简单的一问一答,让任氏的绝美之姿跃然纸上。这些铺叙,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这正是诗歌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其他像莺莺传 无双传 虬髯客传等作品,在人

3、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都充分利用了虚实相生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叙事节奏的诗笔推动 古代诗歌长于抒情,但不排斥叙事,它在叙事上讲究取舍剪裁,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策略。这样的诗笔体现在唐传奇的写作中,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独特的叙事节奏与韵律。 具体说来, 一是注重情境的营造, 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演绎人物的不同命运。 如李朝威的 柳毅传 ,当宫中得知龙女的遭遇后皆恸哭,洞庭君听了非常惊慌,赶紧告诉左右的人: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钱塘君还没出场,其性格已宛然可见。接着写钱塘君离去,语未毕,而大声忽发,天坼地裂乃擘青天而飞去。文辞华艳,极尽铺排,创设了一种惊心动魄的

4、情境,有力烘托了钱塘君的勇猛。二是通过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创造出一种有别于历史叙事的节奏美。比如霍小玉传 ,故事情节波澜起伏,高潮迭起,但其情节的组织和推进既非建立在线性时间链条上,也不是建立在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基础上,而是借助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在平行化的不同空间背景上,演绎人物不同的命运遭际,从而完成小说叙事的时空转化。 含蓄情感的诗笔表达 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同样体现出含蓄蕴籍的艺术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宣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 如李景亮李章武传对人鬼之恋的描写,感情真挚,催人泪下。王氏鬼魂与李章武相会之际的一系列动作语言描写,极

5、力烘托出王氏真挚热烈的感情。与章武连臂出门,仰望天汉,遂呜咽悲怨。连臂可见依依不舍,呜咽正显悲情难抑。用字不多,却言简意丰,含无尽的悲情于举手投足之间,读来让人悲不自胜。这样的含蓄之美正是诗笔艺术特色的体现。 除了小说中的人物情感,作者主观情思的表达也往往十分含蓄。比如皇甫枚的王知古对张直方残暴跋扈的刻画,采用了夸张的笔法,洛阳四旁翥者走者,见皆识之,必群噪长嗥而去。乌兽尚且如此惊惧,人民的水深火热也就可想而知。作者对张直方没有任何直接的评判,但其感情态度显而易见,批判的锋芒因诗笔的运用而更显犀利深刻。 总之,诗笔的运用,使唐传奇呈现出明显的诗化特征,而这一点是传奇小说最为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

6、并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摘编自韩伟唐传奇中的诗意笔法 ) 材料二: 唐传奇中的所谓诗笔叙事,是指以诗歌穿插于小说叙事过程中,或对叙事活动进行干预,或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或进行环境氛围的渲染、情感的抒发等,具有很大的叙事作用。在很多传奇作品中,诗歌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游仙窟中,人物对话皆由酒令诗来完成,男女主人公以诗歌答问,而故事的情节也在这一唱一答中,不断向前推进。诗歌还常成为塑造人物的手段。如莺莺传末尾,莺莺赋诗予张生,自叙别后为君消瘦。容颇憔悴,而今却又看见张生,复劝张生: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用情之深、却为情所伤又无可奈何的悲剧人物形象

7、立现纸上。诗歌的嵌入为唐传奇塑造了一批才情容貌俱佳、情感细腻丰富的人物形象。唐传奇中环境氛围的渲染也常借助诗歌来完成。 陈季卿一文中,书生陈季卿归乡途中吟道:霜钟鸣时夕风急,乱鸦又望寒林集。此时辍棹悲且吟,独向莲花一峰立。以诗写眼前所见之景物,这在客观上增强了唐传奇的艺术表现力。 (摘编自石月清唐传奇中的诗笔叙事简论 ) 1(3 分)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小说发展到唐传奇,开始运用诗意笔法,形成独特的诗化风格,推动创作走向了自觉与成熟。 B 任氏传 莺莺传 无双传等作品,都使用了虚实相生之法塑造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C有些唐传奇善于借助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创

8、造叙事的节奏美, 霍小玉传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D在传奇中穿插诗歌,用以渲染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这是唐传奇中诗意笔法运用的具体表现之一。 2(3 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彦卫认为唐传奇中“可见史才、诗笔、议论”,由此可推知,李朝威在柳毅传中描写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B 任氏传中韦崟与家僮的对话, 柳毅传中“洞庭君听了非常惊慌”的描写,都属于侧面烘托,是虚实相生之法中“虚”的部分。 C在小说创作中,作者不宜有直露式的宣泄,所以唐传奇中的人物情感和作者主观情思的表达,都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 D小说陈季卿中借助诗歌来渲染作品的环境氛围,有很强

9、的艺术表现力,若换成其他方式进行景物描写,则无法取得理想效果。 3(3 分)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云麓漫钞之语,指出唐传奇“文备众体”的特点,旨在引出其诗意笔法。 B文章以大量的例子,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诗笔”的运用形成了唐传奇独特的诗化风格。 C文章在举例时,常常一边叙写事例,一边进行评述,使其“诗意笔法”得到准确阐释。 D文章整体为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则从形象、叙事、抒情等方面层层递进地加以论述。 4(5 分)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唐传奇中的“诗笔”,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具体分析。 5(5 分)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对下面这篇唐传奇的“诗笔”的运用作简要赏

10、析。 博陵崔护,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还。崔亦眷盼而归。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锁扃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岂

11、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妻之。 ( 崔护 )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墙壁墙壁 岛崎藤村 嫂嫂说起话来,总是啰啰嗦嗦的,在旁边听着的弟弟早就不耐烦了,他用“嗯、嗯”,“然后又怎么样了之类的话应付着,后来实在应付不下去了。 “那就是说,山胁的意思是不能再照顾阿吉了,是吧?”弟弟打断了嫂嫂的谈话。 “不,倒也不是这个意思呀!”嫂嫂苦笑着说,“山胁也是个赋闲的人,倒也很愿意照顾阿吉。无论怎么说,阿吉终究是个很拖累人的病人呀,物价又一个劲儿地上涨。”

12、嫂嫂想了想接着说:“听说阿吉也有点过分呐!山胁跑来说,以前对付着吸烟丝就行了,最近却提出要吸纸烟,没办法,只好买来给他了,现在是每天吸两盒朝日牌香烟” 弟弟急着要结束这场谈话,插话说:“如果有十圆的话,阿吉的生活过得去了吧?” “问题就在这儿呀!山胁说如果每个月不多给两圆的话,他照顾不了阿吉的生活。” “嫂嫂,怎么样,”弟弟摸着下巴说,“你把阿吉接来照顾,我每个月拿十二圆,这对你来说岂不是更合算吗?” 嫂嫂消瘦的身体颤了一下:“算了吧!让我和阿吉住在一块儿,那我死也不干。” 嫂嫂特地从下谷来的用意,弟弟这时候才忧然大语。“好吧,就这么办,请你告诉山胁吧!”弟弟沉吟了一下说,“难为嫂嫂跑了一趟,

13、今天可实在没办法。” 正在这时候,弟弟的妻子进来了。 弟弟对妻子说:“你先拿两圆给嫂嫂,剩下的让阿君来取吧!我出去一趟,你把衣服拿来。” 弟弟开始换衣服。妻子从壁橱的柳条包里拿出几双洗干净的布袜子,看了看,从里边挑出一双好一点的,递给了丈夫。弟弟漫不经心地扯断了连缀的线,硬将皱巴巴的布袜子套到自己的脚上。 “嫂嫂,桦太那边有信吗?”弟弟扣着袜扣问道。 “嗯,前些日子来信了,说工作挺好,还向大家问好。” “只要他好好干就行了。” “是啊,我也这么想呀!” “还没往家里寄生活费吗?” “到外边干活,刚刚才一年!” 弟弟戴上帽子,离开嫂嫂,随后走出本所的家门。 哥哥住在筑地的公寓里,弟弟来他家的时候

14、,正巧哥哥打完电话回到二楼的自己房间,说要写封信,就伏在桌子上,急急忙忙地挥动着笔杆。然后又把写完的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封上口,在把身子转向弟弟的同时,拍拍手叫人。 “这是封急信,马上给我投送出去。” 哥哥对公寓的女仆吩咐说,然后打量着弟弟。 弟弟说:“今天我来有点事。” “哦,等等!”哥哥从橱柜里拿出一个新的装着点心的铁盒子说,“别人送的,尝一块。” 哥哥已经有些秃头了,弟弟呢,黑发里也早已夹杂着白发了。兄弟两个几年来一直承担着住在下谷的嫂嫂一家人和阿吉这个不幸的弟弟的生活费用。哥哥的秃头和弟弟的花白头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段历史的斑斑痕迹。 “阿吉那份生活费想请你给垫一下”弟弟说,“这个月

15、我太拮据了。” “哎,你也竟至如此?”哥哥苦笑了,“我以为你满应付得了呢,下谷那边的费用我也没给送去。哈哈哈哈哈!都困难到一块儿去啦!” “还有咧,山胁又要求增加费用了。刚才嫂嫂来说了这个意思,我已经答应了。” “阿吉这家伙真是个使人操心的人呀!”说着,哥哥捋起袖子,“唉,话又说回来了,第一,他的思想方法就是错误的。既然是个窝囊废,就应该像个窝囊废的样儿,老老实实地听从大家的安排。残废到那样,还动不动要责难别人。” 刚才我和嫂嫂商量:“把阿吉接到她那儿,这样在经济上岂不是对她更合适吗?可是嫂嫂说,算了吧,和阿吉住在一块儿,死也不干。” “受照顾的人还说这种话!” “说起来阿吉也真够可怜的了!”

16、弟弟说着,又改变了语气,“我的岳父指责说,我们这样帮助兄弟不对头,哪有借钱帮人的道理。” “嗯,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哥哥爽快地笑了,“而我呢,也有我的想法。我在公寓住了十多年,尽管世人认为我是个无所事事的人;但是,我不记得我麻烦过什么人,我从来也没有从哥哥那儿要过一个铜子。尽管这样,我还是帮助了下谷的嫂嫂一家人。总之,我是在尽力而为。” “这种事呀,一个月两个月算不了什么,长年累月,可就有困窘的时候了。” “可不是嘛,真是困窘极了的时候呀!” 既然哥哥的情况不允许,弟弟站起来,准备再到别处去借钱。 “你看,特意来一趟,实在抱歉。”哥哥说,“喂,等等,我把这些点心分分带回去给孩子吃吧!” 弟弟把

17、哥哥给的点心放进袖兜,离开了公寓。对着冰冷的墙壁,寂寞地卧着病躯;给吃的就吃,不给吃的就不吃;这就是阿吉的生涯。直到四十岁的今天,阿吉对世事不闻不问,像生活在黑暗墙壁的阴影里的什么似地打发着日子。只要是一想到阿吉,弟弟的眼前必定同时浮现出那堵冰冷的墙壁来。墙壁可以说就是阿吉的一生。而且一想到世上还有阿吉那样的人,弟弟不由得为自己的奔波忙碌而感到可笑起来。但是,又觉得只要是阿吉活一天,就不能不养活一天。那天,弟弟也因为还有别的事,风尘仆仆地整整跑了一天,好容易凑够了钱,回到家里。 第二天,按照约定,嫂嫂的女儿来拿照顾阿吉的生活费。当弟弟从钱包里拿出十圆交给她的时候,却反而觉得受到了阿吉的嘲笑:“

18、虽然兄弟很多,却都不够意思啊!” 1908 年(有删改) 6(3 分)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嫂嫂有意提起阿吉要吸纸烟的细节,是为了让弟弟同意增加阿吉每月的生活费用。 B哥哥常年住公寓,雇佣女仆,还有人给他送点心,暗示哥哥的经济状况其实很好。 C弟弟向哥哥转述嫂嫂表示不愿意和阿吉住在一起的话,含有对嫂嫂行为的不理解。 D兄弟俩谈论阿吉时,弟弟的语气发生变化,显示他在借钱帮助阿吉上的纠结心态。 7(3 分)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主要借助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一波三折,吸引读者。 B小说的语言平实、自然,真实地展现了社会普通

19、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 C哥哥和弟弟承担着嫂嫂、阿吉的生活费用,让小说的氛围在冷暗中也不乏温暖。 D阿吉虽未出场,但不可或缺,因为小说是围绕解决阿吉的生活费用展开叙述的。 8(5 分)小说以“墙壁”为题,请简要分析其寓意。 9(5 分)小说中嫂嫂、哥哥和弟弟三人对阿吉的态度各有不同,请探究其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景德元年,契丹举国入寇。魏能、石普等率兵御之。能败其前锋,斩偏将。又攻北平寨,田敏等击走之。又东趣保州,振武小校孙密领十卒侦事,中路遇敌前锋,密等依林木,彀弓

20、弩以待之,敌下马以短兵格斗,密等射杀十数人。 闰九月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败,为敌所获,敌即授以官,稍亲信之,继忠乘间言和好之利。时敌人颇有厌兵意,虽大举深入,然亦纳继忠说,于是遣小校李兴等四人持信箭,以继忠书诣莫州部署石普,且致密奏一封,愿速达阙下。辞甚恳激。兴等言敌主召至车帐前面授此书,诫令速至莫州送石帅,获报简,即驰以还。于是普遣使赍其奏至。上发视之,即继忠状,具言:“臣先奉诏充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自辰达酉营帐未备资粮未至军不解甲马不刍秣二日矣加以士卒乏饮冒刃争汲。”翌日,臣整众而前,邀其偏将。虽胜负且半,而策援不至,为北朝所擒。非唯王超等轻敌寡谋,亦臣之罪也。北朝以臣早事宫庭,尝荷边

21、寄,被以殊宠,列于诸臣。尝念昔岁面辞,亲奉德音,惟以息民止戈为事。况北朝钦闻圣德,愿修旧好,必冀睿慈,俯从愚瞽。”上谓辅臣曰:“朕念往昔全盛之时,亦以和好为利。朕初即位,吕端等建议,欲因太宗上仙,命使告讣;次则何承矩谓因转战之后,达意边臣。朕以为诚未交通,不可强致。念非怀之以至德,威之以大兵,则犷悍之性,岂能柔服?此奏虽至,恐未可信也。”毕士安等曰:“近岁契丹归款者言:国中畏陛下神武,本朝雄富,常惧一旦举兵复幽州,故深入为寇。今既兵锋屡挫,又耻于自退,故因继忠以请,谅其非妄。”上曰:“卿等所言,但知其一,未知其二。彼以无成请盟,固其宜也。然得请之后,必有邀求。若屈己安民,特遣使命,遗之财货,斯

22、可也。所虑者关南之地曾属彼方,以是为辞,则必须绝议。朕当治兵整众,躬行讨击耳。”遂以手诏令石普付兴等,赐继忠曰:“朕丕承大宝,抚育群民,常思息战以安人,岂欲穷兵而黩武?今览封疏,深嘉恳诚。朕富有寰区,为人父母,傥谐偃革,亦协素怀。诏到日,卿可密达兹意,共议事宜。果有审实之状,即附边臣闻奏。”继忠欲朝廷先遣使命,上未许也。 (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五 ,有删改) 10(3 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先奉诏充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自辰达酉/营帐未备/资粮未至/军不解甲/马不刍秣二日矣/加以士卒乏饮/冒刃争汲 B 臣先奉诏充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自辰达

23、酉/营帐未备/资粮未至/军不解甲/马不刍秣/二日矣/加以士卒乏饮/冒刃争汲 C臣先奉诏充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自辰达酉/营帐未备/资粮未至/军不解甲/马不刍秣/二日矣/加以士卒乏饮/冒刃争汲 D臣先奉诏充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自辰达酉/营帐未备/资粮未至/军不解甲/马不刍秣二日矣/加以士卒乏饮/冒刃争汲 11(3 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唐末耶律阿保机即可汗位,建契丹国。 B阙,即宫阙,原指皇宫门口的门楼。阙下,借指京城或朝廷,也用来代指天子。 C车帐,即兵车和营帐。古代北方民族于兵车上覆以帐幔,作为营地居处

24、,称车帐。 D朕,与寡人、孤、不谷在先秦时均被用做君主或诸侯的自称,但只有朕被一直沿用。 12(3 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德元年,契丹举国入侵,在奔赴保州的途中,其前锋遭遇暗中侦查的孙密,被伏击射杀了十多人。 B观察使王继忠在战败被俘投降后发现敌人有议和的想法,就趁机提出议和的建议,最终被采纳。 C王继忠为自己被俘作辩解,一是策应救援没有来,二是王超等人轻敌少谋,但也承认自己有罪过。 D宋真宗让王继忠向契丹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商议和谈,但没有答应他先让朝廷派出使者的要求。 13(8 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朝以臣早事宫庭,尝荷边寄,

25、被以殊宠,列于诸臣。 (2)今既兵锋屡挫,又耻于自退,故因继忠以请,谅其非妄。 14(3 分)面对契丹此时提出的议和建议,宋真宗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喜雨 曾巩 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 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 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从今菽粟非虚祷,会见瓯窭果满篝。 【注】长人:指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瓯窭(u j) :狭小的高地。 15(3 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说自己偶然处置了一个窃取朝廷俸禄的官员,便生出对官场的忧虑之情。 B农人有的编

26、织竹匾供蚕结茧,有的挥镰收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C颈联的“更”字表明诗人对农人忙于农活是喜悦的,对响雷下雨更觉喜上加喜。 D尾联“祷”字透出诗人对农业丰收的渴盼,“非虚”二字是说他的愿望终将实现。 16(6 分)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此诗曰:“忧喜之间,尽见儒者情怀。”请结合诗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 逍遥游中“_,_”两句与赤壁赋中“蜉蝣”一句大体相同,都是以微小生物来表明生命的短暂。 (2)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的人见到渔人刚问了几句后,就发出邀请,对其热情款待的句子是“_,

27、_”。 (3)“草”是古诗词中的重要意象,可以用来表达悲伤、喜悦等感情,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类句子还有“_,_”。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而清明是其中唯一的节气。但原本插柳、踏青、放风筝的清明能够成为一个重要的岁时节日,也是因为它 了寒食的文化血统。 其实我们在 和梳理清明寒食的过程中,会有这样一种感触:所谓民俗,都是动态的,既有传承也有流变。古人曾以繁复的规制向上苍祈求,曾以华美的礼乐祭拜神灵,而先秦的礼乐没有

28、延续到今日,这并不是“礼崩乐坏”,而是对于天地的敬畏与感恩变换了新的存在感和仪式感。所以,所谓民俗没有天然的正确与否,没有恒定的标准答案。人们的认同和践行,才是民俗的 。农事、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都会为民俗注入活水、增添新的内容,应当乐见其变,乐见其成。继承传统、弘扬文化,不是 。 清明寒食,不再禁火,不再折柳。但踏青的习俗依然活着,祭奠先人的传统更是完好地延续至今。人们的祭祀也渐渐地由敬神到敬人,由“生之本”到“类之本”,由神道到人道,这是一种温暖的变化。 18(3 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承继 回顾 生命之本 故步自封 B传承 回溯 生命之

29、源 故步自封 C传承 回顾 生命之源 抱残守缺 D承继 回溯 生命之本 抱残守缺 19(3 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人曾以繁复的规制祈求上苍,曾以华美的礼乐祭拜神灵,而先秦的礼乐,没有延续到今日,这并不是“礼崩乐坏”,而是人们对于天地的敬畏与感恩变换了新的存在感和仪式感。 B古人曾以繁复的规制向上苍祈求,曾以华美的礼乐祭拜神灵,而先秦的礼乐,没有延续到今日,这并不是“礼崩乐坏”,而是对于天地的敬畏与感恩人们变换了新的存在感和仪式感。 C古人曾以繁复的规制祈求上苍,曾以华美的礼乐祭拜神灵,而先秦的礼乐,没有延续到今日,这并不是“礼崩乐坏”,而是对于天地的敬畏

30、与感恩人们变换了新的存在感和仪式感。 D古人曾以繁复的规制向上苍祈求,曾以华美的礼乐祭拜神灵,而先秦的礼乐,没有延续到今日,这并不是“礼崩乐坏”,而是人们对于天地的敬畏与感恩变换了新的存在感和仪式感。 20(3 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人们的祭祀也渐渐地由敬神、生之本、 神道转为敬人、 类之本、人道”,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3 题 俗话说榫卯万年牢。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凸出来的部分叫榫, 。 一凸一凹, , 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 并形成一个结

31、构整体。 榫和卯咬合, 。榫卯工艺是堪称媲美京剧的中国国粹,不仅外形精致唯美,而且遵循力学原理,实用性极强。 众所周知,木材有湿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21(6 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22(5 分)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

32、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 四、作文(四、作文(60 分)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林清玄在可以预约的雪中写道:菅芒花是台湾最美的风景,是可以预约的雪。然而,生命充满变数,生活并不总是按人的意愿行进,有些事情是不可预约的。 以上关于“可预约”和“不可预约”的论述,给你带来哪些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2 年高考押题年高考押题预测预测语文试卷(一) (新高考卷)语文试卷(一) (新高考卷) 语文全解全析

33、1 2 3 6 7 10 11 12 15 18 19 A B D C A B D B A D A 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开始运用诗意手法”错误,此意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一段只是说唐传奇使用诗意笔法,但无法看出是“开始运用”; “推动创作走向了自觉与成熟”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我国古代小说到了唐传奇,创作才真正进入自觉与成熟”,是说创作进入“自觉与成熟”,并非唐传奇“推动创作”。故选 A。 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描写了真实的历史事件”错误, 柳毅传写的是神话故事。C“所以”错误,因果关系不成立,材料中说的是“同样体现出含蓄蕴籍的艺术

34、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宽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人物情感”范围扩大,材料中是“人物的痴情”。D“若换成其他方式进行景物描写,则无法取得理想效果”错误,材料二最后只是说“以诗写眼前所见之景物,这在客观上增强了唐传奇的艺术表现力”,只能说明诗歌渲染氛围达到的效果,但无法说明其他方式进行景物描写旧无法取得理想效果。过于绝对。故选 B。 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层层递进”错误,原文主体部分是并列结构,形象、叙事、抒情是并列关系。故选 D。 4材料一所说的“诗笔”侧重指与诗歌创作相通

35、的艺术手段和艺术追求,如虚实相生的手法、叙事的节奏与韵律、含蓄蕴藉的特色等;材料二所说的“诗笔”,侧重指诗歌在小说叙事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如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抒发情感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材料一是总分总结构,由第一段“特别是诗意笔法的运用,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化风格, 使作品洋溢着诗的审美意蕴”和最后一段“总之, 诗笔的运用,使唐传奇呈现出明显的诗化特征, 而这一点是传奇小说最为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可知, 材料一主要是说“诗笔”手法在唐传奇中的运用; 结合分说的三个部分来看, “虚实相生是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 这种诗笔移植到唐

36、传奇的写作中,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古代诗歌长于抒情,但不排斥叙事,它在叙事上讲究取舍剪裁,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策略。这样的诗笔体现在唐传奇的写作中,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独特的叙事节奏与韵律”“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同样体现出含蓄蕴籍的艺术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宽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籍之美”,可见,材料一主要是说唐传奇中所运用的和诗歌创作相通的手法。材料二只有一段文字,材料先提出观点,然后列举例子进行证明。由一开始的观点“唐传奇中的所谓诗笔叙事,是指以诗歌穿插于小说叙事过程中,或对叙事活动进行干预,或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

37、手段,或进行环境氛围的渲染、情感的抒发等,具有很大的叙事作用。在很多传奇作品中,诗歌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可知,材料二中的“诗笔”是说诗歌在小说叙事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5采用虚实相生之法,写女子之美仅用“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八字进行正面描写,然后从虚处着笔,通过崔护的“眷盼”“径往寻之”等来侧面烘托,让读者感到女子美貌如在目前。 重视情境的营造,如崔护“复往寻之”,其痴情自见;老父哭诉“君杀吾女”“常恍惚若有所失”“遂绝食数日而死”,女子虽未出场,但其痴情可见。 体现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举手投足间喑含深情。如“彼此目注”“送至门”“眷盼”等动作、神态,体现了二人的一见钟情,人物情感的表达

38、含蓄蕴藉。 小说中引用崔护的诗歌,既表现崔护的心理,又推动情节发展,于叙事作用甚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题干可知,可以先结合两则材料, 分析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 然后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提到唐传奇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诗笔”运用“虚实相生是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这段材料在塑造女子形象的时候也使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如对女子进行直接描写的语言“妖姿媚态,绰有余妍”,正面展现其美,这是实,如通过崔护的表现进行侧面烘托,崔护离开之时是“眷盼而归”,到下一年清明之时

39、又“径往寻之”,可见女子之貌美,这是虚。材料一提到唐传奇通过“诗笔”进行情境营造,“具体说来,一是注重情境的营造,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文段中写崔护第二年前去没有看到女子, 留下诗作离开之后又“后数日复往寻之”, 可见崔护之痴情; 女子父亲向崔护哭诉“君杀吾女”,向崔护讲述女子“常恍惚若有所失”“遂绝食数日而死”,可见女子的痴情。材料一提到唐传奇使用含蓄情感的“诗笔”表达,“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同样体现出含蓄蕴藉的艺术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宽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文段中崔护和女子之间的情感大多通过动作、神态体现出来,如二人初见之时

40、,“彼此目注”,崔护离开,女子“送至门”,崔护归去之时是“眷盼而归”, 这些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二人是一见钟情, 情感表达含蓄。 材料二提到“唐传奇中的所谓诗笔叙事,是指以诗歌穿插于小说叙事过程中,或对叙事活动进行干预,或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或进行环境氛围的渲染、情感的抒发等,具有很大的叙事作用。在很多传奇作品中,诗歌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这是说引用诗歌在表现人物心理以及推动情节方面的作用,文段中崔护留在门上的诗歌既能体现出崔护再寻女子而未见的失落,又带出了下文女子看到诗歌而绝食而亡的情节。 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含有对嫂嫂行为的不理解”说法有误,前文有说

41、“嫂嫂特地从下谷来的用意,弟弟这时候才恍然大悟”,所以应该不存在“对于嫂嫂行为的不理解”。弟弟这时转述嫂嫂的话,是跟之前嫂嫂说阿吉要抽纸烟是一样的意图,就是想向哥哥借钱,说其他方案已被否决,暗示只有向哥哥借钱这一个方法了。故选 C 7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一波三折”说法错误,本文情节并不曲折,主要围绕解决阿吉的生活费展开。故选 A。 8冰冷的墙壁是阿吉寂寞人生的象征;也是一家人各自面临的生活困境的象征;也寓指家人之间的心理和情感隔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意蕴的能力。由“对着冰冷的墙壁,寂寞地卧着病躯;给吃的就吃,不给吃的就不吃;这就是阿吉的生涯”可知

42、冰冷的墙壁是阿吉寂寞人生的象征。由“这种事呀,一个月两个月算不了什么,长年累月,可就有困窘的时候了”可知墙壁也是一家人各自面临的生活困境的象征,阿吉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嫂嫂一家也需要人接济,弟弟生活窘迫,但也要承担弟弟的生活费。“算了吧!让我和阿吉住在一块儿, 那我死也不干”, 当弟弟提议出钱由嫂嫂来照顾阿吉, 嫂嫂不同意, “我以为你满应付得了呢,下谷那边的费用我也没给送去。哈哈哈哈哈!都困难到一块儿去啦”,弟弟向哥哥借钱时,哥哥一次次进行语言上的抵挡,“受照顾的人还说这种话”,哥哥指责嫂嫂,“当弟弟从钱包里拿出十圆交给她的时候,却反而觉得受到了阿吉的嘲笑:虽然兄弟很多,却都不够意思啊

43、”,弟弟尽力帮助阿吉,却又觉得阿吉不领情,可知墙壁也寓指家人之间的心理和情感隔阂。 9嫂嫂不愿意照顾阿吉,因为阿吉是个“很拖累人的病人”,她与阿吉之间缺少血缘亲情; 哥哥埋怨、指责阿吉,因为他从自身立场和想法出发,认为阿吉受人照顾,不该再麻烦人; 弟弟尽自己的努力照顾阿吉,因为他顾念兄弟之情,觉得阿吉可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无论怎么说,阿吉终究是个很拖累人的病人呀,物价又一个劲儿地上涨”“算了吧!让我和阿吉住在一块儿,那我死也不干”,当弟弟提议出钱由嫂嫂来照顾阿吉,嫂嫂不同意,因为阿吉是个“很拖累人的病人”,她与阿吉之间缺少血缘亲情;“阿吉这家伙真是个使人操心的人呀”

44、“唉,话又说回来了,第一,他的思想方法就是错误的。既然是个窝囊废,就应该像个窝囊废的样儿,老老实实地听从大家的安排。残废到那样,还动不动要责难别人”,哥哥埋怨、指责阿吉,因为他从自身立场和想法出发,认为阿吉受人照顾,不该再麻烦人;“说起来阿吉也真够可怜的了”“而且一想到世上还有阿吉那样的人,弟弟不由得为自己的奔波忙碌而感到可笑起来。但是,又觉得只要是阿吉活一天,就不能不养活一天”,弟弟尽自己的努力照顾阿吉,因为他顾念兄弟之情,觉得阿吉可怜。 10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先前奉诏担任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从辰时到酉时,营帐没有准备好,物资粮食也还没有到,士兵没有解下盔甲

45、,战马没有饲料,就这样两天,加上士兵缺水,冒死争相取水。“臣”是主语,“充”是谓语,“都部署”为官职名,做宾语,主谓宾结构齐全,所以“都部署”后面断开,排除选项 AC。“军不解甲”与“马不刍秣”为对称结构,所以应在“马不刍秣”后断开,排除选项 D。故选 B。 1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朕,与寡人、孤、不谷在先秦时均被用做君主或诸侯的自称,但只有朕被一直沿用”错误,“朕”在先秦时并非君主或诸侯的自称,“孤”在后世仍被使用。故选 D。 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发现敌人有议和的想法,就趁机提出议和的建议”错误。由原文“闰九月初,

46、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败,为敌所获,敌即授以官,稍亲信之,继忠乘间言和好之利。时敌人颇有厌兵意,虽大举深入,然亦纳继忠说,于是遣小校李兴等四人持信箭,以继忠书诣莫州部署石普,且致密奏一封,愿速达阙下”可知,景德元年闰九月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败,被敌人俘虏,敌人立刻授予他官职,逐渐地亲近信任他,王继忠趁机进言和好的益处。当时的敌人也很有厌战的意思,虽然大举深入(宋境) ,但是也采纳了王继忠的建议,于是派遣小校李兴等四人拿着信物、令箭,带着王继忠的书信拜访莫州部署石普, 并且送上写给皇帝一封密奏, 希望能够迅速送达给皇帝。由此可知,是敌人立刻授予他官职, 逐渐地亲近信任他, 王继忠趁机进言和好的益处

47、, 并不是“发现敌人有议和的想法”。故选 B。 13 (1)北朝(契丹)因为我早年在宫里做事,曾经承担边防事务, (就)给与我特别的恩宠, (让我)位列于大臣之中。 (2)现在(契丹)在军队多次受挫后,又对自己退兵感到耻辱,所以通过王继忠来请求(议和) ,料想不是假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以”,因为;“荷”,承担;“被以殊宠”,给与我特别的恩宠。 (2)“兵锋”,军队;“耻”,意动用法,对感到耻辱;“因”,通过;“谅”,估计,料想。 14虽心存疑虑但愿意和谈。前者是因为他认为契丹人本性粗野彪悍,不会轻易顺服。后者是因为他想要安定百姓,不想穷兵黩

48、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由原文“谓辅臣曰:朕念往昔全盛之时,亦以和好为利。朕初即位,吕端等建议,欲因太宗上仙,命使告讣; 次则何承矩谓因转战之后, 达意边臣。朕以为诚未交通,不可强致。念非怀之以至德,威之以大兵,则犷悍之性,岂 能柔服? 此奏虽至,恐未可信也”可知,皇帝对辅臣说:“我回想过去全盛的时候,也认为和好是最为有利的。我刚刚即位的时候,吕端等人建议,想要通过太宗去世的机会,让使者报丧;其次何承矩说通过在不同地方作战后,把(和好的)意思传递给边臣。我以为还没有互相往来,恐怕不能强行得到。 (我)心想(如果)不用最大的恩德来感化他们, (不用) 强大的兵力来

49、威慑他们, 那么他们粗野强悍的本性, 怎么能柔顺服从呢?这份奏折虽然到了,但是恐怕不能相信。”由此可知,虽心存疑虑但愿意和谈。前者是因为他认为契丹人本性粗野彪悍,不会轻易顺服。 由原文“上曰:卿等所言,但知其一,未知其二。彼以无成请盟,固其宜也。然 得请之后,必有邀求。若屈己安民,特遣使命,遗之财货,斯可也。所虑者关南之地曾属 彼方,以是为辞,则必须绝议。朕当治兵整众,躬行讨击耳”可知,皇上说:“你们所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们因为没有成功来请求议和,本来就是他们应该的。然而等到得到所请求的东西后,必定有所要求。如果委屈自己使老百姓安定,特派遣使者,送给他们财物,这是可以的。所担心的是关南曾

50、经属于对方,他们拿这个作为借口,那么必须断绝这个议和。我应当整顿军队,亲自讨伐他们。”由此可知,后者是因为他想要安定百姓,不想穷兵黩武。 参考译文: 宋真宗景德元年,契丹大举进攻宋朝。魏能、石普等率兵抵御。魏能打败契丹前锋,斩杀其偏将。契丹又进攻北平寨,田敏等击退了他们。契丹又向东奔向保州,振武小校孙密带领十个士兵侦查,路上遇到敌人前锋,孙密等依靠树木,张开弓箭来等待敌人的到来,敌人下马用短兵器格斗,孙密等人射杀了十余人。 景德元年闰九月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败,被敌人俘虏,敌人立刻授予他官职,逐渐地亲近信任他,王继忠趁机进言和好的益处。当时的敌人也很有厌战的意思,虽然大举深入(宋境) ,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考前押题(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