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7996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单元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清荣峻茂(茂盛) 晓雾将歇(消散) B欣然起行(出行) 东皋薄暮望(轻微) C疏条交映(掩映) 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 D互相轩邈(高) 良多趣味(甚,很)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蝉则千转不穷 C窥谷忘反 D至于夏水襄陵 3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2 分) A每至晴初霜旦 B负势竞上 C互相轩邈 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有时见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春冬

2、之时 山川之美 C实是欲界之仙都 解衣欲睡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与步于中庭 5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三峡这篇短文描写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 C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D 使至塞上的颈联描绘了在边塞见到的奇丽壮阔的景象,为“千古壮观”之句。 6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8 分) (1)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晓雾将歇,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_,飞漱

3、其间,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 峡) (4)远方是脚的方向: 王维远赴边地看到了“大漠孤烟直, _”的雄浑奇景;王绩在东皋看到了夕阳下“树树皆秋色, _”的秋景; 李白远渡长江看到了“_, 江入大荒流”的壮阔景象; 苏轼在黄州欣赏到“_, 盖竹柏影也”的如水月色。 7某中学校团委决定举办板报评比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8 分) (1)张华同学以校团委的名义拟写了一则通知,请仔细阅读,按要求作答。 通知 中的【甲】句 有语病,请 写出修改意见。(2 分) 通知中的【乙】句内容不完整,请写出修改意见。(2 分) 通知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2 分) (2)请用四字短语为本班的板报

4、再设计两个栏目。(2 分) 栏目一:党史介绍 栏目二:红色之旅 栏目三:_ 栏目四:_ 二、阅读探究(34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咸阳城东楼 许 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通 知 同学们: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101 周年, 【甲】引导同学们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乙】校团委决定于 6 月 29 日 16:00 开始进行“追忆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评比。请各班认真准备,按时完成板报制作,迎接评比。 2022 年 6 月 21 日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

5、】汀洲:水中的小洲。溪:这里指咸阳城南的磻溪。下文的“阁”指城西的慈福寺。芜:丛生的杂草。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8颔联使用了哪些意象营造出一种萧条苍凉的氛围?(2 分) 9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请结合颈联说说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 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6、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 【乙】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旁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选自陶渊明游斜川诗序有删改) 【注释】邻曲:邻居。曾城:山名。南阜:南山,指庐山。名实旧矣:这里指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已熟悉了。嗟叹:这里指吟诗作赋。皋:岸,水边高地。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 此处

7、指诗人游斜川时, 由目前所见之曾城, 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率尔:即兴。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乡里:指籍贯。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一百许里_ (2)窥谷忘反_ (3)临长流,望曾城_ (4)率尔赋诗_ 11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自富阳至桐庐/自以为大有所益 B经纶世务者/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C与二三邻曲/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水鸥乘和以翻飞/屠惧,投以骨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13 文眼是文章中能揭示主旨、 升华意境、 涵盖内容的关键

8、性语句。 【甲】 【乙】 两文的“文眼”各是什么?(2 分) 14 【甲】 【乙】两文都以山水为描写对象,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共同之处。(2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 分) 山中风景 赵学儒 此行的第一站,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叫西清源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紫荆关镇。 我在这里念完小学,之后到村外读中学。因没考上大学,回到老家干农活。 村子四周环山,山上有树木,供人们伐薪烧饭。山坳的各种地块,可种出五谷杂粮,维系全村人的生存。村子里土薄地瘦,我有时会想,就是种下金豆子,这贫瘠的地里也不会开出金花来吧。 有一年,在村委会的推荐下,我进入乡办水电站工作,后来调到县城工作,再后

9、来又调到北京工作。这些年走南闯北,看到他乡的变化很大,总会想起老家。 其实,老家也一直在变化。 今年春天, 村里举办杏花节, 邀我回去赏花。 我离村时, 三弟曾承包山坡, 欲种万亩杏树。如今,数十年过去,杏树变“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 挂着京、津、冀等各地牌照的车辆停在村部一侧。村里正在举行杏花节开幕式。现任村支书的三弟首先发言:“我们村已经实现稳定脱贫,开始踏上乡村振兴的路。我们热烈欢迎八方宾客前来赏花!”台上声高气足,台下掌声热烈。眼前,“发现家乡之美,振兴美丽乡村”的大红标语引人注目;远处,青山泛绿,云朵吐白,令人心怡。 A杏花竞相开放,或雪白,或粉红,漫山遍野。从城里专门赶来看花

10、的人们,忙着在杏花前拍照、拍视频。航拍的无人机从山下飞到山上,从这个山头飞向那个山头。 听三弟说,这几天村里的农家乐全都满员。 热闹,真热闹。锁在深山的老村,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 下一站,是碾子沟村。 碾子沟村与西清源村只有一山之隔。站在山顶,可望见另一村炊烟升起。 我与碾子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文坡熟识。2018 年文坡应组织安排,赴碾子沟村扶贫。刚去时, 村里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十余人。 那时我也曾去过碾子沟村, 贫困户期盼的眼神让人揪心。如今他们都已实现了脱贫。 入村。村民闫来把我们带到家中。他坐在炕沿,拉起了二胡。闫来不识谱,却会拉不少曲子。2005 年,一场车祸使他架起了双拐,如今他也实现

11、了“两不愁三保障”。我和文坡都为他过上现在的好日子而高兴。 村口新盖起了几间房子。 房前挂着“碾子沟村电商中心”的牌子, 村民、 快递员进进出出。文萍大嫂见我们过来,让我们坐下喝茶。 山静坐,河静卧。茶碧绿,香四溢。 再一站,到殷家沟村去。 殷家沟村与西清源村相邻。村中“摩天岭”是全县海拔最高的地方,近年来成为“网红打卡地” 。每到节假日,游人众多。 听说李冰也回来了。李冰是我的同乡,比我小几岁,平时也喜欢写点东西。这次正巧一起聚聚。 我们在一座老宅前停下来。老宅占地约有一亩,三间青瓦房的窗木已破,用山石垒起的四合院已坍塌,院门的门楼还挺直站在那儿,院门口卧有一盘老碾。李冰提议,我们在老碾前合

12、影留念。我感慨,从前与我们生命相依的老碾,现在成了归乡人眼中的风景。 老宅旁边就是新宅。院门敞开,院子里边摆有几张桌子,一副刚刚收拾过的样子。一边的老槐树上,歪斜挂着“农家乐”的牌子,随风摇摆。树下是铁丝网编织的粮囤,白玉米、黄玉米挤在里边。几串辣椒趴在上面,被阳光照得火红。还有一间房子是“小卖部” ,卖的都是山蘑菇、土蜂蜜、玉米糁等土特产。 B农家乐的主人老朱迎过来,招呼我们喝茶。老朱告诉我们,他已在城里给孩子买下房子,自己就在这山里经营农家乐。 从“摩天岭”下山,车来车往。同行的朋友说,如果要进一步发展旅游,得将道路加宽成 双车道。我们异口同声地呼应。 下一次来,这里也许就已是双车道了吧。

13、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15文中说“老家也一直在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老家发生了哪些变化。(4 分) 16第一站结尾说:“热闹,真热闹。锁在深山的老村,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其实在“下一站”“再一站”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写到了“热闹”,文章不止一次地写“热闹”,有何作用?(4 分) 17请自选角度,任选一个文中画线句做批注。(形式不限,结合内容且符合情理即可)(4 分) 18如果你是导游,你将带领游人看山中的哪些风景?并说说你的理由。(4 分) 三、写作(40 分) 19“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词人读懂人生的感慨,“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

14、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不得抄袭或套作。 答案答案 一、1. B 点拨:B 项“薄”应是“接近”的意思。 2. D 点拨:A 项“阙”同“缺”;B 项“转”同“啭”;C 项“反”同“返”。 3. D 点拨:A 项“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B 项“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C 项“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4. B 点拨:A 项看见/知晓;B 项都是结构助词,的;C 项欲望/将要;D 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和。 5. C

15、点拨:C 项渡荆门送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6.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猿鸟乱鸣 (3)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4)长河落日圆 山山唯落晖 山随平野尽 水中藻、荇交横 7. (1)示例一:在“奋斗”的后面加上“的理想”。 示例二:删去“树立”。 在“评比”前加上“主题板报”,在“评比”后加上“活动”。 在正文的右下角、日期的正上方署名“校团委”。 (2)示例:英雄事迹 红色寄语 红歌专栏 领袖故事(任选两个即可) 二、(一)8. 云、落日、山雨、风声。(答对其中三个即可) 9. 颈联以秋天夕阳中的“鸟下绿芜”“蝉鸣黄叶”勾勒出更加萧条苍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诗人对

16、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二)10. (1)表示约数 (2)同“返”,返回 (3)面对 (4)创作 11. B 点拨:A 项介词,从/代词,自己;B 项都是代词,的人;C 项连词,和/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D 项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介词,把。故选B。 12. (1)(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和谐动听。 (2)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 13. 【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乙】风物闲美。 14. 都抒发了对山水美景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乙参考译文】辛酉年正月初五,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

17、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 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水边高地,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 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 如此欣然面对曾城美景, 尚不足以尽兴, 于是即兴赋诗。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三)15. 这里的村民都实现了脱贫,架双拐的闫来也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贫瘠的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18、,曾无人问津的村庄现在成了人们假日旅游的胜地。 16. 以现在的“热闹”反衬以前的“冷清”,写出了家乡的变化,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党的扶贫政策,就像春风一样吹向祖国的角角落落,就连寂静的山村也沸腾了。 17. 示例 A:这几句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杏花竞相开放,有雪白的,有粉红的,漫山遍野,这是正面写村庄的美;写人们在杏花前拍照、拍视频以及航拍的无人机从山下飞到山上,从这个山头飞向那个山头,这是侧面写村庄的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示例 B:通过写农家乐主人“迎”“招呼”,写出了老朱的热情好客,表现了村民的精神面貌;老朱说他在城里为孩子买了房,这是在写村

19、民物质生活的富足。从村民的精神面貌和物质生活的变化来表现文章的中心。 18. 示例:杏花节带游人赏杏花。理由:春天杏花竞相开放,有的雪白,有的粉红,且漫山遍野,再加上泛绿的青山,吐白的云朵,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三、 19.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写作时可以当作半命题作文 读懂_ 来写。“读懂”的对象,可以是自己周围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等;也可以是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人,如:屈原、苏轼、李清照、鲁迅等;还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失败、坦然、成功、诚信、宽容等。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表达自己思想的成熟和认识的提高。如写一件事, 就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突出“读”与“懂”的过程; 如写多件事,就要注意叙事的简洁明了,注意中心的高度统一。另外,还要做到主题正确、深刻。这个文题,适合写成记叙文。如读懂母亲的唠叨 ,先写之前并没有读懂母亲的话语,是因为一件或几件事才懂得唠叨其实也是一种爱。 写作时可以适当地运用细节描写, 只有细节生动、真实,才会让“读懂”更有说服力。 例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