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高一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6748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1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高一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高一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高一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高一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 20202020- -20212021 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计分,共计 50分。分。 1. 汉谟拉比法典被称为“刻在石柱上的法律”。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权标的浮雕,这反映了该法典 A. 是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B. 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C. 标志城市国家开始形成 D. 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2. 从公元前 8 世纪初开始的 200 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众多城邦组织本邦部分居民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

2、,另立家园,建立起 140 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对希腊殖民解读准确的是 A. 源于农耕文明的优势与扩张潜能 B. 与近代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一致 C. 是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D. 是亚历山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的延续 3. 在公元前 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地中海地区以及其他地区。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人开始借用希腊词汇中的“Y”和“Z”字母,将它们放在自己字母表的末尾。这表明 A. 腓尼基字母深受阿拉马字母影响 B. 拉丁字母进-步演化出希腊字母 C. 武力征服对文明交流具有-定影响 D. 希腊字母是罗马字母的唯-源头 4. 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

3、备的情况下,封君封臣制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封君封臣制度 A. 解决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 B. 是西欧社会最完备的社会制度 C. 促进了西欧封建王权的加强 D. 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5.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 皇帝的权威来自于法律 B. 皇帝的地位高于法律的地位 C. 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6. 下图是奧斯曼土耳其扩张的经过,下列与其发展阶段相符的是 A. 13 世纪

4、兴起于 2 地区,常攻击 1地区 B. 1453年攻占了 3 地区,国土迅速扩大 C. 15 世纪大力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D. 16 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7. 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 自 1571 年航线开通后, 仅 20 年间约有 3000吨白银流入中国。这一现象表明太平洋航线的开通 A. 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 直接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 表明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出现了飞跃 D. 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创造条件 8. 下图是出自 1543 年出版人体构造一书的版画插图,该书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

5、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反映了当时 A. 追求天赋人权的时代潮流 B. 自然科学已经摆脱教会束缚 C. 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 D. 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9.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 卢梭 B. 孟德斯鸠 C. 伏尔泰 D. 康德 10. 一位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 德、英、法、美 B. 法、

6、美、德、英 C. 英、美、德、法 D. 英、美、法、德 11. 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 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 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激化 C. 工人生活水平整体上没有得到改善 D. 社会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12.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里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指的是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唯物主义理论 C. 阶级斗争学说 D. 共产主义学说 13. 学者郑昌发

7、指出, 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 16 年的浴血战斗, 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 A. 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C. 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 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14. 下表反映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 这可用来说明亚洲 A. 开始了民族民主运动的觉醒 B. 出现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 C. 实现了国家之间的联合斗争 D. 都要求暴力推翻本国的封建统治 15. “1914 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8、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 引发对制度的信任危机 B. 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C 致使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D. 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16. 1917年底至 1918年初列宁认为,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不仅要消灭资本主义商业,就是小商品经济也要逐步取消。而 1921年 3月列宁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发生根本转变。他认为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方法。这个“过渡方法”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实施 C

9、. 市场经济体制推行 D. 工业化运动开展 17. 某国际会议通过的文件指出,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该会议是 A. 开罗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18. 1960年有 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 20世纪 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 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 84%,总人口的 88%。这说明 A. 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 B. 非洲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C.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9. 20 世

10、纪 9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不再局限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梯度性转移,而且将产业链两端即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价值链各个增值环节进行转移。”这反映了 A. 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B.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C. 世界各国发展利益均衡分配 D. 贸易数量与实际所获利益一致 20. “构建公平正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加强全世界的民族认同。事实上,世界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瑰宝是无价的。”基于这一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着重 A. 增强文明交流互鉴 B. 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C. 加深公共卫生合作 D.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二、

11、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小题,第 21 小题小题 19 分,第分,第 22 小题小题 15 分,第分,第 23 小题小题 16分,共计分,共计50 分。分。 21. 中古西欧是西欧封建社会从兴到衰并孕育新社会诸多因素的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

12、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基础。在中世纪,这些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逐渐融为一体。 摘编自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 材料二 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三 基督教不仅将新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还将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这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

13、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相互竞争,相互厮杀;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难解难分。 摘编自丛日云在上帝和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1)据材料一,指出中古西欧个人拥有哪些“自由”,并归纳产生此现象的因素。 (2)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古西欧社会对近代西欧所产生影响。 22. 1500年前后开辟的新航路是西欧殖民扩“张之路,也是西欧发展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492年 11 月 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他还对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说,“臣向

14、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 摘编自孙家垫译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从事科学探索的勇气,成为近代西欧科学革命的直接动力。航海家以自己勇敢的航海探险活动验证了大地是球形这一假说。破除了人们对基督教神学的迷信,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所谓的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 摘编自夏劲、陈茜中西两种科学文化背景下的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之比较 材料三 17世纪初以后,美洲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园迅速发展。这些经济作物是欧洲市场上急需的进口原

15、料。为满足欧洲市场的需要,增加出口,就迫切需要输入更多的奴隶以提供劳动力,扩大生产。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他们建起严密的贩奴组织系统,甚至动用军队,以保障其垄断贸易的权利。罪恶的奴隶贸易激起了奴隶的抗争和世界人民的谴责。 中央电视台世界历史解说词 (1)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完成远洋航行的技术条件。 (2)据材料二,指出新航路开辟对科学与思想两个方面所产生的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 17世纪初以后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对西欧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 23. 当代美欧关系是全球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一 二战后,美苏“冷战”很快爆发,随之欧洲成为“冷战”的中心区。美国从对苏遇制的全球战略出发,奉行大西洋联盟政策,试图联合西欧国家共同遏制苏联。二战严重削弱了西欧列强,使它们在战后沦落为二流或三流的国家,其生存受到苏联的“威胁”。这样,西欧对美国的安全需求与美国联欧制苏的需要相结合,就使得共同反苏成为美欧利益的交汇点。美国凭借其实力地位充当联盟的盟主,而弱小的西欧国家则在联盟内扮演从属性的“小伙伴”角色。 摘编自赵怀普从“特殊关系”走向“正常关系”-战后美欧关系纵论 材料二 20 世纪 60、70 年代,西欧国家已无须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与西欧和美国之

17、间经济关系变化相似的是政治关系的相应变化。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在各个领域里推行其独立自主的的政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欧矛盾上升。反恐战争发动以来,双方矛盾在广度和深度上又有新发展美欧矛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国关系的积极互动和世界多极化进程,但也会引起欧洲内部分化,对欧盟一体化进程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尽管美欧矛盾还将继续上升,但在相当长时期内,美欧联盟和双方以相互依存与合作为主的关系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摘编自沈世顺美欧矛盾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欧联合的原因,并指出美国“保护”西欧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

18、一、二,指出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与西欧关系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欧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的标志性事件。 (3)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 20202020- -20212021 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计分,共计 50分。分。 1. 汉谟拉比法典被称为“刻在石柱上的法律”。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权标的浮雕,这反映了该法典 A. 是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B. 宣扬“君权神授”

19、思想 C. 标志城市国家开始形成 D. 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1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权标”意味着君权神授,B 正确;题干并不是强调法典的地位,排除 A;C 错在“开始”,排除;D 与题无关,排除。 2. 从公元前 8 世纪初开始的 200 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众多城邦组织本邦部分居民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另立家园,建立起 140 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对希腊殖民解读准确的是 A. 源于农耕文明的优势与扩张潜能 B. 与近代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一致 C. 是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D.

20、 是亚历山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的延续 【2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希腊城邦用 200 多年,组织居民向海外殖民,另建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推动了希腊文明的发展繁荣,反映出希腊殖民是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C 项正确;希腊属于海洋文明,而非农耕文明,A 项错误;古代希腊殖民的目的是解决地狭人多问题,与近代欧洲列强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进行殖民扩张不同,B 项错误;公元前 4 世纪亚历山大帝国建立时,希腊的海外殖民早已停止,D 项错误。 3. 在公元前 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地中海地区以及其他地区。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人开始借用希腊词汇中的“Y”和“Z”字母,将它们

21、放在自己字母表的末尾。这表明 A. 腓尼基字母深受阿拉马字母的影响 B. 拉丁字母进-步演化出希腊字母 C. 武力征服对文明交流具有-定影响 D. 希腊字母是罗马字母的唯-源头 【3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地中海和其它地区,传播了希腊文化,此后罗马人开始借用希腊词汇中的“Y”和“Z”字母,将它们放在自己字母表的末尾,这说明武力征服对于文明的交流有一定的作用,C 正确;题干未明确腓尼基字母和阿拉马字母之间的关系,排除 A;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不是母子关系,排除 B;D 表述绝对,排除。 4. 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封君封臣制在维系和协

22、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封君封臣制度 A. 解决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 B. 是西欧社会最完备的社会制度 C. 促进了西欧封建王权的加强 D. 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4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封君封臣制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封君封臣制度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故 D 项正确;“解决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封君封臣制

23、度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无法说明它是西欧社会最完备的社会制度,故 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促进了西欧封建王权的加强”,故 C 项错误。 5.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 皇帝的权威来自于法律 B. 皇帝的地位高于法律的地位 C. 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5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

24、家治理得很好。”可知,皇帝不但依靠武力维护威严,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这说明了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D 项正确;皇帝的权威也是法律,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皇帝的地位与法律的地位的比较,排除 B 项;法律可以缓和矛盾,不能消除矛盾,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6. 下图是奧斯曼土耳其扩张的经过,下列与其发展阶段相符的是 A. 13 世纪兴起于 2 地区,常攻击 1地区 B. 1453年攻占了 3 地区,国土迅速扩大 C. 15 世纪大力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D. 16 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6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25、学可知,奧斯曼土耳其兴起后,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1453年攻占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到 16 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故 D 项正确;13世纪,奧斯曼土耳其兴起于小亚细亚地区,常攻击拜占庭帝国,图中 2 地区是小亚细亚,但 1 地区是西罗马帝国,不是拜占庭帝国,故 A 项错误;奧斯曼土耳其人 1453 年攻占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而图中3 地区是两河流域,故 B 项错误;奧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故 C 项错误。 7. 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 自 1571 年航线开通后,

26、 仅 20 年间约有 3000吨白银流入中国。这一现象表明太平洋航线的开通 A. 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 直接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 表明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出现了飞跃 D. 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创造条件 【7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说明太平洋航线的开通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这反映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工商业发达,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又刺激了工商业发展,故选 A;材料强调的是太平洋航线的开通对外贸易对中国的影响,B与此无关,排除;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东南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但与整个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等同,排除 C;1519 年麦哲伦环球航行,D 时间

27、不符合题意,排除。 8. 下图是出自 1543 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的版画插图,该书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反映了当时 A. 追求天赋人权的时代潮流 B. 自然科学已经摆脱教会束缚 C. 人们追求乐观生活情趣 D. 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8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可知,1543 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以“人”,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

28、义, 主张追求现世幸福,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的乐观精神,故 C 项正确;“追求天赋人权的时代潮流”是启蒙运动,与材料不符,故 A 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尚未摆脱教会束缚,故 B 项错误;材料与工业革命无关,故 D 项错误。 9.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 卢梭 B. 孟德斯鸠 C. 伏尔泰 D. 康德 【9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题干为“人民主权说”,这是卢梭的主张,A 正确;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排除 B;伏尔泰

29、、康德并未提出人民主权学说,排除 C、D。 10. 一位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 德、英、法、美 B. 法、美、德、英 C. 英、美、德、法 D. 英、美、法、德 【10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英国的民主制建立过程具有渐进性特征,美国的民主制建立建立了新的模式;德国是在民主制的门面下走向专制,而法国的民主制在革命中不断循环反复,因此 C 正确,排除 A、B、D。 11. 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 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 工人与资本家的

30、矛盾激化 C. 工人生活水平整体上没有得到改善 D. 社会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11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工人工资的涨幅低于国民总收入涨幅,这说明部分财富集中于资产阶级手中,意味着贫富差距逐步扩大,D 正确;A 错在“同步”,排除;通过题干无法得出矛盾情况,排除 B;工人工资上升,生活水平有所改善,C 不符合常识,排除。 12.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里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31、”指的是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唯物主义理论 C. 阶级斗争学说 D. 共产主义学说 【12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历史唯物主义,故 B 项正确;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在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这与题意不符,故 A 项错误;阶级斗争学说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与题意不符,故 C 项错误;共产主义学说主张消灭私有财产,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社会,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D 项错误。 13. 学者郑昌发指出, 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 16

32、 年的浴血战斗, 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 A. 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C. 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 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13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以看出,西属拉美人民独立运动的胜利,冲击了殖民主义,动摇了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从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故选 C;材料体现了西属拉美人民独立运动的影响,没有体现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排除 A;B 项不是材

33、料的主旨,排除;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政治上、经济上还面临着更多的社会问题,排除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冲击”,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14. 下表反映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 这可用来说明亚洲 A. 开始了民族民主运动的觉醒 B. 出现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 C. 实现了国家之间的联合斗争 D. 都要求暴力推翻本国的封建统治 【14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印度、伊朗和中国的民族民主运动,反映了亚洲地区民族民主运动开始觉醒,A 正确;题干所列的均为资产

34、阶级革命,排除 B;三个国家之间的革命是独立进行,没有联合,排除 C;印度是为了推翻殖民统治,排除 D。 15. “1914 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 引发对制度信任危机 B. 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C. 致使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D. 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15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欧洲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怀疑,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信任危

35、机,故选 A;B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 不符合史实,排除;D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 16. 1917年底至 1918年初列宁认为,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不仅要消灭资本主义商业,就是小商品经济也要逐步取消。而 1921年 3月列宁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发生根本转变。他认为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方法。这个“过渡方法”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实施 C. 市场经济体制推行 D. 工业化运动开展 【16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17 年底至 1918 年

36、初列宁认为,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为此,1918年列宁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缔了一切商品贸易关系。但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和政治危机,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所以,1921 年 3 列宁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变直接过渡为间接过渡,故 B 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材料不符,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只是利用了市场手段恢复发展经济,并未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故 C 项错误;“工业化运动开展”始于斯大林时期,故 D 项错误。 17. 某国际会议通过的文件指出,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

37、,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该会议是 A. 开罗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17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的内容反映了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的要求,这与波茨坦公告的内容相一致,D 正确,A、B、C 排除。 18. 1960年有 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 20世纪 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 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 84%,总人口的 88%。这说明 A. 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 B. 非洲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C.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8 题

38、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20 世纪 60 年代非洲原先为殖民地的国家纷纷独立,正是这一时期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表现,A 正确;题干信息与经济结构无关,排除 B;C 中的“彻底”表述绝对,排除;材料只涉及到非洲的独立,无法体现其是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排除 D。 19.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不再局限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梯度性转移,而且将产业链两端即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价值链各个增值环节进行转移。”这反映了 A. 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B.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C. 世界各国发展利益均衡分配 D. 贸易数量与实际所获利益一致 【1

39、9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将产业链两端即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价值链各个增值环节进行转移”,形成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反映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故选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建立,排除 B;经济全球化造成利益失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排除 C;D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 20. “构建公平正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加强全世界的民族认同。事实上,世界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瑰宝是无价的。”基于这一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着重 A. 增强文

40、明交流互鉴 B. 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C. 加深公共卫生合作 D.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20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事实上,世界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瑰宝是无价的”强调的是文明交流的重要性,A 正确;BCD 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小题,第 21 小题小题 19 分,第分,第 22 小题小题 15 分,第分,第 23 小题小题 16分,共计分,共计50 分。分。 21. 中古西欧是西欧封建社会从兴到衰并孕育新社会诸多因素的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41、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基础。在中世纪,这些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逐渐融为一体。 摘编自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 材料二 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

42、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三 基督教不仅将新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还将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这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相互竞争,相互厮杀;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难解难分。 摘编自丛日云在上帝和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1)据材料一,指出中古西欧个人拥有哪些“自由”,并归纳产生此现象的因素。 (2)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

43、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古西欧社会对近代西欧所产生的影响。 【21 题答案】 【答案】 (1)“自由”: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 因素:日耳曼人的传统观念与罗马法共同作用的结果。 (2)特点:封建领主在其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或拥有司法、行政、赋税权力) ;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教权与王权二元并存,王权较弱。 (3)影响:中古西欧社会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可得出,中古西欧个人拥有在城市里自由流动;根据材料一“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

44、自由”,可得出,中古西欧个人拥有司法自由;根据材料一“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可得出,中古西欧个人拥有财产自由;根据材料一“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可得出, 中古西欧个人拥有身份自由。 根据材料一“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在中世纪,这些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逐渐融为一体”,可得出,产生此现象的因素是:日耳曼人的传统观念与罗马法共同作用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可得出,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是:封建领主在其

45、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或拥有司法、行政、赋税权力) ;根据材料三“基督教不仅将新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还将新的社团组织、 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 可得出, 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是: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根据材料三“这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可得出,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是:教权与王权二元并存;根据材料二“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可得出,王权较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古西欧社会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 22. 1500年前后开辟新

46、航路是西欧殖民扩“张之路,也是西欧发展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492年 11 月 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他还对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说,“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 摘编自孙家垫译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从事科学探索的勇气,成为近代西欧科学革命的直接动力。航海家以自己勇敢的航海探险活动验证了大地是球形这一假说。破除了人们对基督教神学的迷信,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所谓

47、的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 摘编自夏劲、陈茜中西两种科学文化背景下的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之比较 材料三 17世纪初以后,美洲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园迅速发展。这些经济作物是欧洲市场上急需的进口原料。为满足欧洲市场的需要,增加出口,就迫切需要输入更多的奴隶以提供劳动力,扩大生产。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他们建起严密的贩奴组织系统,甚至动用军队,以保障其垄断贸易的权利。罪恶的奴隶贸易激起了奴隶的抗争和世界人民的谴责。 中央电视台世界历史解说词 (1)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完成远洋航行的技术条件。 (2)据材料二,指出新航路开辟对科学

48、与思想两个方面所产生的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 17世纪初以后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对西欧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 【22 题答案】 【答案】 (1)目的:寻找黄金;传播基督教。 技术条件:西欧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2)意义:科学方面:推动力近代西欧科学革命的兴起;思想方面:破除了对基督教神学的迷信。 (3)新现象:美洲种植园经济迅速发展;世界性贸易进一步发展;奴隶贸易公司出现。 作用:增加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可得出,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的是:寻找黄金

49、;根据材料一“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可得出,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完成远洋航行的技术条件有:西欧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2) 根据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从事科学探索的勇气, 成为近代西欧科学革命的直接动力”,可得出,新航路开辟成为推动近代西欧科学革命兴起的直接动力;根据材料二“航海家以自己勇敢的航海探险活动验证了大地是球形这一假说。破除了人们对基督教神学的迷信,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所谓的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可得出,新航路开辟破除了对基督教神学

50、的迷信。 (3)根据材料三“17 世纪初以后,美洲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园迅速发展”,可得出,17 世纪初以后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是:美洲种植园经济迅速发展;根据材料三“这些经济作物是欧洲市场上急需的进口原料”,可得出,17 世纪初以后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是:世界性贸易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三“为满足欧洲市场的需要,增加出口,就迫切需要输入更多的奴隶以提供劳动力,扩大生产。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可得出,17 世纪初以后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是:奴隶贸易公司出现。结合所学知识,从增加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等方面归纳其对西欧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期末试卷 > 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