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5669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1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年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2年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2年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2022 年江苏省泰州市医药年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高新区(高港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20 分)分) 第第 110 题,每小题只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共分,共 10 分。分。 1. 2021年 9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历时三个月返回地球。下列过程沙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舱外航天服移动 B. 电解水制氧气 C. 机械臂组合和测试 D. 抬升舱外摄像机 2.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 2.5 微米的颗粒物,下列事实与形成 PM2.5无关的是 A. 水力发电 B. 风扬尘土 C. 汽车尾气 D. 煤炭燃烧 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液氧 B. 石油 C. 矿泉水 D. 不锈钢 4. “天宫课堂”上的泡腾片实验让我们再次感受化学的魅力。 维生素 C泡腾片中含有维生素 C、 柠檬酸 (化学式为 C6H8O7) 、碳酸氢钠等物质,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柠檬酸是由 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B. 一个柠檬酸分子中含有 21 个原子 C. 柠檬酸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氧元素 D. 柠檬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3:4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 A. 蒸发食盐水 B. 取液时挤入空气 C. 收集氧气 D. 测定溶液的 pH 6.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氦元素:HE B. 3 个氧原子:O3 C. 1 个钙离子:Ca2+ D. 高锰酸钾:K2MnO4 7.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打开盛浓盐酸瓶塞有白烟生成 B. 小木条蘸取浓硫酸后,小木条变黑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 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8. 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A. 锶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图 3所表示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Sr2+ C. 锶原子的中子数为 38 D. 锶原子的

4、相对原子质量是 87.62g 9. 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 70% 的氮气(体积分数) 、20%以上的氧气、还有 CO2 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B. 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C. 利用灼热的铜粉,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氧气消失但氧原子并未消失 10.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中,一氧化碳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 稀有气体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

5、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C.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 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升高温度一定能将饱和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第第 1115 题,每小题有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确得 1 分;错选得分;错选得 0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10 分。分。 11. 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 ,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乙、丙对应的

6、物质属于氧化物 C.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 该反应中,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3 12. 如图为 KCl和 Na2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2时,Na2CO3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 49.0% B. 将两物质饱和溶液由 T1升温至 T3,均无固体析出 C. T4时,分别将等质量的 KCl 和 Na2CO3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 D. 若 KCl溶液中含有少量 Na2CO3,可采取蒸发浓缩、控制温度 T2以上降温结晶、过滤等操作提纯 13.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

7、方法 A KCl 溶液 K2SO4溶液 加入足量 Ba(NO3)2溶液,过滤 B CaCl2溶液 盐酸 加入过量的 CaCO3,过滤 C NaCl溶液 CaCl2溶液 加入适量的 Na2CO3溶液,过滤 D CuCl2溶液 FeCl2溶液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 A B. B C. C D. D 14. 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已知:圆底烧瓶中装有 CO2。如图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 A. 打开活塞 K,装置中会有气泡冒出 B. 打开活塞 K,装置中会有气泡冒出 C. 打开活塞 K,装置中会有液体流入

8、,产生蓝色沉淀 D. 打开活塞 K,装置中会有液体流入,产生蓝色沉淀 15. 工业上利用铁的氧化物在高温下循环裂解水制氢气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MFeO B. 整个制氢气过程中无需尾气处理 C. 流程中需要不断添加物质 M D. 理论上每得到 2gH2,消耗碳的质量:6g m(C)FeO B. 整个制氢气过程中无需尾气处理 C. 流程中需要不断添加物质 M D. 理论上每得到 2gH2,消耗碳的质量:6g m(C)12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图可知 H2O与 FeO 反应生成 H2和 M,则 H2O中的氧原子进入到 M中,即 M 中

9、氧元素质量比 FeO 中氧元素质量大,则铁元素的质量分数:MFeO,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反应生成 CO,有毒,需要尾气处理,选项错误; C、由图可看出,M 由 H2O和 FeO 生成,会与 CO反应而消耗,可循环利用,故不需要添加物质 M,选项错误; D、由图可以看出,总反应为 C+H2OH2+CO2+CO。考虑两种极限情况:若生成物只有 CO2,则反应方程式为 C+2H2O高温2H2+CO2, 根据化学方程式, 每得到 2gH2, 需要消耗碳的质量为 6g; 若生成物只有 CO,则反应方程式为 C+H2O高温H2+CO,根据化学方程式,每得到 2gH2,需要消耗碳的质量为 12g。实际反

10、应中 CO2和 CO均存在,故消耗碳的质量 6g m(C)12g,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确定取值范围可采用极值法,确定两种极限情况,从而确定取值范围。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40 分)分) 16. 化学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1)某学生的中餐食谱为:大米饭、红烧肉、煎鸡蛋、炒青菜、萝卜汤,这份食谱中含有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无机盐、油脂、水、糖类、_。 (2)下列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A铝合金 B聚乙烯塑料 C玻璃钢 D全棉织品 E.羊毛织品 F.腈纶织品。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所填材料答案有多个的可选填其中 1 个) 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 属于复合材料

11、的是_。 属于天然材料的是_。 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 (3)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与 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NaClO)反应除生成有毒的氯气(Cl2)外,还生成一种生活中常用的盐和一种常见的液体物质,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高和降低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则盐酸与次氯酸钠反应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4)煤燃烧时产生的_(填化学式)进入大气可形成酸雨,写出酸雨的一种危害:_。 【答案】 (1)维生素 (2) . BF . C . DE . A (3) . 2HCl+NaClO=Cl2+NaCl+H2O . 是 (4) . SO2#NO2 . 污染空

12、气、使鱼类死亡、建筑物腐蚀、森林树木腐蚀等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大米饭富含糖类,红烧肉富含油脂与蛋白质,煎鸡蛋富含油脂与蛋白质,炒青菜和萝卜汤富含无机盐、维生素和水; 【小问 2 详解】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所以聚乙烯塑料和腈纶织品属于合成材料,故选 BF; 玻璃钢是由合成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故选 C; 棉花和羊毛属于天然材料,故选 DE; 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 A; 【小问 3 详解】 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HCl+NaClO=Cl2+NaCl+H2O,反应中,氯元素由+1价和-1 价变成 0价,所以该反应属

13、于氧化还原反应; 【小问 4 详解】 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进入大气可形成酸雨;酸雨的危害有污染空气、使鱼类死亡、建筑物腐蚀、森林树木腐蚀等。 17. 化学兴趣小组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了如下探究。 (1)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仪器 a的名称是_。 利用 B 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从_(填“b”或“c”)端通入。 利用 C 装置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_时,插入集气瓶中。写出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2)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利用图 1装置进行实验,4 次实验所用二氧化锰粉末均为 0.5g,过氧化氢溶液均为 5mL,三颈

14、瓶容积为 250mL,水浴起始温度控制在 21,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得三颈瓶内气压与时间的关系见图 2。 由图 2曲线的变化可得出的结论是_。 三颈瓶内气压不断升高原因是:_。 (3)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装置见下图。4次实验均向试管中加入 10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实验 1、2、3均向试管内加入 1mLCuSO4溶液和 1mL水,实验 4仅加入 1mL水,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水浴温度/ 生成氧气的平均速率/(mLmin-l) 第 3min 第 6min 第 9min 第 12min 1 20 2.4 2.7 2.8 2.8 2 30 9 10 10 10 3 40

15、90 63 28 23 4 40 1.0 1.2 1.3 1.3 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有:反应时间和_。 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 写出实验 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答案】 (1) . 长颈漏斗 . b . 火柴快燃尽时 . 3Fe + 2O2点燃Fe3O4 (2) .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三颈瓶中氧气的量不断增多,过氧化氢分解时放热 (3) . 氧气的体积 . CuSO4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有催化作用(或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度越快) . 2H2O24CuSO402H2O+O2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据图可知,仪器 a 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如

16、果利用 B 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气体应从 b端通入; 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集气瓶中,避免火柴燃烧消耗较多集气瓶内的氧气;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 2O2点燃Fe3O4; 【小问 2 详解】 由图 2曲线的变化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浓度越大,则反应生成气体的速度越快; 三颈瓶内气压不断升高的原因是反应生成氧气且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装置内压强变大; 【小问 3 详解】 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有:反应时间和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即氧气的体积; 分析表中数据,实验 1、2、3

17、对比,随温度的升高,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氧气的平均速率变快,说明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度越快;分析实验 3、4,实验 3加入 CuSO4,生成氧气的平均速率明显较快,说明:CuSO4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实验 3中发生的是过氧化氢在 40和硫酸铜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4CuSO402H2O+O2。 18. 请根据下列表述回答问题: (1)甲为银白色金属,能与溶液 A 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则甲的化学式为_。乙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可由 A、B两种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则 A与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欲通过一步实验证明A、B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需要

18、加入的一种试剂是_,利用此试剂可一次性进行鉴别。 (2)固体 C 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若将盛有饱和 C溶液的小烧杯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并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 C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物质组合是_(填序号) 。 浓硫酸和水 镁和稀盐酸 硝酸铵固体和水 氯化钠固体和水 氢氧化钠固体和水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 (3)氮化铝(AlN)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新型陶瓷材料。工业上用高纯铝粉和氮气制备氮化铝的工艺流程如图。 NH4Cl作为添加剂可促进铝的氮化,氯化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 在高温条件下,铝粉和氮气在氮化炉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反应前要先通 N2,目的是_。 不同温度下的合成产

19、物 XRD 图谱如图 5 所示,_时,产物中 AlN 的纯度最高。 不同保温时间下合成产物中的含氮量如图 6,由图可推断最佳保温时长为 3 小时,理由是_。 【答案】 (1) . Fe . NaOH+HCl=NaCl+H2O . 紫色石蕊溶液 (2) (3) . -3 . 2Al + N2高温2AlN . 排出空气防止高温下铝粉被氧化 . 1000 . 保温 3 小时后,产物中含氮量不再增加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浅绿色溶液”说明有亚铁离子,且甲为银白色金属,由此推断甲为单质铁; 乙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猜测乙为食盐、即氯化钠,又其可由 A、B两种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而中和反应特指

20、酸和碱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再结合乙为氯化钠,所以推断该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Cl+NaOHNaCl+H O; 因为该反应反应产物为中性,而反应物盐酸属于酸、氢氧化钠属于碱,故可向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测试溶液的酸碱性来确定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为紫色,遇碱性溶液为蓝色; 【小问 2 详解】 “固体 C 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由此推断 C是氢氧化钙,C溶液即氢氧化钙溶液,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若让小烧杯中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则大烧杯中有放热现象;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符合题意; 、镁与稀盐酸发生剧烈反应,白

21、色固体溶解,在固体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得到无色溶液,同时放热,符合题意; 、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中,会吸热,不符合题意; 、氯化钠固体溶解于水中,温度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剧烈放热,符合题意;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反应放热,符合题意。 故选。 【小问 3 详解】 氯化铵中 Cl显-1 价、H显+1 价,又氯化铵整体显 0 价,所以 N的化合价为-3; 高温条件下,铝粉与氮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氮化铝,其化学方程式为:22Al+N2AlN高温; 反应前要先通入氮气,为了排出反应装置内的空气,避免铝粉与空气反应被氧化; 通过图 5 可以看到,1000时,谱

22、图显示只有氮化铝存在,没有铝单质存在,说明在该温度时反应完全,则此时氮化铝纯度最高; 观察图 6 可知,当保温 3 小时后,产物中含氮量不再增加,即此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19. Na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的流程如下: 图中 A 表示的是_池。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在实验室中进行上述 3 种操作都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填名称) 。 粗盐中还含有 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为进一步除杂,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加入 NaOH溶液的目的是_。 (2)配制 NaCl饱和溶液。 20时,NaCl的溶

23、解度为 36.0g。配制 20时 50gNaCl 的饱和溶液,需要 NaCl 的质量为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得的 NaCl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填序号) 。 A称量氯化钠时,砝码放在左盘,并使用了游码 B用量筒量水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 C配好的溶液转移至细口瓶时,有液体溅出 (3)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烧碱,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写出电解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氯碱工业生产的烧碱样品中常含有 Na2CO3等杂质。小芳同学对久置的烧碱样品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补充完整下列实验。 实验 1:取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 实验 2:_,过滤

24、,得滤渣和滤液。 实验 3:向实验 2所得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 结论:样品中含有 NaOH和 Na2CO3。 反思: 若将实验 3 方案改为: 向实验 2所得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此方案能否得出结论并阐述理由。 _。 取 20时 50Kg 饱和的 NaCl 溶液用电解的方法生产烧碱, 可制得多少千克烧碱?_ (数值精确到 0.1) 【答案】 (1) . 蒸发 . 玻璃棒 . 除去氯化镁 (2) . 13.2g . AB (3) . 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CaCl2(或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只要答出前段内容即可) . 不能

25、,因为实验 3 为了验证氢氧化钠的存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 . 9.0Kg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时, 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通过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图中 A是蒸发池;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包括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上述操作都需要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 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水,故加入氢氧化钠的作用是除去可溶性杂质氯化镁; 【小问 2 详解】 由题意可知,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g100%100g+36g,故配制 20时 50gNaCl的饱和溶液,需要 NaCl 的质量为36g50g100%

26、13.2g100g+36g; A.称量氯化钠时,砝码放在左盘,并使用了游码,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 B.用量筒量水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 C.配好的溶液转移至细口瓶时,有液体溅出,不影响质量分数; 故会导致配得的 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选择 AB。 【小问 3 详解】 电解槽中,通电时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222NaCl+2H O2NaOH+H+Cl通电; 由结论为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实验 3是向实验 2 所得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加酚酞溶液变红证明溶液显碱

27、性,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可使酚酞变红,故实验 2 中需要验证碳酸根且排除碳酸根的干扰,故实验 2 为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CaCl2(或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有碳酸钠且为实验 3验证氢氧化钠排除了碳酸根的干扰; 实验 3 是为了验证氢氧化钠的存在, 实验 3 改为向实验 2 所得滤液通入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故不能证明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由上可知 20时 50Kg 饱和的 NaCl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 13.2Kg;设反应生成烧碱的质量为x 2222NaCl+2H O=2NaOH+H+Cl1178013.2Kgx 11713.2Kg=80 x 解得9.0Kgx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