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年北京市高三各区二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年北京市高三各区二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一、文学类阅读一、文学类阅读- -单文本单文本 (2022东城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飘香的胡柚林飘香的胡柚林 一 过了小雪节气,果园里的胡柚全都摘下树了。家里地面上,堆满金灿灿的胡柚。娇凤奶奶坐在小竹椅上包胡柚。薄膜袋子用手捻开,吹一口气,放进一个胡柚,顺手一转,袋口拧成一条绳。包胡柚是个简单活计,却耗时间。这满地的胡柚两万多斤,没有半个月哪里包得完。 广播里播完新闻, 开始播送戏曲。 娇凤奶奶知道, 11 点了。 她起身, 把电饭煲的电源打开,然后出门。她要去胡柚林里看看,老伴儿这会儿还在
2、地里干活呢。今天风大了起来,娇凤奶奶出门时紧了紧衣服天真的冷下来了。 天气虽冷,但胡柚林却枝繁叶茂,将人藏了起来,只有轻微的声音被风送出来。娇凤奶奶躬身钻进林子,绕过两棵树,这才见到徐老师。徐老师是她的老伴儿,正执一柄锄头,在离胡柚树根部一米多的地方,细心刨出一条条浅沟来,再把复合肥施进去。一棵树,总要刨十来条浅沟。施好了肥,再用浮土覆上。也有人图省力,直接把肥料施在泥层之上,那样一浇水,肥力就流失了。徐老师觉得这么干,是对胡柚树的不尊重。 “还没好呢?该吃中饭了。”娇凤奶奶说。 听见声音,徐老师歇下锄头。风从胡柚树梢掠过,呼呼地响。徐老师额上冒出微汗。 徐老师如今七十六岁,娇凤奶奶六十九岁。
3、两个人在一起,将近五十年了。 二 胡柚的“祖宗树”就在胡柚林中。给那棵树下肥,徐老师格外舍得下本。 你这是偏心。娇凤奶奶说。 但徐老师只管自己下肥, 一锄一锄, 刨开地表的泥土。 这棵胡柚老树, 已经一百二十岁了。当年徐老师还小的时候,这棵树就在了,年年秋天挂果,满树金灿灿的。那时候,全村也只有这么一棵,家里人都管它叫“橘子树”,只是这一棵“橘子树”结的果实,口感与别的树不一样。 到了 1983 年,浙江省常山县农业局调查林果资源,发现徐老师家这棵果树有些特别。特别在哪?这棵树,看起来像香泡树,却不是香泡树;果实吃起来像橙子,又不是橙子,酸中带甜,味道不错。由于这棵树所在的地方,是澄潭村的“胡
4、村”这个小村庄,大家就把这果子称为“胡柚”。专家算了算,当时那棵树的年龄,就已七十多年。 后来,县里决定繁育推广这棵果树。由这棵老树繁衍出来的胡柚群体,遍布整个常山县,胡柚也成为这座县城的知名特产。徐老师家的这棵树,由此成为常山县的胡柚“祖宗树”。 有人追根溯源,问徐老师这棵胡柚树是从哪里来的呢?徐老师也说不好。 澄潭村的祖先, 在明末从浙江汤溪迁入, 但他们的祖居地, 并没有柑橘栽培的历史。 因此,胡柚并不是祖先迁徙时带入的。澄潭本地倒是有各种橘树种植的传统,专家们说可能是自然杂交产生的。看来这是块宝地,种子在这里落地发芽,诞生出美妙的果实。 在徐老师的自留地里,胡柚树的实生群体还有一批,有
5、十几棵,树龄在五十多年。当时为了挑选培育最有品质的胡柚,农户和科技人员一起,经历了漫长时间的选育,慢慢地才让品种定型下来,然后推广到全县各地。 三 徐老师退休已经十四年了。退休前,徐老师是一名中学教师,教数学教了四十一年。 娇凤奶奶问他,你这一辈子,教了多少学生? 徐老师一下算不出来。 真要算, 一年两个班, 那就得一百多人, 四十多年, 你说得有多少? 倒是常常有学生在路上见到他,叫一声“徐老师好”。有时看对方面孔,面熟得很,但徐老师也想不起对方是哪一届的学生了。 有时也有三五个学生,结伴来家里看他,顺便也看看那棵胡柚“祖宗树”。他的学生,有开工厂的,有外出务工的,有在家种田的,跟春天胡柚树
6、上的花朵一样多。 徐老师的儿女们都在外地,徐老师退休之后,儿女们都希望二老能享享清福,也商量着让二老搬到城里去住,可他们没有去城里。 还是住在乡下老家舒坦。徐老师说,这角角落落,闭着眼睛都能摸到。空气好,水好。娇凤奶奶补充说。 还有这胡柚树呢,一百多棵,也不能不管。徐老师又说,这棵胡柚“祖宗树”,我得好好照料呀。 胡柚成熟时,一两万斤果子,都要采摘下来。现在村庄里的年轻人不多,很多事情都是老两口儿互相帮衬着,自己慢慢干。慢就慢一点,不着急。 胡柚树高高的,免不了要爬树。胡柚疏果,把青果摘下一部分来,晒干了也能卖钱。有一次,就在爬梯时,娇凤奶奶一不小心跌了一跤,把手摔伤了。后来到省城医院住了二十
7、天,出院后,又在杭州的女儿家里休养了三个月。 “你们还真把自己当年轻人了,这怎么行?”“为那一点胡柚,不值当!要我们说,那些胡柚树,干脆不要管了。”儿女们心疼地说。 老人家嘴上应承着,可心里还丢不下那些胡柚树。休养好了,回到老家,老两口儿转着转着,又转到胡柚林中去了。 四 刚采摘下来的胡柚,并不是最好吃的。果子得放一放,放上一个月两个月,果实里面的糖分多了,就甜了。剥开厚厚的柚壳,果实的囊粒汁液饱满,一口下去,汁水又鲜又甜。 除了口感好外, 胡柚还有药用价值。 胡柚清凉, 利肺, 能预防感冒。 胡柚壳剥出来煎水喝,村里人感冒了,这么一碗喝下去,发一身汗,感冒好得快。 徐老师和娇凤奶奶平常侍弄这
8、些胡柚树,都是慢慢来。做得动,多做一点;做不动,少做一点。“有得做,都是好事情。”徐老师说。 “祖宗树”上结的胡柚,特别受欢迎。这棵树年年能结果一千多斤,有人开价五千元,想把整棵树包了。 也有人说这个价钱太便宜, 应该卖一万元, 或者更贵一点。 徐老师笑笑。 他说,“祖宗树”一百多年了,这树结的果,不能只看卖多少钱。只要大家喜欢胡柚的味道,自己就心满意足。毕竟,胡柚的好滋味,都是用时间养出来的。 五 吃过中饭,徐老师又扛着锄头去胡柚林了。 娇凤奶奶也跟着去。徐老师干活的时候,娇凤奶奶就在一旁看一会儿。看看树,看看草。 穿过林间的小路, 风吹着胡柚树叶哗啦啦地响。 等这一批复合肥下完, 天气会完
9、全冷下来,树叶也要落光了。 但是,等到冬天过去,春天再来,胡柚花开的时候,整个林子像落雪一样,那个香啊! 十里飘香。娇凤奶奶喃喃地说着。 不止十里啊,现在一个县的胡柚面积十万亩,说百里飘香也不过分。徐老师接一句:继续干活。 干活的声音,安安静静的,却随风飘到远远的地方去了。 (取材于周华诚的同名文章)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徐老师家的胡柚老树,见证了村民祖先迁徙的历史,被称为“祖宗树”。 B作者写徐老师桃李满天下,是为了反衬出他退休后的生活辛苦而寂寞。 C娇凤奶奶在胡柚林中畅想胡柚开花的美景,徐老师提醒她应专心干活。 D文中加点的数字,有真实准确说明事物的作用,又有表
10、达情感的作用。 2本文有些对话不加引号,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文中徐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4为什么说胡柚林是“飘香”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2北京西城二模)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高原骑手高原骑手 四月的最后一天,嘉措家的牛羊要转场了,拆卸下来的毡房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分别由马和牦牛驮运。嘉措走在牦牛身边,眼睛不时瞟向它。过了第一道隘口,嘉措把它身上的一口锅背到自己肩上;到了大坡,又将一个麻袋也挪过来。 嗯,我们的小嘉措,开始心疼他的牦牛了嘛。阿妈一边赶着羊群一边对阿爸说。 它有名字,它叫扎日!嘉措更正道。 晚上扎营,嘉措和哥哥多吉一个帐篷。 你
11、睡着了吗?嘉措小声问多吉。 嗯。多吉回答。 我听见你的枣红马就在我们帐篷旁呢。嘉措说。 嗯。多吉闭着眼睛。 它刚刚打了个响鼻,你听见了吗? 嗯。多吉的声音越来越轻。 你说,枣红马愿意参加赛马大会吗?嘉措又问。 当然会。多吉猛地坐起来,一匹骏马怎么会不愿意参加赛马大会呢?要是没有赛马大会,世界又何必生出骏马! 可是 你闭嘴。嘉措刚张口就被多吉打断。 闭了嘴的嘉措却闭不上眼睛,帐篷外牦牛们反刍的声音此起彼伏,嘉措从无数混杂的声音里听出扎日的声音。他坐起来,轻轻走出帐篷。星空很亮,月色如雪。 扎日。嘉措轻轻喊了一声,在它旁边坐下。你喜欢“扎日”这个名字吗? 扎日不说话,把脸转向嘉措。嘉措注视着扎日,
12、它的眼睛像蒙了一层水雾,在黑夜里显得十分莹亮。扎日眨了眨眼,长长呼出一口气,热气拂过嘉措的手臂,让他有些猝不及防。嘉措想,这大概是他和扎日最近距离的一次接触吧。 白天的时候,嘉措带一本书去噶玛坡。他发现扎日总会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吃草,有时不小心走远了,它又会折回来,把那些啃过的草地再啃一遍。嘉措感到,扎日这么做并不是出于顺从,而是它想和他待在起。 有天傍晚,嘉措把牛羊赶回去,发现草场里停了一辆小货车,车轮卷着草叶和泥巴的混合物,车厢上甩满泥点,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嘉措认得这是住在同德县的阿木乎的车,专门到草原上收购牛羊用的。 它都比你还大了嘛,明年再卖的话,连一只羊的价格都不如了嘛。阿爸皱着眉头
13、说。 扎日被赶出牛圈时,嘉措无法抑制情绪,他突然冲到阿木乎面前,乞求他,又转身拦住阿爸。 留下它吧, 它一定会争气的, 我保证, 我和它可以一起参加牦牛大赛, 我们会赢上奖品 嘉措很惊讶能从舌头上卷出这番话。当然,惊讶的还有阿爸和阿妈。 扎日,扎日,嘉措对扎日说话,你得和我参加牦牛大赛了,你准备好了吗,扎日? 多吉有时会在牛圈外指挥嘉措。咳,嘉措,耗牛又笨又倔,你得用鞭子!嘉措还记得扎日被鞭打的那次,转场时,不太合群的它故意将身上的重物甩到地上,几只酥油茶碗摔得稀碎,扎日被抽了好几鞭子。 嘉措,你想和多吉一样勇敢英武吗?嘉措问自己。嘉措常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你想变成多吉吗?你想与人摔跤吗?你想像
14、个勇士拿起鞭子吗? 答案都是否定的。 八月到来的时候,嘉措已经能够骑着扎日去放羊了。嘉措记不得扎日什么时候迈出的第一步。嘉措没有给扎日系上缰绳,也不需要扯嚼子,他只要两腿轻轻一夹,后脚跟碰一碰,扎日就知道跑起来了。他们逐渐熟悉了草原上每一条恣意的溪流、每一棵倔强的梭梭柴、每一块裸露在外的孤傲石头。他们会在水花飞溅中穿过沟底的河流,再飞奔到远处的属于他们的噶玛坡上。噶玛坡非常安静,风从坡上刮过,只留下凉爽。嘉措看书,或者发发呆,扎日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啃草。远处,有人在骑马,有人在赶羊,却与他们毫不相干。 比赛快要临近时, 嘉措带扎日去溪边洗了个澡。 水从扎日的脊背流过, 像长着小脚丫似的,在它黑
15、黑的毛发上奔跑, 小脚丫经过之处, 毛乖顺地贴在皮上。 扎日充分享受着这舒服的时刻,在水中一动不动,任其摆布。 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牦牛们被精心打扮,长而弯的牛角上系上了各色彩绸,表示夺魁在望。除了骑手,草原上还站满了观战的人,有的腰上扎了红带,神采奕奕。 牦牛和它们的骑手都一字排开, 螺号声声。 嘉措站在起跑线上, 看着不远处的终点。 突然,嘉措看见了远处的噶玛坡,虽然它那么矮小,那么不起眼,但此刻,却像一颗星球正要从草原上缓缓升起。 枪声响了,嘉措腿轻轻一夹,扎日便向前跑去,草叶和泥土在牛蹄下翻卷上来。耳边充满欢呼声,分不清每一缕欢呼该分配给哪一个骑手,或许人们并不是给某个特定骑手加油,而
16、是通过这样的呐喊表达一种兴奋。牦牛们不像马,天生就有方向感,或许正是这种愣头愣脑的样子更引起人们的阵阵尖叫和哄笑。 终点处人们挥着彩旗,呼喊着“秀加不、秀加不”(加油的意思)。呐喊声震耳欲聋,五彩的旗子就在前方,欢呼声更热烈了。嘉措看见熟悉的溪水永不停息地向前;看见草地上的牛羊都转过脑袋看向他;还看见阳光从噶玛坡后面照过来,给它镶上了一道金边。 嘉措分明感到自己的腿在这个时候轻轻一夹, 右脚在扎日肚皮上一碰, 以他们惯常的默契,这是向右转弯的意思。果然,扎日偏离了主道,向噶玛坡的方向奔去。松软的草皮带着绿草和花朵在他们身后雨点般地溅向空中。人们也发现这个冲在最前面就要夺魁的骑手偏离了方向,发出
17、惊讶和着急的叫声,但嘉措并不去管这些,当然,也管不了这些。这个时候,他的脑海里都是他从同德县舅舅家走向草原的那个夜晚,分不清是舅舅的还是自己的,歌声悠长,久久回荡在天地之间 (取材于汤成难同名小说)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帐篷外牦牛们反刍的声音此起彼伏 此起彼伏:持续,接连不断 B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猝不及防:突然发生而缺乏心理准备 C每一棵倔强的梭梭柴 倔强:坚硬、 直立的样子 D分不清该分配给哪一个骑手 分配:按照需求进行安排 6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写嘉措帮助牦牛减轻负担,与后文写二者之间的亲密、默契相呼应。 B嘉措和哥哥多吉都是
18、高原骑手,但二人性情和对待动物伙伴的态度不同。 C作品的环境描写,既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也间接呈现了人物的内心。 D作品对观赛者的刻画,表现出作者对“看客”及其文化观念的冷峻批判。 7请根据上下文推测画线句中嘉措被哥哥多吉打断的话是什么,并写出你的推测理由。 8 作品结尾出人意料: 明明冲在最前面就要夺魁, 嘉措却指引扎日偏离方向, 向噶玛坡跑去。请写出这个结尾的用意并简要分析。 (2022北京海淀二模) 阅读 红楼梦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 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 含泪问他: “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
19、不过为那些事,问他作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嗳哟”,袭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 袭人看时, 只见腿上半段青紫, 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 袭人咬着牙说道: “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
20、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些了。”又让坐。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竟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
21、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 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 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 你既这样用心, 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 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 但你固然怕我沉心, 所以拦袭人的话, 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 当日为一个
22、秦钟, 还闹的天翻地覆, 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 ”想毕,因笑道:“你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想毕, 因笑道: “你们也不必怨这个, 怨那个。 据我想, 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 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 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
23、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 晚上敷上管保就好了。 ”说着便走出门去。 袭人赶着送出院外, 说: “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要想什么吃的、玩的,你悄悄的往我那里取去,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回身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 心内着实感激宝钗。 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 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 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 无奈臀上作痛, 如针挑刀挖一般, 更又热如火炙,
24、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泣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
25、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 其实是假的。 你不可认真。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 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玉听说, 便长叹一声, 道: “你放心, 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 只见院外人说: “二奶奶来了。 ”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 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头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 悄悄的说道: “你瞧瞧
26、我的眼睛, 又该他取笑开心呢。 ”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 出后院而去。 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 问宝玉: “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接着,薛姨妈又来了。一时贾母又打发了人来。 9下列对作品中细节描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挨打,伤势很重,他“咬着牙”叫出声,是一种自然反应,也表现出他在强忍疼痛。 B袭人“咬着牙”是惊讶宝玉腿上伤势之重及贾政下手之狠,反映出她对贾政怀恨在心。 C宝钗自悔说话“急”了,是后悔自己未经深思熟虑,话说得多且快,流露出了真实情感。 D黛玉“急”得跺脚,是自己因心疼宝玉挨打哭肿了眼睛,担心被王熙凤看到而遭她取笑。 10像小说节
27、选部分中“天不怕地不怕”这样通俗而生动的用语,红楼梦中有三百多条。下列对这类用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贾府这样的贵族之家,虽已走向衰败,但在一段时间内还能维持某种兴旺繁荣的假象,也象征了整个封建末世的衰败之势。 B“一代不如一代”,指宁、荣二公以显赫功勋创下家业,而后辈中贾敬好色、贾珍荒淫,贾赦好道、贾环卑劣。它既写出了贾府子孙的不肖,也预示了贾府最终被抄的命运。 C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苦心学诗,众人在她写出咏月好诗后赞叹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一俗语突出了她不畏难不气馁的执着精神,也揭示了她写诗成功的原因。 D 史湘云在芦雪庵中大嚼鹿肉时
28、, 同黛玉开玩笑说道“是真名士自风流”。 湘云以超凡脱俗、风流潇洒的名士自许,显示出她率真爽朗、自然洒脱的性格特点。 11根据小说节选部分的内容及前后相关情节,概述本章回目中的“情中情因情感妹妹”或“错里错以错劝哥哥”所指的故事情节。 12按要求完成小题。 (1)结合节选部分中贾宝玉与袭人、宝钗、黛玉的对话,分析宝玉对挨打的态度。 (2)根据节选内容概括贾宝玉的形象特点,并从红楼梦其他章回中举例加以说明。 (2022北京丰台二模)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
29、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柳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 迎春因说道: “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 这会子还睡觉不成?” 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
30、找他们去罢。我叫林姑娘去就来。”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 穿花度柳, 将欲过河去了。 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 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 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
31、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福子糊着纸。 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又有一人说话: “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又听道: “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又答道: “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
32、,算谢他的罢。-你要告诉别人呢?须说个誓来。”又听说道:“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又听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不如把这槁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 心中吃惊, 想道: “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 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
33、未想完, 只听 “咯吱” 一声, 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 笑着叫道: “颦儿, 我看你往那里藏! ”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 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 还没有走到跟前, 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 “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谁知红玉听了宝钗的
34、话,便信以为真,让宝钗去远,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坠儿听说,也半日不言语。红玉又道:“这可怎么样呢?”坠儿道: “便是听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红玉道: “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 心里又细, 他一听见了, 倘或走露了风声, 怎么样呢?” 二人正说着,只见文官、香菱、司棋、待书等上亭子来了。二人只得掩住这话,且和他们顽笑。 只见凤姐儿站在山坡上招手叫,红玉连忙弃了众人,跑至凤姐跟前,堆着笑问:“奶奶使唤作什么事?”凤姐打谅了一打谅,见他生的干净俏丽,说话知趣,因笑道:“我的丫头今儿没跟进我来。 我这会子想起一件事来, 要使
35、唤个人出去, 不知你能干不能干, 说的齐全不齐全?”红玉笑道:“奶奶有什么话,只管吩咐我说去。若说的不齐全,误了奶奶的事,凭奶奶责罚就是了。”凤姐笑道:“你是那位小姐房里的?我使你出去,他回来找你,我好替你说的。”红玉道:“我是宝二爷房里的。”凤姐听了笑道:“嗳哟!你原来是宝玉房里的,怪道呢。也罢了,等他问,我替你说” (取材于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13下列对选文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红楼梦第 27 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这里的“杨妃”指薛宝钗,因杨玉环素以丰腴著称,而宝钗生得肌肤丰泽,故以“杨妃”代之。 B对“宝钗扑蝶”的正面描写虽只有十余字,却写出了宝钗天真烂
36、漫的小儿女情态,是宝钗内心世界与自由天性的自然流露,展现了少女的青春活力。 C 宝钗把无意中听到的“还帕传情”定位为“奸淫狗盗”, 说明宝钗在“冷香丸”的压制下,早已成为一个绝情绝爱、没有七情六欲的封建思想卫道士。 D小红其人,连宝玉自己都不熟知,凤姐也毫无印象,宝钗竟能从“语音”听出,可见她对宝玉身边人特别关注,而关注其身边人,正是关注他本人。 14 红楼梦中不同节日的场景描述,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也蕴含作者的深意。下列对 红楼梦中节日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芒种节有祭饯花神的习俗。选文借芒种节引出了宝钗扑蝶和偷听的情节。红玉和黛玉的性格借他人直接点出,宝钗性格则需要借助其动作、心理、语
37、言体会。 B英莲被拐、元妃归省、通灵宝玉丢失宝玉变傻等事件都发生在元宵期间。“元宵”即“圆消”,在一次次元宵节中可体会作者描绘热闹繁华节日背后的真实用意。 C 中秋节是象征团圆的节日。 但第 75 至第 76 回的中秋节, 因大观园刚刚经历了一次大抄检,气氛冷清。曹雪芹用欢乐的中秋图景来反衬大观园人们的悲凉心情。 D元春的端午节赐礼,用意深远。元春赐给宝玉和黛玉的节礼相同,借此表达她代表贵妃娘娘对弟弟贾宝玉婚事的明确指向:林黛玉作为兄弟媳妇是最佳人选。 15宝钗听到红玉和坠儿谈论一段“情事”,请结合原著相关情节,简述这段“情事”的来龙去脉。 16对宝钗使用“金蝉脱壳”计一事,早期点评家说宝钗“
38、卸罪于黛玉也,虽云急解,实有成心。”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2022北京顺义二模)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冬天的火炉冬天的火炉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大兴安岭度过的。那里一进入九月,大地上的绿色植物就枯萎了,雪花会袅袅飘向山林河流,漫长的冬天缓缓地拉开了帷幕。 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直到次年的五月,春天姗姗来临时,火炉才能熄灭。 火炉是要吞吃柴火的,一到寒假,我们就得跟着大人上山用手推车拉柴火。我家的手推车是二手货, 有些破旧, 看上去就像一个辛劳过度的人, 满面疲惫的样子。 它的车胎常常慢撒气,所以我们拉柴火时,就得带着一个打
39、气筒,好随时给它打气。否则,你装了满满一车柴火要回家时,它却像一个饿瘪了肚子的人蹲在地上,无精打采的,你又怎么能指望它帮你把柴火运出山呢? 我们家拉柴火,都是由父亲带领着。 姐姐干活实在,父亲每次都带着她。弟弟呢,那时虽然也就八九岁光景,但为了让他养成爱劳动的习惯,父亲时不时也把他带着。他穿得厚厚的跟着,看上去就像一头小熊。我们通常吃过早饭就出发,姊妹三人推着空车上山,父亲抽着烟跟在我们身后。冬日的阳光映照到雪地上,格外的刺眼,我常常被晃得睁不开眼睛。父亲生性乐观,很风趣,他常在雪路上唱歌、打口哨,他的歌声有时会把树上的鸟惊飞。 我们拉的柴火,基本上是那些风刮倒的树木,它们已经半干了,没有利用
40、价值,最适宜烧火。那些生长着的鲜树,比如落叶松、白桦、樟子松,是绝对不能砍伐的。可伐的树,我记得有枝桠纵横的柞树和青色的水冬瓜树。父亲是个爱树的人,他从来不伐鲜树,所以我们家拉烧柴是镇上最本分的人家。为了这,我们就比别人家拉烧柴要费劲些,回来得也会晚。因为风倒木是有限的,它们被积雪覆盖着,很难发现。 我最乐意做的,就是在深山里寻找风倒木。往往是寻着找着,听见啄木鸟“笃笃”地在吃树缝中的虫子,我就会停下来看啄木鸟;要是看见了一只白兔奔跑而过,我又会停下来看它留下的足迹。由于玩的心思占了上风,所以我找到风倒木的机会并不多。往往在我游山逛景的时候,父亲的喊声会传来,他吆喝我过去,说是找到了柴火,我就
41、循着锯声走过去。 父亲用锯把风倒木锯成几截,粗的由他扛出去,细的由我和姐姐扛出去。把倒木扛到放置手推车的路上,总要有一段距离。有的时候我扛累了,支持不住了,就一耸肩把风倒木丢在地上,对父亲大声抗议:“我扛不动!”那语气带着几分委屈。姐姐呢,即便那风倒木把她压得抬不起头来,走得直摇晃,她也咬牙坚持着把它运到路面上。所以成年以后,她常抱怨说,她之所以个子矮,完全是因为小的时候扛木头给压的。言下之意,我比她长得高,是由于偷懒的缘故。为此,有时我会觉得愧疚。 冬天的时候,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司空见惯。在山里呆得时间久了,我和弟弟都觉得手脚发凉。父亲就会划拉一堆枝桠,为我们笼一堆火。洁白的雪地上,跳跃着一
42、簇橘黄色的火焰,那画面格外的美。我和弟弟就凑上去烤火。因为有了这团火,我和弟弟开始用棉花包裹着几个土豆藏到怀里,带到山里来,待父亲点起火后,我们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当火熄灭后,土豆也熟了,我们就站在寒风中吃热腾腾、香喷喷的土豆。后来父亲发现了我们带土豆,他没有责备我们,反而鼓励我们多带几个,他也跟着一起吃。所以,一到了山里,烧柴还没扛出一根呢,我就嚷着冷,让父亲给我们点火。父亲常常嗔怪我,说我是只又懒又馋的猫。 天越冷,火炉吞吃的柴火越多。我常想,火炉的肚子可真大,老也填不饱它。渐渐地,我厌倦去山里了, 因为每天即使没干多少活, 可是往返走上十几里雪路后, 回来后腿脚酸痛极了。我盼着自己的脚
43、生冻疮, 那样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留在家里了。 可我又知道生冻疮的滋味不好受,于是只好天天跟着父亲去山里。 现在想来,我十分感激父亲,他让我在少年时期能与大自然有那么亲密的接触,让冬日的那种苍茫和壮美注入了我幼小的心田,滋润着我。每当我从山里回来,听着柴火在火炉中“噼啪劈啪”地燃烧,都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我觉得柴火燃烧的的声音就是歌声,火炉会唱歌。火炉在漫长的冬季就是一个有着金嗓子的歌手,它天天歌唱,不知疲倦。它的歌声使我懂得生活的艰辛和朴素,懂得劳动的快乐,懂得温暖的获得是有代价的。所以,我成年以后回忆少年时代的生活,火炉的影子就会悄然浮现。虽然现在我已经脱离了与火炉相伴的生活,但我不会忘记它,
44、不会忘记它的歌声。它那温柔而富有激情的歌声在我心中永远不会消逝! (取材于迟子建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姗姗来临时 姗姗:缓缓地 B那时虽然也就是八九岁的光景 光景:年纪 C我们家拉烧柴是镇上最本分的人家 本分:坚持原则 D父亲常常嗔怪我 嗔怪: 责骂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是家中顶梁柱,勤劳乐观风趣,作者印象中父亲歌声难听,能惊走树上的鸟。 B文章中作者姐姐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具体的言行却证明了她的“干活实在”。 C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火炉,凸显它对东北人民寒冬生活的重要性。 D火炉与作者
45、少年时代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火炉的影子总会浮现在作者的记忆中。 19本文题为冬天的火炉,而文本内容主要述说作者童年上山寻柴、扛柴等生活往事。作者这样谋篇体现了怎样的匠心? 20文章结尾写道:“它那温柔而富有激情的歌声在我心中永远不会消逝!”人的生活中都有这样令人感怀的声音。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类“歌声”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歌声”内容以及你获得的体验或感悟。 (2022北京昌平二模)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管城笔坊管城笔坊 古城书画界人,没有不知道“管城笔坊”的。一条僻静的街上,一个很小的门脸,一截短短的柜台, 柜台上放着一长溜插满毛笔的竹笔筒。 笔坊的主人总是不见, 有顾客
46、来了, 喊一声:“有人吗?” 声音未逝,正在内间忙着做笔的主人,来不及解去围腰,就笑吟吟地走出来了。 这就是管城,六十岁刚过,一头白发,瘦精精的。掌柜、伙计、笔匠,都是他一个人。老婆和两个儿子在离城几十里外的青山桥乡下,种田、种果树、种大棚蔬菜,日子过得很丰足。 管城世代虽居乡下,主要精力却是做毛笔,技艺是祖传下来的。他姓管名城,一般人不知道“管城”二字其实就是毛笔的代称,史记里说:“蒙(恬)将军拔中山之毫【1】,始皇封于管城,世遂有名。”二十年前,管城毅然从老家来到古城,开了这个笔坊,专制专卖各种不同型号的羊毫、狼毫、兼毫笔。做一支笔,须经一百多道工序,纯以手工操作,选料精,做工细,笔之四德
47、“尖、齐、圆、健”无一不备。书画家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如神助,而且价钱公道,因此管城笔坊名声日著。名声是名声,却并不怎么赚钱,但管城怡然自得。他本想让儿子弃农来子承父业,年轻人却不愿意,整天傻子似的做笔,累不说,钱还少,划不来!老爷子又死心眼,每一道工序都不肯马虎,动辄就是粗声粗气地教训一番,谁受得了呢?管城只好独打鼓独划船,一个人撑着笔坊,谁叫他爱的就是这一行呢!每日三顿饭,到街上小饭铺去,利索;老伴半个月进城一次,为他洗衣、洗被,打扫里外卫生。 老伴劝他:“累了一辈子,回家过几天舒坦日子吧。儿子、孙子整天围在身边转,几多快活。” 管城说:“我离不开城里这些书家、画家,我得留下来为他们做笔。”
48、 老伴叹了口长气:“你这是何苦呢?”“我喜欢。” 管城在书画界有很多朋友,他们都习惯用管城做的笔写字画画。为了感谢管城,不时地给他送来书画佳作以表谢意。 夜深人静时, 管城会在灯下, 一张一张地细看这些字画, 看着看着,忍不住就要打几个哈哈。这日子,滋润! 古城书法家主席秋驰毫,在一个初秋的日子,忽然打电话来,中午请管城到府上小酌,并有事相求。 管城捶了捶酸痛的腰,得意地一笑,秋驰毫有什么事相求呢?无非是请他做笔!他很喜欢这个四十岁刚出头的书法家,自号墨云斋主,为人谦和,字确实写得不错。幼承庭训,秋驰毫从五岁开始习字,遍临碑帖,功夫很扎实,特别是草书,学的是怀素,兼及张旭、孙过庭,已有自己的面
49、目,运笔于纸,如风雨骤至,飒然有声,纵横驰骛,充满着一种别有的韵味! 近午时,管城关了铺面,换了干净衣衫,坐公交车去了城南的秋府。 小院里花木扶疏,清凉可人。秋驰毫一直迎到院门口,然后,引着管城进了书房。秋夫人端上茶来,说:“管先生,你们谈,我去厨房了。” “管先生,再过一个多月,我应邀要去法国巴黎办一个草书展览,还得现场表演。我想请你制两支羊狼毫长颖提笔,不知可否?” “当然可以。”“有了你的笔,我就心里有底了。”“过奖。过奖。”“作品都已装裱好了,请你过过目,提提意见。”“不敢当。我是外行,秋先生抬举我了。”秋驰毫从柜子里抱出一大捆卷轴,然后一张一张地展开。 管城凝神细看,看布局,看行气,
50、看笔划,看墨色,却一直抿着嘴,不作声。 “管先生,如何?”“不错。这五十幅大作,不知秋先生写了多长时间?”“也就半个来月吧。”“呵好。” 管城觉得这些作品, 往粗里说都达到了相当水平, 再往细处看, 却露出浮躁之气, 是 “赶”出来的,不似天然生成。 秋驰毫说:“管先生好像没把话说完。” “哪里哪里。 我在想该怎么为先生做笔哩。 我得关门回老家去一趟, 入秋了, 山羊毛好找,黄鼠狼则要请人去捕,选一条上等尾巴上的毛,然后平心静气在老家制做。笔杆我想用绿檀和紫檀,再刻上字。” 秋驰毫向管城鞠了一躬,说:“你要说的话都说了,后学惭愧。管先生,内人大概已把酒菜备好了,今儿我们要好好喝几杯。”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