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宁波市中考考前押题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213935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8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宁波市中考考前押题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年宁波市中考考前押题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2年宁波市中考考前押题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2年宁波市中考考前押题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2年宁波市中考考前押题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年宁波市中考考前押题科学试卷年宁波市中考考前押题科学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Cu-64 Zn-65 本卷 g 取 10N/kg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本题共本题共 15 小题,第小题,第 1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第分,第 11-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55分。分。) 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为了共同创造和维护美丽长兴,下列做法符合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B为了节约成本,污水不经处理就排放到江河湖泊 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2、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2我国采用核酸检测判断人体是否感染病毒,核酸检测的物质是病毒的核酸;我国使用的新冠疫苗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大家最熟悉的是需要打两针的灭活疫苗。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B接种的疫苗属于病原体 C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D接种灭活疫苗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滴加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 4如图是某健康人每小时汗液和尿液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外界温度低于 24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 B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有利

3、于增加散热调节体温 C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会导致尿素等废物无法排出体外 D夏季高温下,人体散失的总水量增加,应及时补充水分 5如图,烧瓶内装有一些水,瓶口用软木塞塞住,用小打气筒缓慢向瓶内打气,达到一定程度时塞子跳起来,瓶内出现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塞子弹起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B此实验研究的问题是外界对物体做功能增加物体的内能 C此实验研究的对象是塞子 D该白雾与干冰周围的“白汽”成分不一致 6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 H2O B图中物质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4、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 3:1 7考试试卷保密至关重要,为确保试卷万无一失,存放试卷的保密室有厚厚的大门,要想开门,需要主考用钥匙闭合开关 S,或者两名副主考同时使用钥匙闭合开关 S1、S2,使电动机工作拉开大门。在窗户和排气扇处还分别设有自动感应开关 S3、S4,当小偷在窗户或排气扇处闯入时感应开关自动闭合,警铃报警。下列电路图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 ABCD 8某校九年级甲、乙两理样笋进行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如下图所示。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废液缸中。某研究小组对此废液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 废液来源 检测方法和结果 甲班 观察废液呈无色 乙班

5、观察废液呈红色 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对该废液的溶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班废液中可能含有盐酸 B甲班废液中只有氯化钠和氯化钙 C乙班废液的成分中肯定没有盐酸 D乙班废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55 63 55 根据表中数据,你分析感染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发病的关系是怎样的? (3)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青霉素杀灭效果可以达到 80%左右。如果青霉素杀灭细菌的原理是破坏细菌细胞的细胞壁,那么青霉素会不会 对人体细胞产生危害? 。为什么? 26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的成分,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A、F 内装有无水硫酸铜粉末,B、

6、G 内盛有澄清石灰水、D 内盛有足量的浓硫酸,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请回答: (1)上图装置 C 中盛有足量的 溶液; (2)通过实验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存在,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3)若观察到装置 A、F 中的白色粉末均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 ; (4)G 装置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有多个,请写出: 。 27小敏想“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于是他找来了一些器材,开始了科学探究。已知电源电压为 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 5、10、15、20、25。 他首先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为保证电路安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右端。

7、更换部分实验器材,继续完成整个探究实验后,用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图象,根据该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 的滑动变阻器。 四、解答题四、解答题( (本题共本题共 7 7 小题,第小题,第 2828、3131、 3333 小题各小题各 6 6 分,第分,第 2929 小题小题 4 4 分,第分,第 3030 小题小题 5 5 分,分,第第 3232 小题小题 1010 分,第分,第 3434 小题小题 8 8 分,共分,共 4545 分分) ) 28小海同学在打新冠疫苗时, 在疫苗包装上获取到了疫苗的主要信息。 其中, 磷酸二氢钠 (24) 磷酸氢二钠

8、 (24) 是医药业中常用的药物辅料。 生产企业: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S20200029 主要活性成分: 19 02 灭活病毒 辅料:磷酸二氢钠、氯化钠、磷酸氢二钠、氢氧化铝佐剂 (1)磷酸二氢钠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比; (2)一个磷酸氢二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3)多少克磷酸二氢钠中所含的钠元素质量与 7.1 磷酸氢二钠中钠元素质量相等? 29人体在进食后会产生“饱腹感”消除“饥饿感”,有科学家认为此调节过程如下所示: 胃部张力感受器(接受食物压力刺激) 神经中抠 A 产生“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取 血糖浓度感受器(接受血糖浓度刺激)神经中枢 B 消除“饥饿感”减少营养物质

9、吸收 (1)进食引起人体产生“饱腹感”消除“饥饿感”的过程中,参与的人体系统有 。(例举2 个 (2)解释喝水能在短时间内产生“饱腹感”但无法消除“饥饿感”的原因。 。 30疫情的暴发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却加快了线上教学的发展为了更流畅的呈现板书,金老师将手机、 底面为正方形的底座、 大理石组装成了如图甲的拍摄仪, 其主要结构如图 乙 组装流程: 将手机摄像头端伸出底座, 另一端用长方体大理石竖直向下压在手机末端, 固定手机 已知所 用手机长度为 20cm,质量为 160g 且分布均匀, 大理石质量为 240g (1)为扩大拍摄范围,并防止手机掉落,求手机可以伸出底座外的最大长度 (2) 徐

10、老师也组装了一个拍摄装置如图丙 所用手机与金老师同款, 底面为正方形的底座边长为 4cm, 手机左侧有 12cm 伸出底座假设重物挂在手机的最边缘,求保证手机不掉落的重物质量范围 31如图是某奶牛繁育基地成功培育携带外源赖氨酸基因的克隆奶牛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雄牛 A 是黄色,雌牛 B 是黑色,奶牛 C 是黑白相间的,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属于 。 (2)奶牛 F 的毛色一定是黑白相间,原因是 。 (3)奶牛 F 能分泌含有赖氨酸的乳汁是因为其细胞内 DNA 中含有 。 32如图甲,氦气球和热气球都是利用浮力升空的装置。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 年,国家明令禁

11、止使用的氢气灌装手持气球,应改为使用氦气。 材料二:热气球由一个巨大的气囊、一个吊篮和用于加热空气的燃烧器组成。热气球上升前,对气囊充入足够多的空气使其鼓起来,然后用燃烧器对气囊内的空气加热一段时间,就可以实现升空,飞行过程中其体积基本不变。 (1)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氢气灌装手持气球是因为氢气具有 的性质。 (2)分折材料二回答,该过程如何调节力的大小实现热气球升空? (3)某热气球气囊外壳、吊篮以及加热器的总质量为 460 千克,货物和人总质量 2000 干克。热气球上升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计算热气球在匀速上升阶段克服货物和人的重力做的功。 33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因性能优良,

12、被广泛用于制作钱币、饰品和生产中,铜的质量分数在 59%65%之间的黄铜性能优良。兴趣小组为了解某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进行如下实验:取多个黄铜螺母放入烧杯中, 另取 80 克 19.6%的稀硫酸, 分四次等质量加入, 每次均充分反应, 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稀硫酸的用量/克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20.0 17.4 14.8 13.5 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 4 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 pH 7 (选填“”、“=”或“锌铁, 因此与酸反应的快慢为:镁锌铁。根据图片可知,曲线 X、Y、Z 分别表示镁、锌和铁的反应情况,故 D 错误;

13、 根据图片可知,金属铁生成的氢气质量最多,故 C 错误;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 2 份氢气,需要消耗镁 24 份、铁 56 份、锌 64 份,即消耗金属的质量大小:镁铁锌。镁和锌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即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相等,那么二者的质量之比为:24:64,因此如果有一种金属剩余,那么就是金属镁,故 B 错误; 当酸的质量足够时,质量相等的锌和铁,生成氢气的质量铁大于锌,因此反应后可能没有剩余的金属是铁和锌,故 A 正确。 故选 A。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6 【答案】(1)惯性(2)A 【解析】【分析】 (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14、=F2L2分析即可。 【解答】 (1)人手离开枣后,枣能够持续转动是由于枣具有惯性; (2)根据图片可知,磨台为支点 O,A 端下沉,说明 A 枣和 OA 的乘积大于 B 枣与 OB 的乘积。为了杠杆平衡,必须减小 OA,增大 OB,即磨台向 A 端移动。 17 【答案】(1)矿物质(2)2(3)轻核的聚变 【解析】【分析】 (1)腐殖质指的是被生物分解时候的剩余的富含大量对植物有有利作用的土壤所含的物质,也对整个生态系统有直接的正面作用。矿物质,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又称无机盐。 (2)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3)根据裂变和聚变的定义判断。 【解答】 (

15、1)月壤中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矿物质。 (2)氦-3 的原子序数为 2,即原子核内有 2 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可知,它的原子内有 2 个电子。 (3)根据图片可知,两个氦-3 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质量更大的原子,这种现象叫轻核的裂变。 18 【答案】(1)直接散热(2)C 【解析】【分析】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和汗腺。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皮肤内血管舒张,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 【解答】(1)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如

16、 A 图,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随之降低,主要是通过直接散热方式进行。 (2)在炎热环境中,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排汗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 C。 19 【答案】(1)(2)将屏向离开小孔的方向移动(将屏向后移) (3)电 【解析】【分析】 (1)影子是光线射到物体上后不能继续向前传播而形成的黑色区域,根据小球在轨迹上的运动情况,确定光线能够射到的最左边和最右边的光线范围,而二者之间的部分就是影子的轨迹。 (2)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像的大小取决于像距和物距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大,像越大; (3)电灯发光的过程,其实就是消耗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 (1)观察小

17、球的运动轨迹,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可知,当小球分别在轨迹的最左边和最右边时,通过小球做竖直向下的直线,它们与地面的交点就是光线能够射到地面上的最左边和最右边的范围,二者之间的部分就是影子运动的范围,如下图所示: (2) 不改变字母 F 到小孔的距离, 即物距不变,要使看到的像变大,就要增加像距,即将屏想离开小孔的方向移动; (3)做完实验要及时关灯,这是因为字母灯是用电器,及时关灯可减少电能的消耗。 20 【答案】(1)b(2)向左移动,温度升高时,R1变小,电流变大,不能报警,故需增大 R。 【解析】【分析】分析发现,衔铁 d 与触点 a 接触还是与 b 接触,取决于电磁铁的磁力和弹簧弹力

18、的大小关系。根据甲图确定温度降低时热敏传感器的阻值变化,推断电路电流变化,进而得到电磁铁的磁性变化,确定衔铁 d 的运动方向;d 与谁接触,开关 c 就应该与谁相接; (2)当电磁铁的磁力减小到一定程度,衔铁才会在弹簧拉力作用下接通报警电路;磁性一定,即控制电路的电流大小不变,也就是控制电路的总电阻不变。根据甲图判断温度升高后热敏电阻阻值变化,再判断变阻器滑片 P 的移动方向。 【解答】 (1)当温度降低时,据甲图可知,热敏电阻的阻值增大,控制电流减小,电磁铁磁性减弱,衔铁 d 在弹簧拉力作用下与 b 接触,这时开关 c 只有与 b 接通,才能接通报警电路; (2)当电磁铁的磁力减小到一定程度

19、,衔铁才会在弹簧拉力作用下接通报警电路;磁性一定,即控制电路的电流大小不变,也就是控制电路的总电阻不变。当报警的最低温度提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变小,那么变阻器 R 的阻值就要变大,所以 P 点应该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 (1)b; (2)右,原因同解析 21 【答案】4000 【解析】【分析】根据可燃冰的质量和热值计算出热量,这部分热量全部被水吸收使水温升高,利用公式 Q=CmT,计算出水的质量。 【解答】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8.4 108J/kg。 m=Q/CT=8.4108J/kg/4.2 103J/(kg)50=4000kg 故答案为:4000 22 【答案】(1)排水(

20、2)A;C;D 【解析】【分析】 (1)氧气的浓度越大,则氧气越纯净; (2)根据实验过程分析造成氧气浓度偏低的原因。 【解答】 (1)根据表格可知,排水阀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更大,则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2)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二者的密度差较小,会导致空气不能被完全排出去,故 A符合题意;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肯定为 100%,故 B 不合题意; C.当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会导致氧气浓度偏小,故 C 符合题意;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 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会导致氧气浓度偏小, 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ACD。 23 【答案

21、】(1)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2)NaCl、BaCl2, HCl 【解析】【分析】碳酸钡和硫酸钡都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是前者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后者不与酸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I.样品加水溶解,然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钠与其反应生成的碳酸钡,也可能是硫酸钠与其反应的硫酸钡; II.加入稀盐酸后,固体质量减小,即部分沉淀溶解,那么沉淀肯定为碳酸钡和硫酸钡,即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是否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则无法判断。 (1)AB 段固体质量减小,即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看到的现象为: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2)

22、C 点时加入的稀盐酸过量, 那么溶液中的溶质应该为反应产物氯化钠、 氯化钡和剩余的稀盐酸,即 NaCl、BaCl2, HCl。 三、实验探究题三、实验探究题 24 【答案】(1)不能(2)小孔的喷水距离与小孔的离地高度是否有关;水面有明显下降,且能确保三个小孔喷水距离差异明显 【解析】【分析】 (1)如果要探究水对容器的各个方向的侧壁都有压强,应该控制水保持静止状态,而改变容器的位置,或者在同一容器的不同方向开孔,并罩上橡皮膜。 (2)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实验要探究的问题; 如果要探究喷水距离与离地高度的关系, 就要保证喷水距离出现明显不同的差异, 才能进行研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1)

23、上述操作及现不能作为容器内的水对容器各个方向的侧壁均存在压强的证据。 (2)根据题目描述可知,小科重新设计实验想探究的问题为:小孔的喷水距离与小孔的离地高度是否有关; 步骤 III 中对“一段时间”的要求是 2:水面有明显下降,且能确保三个小孔喷水距离差异明显。 25 【答案】(1)杆菌 鞭毛(2)慢性胃炎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相近 (3)不会 因为人体细胞结构中无细胞壁 【解析】【分析】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 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2017 年 1

24、0 月 27 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解答】(1)根据幽门螺杆菌的外部形态判断,幽门螺杆菌属于 杆菌 ,进入胃以后借助自身的 鞭毛 运动到胃壁的黏膜层表面。 (2)根据表中数据,感染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发病的关系是:慢性胃炎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相近。 (3) 不会,因为人体细胞结构中无细胞壁 。 26 【答案】(1)氢氧化钠(2)装置 B 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H2O、H2 (4)检验原混合气体中是否有 CO;收集尾气/尾气处理; 先通气体使液面下降至安全线以下再点燃酒精灯,防止爆炸 【解析】

25、【分析】根据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的检验方法分析,水和二氧化碳可直接检验,氢气和一氧化碳需与氧化铜反应后通过产物为水或二氧化碳来验证,所以检验完水和二氧化碳后需将其全部除去分析。 【解答】 (1)由所给装置的连接顺序可知,A 是验证原气体中水蒸气,B 是验证原气体中二氧化碳,E 和 F 结合验证氢气,E 和 G 组成验证一氧化碳,所以为防止干扰 CO 的验证,需保证通入 E 前不能含有二氧化碳,则 C 为除二氧化碳装置,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 (2)通过实验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存在,是依据装置 B 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若观察到装置 A、 F 中的白色粉末均变蓝色, 说明原气

26、体中含有水蒸气, 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即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水和氢气; (4)G 装置有检验原混合气体中是否有 CO;收集尾气; 先通气体使液面下降至安全线以下再点燃酒精灯,防止爆炸等作用; 27 【答案】导体两端的电压相等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75 【解析】【分析】 (1)将图像中每组数据中对应的电阻和电流相乘,然后比较乘积的大小,进而判断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据此计算出定值电阻为 25 时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即可。 【解答】 (1)根据图丙可知,每组数据中对应的电流和电阻的乘积都是 1.5V,则乘积相等,那么得到结论:导体两端

27、的电压相等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即:变=变; 1.561.5=25变; 解得:R变=75。 四、解答题题四、解答题题 28 【答案】(1)根据化学式 24 可知,磷酸二氢钠中钠、氢、磷、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2:1:4。 (2) 根据化学式 24 可知, 一个磷酸氢二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23 2+1 1+31 1+16 4=142。 (3)解:设磷酸二氢钠的质量为 x x 23120 100%=7.1g 46142 100% x=12g 【解析】【分析】 (1)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2)相对分

28、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3)钠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质量 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根据钠元素质量相等列出方程计算。 29 【答案】(1)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答出 2 个即可) (2)水进入胃部,使其受到的压力增大,张力感受器接受刺激,将产生的信息传导至神经中枢 A,产生饱腹感。但人体吸收水分后,无法使血糖浓度增加,血糖浓度感受器没有接受刺激,神经中枢 B 无法消除饥饿感。 【解析】【分析】饱腹感就是进食后产生的不需要继续进食的感觉。人的饥饿感和饱腹感是由人脑调节控制的。在人的下丘脑中,有控制食欲的神经中枢。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

29、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解答】(1)进食引起人体产生“饱腹感”消除“饥饿感”的过程中,参与的人体系统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2)喝水能在短时间内产生“饱腹感”但无法消除“饥饿感”的原因: 水进入胃部, 使其受到的压力增大,张力感受器接受刺激,将产生的信息传导至神经中枢 A,产生饱腹感。但人体吸收水分后,无法使血糖浓度增加,血糖浓度感受器没有接受刺激,神经中枢 B 无法消除饥饿感。 30 【答案】(1)设手机可以伸出底座外的最大长度为 L1,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G手机 L2=G大理石 L1; m手机 L

30、2=m大理石 (20cm-L1) ; 160g (L1- 12 20)=240g (20cm-L1) ; 解得:L1=16cm。 (2)当以底座的左边缘为支点时,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160g (12cm-10cm)=m大理石 (20cm-12cm) ; 解得:m大理石=40g; 当以底座的右边缘为支点时,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160g (12cm+4cm-10cm)=m大理石 (20cm-12cm-4cm) ; 解得:m大理石=240g; 因此重物的质量范围为 40g240g。 【解析】【分析】 (1)手机的重力相当于阻力,作用在总长度的一半处;大理石的重力相当于动力,根据杠杆的平衡

31、条件 F1L1=F2F2列式计算即可。 (2)分别以底座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为支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别计算出重物的质量即可。 31 【答案】(1)变异(2)奶牛 C 为奶牛 F 提供了细胞核(遗传物质)(3)赖氨酸基因 【解析】【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体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它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解答】(1)变异是指生物的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雄牛 A 是黄色,雌牛 B 是黑色,奶牛 C 是黑白相间的,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属于变异。 (2)分析材料可知,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32、细胞核,由于奶牛 C 提供的细胞核,所以奶牛 F 的毛色长得与奶牛 C 相似,一定是黑白相间。 (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将控制合成赖氨酸的基因成功转入奶牛 C 的成纤维细胞内,让控制赖氨酸合成的基因得到表达。奶牛 F 能分泌含有赖氨酸的乳汁,是因为其细胞内 DNA 中含有赖氨酸基因。 32 【答案】(1)易燃烧(易燃易爆) (可燃性) (2)通过减少气球的重力,使其重力小于浮力,从而实现热气球升空 (3)解:G=mg=2000 千克 10 牛/千克=2 104牛 s=vt=4 米/秒 20 秒=80 米 W=Fs=Gs=2 104牛 80 米=1.6 106焦 【解析】【分析】 (1)

33、氢气具有可燃性,如果混入空气,那么遇到明火很可能发生爆炸; (2)根据浮沉条件可知,热气球升空时,它受到的浮力肯定大于重力。气球的体积不变,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不变,只能通过减小气球的重力实现升空。 (3)根据 G=mg 计算货物和人的总重力,根据 s=vt 计算气球上升的距离,最后根据 W=Gh 计算克服重力做的功。 33 【答案】(1) (2)80g 19.6%=1.84 克/厘米3 98%x, 解得 x=8.7ml (3)13.5g 22.6g 100%=59.7%,59.7%大于 59%,故该样品材料性能为优。 【解析】【分析】 (1)根据酸性溶液 pH7 分析;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

34、质质量不变分析; (3) 根据铜不与酸反应, 反应后剩余固体即为铜的质量, 由此确定铜的质量分数判断性能优良分析。 【解答】 (1)由表中数据可知,每加入 20 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固体减少 2.6 克,而第 4 次加入 20克硫酸,固体减少 1.3 克,说明硫酸过量,则溶液呈酸性,pH7; 34 【答案】(1)0.18 (2)根据表格可知,当光照度为 15 勒克斯时,光敏电阻 R2=20; 此时变阻器的电压为:U1=U总-U=4.5V-3V=1.5V;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得到:12=12; 1.53=120; 解得:R1=10。 (3)因为电池组电压下降会导致光敏电阻两端电压下

35、降,串联电路中 R1 阻值不变,要使光敏 电阻 R2 两端电压达到 3V,光敏电阻 R2 的阻值必须增大,所以要在光照度更小时才能实现 【解析】【分析】 (1)已知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根据公式 =计算出灯泡的额定电流; (2)首先根据表格确定光敏电阻的阻值,然后根据 U1=U总-U 计算出 R1两端的电压,最后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计算出 R1的阻值; (3)首先确定电源电压降低时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然后与 3V 比较确定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方向,接下来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规律确定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化,最后根据表格确定光照强度的改变。 【解答】 (1)灯泡的额定电流 =40220 0.18; (2)根据表格可知,当光照度为 15 勒克斯时,光敏电阻 R2=20; 此时变阻器的电压为:U1=U总-U=4.5V-3V=1.5V;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得到:12=12; 1.53=120; 解得:R1=10。 (3)控制电路中的电池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压会下降,需定期更换,否则会导致路灯比平常天色更暗些才能点亮,理由:因为电池组电压下降会导致光敏电阻两端电压下降,串联电路中 R1阻值不变,要使光敏电阻 R2两端电压达到 3V,光敏电阻 R2的阻值必须增大,所以要在光照度更小时才能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科学中考 > 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