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9939 上传时间:2022-03-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6 小题,第小题,第 1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分,第分,第 11-15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3分,共分,共 55分。请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 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因为化学变化而变小的是 A. 浓盐酸 B. 石灰水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浓硫酸 2.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A. HCl、ZnSO4、K2CO3、NaCl B

2、. KNO3、BaCl2、Na2SO4、NaOH C. NaOH、K2CO3、NaCl、Na2SO4 D. HCl、NaNO3、H2SO4、KCl 3. 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制出一种“纳米纸”。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钛中 Ti的化合价为+4 B. 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 二氧化钛和萘胺都属于氧化物 D. 萘胺中含有 20个原子 4. 如图是配制 100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图中的错误操作只有 B. 配制好的氢氧化钠

3、溶液不需要密封保存 C. 图中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可以是 D. 按图中操作量取所需要的水,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10% 5. 如图是探究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烧热后,塞紧橡皮塞同时玻璃管触碰瓶底的白磷后发生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白磷必须过量,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B. 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54P +5O =2P O C. 燃烧后玻璃管顶端的小气球始终胀大 D. 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 6. “五水共治”大大美化了河道环境,某学校实验室排出的废水中含有 Ag+、Ba2+和3NO三种离子,该校实验小组设计实验从该废水中回收银,并得到副产品碳酸钡固体,

4、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如图: 已知滤液 B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蓝色沉淀是 Cu(OH)2 B. 乙一定是氢氧化钡 C. 若丙是 K2CO3,滤液 C结晶后可以作为化学肥料 D 若得到 19.7g碳酸钡,则证明原废水中含有 13.7g 钡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本题共本题共 2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2 分,共分,共 34 分分) 7. 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 1: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甲所示。 实验 2:按图乙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利用铁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红色固体铁锈的原理测定空气

5、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都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 (2)实验 1中的现象:红磷燃烧,_,放出大量的热。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 1、实验 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图丁所示。由此可知,_(填“实验 1”或“实验 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 8.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一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关闭 K2、打开 K1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再关闭 K1; 步骤:点燃装置 B、D两处的酒精灯; 步骤:打开 K2,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 步骤:待装置 B 玻璃管中固体全部变色时,停止加热; 步骤: (1)步骤的相关操作是_。 (

6、2)装置 A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B中有红色物质生成,而 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现象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性质是_。 (3)实验结束,称得铜 12.8g,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是_g。 三、实验探究题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本题共 3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3 分,共分,共 33 分分) 9. 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装置,加热过程中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直至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活塞稳定后读数。假设装置气密性良好,注射器活塞移动灵活无阻力。请回答: (1)加热过程中,气球作用是_。 (2)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表格。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

7、中气体体积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0mL 10mL 4mL _% (3) 为确保装置内氧气完全耗尽, 添加的铜粉必须过量。 实验结束后, 取反应后的粉末, 滴加足量稀硫酸,_现象可以作为铜粉过量的证据。 10. 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浓硫酸、浓盐酸的挥发性。其中甲、乙、丙三个广口瓶中依次装有浓硫酸、浓氨水、浓盐酸。 已知:2NH3 + H2SO4 = (NH4)2SO4;(NH4)2SO4白色固体。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打开 K1,关闭 K2,缓慢拉注射器 A 活塞 甲中液面上方无明显现象 打开 K2,关闭 K1,缓慢拉注射器 B 活塞 丙中液面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8、(1)丙中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大量白烟(NH4Cl)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该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_ 。 (3)从微观角度解释甲中无白烟,而丙中出现白烟的原因是 _ 。 11. 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组成。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下图所列的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组成的装置, D 装置用来产生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2MnO2H2O+O2。 把上面所列的装置正确连接成实验装置后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 E 中 CuO的作用是_。 (2)若正确称取 0.9 克样品(只含 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

9、烧后,A管质量增加 1.32克,B管质量增加 0.54 克,则有机物的化学式(最简式)为_。 四、解答题四、解答题(本题共本题共 1小题,第小题,第 2731小题各小题各 6 分,第分,第 32 小题小题 9 分,第分,第 33 小题小题 11 分,共分,共 50分分) 12. 过氧化氢溶液保存时,因缓慢分解导致质量分数变小(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为探究酸碱性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小科利用图甲装置,每次实验往锥形瓶中加 10g 30%过氧化氢溶液,再滴加调节剂,使其 pH分别从 3 依次调至 13,在 60反应温度下进行实验,获得数据如图乙。 (1)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是

10、因为_。 (2)根据本实验结果,对实验室常温保存过氧化氢溶液提出合理建议:_。 (3)某次实验中,当 10g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过氧化氢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排出水的体积约为224mL,求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氧气的密度为 1.429g/L)(写出计算过程,滴加的调节剂对溶液质量的影响忽略不计,计算结果精确到 1%) 2022 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6 小题,第小题,第 1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分,第分,第 11-15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3分,共分,共 55分。请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

11、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 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因为化学变化而变小的是 A. 浓盐酸 B. 石灰水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浓硫酸 【1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氯化氢会挥发出去,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在空气中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错误; B、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是可溶性

12、的碳酸钠和水,因此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但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增大,故错误; D、 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溶液质量增大, 溶质质量不变, 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但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 B。 2.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A. HCl、ZnSO4、K2CO3、NaCl B. KNO3、BaCl2、Na2SO4、NaOH C. NaOH、K2CO3、NaCl、Na2SO4 D HCl、NaNO3、H2SO4、KCl 【2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 HCl、K2CO3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

13、故 A 错误; B、BaCl2、Na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 B 错误; C、 NaOH、 K2CO3、 NaCl、 Na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氢氧化钠、碳酸钾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 C 正确; D、HCl、NaNO3、H2SO4、KCl 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溶液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 D 错误。 故选:C。 3. 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制出一种“纳米纸”。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试纸,用于检

14、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钛中 Ti的化合价为+4 B. 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 二氧化钛和萘胺都属于氧化物 D. 萘胺中含有 20 个原子 【3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氧元素显2 价, 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可得: x+(2) 20,则 x+4 价,故 A 正确; B、根据题意,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试纸,该试纸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B 错误; C、二氧化钛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萘胺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且不

15、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 C 错误; D、萘胺是由萘胺分子构成的,1 个萘胺分子中含有 20 个原子,故 D 错误。 故选:A。 4. 如图是配制 100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图中的错误操作只有 B. 配制好氢氧化钠溶液不需要密封保存 C. 图中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可以是 D. 按图中操作量取所需要的水,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10% 【4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故

16、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密封保存,故选项说法错误。 C、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量取水时,读数如图,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5. 如图是探究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烧热后,塞紧橡皮塞同时玻璃管触碰瓶底的白磷后发生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白磷必

17、须过量,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B. 实验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254P +5O =2P O C. 燃烧后玻璃管顶端的小气球始终胀大 D. 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 【5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如图是探究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没有要求要消耗完锥形瓶内的氧气,白磷可以不过量,故错误; B. 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54P +5O2P O点燃,故错误; C. 燃烧后玻璃管顶端的小气球先胀大后缩小,故错误; D. 白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故正确。 故选:D。 6. “五水共治”大大美化了河道环境,某学校实验室排出的废水中含有 Ag+、Ba2+和3NO三种离子,该校实验小组设计实

18、验从该废水中回收银,并得到副产品碳酸钡固体,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如图: 已知滤液 B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 蓝色沉淀是 Cu(OH)2 B. 乙一定是氢氧化钡 C. 若丙是 K2CO3,滤液 C结晶后可以作为化学肥料 D. 若得到 19.7g碳酸钡,则证明原废水中含有 13.7g 钡 【6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该废水中含银离子、钡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即含硝酸银和硝酸钡两种溶质,该实验的目的是从该废水中回收银,并得到副产品碳酸钡固体, 故可向废液中加入适量的铜, 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得到银,滤液 A 中含铜离子,钡离子、硝酸根离子,要想除去铜离

19、子,可加入氢氧根离子,由于滤液 B 中只含一种溶质,故乙为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硝酸钡,故滤液 B 中只含硝酸钡,要想得到碳酸钡沉淀,可加入适量的碳酸盐,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 【详解】A、由分析可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钡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该选项说法正确; B、滤液 B中只含有一种溶质,乙中一定含有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因此乙是氢氧化钡,该选项说法正确; C、 若丙是 K2CO3, 碳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 滤液 C结晶后得到硝酸钾, 硝酸钾含 K、N两种营养元素,可以作为化学肥料,该选项说法正确; D、若得到 19.7g碳酸钡,则钡元

20、素质量:13719.7g100%13.7g13712 16 3,由于加入的乙是氢氧化钡溶液,则原废水中的钡元素质量小于 13.7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本题共本题共 2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2 分,共分,共 34 分分) 7. 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 1: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甲所示。 实验 2:按图乙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利用铁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红色固体铁锈的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都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 (2)实验 1中的现

21、象:红磷燃烧,_,放出大量的热。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 1、实验 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图丁所示。由此可知,_(填“实验 1”或“实验 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 【79 题答案】 【答案】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产生大量白烟 (3)实验 2 【解析】 【小问 1 详解】 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都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小问 2 详解】 实验 1 中的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填:产生大量白烟; 【小问 3 详解】 由图可知,实验 2 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因为铁生锈,

22、把氧气几乎都反应了,实验 1中,氧气剩余的比较多,故填:实验 2。 8.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一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关闭 K2、打开 K1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再关闭 K1; 步骤:点燃装置 B、D两处的酒精灯; 步骤:打开 K2,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 步骤:待装置 B 玻璃管中固体全部变色时,停止加热; 步骤: (1)步骤的相关操作是_。 (2)装置 A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B中有红色物质生成,而 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现象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性质是_。 (3)实验结束,称得铜 12.8g,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是_g。 【810 题答案】 【答案】 (1)关闭 K2

23、,打开 K1,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为止(或者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为止) (2)还原性 (3)16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分析实验步骤可知,停止加热后,为了防止石灰水倒流、还原出的铜重新被氧化,步骤 V 应为:关闭 K2,打开 K1,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为止(或者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为止) ; 【小问 2 详解】 装置 A 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了通入的气体中不含有二氧化碳,B 中有红色物质生成,而 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现象说明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是由于在加热时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性质是还原性; 【小问 3 详解】 设氧化铜

24、的质量为 x 2CO+CuOCu +CO806412.8gx 80=6412.8gx x=16g 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是 16g。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探究能力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力,要学会利用题目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三、实验探究题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本题共 3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3 分,共分,共 33 分分) 9. 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装置,加热过程中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直至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活塞稳定后读数。假设装置气密性良好,注射器活塞移动灵活无阻力。请回答: (1)加热过程中,气球的作用是_。 (2)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

25、成表格。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0mL 10mL 4mL _% (3) 为确保装置内氧气完全耗尽, 添加的铜粉必须过量。 实验结束后, 取反应后的粉末, 滴加足量稀硫酸,_现象可以作为铜粉过量的证据。 【911 题答案】 【答案】 (1)缓冲压力(或防止活塞冲出或防止橡皮塞冲出) (2)15 (3)有红色固体存在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加热过程中,装置内的气体膨胀,压强增大,所以气球的作用是缓冲压力或防止活塞冲出或防止橡皮塞冲出;故填:缓冲压力(或防止活塞冲出或防止橡皮塞冲出)。 【小问 2 详解】 在加热的条件下

26、, 过量的铜粉耗尽了装置内的氧气,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体积即为装置内的氧气体积,为:10mL4mL6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6mL100%=15%30mL+10mL;故填:15。 【小问 3 详解】 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而铜与硫酸不反应,所以实验结束后,取反应后的粉末,滴加足量稀硫酸,部分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仍有红色固体存在说明铜粉过量;故填:有红色固体存在。 10. 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浓硫酸、浓盐酸挥发性。其中甲、乙、丙三个广口瓶中依次装有浓硫酸、浓氨水、浓盐酸。 已知:2NH3 + H2SO4 = (NH4)2SO4;(NH4)2SO4为白色固体。

27、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打开 K1,关闭 K2,缓慢拉注射器 A 活塞 甲中液面上方无明显现象 打开 K2,关闭 K1,缓慢拉注射器 B 活塞 丙中液面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1)丙中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大量白烟(NH4Cl)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该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_ 。 (3)从微观角度解释甲中无白烟,而丙中出现白烟的原因是 _ 。 【10 题答案】 【答案】 . NH3 + HCl = NH4Cl . 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 氨分子运动到甲、丙液面上方,甲中硫酸分子没有运动到液面上方与氨分子接触,而丙中氯化氢分子运动到液面上方并与氨分子接触反应生成氯化铵,故

28、甲中无白烟,丙中出现白烟 【解析】 【详解】 (1)打开 K2,关闭 K1,缓慢拉注射器 B 活塞,把乙中的气体分子拉入到丙中,丙中氨气和氯化氢化合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故生成大量白烟(NH4Cl)的化学方程式为:NH3 + HCl = NH4Cl;故填:NH3 + HCl = NH4Cl (2)该实验是要验证浓硫酸、浓盐酸的挥发性,而通过步骤,甲中液面上方无明显现象,说明浓硫酸没有挥发到气体中,故没有在液面上反应,可以证明浓硫酸没有挥发性,而通过步骤,丙中液面上方出现大量白烟说明盐酸分子挥发到空气中了,在空气中遇到氨气分子,结合生成了大量的白烟。通过这两个实验步骤证明: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浓盐酸

29、具有挥发性;故填: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3)甲中无白烟,而丙中出现白烟的微观原因是:氨分子运动到甲、丙液面上方,甲中硫酸分子没有运动到液面上方与氨分子接触,而丙中氯化氢分子运动到液面上方并与氨分子接触反应生成氯化铵,故甲中无白烟,丙中出现白烟。故填:氨分子运动到甲、丙液面上方,甲中硫酸分子没有运动到液面上方与氨分子接触,而丙中氯化氢分子运动到液面上方并与氨分子接触反应生成氯化铵,故甲中无白烟,丙中出现白烟 11. 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组成。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下图所列的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组成的装置, D 装

30、置用来产生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2MnO2H2O+O2。 把上面所列的装置正确连接成实验装置后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 E 中 CuO的作用是_。 (2)若正确称取 0.9 克样品(只含 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A管质量增加 1.32克,B管质量增加 0.54 克,则有机物的化学式(最简式)为_。 【1112 题答案】 【答案】 (1)使有机物更充分氧化生成 CO2和 H2O; (2)CH2O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实验需测定有机物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原理是根据氢氧化钠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求碳元素的质量, 有机物燃烧时可能也产生一氧化碳

31、, 为了测定精确, 要将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少量 CO 氧化成 CO2,氧化铜通过与一氧化碳反应能保证有机物中的碳都转化为 CO2;故填:使有机物更充分氧化生成 CO2。 【小问 2 详解】 A 管质量增加 1.32克,说明生成了 1.32 克二氧化碳,可得碳元素的质量:1.32克1244 100%0.36克,B 管质量增加 0.54克,说明生成了 0.54克水,可得氢元素的质量:0.54 克218 100%0.06 克,从而可推出含氧元素的质量为:0.90.360.060.48克,设最简式为 CXHYOZ,12X:Y:16Z0.36:0.06:0.48,X:Y:Z1:2:1,最简式为 CH

32、2O,故填:CH2O。 四、解答题四、解答题(本题共本题共 1小题,第小题,第 2731小题各小题各 6 分,第分,第 32 小题小题 9 分,第分,第 33 小题小题 11 分,共分,共 50分分) 12. 过氧化氢溶液保存时,因缓慢分解导致质量分数变小(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为探究酸碱性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小科利用图甲装置,每次实验往锥形瓶中加 10g 30%过氧化氢溶液,再滴加调节剂,使其 pH分别从 3 依次调至 13,在 60反应温度下进行实验,获得数据如图乙。 (1)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_。 (2)根据本实验结果,对实验室常温保存过氧化氢溶液提出合理的

33、建议:_。 (3)某次实验中,当 10g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过氧化氢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排出水的体积约为224mL,求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氧气的密度为 1.429g/L)(写出计算过程,滴加的调节剂对溶液质量的影响忽略不计,计算结果精确到 1%) 【1214 题答案】 【答案】 (1)氧气不易溶于水 (2)在 pH约为 35的酸性条件下保存 (3)24% 224mL0.244L,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0.244L1.429g/L0.32g, 设分解产生 0.32 克氧气时,消耗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x。 22222MnO2H O2H O+ O68320.32g68320.32gxx x0.68g 剩余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10g30%0.68g2.32g 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32g10g0.32g100%24% 答:剩余过氧化氢溶质质量分数 24%。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填:氧气不易溶于水。 【小问 2 详解】 根据本实验结果,由于在 pH约为 35 的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最慢,所以对实验室常温保存过氧化氢溶液提出合理的建议:在 pH约为 35 的酸性条件下保存,故填:在 pH约为 35的酸性条件下保存。 【小问 3 详解】 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