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现 代 文 阅 读 第一节 词语理解题 01 词语理解题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其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及句子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01 题型1理解词语含义 示例分析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
2、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1联系上下文解释选文中的加点词语。 机械:_ 本指机器与机构的总称。这里指母亲单一重复的、一程不变的、的忙碌状态。 01 理解词语含义答题技巧 1. 1.运用语境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运用语境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读书时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 如七颗钻石这篇课文里有“喜出望外”这个词语,联系前文描写的内容:小女孩为了生病的母亲到处去找水,可是哪儿也找不到水,她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一觉醒来,她发现罐子里
3、竟装满了清凉清凉的水。你就不难理解“喜出望外”就是指遇到了出乎预料的事而特别高兴了。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可以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这时我们需要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01 理解词语含义答题技巧 2 2. .运用换词法理解词语。运用换词法理解词语。 汉语中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如“美丽”一词,它的同义词是好看,漂亮等等。;有些词则可以用意思相反
4、的词来进行对比理解。如“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这句中的“复杂”可以用“不简单”来代替。 3. 3.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忠勇”一词,“忠”有忠诚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又如“艰难险阻”一词,“艰难”是“困难”,“险阻”有“险恶有阻碍”的意思,“艰难险阻”就可以理解为困难险恶。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时要注意的是,分开解释字义或词义时,必须十分准确,否则在合起来理解时就会出差错,如:“爱不释手”中的“释”应该是“放下”,如果错误地理解为“解释”的话
5、,那么合起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就会让人莫名其妙了。 01 题型2理解字词的表达效果 示例分析:示例分析: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你如何理解选文中“反复”“终于”这两个词? “反复”是“重复很多次”,“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这两个词 写出了科学家的实验结果来之不易,体现出了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刻苦专研的精神。 在此类题目中,我们除了要解释“反复”和“终于
6、”的意思以外,还需要思考在此类题目中,我们除了要解释“反复”和“终于”的意思以外,还需要思考 这两个词在文章的作用。这两个词在文章的作用。 01 理解字词的表达效果常见考法 考查表达效果或表达作用的考题,要求考生就文章语言表达的某一个方面进行品味并阐释其用意、其作用、其效果、其好处。 常见题型: 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2.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3. 3.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4. 4. 把句子中的“”改成“”好
7、不好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 ?为什么为什么? ?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 ?为什么为什么? ?” ” 01 理解字词表达效果答题技巧 1. 1.体会含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的词语。体会含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的词语。 当词语带有描写手法或修辞手法时,往往需要结合手法去分析。 先定位词语所用手法,再联系文章内容,说出词语所表现的特点和情感。 01 理解字词表达效果答题技巧 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
8、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问: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问: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老人说着,掏出一本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面黄肌瘦的小册子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 答:“面黄肌瘦”原指人营养不良、面色蜡黄、身体瘦弱,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小册子答:“面黄肌瘦”原指人营养不良、面色蜡黄、身体瘦弱,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小册子人格化,形容小册子的残破不堪,生动形
9、象地写出了老人对这本小册子的爱之深。人格化,形容小册子的残破不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对这本小册子的爱之深。 01 理解字词表达效果答题技巧 当我赶到时,陈业已被老头推倒坐在地上哭喊着:“还我我还没喝完啊,臭老头!”原来老头盯上了他手中的饮料瓶,没等他喝完就抢去了,在他眼里,能卖的垃圾简直就是“宝”。校长也赶来了,一边骂一边把老头踉踉跄跄地推出了校门。 几天后,我班正在朗读课文。“嘭”的一声巨响,教室门猛地被撞开,大家吓了一跳。一看,又是那老头。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问:请赏析画线句子中“攥”的表达效果问:请赏析画线句子中“
10、攥”的表达效果 答:“攥”在这里是动作描写,指老头紧紧地握着拳头。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老人随时准备反抗的心理,正是这个动作,说明了以往老人得到的都是伤害。“攥”既是给自己造势,又是自卫心理的体现。 01 理解字词表达效果答题技巧 2 2. .体会词语的情感色彩。体会词语的情感色彩。 (1)褒义贬用 “XX”词属于褒词贬用,其实是的意思,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句:“除下帽子、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本是“漂亮,美丽”是褒义;但这里作者名褒实贬,反语相讥,实是“难看,丑陋”,表达了作者对这类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 (2)贬义褒用 “XX”词
11、属于贬词褒用,其实是意思,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句:“我国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一词,本含贬义,但为了突出老师的温柔、慈爱,为了写出孩子的天真无邪、机灵调皮,用上了“狡猾”一词,进一步突出了孩子的善于观察,心无惧意,反映了师生之间的融洽。 01 理解字词表达效果答题技巧 3 3. .方法总结方法总结 解题方法:首先要看看加点字有没有运用手法或含有情感色彩,如果有,则要想想运用了哪种手法;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加点字表现出了所修饰对象的特点;最后结合文章主旨说明该词表达了作者的某种观点或情感倾向。 答题模式:该词运用了(技巧),地写出了(对象)
12、的特点,表达/表现了作者的观点/思想感情。 01 练一练 谁染枫林醉谁染枫林醉 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以形象、明快、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层林尽染、枫叶流丹的画面,并吟诵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绝唱。 为什么晚秋的枫叶会变得满山锦绣、遍地彩霞呢?宋人杨万里有诗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是枫叶在一夜间偷饮了“天酒”而“醉”成了红色。这虽然为枫林红叶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但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 到底“谁染枫林醉”呢?现代科学认为,植物叶片的颜色取决于其中所含的色素物质,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等。这些色素物质往往会随着植物成熟期的不同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呈
13、现出各自具有鲜明特征的颜色。叶片中含有较多叶绿素时就会呈现绿色,含有较多叶黄素时就会呈现黄色,而含有较多的花青素时则会呈现紫、蓝、红等不同的颜色。 春夏季节由于枫叶中一般只含有叶绿素而不含有花青素,所以此时的枫林还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可到了深秋季节,由于气温骤降,光照减少,各种条件促进了叶片中花青素的形成,花青素的大量产生使得枫叶呈现出美丽的红色。 “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了“枫林红叶”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如果你一旦置身于枫林之中,一定会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所陶醉,并为“霜叶”抗严寒傲霜雪的生机和力量而感动。 : (温馨提示)找出词语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温馨提示)一个词语中
14、常常有一、两个关键性或疑难的字,只要理解好这一两个字的意思,整个词就不难理解了! 01 练一练 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稻苗,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稻苗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
15、”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稻苗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 “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稻苗已经全都枯死了。 1仔细阅读,完成填空。 故事发生地点:_ 时间:_ 人物:_ 起因:_ 经过:_ 结果: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_ _ 第二节 句子理解题
16、02 题型2赏析句子 阅读中理解赏析句子类的题目,所选句子往往是文中最精妙的句子,而构成精妙句子的元素又往往运用了某种手法或技巧。 【常见的题目类型】【常见的题目类型】 (1)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2)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文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5)文章画线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常见解题思路及答题规范】【常见解题思路及答题规范】 方法(修辞/描写手法等)+规范化(生动、形象/细腻/强调/突出等)+具体化(写出了内容、心理)+表达效果(感情/性
17、格/主题等) 赏析句子修辞句 示例分析 (1)“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句子选自珍珠鸟) 提问:结合语境,品析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思路: 1.首先读句子,从“似的”“好像”等词语判断出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其次分析本体和喻体:把珍珠鸟背上的白点比作珍珠,肥胖的身子比作蓬松的球儿。圆白色的珍珠很漂亮,而蓬松的球儿生动地体现出珍珠鸟的圆润且可爱,从这些描写的词句中很容易可以得出作者对珍珠鸟的感情是喜爱的。 3.组织答案: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珍珠鸟后背上的“白点”比作“珍珠”,把小珍珠
18、鸟肥胖的身子比作“蓬松的球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珍珠鸟的外形极为漂亮可爱,表达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02 赏析句子修辞句 方法技巧 什么什么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写了什么(具体内容)写了什么(具体内容)+ +体现表达(效果:感情、性格等)体现表达(效果:感情、性格等)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把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拟人:把人格化,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夸张:突出某某事物的特征,加强了感情。 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要表达的感情。 反复:加强节奏感,强调突出感
19、情。 对偶: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设问: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表达效果。增加文章 情感的表达。 02 赏析句子人物描写句 示例分析 (1)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提问: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思路: 1.句子的主语是老汉,首先看出这是跟人物有关的,后面双引号内的句子很容易判断出语言描写,另外再从“冲”“揪”“吼”等动词中判断出运用了动作描写。 2.语言描写能反映出老汉在说话时的严厉,而动作描写则能体现老汉的性
20、格。联系课文内容可知被老汉揪出的小伙子是他亲儿子,从中可以看出老汉不徇私情的特点。 3.组织答案:作者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写出老汉严厉训斥一个违反规定的党员。从“冲”“揪”“吼”等字眼中能看出老汉对这位党员非常严厉。 02 赏析句子人物描写句 方法技巧 答题格式:描写角度+内容+情感(性格、心情、形象、品质) 句式:句子从.描写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常见人物描写的作用】 动作描写:动词,生动地写出 语言描写: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写出 神态描写:的神情,细腻地刻画 外貌描写:的外貌,刻画出 心理描写:的内心活动,表达出 02 练一练 (1)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
21、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摘掉眼镜,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子。) 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牛群拟人化,拥有了人的思考能力。表达了 作者对牛群的喜爱之情。 句子从动作描写的角度,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刘师傅在 我遭遇塌方时
22、急于寻找帮助的样子。表现了刘师傅的真情、热心。 02 题型3分析句子的结构作用 句子在文章结构中位置不同,所起到的作用自然有异,所以答题时要先找到该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进而分析解答。 【方法【方法点拨点拨】 1.找出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2.分析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标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渲染气氛。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结/呼应上文,引出下文。 文末: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揭示主题、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深化主题。 02 题型3分析句子的结构作用 示例分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1927年4月28日,我
23、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分析文章结尾的作用) 理解:句子位于文章第一段,写出雨水之大和来势之猛,第二段紧接着写山洪爆发了。理解:句子位于文章第一段,写出雨水之大和来势之猛,第二段紧接着写山洪爆发了。 答案:“黎明”点明了时间,“像泼”“像倒”写出了雨水之大和来势之猛,为下文的山洪爆发做铺垫。答案:“黎明”点明了时间,“像泼”“像倒”写出了雨水之大和来势之猛,为下文的山洪爆发做铺垫。 理解:文章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段照应了标题,引出下面要讲述
24、的事情;结尾再次提到父理解:文章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段照应了标题,引出下面要讲述的事情;结尾再次提到父亲遇难的日子“亲遇难的日子“4 4月月2828日”,照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日”,照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 答案:文章开头照应题目,看门见山,简洁明了;结尾首尾呼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同时突答案:文章开头照应题目,看门见山,简洁明了;结尾首尾呼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同时突出这一天是父亲的被难日,让“我”印象深刻,终生难忘。表达出了“出这一天是父亲的被难日,让“我”印象深刻,终生难忘。表达出了“ 我”我” 的悲痛,以及对父亲沉痛的悲痛,以及对父亲沉痛的哀悼和深深的思念之
25、情。的哀悼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02 练一练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26、”,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侯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27、。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节 标题理解题 03 标题理解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总体来说,叙事、写景抒怀类文章的题目一般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有多重的意思。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文章思路,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03 题型1理解标题含义 示例分析:
28、阅读下文,说说课文的标题“桥”有什么含义? 桥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这篇文章的题目“桥”表面上是指洪水袭来时村子里的那一座逃生木桥,更象征着这篇文章的题目“桥”表面上是指洪水袭来时村子里的那一座逃生木桥,更象征着老支书在危急关头大公无私、沉着冷静、以人民利益为重,用自己的身躯为老百姓架老支书在危急关头大公无私、沉着冷静、以人民利益为重,用自己的身躯为老百姓架起的“生命之桥”。起的“生命之桥”。 题型1理解标题含
29、义 【方法归纳】 标题的含义一般分为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层。揣摩标题含义需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 1. 1.表层含义表层含义:通常指标题的字面含义或与文中的内容紧密相关, 如金色的鱼钩一文,标题“鱼钩”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指的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 2. 2.深层含义深层含义:多指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 如金色的鱼钩一文,标题中的“金色”二字耐人寻味,除了指红锈在阳光下闪着金色光芒外,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文章的主人公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宝贵品质将永垂不朽。 又如我的“长生果”一文,作者将书比喻为长生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对作者的影响、作用之大。 3 3常见题型:常见题型:标题的含义
30、是什么?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文章以“”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4. 4.答题思路:答题思路:解释标题的表层含义;结合文章的主旨,联系全文内容,考虑是否运用修辞手法,点出深层含义(常用“引申为”、“象征着”等词语连接)。 题型2理解标题的作用 示例分析: 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 父爱之舟父爱之舟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醒来,枕边一片湿。 这条小渔船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父亲摇着姑爹的小渔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重 要阶段,这条船承载了父亲对“我”的爱与无尽的期望, 也承载
31、了“我”对父亲的无限感激 之情。以“父爱之舟”为题,紧扣主题,突出了父爱的伟大。 题型2理解标题的作用 【方法总结】 (一)标题的作用一般可归纳为以下(一)标题的作用一般可归纳为以下5 5点:点: 1 1点明写作对象:点明写作对象:写人状物的文章常常会直接以写作对象为题,简单明了。如白鹭和刷子李。 2 2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些文章标题就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简要概括,抓住了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如草船借箭。 3 3贯穿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标题是文章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如父爱之舟。 4 4揭示、点明文章的主旨揭示、点明文章的主旨:有些文
32、章会将中心主旨作为标题,使人一看就能大致把握文章中心。如慈母情深一文,只看标题,我们也可以知道这是一篇歌颂伟大母爱的文章。 5 5设置悬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些文章的标题充满新意,或者直接以疑问为题,这样可以使读者在刚看到标题时就对文章所写内容产生兴趣,引发联想等等。如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阳光的两种用法。 题型2理解标题的作用 【方法总结】 (二)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二)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 1.常见题型:为什么以此为题?换成另一个题目可好? 2.答题思路:深层含义+作用,结合文章内容简单分析;表观点+深层含义、作用+换题目后的坏处(好处)简单说明。 练一练 履痕 坐在妈妈身边,
33、和老人家闲聊时,有一次,她望着我的脚说:“唉,怎么会这么大。那时,才这么点点,一寸多长,粉红粉红的,肥嘟嘟的,真叫人爱。我就用一块手帕剪开,缝了一双软鞋,套在你脚上。” 妈妈说的“那时”,其实,是五十多年以前,可你听听那口气,似乎就是在昨天。那一双用手帕做的鞋子,我当然是没法记住了。但是,后来当我的儿子出生时,老人仍做了一双。只是,这时的孩子已不同于先前,未“落草”前一切都准备停当了,手帕软鞋也就没有穿过。 我记得穿鞋,已是遍地乱跑的年岁了。印象最深的是一双老虎鞋,黑布面的,红布贴了那嘴巴、那鼻子、那眼睛,又用黄线一针针缭上。嘴边还有黄线绷的虎须,嘴里亦有白布卷的虎牙。远远一看,活灵灵一个虎仔
34、。我爱穿那鞋,每有邻人来逗玩,总会翘起虎鞋说:“咬!咬!”邻人便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双手捂着脸,连说:“好害怕呀!”然后,一通笑闹,当了序幕,正戏便是大家乐呵呵围在一起说些家长里短。 虎头鞋穿完,我的幼儿时期也就结束了。直到上小学、上中学,都是妈妈做鞋。我上小学,每天来去要走四五里地;上初中,到了一座远在20里开外的镇子去。周六下午跑20里地回家,周日下午又跑20里地上学。那时交通不便,来去都靠双腿。少年时代,最费的便是鞋,差不多两个月就得穿破一双。 妈妈说:“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记忆中,妈妈手中总是拿着一双鞋底在纳。有时,半夜睁开眼,一看,妈妈还在油灯下一针针纳鞋。麻绳在摇曳的灯光下一闪
35、一闪,随着鞋针,在鞋底两面穿来穿去,发出嗖嗖的声响。每纳三四道,妈妈就要在头发上擦一下针。那时,我暗暗下了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挣钱买鞋,别让妈妈总点灯熬夜地受累。妈妈却常说:“儿啊,快长大,挣钱不挣钱事小,娶个媳妇给你做鞋,替替妈也好。”所以,我打小就知道,娶媳妇干啥?做鞋! 妈妈不用量我的脚,做的鞋总合脚,走路不夹不挤,不伤脚。我至今脚上没鸡眼,没脚垫。当兵时,日行一百,夜行八十,一双脚不疼不酸,都得感谢妈妈做的鞋。 穿妈妈做的最后一双鞋,是大学二年级了。妈妈做了一双“冲福尼”面的新布鞋,到学校来送给我,且要我当着同学们的面穿上试一试。我穿上走了几步,挺好。同学们都哈哈笑起来。我至今也没明
36、白他们为什么要笑。妈妈看我的同学,有穿皮鞋的,有穿运动鞋的,一个个洋气得很。大约从那次之后,她手头再紧都要给钱让我买鞋穿。 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我老了,妈妈更不用说。有次我说:“妈妈,再做一双布鞋给我穿。”老人盯了我半晌说:“你是说胡话吧!眼看不见针,手拉不动线。做鞋可是力气活儿呀!年轻时,不在乎。那时,夜夜做鞋供你们父子穿,为拉动线绳子,这手掌上勒下深深的槽,几十年都没长平。” 有时,我想,要是能把一个人打小到老穿旧的鞋子收集在一起,那该多有意思。不同尺寸,不同样式的鞋,真真切切记着人一生的历史。正是穿了这些鞋,你一步一步走了过来。一双鞋,就是一段有头有尾的故事,就是一段有血有肉的记忆,其
37、间渗透着动人心魄的情感。人啊,和这个世界交往的过程,就是鞋底和地球摩擦的过程。履痕,就是人生的轨迹。 1. 第段加点的“落草”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其引号的作用是:_。 2. 第段划线句“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采用的修辞方法是_,其作用是_ 。 3.文章记叙有详有略,具体写了“我”三次穿鞋的经历: (1)我出生时,妈妈给我穿的是_;(2)我_ ,妈妈给我穿的是虎头鞋;(3)_ ,_。 4.第段中通过对妈妈半夜里“灯下一针针纳鞋”以及麻绳的“闪、穿”等细节描写,表现了:(1)_ (2)_ 5.题目履痕的意思是_,从全文看,它有哪两方面的作用呢? 1. 1. 第段加点的“落草”一词,在文中的
38、意思是:第段加点的“落草”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其;其 引号的作用是:引号的作用是:_。 2. 2. 第段划线句“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采用的修辞方法是第段划线句“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采用的修辞方法是_,其作用是,其作用是_ _ _ 。 3. 3.文章记叙有详有略,具体写了“我”三次穿鞋的经历:文章记叙有详有略,具体写了“我”三次穿鞋的经历: (1 1)我出生时,妈妈给我穿的是)我出生时,妈妈给我穿的是_;(;(2 2)我)我_ _ ,妈妈给我穿的,妈妈给我穿的是虎头鞋;(是虎头鞋;(3 3)_ _ ,_。 4. 4.第段中通过对妈妈半夜里“灯下一针针纳鞋”以及麻绳的“闪、穿”等细节描写,表现了:第段中通过对妈妈半夜里“灯下一针针纳鞋”以及麻绳的“闪、穿”等细节描写,表现了:(1 1)_ _ (2 2)_ _ 5. 5.题目履痕的意思是题目履痕的意思是_,从全文看,它有哪两方面的作用呢?,从全文看,它有哪两方面的作用呢? _